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临床试验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2期 一项在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受试者中评价古塞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联合诱导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b期、随机、双盲、活性和安慰剂对照、平行组、多中心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JNJ-78934804注射液对比古塞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治疗对已获批进阶治疗初始应答不足、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受试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2期 一项在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受试者中评价古塞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联合诱导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b期、随机、双盲、活性和安慰剂对照、平行组、多中心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JNJ-78934804注射液和古塞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相比在第48周的疗效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2期 A Phase 2b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ctive-a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Multicenter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Guselkumab and Golimumab in Participants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NJ-78934804 as compared to guselkumab and golimumab in participants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who have had an inadequate initial response, loss of response, or intolerance to one or more approved advanced therapy.
100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专利(医药)
8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新闻(医药)1月22日,强生公布了2024年业绩,全年总营收888.21亿美元,同比增长4.3%。强生旗下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分别实现了569.64亿美元(+4.0%)以及318.57亿美元(+4.8%)的收入。
强生的创新制药业务主要聚焦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科学、感染、肺动脉高压、心血管及代谢这几大关键领域。其中,肿瘤和自免对业绩的贡献最为突出,前者在2024全年取得了207.81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7.7%;后者收入178.28亿美元,同比下降1.2%。此外,肺动脉高压产品收入42.8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同样成为了整体业务不断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2024年强生肿瘤业务的增长主要归功于Darzalex(达雷妥尤单抗)、Erleada(阿帕他胺)、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Tecvayli(特立妥单抗)等产品强劲驱动。其中,靶向CD38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Darzalex在全球所有地区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全年收入达116.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这是该药自2015年上市以来,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多发性骨髓瘤是强生重点布局的疾病领域,CD38单抗Darzalex之外,BCMA CAR-T细胞疗法Carvykti(与传奇生物合作开发)、CD3/BCMA双抗Tecvayli、CD3/GPRC5D双抗Talvey(talquetamab,皮下注射制剂)均取得不俗表现。
Carvykti凭借着92.7%的增长速度一马当先,成为了强生2024年创新制药业务中增长最为迅猛的产品,其全年销售额达9.63亿美元,比去年翻了近1倍。2024年4月,FDA基于CARTUDE-4研究结果,批准该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二线治疗,这是Carvykti获批的第二个适应症。随着适应症的扩大及产能提升,该药未来还具有很大增长空间。
此外,强生的双抗TCE Tecvayli销售额达5.49亿美元,同比增长38.8%。另一款双抗TCE Talvey上市一年,尽管未披露具体销售额,但也将持续扩大强生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竞争优势。强生血液瘤另一重磅产品Imbruvica(伊布替尼)因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2024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6.9%,为30.38亿美元。
前列腺癌重磅产品Zytiga(阿比特龙)因专利到期,销售额同样严重下滑,为6.31亿美元(-28.8%)。不过雄激素受体抑制剂Erleada(阿帕他胺)已接棒Zytiga,成为强生在该领域的核心产品。该药自2018年上市以来,以每年两位数或更高的增长率,迅速占领市场份额,2024年全年收入达29.99亿美元(+25.6%)。为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强生还在2023年推出了阿比特龙+尼拉帕利复方制剂Akeega。
2024年,强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也迎来了重大突破,其EGFR/c-Met双抗Rybrevant(埃万妥单抗)和EGFR T790M抑制剂Lazcluze(兰泽替尼)重磅产品组合获FDA批准,成为了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ex19del)或L858R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无化疗治疗方案。Rybrevant与化疗联用方案还被FDA批准用于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一线治疗、EGFR ex19del或L858R突变NSCLC二线治疗。这将推动强生肿瘤业务的进一步扩张。强生预测Rybrevant/Lazcluze产品组合销售峰值将突破50亿美元。
在自身免疫领域,强生的销售业绩有所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大单品Stelara(乌司奴单抗)受到生物类似药的冲击,收入同比下降了4.6%,为103.61亿美元,其欧洲市场已持续被侵蚀,预计2025年美国市场也将迎来生物类似药带来的巨大挑战。Remicade(英夫利西单抗)也因专利到期导致销售额连续下跌,2024年其全年收入为16.05亿美元,同比下降12.8%。Simponi(戈利木单抗)销售额为也略微下滑(-0.3%),为21.90亿美元。
Tremfya(古塞奇尤单抗)则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2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6.70亿美元(+16.6%)。
为了应对自免领域的危机,强生一方面挖掘已上市产品Tremfya的更多潜力,开展了多项该药治疗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的III期临床研究,以拓展其适应症范围。
另一方面,强生正在加速FcRn单抗nipocalimab、口服IL-23R拮抗剂JNJ-2113、组合抗体疗法JNJ-4804等候选药物的研发进程。2024年11月,JNJ-2113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两项III期研究告捷,成为首款成功完成III期研究的口服IL-23R靶向药物。可以预见,强生将积极推动这些新产品上市,以弥补Stelara、Remicade、Simponi等产品业绩下降带来的影响。
神经科学领域,Spravato(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表现亮眼,销售额达10.77亿美元,同比增长56.4%,成为强生又一个“十亿美元分子”。近期FDA还批准了Spravato单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新适应症,这将成为该药又一个极具潜力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强生近期还斥资146亿美元收购了Intra-Cellular,进一步加强神经科学领域布局。强生预测这次收购获得的口服抗精神病产品Caplyta(lumateperone)销售峰值有望突破50亿美元。
2024年,强生在肺动脉高压领域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Opsumit(马昔腾坦)和Uptravi(司来帕格),这两款药物销售额分别为21.84亿美元(+10.7%)、18.17亿美元(+14.9%)。
这一年里,强生在生物制药并购交易方面也相对活跃,3月份,以20亿美元完成了对ADC公司Ambrx的收购,加强了肿瘤产品管线;6月份,以8.5亿美元完成了对双抗公司Proteologix的收购,获得多个针对特应性皮炎和哮喘的抗体项目;7月份,以12.5亿美元完成了对Yellow Jersey的收购,获得了一款靶向IL-4Rα和IL-31的first-in-class双抗NM26的全球权益,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
2024年,强生的创新制药产品管线在注册监管和重要临床研究数据读出方面也达成了多个关键的里程碑事件(详见下图)。
展望2025年,强生预计会有2.5%-3.5%的增幅,总收入有望达到909-917亿美元。
推荐阅读
全球首个治疗“慢性排异”ROCK2抑制剂正式纳入医保报销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氨基观察-创新药组原创出品
作者 | 武月
JPM会议第一天,强生抢了聚光灯。
强生宣布以146亿美元收购专注CNS领域的Intra-Cellular,以获得其重磅抗精神病药物Caplyta。
一旦成行,这将超越Karuna、Cerevel,成为2023以来,CNS领域最重磅的一笔并购交易,也能够为历经挫折的CNS领域,重新添上一把火。
对于强生来说,拿下一款峰值5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既能补强CNS布局,更能在应对即将到来的专利悬崖面前,多几分从容。对于Intra-Cellular来说,也将彻底上岸。
2024年至今,整个行业仅一笔超过百亿美元的并购,来自诺和诺德收购CDMO企业Catalent,若聚焦到生物制药领域,强生收购Intra-Cellular则是唯一一起超百亿美元的收购案。
当然,强生CEO Joaquin Duato表示:“大额交易更像是例外,我们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来自于小型交易和合作,在这些交易中我们可以利用自身规模的优势。”
无论JPM大会期间是否还会有其他重磅并购交易浮出水面,2025年才刚刚开始,手握重金的大药企,不会也不能放过寻求增长的机会。
这也将酝酿新的一轮洗牌。
/ 01 /
50亿美金重磅炸弹
让强生斥资146亿美元收购的Intra-Cellular,到底什么来头?
作为一家专注CNS药物研发的创新药企,Intra-Cellular目前的核心资产是一款每日1次口服抗精神病药物Caplyta。
这是一款5-羟色胺2A(5-HT2A)受体拮抗剂和多巴胺受体D2调节剂,最早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发,2015年Intra-Cellular获得许可,进行全球开发。
从机制上看,lumateperone可部分激动多巴胺D1和D2受体,拮抗5-HT2A受体,抑制DA和5-HT转运体,以及促进NMDA受体的NR2B亚基活化,因此Caplyta在多种CNS疾病中展现出了治疗潜力。
2019年12月,Caplyta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2021年12月又获批用于辅助治疗与I型或Ⅱ型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抑郁症)相关的抑郁发作。
在这两大适应症的支撑下,Caplyta已经展现出了不菲的商业化潜力。2023年,其销售额已经达到4.62亿美元,同比增长86%;2024年继续增长,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4.82亿美元,预计全年最高可达6.85亿美元。
不出意外,Caplyta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就在去年底,Intra-Cellular向FDA提交了Caplyta的第3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重度抑郁症(MDD)的辅助治疗。
在两项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研究中,Caplyta作为抗抑郁药的辅助治疗,在减轻抑郁症状方面显示出统计学显著和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除此之外,Intra-Cellular还在探索其儿童适应症和长效方案。
要知道,MDD的潜在患者人数要远多于精分和双相。根据强生披露的数据,全球超过10亿人——即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神经精神或神经退行性疾病。而在美国,大约240万成年人患有精神分裂症,610万成年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2100万成年人患有MDD。
按照强生的说法,如果获批,Caplyta有望成为过去15年中首个获批治疗MDD及双相I型和II型抑郁症状的药物。
正因此,在强生眼中,Caplyta的销售峰值将达到50亿美元。
/ 02 /
一场双赢
自2019年Caplyta获批以来,Intra-Cellular股价不断上涨,近一年涨幅超30%,市值已经接近百亿美元。
强生溢价收购消息传出后,其股价大涨34%,市值来到134亿美元。
在部分市场人士眼中,Caplyta不断进击,还有其他在研管线正在加速推进,Intra-Cellular没必要卖身。
现实是,根据氨基君此前对海外顶级biotech的复盘,起码要5年、10亿美元才能迈过营收平衡点。如何在保持研发竞争实力的同时,提高销售额、摊薄费用率,始终拷问着所有步入商业化阶段的biotech。
对于Intra-Cellular来说,Caplyta已经上市5年,销售额也超过5亿美元,但仍处于爬坡阶段。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研发投入也不能停,同时还有仿制药虎视眈眈。Caplyta的新化学实体独占权于去年12月到期,尽管根据橙皮书列出的专利可以将其针对仿制药的保护延长至2040年,但目前已经有多家仿制药企提交了简化新药申请。
就在上周,Intra-Cellular刚刚解决了与山德士的专利纠纷,后者同意在2040年之前不会推出Caplyta的仿制药版本。这一消息公布后,其股价上涨超14%。
而根据外媒报道,Intra-Cellular此前共起诉了7家仿制药申请者,山德士之外,还有多起诉讼正在等待着判决。
这种情况下,投入强生怀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如Intra-Cellular CEO在内部信中所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公司也将达到另一个里程碑。在他眼中,强生将提高Caplyta的销售预期。支持公司寻求MDD获批,扩大销售团队;同时,借助强生在神经科学领域全球推出疗法的经验,会加速Caplyta放量,以及推进其他管线的研发。
对于强生来说,重金收购Intra-Cellular,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囊括一款5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
除了这款药,强生还将获得ITI-1284、lenrispodun、ITI-1020、ITI-333、ITI-1549等多个在研管线,这会进一步加强其神经领域的管线布局。
目前,强生的神经科学业务的支柱是抗精神病药物Invega和抗抑郁鼻腔喷雾剂Spravato。2024年5月,强生表示其在研的MDD新药seltorexant在III期MDD3001研究成功,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有了显著和有意义的改善。
强生的神经科学业务也并非一切都好。10月份,强生终止了3个神经科学领域的临床研究项目:seltorexant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II期临床研究、JNJ-0376治疗帕金森病的I期临床研究以及P2X7拮抗剂治疗双相障碍的II期临床研究。
显然,尽管强生已经在该领域布局多年,但依然无法改变CNS的研发困境。
而随着几款重磅炸弹的专利即将到期,STELARA(2023年专利到期)、SIMPONI(2024年专利到期)以及DARZALEX(2029年专利到期),都是强生单品销售额前十的药物,其不得不加速战略调整。
过去一年,彻底剥离消费者业务后,强生进行了一系列动作,包括集团品牌焕新、重大收购等,一个“新的强生”开始完全专注于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两大领域。
具体到创新药领域,强生全面聚焦肿瘤、免疫、神经三大领域。此前,其向外披露了新的五年计划,预计到2030年推出20多种新药和50多种产品。
其中,10种或更多药物的峰值销售潜力至少为50亿美元,包括特立妥单抗注射液和JNJ-2113;15种销售潜力为10亿-50亿美元的产品,包括Spravato、seltorexant、aticaprant和 JNJ-4804等。
而随着收购Intra-Cellular,强生也将再度收获一款50亿美元大单品,为其应对专利悬崖危机,增添新的助力。
/ 03 /
并购与洗牌
CNS市场规模巨大,吸引着越来越多大药企加码。强生之前,渤健选择抄底CNS开拓者Sage。
由于临床试验接连失败,2024年Sage股价暴跌近75%。截至2024年1月10日收盘,Sage股价报5.5美元/股,市值只有3.4亿美元。
渤健则以7.22美元的非约束性报价,收购Sage,总估值为4.42亿美元。此前双方就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两款CNS产品:用于治疗PPD/MDD的Zurzuvae,以及治疗原发性震颤的SAGE-324。
根据协议,渤健需要支付首付款8.75亿美元,后续最高1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溢价40%(104.14美元/股)的股权投资。可以说,仅上述这笔交易的首付款就是此次收购的两倍。
去年10月,灵北制药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Longboard Pharmaceuticals,获得一款高选择性的5-HT2C超级激动剂,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DEE。
艾伯维则再次押注阿尔兹海默症,以14亿美元收购Aliada,后者的核心资产是ALIA-1758,目前处于临床I期试验开发阶段的抗淀粉样蛋白抗体。
当然,不只是CNS领域,整个生物制药领域的并购,都将升温。
尽管2024年大型交易数量大幅减少,并购金额相较2023年有所下滑,但是,从大药企在这次JPM大会就能看出,大药企依旧对小型并购有着极高的兴趣,也十分渴望那些专注于早期或中期资产。
抄底Sage后,渤健明确表示将在2025年继续通过并购方式扩充自身实力。
罗氏则在大会上展示了其强大的“并购火力”,每年可以调动约100亿美元的资金。同时,其CEO强调,公司并不打算盲目花钱,而是更青睐那些能与现有产品组合形成良好互补,或能在关键疾病领域带来颠覆性突破的目标资产。
吉利德CEO表示,现有产品能够每年稳定产生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因而可以进行“适当的并购及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来补充管线。在JPM2025大会开展期间,吉利德也达成了一笔交易,以17亿美元的总交易额引进Leo Pharma的STAT6抑制剂。
礼来则在大会首日,宣布以10亿美元预付款“抢下”Scorpion Therapeutics的PI3Kα抑制剂项目,并承诺在后续的监管与销售里程碑达成后追加15亿美元;GSK则宣布以11.5亿美元收购IDRx,囊获一款罕见病药物。
JPM大会期间的这些交易,为2025年生物医药并购带来了更多希望。
事实上,无论是高盛还是美国医药VC机构Atlas,均认为并购市场未来值得期待,因为这些大药企弹药充足。
根据高盛测算,在债务杠杆为2.5倍EBITDA的情况下,这些公司潜在的融资能力约为5000亿美元。若杠杆水平提升至4倍EBITDA,其融资空间更可接近9000亿美元。而目前,XBI的总市值约40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即使不加大杠杆,大药企也有实力买下所有的biotech。
在专利悬崖与新技术兴起的双重压力下,通过收购企业或引进资产,早已成为巨头们保持长期增长与竞争力的主要路径。
从JPM大会首日传递的信息来看,生物医药领域出现更多超10亿美元甚至更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也将引领新一轮行业洗牌。
PS: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氨基君微信号交流。
1
整体表现
JNJ连续两个季度医药部分收入站上$14.5b,市值也略有回升、但依然回不到$400b大关,与GLP-1双雄LLY和NOVO的距离仍然很大。
三季度扣除新冠影响的收入增长为6.3%,扣除并购影响下全年EPS指引调增到9.2%,在MNC里面应该属于中规中矩的表现。
2
已上市产品
自免板块正在非常微妙的转折点:Ustekinumab在高位维持,LTM累计已达到$11b,不过随着生物类似药马上进入欧洲、明年进入美国,必然到来的巨大专利悬崖让全公司时刻处在达摩克利斯之剑下;而公司力推的Guselkumab也不负厚望在奋力填补Ustekinumab身后的空档,LTM累计$3.6b;Infliximab和Golimumab两个则确实彻底失去增长动力了。
肿瘤板块仍然在高歌猛进:Daratumumab上市已近十年,甚至还能维持着二阶导增速,LTM累计已达到$11.1b;Apalutamide也仍在持续爬坡中,LTM累计也达到$2.9b;Cilta-cel的产能瓶颈看起来已经基本缓解、公司明确批准Ghent工厂已经投产,单季度一跃而升至$286m,环比增长都超过50%,与Daratumumab青老配合几乎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可预期着一手遮天的局面(说老实话不太理解传奇当天大跌10%是啥情况);Teclistamab双抗的爬坡也并不理想,连续几个环比处于停滞;Ibrutinib则持续被AZ和百济侵蚀。
心血管板块里,Rivaroxaban在达峰后的衰退通道中略有反弹,但Macitentan和Selexipag两个PAH产品爬坡势头略有迟缓,单季度总算堪堪突破了$1b大关,似乎想要配得上当初$30b收购Actelion的价格仍有很大距离。
传染病板块就实在没什么看头了。
精神板块虽然Paliperidone早已失去增长,但Esketamine爬坡还是相当有盼头、不声不响LTM累计已接近$1b。
3
在研管线
近期最靓的仔毋庸置疑是EGFR/cMET双抗Amivantamab,这个季度连续收获了两个新的批准,分别是针对EGFRm NSCLC的联用Lazertinib一线方案和联用SOC化疗二线方案,背后则MARIPOSA和MARIPOSA2两个注册临床中显著的PFS获益;值得一提的是,正是Ami的异军突起,成了康方AK112冲击EGFRm setting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参见【药海听涛】不及的到底是什么“预期”:康方AK-112与其他药物临床数据对比)。
JNJ在肿瘤板块寄予厚望的另一组待放之花则是膀胱灌注的Taris系列,近期则是喜忧参半:在针对BCG无响应的高风险NMIBC的二期临床SunRISe-1试验中,TAR-200单药的CR高达84%、甚至高于联用PD-1;在针对铂类不耐受的MIBC新辅助治疗的二期临床SunRISe-4试验中,TAR-200联用PD-1的ORR高达60%、CR高达42%;而在治疗MIBC的三期临床SunRISe-2试验中,TAR-200与放化疗标准治疗方案相比未能显示出优效,因而试验被终止。
多发性骨髓瘤是JNJ绝对的基本盘(参见【药海听涛】强生的“遮断式”布局:BCMA×CD3双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获批),这个适应症的耕耘依然持续不断:围绕CD38单抗Daratumumab皮下制剂的四联方案(D-VRd)获批治疗适合移植的新发MM,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新发MM的三期临床CEPHEUS试验公布积极结果、并提交了上市申请,现在能理解Dara上市十多年来为什么销售额持续在爬坡了;此外,Carvykti也公布了治疗2L MM的三期临床CARTITUDE-4研究数据更新,在三年随访时间内对比标准PVd/DPd方案能带来45%的OS获益。
自免板块最重磅的进展当属FcRn单抗Nipocalimab终于递交了BLA,终于向argenx的领先地位发起挑战,能不能值回$6.5b的票价也到了见真章的时候。
诚然Ustekinumab作为自免大哥和公司台柱,专利悬崖的压力无可回避且迫在眉睫,公司颇为兴奋的点了几个填坑选手的名:IL23p19单抗Guselkumab在IBD的巨大优势,有可能带来比Ustekinumab更大的体量,虽然目前也就只到后者的40%;口服IL23R多肽药物JNJ-2113,在银屑病的一系列三期临床(包括与TYK2抑制剂头对头)和IBD的二期临床,都非常值得期待;此外还有Guselkumab和Golimumab的复方JNJ-4804,也在同时攻略IBD,似将在这一广阔适应症上形成类似MM领域的遮断之势。
除此以外,值得关注的进展还包括:FGFR抑制剂Erdafitinib获得欧盟批准,PAH药物Macitentan的幼儿适应症获得欧盟批准、并向FDA递交上市申请,NMDAR拮抗剂Esketamine递交难治性抑郁症的上市申请。
JNJ凭借肿瘤和自免两大板块多年来的强势表现,不仅一直是MNC中业绩成长较为稳定的一家,而且那种对重要疾病领域“遮断式”的深耕制霸方式尤为值得学习,前有MM、后可能有IBD,外加异军突起的Ami和Taris系列,都将是支撑未来多年公司价值的基石。
100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