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的 行舟Drug ▲ 添加关注
摘要
随着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以及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原研药在我国上市,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按照生物类似药路径开发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日渐增多。本文梳理了司美格鲁肽原研药及生物类似药国内外注册与研发现状,分析了司美格鲁肽质量研究和质量相似性评价中的挑战及相关技术要求,结合审评实践对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药学评价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此类生物类似药的药学开发与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质量相似性
自从我国 2015 年公布生物类似药评价指导原则以来,国内生物类似药申报及获批的品种不断增多。早期申报的生物类似药集中在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等原研药上市较早的品种。自 2019年 2月我国第 1个生物类似药上市后,奥马珠单抗、地舒单抗、托珠单抗等生物类似药近年也陆续获批。除单抗生物类似药外,司美格鲁肽成为目前研发热度最高的生物类似药之一。
我国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和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原研药分别于2021年4月和2024年1月批准上市,主要有2个适应症:一是用于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二是用于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 T2DM 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截至 2024 年 2 月,国内尚无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申报上市,欧美获批的体质量管理我国也尚未获批。处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申报阶段的有 10余家,另有多家按化药申报临床,口服司美格鲁肽的生物类似药尚无申报。
本文在梳理司美格鲁肽原研品种、生物类似药注册及申报的基础上,结合药学审评经验及相关文献,对该类产品药学开发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1
司美格鲁肽及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进展
1.1 司美格鲁肽原研产品注册情况
司美格鲁肽是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原研开发的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与人体内的 GLP‐1 有 94%序列同源性,注射液 2017 年 12 月于美国首先获批上市,每周 1 次用药,用于改善 T2DM 患者的血糖控制,目前已在美国、欧洲、日本等 25个国家或地区上市销售。其结构为在 GLP‐1(7‐37)链 8 位上用二氨基异丁酸取代了丙氨酸,34位上用精氨酸取代了赖氨酸,26位上的赖氨酸进行了酰化,酰化剂包含 2个8‐氨基‐3,6‐二氧杂辛酸基团、1个γ‐谷氨酸基团,1个1,18‐十八烷脂肪二酸。为了增强司美格鲁肽对二肽基肽酶‐4 (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清除率,对肽链骨架第 8位进行修饰(丙氨酸置换为氨基异丁酸 Aib),延长了司美格鲁肽的血浆半衰期。与利拉鲁肽相比,司美格鲁肽的脂肪链更长,疏水性增加,与白蛋白结合增加。脂肪酸酰化技术可能同时影响皮下给药后吸收速率及通过各种清除途径的消除速率,可有效延长多肽和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作用机制为与胰腺β细胞上的GLP‐1R 结合,通过激活 cAMP/PKA 通路提高葡萄糖敏感性,与天然 GLP‐1 激活下游通路信号的作用机制一致。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可延缓胃排空,调控大脑食欲调节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胃排空,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和减重的作用。由于其对血糖的双向调节作用,与胰岛素类药物相比,GLP‐1RA低血糖风险较低。司美格鲁肽的结构式见图1。
由于已上市司美格鲁肽原研药有 2 种剂型,多种适应证,多个规格,不同剂型和不同适应证在全球的上市时间不同,截至2024年2月,司美格鲁肽在全球主要监管地区获批信息见表1。
口服司美格鲁肽已于2024年1月于国内获批上市,体质量管理适应证也于 2023 年 6 月于国内申报上市,不同剂型、不同适应证的获批时间与欧美监管机构基本相差3 ~ 5年。
表1 国内外司美格鲁肽上市信息汇总
图1 司美格鲁肽结构式
1.2 司美格鲁肽原研产品临床研究现状
T2DM也是心血管病症、失明、终末期肾衰竭、非创伤性下肢截肢和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也与癌症、认知减退、慢性肝病和其他残疾或致命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由于 GLP‐1R 存在于许多器官,包括胰腺、大脑、心脏、肾脏和胃肠道,GLP‐1RA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基于GLP‐1R在人体内多个器官均有分布,除了已上市的DM、心血管不良事件、体质量管理等适应证,原研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开展了更广泛的适应证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见表 2。由表中可见,司美格鲁肽在全球开展了包括不同类型 DM、心血管疾病、肾病、DM 性视网膜病变、代谢相关疾病、肺病、肝病及胃肠道疾病等 20多种适应证的临床研究,其中还包括儿童肥胖的儿童相关适应证。诺和诺德公司发布的2023年业绩显示,全年收入约336. 81亿美元,同比增长 31%;其中仅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就实现了 139 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60%;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销售额月27亿美元,同比增长66%;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体质量管理Wegovy销售额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407%。鉴于司美格鲁肽较多的临床获益和经济效益,近两年,司美格鲁肽的研发一直是广受关注的热点。
2023年3月,诺和诺德公司公布了一项数据,证实了口服司美格鲁肽(25 和 50 mg)治疗 T2DM 成人患者的Ⅲb期 Pioneer plus研究的积极结果。同年10月,其在欧洲提交了新剂量标签的申请。
2023年11月,在SELECT Ⅲ期试验中,司美格鲁肽2.4 mg可使成年超重或肥胖症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诺和诺德公司已在美国和欧盟递交了Wegoyy药品说明书更新申请,已增加在身高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7 kg/m2且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中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适应证。
表2 司美格鲁肽临床研究现状
2023年7月,欧盟药品监管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曾对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GLP‐1RA类药物可能存在的致甲状腺癌风险提出审查警告,并要求相关药企补充说明。EMA提出的安全信号是一种监测使用已批准药物的潜在不良事件的方式。目前尚不清楚报告的病例是否与药物本身或患者的基础疾病或其他因素有关。诺和诺德公司曾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甲状腺癌与活性司美格鲁肽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因此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给予了黑框警告。有研究指出,使用法国国家健康数据系统(National Health Data System,SNDS)数据库进行嵌套病例对照分析,2006 - 2018 年间接受二线抗 DM 药物治疗的T2DM 患者被纳入队列,研究发现,使用 GLP‐1RA会增加所有甲状腺癌和癌症的风险,特别是在治疗1~3年后。
1.3 原研产品变更情况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片剂上市以来,发生了多次变更。根据FDA公布的信息,Ozempic®自2019年11月至2023年9月共计进行了8次变更,均为包装标签、新增适应证等方面变更;Wegovy自上市以来共计发生4次包装标签和新适应证方面变更;Rybelsus®自上市以来共计发生 5 次变更,除 4 次标签方面变更,于 2021 年 4 月发生 1 次药学工艺变更。根据欧洲药监机构公布的公众评估报告(European Public Assessment Report,EPAR)所披露的信息,司美格鲁肽3个规格自 2018 年上市以来至少进行了30余次不同风险等级的变更,包括生产场地、生产规模、中间品过程控制变化、变更检测方法及部分起始物料、延长效期、包材供应商改变等。根据药品再注册和补充申请等受理情况分析,司美格鲁肽原研药2个规格在我国上市后变更仅为新增适应证,暂未发现其关键原材料、生产场地、生产工艺等药学方面发生变更。
1. 4 国内外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研发进展
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品种目录信息公开显示,国内自2021 年 7 月 27 日开始,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首先按生物制品 3.3类进行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报,之后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 9 月 13 日)、重庆派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 年 4 月 24 日)、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22 年 6 月 16 日)、北京质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 9月 30日)、联邦生物科技(珠海横琴)有限公司(2023年2月9日)、惠升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 4 月 20 日)、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3 年 4 月 20 日)、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6月7日)、成都倍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23年12月27日)等10余家企业先后申报了不同适应证的临床试验。
此外,还有多家企业按照化药 2.2类申报,2022年 5 月 25 日,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首家按化药申报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临床试验。之后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2022年 9月 23日)、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 8 月 26 日)、深圳瀚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9月12日)等几家企业先后申报。
从上述国内企业司美格鲁肽申报时间可以看出,生物类似药或化药 2.2 类申报时间集中于 2022年之后,90% 的申报集中于 2022-2023年,且申报企业由之前专注于做糖尿病领域的企业扩展到大型综合研发企业,广泛受到生物制药领域的关注。目前,尚无各种剂型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申报上市,尚无口服司美格鲁肽按生物制品 3.3类生物类似药或按化药2.2类申报临床试验。
国外目前仅有两家韩国公司在进行合成司美格鲁肽的研发,其中2023年8月8日,由韩国大元制药株式会社和(株)RAPHAS研发的合成多肽向韩国提交新药研究(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申请,用于治疗肥胖症。2023年6月20日,由 Peptron Inc开展临床前研究试验,用于治疗肥胖症和DM。尚未见国外有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申报。
2
司美格鲁肽相似性评价的挑战
质量相似性研究贯穿于生物类似药开发的全过程,全面的药学质量相似性比对研究是生物类似药评价的基础。比对研究结果显示,无差异或差异很小,评判为相似的,可减免后续部分比对试验研究;对于存在较大差异或不确定因素的,需评估对产品的影响。由于生物制品结构多样且通常存在较为复杂的翻译后修饰及结构多样的产品有关杂质,以及候选药生产工艺与原研药往往存在差异,候选药的质量相似性研究很难做到与原研药完全一致。当候选药与原研药的质量对比研究存在差异时,应分析存在质量差异的原因、存在差异的质量属性可能对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免疫原性等临床风险获益之间的相关性,还需结合非临床及临床研究的情况进行相似性整体评价。
对按照生物类似药开发的司美格鲁肽,均于原研在我国上市后进行临床试验申报,因此不存在部分抗体药物在原研药获得方面的困难。但由于司美格鲁肽原研药开发了 2种剂型 10个规格分别对应 3种不同适应证,对于Ozempic®和 Wegovy®2种注射剂型,考虑到实际临床应用的场景,候选药在规格选择方面最好与原研药同适应证的注射液规格保持一致,避免造成后续患者用药给药剂量的混乱,带来不必要的安全性风险。对于口服剂型的 3 个规格,候选药在开发过程中还应进行该剂型特有质量属性与原研药的充分相似性比对研究,良好的药学相似性是体内生物利用度相似的基础。
3
司美格鲁肽审评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3.1 表达系统
原研药采用酿酒酵母真核表达系统,部分生物类似药候选药采用与原研药不同的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根据《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对于表达系统与原研药不一致的,需进行充分验证,并证明与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无临床意义的差别。由于大肠埃希菌作为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晰、操作简单、抗污染能力强、培养周期短及能在低廉的培养基中高密度培养的特点,其在大多数科研应用中成为高效表达异源蛋白最常用的原核表达系统。但大肠埃希菌作为表达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不能象真核蛋白那样进行翻译后修饰,缺乏将蛋白质有效释放到培养基中的分泌机制和充分形成二硫键的能力。由于司美格鲁肽在非糖基化形式下能保留其生物学活性,因此也可采用大肠埃希菌进行表达。
若候选药采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应关注与原研药在宿主残余蛋白及宿主残余 DNA 的差异,并评估可能造成的安全性风险。若采用酵母表达系统,由于真核表达系统生物学过程较复杂,对分泌的蛋白会进行糖基化修饰,结构表征应对糖基化修饰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糖基化位点、糖型(O 连接糖/N 连接糖)等,应关注糖基化修饰的批间一致性,因为糖基化修饰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生产工艺,特别是发酵工艺的批间一致性。
由于候选药与原研药在表达系统、生产工艺和中间过程控制等方面很难做到完全一致,二者在工艺相关杂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应优先依靠产品纯化工艺的优化对杂质进行去除,而非采用非临床的路径证实杂质的安全性。
3.2 脂肪酸酰化侧链
脂肪酸酰化侧链通常由脂肪酸侧链、连接子和间隔子 3部分组成,脂肪酸侧链可直接链接到肽链骨架上或通过连接子和/或间隔子进行连接。脂肪酸酰化药物与白蛋白的亲和力随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强,1,18‐十八烷脂肪二酸和1,20‐二十烷二酸是迄今为止检测的脂肪酸中与白蛋白亲和力最强的两种脂肪酸侧链。左旋‐γ‐谷氨酸(L‐γ‐Glu)常可作为连接子,对白蛋白结合和半衰期以及多肽的自我聚合有重要影响,L‐γ‐Glu带负电荷,增加了药物的亲水性,因而可改善药物制剂的特性,如溶解度和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间隔子位于肽链骨架与连接子之间,主要作用为调节肽类与目标受体亲和力。在所需的受体结合水平和期望的半衰期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如通过添加 1个小的亲水性间隔子如[Ado(3,8‐二氧‐氨基辛酸)或 AEEA[衍生自2(‐ 2(‐ 2氨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在与白蛋白结合的同时提供足够的体内活性,同时提供适当的保护,以防止在体内被降解。蛋白质或肽类骨架中与脂肪酸侧链结合的位置对于达到效力和半衰期而言非常重要。同时,最接近脂肪酸酰化位置的残基可能也会影响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司美格鲁肽的脂肪酸酰化侧链的脂肪酸侧链、连接子和间隔子分别为1个1,18‐十八烷脂肪二酸、1个 γ‐谷氨酸基团和 2 个 8‐氨基‐3,6‐二氧杂辛酸基团。脂肪酸酰化侧链部分应提供酰化剂、二肽和PyBOP等主要生产用原材料和生产涉及的特殊有机溶剂的来源、制备工艺、毒性研究背景、结构(包括手性)确证、杂质分析以及质控标准和依据等方面的资料。对脂肪酸酰化侧链的链修饰位点进行研究确认,对酰化侧链进行结构确证和功能研究,应对其酰化侧链空间、位置异构体和手性异构体进行充分的鉴定和研究,提升对产品的认知及质量控制能力。
酰化侧链制备工艺可能引入的毒性溶剂/试剂、潜在致突变杂质的残留,应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样品进行控制。结合侧链制备工艺和起始物料质量情况加强侧链及其起始物料和中间体的杂质谱分析,完善杂质检查方法,关注检查方法的专属性,保证拟定方法对各种潜在杂质可有效分离、检出。根据各潜在杂质在后续工艺的清除和转化情况并结合关键临床试验用样品有关物质情况和安评数据,合理制定侧链及其中间体、起始物料质量标准中有关物质限度。还需注意对不同长度脂肪酸、含不同个数羟乙基乙二胺的考察。
尽早确定小分子修饰物的制备工艺或供应商,确保批间质量一致以及临床试验样品的代表性。临床试验阶段,应关注临床试验样品采用的酰化侧链的杂质水平应不得显著超出动物安全性试验数据所支持的水平。
3.3 司美格鲁肽前体[Aib8,Arg34 GLP⁃1(7⁃37)]
重组表达的司美格鲁肽前体作为本品关键的中间产物,应进行充分的结构确证、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并应在关键步骤作为生产过程中控检查项目确保前体的纯度、杂质等符合要求,确保中间体质量的批间一致性。
据文献报道,与天然 GLP‐1(7‐37)相比,司美格鲁肽的GLP‐1R亲和力约减小2倍。与司美格鲁肽相比,司美格鲁肽前体 Aib8,Arg34 GLP‐1(7‐37)的GLP‐1R亲和力约增加2倍。与无侧链Arg34 GLP‐1(1‐37)的类似物相比较,司美格鲁肽前体 Aib8,Arg34GLP‐1(7‐37)的 GLP‐1R 亲和力约增加 5倍。除受体结合力,体外功能分析被用于评估不同 GLP‐1 类似物的激动效力。天然GLP‐1 EC50为16. 2 pmol/L,而Aib8,Arg34 GLP‐1(7‐37)(类似物 7,无侧链)和司美格鲁肽的活力稍强,EC50分别为6.2和6.2 pmol/L。Arg34GLP‐1(1‐37)(类似物1,无侧链)的EC50为7.6pmol/L。与Aib8, Arg34 GLP‐1(7‐37)(类似物7,无侧链)相比,Arg34 GLP‐1(1‐37)的效力稍减小。研究显示,脂肪酸部分及其与 GLP‐1 的链接化学是关键特性,以确保高的白蛋白亲和力和 GLP‐1R效力,并获得 GLP‐1类似物的延长暴露和作用。
候选药开发过程中,除对司美格鲁肽前体进行理化质量研究外,还应关注酰化前后对白蛋白亲和力、GLP‐1R亲和力生物学活性等活性表征的影响。
3.4 口服制剂
目前国内尚无口服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申报,但预计不久的将来会陆续出现口服生物类似药的申报。对于生物制品,存在多种口服吸收屏障,主要包括胃肠道的化学屏障、蛋白酶屏障、黏液屏障和肠上皮细胞屏障。其中,肠上皮细胞被认为是最难克服的屏障,因为除了顶侧细胞膜之外,药物还需完成胞内转运和经过基底侧细胞膜出胞才能达到促进药物吸收的目的。考虑到消化道多种口服吸收屏障带来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注射剂是最常见的剂型,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原研在司美格鲁肽的开发过程中也是先开发了注射剂型,之后考虑到患者依从性继而开发了口服剂型,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不便和疼痛。
目前,国内外上市的口服 GLP‐1RA 仅有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司美格鲁肽片,开发进展较快的是以色列 Oramed 医药公司研发的口服艾塞那肽(代号ORMD‐0901)。这两款 GLP‐1RA 口服制剂分别采用片剂和肠溶软胶囊剂两种不同的剂型,在防止胃肠道内消化酶解和促进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原研采用 N‐[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SNAC)作为吸收促进剂来提高司美格鲁肽透过胃肠道上皮的吸收。SNAC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衍生物,能够提高药物周围环境中的酸碱值,减少胃蛋白酶对药物的降解,并促进药物在胃壁上皮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吸收。SNAC与司美格鲁肽的可逆性结合,促进司美格鲁肽片剂在胃内的吸收,通过抵抗胃蛋白酶降解,从而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司美格鲁肽片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显示,SNAC含量在300 mg时可获得最佳吸收效果,因此以此剂量作为口服司美格鲁肽药片中的单剂含量。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剂与注射液相比,生物利用度更低,且患者之间的吸收变异性更大,这也是口服制剂需更高的给药剂量且每日给药的原因。
ORMD‐0901 则采用了蛋白质口服给药技术平台(PODTM),将 GLP‐1 类似物艾塞那肽制成肠溶软胶囊。与司美格鲁肽片相比,ORMD‐0901采用pH敏感肠溶性涂层胶囊作为吸收促进剂,对pH敏感的肠溶性涂层胶囊到达小肠后开始溶解,在促吸收剂的帮助下,胶囊内的艾塞那肽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且该产品特有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止蛋白酶对活性物质的降解,保护药物的完整性,在肠溶衣与蛋白酶解抑制剂的双重保护下,以期在减少胃肠道酶解的同时,提高生物利用度。可促进胶囊内容物乳化效果更佳。
对于生物类似药研发企业而言,若考虑开发口服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在生产工艺、制剂处方和规格上,应尽可能与原研参照药一致,对于不一致的,应有充分理由,处方若与原研不同,还应进行充分的处方筛选研究。若采用了新型辅料,应提供包括辅料来源、制备工艺、毒性研究背景、结构表征、杂质分析、质控标准和依据、稳定性等方面的全部药学资料。生产工艺过程中重点关注制剂混合均匀度和中控剂量单位均匀度,可参考《化药口服固体制剂混合均匀度和中控剂量单位均匀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质量研究重点关注不同于注射剂的质量属性,片剂或胶囊剂应按《中国药典》三部(2020版)制剂通则片剂或胶囊剂规定进行全面研究,均应进行崩解时限、装量差异及微生物限度的质量控制研究。对于肠溶片/胶囊、缓释片/胶囊、控释片/胶囊,还应分别符合肠溶迟释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相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稳定性研究中也应重点关注口服制剂质量属性在放置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情况,确保在效期内的质量稳定性。
3.5 相似性研究
3.5.1 参照药的选择
2015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明确规定了参照药的定义和选择要求,参照药的定义:参照药指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研究用的原研产品;参照药的选择:参照药应为在我国已注册的原研药。对于采用非中国市场来源原研药开展相似性研究的情况,我国监管部门2019年第44号公告明确了申报的路径和相关要求。药学比对研究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选择中国批准上市的产品。对不能在国内获得的,可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对研发过程中使用非中国批准上市的产品作为参照药的,应与中国批准上市产品进行质量桥接研究。上市申请时应选择中国批准上市的产品作为参照药开展药学比对研究。
由于司美格鲁肽的 2 种剂型均已在我国上市,原研参照药的可及性基本得到解决,在参照药的选择方面不存在较大争议性。需关注的是体质量管理适应证的原研截至 2024 年 2 月尚未在我国上市,若申报该适应证的生物类似药,在选择参照药时需综合考虑原研药在我国的注册申报状况及与原研规格的一致性,若采用欧美市场来源的 Wegovy®一并与我国上市原研作为参照药,应关注不同规格之间原研药的可比性。
3.5.2 候选药规模
生物类似药的药学研究思路不同于创新药循序渐进的特点,药学开发和工艺优化围绕参照药的目标产品质量概况开展。由于生物制品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固有的异质性,应选择代表性批次开展候选药和参照药之间全面的质量比对研究。药学比对研究所使用的候选药应尽可能为商业化生产代表性工艺批次。原则上临床试验样品采用商业化工艺生产,可更充分地支持整体相似性评价物质基础的一致性。特别是针对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采用酵母或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多肽部分的药物,不同于采用 CHO 表达系统的抗体药物,司美格鲁肽无复杂的糖基化翻译后修饰造成的分子异质性,但却有结构多样的产品相关杂质。产品相关杂质往往会因规模放大而增多,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并带来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2022 年颁布的《胰岛素类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指出,基于现阶段常见生产用菌株/细胞株的表达水平,鼓励采用商业化发酵规模和工艺生产样品开展临床试验。因此,结合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生物类似药的结构特征及生物类似药在我国的发展阶段,药学比对研究所使用的候选药应尽可能选择商业化生产代表性工艺条件制备的批次。
通常,临床研究批次和商业化工艺验证批次应纳入进行比对研究。对于比对研究选择不同开发阶段候选药的,应充分评估产品开发期间药学变更(如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候选药制剂应尽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原液批次,以充分体现产品的批间变异性。
3.5.3 参照药及候选药批次
2022 年我国颁布的《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对于相似性研究中批次数量描述为“考虑到生物制品结构的异质性和批间的变异性,比对研究应纳入足够代表性批次的参照药建立相似性评价可接受范围,批次数量的要求取决于质量属性和分析方法的变异程度,应能对候选药和参照药的质量相似性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在批次数量上,美国FDA要求纳入至少10批次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参照药与 6-10批商业化生产和临床试验用候选药进行质量比对研究,以获得参照药的质量属性变异范围以及充分理解和评估候选药的批间质量差异。我国药品技术审评部门结合我国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现状,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期望能够进一步明确规范质量相似性研究批次数量的要求。
总之,应采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足够批次候选药及原研参照药进行相似性研究,并合理拟定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按相关指导原则规范开展相似性评估。
3.5.4 产品相关杂质
产品相关杂质是候选药与原研药需充分进行评估的质量差异。司美格鲁肽的产品相关杂质包括聚体、降解杂质、修饰/偶联基团相关杂质、不对称碳立体异构体、修饰变异体(如甲硫氨酸氧化、天冬氨酸脱酰胺/异构化)中间体残留及工艺副产物等。对于酵母发酵表达的产物可能还存在甲基化、乙酰化、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产物,宏观上表现为分子大小异质体、电荷异质体及糖基化异质体等。通过高温、酸碱条件、光照、机械强降解和潜在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司美格鲁肽的降解样品暴露于上述极端条件,可能会产生降解片段,通过聚合产生二聚体及多聚体,异构化产生立体异构体,N‐末端脱除二肽产生截短型等。由于司美格鲁肽分子中存在多个不对称碳原子,立体异构体的研究还应明确立体异构体位点。上述产品相关杂质可能与表达体系、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下游纯化工艺、过程控制、贮存运输等密切相关,生产工艺操作及分析方法本身的系统误差等因素也是产品质量批间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产品相关杂质是脂肪酸链修饰重组多肽类药物的重要质量属性,也是相似性研究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对于候选药而言,生产工艺和分析方法往往无法做到与原研一致,在充分研究产品有关杂质(分离/纯化/制备、鉴别/结构确证、活性研究等)和分析生产工艺与产品相关杂质相关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子排阻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疏水色谱等对产品相关杂质进行分离,采用质谱/质谱联用等方法进行产品相关杂质的鉴别,并与原研药进行头对头对比研究,以消除由分析方法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当产品中出现与参照药同时具有的同种杂质,其含量应不高于参照药。当产品中出现参照药中不存在的新杂质,其含量超出 0.1% 时,应通过富集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其含量超出 0.5% 时,需通过富集开展定量研究并进行分析鉴定及安全性评价和免疫原性研究。如杂质中存在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的物质,应严格按照 ICH M7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3.5.5 稳定性研究
开展稳定性对比研究时,应尽可能使用与参照药效期相近的候选药进行。对于司美格鲁肽及脂肪酸链修饰重组多肽,除长期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对比研究外,还应选择敏感的条件(如高温、光照、氧化、酸、碱、振荡等)和适当的考察指标开展候选药和参照药稳定性变化趋势的比对研究,并采用作图/列表的方式定量分析候选药和原研药的降解途径、降解趋势和降解速率的异同。为准确、全面地研究稳定性的异同,建议采用至少 3 批我国市场来源的原研及拟上市商业化工艺候选药进行头对头稳定性相似性研究与分析。候选药降解途径与降解趋势应与参照药一致,候选药主要增长杂质种类与增长趋势均应与参照药相似,加速过程中新增的杂质也应在参照药的杂质谱内,降解速率应不快于参照药,否则可认为候选药的质量与参照药存在一定差异。
3. 5. 6 质量相似性评价
质量相似性是生物类似药整体相似性的基础,也是适应症外推的前提。首先,基于对参照药蛋白结构、理化特性、纯度和杂质、生物学功能、免疫学特性等质量属性与生物活性、PK/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相关性的认知,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对质量属性进行风险评估与分级,对于质量属性权重的评估应有合理的研究数据和文献支持;其次,根据质量属性的特征与变异性以及风险分级情况,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足够批次的候选药和原研药进行定量和/或定性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建立相似性评价方法和标准;最后,对候选药和参照药之间的质量差异进行充分的研究,可结合产品不同质量属性制检的相关性已有认知并进行评估,或进一步通过非临床/临床研究重点关注质量差异是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免疫原性等产生影响。对质量差异与临床风险获益之间的相关性认知尚不充分或存在不确定性的,需结合非临床/或临床证据科学论证质量差异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在司美格鲁肽的生物类似药实际审评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①结构表征不充分:缺少流体动力学半径、脂肪酸侧链结构、氧化、天冬氨酸脱酰胺/异构化、白蛋白亲和力、GLP‐1R亲和力、司美格鲁肽前体等方面的研究及与原研的对比研究;②产品相关杂质研究不完善:对产品结构、修饰/偶联基团相关杂质、工艺中间体残留、工艺副产物、降解杂质的认知和研究不充分;③批间一致性存在差异:鼓励采用先进的工艺开发方法理解候选药关键物料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开发工艺和制定产品控制策略,建立起综合物料、生产工艺、设施设备、过程控制、放行和稳定性检测等要素的有效质量风险控制体系;④稳定性相似性研究不全面:强制降解条件不全面,除高温、光照、振荡、冻融之外,常缺少还原/氧化、酸性条件、碱性条件下产品相关杂质的研究,缺少在强制降解条件下对产品纯度、分子量、高分子量杂质、比活性等的分析研究及与原研参照药的比对研究。
另外,司美格鲁肽作为具有多种获批适应证且原研仍在进行多种适应证临床试验的药物,当原研药获批新的适应证后,生物类似药在进行适应证外推时,如增加或改变临床作用机制,则质量属性风险评级和权重可能会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质量差异所带来的临床获益‐风险也需重新进行评估。候选药是否可以进行适应证外推,取决于对与适应证外推相关关键产品质量属性与原研药的相似性。
3.6 国外生物类似药新发布指南
美国 FDA 于 2023 年 11 月发布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南,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要求,指出候选药豁免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药学研究要求。EMA于2024年1月发布的“制定关于生物类似药开发中定制临床方法的思考性文件的概念文件”中提出对于结构简单作用机制明确的生物类似药,当生物类似药在分析和功能水平上与参照药高度相似时,就有可能减免部分临床研究。在概念文件中表示,即将发表的思考性文件将论证“明确定义的分析/功能性(质量)数据如何预测临床结果”。
欧美监管机构认为,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及分析和功能表征可能性的不断增加,重新审视生物类似药(尤其是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临床疗效试验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商榷,以保持生物类似药途径对开发者和市场的吸引力,同时保证患者未来能获得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品。基于上述认知,欧美监管机构陆续推出生物类似药基于药学高度相似性减免临床研究的相关指南,对药学质量相似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小结及展望
近两年,随着口服制剂的上市以及体质量管理适应证陆续获批,具有多种适应证临床获益的司美格鲁肽日益成为生物类似药研发领域新的热点。2022 年原研专利到期后,我国多家研发机构/申办方先后积极投入生物类似药的研究探索,以期提高国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降低用药成本。
我国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尚处于临床或临床前阶段,由于改构,本品相对利拉鲁肽与人GLP‐1同源性进一步降低,加之其更长效,导致可能产生免疫原性反应风险更高,临床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充分关注。
本文基于对多个司美格鲁肽品种的审评实践经验,结合文献调研等对司美格鲁肽多个剂型及规格的国内外注册、申报情况及其产品特异性的质量属性与质量相似性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通过研发生产方和监管方的共同努力,加强产品研发不同阶段共性问题和技术层面的交流,尽量与欧美等国家的监管能力与研发水平保持一致,尽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司美格鲁肽药物。
文章信息源于公众号Biologics CMC,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行业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若无意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行舟Drug
每日更新 欢迎订阅+
医药大数据|行业动态|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