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Al18F-PSMA-137 相关的临床试验 / Active, not recruitingN/AIIT [Al18F]PSMA137 PET/CT Imaging for PSMA-Positive Cancer Patients
To investigate the radioactive uptake of [Al 18 F]PSMA137 in PCa patients, and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Al 18 F]PSMA137 to detect PSMA overexpression in PCa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with recurrent or advanced PCa).To provide an approach for screening patients high expression of PSMA, efficacy monitoring, drug resistance and early warning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to achieve the individualized antitumor treatment of targeted drugs.
100 项与 Al18F-PSMA-137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Al18F-PSMA-137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Al18F-PSMA-137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项与 Al18F-PSMA-137 相关的新闻(医药)01. 学术牵引、产业反哺在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云南白药与北京大学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历经了多阶段的发展历程。2018年7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破行业壁垒构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作为北京大学校内新体制直属科研机构,该中心于2020年5月完成揭牌,成功搭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2022年8月,中心通过聘任詹启敏院士、乔杰院士等8位顶尖专家为首批资深研究员,进一步强化了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2023年2月,北大-白药医学中心举办启用仪式,全面启动科研攻关与创新转化工作,同步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学实验平台。北京大学和云南白药两大百年品牌通过建立"双主体管理、科学家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机制,树立校企合作典范,促进科研成果落地,惠及民生健康。在此科研体系支撑下,云南白药正式启动核药与核医学领域的战略布局。2022年9月2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签订了《技术转让与合作开发协议》。依据协议约定,云南白药将向转让方支付总额为人民币2,000万元的技术转让价款,该款项将根据既定的里程碑事件有序支付。三方基于目前研发成果达成共识并继续共同研发该项目,向最终实现相关药品的注册和商业化目标迈进。云南白药将创新核药确立为企业未来增长曲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通过构建研发体系并引进杨兴教授、杨志教授等开发的PSMA创新核药(INR101和INR102),并依托天津核药研发中心搭建放射性药物技术平台,全面进军核药赛道。2023年7月,云南白药集团启动核药领域里程碑式战略布局,通过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天津)有限公司构建"研发-转化-生产"全链条放射性药物创新平台,填补核药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历经15个月体系攻坚,该平台于2024年10月31日成功取得天津市生态环境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津环辐证[00863]),标志着其放射性药物研发体系合规化建设取得关键进展。此番战略性突破不仅标志着企业完成放射性药物研发合规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更依托京津冀医药创新走廊区位优势,搭建起从分子发现到临床应用的加速转化通道,为推进全球首创新核药(First-in-class)的IND申报及产业化落地奠定关键技术基础。其后,云南白药全力推进相关临床研究,迅速抢占PSMA市场先机。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云南白药旗下云核医药实现创新核药研发的里程碑式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PSMA靶向1类放射性诊断新药INR101注射液,在获批I/IIa期临床试验后,仅6个月即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及安全性验证,并于2025年5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泰州市人民医院同步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创下放射性药物临床研究加速度。作为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分子影像探针,INR101注射液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可实现对前列腺癌病灶的精准定位与定量评估。此次双中心Ⅲ期临床的快速推进,为打破国际药企在PSMA-PET显影剂领域的技术垄断奠定产业化基础,同步构建起云南白药在核药创新赛道的差异化竞争优势。INR101首次公示信息2025年4月,云南白药核药研发再传捷报:其自主研发的化学1类创新治疗性核药INR102注射液(受理号:CXHL2500121)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作为基于新型靶向配体技术的177Lu标记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RLT),该药物聚焦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这一临床治疗难点,通过"核素精准递送"实现对PSMA阳性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标志着我国在放射性核素治疗领域实现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的质变突破。此次获批不仅填补了云南白药治疗性核药临床管线的空白,更通过与INR101诊断核药形成"诊疗协同"产品矩阵,构建起覆盖"早筛-诊断-治疗-预后"的前列腺癌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据 Grand View Research, Inc. 的报告,2030 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345.1 亿美元,从 2024 年到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1.69%,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云南白药作为国内知名的医药企业,此次布局核药赛道,是其前瞻性战略眼光的重要体现。通过合作引进先进的PSMA创新核药项目,云南白药不仅能迅速切入增长迅猛的核药市场,还能借助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加速核药技术的临床转化与商业化进程。这一战略布局,不仅为云南白药开辟了新的业绩增长点,还将助力其在医药创新领域占据有利地位,有望在全球核药市场的快速扩张中分得重要一杯羹,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02. 关键里程碑事件[68Ga]Ga-P137 First‑in‑human临床验证:2021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杨志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范岩教授、杨兴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期刊上正式发表名为“68Ga‑labeled ODAP‑Urea‑based PSMA agents in prostate cancer: first‑in‑human imaging of an optimized agent”的研究论文,并完成了相关专利的申请(CN112062695B,2022-11-29日专利正式转让给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筛选发现了基于三七素类PSMA小分子抑制剂,报道了一种优化的68Ga标记的ODAP-Urea配体[68Ga]Ga-P137的合成,并完成了首次人体显像研究。[68Ga]Ga-PSMA-617 vs [68Ga] Ga-P137生物分布数据研究者团队此次报道合成了12种ODAP-Urea配体,其中P137在临床前实验中显示出0.13 nM的PSMA亲和力(Ki值),在小鼠22Rv1肿瘤模型中肿瘤摄取达6.43% IA/g(60分钟),较PSMA-617提高1.45倍。三名前列腺癌患者使用[68Ga]Ga-P137和[68Ga]Ga-PSMA-617的PET/CT显像对比结果。首次人体研究(NCT04560725)在三例前列腺癌患者中与[68Ga]Ga-PSMA-617对比显示,[68Ga]Ga-P137与[68Ga]Ga-PSMA-617在头对头比较中展现出相似的正常器官分布模式(唾液腺、肾脏等),但[68Ga]Ga-P137在尿路中的放射性摄取显著降低(SUVmax比值为0.20±0.07)。[68Ga]Ga-P137与[68Ga]Ga-PSMA-617示踪剂均成功检测到所有已知病灶,包括患者1的原发前列腺肿瘤(SUVmax 9.1 vs 11.1)、患者2的5处淋巴结转移(最高SUVmax 28.5 vs 31.0)以及患者3的骨转移病灶(SUVmax 6.3 vs 3.9),其中[68Ga]Ga-P137在前列腺局部病灶显示更清晰的显像对比度,可能得益于其更低的膀胱背景活性。相关往期链接: 《欧洲核医学与分子成像杂志》:68Ga标记的ODAP -Urea-PSMA药物首次应用在人体前列腺癌成像重磅:68Ga-PSMA-11与新PSMA核药68Ga-P137头对头临床较量![18F]AlF-PSMA-137 First‑in‑human临床验证:2022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杨志主任、朱华教授、泌尿外科副主任杜鹏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兴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Oncology》期刊上正式发表名为“Preclinical evaluation and first in human study of Al18F radiolabeled ODAP-urea-based PSMA targeting ligand for PET imaging of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优化的18F标记的ODAP-Urea配体[18F]AlF-PSMA-137的合成,并完成了首次人体显像研究。通过Al18F标记技术实现了高效制备[18F]AlF-PSMA-137,临床前实验表明该探针具有高PSMA亲和力(Kd=2.11 nM)、优异体外/体内稳定性及特异性肿瘤摄取,在PSMA阳性肿瘤中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摄取对比度显著。在这项首次人体研究(NCT04693169)中,13例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接受[18F]AlF-PSMA-137 PET/CT显像(注射剂量217.59±21.16 MBq)。探针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生理性摄取见于肾脏(SUVmean 1h/2h:10.67±2.17/13.52±2.93)、唾液腺(腮腺8.83±1.74/11.20±2.60)及肝脏(8.59±1.21/9.58±1.56),膀胱残留量随显像时间延迟显著降低(SUVmean 8.34±5.50 vs 5.02±2.06,p=0.02)。共检出81个病灶,其中91%病灶在2小时延迟显像时摄取持续增高(SUVmax均值1h/2h:原发灶13.25→16.59,骨转移6.94→9.67,淋巴结15.57→20.06),肿瘤/肌肉比从15.57升至25.42(p<0.001)。有效剂量估算为0.0119±0.0009 mSv/MBq,主要剂量限制器官为肾脏(0.113 mGy/MBq)和唾液腺(0.057 mGy/MBq)。研究表明该探针可实现高对比度延迟显像,且膀胱低残留特性有利于盆腔病灶检测。INR101相关临床实验信息统计(检索时间截止日期为2025-05-15)INR102相关临床实验信息统计(检索时间截止日期为2025-05-15)自2024年5月起,云南白药围绕PSMA靶向诊疗一体化产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全面启动,前瞻性临床队列的持续扩展将为肿瘤精准诊疗体系的转化医学研究奠定数据基石。基于多中心研究数据的深度整合,企业有望构建循证医学证据链,推动中国原研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完整创新闭环。03. 小结PSMA相关产品信息统计 本图源自小核(检索时间截止日期为2025-06-07)在PSMA靶向诊疗领域创新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云南白药构建起"产学研协同创新-临床价值转化-产业化应用"三位一体的放射性药物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在前沿靶点发现、分子探针设计等源头创新环节的科研优势,深度融合企业端在放射性药物生产体系与临床转化平台的建设经验,系统构建了从靶点筛选、分子设计到临床转化及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闭环。企业以PSMA靶点深度研发为战略突破口,有望重塑中国PSMA靶向核药创新格局,树立起放射性药物领域"原始创新驱动临床转化"的行业标杆。相关往期链接(仅举例往期部分笔记): 国内PSMA核药简要盘点从“等效核药”角度看PSMA赛道PSMA靶向治疗核药177Lu-rhPSMA-10.1 I期临床研究结果揭晓JNM:蓝纳成PSMA新核药68Ga/177Lu-LNC1011及其临床转化研究结果!212Pb-PSMA靶向核药:AB001首次人体研研究结果公布!新型PSMA靶向核药[18F]AlF-PSMA-N5及首次临床转化研究!PSMA靶向核药[177Lu]Lu-SibuDAB在mCRPC患者中的生物分布和剂量学研究结果PSMA和SSTR2双靶新核药重磅来袭!PSMA治疗核药赛道再添新成员!首个[211At]PSMA-5人体SPECT/CT成像结果正式公布![177Lu]Lu-PSMA治疗反应的早期评估PSMA核药的近期碎片笔记两种新177Lu-PSMA核药首次人体对比研究PSMA治疗核药:211At-YF2PSMA新核药[18F]AlF-P16-093首次人体研究!●Philogen核药研发:OncoCAIX●基于创新放药的SPECT肿瘤显像的临床价值分析与市场预测●FAP靶向治疗核药TLX400甲状腺癌临床研究结果●PSMA靶向治疗核药177Lu-rhPSMA-10.1 I期临床研究结果揭晓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小核本人,视角局限,欢迎批评指正;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有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或联系xiaoheshuoheyao777@163.com,小核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内容编辑 | 小核排版设计 | 小核媒体合作 | 科研宣传 | 转载开白xiaoheshuoheyao777(小核微信)
100 项与 Al18F-PSMA-137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