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极目生物新增了8条新药管线,囊括从早期研究、临床前阶段到临床后期乃至商业化阶段的十余项创新眼科疗法。• 极目生物在成立之初就决定以创新为驱动力建立“双引擎”战略:一端致力于开发突破性前沿技术,另一端则面向消费群体。• 2022年过半,极目生物早期研发团队又在3个疾病领域取得欣喜的进展。撰文|徐唯佳近几年得到投资界青睐的眼科创新治疗领域,今年初又再获政策机遇:《“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 年)》将眼底疾病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眼科赛道或许又将迎来新一波热度。数据显示,我国眼科市场自2014 年以来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态势,到2021年其整体规模已达2100亿元。在兼具“规模”与“增速”的眼科赛道,本土创新药企已在早期研发上精心布局。研发客注意到,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专注于眼科创新疗法的极目生物新增了8条新药管线,目前已囊括从早期研究、临床前阶段到临床后期乃至商业化阶段的十余项创新眼科疗法。极目生物早期科学研究助理副总裁丁锦东博士接受了研发客的专访,分享了极目生物在“双引擎”发展战略驱动下的早期研发策略和新进展。 “双引擎”是什么眼科领域不同于癌症等其它疾病,既存在尚未解决亟待满足的临床需求,也在面向大众的“消费医疗”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极目生物团队在眼科领域积累了二十多年深厚的管理和实践经验,经过对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的长期观察,在成立之初就决定以创新为驱动力建立“双引擎”战略。该战略一端致力于开发突破性前沿技术,直面临床难题,填补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眼科疗法的空白,另一端则面向消费群体,提供针对近视、老视、干眼症等“消费医疗”的创新产品。经过3年多的发展,极目生物形成了由“自主研发+项目引进+合作开发”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的管线开发策略,由丁锦东博士带领的早期科学研究团队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丁锦东博士“我们立足于‘突破性的前沿科技’一端作为目前的主要战场,这其中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这就需要整个早研部门一方面具备冒险精神和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拥有平衡风险、提前预判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丁锦东博士说,“对使命和愿景的高度认同是极目生物主动挑战难题的核心驱动力,团队在眼科领域的深厚经验和高度专业令我们信心满满,为稳扎稳打实现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一目标保驾护航。”丁锦东博士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拥有20多年的经验,在眼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疾病模型、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均具有深厚的知识。在加入极目生物之前,他任职于Perfuse Therapeutics公司药理/生物副总监,领导管理从早期发现到临床开展前阶段的科学研究项目。在此之前,他是Aerie Pharmaceuticals的高级药理科学家,系统指导药学部门为各类临床研究及申报提供药理学数据和实验方案。在进入工业界之前,他曾担任杜克眼科中心的高级研究助理,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助理。“在‘双引擎’战略的驱动下,为了实现有目的、有价值的创新,我们调研了全球眼科疾病治疗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包括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是否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当前国内外眼科公司各自的研发管线等,并结合商业化团队前瞻性的分析评估,最终确定了早期研发的路线和专注的眼病领域。”丁锦东博士介绍道。极目生物研发管线概况在丁锦东博士的带领下,极目生物早期研究团队已基本具备了从靶点发现、概念验证到体内外药效、药理、毒理研究等全面的早期研发能力。他说,团队的同事们有着共同的情怀和价值观,能够高效默契地推进项目,这令他感到十分幸运和自豪。挑战眼病“狠角色”早期科学研究团队首先聚焦的是在全球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中发病率占首位的青光眼。据估计,2020年全球约有7600万青光眼患者,预计2040年将超过1亿,中国是青光眼患者最多的国家,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达到2100万,致盲人数可达567万。而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大部分青光眼具有隐匿性,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无法察觉,到中晚期时就医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最佳时机,病情难以逆转,最终导致失明。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青光眼的主流治疗方式是通过降低眼内压,延缓病程进展。2021年,极目生物与香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与香港大学眼科学系系主任及临床教授梁啟信教授(Prof. Christopher Leung)展开研究合作,共同发现和开发针对青光眼的新型神经保护疗法(ARVN601)。极目生物告诉研发客,该疗法不仅有望解决降眼压无法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更有可能开创一种全新的作用机制,推动全球青光眼新型疗法的研发进入新的篇章。2022年过半,极目生物早期研发团队又在3个疾病领域取得欣喜的进展。ARVN602 & ARVN603拟用于治疗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丁锦东博士表示,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一类非常广泛的疾病,现有遗传学研究已发现,至少有200多种基因突变都可能导致视网膜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造成视网膜视觉信息处理异常及神经元的损伤退化。这类患者可能开车、阅读,乃至在白天走路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受限。因此,通过创新治疗机制,帮助这部分病人恢复一定程度的视觉功能,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在理解这些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基因递送技术——目前最常见的是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AAV),将一个正常的基因拷贝递送到视网膜相应的细胞中,正常基因会表达出正常的蛋白,帮助视网膜细胞恢复功能。同时,由于眼睛具有天然的免疫豁免,不太会引起系统性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在基因治疗开发方面更有优势。”丁锦东博士说。目前,极目生物正开展AAV和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工作,目标是开发一个高效安全的眼部基因治疗载体系统。ARVN006是极目生物另一款自主研发的项目,拟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时期血糖水平的改变,导致眼底视网膜小血管的损伤,血管内液体大量渗出积聚于黄斑部,可造成糖尿病患者严重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2021年全球20~79岁糖尿病人数近5.37亿,其中中国有超过1.4亿,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ME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5.3% 。目前,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主要治疗手段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临床中很多病人对于在眼球内注射存有心理障碍,而多次频繁注射确实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外,研究显示,目前仍有30%~50%左右的患者对抗VEGF药物存在疗效不佳或耐受情况,在部分患者中,抗VEGF 药物治疗的视力获益会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年丢失。同时,一些长期接受抗VEGF治疗的患者会进展出现黄斑萎缩或纤维化。“极目生物正在开发的ARVN006是一款口服小分子化药。”丁锦东博士介绍说,“它不仅在机制上有所创新,能够在确保系统性给药的同时,仍对视网膜内的病变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相对于眼球内注射,口服小分子药物也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丁锦东博士进一步透露,ARVN006与抗VEGF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尽管全球范围内这类化药用于眼科治疗尚未获批,但在全身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目前,极目生物的早期研发团队正在不同的动物模型中进行重复药效的实验以及制剂的研究工作。针对项目引进这一极目生物管线开发策略的重要组成,早期研发团队的尽职调查在其中发挥了评估项目的价值,为决策提供了专业咨询意见的重要作用。继续探索未被满足的用药需求目前,极目生物“双引擎”管线的两端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今年2月,锋脉®/Arcatus™(ARVN001)(曲安奈德脉络膜上腔注射混悬液)国内针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的Ⅰ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亚洲患者给药。该产品治疗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开发已在去年进入Ⅲ期阶段。此外,治疗近视的微矩阵药膜递送疗法ARVN002、用于暂时改善老视患者的近视力的微矩阵药膜递送疗法ARVN003,以及用于改善干眼症状的全球首创的鼻外神经刺激干眼治疗器械ARVN701的开发也正在快速推进。前不久,ARVN003——基于Optejet®微量给药装置开发的盐酸毛果芸香碱微量眼用溶液用于暂时性改善老视患者近视力的国内Ⅲ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这也是国内首例老视药物Ⅲ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除了上述提到的产品和疾病领域外,极目生物还告诉研发客,无论是突破性前沿科技,还是面向大众的“消费医疗”,极目生物将坚持从未被满足的临床和市场需求出发,针对更多眼底和眼表疾病,以及眼科药物全新的递送方式,开展更多的创新研究。总第1652期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www.PharmaD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