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PDE4抑制剂(健康元)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PDE4抑制剂(健康元)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PDE4抑制剂(健康元) 相关的专利(医药)
7
项与 PDE4抑制剂(健康元) 相关的新闻(医药)当创新药进入“BD迷信”期,人人都觉创新高的市值唾手可得时,往往危险时刻在逼近。10个月涨了4倍的益方生物,200亿,危险吗?资深分析师:彡 氜编审:苏 叶从一开始不扎堆,安安静静做个Biotech,把商业化交给Pharma,一心搞研发到底有多爽?益方生物说,这不是爽不爽的问题,而是一个INTJ小分子创客的现实路径。在小分子领域杀出来,没有特色没有硬实力,早就被卷死了,因为小分子直面更多与Pharma的竞争。凭借极简但能打的管线,凭借对商业化大势的把握,高命中率让益方生物活出了一个超级人生:不缺钱,不缺产品,不缺BD预期。在创新药大潮里,益方生物率先启动,10个月股价稳稳上涨了410%,远超行业平均涨幅(46%),一步一步从科创板的小透明到在圈内崭露头角。至今,益方的市值仍在持续冲高,不断突破机构的预期。海通证券2月中旬最高给到了124亿估值,东方证券5月底给估值163亿。而到6月12日时,益方生物市值突破了200亿元。在不断刷新记录的背后,益方生物的估值究竟高不高?能否持续打开上涨空间?我们至少需要关注两件事:一是益方生物能否持续推进重要管线的临床及国际BD落地。二是接下来的益方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我商业化的阶段,今年初益方在年报中透露出将探索自主销售模式,加速产品价值释放的信号。也即接下来的两三年,益方要面临商业化能力的建设和验证。过去益方不管商业化的时候,其研发产出和临床效率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今变化之际,益方能否做好资源配置,维持高效产出都是问题。来源:百度股市通下一个爆火赛道ADC火、双抗火、GLP-1火,下一个轮到谁?大概率是自免,他被看成肿瘤赛道之后的下一个千亿赛道。在全球,自免创新药的市场地位正在赶超肿瘤。就销售情况来看,2024年全球十大畅销药里自免药物占3款,数量超过肿瘤(2款),金额总计约350亿美元。其中包括赛诺菲新晋的自免明星度普利尤单抗、艾伯维的自免接棒者利生奇珠单抗、以及强生的乌司奴单抗,三款都是超百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自免赛道是一个刚刚打开、亟待被深挖的超级蓝海赛道。以IL-17A产品司库奇尤单抗、以IL-4R产品度普利尤单抗为代表的创新药进入中国后,市场空间迅速被打开,并显现出持续放量的爆发效应,这为国内一度“冰封”的自免市场,引入“活水”。2024年,自免赛道迎来拐点之年。国外,自免创新药从数量上霸占了全球销售TOP10的第一;国内,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和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相继上市,打破自免领域十多年未有国产创新药上市的历史。从市场需求来看,自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覆盖近10%人群的庞大基数,而行业估算现有医保对自免的早诊投入占比不足2%。这些现实差异给了自免赛道巨大的发挥空间。据E药经理人发文中某跨国药企的测算数据,中国自免生物制剂市场将以29.6%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扩张,2028年规模将突破800亿元。核心产品的大BD预期银屑病是最常见的五类自免疾病之一。全球目前约有1.25亿患者,其中中重度患者占比高达30%-50%。目前,海外银屑病的治疗以生物制剂为主。自修美乐2004年上市以来,历经IL12/23、IL17、IL23多轮生物制剂的迭代更新,如今美国渗透率接近30%。这带来了一个繁荣的大市场。海通证券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银屑病创新药市场(包括生物制剂和口服药物)约340亿元,美国贡献了270亿元。海通证券还预计,全球银屑病治疗的下一个市场是口服,原因有二:一是口服药物市场份额仅9%,二是口服药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可以看见,诺华之外,包括BMS、武田、赛诺菲、艾伯维、安进等在内的多个MNC都在相关领域布局加速。将视野拉回国内,中国银屑病存量患者约680万人,沙利文预计2025-2030年中国银屑病治疗市场规模有望从248亿元扩大至555亿元,CAGR为17.5%。目前我国正式获批的生物制剂适应症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在国内,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现状如下:传统治疗药物以酸类、激素类药物为主;白介素生物制剂起效快,具有良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目前处于快速渗透期,有较多生物制剂扎堆获批;口服靶向药物此前主要以PDE4抑制剂为主,但疗效欠缺。其他则主要针对JAK激酶家族,其中TYK2作为JAK家族成员,成为了唯一一款未被FDA黑框警告的JAK抑制剂,被看作风湿领域的新兴治疗靶点。目前TYK2靶点获批药物仅BMS的氘可来昔替尼(于2022年9月获FDA批准,于2023年10月获NMPA批),2022年武田以60亿美元总金额收购Nimbus,获得了一款潜在BIC的TYK2抑制剂。除BMS、武田之外,Ventyx等也就该靶点布局了广泛的临床。这一现状,构成了益方生物的稀缺性。其自主研发的TYK2抑制剂D-2570,用于治疗银屑病等自免疾病,在二期临床展现出了积极结果:治疗12周时,D-2570低中高三个剂量组PASI100应答率达39%-50%,且安全性良好,未出现SAE。这些数据不仅展现出在整个TYK2抑制剂(PASI100历史有效率为10%-33%)上的BIC潜力,并且临床数据可媲美生物制剂(IL17、IL23有效率29%-51%),尽管不是头对头数据,但足够给到益方生物一个良好的BD预期。并且其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二期临床试验也已启动,市场潜力巨大。D-2570这颗银屑病治疗领域的新星,也是益方生物股价从2024年7月的6.5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35.8元的核心预期驱动。“基本盘+产品矩阵”扛打吗?TYK2的大BD预期之外,在研管线中还有几款产品贡献了预期:D-0502:进度领先的口服小分子乳腺癌药物D-0502是一款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氟维司群),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口服SERD研发难度高,D-0502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是中国公司中第一个在美国进入临床的口服SERD抑制剂,单药在国内正在进行III期注册临床试验,联用CDK4/6抑制剂的适应症在临床一期。全球来看,目前也仅有一款口服SERD抑制剂艾拉司群Elacestrant于2023年1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D-0120:痛风新药的BD预期痛风也是出大药的领域,一品红靠一个创新品种(被业内看成是BIC品种)股价连创新高了,市值超过250亿。在痛风治疗上,现有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一品红的AR882靶点相同,D-0120是尿酸转运体1(URAT1)抑制剂,进度上滞后于前者。目前国内临床IIb期试验已完成,进度居全国前列,美国联用别嘌醇的研究也已进入临床II期。疗效性数据略逊色。其最新的临床数据显示,在每日给药4mg剂量下患者的血尿酸达标率为80%;而AR882每日给药75mg剂量血尿酸达标率达到86%,安全性均表现良好。如果对比进度靠前的恒瑞和信诺维的两款产品,D-0120的疗效数据上表现更好。当然这些都不是头对头数据。值得注意的是,D-0120的治疗剂量窗口从5mg到40mg都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可以期待其后期数据表现。再看基本盘,益方生物还做出了贝福替尼和格索雷塞两款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并且分别将其商业化权益交给了合适的合作方贝达药业和正大天晴。格索雷塞,国产第二家KRAS G12C抑制剂,于2024年11月获批上市,2023年交给正大天晴商业化。虽然KRAS是小市场,但格局良好。沙利文预计,2025-2030年,全球KRAS突变阳性药物市场规模将从48亿美元增长至148亿美元,中国KRAS药物市场规模将从32亿元增长至215亿元。国内市场只有3个国产新药上市,氟泽雷塞(24年8月上市,由信达生物商业化)、格索雷塞(由正大天晴商业化)、格来雷塞(25年5月上市,由艾力斯商业化)。可以看见,前两个产品上市时间相近,商业化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受益于正大天晴的商业化能力市场空间可观。方正证券测算,2030年格索雷塞以15%的市占率达到销售额11.58亿,分成贡献的净利润每年也有2个亿左右。贝福替尼,三代EGFR-TKI抑制剂市场空间大,但是上市时间晚,且赛道拥挤。国内第三代已有6个产品获批,除了瑞齐替尼和瑞厄替尼,其他4款的一线适应症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竞争激烈程度毋庸置疑。优势是贝达药业在肺癌领域和EGFR抑制剂赛道有很强的商业化能力,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在2023年销售额仍维持在10亿以上。复盘来看,益方生物在创新药上的研发产出相对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成立11年,有4款晚期产品,其中3款进度领先,2款已上市并达成对外合作。虽然管线产品少,但是要么进度靠前,要么疗效能打。这得益于益方的研发策略相对聚焦,避开红海赛道,聚焦于更小众的且有些难度的靶点,求精不求多,比如KRAS、TYK2、URAT1等。同时,加上较快的临床效率。对比来看,与之同行的加科思好像就没那么幸运。从官网上看,其在KRAS通路上拥有KRAS抑制剂(已上市)、SHP2抑制剂、泛KRAS抑制剂、Aurora A抑制剂,LIF单抗,以及KRAS G12D ADC产品;在MYC通路上,拥有BET抑制剂、GUE抑制剂等;在P53通路上,拥有P53 Y220C激动剂等。你何时在一家Biotech同时看到这么多新奇靶点,看到该感慨这才是“小分子创新药之王”该有的姿态吧。但是事实上,在资本市场眼中加科思只有不到50亿的市值。那么是加科思被低估,还是益方生物被高估呢?现在全行业都处于“创新药BD迷信”时期,今天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一个潜在公告BD预期差点涨停,当然前面有了石药集团潜在大BD的铺垫。未来是否这样的光影会持续,我想久了之后,人们也会习惯,甚至怀念以前更沉淀的日子。正如Leerrink基金开始给到Summit卖出评级,风不可能总是一个方向。回过头来,益方生物今年决定做商业化,动因也能理解。通过在合作中积累新药商业化经验,不仅能助力已上市产品商业化,还能为接下来的新产品商业化做准备。毕竟进度领先且格局十分良好的D-0502已在进行注册性三期,而随着D-0120、D-2570等产品陆续进入收获期,益方生物也将从Biotech转向商业化并重的药企,仍然任重道远。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谁在中药里躲牛市?今年以来,中证中药指数下跌1.2%,而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71.6%。世界的悲喜并不同频,2023年,当创新药凄风冷雨之际,中药却感觉人生已经到达高潮,超六成中药上市公司业绩正增长,然而,高光时刻过于短暂,中药板块(75家中药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4.6%,净利润同比-18.7%,2025Q1颓势持续,营收同比-8.3%,净利润同比-5.7%。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创新为王。中国创新药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571亿美元,2025年初至今对外交易总金额已突破500亿美元,10项中国管线跻身2025年全球交易金额TOP20。中国创新药在细胞疗法、ADC、双抗领域在研管线数量全球第一,在716个赛道研发进度第一,有望继续依托License-out模式兑现创新价值。言必称BD,连中药企业也不例外。当片仔癀抱紧明朝宫廷秘方时,云南白药开始拥抱核药;当传统中药企业还在为集采扩面发愁时,京新药业自从开发精神类创新药,整个人都精神多了,众生药业在高景气赛道几乎全布局,走得太快,完全洗去中药的色彩。当前几年创新药卑微到尘埃里时,少数中药企业放着好日子不过,依靠丰厚的现金流,布局高风险项目,因为他们相信: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大势所趋。 01 中药加入吧,外面都是创新药的人了不是玩笑,外面真的都是创新药的人了。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未来10年需要外购管线填补超2400亿美元市场空缺,而中国创新药凭借物美价廉优势,成为FIC/BIC潜力管线批量化供给的核心力量。2024 年重磅药物销售情况和专利信息(百万美元)27款2024年全球销售超过40亿美元的药品在美国将面临专利悬崖,以2024年销售额为准,合计潜在损失金额约2443亿美元。其中,涉及100亿美元级别药物共计9款,包括默沙东的K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辉瑞的阿哌沙班、艾伯维的利生奇珠单抗、吉利德的Biktarvy、强生的达雷妥尤单抗、礼来的替尔泊肽以及Vertex的Trikafta。BMS:在来那度胺从2021年128亿美元全球峰值降低至2024年约58亿销售之后,目前主要面临的危机是阿哌沙班与O药两大“现金牛”的滑铁卢,两款产品均将在2027 年专利到期,2024年合计销售额达226亿美元。默沙东:未来五年,K药、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来特莫韦均将面临专利悬崖,仅K药2024年全球销售接近300亿美元,美国专利将在2029年到期。辉瑞:肿瘤药物lbrance、Xtandi以及关节炎药Xeljanz都将于2027年前专利到期。强生:肿瘤药物Darzalex、Erleada,肺动脉高压药物Opsumit、Uptravi,新血管药物Xarelto以及HIV药物Edurant将于2030年前专利到期。礼来:糖尿病药物Trulicity、Jardiance,关节炎药物Taltz以及肿瘤药物Cyramza将于2030年专利到期。TOP 10 MNC 的总市值和现金情况MNC均有迫切寻找重磅创新药的需求,而且全是膀大腰粗的金主,年度研发费用大部分超100亿美元,现金储备+可借债务基本上超100亿美元。MNC饿了来馒头,中国在各个创新领域在研管线数量不是全球第一就是全球第二,以青苗价无限供应FIC/BIC标的。细胞疗法、ADC、双抗、三抗/多抗、溶瘤病毒,中国在研管线数量超过美国,排名全球第一。PROTAC、基因疗法、小核酸药物、mRNA疫苗,中国也在追赶美国,差距较小。也许很快,中国在所有领域管线数量都达到全球第一。华福证券、医药魔方根据靶点和药品类型对创新药进行归类,将具有相同靶点和药品类型的创新药视为同一个赛道。全球在研创新药共覆盖3212个赛道,中国企业在研产品覆盖1300个赛道,覆盖度40%。中国产品在716个赛道(22%)的研发进度排名第一。相比之下,美国企业的在研产品覆盖1689个赛道,覆盖度53%,在其中1212个(38%)赛道研发进度排名第一。截至6月7日,2025年全球医药领域已完成443条交易,中国完成对外交易73条。2025年初至今,中国创新药对外交易总金额已超过500亿美金,占全球交易总金额的44%,首付款约25亿美金,占全球首付款的23%。首付款占比远低于总金额占比,原因在于,一是中国BD项目以早研管线为主,相对便宜,但研发进度位居全球前列,有机会成为MNC接替重磅品种专利悬崖的种子选手,二是中国创新药企经历凛冽寒冬后,心有余悸,惊魂未定,并没有耐心待价而沽,宁愿早卖贱卖。今年初至今的全球交易总金额 TOP20 项目今年初至今的全球交易总金额TOP20项目,来自中国的创新药管线有10项,占比50%,包括BioNTech的PM8002(来自普米斯)、三生制药/三生国健的SSGJ-707、和铂医药的早期管线,合作伙伴主要是MNC,包括BMS、AZ、辉瑞和默沙东。今年至今的全球交易首付款金额TOP20项目,来自中国的创新药管线有5项,占比25%。BioNTech的PM8002(来自普米斯)、三生制药SSGJ-707首付款均超过10亿美元。BD金额主要看首付款,首付款超1亿美元为大额BD,首付款超10亿美元为超级BD。中国创新药能从海外分成多少钱?2020年至今国内转国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1953亿美元。经华福证券测算,预计2020-2025年中国授权项目整体有望带来约82亿美元净利润,按10倍PE测算潜在市值增量达817亿美元。创新药牛市行至今日,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你跑赢指数了吗?你能避开个股风险吗?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是配置ETF,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及其联接基金A/C(023597/023598)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6个月区间涨幅达到52.5%。截至6月初,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市盈率约28倍,处于近5年历史分位数的4%,位置仍然不高,而且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仍处于低配状态,增量资金入场空间巨大。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前十大成分股为头部企业: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再鼎医药、药明康德(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年6月11日)。创新药短期上涨较大且较快,呈现一定程度的交易拥挤,在市场调整时,也可能出现快速修正,但中长期来看,调整是布局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的窗口。2025年成为中国创新药海外大单品爆发的元年,大量预期峰值过30-50亿美元的品种浮出水面,重磅交易持续不断,头部企业将长期受益于BD红利。 02 下一波转型浪潮由中药企业掀起MNC补充管线是一个长周期过程,后发创新的中药企业仍来得及搭便车。上一波转型浪潮是由仿创药企发动,几乎所有Pharma都已成功上岸,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华东医药、科伦药业、先声药业,下一波转型浪潮有望由中药企业掀起,唯有创新方可避免类似疫苗行业的螺旋式向下命运,代表企业有众生药业(GLP-1、流感)、康缘药业(GLP-1)、京新药业(精神神经药物)、悦康药业(小核酸)、以岭药业(疼痛、脑卒中)、云南白药(核药)、天士力(双抗、ADC、干细胞)、济川药业(流感、PDE4)、佐力药业(AAV基因治疗)、珍宝岛(ADC)、华纳药厂(抗抑郁)、九芝堂(干细胞)、羚锐制药(过敏性鼻炎)、桂林三金(CSF-1R单抗)。中药企业部分创新管线梳理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康缘药业:最舍得研发的中药企业,2024年研发费用率16.37%。以2.7亿元收购中新医药100%股权,布局神经系统及代谢疾病,核心管线包括ZX1305 (视神经损伤,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IIa期)、ZX1305E(神经营养性角膜炎,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I期),当前最引人注目的是GLP-1/GIP/GCG三靶点药物ZX2021,减重适应症处于临床II期,国内进展第二,仅次于联邦制药,I期数据已读出,安全性/减重数据可对标礼来Retatrutide。小分子化药氟诺哌齐阿尔兹海默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年内推进III期。京新药业:披着仿创外衣的中药企业,2021年中西药收入占比约为8:2,拥有200多个中药批文库,随着失眠药大单品地达西尼2023年11月国内独家上市,完成华丽转身。治疗精神分裂症的1类创新药JX11502MA胶囊II期临床接近尾声。以岭药业:虽然争议满身,但进取心一直很饱满,2024年研发费用率12.69%,加大一类创新药研发力度,用于术后疼痛新药苯胺洛芬注射液已申报上市,治疗AML的FLT3抑制剂XY0206的III期临床进行中。云南白药:加速推进核药管线,用于前列腺癌PET成像的INR101已在2025年5月开始III期入组,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INR102处在I/IIa期。天士力:屡败屡战,创新永不言弃,2024年研发费用率9.77%,PD-L1/VEGF双抗B1962进入II期临床,FGF21靶点NASH药物Ia期试验完成统计报告,靶向CD44、CD133的自体CAR-T获批IND,罕见病腓骨肌萎缩症治疗药物PXT3003于2025年4月提交上市申请(孤儿药)。济川药业:现金储备约125亿元,家族企业,二代接班,管理层年轻化有利于创新。以BD赋能外延式扩张,与南京征祥医药合作的流感药物玛硒洛沙韦于2024年2月提交上市申请,与恒翼生物独家合作的PDE4抑制剂HPP737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III期临床进行中。悦康药业:中药属性逐步淡化,小核酸第一梯队。长效降脂小核酸药物YKYY015(靶向PCSK9 siRNA)注射液获批中美临床,有望实现一年仅需注射2次有效降脂。长效降压小核酸药物(靶向AGT siRNA)临床前研究成果登上国际知名期刊《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经过多项药效和毒理研究证实,抑制效率、药理作用持久性均优于罗氏/Alnylam的Zilebesiran,且安全性良好。佐力药业:参股凌意生物获得LY-N001(帕金森,基因治疗,IND)在中国大陆的经销权或销售代理权,扩大在先进疗法特别是神经领域相关管线的布局,多款基因治疗药物临床进行中。羚锐制药:2025年2月以7亿元完成收购银谷制药90%股权,获得1.1类新药必立汀(过敏性鼻炎)。九芝堂:重点布局干细胞创新领域,包括缺血耐受人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性脑卒中,II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II期)、YB209(静脉血栓,II期)、YB211(ABSSSI,II期)。珍宝岛:参股公司浙江特瑞思药业抗CD20-ADC关键单臂注册II期进行中,2024年在ASCO披露Ib期数据,ORR为48.4%,DCR为78.1%,mPFS为5.4个月,1.8mg/kg剂量组疗效信号明显,ORR、DCR、mPFS分别为59.4%、87.5%和7.3个月,2024年3月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华纳药厂:控股子公司致根医药自主开发的具有全新结构的新型抗抑郁药物ZG-001的IIa期临床进行中,预计2025完成。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ZG-002 I期临床进行中,预计2025完成。桂林三金:孙公司宝船生物注重生物药的创新性研发,适应症主要聚焦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研发靶点涵盖PD-L1、EGFR、CD47、CSF-1R、CLDN18.2,包含肿瘤微环境的各种方面的因素。CSF-1R单抗BC006 I期临床试验即将完成。众生药业:2024年中成药收入占比仍高达53%,但其成长性早已用创新药来丈量。流感新药昂拉地韦片2025年5月获批上市,国内唯一PB2靶点,可用于其他靶点耐药情况,验证差异化创新能力。GLP-1R/GIPR双靶点药物RAY1225具备两周给药一次的差异化优势,进入临床III期,位于国内第一阵营。MASH药物ZSP1601的IIb期临床进行中,具有改善肝脏炎症、坏死的潜力及抗纤维化的作用。越来越多中药企业投身创新,初心是打造第二成长曲线,也许会不知不觉把创新药变成主业。立足于充沛的现金流、敏感的商业嗅觉,中药企业将为创新药生态提供多样化的可能性。
近日,BioBAY园内企业璞正医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PDE4抑制剂莱娜斯特(lenamilast,ITG-1052)在呼吸道疾病的海外开发独家权益授权给一家总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具有临床阶段开发产品的Transpire 生物公司。莱娜斯特是新一代高活性的安全系列PDE4抑制剂,能够在炎症和纤维化等疾病有巨大的治疗多个疾病的创新药开发潜力。根据协议,苏州璞正医药授予Transpire 生物公司独家许可,在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莱娜斯特(ITG-1052)在肺纤维化等呼吸道疾病first-in-its-kind药物。根据协议条款,璞正医药将获得首付款及后续开发和注册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销售提成高达数亿元。苏州璞正医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加望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地宣布Transpire 生物公司达成我们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 PDE4 抑制剂莱娜斯特 (ITG-1052)海外权益许可,Transpire 生物公司在吸入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和专业知识”;Transpire 生物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宪明博士表示:“通过此次业务拓展,我们能够增强和补充我们强大的吸入疗法产品线。通过这项协议,我们旨在利用我们在开发吸入疗法方面的丰富专业知识,将ITG-1052推进成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及其他适应症的同类最佳药品”。关于苏州璞正医药苏州璞正医药(Suzhou Intragrand Pharma)是一家新药研发初创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炎症、纤维化及其它疾病的药品,以助力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解除病人的痛苦。关于Transpire 生物公司Transpire 生物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综合性临床阶段产品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Transpire生物公司利用其在吸入式药物输送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扩大重要疗法的可及性,并开发针对严重缺乏治疗选择的严重疾病的疗法,改善患者的生活。Transpire 生物公司正在开发多个专有吸入技术平台。▌文章来源:新药创始人责编:何文正审核:任旭推荐阅读新景智源授权百济神州TCR分子权益,开发下一代细胞治疗药物15.4亿美元!BioBAY又一款ADC达成国际合作小满丰盈,捷报满枝!BioBAY园内企业1家敲钟上市,2家喜获融资,7款药械同步获批
100 项与 PDE4抑制剂(健康元)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