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项与 阿利沙坦酯/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关的临床试验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lisartan Isoproxil/Amlodipin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Uncontrolled With Amlodipine or Allisartan Isoproxil: A Phase III,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controlled, 52-week Clinical Study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ill b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lisartan Isoproxil/Amlodipine (240 mg/5 mg)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uncontrolled after 4-week treatment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5 mg) or Allisartan Isoproxil (240 mg).
评价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在单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
评价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在单药治疗4周后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与阿利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方给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在空腹条件下健康成年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240mg/5mg)与阿利沙坦酯(240mg)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评价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和阿利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方给药的生物等效性,观察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以及阿利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方给药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100 项与 阿利沙坦酯/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阿利沙坦酯/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阿利沙坦酯/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关的专利(医药)
49
项与 阿利沙坦酯/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关的新闻(医药)信立泰正在逼近它六年前的高光时刻。资深分析师:尧 今编审:苏 叶用5年时间,曾因集采陷入绝望的传统药企信立泰,终于走出了谷底。营收40.12亿元,同比增长19.22%;扣非归母净利润5.70亿元,同比增长8.43%;毛利率高达72.64%……相较前几年的下滑态势,信立泰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还算亮眼的财报。值得一提的是,它还获得了著名基金经理葛兰大幅加仓2864.03%。与此同时,创新药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已超过40%。整体产品梯队合理,信立坦已成为公司营收最大的单品。一切扎实的数据都显示,信立泰已站在关键转折点。这家曾因集采丢标跌入谷底的传统药企,正以创新药占比急剧上涨宣告“重生”。从2019年氯吡格雷集采折戟导致净利润一度暴跌90%,到2024年手握多款创新药构筑慢病全病程生态,信立泰的转型轨迹背后,是中国药企穿越集采周期的典型样本。不过信立泰面临的挑战仍在。净利润虽增长,但增速有限。费用控制、应收账款回收、核心管线临床进展等方面,也都需持续优化。此外,56倍的PE(截至2024年4月9日收盘),远高于行业平均(约30倍),机构大多认为其慢病管线稀缺性和业绩增速支撑高估值,不过也有声音认为被高估。信立泰到底值不值得买?是否被市场高估?未来潜力在哪里?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从行业稀缺值、财务健康度、业务健康度等维度一一剖析。信立泰股价走势图,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绝地重生背后的战略重构信立泰的业绩高光时刻,发生在2018年。那年,其业绩创下历史新高,营收和扣非净利分别达到46.52亿元、14.05亿元。而背后,几乎全得益于一款重磅药物——泰嘉,这是国内首款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一款创造了仿制药历史的产品。2000年,泰嘉抢先在原研赛诺菲波立维上市前获批,并享有八年保护期,凭借较低的成本以及先发优势,信立泰确立了在国内心血管行业的龙头地位,该款产品销售峰值超过30亿元。不过,成也泰嘉,败也泰嘉。这是医药行业第一批进入集采的大品种。2019年,这款为信立泰贡献超大半营收的"现金牛"产品泰嘉,在集采中被“大意失荆州”——丢标的结果是直接导致销售额断崖式下滑,2019-2020年拉低整个公司净利润暴跌超90%,2020年扣非净利润仅300多万元。实际上,当时的信立泰并非孤例,众多药企都面临过集采核心产品失利的困境。同样境遇的还有华东医药,其阿卡波糖片在2019年、2020年集采中,连续两次因报价高而出局。集采失利的阴霾迅速在业绩上体现,2020年业绩增速急剧下滑,营业收入增速出现10年内首次负增长。但六年后再回顾,有些企业已经踏上了新生之路,而有些企业仍然找不到路。信立泰算是当机立断的那一批。在重创后,信立泰迅速调整战略,Allin创新药领域,而且是围绕优势病种做创新产品延伸。过去几年,信立泰已构建起体系化慢病管线,现在两条新增长曲线均已显现。一是慢病产品生态的体系化构建,初见成效。信立坦(降压药):作为明星创新药,信立坦在降压药市场表现突出。2024年销售额达15亿元,市占率位居国产前三。且信立坦专利保护期至2028年,未来几年竞争优势明显,信立泰可借此进一步扩大市场,提升盈利能力。S086(ARNI类药物):S086是信立泰重点研发的ARNI类药物,对标诺华“诺欣妥”。目前,高血压适应证已获批,心衰适应证临床三期研究已经完成入组,预计2026年中申报NDA。作为第二款ARNI类药物,国泰海通证券预计S086销售峰值有望超35亿元。恩那度司他(肾性贫血药):我国有超过6000万肾性贫血患者,恩那度司他于2023年6月上市,在肾性贫血治疗领域成绩不俗,2024年销售额3-4亿元,覆盖1500+医院。根据药渡数据,罗沙司他2023年国内销售额达19.23亿元。国泰海通证券认为,恩那度司他作为国产首家HIF-PHI药物,将打破罗沙司他在HIF-PHI药物领域的市场垄断,依托其精准、高效、适度、稳定和简便的优势,有望迅速取得市场份额,预计恩那度司他销售峰值18亿元。此外,随着复立坦(高血压复方制剂)、信立汀(糖尿病药)2024年纳入医保,信立泰将借医保之力,扩大二者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如信立汀作为DPP-4抑制剂中唯一国产创新药,2024年纳入医保后医院覆盖率大幅增长。二是,除创新药外,信立泰医疗器械业务作为有力的战略补充,也逐渐成为其又一增长曲线。一组数据可见增长迅猛:2024年,信立泰医疗器械收入达3.05亿元,同比增长41.68%。核心产品雷帕霉素药物球囊(Maurora)营收1.37亿元,毛利率高达75.5%。实际上,信立泰在医疗器械业务早有布局,早在2009年,就通过自主研发与并购丰富产品线;在市场推广上,利用医药领域的品牌与销售网络,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业务高速增长。不过当前整体业务占比仍然较少。药研究中心将穿透财务数据、业务布局,以及行业视角等多方面,来一一回答。 推荐阅读 * 无惧关税!IVD黑马要造“中国丹纳赫”,能成吗?* 暴跌88%!A股最贵Biotech何时雄起?不破不立之道在行业变革中,类似信立泰这样寻求转型突破的药企并非个例,但信立泰又有着自身独特之处。在E药资本界看来,信立泰五年涅槃且成果渐现背后,主要有"三线突围"路径:第一,研发重构。可以看到,信立泰研发投入占比从2019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5.35%,之间砍掉起码20余个低价值仿制药项目。在这场集采穿越战中,传统药企可谓各显神通,如今已是百舸争流之势。比如与信立泰规模接近的先声药业,2024年创新产品收入占比已接近四分之三;规模往上的先发者们,如翰森制药创新成分已经超过了七成,恒瑞医药跃过40%大关,中生制药的创新药营收一举突破120亿元。这一行业现象的背后,实则是中国传统药企对自身商业逻辑的重构。它们凭借过去依靠仿制药积累的现金流,大力投入创新研发。在此过程中,有的药企专注于自主研发,有的借助资本并购来弥补自研短板,涉足的领域各不相同,但都走出了差异化发展道路。与医药老大哥恒瑞不一样的是,信立泰自研能力一贯算不上太强。自研指不上,就只能靠BD。可以看到,信立泰第一款兑现的创新药便来自BD:2019年12月,信立泰以8750万美元从日本JAPAN TOBACCOINC引进恩那度司他,并于2023年6月上市。该药物是首款国产HIF-PHI药物。多做BD不是坏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研,只是某个阶段的战略权衡,信立泰这几年在自研方向也下了很多苦功夫。以其首个自研1类新药信立坦为例,作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ARB类降压药物,凭借独特的降尿酸作用和心肾保护功能,在高血压药物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目前它已成为信立泰营收贡献最大的单品。第二,管线聚焦。信立泰算是一家很有自知之明的公司,知道自身优势所在,选择高壁垒的慢病领域,形成差异化的生态构建优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家于1998年成立、200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老牌药企,“国内心脑血管领域龙头企业”是贴在它身上最被大众熟知的标签。在转型路上,信立泰也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在优势领域“专注并延展”。某种程度上,在熟悉的领域里打拼,的确能少走不少弯路。可以看到与很多药企不同的是,针对慢病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信立泰以心脑血管(降压、心衰、抗凝、降脂、卒中等)领域为核心,打造一系列具有竞争优势的在研产品,形成短期、中期、长期梯队;同时借助科室间协同,向肾科、代谢、自免等领域深度拓展延伸。要知道,非肿瘤慢病市场潜力巨大,且可持续性良好,但是由于发展较为成熟,难度高,而且竞争激烈。从司美格鲁肽在减肥领域杀出来,让整个非肿瘤赛道熠熠生辉,各大药企也将研发中心逐步扩散至此。信立泰通过聚焦原有优势领域,优化产品管线布局,已经形成差异化产品组合。如在高血压、心衰、糖尿病等领域,信立坦、S086等产品在疗效、安全性或用药便利性上独具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三是,尝试药械协同。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多传统药企不一样的是,信立泰的一大特别之处在于,在核心领域实现“药械协同”策略打法,尝试为科室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其精准锚定医生处方习惯较为稳固的慢病领域,通过整合“药物+器械+服务”的一体化模式,持续强化患者粘性。不过,在实践过程中,“药械协同”战略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从实际情况来看,信立泰的器械业务板块目前较为薄弱。截至2024年,器械业务的收入占比仍不足10%,尚未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与此同时,药械协同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器械与药物在渠道整合以及科室覆盖等方面,需要长期且持续的资源投入。信立泰被高估了吗?不可否认,信立泰穿越集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新的增长曲线正在逐步成型。然而,在发展的进程中,信立泰也面临着诸多隐忧。一是资本市场的估值分歧。估值方面,信立泰当前PE超50倍,高于行业平均的30倍。部分机构认为,信立泰慢病管线的稀缺性以及业绩增速能够支撑其高估值。但高估值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一旦其业绩增速未能达到预期,或者慢病管线研发遭遇阻碍,股价将承受巨大的调整压力。二是费用控制上,信立泰挑战不小。2024年,信立泰销售费用同比激增45.03%,主要归因于两大关键因素:一方面,新上市产品需要大力开拓市场,推广费用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也包括对原有产品加大推广力度以巩固市场份额的支出。在如今追求效率和利润的语境下,如何在确保研发创新与市场推广成效的同时,合理管控费用、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已然成为信立泰现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三是核心管线临床进展是信立泰未来发展关键。目前,信立泰虽在研项目多,多个产品处III期临床和NDA申报阶段,但临床研发不确定性高。试验中可能出现结果不理想、患者招募困难等问题,导致研发延迟甚至失败。四是临床后期项目的商业化兑现能力至关重要。未来2-3年多个关键产品上市,将成为信立泰等创新药企价值重估的关键时期。当商业化的创新产品形成梯队,对于企业的商业化能力又是一大考验期,这在百济、信达等公司均产生过磨合期,信立泰从传统药企过来,如何更新到创新药组合的销售,以实现产品快速放量,这的确考验着信立泰的销售能力。从业绩会透露出的业绩预期来看,2025年,信立泰将继续依靠创新药拉动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利润呈现个位数增长,整体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进一步地,创新产品占比将超过50%。其中,信立坦(15亿+)、恩那罗(超3亿)、0107和福格列汀预计过亿、特立帕肽(2亿)、器械(20-30%增长)。而之所以2025年利润预计为个位数增长,则是由于研发及销售新品的投入。到2026年有望进入提速期,营收增速有望超过20%,利润增速或达10%+。写在最后:慢病之王的星辰大海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信立泰已从单品依赖的仿制药企蜕变为慢病产品矩阵合理的平台型企业。其价值不再局限于某款药物的销售峰值,而在于构建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周期管理体系。随着JK07(心衰创新药)海外临床数据读出、碱基编辑药物YOLT-101的引进,这家老牌药企持续展现出超越市场预期的进化能力。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医药行业素以充满极高不确定性而著称,残酷竞争如影随形。当信立泰的研发管线从"防御性布局"转向"引领性突破",其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毕竟,在生物医药的星辰大海中,唯有持续创新者方能永立潮头。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早在2018年的全国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是,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就已到达了27.5%,平均3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高血压,随年龄增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不仅如此,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高血压用药的需求不断增大。高血压用药作为临床常用药,是国家集采的重点对象,每一批集采都有其身影,随着各大药企的积极备战、推陈出新,该药物的市场格局也出现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PDB药物综合数据库国内院端放大板块对高血压用药院端市场进行分析,对比2018年及2024年全年的高血压用药TOP20产品,已有11款药物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11款药物成为明日黄花。市场规模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显示,已收录的中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立二、三级医院用药的市场规模在近五年呈现波动起伏的状态,2018年的高血压用药市场规模已达到了343.99亿元,2019年达到421.66亿元,同比增长22.58%,后续几年出现了一定的缩减,但与2023年相比,2024年止跌回升0.11%,总的市场规模达到263.55亿元。图:2018—2024年高血压用药市场规模(院端)数据来源:PDB药物综合数据库,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自2018年年底4+7城市试点带量采购开始,高血压用药的市场规模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标产品的药价大幅下降、市场份额显著扩大,而未中标产品的市场份额受到了极大的挤压;2019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25个省份;在此基础上,2020年进一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旨在通过带量采购、以量换价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截至目前,在前十批国采中,已有41个高血压用药被纳入带量采购(按产品名统计)。TOP20榜单比对对比2018年与2024年全年高血压用药TOP20的产品发现,超过半数的药物发生了变化: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痛失第一宝座,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成为新晋榜首。缬沙坦胶囊、氯沙坦钾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11个产品已成为明日黄花,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阿利沙坦酯片、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盐酸贝尼地平片、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11款药物则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相较于非国采产品马来酸左氨氯地平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已纳入国采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占有更广阔的市场,优势明显;2024年,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纳入第十批国采,成为新的后起之秀,迅速占有广阔市场;阿利沙坦酯片、盐酸贝尼地平片、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等非国采产品也凭借其独到之处在一众国采产品中杀出重围,跻身TOP20。 图:2018年及2024年高血压用药TOP20产品数据来源:PDB药物综合数据库,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具有起效快、超短效、高选择性、安全可控的特点,可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非代偿性窦性心动过速,及术中或术后心动过速和/或高血压,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急抢救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产品,在第十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被纳入集采目录,湖南赛隆药业(长沙)有限公司在内的多个企业的有关产品中标。阿利沙坦酯片是2013年获批的国产1.1类新药,是信立泰的独家产品,该产品最早在2017年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该药物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的AT1受体及抑制醛固酮的分泌的“双重途径”发挥降压作用,除此之外,该药物还可以起到降尿酸的作用。在PDB药物综合数据库中,2018年该药物排在TOP53,销售额为1.13亿元,2024年销售量跃居TOP5,销售额达9.34亿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是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苗族医学“两病两纲”理论研制的复方制剂,由银杏叶、丹参、灯盏细辛、三七、山楂、绞股蓝、大蒜、艾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化滞的功效。作为榜单里的唯一一款中成药,它的表现不容小觑,在PDB药物综合数据库中,2018年该药物排在TOP31,销售额为2.5亿元,2024年销售量跃居TOP10,销售额达6.12亿元。小结即将到来的第十一批国采将加速高血压用药市场大洗牌,据悉,目前企业过评的高血压用药的数目已超过100个,其中有41个高血压用药已纳入前十批国采。越来越多的新药涌现,据公开资料,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苹果酸司妥吉仑片等高血压新药正在积极筹备上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这类优势独到的产品也在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信立泰的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SAL0108)作为ARB/利尿剂复方制剂,专为阿利沙坦酯单药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计。该产品上市后将与公司现有阿利沙坦酯片形成治疗矩阵,强化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管线优势。目前围绕阿利沙坦酯核心分子已构建四大产品梯队:已上市产品包括1.1类创新药阿利沙坦酯片(2013年)和2.3类复方制剂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2022年);在审品种涵盖全球首创的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片(1类新药)及本次获批的SAL0108(2.3类新药),形成从单方到多机制复方的完整解决方案。上海医药与田边三菱联合开发的苹果酸司妥吉仑片开辟新型降压路径,该药物作为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通过靶向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疗效。除原发性高血压核心适应症外,研发团队正加速拓展其治疗边界:针对糖尿病肾病的Ⅱ期临床试验显示显著降低蛋白尿效果,同时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领域已启动Ⅱ期临床研究,探索其在免疫炎症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有望成为跨领域治疗的多靶点药物。除此之外,诺华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作为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不仅在心衰治疗中表现突出,还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尽管核心专利还未到期,已有石药集团、正大天晴、信立泰药业在内的多家药企仿制药获批上市,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过往的集采涵盖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病领域的常用大品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作为高血压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临床需求,有望被纳入第十一批国采。此外,也有不少药物如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也有望被纳入第十一批次国采,高血压用药市场将迎来新光景。END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1000个企业,在集采冲击下有1000种活法。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令我们更强大。
撰文| Kathy
2025年,恒瑞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已突破40%,中生制药创新药营收突破120亿元,翰森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占营收比例超七成……这些成果印证了一个真理:利润寒冬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
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迎来了一场“大地震”——国家药品集采政策落地,仿制药的暴利时代彻底终结。对于习惯了“躺着赚钱”的中国药企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生存危机。正是这场“利润寒冬”,倒逼中国药企集体觉醒。当仿制药无法再支撑增长时,“转型创新”从口号变为生死存亡的必选项。
有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仿制药产业国产化率高达90%,但2020年创新药研发投入占比不足5%。集采的“断臂求生”效应,反而加速了行业出清。
“过去我们靠仿制药赚钱,但未来必须靠创新药活下去。”曾有药企高管在行业会议上直言,这是一种从“挣仿制药的快钱”到“创新的长期主义”的转变。
这种共识背后,是中国传统药企开启自身商业逻辑的重构:用过去仿制药挣来的现金流反哺创新研发;通过BD快速补足研发短板;将创新药推向欧美市场,实现价值跃升。
2025年,头部药企研发投入占比已普遍超过15%,恒瑞、中生制药、翰森、信立泰们在用“自主研发+BD+出海”的种种策略构建了自己新的护城河。
在集采后的转型浪潮中,传统大药企们展现出惊人的战略韧性:或深耕自主研发,或借力资本并购,或押注前沿技术,最终殊途同归——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雄狮”在悬崖边前觉醒
作为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药企来说,集采对原有的仿制药业务造成冲击将进一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表现。
恒瑞自2021年6月之后的大幅下跌就是这个底层逻辑。
受集采的影响,恒瑞长期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戛然而止。2021年Q3单季度公司的收入下滑14.84%,并且迟迟未能转正,此后几个季度的收入一直陷入负增长,直到2023年Q1才开始转正。
不同于很多仿制药公司一款或几款大品种落入集采,业绩出清大概花费1-2年的时间,恒瑞的仿制药大品种众多,像白蛋白紫衫醇、环磷酰胺、伊立替康、阿曲库铵、碘克沙醇、非布司他……一系列仿制药大品种集采持续的影响着恒瑞医药的收入,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结束。2024年七氟烷、碘佛醇、布托啡诺三个超10亿元的大品种受到省级集采的影响,若后续国采落地,或许还会对业绩有影响。由此来说,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恒瑞的创新药收入不断增长但总营收依旧承压的原因。
或许也是“看开”了这一层,市场对恒瑞的预期,从最开始的集采受损变成了困境反转。
市场在变,恒瑞也在变,创新和国际化是恒瑞两大要务。创新力自不必说,恒瑞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超400亿元,从2021年到2023年,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60亿元以上;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6.23%。而且,近年来恒瑞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都在20%以上,放眼全球也算得上名列前茅。
巨大的研发投入形成了恒瑞的超强管线储备。Citeline发布的“2024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TOP25”榜单中,恒瑞位列第8,管线涵盖逾90款候选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及八款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其他在研创新药,包括30多款处于关键性临床研究及更后期阶段的在研创新药,共开展约400项临床试验,包括超20项海外临床试验。
另一个亮点则是对外授权。2023年,恒瑞的EZH2抑制剂SHR2554、TSLP单抗SHR-1905、马来酸吡咯替尼、PARP1抑制剂HRS-1167、Claudin-18.2 ADC SHR-A1904等产品的授权交易总额超过40亿美元。一年五笔对外BD,追平了2018-2023五年的总和。2024年5月,恒瑞更是完成一起Newco,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就在3月25日,恒瑞与默沙东达成一笔总额19.7亿美元的交易,产业再次“震惊”恒瑞的BD能力。
拥有昔日“首仿之王”正大天晴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首席执行长谢承润在3月20日的业绩说明会上直言,目前公司仿制药大单品基本已经纳入集采,相关影响接近出清。
中生制药的集采穿越之旅,更像是一场“单骑救主”。
中国生物制药昔日的当家产品恩替卡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瑞舒伐他汀、氟比洛芬酯等等都经历过集采中标、落标、大幅降价导致市场萎缩的“洗礼”,“王牌”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不断下滑。有统计显示,2022-2023年期间,中国生物制药5亿元以上非独家仿制药全部纳入集采,这也导致其在2023年总营收仅维持0.7%的增长。
但如今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集采重压下,中生制药的业绩并未断崖式下跌,离不开创新药产品收入的接棒。“功臣”之一,就是安罗替尼。2018年5月,正大天晴药业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安罗替尼获批上市,这是一款口服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强效抑制VEGFR、PDGFR、FGFR和c-Kit等多个靶点,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而且选择性高。中生制药对安罗替尼期望甚高。当初在公告里,公司称“是本集团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是本集团向肿瘤领域进军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而安罗替尼也不负众望。在传统优势板块被集采围剿、营收持续下降时;安罗替尼“力挽狂澜”,稳定住了局面。这也让中生制药更加坚定的All in创新药。随着2024全年业绩的发布,市场惊喜的发现中国生物制药创新产品收入迈过百亿元大关,达到120.6亿元,增长21.9%,创新产品占总收入比例达41.8%。
如中生制药一般早早布局创新的还有翰森制药。早在仿制药全盛的2002年,翰森就开始了1.1类创新药的研发。前瞻布局创新并持续研发投入,翰森制药已经进入了创新成果进入密集收获期,2024财报显示,其创新药收入占比攀升至77.3%。从BD的维度来看,自2019年起,翰森通过外部合作拓宽管线,近五年累计达成超20项BD合作,其中既有成熟的创新产品,也有早期高差异化项目,更有赋能研发如siRNA等高壁垒技术平台。
相较于恒瑞与中国生物制药受到多批集采蔓延多年的“长痛”影响,华东医药的“痛”则是迅雷不及掩耳。
当家产品阿卡波糖片集采丢标、股票应声跌停、一天市值蒸发40亿,华东医药在2020年一月第二轮集采中遭到“斩杀”时隔多年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屋漏偏逢连夜雨,在2020年医保谈判中,百令胶囊的新医保支付标准较彼时全国最低省级医保支付价格降低超30%。核心产品的大幅降价与集采丢标,医保控费叠加集采的压力,全年营收336.83亿元,同比下降4.97%,是近10年来首次下滑,扣非净利润24.29亿元,同比下降5.62%。
阵痛之下,华东选择了一条最快的路——购买创新资产。从2020年至2024年中,华东医药和至少24家药企达成合作,既有对股权收购,也有License-in产品管线的商业化权益,领域也是广泛,自免、ADC、CAR-T、医美,都是华东医药的囊中之物。
头部大Pharma穿越集采的路径,既有恒瑞、中生制药、翰森这样依靠自主研发的,也有类似于华东医药靠License-in翻盘的。而孰优孰劣,也要取决于市场环境、企业战略和管理能力。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1000家企业,在面对集采冲击下,也有1000种活法。
推荐阅读
* “讨伐”3分钱阿司匹林背后,是医药人对未来在哪儿的集体恐慌
* 丢标“死”,中标“生死未卜”,仿制药企“死局”正式开启
小巨头的组合拳
不同于恒瑞、中生制药、华东并不相同的“大象转身”,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的小巨头们,同样有自己穿越周期的“36计”。
如果有人给中国的药品集采写一本书,那在“2019年4+7扩围”这一章,一定会有三个“难兄难弟”的名字——信立泰、恩华药业、京新药业。
信立泰丢标跌停的故事不用赘述,在这场“4+7”扩围中,和信立泰一起丢标跌停的,正是京新药业和恩华药业。京新药业核心产品之一的瑞舒伐他汀钙片未中标、恩华药业因利培酮片丢标。
他们还有一个共性的特征:都是某一细分赛道的小巨头。这也难怪,当核心大单品失去未来的市场,业绩与股价都遭遇崩盘。
怎么救?赛道不同但药方有异曲同工之妙:重新专攻某一领域。
信立泰选择聚焦心血管,垂直深耕、对产品迭代升级,他的转型之路也显得“低调而专注”。在砍掉非核心业务后,信立泰全力投入心血管领域创新药研发。
东方证券统计,自2022年以来,信立泰共获批了5款产品,其中3款产品于2024年获批。五款产品分别是苯甲酸福格列汀片、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SAL0107)、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恩那度司他片、特立帕肽注射液,适应证分别为2 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心衰和高血压、非透析肾性贫血、骨质疏松症。
不做大而全,只做心血管领域的信立泰的坚持,证明了垂直赛道的长期价值。
2024年以来,信立泰的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新产品推动,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创下近5年来最好水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存量仿制药销售占比大幅降低;二是积极布局创新转型,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多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并且进入医保放量。此外,公司研发管线储备丰富,创新驱动力有望继续保持,如JK07(心衰适应症)全球II期数据优异,预计2026年上市;高血压新药阿利沙坦酯通过医保放量,2025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
同为仿制药时代心血管龙头的京新药业的转型,更充满“逆袭”色彩。
京新药业核心产品瑞舒伐他汀则在2018年以低价中标,而2019年在“4+7”带量采购全国扩围中又直接丢标,股价应声跌停。2020年,瑞舒伐他汀钙片丢标以及集采降价的影响折射在其财报上,当年营收为32.58亿元,同比下降10.66%,其中核心业务心脑血管管线销售收入7.93亿元,同比下降31%。
集采失利让京新“消化”了足足两年。转折在2022年出现。虽然自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核心产品纳入集采后,心血管产品线贡献削弱,但是精神产品管线却借助集采实现以价换量,收入逐年增长,市占率稳步提升,而消化管线收入相对稳定。到了2022年,京新药业的心血管、精神、消化产品条线收入分别为5.9亿,5.7亿和4.3亿,其中心血管业务收入在连续两年下降后有了回升,精神业务则连续4年增长。
通过“优化营销和市场策略,渠道拓展迅速,做强重点产品优势”战略“穿越”集采的京新,选择在既有优势领域加码创新,补充精神神经与心血管核心治疗领域产品管线。
成果也来的很快。2023年,京新迎来了自己的首个创新药上市——失眠1类新药地达西尼,一举打破了国内16年来没有治疗失眠的创新药上市的局面,适用于失眠患者的短期治疗,其GABAA受体选择性部分激动剂机制为全球首创,在运动障碍、后遗效应、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身体依赖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一新药上市,稳固了京新在精神神经领域的地位,并且有望打开新的增长动能。
恩华药业则是在麻醉赛道的“守正出奇”。复盘恩华药业的转型,颇具“防守反击”色彩。
恩华的“低谷”出现在2019-2020年,受疫情与精神/神经线产品集采的影响,2020年财报业绩下滑19%。
但恩华的反弹非常迅速,2021年业绩就实现17%的增长。“救星”在于恩华选择“主动出击”,涉足镇痛领域的四款新晋重磅产品——羟考酮、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除瑞芬太尼在10年前上市,剩下三款均在2020年及之后获批。
凭借麻醉药物的严格管制的政策壁垒,其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品种市占率保持第一。同时,恩华向精神神经领域延伸,抗抑郁新药赛利尼纳入医保后放量显著。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也明显提升,2019年占比为4.6%,2023年占比已达12.2%,在研的70余个项目中,创新药占到3成。
A股近500家医药类上市公司里,如果用“营收及利润连续5年以上保持增长,且于2018年(含)上市的企业”这个维度来筛选,仅有不到20家药企,这其中便有恩华药业。若看近三年的业绩,恩华药业复合增长率在15%。这种强劲的韧性,也让恩华药业跻身于2024年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第14位。
在集采带来的生存突围战中,传统药企们展现出的“战略多样性”,仿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目的只有一个——告别仿制药时代。
参考资料:国泰君安证券《产业升级转型是必经之路,美国仿制药工业复盘及启示》、企业财报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
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
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
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
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100 项与 阿利沙坦酯/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