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项与 CD20 CAR-T cell therapy(Shanghai Longyao Biotech Co., Ltd.) 相关的临床试验The Clinical Study of CD20 CAR-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B 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This is a single arm, open-labe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nce and efficacy of CD20 CAR-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B 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Subjects receive a single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D20-CART cells per treatment course.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Anti-CD20 CAR-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r Relapsed B Lymphocyte Lymphoma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exploratory study. Patients who meeting the enrollment conditions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B-cell lymphoma receive a single intravenous dose of CD20-CART cells. The research with the open-label, single arm running control methods in order to initially observ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cellular pharmacokinetics of CD20-CART cell drugs.
100 项与 CD20 CAR-T cell therapy(Shanghai Longyao Biotech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CD20 CAR-T cell therapy(Shanghai Longyao Biotech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CD20 CAR-T cell therapy(Shanghai Longyao Biotech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项与 CD20 CAR-T cell therapy(Shanghai Longyao Biotech Co., Ltd.) 相关的文献(医药)2021-03-01·Immunotherapy4区 · 医学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Immunotherapy in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4区 · 医学
Review
作者: Wang, Na ; Liu, Fang ; He, Jing ; Wu, Yaohui ; Meng, Yunchong
Aim: The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AR-T) cell in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B-NHL). Materials & methods: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eligible clinical trials,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s. Results: A total of 24 clinical trials with 59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best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66% and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was 46%.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ytokine-release syndrome and neurotoxicity (grade ≥ 3) were 9 and 5%, respectively. The various clinic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Autogenic CAR-T cell may lead to improved efficacy than allogeneic CAR-T cell. CD20 CAR-T cell may show increased efficacy than CD19 CAR-T cell. Conclusion: CAR-T immunotherapy has remarkable efficacy and low toxicity in relapsed/refractory B-NHL.
4
项与 CD20 CAR-T cell therapy(Shanghai Longyao Biotech Co., Ltd.) 相关的新闻(医药)在GLP-1横扫一切的强势驱动下,无论是业绩和市值,还是各自的产品布局,全球大药企都在经历深刻的变局,甚至可以说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排,仅是下面这张摘要图与半年前相比就有不小的差异。
本文追踪了2024H1全球医药企业的主要管线进度,涵盖礼来、诺和诺德、强生、默沙东等11家全球医药企业。
上篇点击跳转,包含:礼来LLY、诺和诺德NVO、强生JNJ、默沙东MRK、艾伯维ABBV。
(上篇点击跳转)
罗氏ROG
曾经的肿瘤一哥罗氏颇有点虎落平阳之扼腕,医药板块业绩增长举步维艰、几乎整四年没多少靠谱的增量,外加新冠后诊断板块的疲软,市值也从$300b回落到$250b以下。
没想到有朝一日,ROG居然业绩增量几乎只来源于单一品种、而且还是个眼科产品,曾经那一堆辉煌的商品名,从Rituximab以降,Trastuzumab、Pertuzumab、Bevacizumab、Atezolizumab等等定义了整整一个时代肿瘤治疗且足以写进人类医药史里的品种,早已经风光不再、甚至是日薄西山。
在研发进展方面,作为曾经的肿瘤一哥,ROG想要翻身也不能免俗需要跟上这几年来爆火的GLP1节奏,去年通过收购Carmot获得的GLP1/GIP双靶药物CT-388和小分子GLP1药物CT-996分别公布了惊艳的减重结果;Susvimo在经历了撤回之后,重新提交上市申请,并公布了针对DME和DR的2年随访结果,预计2025年重回市场;从Alnylam引进的AGT siRNA药物Zilebesiran公布第2个高血压二期临床结果;传统强势的肿瘤领域也算动作不少,Alectinib获批NSCLC辅助治疗,CD20/CD3双抗Glofitamab公布了联用化疗治疗2L+ DLBCL的三期临床结果,从宜联引进cMET ADC、从Poseida引进CD19/CD20 UCAR-T,但TIGIT单抗Tiragolumab则又在与Tecentriq+化疗联用治疗1L nsNSCLC的三期临床中翻了车;罕见病领域则喜忧参半,C5补体单抗Crovalimab获批PNH适应 症,IL6单抗Satralizumab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三期临床失败,靶向CFB的ASO药物RG-6299治疗GA的二期临床失败,靶向GAA的AAV基因治疗SRP-3006也被终止。
阿斯利康AZN
AZN近年来的表现绝对堪称MNC中“戴维斯双击”的典范,刨掉中间新冠业务的扰动,业绩和市值的增长曲线如此稳健到丝滑的程度,四年内收入翻倍、市值逐步从$150b逼近$250b。
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8%,而且肿瘤/心血管/呼吸/罕见病等板块、美/欧/中等市场的增长都较为均衡,属于一眼看去特别没毛病的健康状态。
研发进展同样属于大药企中最均衡也最耀眼的:肿瘤领域ROG隐隐有扛起新一代带头大哥旗帜的气象,Enhertu先是获批HER2+泛瘤种适应症、而后公布了包括HER2-low和HER2-ultralow患者的临床结果,大大拓展了HER2靶向治疗的边界,Dato-DXd提交HR+/HER2-乳腺癌的上市申请、并公布2L+ nsqNSCLC三期临床的OS数据,以$2.4b总额收购Fusion获得一款以锕为核素的靶向PSMA药物FPI-2265从而进军核药,Osimertinib公布治疗放化疗后Stage III NSCLC的三期临床结果,Durvalumab公 布LS-SCLC和NMIBC两 个 三 期 临 床 结 果,Acalabrutinib公布治疗1L MCL的三期临床结果,不过AKT抑制剂Capivasertib的TNBC三期临床却未能达到终点;在罕见病领域,CFD抑制剂Danicopan获批,Ravulizumab的NMOSD适应症在CRL后重新申请获得FDA批准,此外以总额$1.05b收购Amolyt获得一款正在进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三期临床的PTHR1激动剂。
在今年投资者日上,公司高调官宣了至2030年将年收入提高到$80b的宏伟计划,从2023年的$45.8b起步要在短短7年呢增加75%左右并非易事,而公司显然对现有管线抱有高度信心,高到了可以宣称这一目标已经考虑了管线风险且并不考虑未来的并购增长。
诺华NVS
诺华是个令人情感比较复杂的大药企,近年来业绩几乎是非常匀速的成长,然而似乎太急于自我证明而去剑走偏锋赌各种new modalities,导致动作稍显变形扭曲,市场显然也并不太买账,市值长期徘徊在$200b停滞不前。
NVS各种新花活儿整了不少,然而到目前为止给业绩增长扛大旗的依然是这几个老产品,反过来也说明公司的底蕴还是足够深厚,也有足够大的容错空间用于折腾。
研发方面的进展包括:肿瘤板块继续开疆拓土,虽然Pluvicto还在等待下半年提交pre-taxane的上市申请,公司又以$1b首付款+ $750m里程碑从Mariana收购了一款Ac-225核素药物,同时以$150m首付款+$1.01b里程碑从Arvinas引进了AR PROTAC,不过KRAS G12C抑制剂JDQ-443被终止开发;免疫和肾病领域也进展频频,补体药物Iptacopan和ETA/B拮抗剂Atrasentan先后公布了治疗IgAN的积极中期结果,此外Iptacopan还公布C3G的三期临床结果并已提交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辉瑞PFE
曾经的宇宙第一大厂辉瑞,在新冠口服药和疫苗的潮水迅速退去的过程中,仿佛又回到了业绩增长点全线哑火的尴尬境地,于是市值从22年最风光时短暂达到过的$300b、近期又回到了$150b左右,在大药企的市值排名一下落到第9名。
研发进展新看点不多,倒有不少“昨日重现”:曾经重创市场信心的小分子GLP-1药物Danuglipron在终止了每日两次剂型的开发后,每日一次控释剂型的优化完成并准备启动桥接试验;公司曾豪掷重金打造的基因治疗管线总算有了些交代,靶向FIX的AAV项目SPK-9001获批治疗B型血友病,靶向FVIII的SB-525则公布了治疗A型血友病的三期临床顶线数据,但另一个治疗DMD的AAV项目却遭遇三期临床失败;其他进展还有Adcetris公布了联用Lenalidomide和Rituximab治疗DLBCL的三期临床数据并提交sBLA,RSV疫苗Abrysvo公布了免疫低下成年人群的三期临床数据、并获批Act-O-Vial剂型。
赛菲诺SNY
即使坐拥Dupilumab这种独一档的大杀器,SNY依然看不到多少增长的趋势,市值也始终蹲在$130b上下挪不动步。
赛诺菲的业绩增长依然约等于Dupilumab,2024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3b。
与业绩的情况类似,赛诺菲的研发进展也是一大半围绕着Dupilumab,先是EoE适应症获批,然后在COPD适应症上欧盟率先批准、但美国FDA则将PDUFA推迟了三个月;此前连续出现波折的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陆续公布ITP三期临床和哮喘二期临床的积极结果;两笔交易都比较令人费解,一是以$1.27b从Novavax引进新冠及流感联合疫苗,二是从Fulcrum引进了一款治疗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小分子药物Losmapimod;其他进展还包括,CD38单抗Isatuximab公布联用VRd方案1L MM三期临床结果并提交上市申请,IL6单抗Sarilumab获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适应症,CD40L单抗Frexalimab公布多发性硬化症二期结果,血友病siRNA药物Fitusiran递交上市申请。
百时美施贵宝BMY
自从2019年收购新基之后,BMY的业绩就一直难有起色,仿佛O药耗尽了所有的运势,市值也是一路滑坡到跌破$100b大关。不过近几个季度多少看到了一些转机,所以在中报公布当天大涨11%,好像有点与隔壁MRK针锋相对的意思。
研发进展与其值得关注不如说都在等待,其中最重头的期待值无疑是$14b收购来的精分药物Kar-XT可能在9月获得FDA批准,其次是O药的皮下注射剂型可能在年底获批,再有IL-13单抗Cendakimab宣布治疗EoE的三期临床达到主要临床终点;其他进展还包括,O药获批联合化疗治疗1L膀胱癌、但联合Yervoy治疗1L肝癌的三期临床失败,Repotrectinib获批NTRK阳性泛瘤种适应症,KRAS G12C抑制剂Adagrasib联 用Cetuximab获 批2L CRC适 应 症,BCMA和CD19两 款CAR-T分别获批3L+ MM和3L+ CLL/SLL适应症。
年初公司官宣了$1.5b节流和2,200人裁员的计划,管线也在持续瘦身,被放弃的包括BCMA/CD3双 抗Alnuctamab、 与Eisai合 作 的FRα ADC药 物MORAb-202、CTLA-4前药、治疗骨髓纤维化的BET抑制剂、另一款Myosin抑制剂MYK-491,不难看出基本都是已经有重磅品种获批的较为拥挤的领域。
1
整体表现
曾经的肿瘤一哥罗氏颇有点虎落平阳之扼腕,医药板块业绩增长举步维艰、几乎整四年没多少靠谱的增量,外加新冠后诊断板块的疲软,市值也从3,000亿回落到2,500亿以下。
收入同比增长14%,核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利润率也提升了将近100bps)只能说是无功无过。
2
已上市产品
没想到有朝一日,ROG居然业绩增量几乎只来源于单一品种、而且还是个眼科产品,曾经那一堆辉煌的商品名,多数都已经风光不再、甚至是日薄西山。
看着肿瘤板块的状态,就充分理解什么叫做“被时代所抛弃”的感觉:从Rituximab以降,Trastuzumab、Pertuzumab、Bevacizumab、Atezolizumab等等定义了整整一个时代肿瘤治疗且足以写进人类医药史里的品种,看看这些药吧(哪个不是两鬓斑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基本都已经失去了增长的能力、甚至有早已进入萎缩状态;即便是稍新一些的Kadcyla、Polivy、Obinutuzumab,近一年来也基本都进入了增长的平台期,根本无力填补巨大专利悬崖的深坑;至于这两年获批的CD20/CD3双抗,Mosunetuzumab和Glofitamab的年化销售额也就刚过亿的水平,实在难堪大任;也就Phesgo这一颗独苗还算是有增长的,公司也就只能拿它来给肿瘤业绩挽尊,说未来有可能重构乳腺癌市场。
自免板块纵不至于像肿瘤那样绝望,但增量也已经相当有限,CD20单抗Ocrelizumab的LTM累计超过$6.5b、已经略有强弩之末的迹象,IgE单抗Omalizumab在哮喘的份额不断被侵蚀、生物类似药可能在明年出现,而IL6单抗Tocilizumab的生物类似药则已经快要杀到面前。
最终扛住公司业绩的反倒是当年的闲棋冷子:看看眼科双抗Emicizumab这陡峭而又笔直的爬坡曲线,目前LTM累计已达到$3.2b,看样子今年大概率能同比再翻番、达到$4b了,公司还开麦嘲讽隔壁Eylea HD拿到J-code之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血友病双抗Emicizumab也从此前的竞争冲击中走出来重拾美国市场的增长,而且公司明确指出患者开始从长效八因子回流,目前LTM累计已达到$4.2b,未来还能维持5%增长;SMA药物Risdiplam在已经奠定了该适应症的全球领先地位之后,本季度继续大幅增长,LTM累计已超过$1.5b。
3
在研管线
在GLP-1的拼杀之声响彻全行业的时候,罗氏终于也姗姗来迟有了自己的声音,重金砸下去之后总算听到第一声回响(参见【药海听涛】回眸的代价:Roche以31亿美元收购GLP-1药企Carmot)。GLP1/GIP双靶药物CT-388在24周减重18.8%,甚至都超过了三靶Retatrutide,妥妥的目前为止有半年数据里面减重最大的;小分子GLP1药物CT-996在4周减重6.1%,作为起步在口服管线里也算上佳表现。
Susvimo在经历了撤回之后,终于重新提交了上市申请,并且公布了针对DME和DR适应症的2年随访结果,预计2025年重回市场。
公司的肿瘤基本盘里面依然乏善可陈,近期稍有看点的也就是CD20/CD3双抗Glofitamab公布了联用化疗治疗2L DLBCL的STARGLO三期临床的惊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几乎翻倍、HR=0.62,PFS更是接近翻两番、HR=0.40,ORR对比也达到68.3% vs 40.7%,为无法使用CAR-T的二线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曾经全村的希望TIGIT单抗Tiragolumab又翻车了,在与Tecentriq+化疗联用治疗1L nsNSCLC的SKYSCRAPER-06临床中未能达到PFS和OS终点,两个HR居然分别是1.27和1.33,侮辱性着实有点强了,公司需要站出来给躺枪的Tecentriq洗一下地,反复念叨无需质疑Tecentriq对那些已获批适应症的临床获益,以至于还口误成了“无需质疑Tiragolumab”(那反过来就是在公司视角Tira是不是也就彻底凉了)。
除此以外,值得关注的进展还包括:肿瘤板块,ALK抑制剂Alectinib的NSCLC辅助治疗适应症获得欧盟批准,PI3Kα抑制剂Inavolisib向欧盟提交NDA,从宜联引进cMET ADC、从Poseida引进CD19/CD20 UCAR-T;自免板块,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CD20单抗Ocrelizumab的6个月一针剂型获得欧盟批准,而IL6单抗Satralizumab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三期临床失败;罕见病板块,C5补体单抗Crovalimab获得FDA批准PNH适应症,Risdiplam公布了5年长期数据,SRP-9001向欧盟提交了BLA,而另一个基因治疗项目SRP-3006则被终止。
4
吐槽与太极
在电话会最后又有吐槽式提问的分析师,说公司研发砸钱好像没见着啥用,而CEO很艺术地表示“在球场上有些人喜欢花里胡哨的马赛回旋,但只有最快进球才算得分”,主打一个不给任何信息量。
罗氏总给人一种值得进商学院教科书的感觉,其兴也肿瘤、其落也肿瘤,最强大的能力铸就了曾经的辉煌、也可能恰恰成为眼下的桎梏,而打破它的方法是否就需要跳出那些舒适区呢?看起来,让这个在肿瘤领域叱咤风云凡二十余载的巨头走出困境,很有可能要靠眼科和减肥品种了?
CAR-T近年来在血液瘤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CAR-T包含T细胞激活所需要的第一和第二信号,但目前对CARs和TCRs的差异未能完全阐明,已有研究显示CARs和TCRs之间的一些差异会带来T细胞激活、杀伤和增殖方面的影响。背景在部分血液瘤中CAR-T疗法以其高缓解率和持久的响应获得极大的关注,目前FDA已经批准4款CD19和2款BCMA靶向的CAR-T疗法。CAR-T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在患者的T细胞表面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CAR由三部分构成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胞外区一般是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TAA)的ScFv,在ScFv和跨膜区之间一般也会加一段柔性的间隔序列用来提高杀伤能力;跨膜区一般来自CD4、CD28或者CD8等不同的跨膜区也会影响CAR-T的杀伤能力;胞内区包含T细胞的激活信号,根据不同的胞内信号对T细胞的激活杀伤以及增殖都有较大的影响。TCR-T疗法目前尚未获批,不过已经有一些疗法在早期临床中展现出不错的治疗前景。TCR-T是通过TCR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p-MHC复合物,而胞内信号则是利用T细胞原本的激活模块。CAR-T和TCR-T的异同目前尚无系统的比较,本文通过已有的一些研究来讨论它们在作用机制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TCRs和CARs对抗原的敏感性比较TCRsCTLs(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靶细胞的相互作用首先是通过黏附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然后Ag-TCR(抗原特异性TCR)结合到p-MHC复合物。诱导CTLs杀伤大概需要1-10个p-MHC和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的时间,这跟Ag-TCR和p-MHC结合的亲和力相关,亲和力越低需要结合更多的p-MHC。与仅仅诱导CTLs的杀伤相比完全激活CTLs包括CTLs的杀伤功能、增殖以及因子分泌则需要更多的p-MHC复合物以及更长时间,这说明CTLs的杀伤所需要的阈值更低。有研究将免疫突触(IS)的形态分成“细胞溶解突触”和“细胞刺激突触”。CARs与TCRs类似CARs也需要靶细胞表面抗原达到某个水平,一些研究显示诱导CARs杀伤功能所需要的抗原量也远少于完全激活CARs所需要的抗原水平,如诱导CD20
CARs杀伤靶细胞只需要240个CD20分子,而诱导CAR-T增殖和因子分泌则需要5320个CD20分子。这说明CAR-T细胞的杀伤所需要的激活阈值也远小于完全激活CAR-T所需要的阈值。这个具体的数值对于其他的CARs可能没有参考意义,因为CAR-T的激活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CAR的表达水平、CAR的亲和力、表位、CAR的长度以及免疫突触的距离等等。Ag-TCR和CARs的抗原敏感性比较虽然CARs的设计理念来自TCR和相关共刺激信号并且在组成上也包含了相关的功能域,但是CARS和TCRs的结构差异较大。通常来说,抗体的解离常数为纳摩尔水平,TCR与p-MHC的解离常数为微摩尔水平。有研究显示对于激活T细胞来说,CARs的敏感性弱于TCRs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的差异可能由于TCR/CD3复合物激活的胞内信号与CARs激活的胞内信号差异引起。Ag-TCR和CARs对抗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ITAM的数量,免疫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胞内ITAM基序的磷酸化来传递信号。TCR-CD3复合物一共包含10个ITAM基序,如此多的ITAM不但可以更快激活T细胞而且可以刺激引起更强的T细胞功能。CAR分子一般只有一个CD3ζ结构域包含3个ITAM基序,当CAR-T细胞激活后形成的CAR二聚体包含6个ITAM基序。更多的ITAM基序对抗原数量的需求越少,TCR信号和T细胞增殖速度与ITAM数量直接相关,但是因子的分泌与ITAM的数量无关。磷酸化的程度,前面提到TCR可以在较低的抗原密度下激活T细胞,对于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经过TCR和CAR刺激后T细胞胞内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较大差异。在T细胞激活的早期,T细胞胞内有282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差异超过两倍,其中位于CD3δ、CD3γ、CD3ε以及其他信号传导蛋白上的267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是TCR强于CAR,而CD3ζ和CD28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是CAR强于TCR;在更靠后的时间点,基本只有少数的位点存在磷酸化的差异。因此,尽管CAR的设计上包括TCR和共刺激信号,但是CAR并没有完全模拟天然TCR的信号通路。免疫突触的形态,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减慢T细胞的迁移能力以促进免疫突触(IS)的形成,抗原介导的信号传导会诱导T细胞骨架重组以及囊泡向IS的极化,促使更多的Ag-TCR结合到p-MHC复合物并增加相互作用的面积,随着IS附近细胞骨架的重组最终TCR会移动至免疫突触的正中间,在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形成有序的类似“靶标”状的结构。对CAR-T的研究显示免疫突触并不像TCR那样有序,也没能形成“靶标”状的结构,CAR则随机分布在免疫突触中,导致CAR-T细胞无法形成稳定的免疫突触,这也可能是CAR-T下游信号更弱的原因。在T细胞激活阶段Ag-TCR和CAR需要不同的抗原密度,尽管Ag-TCR亲和力更低p-MHC密度更小,但是Ag-TCR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更强,这可能是由于TCR具有更多的ITAM基序、更广泛的磷酸化水平和有序的免疫突触共同导致。TCRs和CARs对T细胞激活能力比较激活机制Ag-TCR对T细胞的激活,TCR复合物对T细胞的激活至关重要,TCR结合到p-MHC后通过ITAM的磷酸化传递信号并激活T细胞,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发生极化并在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形成“靶标”状的免疫突触,而位于中间的cSMAC区域则是触发TCR信号和分泌细胞毒素的主要位置。研究显示静息状态下CD3复合物的胞内区附着在质膜的内层,当TCR与p-MHC结合后CβFG
loop促使CD3结构发生改变暴露出ITAM基序从而开始信号传递。共刺激分子的激活已被证明对于完全激活T细胞至关重要,CD28将Lck招募至免疫突触,由于免疫突触将CD45等排除到IS周边从而解除了对Lck的抑制,Lck将CD3
ITAM磷酸化,随后磷酸化的ITAM招募ZAP70激酶,ZAP70激活后立刻磷酸化下游的底物骨架蛋白LAT,并招募多种下游激酶和信号分子包括Akt,PLCγ等等。CAR对T细胞的激活,与TCR不同,CAR对靶点的识别并没有MHC限制。CAR可以通过优化自身的结构调整CAR-T的激活和效应功能。例如CAR的跨膜结构域主要来源于CD4、CD28和CD8α,这些结构域对CAR的二聚化以及提高CAR-T的细胞毒性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使用CD3ζ的跨膜区作为CAR的跨膜区,发现CAR可以与内源的CD3ζ以及与其他CAR形成二聚体,这可能是因为CD3ζ跨膜区的半胱氨酸与另一个CD3ζ分子的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所至,如果将二硫键突变掉则会破坏这种相互作用,CAR的功能则被极大降低,需要更多的抗原才能达到相同的激活效果。另外CAR-T和靶细胞之间的IS是无序的,CAR在IS中的分布也是随机的,与TCR相比CAR形成的IS更小也更不稳定。CARs中常用的共刺激信号来自CD28和4-1BB,使用CD28共刺激信号的CAR-T激活更强劲但持久性欠佳,4-1BB则相反激活更温和但更持久。虽然这两种CAR-T背后的机理并不清楚但是可能的原因是使用CD28信号的CAR-T招募更多的Lck。TCRs和CARs介导的肿瘤杀伤活性背后的机制细胞毒性的触发,通过前面的比较Ag-TCR仅需要10个p-MHC即可激活T细胞,而CAR则需要数百甚至上千的抗原表达才能激活T细胞。许多研究试图揭示由Ag-TCR和CAR介导的T细胞活化和细胞杀伤的动态过程。与TCR介导的T细胞活化相比,CAR以更快更强劲的方式激活T细胞,然后更快速地释放细胞毒素。TCR激活的T细胞活化信号持续时间更长,活化的TCR-T细胞和CAR-T细胞具有不同动力学却相似量级的细胞毒素释放。CAR的IS与由TCR形成的经典IS明显不同,此外CAR IS比TCR IS更小,持续时间更短。LFA-1是一种用于形成经典稳定IS的整合素,但是对于触发T细胞毒性并不是必须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CAR的IS虽弱但能同样杀伤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会上调细胞毒性囊泡中穿孔素和颗粒酶的表达,之后可以观察到囊泡向IS的cSMAC极化,细胞囊泡和T细胞质膜融合将穿孔素和颗粒酶释放到突触裂隙,在此期间穿孔素在肿瘤细胞上产生孔,然后颗粒酶进入靶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幼稚T细胞活化后产生数百万个细胞毒性效应T细胞;然而,大多数激活的T细胞因为AICD以及缺乏细胞因子而被清除,剩余的T细胞将其杀伤机制从较快的穿孔素/颗粒酶依赖性途径转变为较慢的Fas/FasL依赖性途径。从肿瘤细胞分离后,T细胞继续以连续杀伤的方式识别其他潜在靶标,穿孔素/颗粒酶介导的细胞杀伤失败会延长IS的持续时间并推迟T细胞解离,这可能诱导T细胞过度刺激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过多;然而,该机制是否与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毒性,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仍有待研究。CAR与内源性TCR之间的相互作用将CD19 CAR插入TRAC位点可增强体内肿瘤杀伤通常CAR-T的构建是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或者其他随机整合载体在人原代T细胞表面表达CAR,然而随即整合可能导致产生不可预测的CAR-T细胞产物,这促进了在T细胞基因组中选定靶位点特异性插入CAR基因的开发。研究表明在TCRα基因座插入CD19
CAR,观察到CD19
CARs在TRAC-CAR-T细胞上的表达更均一,而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导(RV-CAR)产生的CAR-T细胞虽然CAR的平均表达水平更高但是供体之间的差异也更大。经CD19+靶细胞体外刺激后,TRAC-CAR-T细胞与RV-CAR-T细胞细胞毒性和增殖无显著差异。与RV-CAR-T细胞相比,TRAC-CAR-T细胞发挥了更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据推测这是由于TRAC启动子的转录控制使CAR处于最佳基线表达水平,从而阻止了TRAC-CAR-T细胞的强直信号传导和早期分化。此外,TRAC-CAR-T细胞中表达PD-1、TIM3和LAG3的T细胞百分比远低于常规CAR-T细胞,这与其在体内更优的抗肿瘤功效一致。CAR功能被认为依赖于基线CAR表达水平和受到抗原刺激后CAR的表达改变,这个过程由其在T细胞基因组中的相应启动子调节。内源性TCR对于CD19 CAR-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至关重要T细胞数量不足,化疗导致的T细胞适应性欠佳以及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仍然是提高CAR-T细胞疗法疗效的挑战。同种异体CAR-T细胞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但有可能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从理论上讲,敲除供体T细胞中的内源性TCR可能会阻止受体发生GvHD。一项研究使用CRISPR/Cas9敲除T细胞中编码TCRβ(TRBC)的基因,然后进行CD19
CAR转导,敲除TRBC没有影响CAR-T细胞的活化、增殖、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产生的能力,因此敲除内源性TCR可能是预防同种异体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GvHD而不破坏效应功能的可行策略。然而有研究表明内源性TCR可以增强CAR-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从而产生更有效的抗肿瘤活性,因此,敲除T细胞中的内源性TCR可以减轻潜在的GvHD,但代价是体内持久性较短。CAR和内源性Ag-TCRs都有助于抗肿瘤活性为了研究CAR的存在是否完全抑制内源性TCR活化T细胞和效应功能,建立了在CD8+ T细胞上表达OT-I特异性TCR和抗HER2
CAR的转基因小鼠,使用OVA257刺激CAR.OT-I和OT.I细胞显示出类似的增殖能力和相同的T细胞激活maker表达水平,说明HER2
CAR没有影响内源性TCR的活性。在同一T细胞上表达TCR和CAR不影响相互的细胞毒性并不一定表明它们的抗肿瘤活性之间是完全独立的,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详细说明内源性Ag-TCRs和CARs在同一T细胞上的相互作用。CAR-T细胞和工程TCR-T细胞的整体性能比较过继细胞疗法,包括CAR-T细胞疗法和工程TCR(eTCR)-T细胞疗法,已被证明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治愈潜力。CAR-T细胞和eTCR-T细胞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性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一项研究使用来自原代人CD8+
T细胞构建抗CD20
CAR-T和eTCR-T细胞比较它们被不同抗原表达水平的靶标刺激后细胞毒性、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和抑制标志物表达等方面的差异。CD20
CAR-T细胞的杀伤活性无论在低或者高表达CD20的B-ALL细胞存在时均强于eTCR-T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也是 CD20
CAR-T高于eTCR-T细胞。然而,当靶细胞上的CD20密度达到高水平时,CD20 CAR-T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这是CD20
CAR-T细胞PD-1和LAG3表达上调高以及AICD的结果,表明CD20
CAR-T细胞比eTCR-T细胞更容易受到AICD的影响。在长期杀伤测定中,eTCR-T细胞的性能与CD20
CAR-T细胞相当,表明eTCR-T细胞的细胞毒性动力学较慢,这与以前的研究一致。CAR-T细胞比eTCR-T细胞更容易受到AICD的影响,因为它们具有更强大的活化动力学,这表明eTCR-T细胞的杀伤动力学较慢可能比CAR-T细胞更有益。CAR-T细胞和eTCR-T细胞的功能高度依赖于自身条件以及所处环境,包括抗原密度、CAR或eTCR的表达水平,以及它们对抗原的亲和力等等,这些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部分液体肿瘤患者,特别是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从CAR-T细胞治疗中获益,但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在输注后仍然复发。TCR-T细胞已被广泛探索,并在临床前环境中取得了显着的成功,并在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有希望的结果,例如黑色素瘤,肉瘤和肺癌等,这些实体瘤都缺乏独特的表面抗原。CAR和TCR的信号通路与信号调节因子有部分的重叠,但具有不同的磷酸化程度、活化动力学、IS结构和细胞毒性,需要对TCR和CAR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CAR-T细胞治疗的有效性。
100 项与 CD20 CAR-T cell therapy(Shanghai Longyao Biotech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