100 项与 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关的专利(医药)
3
项与 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关的新闻(医药)8月9日,中疾控发布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 2023年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报告115例、北京报告81例、四川报告49例、浙江报告40例、湖南报告33例、江苏报告31例、上海报告25例、安徽报告19例、天津报告17例、湖北报告17例、河南报告14例、辽宁报告12例、山东报告12例、吉林报告9例、云南报告4例、陕西报告4例、福建报告2例、重庆报告2例、山西、内蒙古、广西、贵州、青海各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猴痘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也未有专门针对猴痘病毒开发的特异性疫苗,但此前针对天花的疫苗能够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今年 7月13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递交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7月27日,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猴痘防控方案》,以进一步做好猴痘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猴痘疫情。两部门联合发布《猴痘防控方案》!开展多渠道监测2023年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报告115例、北京报告81例、四川报告49例、浙江报告40例、湖南报告33例、江苏报告31例、上海报告25例、安徽报告19例、天津报告17例、湖北报告17例、河南报告14例、辽宁报告12例、山东报告12例、吉林报告9例、云南报告4例、陕西报告4例、福建报告2例、重庆报告2例、山西、内蒙古、广西、贵州、青海各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三是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6.5%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7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去年,我国台湾、香港、重庆均有输入性猴痘病例报告。猴痘是一种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截至目前,市面上仍没有预防猴痘的疫苗。2022年7月,世卫组织建议具有医疗资源制造能力的国家提高猴痘检测剂、疫苗或药物的生产和供应,并与世卫合作分配这些资源,最大效力地阻止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01国内首款猴痘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7月13日,CDE官网显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递交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已获CDE受理。这是国内首款猴痘疫苗获CDE受理,在预防感染猴痘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显示,猴痘病毒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其传播途径为: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猴痘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也未有专门针对猴痘病毒开发的特异性疫苗,但此前针对天花的疫苗能够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目前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病例猴痘确诊病例,且出现了本土传播的病例,业内表示,接种疫苗仍是预防重症的主要手段,猴痘疫苗的研发也是存在其必要性。02国内检测试剂、疫苗技术布局升温针对猴痘这个全球关注的“大热点”,A股自然又会出现一个新概念“痘病毒防治”概念猴痘概念涉及防护、检测、治疗等分支概念,由于目前还没猴痘专门疫苗,所以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疫苗类分支概念相关个股。目前A股市场上,具备猴痘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有50多家,其中获得3家及以上机构集中关注的共计23家,多数公司涉及检测业务。此外,据天眼查App最新显示,国内多方已开始猴痘相关技术专利,包括“猴痘感染皮肤图像检测方法”“多价猴痘疫苗”等。其中,成都瑞琦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一种猴痘样本采集器”专利,可减少存样管的长度,保证存样管的运输效率,同时在取样刮匙上设置尖刺刺破猴痘,使采样更加方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申请的“RNA、RNA组合及其应用、多价猴痘疫苗”专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对于猴痘病毒的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猴痘病毒核酸检测有荧光PCR法、PCR-荧光探针法、多重荧光PCR法、胶体金法等。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A股市场上具备猴痘相关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超50家,如诺唯赞、热景生物、之江生物、万孚生物等。其中,之江生物已成为WHO全球猴痘核酸检测试剂盒代表性供应商,去年连续收到17批次来自WHO的猴痘核酸检测试剂盒紧急订单。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猴痘的诊疗防控工作,早在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就印发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要求加强猴痘检疫监测工作,做好猴痘诊断试剂、治疗药物和疫苗的准备。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8月03-04日 2023CMC-China大会 · 限时免费报名中7月13日,CDE官网显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递交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已获CDE受理。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显示,猴痘病毒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其传播途径为: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猴痘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也未有专门针对猴痘病毒开发的特异性疫苗,但此前针对天花的疫苗能够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此前,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病例猴痘确诊病例,且出现了本土传播的病例,接种疫苗仍是预防重症的主要手段,猴痘疫苗的研发也是存在其必要性。
100 项与 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