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7月29日,首届“岭南名方”转化推进研讨会在广州盛大召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医疗机构、药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中药“名方”孵化、转化的经验心得,为中药新药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岭南名方”转化推进研讨会现场首届“岭南名方”转化推进研讨会,是由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主办,协会中药专委会和广州循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在过百名专家与来宾的见证下,此次大会在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维,广东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韩惠东,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执行会长朱少璇等与会嘉宾的发言中拉开序幕。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维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维致辞表示,中医药传承创新是近年来国家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岭南名方”遴选工作是推动中药新药转化中的重要一环。他认为,挖掘临床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药制剂品种,逐步建立“岭南名方”品种库,有望促进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提升及新药转化,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首批“岭南名方”为标杆,及时评估遴选试点成效,固化经验做法,是打造创新中药“广东名片”的关键要点。广东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韩惠东广东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韩惠东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等利好政策的出台,为本次“岭南名方”转化推进研讨会的召开提供了良好契机。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挖掘和开发中医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执行会长朱少璇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执行会长朱少璇致辞表示,医疗机构制剂是我国中药新药研发的源头活水,其转化为新药具有天然的临床优势和政策优势。为推动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岭南名方”转化、“名方荟”平台等举措应运而生,“名方荟”平台可提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介绍与评估、人用经验研究服务、品种开发计划辅导、品种专利保护辅导等服务,通过提供扶植性的成药研究投入,让医疗机构、企业以及各相关方连接更紧密。中药新药转化现状、要点、经验……全剖析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周杰医疗机构制剂既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医传承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周杰详细地分析了医疗机构制剂转化的SWOT:1、优势。医疗机构制剂与临床紧密结合,具备新药转化的临床基础;能填补目前上市药品的空白,具备新药转化的市场优势;2、劣势。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水平较低,难以与工艺放大研究桥接;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欠缺或不规范,临床实践数据证据级别低;3、机会。国家政策扶持和法规逐渐完善;4、威胁。单位间信息沟通不顺畅;知识产权权属不明确。周杰副院长还介绍了成药性评估的技术要点,包括药学研究评估、药理毒理研究评估、临床研究评估以及其他评估。在人用经验收集方面,他认为,引入新工具、新方法,有助于积累人用经验证据,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PFDD)、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临床结局评估(COA)、PFDD临床试验设计等。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副会长黄掌欣近年来,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频出,在《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支持下,叠加“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中药新药的研发时间缩短,成功率也大大提高。基于目前的现状,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副会长黄掌欣表示,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仍具有巨大的潜能。他认为,医疗机构制剂转化成新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处方组成理论依据及使用背景不明;临床功效宽泛、价值不清晰;临床数据少、质量低;药材原料基原不明确;制剂工艺落后、粗糙;质量控制项目少、资料不明确;药理毒理研究资料欠缺或无;知识产权无专利保护等。为应对上述问题,黄掌欣提出了医疗机构制剂转化的几个关注点:1、立项依据。坚持以中医临床价值观为导向、临床定位清晰、具有明显的市场比较优势等;2、制剂工艺评估。包括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含量测定、稳定性研究、批间质量等;3、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包括数据质量、人用经验规范收集、证据级别高的既往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毒理研究等;4、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岭南名方”面对面,大咖解密创新中药核心优势会上,除了有专家分享中药新药转化技术要点外,还有来自6家医院的15个中药新药参与项目路演,其中10个品种为“岭南名方”终选品种,相关项目汇报人现场解密其方剂核心优势。复康宁胶囊由国医大师林毅教授研发,是治疗乳腺癌的专病专方,具有扶正解毒抑瘤的效果。该药在化疗期间使用,可减毒增效;在巩固期使用,可改善生存。其相关研究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腑醒神胶囊的制方者为首届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教授。该药针对中风病急性期共性病机,通腑醒神、豁痰开窍,能有效降低中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同时,本品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科技部“九五”、“十五”攻关优秀科技成果等殊荣。益气养心安神口服液是由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嫡传弟子杨志敏教授根据《内径》人体营卫之气昼夜节律“昼精夜暝”理论组方而成,用于治疗失眠、睡眠障碍,同时具备改善患者日间功能障碍,减少患者催眠药物使用,改善睡眠效率等功效。三芪颗粒源自广东省名中医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的经验方,自1995年起投入使用,至今已28年。该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高凝状态等。其相关研究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陈渭良伤科油适用于水火烫伤灼伤、跌打损伤、无名肿毒、蚊虫叮咬等属于皮肤或浅表软组织损伤者。岭南地区蚊虫较多,可谓是居家必备良药。骨补丸适用于骨折后期愈合缓慢、骨质疏松、膝关节退行性变、股骨头坏死等属肝肾亏虚证者。伤科黄水主要用于骨伤科门诊中具有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有极佳的疗效。同时,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方还具有抗感染、抗炎、镇痛等作用。上述三款制剂的献方人均为佛山市中医院原院长陈渭良教授。复方芪麻胶囊主治初期高血压病,其献方人是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弟子、广东省名中医王清海教授。28年的临床研究显示,此制剂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97.44%,目前已获得中药新药临床批件。补肾强筋胶囊源自广东省名中医许学猛教授经验方,获批至今已在临床使用超过20年。此方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经过400例规范临床观察,该药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其相关研究已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十味骨康口服液是广东省名中医刘庆思教授领导研制用于骨质疏松症的经验方,该品种使用岭南最具特色的工艺——蒸法炮制而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疼痛、肌肉酸痛有明显疗效。清咽喉合剂、喉可舒/喉特舒含片均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教授、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剂科主任陈宝珍教授总结而来的清咽喉组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表明,清咽喉合剂用于急性咽喉疾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达95.8%,结果显示其安全性良好。喉可舒、喉特舒含片为同一处方的双剂型,由青梅、甘草片、制天南星等多种中药材制成,可满足不同患者的用药需求。补肺顺气颗粒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头人刘小虹教授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的临床验方,该方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运动能力。消积理肠颗粒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及其团队提供的经验方,该方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湿解毒,用于湿热瘀毒型肠癌、放射性/溃疡性肠炎等,至今已在临床使用接近20年。“名方荟”平台启动仪式医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研讨会期间,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中药专委会发起“‘名方荟’平台启动暨医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已上线的中药新药转化服务平台——“名方荟”平台,将通过集合优秀的、有潜力的医疗机构制剂、药企、行业基金和其他相关行业生态服务资源,优化产业链条、为多方筑桥连接,有效推动中药新药、中药“名方”的孵化及转化。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