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脑膜炎疫苗 (康希诺)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脑膜炎疫苗 (康希诺)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脑膜炎疫苗 (康希诺) 相关的专利(医药)
11
项与 脑膜炎疫苗 (康希诺) 相关的新闻(医药)肺炎是一种肺部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细菌性肺炎占人体感染的肺炎的80%,其中肺炎链球菌是重要的病原体。早在2008年,WHO就已将肺炎球菌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在我国,肺炎球菌疫苗尚未被纳入我国国家免疫规划,属于自费接种疫苗。从市场规模看,据观研天下数据显示,到2026年,中国肺炎球菌疫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24%。基于此,本文统计梳理了国内17家布局肺炎球菌疫苗的企业,供大家参考。以下为企业及管线详情,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
相关阅读:
盘点 | 中国24家人用狂犬病疫苗企业及管线最新进展
盘点 | 中国20家流感疫苗企业及管线最新进展
盘点 | 中国12家RSV mRNA疫苗企业及管线最新进展
1、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研发与生产各类预防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诊断制品、基因重组药物等,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EPI)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疫苗方面,成都所上市的产品包括杰益维(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惠益康(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山联泰(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等。另外,在肺炎球菌疫苗上,成都所目前正在进行一项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登记号:CTR20230671),已入组285人。
2、康泰生物/民海生物
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08年与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601)实施战略重组,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公司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建立了“结合疫苗技术平台”、“联合疫苗技术平台”、“基因工程疫苗技术平台”、“口服疫苗技术平台”、“疫苗质量评价平台”、“细胞无血清培养基适应和大规模培养技术平台”、“mRNA疫苗研发平台”、 “VSV载体疫苗平台”等多个现代化的新型疫苗研发技术平台。公司先后开发了近3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技术领先的创新疫苗品种。
在肺炎疫苗方面,公司上市了2款产品——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其中“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是全球重磅品种,且第一家采用双载体蛋白结合技术,国际创新。另外,公司还布局20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以填补国内空白,目前该疫苗已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其还在研究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新工艺)。
3、坤力生物
江苏坤力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在苏州高新区成立,聚焦于新型细菌疫苗的研发和商业化,致力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奈瑟氏菌、沙门氏菌、鲍特氏菌等细菌所导致感染性疾病负担的减轻与消除。
公司拥有多款在研肺炎球菌疫苗,包括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0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均处于临床Ⅰ期,24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处于临床Ⅰ/Ⅱ期,此外,公司还在研究PCV系列迭代疫苗。
4、科兴生物
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INOVAC科兴)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Nasdaq-GS:SVA)上市。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拥有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大连)疫苗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北京海淀、昌平、大兴及辽宁大连拥有四个产业基地,并在海外多国推进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合作。
SINOVAC科兴以“为人类消除疾病提供疫苗”为使命,致力于人用疫苗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服务。公司上市产品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益尔来福®)、中国第一支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孩尔来福®)、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安尔来福®)和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
其中,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是科兴首个细菌类疫苗产品,于2020年12月2日获批上市。另外,在肺炎疫苗方面,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科兴正在进行多项关于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以及24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临床试验,大多处于临床I期。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2项针对13价肺炎球菌疫苗的临床试验主动暂停了。
5、沃森生物
沃森生物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国内专业从事人用疫苗等生物技术药物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高技术生物制药企业。目前,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上市的疫苗产品已达 8个品种共12个品规,涵盖肺炎疫苗系列、脑膜炎疫苗系列、HPV 疫苗、Hib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全面覆盖 6 周龄以上全年龄段人群。
其中,肺炎球菌疫苗上市产品包括13价肺炎结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和23价肺炎多糖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公司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自主研发并成功上市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企业,该产品自2021年至今持续保持中国市场份额第一,打破了国际巨头在婴幼儿肺炎疫苗领域20年的垄断。
6、智飞生物/智飞绿竹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疫苗、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推广、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的国际化、全产业链生物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10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为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疫苗企业,旗下五家全资子公司及两家参股公司,其中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共有13种产品上市在售,1种产品附条件上市,包括预防流脑、宫颈癌、肺炎、轮状病毒、带状疱疹等传染病的疫苗产品,也涵盖提供结核感染诊断、预防、治疗有效解决方案的药品,覆盖人群包括婴幼儿、青少年、成人;自主研发项目共计32项(不含新冠系列项目),其中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注册阶段的项目18项。
在肺炎球菌疫苗产品方面,智飞绿竹研发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于2023年8月29日获批上市,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处于III期临床试验,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处于I/II期临床试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目前国内已获批临床试验的最高价次的同类产品。
7、康希诺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提供预防和治疗感染类疾病的解决方案。公司现有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合成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mRNA技术、制剂及给药技术五大创新疫苗平台技术。目前,康希诺生物已建立覆盖10余种适应症的多款创新疫苗产品,包括亚洲首款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二价流脑结合疫苗美奈喜®、获得世卫组织认可的新冠疫苗克威莎®、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以及亚洲首个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在肺炎球菌疫苗方面,公司共有3款在研产品:
PCV13i(CRM197/TT双载体),目前处于上市申请获受理阶段。PCV13i采用多糖抗原与蛋白载体共价结合的方式,多糖抗原连接载体蛋白后,多糖可以转化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不仅可以在2岁以下婴幼儿体内诱导出很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还可以产生记忆性B细胞,产生免疫记忆。同时,公司采用双载体技术,可减少与其他疫苗共注射时对免疫原性造成的免疫抑制。在生产工艺上,公司采用了更加安全的生产工艺,发酵培养基采用无动物来源培养基,降低了动物源生物因子造成的风险,且避免了传统纯化工艺采用苯酚方法带来的毒性残留。
PBPV-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目前处于临床Ib期。PBPV是全球创新的在研肺炎疫苗,其主要采用基于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spA,一种几乎所有肺炎球菌表达的高度保守蛋白)的抗原,相较于目前上市的PPV23、PCV13,PBPV具有更高血清覆盖率(至少98%的肺炎球菌株覆盖率)。在高覆盖率保护下,可以有效防止“血清型替代”的产生。同时该产品相较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生产工艺更为简便,易于放大和质量控制。
公司的PBPV已获得Ⅰ期临床积极初步结果:Ⅰa期及Ⅰb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PBPV 在成人及老年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观察到3级不良反应和特殊的安全性风险;同时,单剂接种即可诱导显著的结合抗体,以及针对跨家族/亚类肺炎链球菌的功能性杀菌抗体应答,进一步证明了该候选疫苗的广谱性和潜在公共卫生价值。公司将基于Ⅰ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的初步结果,进行下一阶段PBPV研发工作的评估和规划。
CS-2028多价肺炎结合疫苗,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
8、艾美疫苗
艾美疫苗成立于2011年,并于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其是中国大型全产业链民营疫苗集团,业务涵盖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商业化的整个行业价值链。目前全资控股4家持证疫苗生产企业,分别为艾美诚信、艾美行动、艾美坚持及艾美荣誉。控股3家研究院,其中2018年建成的研发中心——艾美探索者,专注于对各家工厂研发部门的早期及尖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艾美于2021年并购了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最早获得mRNA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批件的3家企业之一,拥有自主mRNA生产和药物递送技术平台。
目前,公司拥有针对6个疾病领域的8款商业化疫苗,以及针对13个疾病领域的21种在研创新型疫苗。其中,在肺炎球菌疫苗方面,公司开发了一系列迭代升级的产品:
13价肺炎结合疫苗已经完成了上市预申请,药品注册前置检验结果符合质量标准,已完成基础阶段揭盲统计,正在加速推进上市注册工作。
23价肺炎多糖疫苗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现场工作,处于锁库前的准备阶段,即将揭盲进行统计分析,计划提交上市注册预申请。
20价肺炎结合疫苗已提交临床试验预申请。
全球同步首研的24价肺炎结合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
9、普大生物
普大生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于2022年成立,位于泰州中国医药城,是一家专注于创新型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由多位国外著名研究院及疫苗公司从事疫苗产品研发及生产的博士团队组成。公司已建立多项疫苗开发技术平台,包括合成技术主要开发多糖蛋白结合类疫苗,纳米颗粒重组蛋白技术主要开发病毒类疫苗,脂蛋白重组蛋白技术主要开发细菌类疫苗,基因编辑技术致力于开发填补世界空白疫苗产品。
公司产品目标是以AI赋能,开发能够取代或更新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并且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如通用性流感纳米颗粒重组蛋白疫苗、肺炎-脑膜炎联合疫苗等。公司目前已形成三个核心技术平台:(1)CDAP-TEC技术平台:开发多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及相关技术系列产品;(2)Nano-P技术平台:RSV重组蛋白疫苗,VZV重组蛋白疫苗,及相关技术产品系列产品;(3)Dual-VLP技术平台:开发同时预防两种疾病的VLP疫苗。公司产品管线主要为新型及覆盖型疫苗,包括进入IND生产的多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呼吸合胞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带状疱疹重组蛋白疫苗,及临床前研究的其它疫苗产品。
10、复星安特金
复星安特金(成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覆盖疫苗研发及生产全产业链能力的领先疫苗企业,于2021年10月26日加入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疫苗事业部核心成员企业。公司坚持以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因素,拥有全球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价结合体疫苗技术;拥有国内领先的无弹状病毒SF9昆虫细胞系、无诺达病毒Hi5昆虫细胞系疫苗技术;减毒/灭活疫苗技术;初步布局mRNA技术及多联多价疫苗技术。
在肺炎球菌疫苗方面,公司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多价结合体)处于临床Ⅲ期,据复星医药此前的会议交流纪要,公司预期该产品有望在2026年上市并实现销售;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已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此外还有一款24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11、瑞宙生物
上海瑞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由资深归国专家创办,是一家注重自主研发的高新生物技术制药企业,专注于国际先进的创新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的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公司建有完整的创新生物制品研发技术平台,一个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专业敬业团队,可以开展从基因工程、发酵、纯化、偶联、免疫、临床医学、质量分析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有效推进新型疫苗、抗体及重组蛋白类药物的发现、临床前研发、及工艺放大。
4月17日,瑞宙生物自主研发的24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江苏省邳州市启动II期临床试验。此次开展的临床II期试验将在18岁及以上成年人、老年人群中免疫接种一针,进一步研究24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
12、微超生物
苏州微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以“引领疫苗科技,助力健康中国“为宗旨,致力于高质量人用疫苗及治疗产品的开发,是一家以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生物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已建设形成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细菌多糖纯化、细菌蛋白质纯化、结合疫苗制备、疫苗制剂、疫苗佐剂、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平台,为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公司立项研发的疫苗产品有4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13价和20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第一代和第二代新型DTaP疫苗及其联合疫苗、基因重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和疫苗佐剂等产品课题,并积极布局预防病毒性疾病的相关疫苗。其中,13价和20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均处于临床Ⅰ期。
13、华安科创
北京华安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生物制药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治疗性及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临床前研究及自主研发。该公司建立了完整的细菌疫苗与重组蛋白研发平台。
2017年11月21日,华安科创申报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该产品由康希诺生物转让予华安科创,并在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中持续提供技术支持。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华安科创已于2023年4月27日完成了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Ⅰ期临床试验,目前暂未查询到该产品进一步的进展。
14、博沃生物
武汉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人用疫苗研发、制造与市场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新型新冠疫苗、人用多价轮状病毒疫苗、新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广谱HPV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等重量级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在肺炎球菌疫苗方面,博沃生物与辽宁成大合作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目前处于临床Ⅰ期;另外,公司还布局了下一代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利用公司已有成熟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工艺基础以及结合疫苗研发的实际经验,进一步开发13价以上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研究,可极大缩短研发周期。
15、成大生物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注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于2021年10月2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上市产品为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人用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主要在研产品包括人用二倍体狂苗、四价/三价流感疫苗、15价HPV疫苗、13价和20价肺炎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B群流脑疫苗、多价手足口疫苗、狂犬病单抗等。
在肺炎球菌疫苗研发方面,公司的13价肺炎疫苗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已完成I期临床基础免疫;20价肺炎结合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中。
16、金迪克生物
江苏金迪克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是一家集人用疫苗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生物高科技企业,于202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已形成四大核心平台技术,产品管线已实现了对流行性感冒、狂犬病、水痘、带状疱疹和肺炎疾病等5种重要传染性疾病预防的覆盖。其中已上市销售的产品1个,为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在肺炎球菌疫苗研发方面,公司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7、荣盛生物
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88年成立的荣盛试剂厂,一家专注于疫苗和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销售的现代生物医药企业,三十多年来一直秉承“质量放心、朋友诚心、员工安心”的三心价值观,成长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长青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包括已授权以及在申请的专利近50项,除水痘疫苗产品外,公司还拥有免疫及生化诊断试剂近60项产品。
目前,公司有8项疫苗在研项目,分别为细胞工厂工艺水痘减毒活疫苗研制及临床研究、新建年产1,000万人份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线及工艺开发和可比性研究、13岁及以上人群水痘减毒活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和16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其中,16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参考资料:
[1]突然降价三成!又一领域开打“价格战”.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09月05日.
[2]下降近3成!肺炎疫苗打响降价第一枪.界面新闻.2024年09月04日.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各公司官网、官微、财报等.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版
权
声
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声明: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3年,匈牙利科学家Katalin Karikó和美国科学家Drew Weissman因在mRNA疫苗领域贡献突出,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放眼全球,Moderna、BioNTech和CureVac已成为“mRNA三大巨头”,且肿瘤疫苗研发已进展至Ⅱ期临床甚至Ⅲ期临床阶段,其中Moderna和默沙东研发的mRNA-4157癌症疫苗进展最快,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
5月31日,美国FDA批准Moderna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RNA疫苗 mRESVIA(mRNA-1345)上市,用于保护60岁及以上成年人免受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这是Moderna第2项获批的mRNA疫苗。
放眼国内,有手握mRNA新冠疫苗商业化产品的三大中国公司——石药集团、沃森生物、斯微生物,但是它们却“从未”享受到“新冠红利”。而艾博生物、斯微生物和丽凡达生物被称为“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目前,国内mRNA技术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布局该领域的公司至少有55家,具体如下:
来源:细胞基因治疗前沿整理
由上表可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众多药企纷纷入局mRNA新冠疫苗研发。从2019年开始,国内mRNA公司快速增长。2018年仅有3家mRNA公司成立,2019年猛增至11家,2020年6家公司成立,2021年12家公司成立。
来源:细胞基因治疗前沿整理
由上图可见,55家mRNA公司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江苏。
接下来将列举部分药企及管线进度或最新研发进展情况。
1
沃森生物
沃森生物成立于2001年,是专业从事人用疫苗等生物技术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于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是云南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公司拥有全球两大重磅疫苗品种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HPV疫苗,并构建了国内领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 作为国内单体拥有已上市疫苗品种数量最多,且独家拥有两大全球最畅销疫苗品种的企业。
2023年12月初,沃森生物新冠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 XBB.1.5)获批上市,成为我国首个基于完整III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通过免疫原性桥接临床获批紧急使用的针对XBB等当前变异株的新冠mRNA疫苗。
研发管线
2
石药集团
石药集团作为老牌药企入局mRNA疫苗,优势显著。石药集团高效搭建起核酸药物平台,推进针对Delta和Omicron等多种毒株在内的mRNA疫苗项目,除了研发新冠疫苗,还研发针对慢性遗传基因相关重大疾病的药物。
2023年3月22日,其新冠病毒二价mRNA疫苗(SYS6006.32)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这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获得紧急授权使用的新冠疫苗,证明了石药集团核酸平台的研发实力。而其mRNA RSV疫苗临床试验(IND)申请已获得CDE受理。
3
斯微生物
斯微生物曾被誉为“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之一,如今却深陷泥潭。2023年,斯微生物出现资金链紧张,旗下天慈工厂暂停运行,李航文被限制高消费。
而早在2021年1月,其新冠mRNA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成为了国内第二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新冠mRNA疫苗。
2022年12月8日,其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商品名:斯维尔克®)获得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的紧急使用授权,用于18周岁及以上人群通过主动免疫来预防新冠病毒肺炎。这是第一个在老挝获批的国产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
其自主研发的SWP1001是世界范围内首个获得临床批件的国产自主研发编码新抗原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也是国内首家进入临床研究公司。
4
艾博生物
艾博生物成立于2019年初,被誉为“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之一,掌握 LNP 核心技术,是国内自主研发 mRNA 疫苗进展最快的企业,拥有业界领先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和纳米递送技术平台,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涵盖传染病防治和肿瘤免疫等领域。
2023年4月,艾博生物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联合启动自主研发肺癌新抗原mRNA疫苗临床研究项目。2023年11月17日,艾博生物与臻知医学合作的全球首创编码近20种肝癌抗原的mRNA疫苗完成首次人体给药,该疫苗经肌肉注射后可诱导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恢复抗肿瘤能力。
2024年3月,军科院/艾博生物开发组合型双打击mRNA编码抗体疗法,针对正痘病毒。
研发管线
5
丽凡达生物
丽凡达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之一。该公司拥有自主mRNA生产和药物递送平台,主要聚焦传染病疫苗、肿瘤、肝脏疾病、罕见病等创新型生物药的开发,也可以应用于美容及抗衰老等领域。
2021年3月,丽凡达生物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已在中国获批临床,成为继艾博生物、斯微生物之后的国产第3款mRNA新冠疫苗。但可惜的是直到疫情结束,该mRNA疫苗也未成功上市,
2021年5月,公司被艾美疫苗收购。
6
威斯津生物
威斯津生物成立于2021年,由四川大学华西院士团队创立,其主要的创始人之一宋相容教授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mRNA疫苗相关的研究,拥有以人工智能突破mRNA序列和递送系统两大核心技术。
目前,威斯津生物在mRNA药物和新型纳米佐剂领域布局的产品管线超过20个,全面覆盖了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针对传染病的mRNA预防性疫苗,以及针对其他疾病如肥胖、衰老的治疗性药物等领域。
肿瘤治疗疫苗研发管线
5月7日,威斯津生物EB病毒相关肿瘤mRNA疫苗“WGc-043 注射液”,获得美国FDA的IND批件,获准开展临床试验。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IND的EB病毒相关肿瘤mRNA治疗性疫苗。
7
深信生物
深信生物成立于2019年,主要专注于mRNA技术及LNP递送技术,从事预防性和治疗性新型疫苗及药物的开发。它是国际范围内少数掌握核心脂质体底层设计技术的公司之一。
深信生物在mRNA药物的设计、合成及修饰成方面亦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围绕mRNA及LNP技术平台申请了多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专利,完成了多条研发管线的布局,部分管线即将完成临床前试验工作。
2020年12月,智飞生物认购深信生物10%股权,后退出,由Innorna接盘。
今年6月初,深信生物二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RNA 疫苗 IN006获批进入临床,用于主动免疫,以预防 60 周岁及以上人群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下呼吸道疾病。IN006成为首款获得中国临床试验许可的国产 RSV 疫苗产品。
8
嘉晨西海
嘉晨西海致力于开发基于mRNA平台的创新型药物,其基于自复制mRNA核心平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应用于包括肿瘤治疗药物、个性化肿瘤疫苗、传染病疫苗、罕见病治疗、医学美容等领域。
嘉晨西海特有的mRNA构建和成熟的通用化工艺平台,同时适合于自复制mRNA和传统非复制型mRNA产品的开发,便于根据疾病领域来选择更佳的mRNA形式。鉴于此,欧林生物、天境生物、君实生物、民海生物都与嘉晨西海进行了合作。
研发管线
嘉晨西海的JCXH-211是全球首款表达细胞因子的自复制mRNA癌症治疗药物,标准治疗后进展或对标准治疗不耐受的实体瘤患者(目前仅入组头颈癌和黑色素瘤),目前在中美同步进行临床试验。自复制mRNA癌症疫苗JCXH-212也已进入2期临床试验。
9
康希诺
康希诺生物成立于2009年,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主要产品为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脑膜炎疫苗、百白破疫苗、肺炎疫苗、结核病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新冠肺炎疫苗、腺病毒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2024年3月,康希诺与凯莱英生物宣布在在质粒、mRNA、LNP类的生物药大分子领域实现创新协作、优势互补,共同促进mRNA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研发管线
10
艾美疫苗
作为中国大型全产业链疫苗公司,艾美疫苗涵盖了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商业化整个价值链。公司拥有5种经过验证的人用疫苗平台技术:细菌疫苗平台技术、病毒疫苗平台技术、基因工程疫苗平台技术、联合疫苗平台技术及mRNA疫苗平台技术。公司经营荣安生物、艾美诚信、艾美康淮及艾美卫信四个工厂。产品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售产品主要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甲型肝炎减活疫苗(人二倍细胞)等。
今年3月,艾美疫苗(06660.HK)发布公告:其研发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无血清迭代狂犬疫苗及23价肺炎多糖疫苗均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4年完成申报并上市。
研发管线
参考资料:
公开资料
生物行业报道的裁员一直以来是海外biotech主旋律。据药研网统计,2024年一季度,海外至少有68家生物制药公司官宣裁员消息,同比去年的63家仍增长7%。那么,国内的biotech生存现状又是如何呢?从公开信息来看,国内biotech行业似乎鲜有人员变动消息。然而,透过今年两家biotech破产的消息可知,国内biotech受行业影响也难以“独善其身”。我们统计了港股18A里40家企业近两年年报中的员工数据,贴上其对应23年营收年增率YoY变动,供大家对照参考。据其2023年财报中员工数据统计,过去一年,一半的18A企业员工数量都有所减少,有4家减少的比例甚至高达50%!基于这4家国内biotech对应YOY数据可知,其中康希诺、德琪医药2023年经营业绩大幅减少,人员缩减也超50%。基石药业人员缩减幅度更是高达106%!不过,如图所示,另一半18A企业却也在逆周期增长,进行人员扩张。药研网据年报公开信息统计,百济神州、云顶新耀、康方、再鼎、复宏汉霖等国内头部创新药上市公司在2023年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人员扩张,尤其是在其创新药产品更大规模落地后,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成为其扩张的主要方向。这“半边风雨半边晴”的各自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基石药业 “瘦身”,员工规模减半据2022年报显示,基石药业的员工数量为476人,但截至2023年年底,这一数字为230人,员工数量减少超过一半。在人员变动方面,主要是研发、行政、销售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员工减少,其中,由2022年年底的2.121亿元减少至2023年年底的1.031亿元的员工成本可知,研发员工减少最多。目前,基石药业的研发员工为122人,其他方向员工总计为108人,分布在上海、北京、苏州及中国其他地区和海外。基石研发管线|来源:官网2023年年底,基石药业连续三次对外授权合作,将艾伏尼布片、普拉替尼(商品名:普吉华)、PD-1单抗Nofazinlimab三者的部分权益对外授权或转让。其中,2023年12月21日,基石药业宣布将艾伏尼布片的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利转让给施维雅公司,同时基石药业也将获得总额5000万美元的付款。这一系列举措几乎将旗下重磅产品的商业化权益全都“卖”了出去。此外,基石还对外表示,“我们的海外合作正在积极探索中,预计将在2024年底达成多项协议。”基石商业化产品管线|来源:官网为了熬过2023年的“寒冬”,基石药业一方面持续加码对外授权,另一方面,降低员工成本进一步加快“瘦身”。12月13日,基石药业向《财经·大健康》证实,裁撤旗下产品普拉替尼全部销售人员,并表示“此前公司三个产品线销售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不到40%”。裁撤销售团队,对基石药业而言更像一种战略选择。基石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像阿伐替尼、普拉替尼获批上市后,公司在销售推广上投入了3.64亿元,而两款药物总销售额仅为1.63亿元。再加上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收支难以平衡,为了瘦身过冬,裁员也许是当下最优的战略选择...... “新冠疫苗第一股”的困境康希诺是国内疫苗巨头,主要产品为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脑膜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新冠肺炎疫苗等。2020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2019年3月,康希诺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只“A+H”疫苗股。同年年底,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成为爆红的“新冠疫苗第一股”。随着新冠疫情的常态化和进入尾声,一度成为疫苗巨头的康希诺,正在感受到严重的萎缩之痛。其最高市值曾接近2000亿元,如今市值117亿元,缩减九成。2月24日,康希诺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营业总收入3.57亿元,同比下降65.49%;归母净利润亏损14.47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9.1亿元,同比亏损增加59.14%。这也是康希诺(H股)上市六年以来,第五次出现亏损。康希诺在2023年业绩快报中表示,由于新冠疫苗市场需求变化,公司新冠疫苗相关收入较同期大幅下降,并且已经在对新冠疫苗相关产品或产线进行缩减。康希诺因高昂的营销和研发成本而陷入亏损,并于去年以来进行了多次降低成本的动作。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去年4月,新冠疫苗生产基地之一,康希诺子公司上药康希诺从4月4日开始暂停产线生产,期限约180天。同时,康希诺对“疫苗线”展开裁员工作,虽当时未公布具体人数,但从23年报来看,员工人数由2291缩减至1494,幅度超50%。 半边风雨半边晴一半港股18A企业裁员的背后,另一半18A在持续招兵买马。百济神州扩增1400人百济神州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 9,000 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3315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96.97万元。2024年初,百济神州的员工人数反而比一年前增加了1400人。这次扩张是在公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5%至22亿美元的背景下实现的,而未来更需要全球商业化团队的支持。百济神州在全球拥有10600名全职员工,其中包括1600名在美国的员工。与去年1月相比,百济神州的员工总数增长超过10%,其中1300人在美国工作。百济神州表示:“随着我们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计划与战略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在美国、中国、欧洲和其他地区增加大量的管理、运营、药物开发、临床、监管事务、生产、销售、营销、财务和其他人员。”康方2023年业绩"V型反转",增员437人3月19日,康方生物公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总收入创新高达45.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0%;净利润创新高达19.42亿元人民币,扭亏为盈,为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实现了V型反转。值得一提的是,康方生物2023年雇员人数由2022年的2341名增加至2778名。 结语半边风雨半边晴,几家欢喜几家愁。国内biotech行业的创新药公司总体生存境遇仍旧向好。悲情的,或许只有这些暂无突出产品力、现金流很快告罄的Biotech们,不得不“降本裁员”躲避暂时的寒冬。不过,裁员也是一种产能出清,内卷将适度缓解,更多企业将注重运营效率和财务平衡。在周期低谷活下来,春天一定会到。END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的人员变动等消息会持续追踪,请关注我们~相关阅读阳春三月竟是裁员寒冬:3月药企裁员汇总"裁员潮”仍在加剧:2月多家药企裁员细胞系产品查询投稿丨商务合作转载丨加交流群往期推荐视角 | 纸面之外的药明康德2023年报Claudin18.2ADC赛道群雄逐鹿:3家率先进入III期临床下一个10亿美元重磅炸弹选手"裁员潮”仍在加剧:2月多家药企裁员点击下方“药研网”,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100 项与 脑膜炎疫苗 (康希诺)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