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重组人胰岛素(Incepta Pharmaceuticals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重组人胰岛素(Incepta Pharmaceuticals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重组人胰岛素(Incepta Pharmaceuticals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7
项与 重组人胰岛素(Incepta Pharmaceuticals Ltd.) 相关的新闻(医药)流通、原料药、仿制药、生物药……亿帆医药“大而全”的业务下并未诞生太多的“拳头产品”,虽创新药中美欧上市,但亿立舒所处升白针早已是群雄割据的赛道,创新转型并不算早的亿帆医药,市场给它打几分?
资深分析师:长路
编审:苏叶
业绩触底反弹、创新药出海屡传捷报的亿帆医药,股价却仍在一路滑坡,怎么都刹不住!是投资人想得太多?还是业绩含金量不够?
2023年5月-2024年9月亿帆医药股价走势图
来源丨百度股市通
半年营收增长35%,扣非净利大涨90%在医药股里是个什么水平?
不妨把这个数据放到整个A股来看,据东吴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405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总收入仅实现了0.18%的同比微增,而扣非归母净利润总额则是同比4%的增长。
可以说,在如今这个年月,营收净利均实现双位数大增可以算的上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了。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亿帆医药,更是凭借着一份四年来交出的最佳半年报,宣告着自己回归增长态势。自2023年大幅亏损以来,亿帆医药如今又“活了”。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35.4%;扣非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90.5%。扭亏为盈的原因,亿帆医药解释的相对直观:国内医药自有产品营业收入大幅增长88.29%是业绩回暖的基础。
从流通商到原料药与仿制药企,再到成为创新药MAH出海第一人,亿帆虽然是行业里少有覆盖化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药的全能选手,5年并购十余起,虽成就了“大而全”,但却未诞生太多的“拳头产品”。
加上创新转型的脚步在国内一众传统药企中并不算早,虽有亿立舒加持,但该产品早已是群雄割据的赛道,亿帆医药能从中分几杯羹?此外,自2023年11月实现在FDA上市后,亿立舒的海外供应要到今年9月才能开始,上市后能在海外市场放量吗?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从行业稀缺值、财务健康度、业务健康度、综合建议,来一一回答。
年均5起BD,狂人没有“拳头”
提起产业中的“BD狂人”往往会想起华东医药,2020年阿卡波糖集采失利后华东开启了大手笔的BD交易连续剧。而亿帆医药以BD推动转型的动作,其实要比华东更早上数年。
亿帆医药能成为主营业务板块中同时涵盖化药、中成药、原料药、生物药的全能选手,离不开数年来的收购战略。
亿帆医药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合肥亿帆医药经营”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主要从事药品的配送、代理和销售的药品流通公司,并不具有什么创新药基因。
创始人程先锋十多年来一直在医药行业深耕,直到2014年,经过重大资产重组,程先锋将亿帆生物和亿帆药业分别作价14.8亿和2.7亿注入鑫富药业构成借壳上市。
被亿帆“借壳”的鑫富药业,成立于2000年,以精细化工产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泛酸钙等原料药为主营业务。和许多借壳上市的案例不同的是,亿帆医药没有把鑫富药业本来的业务“甩掉”,许多业务至今仍在运行。据亿帆医药年报披露,公司原料药维生素B5及原B5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40%~45%,居龙头地位。
借壳上市成功后,恰逢泛酸钙价格上行周期,业绩飘红,钱袋子鼓起来的亿帆医药,自此开启了扩张模式。
2015年,与国药一心签订协议,以2.35亿元自有资金受让国药一心制药的7个血液肿瘤药品种和1个皮肤科肿瘤药品种。
年内亿帆再以自有资金2.4亿元收购收购安徽天康(现名天长亿帆)100%股权,获得治疗白血病、妇科病及品牌OTC等药品批准文号62个,其中独家品种、独家剂型与规格产品10个,中药三类新药产品7个。最具亮点的独家品种为复方黄黛片,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
同年年底,亿帆又以自有资金3.03亿受让四川天联药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自有资金7142万元受让沈阳澳华制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前者拥有除湿止痒软膏、银杏叶丸等产品;后者的独家产品皮敏消胶囊较为知名。
如今回看亿帆医药在2015年的一系列收购,虽然占用的资金不算大,涉及的赛道很多,包括了肿瘤药、皮肤病药、降血脂中成药,但是却找不出一个重点方向,更像是“有枣没枣先先打一杆子”。
亿帆医药一系列收购的动作被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到要从2016年说起。当年,亿帆医药斥资10亿元收购了创新药公司健能隆(后更名为“亿一生物”)53.8%股权,正式进入生物创新药领域,获得双分子技术平台(Di-KineTM)和免疫抗体技术平台(ITabTM),以及在研创新药F-627、F-652。F-627也就是如今的亿立舒。
同年,公司中文证券简称由“亿帆鑫富”变更为“亿帆医药”,证券代码不变。
拿下健能隆后,亿帆医药展现出了国际化的野心。
2017年,亿帆再以1.36亿元收购了进口药品代理商业公司NovoTek的100%股权,为后续公司引进进口产品打开通道,并为公司国际化战略奠定基础。
自2018年起,亿帆医药的关注重心基本就移到了胰岛素上。先以2.5亿人民币从Summit Bioteck收购了胰岛素类似物产品(Insulin Analogues)平台技术;然后要约收购了赛臻公司(SciGenLtd),后者的业务同样也是胰岛素;与佰通公司(Bioton S.A.)签订了《全球产品代理协议》,成为其重组人胰岛素国际销售的唯一代理商。
次年,亿帆医药又拿下了佰通公司31.65%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佰通此前正是赛臻的母公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底,亿帆医药以3000万美元收购了注册于意大利的非索医药和特克医药,从而拥有了具有美国FDA与欧盟GMP等审计认证的小分子注射剂药品的生产能力和质控水平,以及意大利、德国、加拿大、克罗地亚、荷兰、英国、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药品销售与市场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至2019年的数年,由亿帆医药发起的并购不低于15起,涉及金额高达30亿元左右。
经过一系列收购布局,亿帆医药的主营业务从原料药、医药商业跨越到医药生产、研发领域,形成了大分子、小分子、特色中药、原料药四大核心板块,并成功实现海外布局,为后续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持续的并购也让亿帆医药的业绩得到迅速提升,2014年-2020年,亿帆医药的营业收入从16.85亿元增长至54亿元,净利润也从2.38亿元增长至最高13.05亿元。
亿帆医药营收及增速
来源丨同花顺
杀入卷王赛道,差点运气
然而,亿帆业绩增长的势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而戛然而止。
在转型路上雄心壮志的亿帆,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亿帆医药2018年启动的第三代胰岛素项目的研发遇阻。
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家第六批集中带量采购导致胰岛素市场大幅“缩水”,国内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通化东宝等都出现了业绩承压,亿帆医药代理的波兰佰通第二代胰岛素A类虽然中标,销量增长了42.83%,但销售收入却下降了18.63%。可以说,胰岛素发展战略受挫,元气大伤。
此时就不得不提亿帆生物业绩的另一个“寄托”——亿一生物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F-627,亿立舒)。
2023年5月,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亿立舒)在国内获批上市。亿立舒正是亿帆医药旗下首款获批上市的大分子创新药,亿立舒的获批上市让亿帆医药开启了从中药、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序幕。
虽然如今肿瘤新疗法此起彼伏,但许多患者依然需要接受化疗,并承受其副作用,对升白药(G-CSF)的需求一直在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长效G-CSF类药物在2025年预计达到102.70亿元的销售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35.37亿元。
作为与安进的原研Neulasta头对头达到非劣效果的自主研发创新型1类生物药,全球首个双分子G-CSF Fc融合蛋白,亿帆医药对亿立舒寄予了厚望。
然而现实残酷,升白药赛道太卷了。前有安进的原研药,后有百克生物的津优力(培非格司亭,2011年获批上市)、齐鲁的新瑞白(培非格司亭,2015年获批上市)、恒瑞的艾多(硫培非格司亭,2018年获批上市)、鲁南的申力达(培非格司亭,2021年获批上市)。
国内长效G-CSF的市场格局基本已经“定型”了。据药渡数据,在2022年,国内长效G-CSF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石药百克销售额25.99亿元,市占率40.12%;齐鲁制药销售额22.78亿元,市占率35.16%;恒瑞医药销售额15.53亿元,市占率23.96%。获批时间较晚的产品已经很难撼动巨头的地位,如新时代药业的产品市占率仅0.76%。2023年才姗姗来迟的亿立舒入场时间显然已经有点晚了。
可想而知,同样获批上市的时间较晚的亿立舒想从中切下一块蛋糕,并非易事。亿帆也了解,早在2021年就与正大天晴签署了合作协议推进亿立舒的商业化,抱大腿,分散风险。根据正大天晴对亿立舒的预测,预计该产品2023年至2025年国内销售额分别为8.52亿元、23.9亿元、30.24亿元,期间CAGR将达到88.36%。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亿立舒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亿帆医药只能在财报中进行大额减值。
今年1月底,亿帆医药发布公告,宣布对控股子公司亿一生物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F-627进行减值计提,该资产原值为16.84亿元,拟计提减值准备8亿-8.8亿元,预计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6亿-5.47亿元。
关于该项操作的原因,亿帆医药认为:虽然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于2023年先后在中国、美国成功获批,但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与竞争态势发生重大变化,竞品数量增加及竞品价格下降,对公司的产品呈现不利影响,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不及预期,因此导致减值。
相比于其他药企在研发失败之后进行计提减值,这是极其罕见的在药物刚刚上市,相关公司就进行资产减值。
到了今年4月20日,亿帆医药发布公告称,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9.52亿元,其中对亿立舒的无形资产计提就高达8.48亿元。直接导致的结果是,2023年,亿帆医药的利润为负值,亏掉5.5亿元,同比下降388%。
随着2023年12月亿立舒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在2024年上半年加速放量,有分析师认为,亿立舒在国内的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0亿元。
只不过,亿立舒所要攻克的是“前有来者后有追兵”的战局。在亿帆之后,国内市场又陆续有特宝生物的拓培非格司亭、双鹭药业的聚乙二醇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的同类药物获批,20亿元的销售峰值能否兑现,还要先画个问号。
MAH出海第一人,想象力多少?
但不要忘了,亿立舒是国内唯一一个海外市场获批的产品,所以市场还有额外的期待:亿立舒能否在海外市场放量。
作为肿瘤化疗后防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第三代长效G-CSF,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是目前全球G-CSF治疗药品中既与长效原研产品,也与短效原研产品进行头对头对比临床研究并达到预设目标、并实现中国、美国、欧洲同步申报上市的在研产品。
据亿帆医药此前介绍,在中国、欧洲及美国分别开展的三项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一些具有临床意义的指标上,亿立舒的临床疗效优于临床上原研短效升白药(非格司亭)和长效升白药(培非格司亭)。
2023年11月,亿立舒的在美上市申请(商品名:Ryzneuta)获FDA通过。亿帆医药便成为了国内首家以药品上市持有人(MAH)身份在美国FDA获得批准的创新生物药企业。
今年3月,该药品又获准在欧盟上市。
至此,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成功实现在中国、美国、欧盟等全球主要市场的上市。这种速度,在众多的出海的国产药物中,也能称得上是佼佼者。
在研管线
来源丨亿一生物官网
海外市场上,目前亿立舒已在美国、欧盟、冰岛、挪威等多个国家获批上市,但尚未贡献收入。亿帆医药已计划今年9月底开始向境外市场发货,今年下半年,亿立舒的海外市场或迎来“0”的突破。至于销售情况如何,需要等到年报见分晓。
在大分子领域,除了亿立舒,亿帆医药还有另一款重磅在研产品F-652,一款重组人白介素22-Fc融合蛋白,用于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重度酒精性肝炎等治疗领域的中美双报产品,同时也是全球首创IL-22抗体的药物。
2023年底,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国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F-652在乙肝并发ACLF的病人中安全性和PK/PD特征良好,同时也显示了F-652能产生比现有治疗手段更显著临床疗效的趋势。目前,亿帆医药已与国内监管机构就ACLF 适应证IIb临床试验达成了共识,同时治疗重度酒精性肝炎(AH)适应证的II期临床试验获得美国 FDA默示许可。有机构预测,这一产品的全球峰值销量将超过10亿美元。
在整体研发上来看,亿帆医药已经在旧金山、上海、北京、杭州、合肥搭建了五大自主科研中心,持续加码。2018-2023年,亿帆医药的研发投入基本保持在5亿元左右,近6年研发总投入超32亿元。在研管线50条,覆盖创新药、生仿药、仿制药、中成药、合成生物等,聚焦血液肿瘤、机体炎症、内分泌/代谢、皮肤科、妇儿科等疾病领域。
曾有亿一生物的内部人士向外界透露,随着亿立舒完成中、欧、美三地上市也就意味着这套兼顾三地上市的策略将得到充分验证,新药研发能力获得了国际认可。在此基础上,后续管线,如F-652也将跑得更快。
市场正在拭目以待,亿帆医药的“出海”能否成为其业绩的下一个增长点,不过已经可以预见的是,亿立舒的海外获批,正在加速亿帆医药的全球商业化收获期。
“ 任何伟大的变革都是痛苦的。我们已经见证了,诸多仿制药企走向创新药企历经的黑暗与迷茫岁月。我们已经看见了,一些蜕变,和新价值的诞生。E药经理人旗下CM10医药研究中心致力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挖掘与诊断。”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CM10医药研究中心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CM10医药研究中心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甘李药业用一场“破釜沉舟”式的布局,重启新棋盘以夺天下。这个市场不会再平静了,而是悄无声息地卷入了一场厮杀的漩涡之战。
资深分析师:尧今
编审:苏叶
国外“糖王”有多风光,国内“糖王”就有多落寞。
当“国外糖王双雄”礼来和诺和诺德市值放肆地冲着万亿美元攀升,“国版糖王双雄”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却不温不火,甚至一度潦倒,市值常年在200亿元左右徘徊。
理论上,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放大镜”,好时捧你上天,一旦变差立马拉你坠地。甘李药业是最典型的例子。
甘李上市那年,市场整体乐观,加上业务稀缺性,连获13个涨停板,股价一飞冲天市值直破千亿。但冷水和掌声同在。上市4年后,甘李药业市值较高点已蒸发800亿元。大跌80%背后,或出清资本泡沫、或集采当头一棒、或策略研判失误,因素太多,但多少都拉扯着投资人的情绪。
涨有涨得道理,跌也有跌的理由。论起来,诺和诺德有GLP-1产品矩阵的先发优势,礼来除了GLP-1还有阿尔兹海默新药,甘李有什么?通化东宝又有什么?国内资本市场本来图得就是业绩增长的稳定性,但当这一点根基都没了,投资人凭什么买单?
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市场买单归根结底是,有持续增长的预期,即有潜力产品支撑,而不是躺在功劳簿里“温水煮青蛙”。
可以说,甘李和通化东宝,都诞生在一个“好时代”——他们通过自身实力突破了外资垄断,并占据了国产胰岛素的有利地位。但当礼来和诺和诺德,靠着GLP-1继续乘风造梦,开辟新战场,国内一众企业涌入时,“国版糖王双雄”声量似乎越来越小了。
虽然近期甘李药业披露了,可比肩司美格鲁肽疗效的GLP-1受体激动剂GZR18最新数据,股价重新涨了波预期,但仍处于IIb试验阶段的进度,在国内并不靠前。
从高调入局,到兵行险招后的煎熬与不被理解,再到重建预期阶段,甘李药业前20多年人生,波澜起伏。身处水大鱼大的赛道,稀缺地位一开始备受追捧,但集采改变生态,甘李赢了市场却输了利润,加之大市场、强竞争,让其一朝打回十年前,并引发重新估值,面临“新品迭代、竞品血拼”的产品结构,亟需寻找新的增长逻辑。
围绕在甘李过去、现在与未来身上,仍有太多值得探讨的要点,重建之路关键点有哪些?与司美格鲁肽头对头,未来又能撑起多少估值?国际化业务而今又是如何情况?接下来如何未雨绸缪?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从行业稀缺值、财务健康度、业务健康度、综合建议,来一一回答。
创业往事:手持大X主剧本,高调出场
出场即高光。那时,甘李药业几乎手持最佳剧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一举拿下了“国产胰岛素一哥”宝座。
这就不得不提一大背景。胰岛素最初可分为三代,分别是第一代动物源胰岛素、第二代重组人胰岛素和第三代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在1998年之前,我国还没有能力生产二代胰岛素,直至从美国回国创业的甘忠如,自建团队,当年一举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使中国成为了全世界除了美国、丹麦之外第三个有能力生产第二代胰岛素的国家。由此,甘忠如也被誉为“中国胰岛素之父”。
没错,甘忠如就是甘李药业的灵魂创始人之一,而另一个创始人同样响当当,为通化东宝创始人李一奎。两人之间渊源可追溯至北大同窗。不过此后,一人在吉林老家创办通化东宝,一人则在国外打拼。
直至1995年,甘忠如回国后,两人一拍即合,由甘忠如出技术,时任通化东宝董事长李一奎出资金,正式组建胰岛素团队。3年后,第一支国产重组人胰岛素诞生。同年,甘李药业成立,并着手第三代胰岛素的开发。“甘李”这一企业名字背后便暗含了这段往事,“甘”乃指甘忠如,“李”则代表李一奎。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甘李药业发展相当顺风顺水。在研发方面接连研制出新品,打破国外第二代、第三代胰岛素垄断格局,产品全面覆盖长效、速效、预混三个胰岛素功能细分市场。如2001年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支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速秀霖);2002年研制出国内第一支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长秀霖);以及国内第一支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速秀霖25”等。
甘李的横空出世,也终得见国内选手与外资一较高下。毕竟长期以来,国内胰岛素市场属于高度集中进口产品,据相关数据统计,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三大跨国药企占据了国内胰岛素用药市场近75%的份额,其中仅诺和诺德一家的市场份额就接近50%。
而今,甘李药业陆续推出了6款核心胰岛素产品,其中五个三代胰岛素,分别是长秀霖、速秀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锐秀霖)、预混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速秀霖25)、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锐秀霖30);以及一个人胰岛素品种,即预混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普秀霖30)。
豪华的产品矩阵,直接撑起了甘李药业“国产胰岛素一哥”的江湖地位。
任何企业要想高速发展,必伴随着变数。虽然甘李药业前几年整体表现较好,但过程中也曾遇到“事关未来走向”的关键挑战。
在大约前十年发展过程中,甘李药业意识到了市场上需求和产能的不匹配,可要想扩大生产和推广市场,说白了急需更多资金。虽然有第二大股东通化东宝“帮扶”,但当时的甘李药业更偏向于一大研究型公司,资金和经验上都非常不足。
那时,甘忠如做了件改变甘李药业命运的事情——引入投资人,而且想要IPO。但如前面提及的,通化东宝作为大股东之一,要走这一步必然需征得其同意。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达成默契,由通化东宝使用二代胰岛素技术,甘李药业使用三代胰岛素技术,但明显生产同类产品,这不太符合证监会“一个上市公司和它下边的公司不能生产同类产品”规定,也就为后续“分家”事件埋下导火索。
通化东宝全面退出甘李药业,已经到了2011年。双方达成一致前提之一是,甘李药业将三代胰岛素技术转让给通化东宝,但规定了一定期限内不能使用。
不过,甘李药业并未如预期很快就成功IPO。一波三折后,在生物医药资本市场的繁荣期(2020年)成功上市。
那算是迄今为止最风光的一年了。当时的追捧景象,不少投资人还历历在目,好基因、好赛道、高毛利率,股价一飞冲天,引得机构大炒,连斩13板,市值直涨破千亿,一跃成为股市黑马,外界更是毫不吝啬给其了“药中茅台”称号。当时与其最具可比性的通化东宝,市值尚不足300亿。
实际上,这也不算夸张,彼时据招股书显示,其核心产品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毛利率超90%。但恐怕包括甘李药业本身及一众看好的投资人在内,都没想到的是,资本市场上的风光并未持续多久。集采的当头一棒,略显激进的价格策略……业绩急转直下,迅速由盈转亏。
更关键的是,当中国胰岛素“双雄”甘李药业还在与通化东宝互相卷“第二代”及“第三代”胰岛素之时,更强大的对手诺和诺德已经开始研发效果持续更久的第四代德谷胰岛素了,GLP-1也在酝酿更大的颠覆性战斗,更多的竞争对手也入场了。
现实剧本进入到了下一幕——低迷篇。
兵行险招后的低谷期
一朝打回十年前。如果摊开甘李药业历年财务数据,你一定会发现这一“断崖式”时间节点。
上市仅两年,甘李2022年营收、净利、人均创收等指标,说“大跌”毫不为过,变化令人瞠目结舌。明面上的原因指向了——胰岛素专项集采落地执行首年。
以低价“大杀四方”。甘李药业6款胰岛素产品(1个二代胰岛素、5个三代胰岛素)全以“高顺位”中标,“高顺位”说白了相当于“高降幅”,其中2个三代胰岛素更是报出最低价,门冬胰岛素报价19.98元,降幅高达72%;甘精胰岛素报价48.71元,降幅63%。
赢了集采,却输了更多利润。如此降价力度,这直接导致它2022年业绩由盈转亏,并直观体现在了当年各项财务指标上。净利润2021年还有14.53亿,到了2022年直接大幅下滑超130%,不仅没赚,还亏了4.4亿,人均创利也直接转负。
这一年有多惨烈,股价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比来看,相较上市后迅速冲破千亿市值,后虽有所回落,但就算来到了2021年,甘李药业的投资者尚还憧憬着市值何时再创新高,然而2022年底已不足200亿元,整体跌幅超80%。说直白了,就是投资者当时信心已经大受打击。
市场反应之剧烈,难逃预期大打折扣的落差。彼时,关于“甘李大力降价有无激进性”,直接引发投资者两极分化态度。毕竟相比甘李药业多款产品以同组最低价第一顺位中选,反观一直以来的“竞对”通化东宝,其报价策略相对更为保守、温和,2022年虽营收、扣非净利双降,但归母净利15.89亿元,同比增21.46%。
实际上,就大方向而言,以价换量策略并无诟病,但问题在于,按理说,甘李早该预料到“难逃一劫”,毕竟集采吹风已吹了多年,市场上关于胰岛素集采讨论也持续多时,这相当于给企业留了更多思考时间。
但甘李药业最后敢报出如此远低于同行的低价,颇有破釜沉舟之决心,对拿下更多份额势在必得,却直接把自身从盈利干到了亏损,背后究竟是一个理性抉择?还是纯纯失了手?这一代价是否合理?这步险棋落空了怎么办?
谈企业选择,当然脱离不了集采规则而言,报价高低即中标位次,最终与企业所获采购量挂钩。
简而言之,中标企业可拿的的采购量由两部分组成,基础采购量+调出分配量。基础量除了A类第一名(A1)是医疗机构报量的100%带量,其他则依次递减,A2为90%带量,A3为85%带量、B类均为80%带量,C类为50%带量,D类为0。换言之,在基础采购量方面,只有报价最低者才可以获得100%的首年采购量,显然甘李药业是奔着“第一名”出手。
而在分增量部分,A类中标企业同样可以享受到更大的政策倾斜,包括C类中选企业报量30%,未中选企业报量的80%。也就是说,甘李高顺位中标,也是希望拿到更多的报量。相较而言,通化东宝全部胰岛素集采产品则全部B类中标,差不多保持原有销售量。
一番操作下,甘李药业拿下了那次胰岛素集采最大份额,成为最大赢家。
押注了豪赌般的决心,结局几乎都是有先兆的。降价不是问题,症结在于报价太凶狠了,损失太严重了,短时间很难补上大幅降价丢掉的“窟窿”。
以为其贡献最多利润的王牌产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为例。彼时,甘李药业报价48.71元/支;赛诺菲69元/支;通化东宝77.98元/支,明显甘李远低于同行,比通化东宝报价低了近四成。
在“龙潭虎穴”中,低价抢食的甘李,也受到了“反噬”,由于并不能从集采中马上得到巨大市场放量。胰岛素集采执行的首年,营收、净利、毛利下滑严重。往好听了说,是大胆;往坏了说,是激进。
不过,甘李看重的,背后或更是一场渗透率之战。
它想保住“三代份额”优势。从甘李药业产品结构来看,长期依赖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营收占比超过95%。以降幅最高的产品门冬胰岛素为例,甘李药业报出最低价背后,如此决心,或也有无奈与急迫。
可以看到,2020年5月获批的甘李药业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原本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三代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仿制药,用于治疗糖尿病。但是在集采前夕,通化东宝和海正药业的门冬胰岛素先后获批上市。如此局面下,甘李药业虽然是三代胰岛素的国产龙头,随着竞品一一杀入,新一轮血拼之战或起。在该时间节点通过集采敲开进院大门,或也是其考量之一,可借此快速下沉市场,抢得先机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营收下滑已然板上钉钉,但甘李药业又干了一件在当时不那么被外界所理解的事——2022年新招募了近千人销售团队。
大张旗鼓地扩充,加上当年并没有实现“以价换量”的效益,营收砍半至17.12亿元(2022年数据),销售费用却仍保持了8.35%的增长,这直接导致了甘李当年的销售费用率攀升至63.49%,2021年只有27.76%。加上成本和各项费用基本小幅增长,除管理费用,其利润十年来首次出现亏损(-4.4亿元)。对于,过去连利润同比下滑都不多见的“三好学生”,这给了资本市场致命一击。
在当时那番场景下,难免被部分投资者认为是“过度营销”。很多投资者都想知道,甘李这次“破釜沉舟”的策略是决策失误,还是另有打算。
一年后,似乎“真相大白”。2023年情况有所好转,一来营收有超过50%的增长回升,二来通过费用管控,实现了降本增效。基层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更多,国内制剂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6.36%。
如果从现在去评判,的确是快速渗透市场的逻辑,通过集采拿到超过一半的院内市场,建立进院渠道;加大营销和学术推广,抢夺未被集采覆盖的自由竞争市场,“城市”和“农村”双管齐下,一举实现三代对二代的替代。逻辑似乎是下了一盘大棋,但其中可优化的空间不少,比如集采报价策略、推进节奏。如果结局是,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打下江山,投资人会认吗?甘李自己会后悔吗?
重建预期的关键期,野心能被撑起吗?
豪赌正在走向尾声。甘李药业重新由亏转盈,尽管离最高点仍有距离,但好歹重新提升了大家的预期。
在一番痛苦挣扎后,甘李药业似乎更适应集采逻辑,打起了翻身仗,走在了成为“中国第一糖王”的大路上。
业绩好转是一面,另在2024年上半年胰岛素接续集采中,甘李药业更有经验的报价了,旗下6款胰岛素全线涨价中标,且胰岛素相关产品较上次集采首年采购需求量增加2513万支,增长率达151%。
占据甘李营收较大比重的三代甘精胰岛素,此次竞争加大,共9家企业竞标,比上一次多了四家,但甘李这款产品同比上涨34.06%,中标价为65.3元/支,与其余几家相差不大。相反,通化东宝报价63.33元,为最低价。
集采存量市场的竞争终究是有限的,在现有产品大幅降价之际,有效提升市场份额是关键。随着全线涨价,且需求量增多,甘李药业业绩2024年业绩显然会提到较大提振。
不过,纵使集采出清已成定数,但距离回到巅峰时刻,恐怕还需好些日子。何时回高点?怎么回?重建预期,仍是甘李药业仍需修行的一大课题。这意味着,甘李需要找到增长新逻辑。
既然看现有产品,多少有些存量市场的意味了。那么对于甘李药业而言,有无新品接替市场,则成为远期预期的关键。
从这一角度而言,甘李药业一是重金布局GLP-1,二是重点押注四代胰岛素。尤其是这款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GZR18 注射液,被视为未来增长动力。
更优疗效是其主要卖点。前些天也传来了好消息,在中国成人肥胖/超重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官方口径为,这项数据表明GZR18的减重疗效已经远远超越网红药司美格鲁肽(68周16.9%),即便是与替尔泊肽相比也毫不逊色(30周同期数据17%左右)。另外,它是目前首个选择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头对头评估药物有效性的国产单靶点 GLP-1RA 的企业。加上 GZR18 注射液是一款周制剂产品,甚至服药周期延长至两周,成为主要期待点。
除了注射液,甘李药业还布局了口服 GLP-1RA GZR18片。目前,全球范围内,目前仅有一款口服 GLP-1RA 上市,即备受追逐的司美格鲁肽片。
但GLP-1赛道正面临着“大市场、强竞争”的风险。根据IQVIA数据库,全球来看,GLP-1RA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预期在2030年将达到1454亿美元。在中国,GLP-1RA 占国内糖尿病药物市场比例参照全球市场来看仍然较低。
不要忘记,这个赛道现在有多火,全球还有多款胰岛素周剂在研,目前包括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等一众国内药企进入该赛道,未来或更会拥挤不堪。而纵观所有在研管线情况,甘李药业目前的进度并不算超前,因此所布局片剂、注射液到底能在减重市场抢得多少份额还未可知。若不能及时抢得上市产品红利,一旦竞争对手“批量出现”,恐再陷集采逻辑。
毕竟,未来变数需时刻关注。若真想要在未来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除了研发速度较量外,重点还得关注各大竞争企业产品商业化能力,这往往受到产品药效、公司产能、商业化销售团队的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确实能看到甘李在扩充产能规模,同时目前目前拥有2000 余人的专业学术推广团队且拥有一定销售品牌优势,但长期较量中仍不可松懈。
在GLP-1RA之外,第四代胰岛素也是甘李药业重点创新方向。与第三代胰岛素相比,第四代胰岛素的半衰期更长,能够降低注射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血糖水平更加平稳,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它核心候选产品有两款——GZR4注射液和GZR101注射液,均处于II期临床阶段。但同样面临着竞争激烈。以GZR4注射液为例,它是一款新型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期每周注射给药一次。虽然目前基础胰岛素产品主要以日制剂为主,但随着产品迭代升级和患者对胰岛素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胰岛素周制剂产品成为各大药企布局重中之重。
另外在集采的影响逐步出清后,国际化成为甘李药业下一阶段的关键词,已做诸多布局,比如印度便作为其亚太地区重点目标市场之一,但未来能在国际化闯出多大的生路,还有待验证。
甘李药业野心明了,路径也逐渐清晰。归根结底,产业期始终期待的是,“国版糖王”穿越周期,重回制高点。
“ 任何伟大的变革都是痛苦的。我们已经见证了,诸多仿制药企走向创新药企历经的黑暗与迷茫岁月。我们已经看见了,一些蜕变,和新价值的诞生。E药经理人旗下CM10医药研究中心致力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挖掘与诊断。”
如感兴趣请进入资本群交流
微信:MJesie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CM10医药研究中心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CM10医药研究中心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Armstrong2024年5月16日,礼来公布每周一针超长效胰岛素Insulin Efsitora Alfa治疗二型糖尿病两项三期临床QWINT-2、QWINT-4获得积极数据。这两项三期临床分别与每天一针的德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头对头对比。QWINT-2中,研究达到非劣效于德谷胰岛素的主要终点,Efsitora治疗组HbA1c降低1.34%,德谷胰岛素组降低1.26%。QWINT-4中,研究达到非劣效于甘精胰岛素的主要终点,Efsitora治疗组HbA1c降低1.07%,甘精胰岛素治疗组HbA1c同样降低1.07%。总结1982年,礼来第一支重组人胰岛素获批上市,也代表着基因工程药物的发端。由于人体胰岛素有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因此重组胰岛素也在90年代末开始进入三代胰岛素,即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时代。甘精胰岛素、德谷胰岛素作为长效胰岛素,仍需要每天给药一次。诺和诺德、礼来经过多年研发终于成功开发每周一针超长效胰岛素,诺和诺德的Icodec已经申报上市,采用脂肪酸链修饰技术路线,礼来的Efsitora采用Fc融合技术路线,此次也获得三期临床成功。礼来:Insulin Efsitora诺和诺德:Icodec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100 项与 重组人胰岛素(Incepta Pharmaceuticals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