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Fuchs Kimya A.S.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Fuchs Kimya A.S. 相关的专利(医药)
药械追踪
No.1 / FASN抑制剂ASC40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歌礼拥有大中华区权益
2024年10月10日,歌礼(1672.HK)宣布,子公司甘莱制药战略合作伙伴Sagimet Biosciences Inc.(NASDAQ:SGMT)旗下用于治疗经肝穿活检证实纤维化2/3期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患者的ASC40(地尼法司他)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ASC40是一种口服、选择性小分子脂肪酸合成酶(FASN)抑制剂。2024年1月,在一项针对168例纤维化2期或3期MASH患者进行的52周临床试验中,ASC40在主要终点和多个次要终点均取得了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结果。歌礼已从Sagimet获得ASC40的大中华区独家授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解锁完整双语新闻
No.2 / 勃林格殷格翰survodutide获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启动两项Ⅲ期临床
2024年10月9日,美国FDA授予勃林格殷格翰Survodutide 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非肝硬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和中度或晚期纤维化的成人患者。此外,勃林格殷格翰还启动了两项survodutide的Ⅲ期临床试验,分别是LIVERAGE研究,用于患有 MASH 和中重度纤维和的成人患者,和LIVERAGE-Cirrhosis研究,用于MASH和肝硬化患者。
Survodutide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胰高血糖素受体/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CGR/GLP-1R)双重激动剂。
该药最早由Zealand Pharma原研,后授权给勃林格殷格翰,后者负责全球开发和商业化,Zealand在北欧拥有共同推广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解锁完整双语新闻
企业动态
No.1 / 礼来任命Thomas J. Fuchs为首席AI官
2024年10月8日,礼来(NYSE:LLY)宣布任命Thomas J. Fuchs为首任首席AI官,从10月21日起生效。Fuchs将提供愿景、战略方向及整体领导,这些项目覆盖药物发现、临床试验、生产制造、商业活动以及内部职能。他还将负责识别、构建和管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解决方案,以帮助礼来向全球患者提供药品。
加入礼来之前,Fuchs曾是西奈山人工智能和人类健康学院院长和首任系主任、西奈山 Hasso Plattner 数字健康研究所所长,以及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Barbara T. Murphy AI与计算病理学教授。
更早之前,Fuchs曾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任职,并创立了包括Paige AI在内的三家公司。Fuchs拥有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机器学习博士学位以及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的技术数学硕士学位。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解锁完整双语新闻
行业政策
No.1 / 上海发布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纠风工作要点
2024年10月9日,上海市卫健委等十四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该文件响应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卫医急函〔2024〕101号),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条纠风工作内容,具体包括:
① 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重点巡查行风组织建设、行风教育培训、行风工作机制、行风热点问题、公益性保障等方面。查找可能侵害老百姓利益的环节,纠治公立医院偏离公益性导向的行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② 明确行业底线,严格落实《上海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将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及时发现违反实施细则的行为。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投诉举。
③ 正向指引,加强社会监督。组织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部分民营医院参加国家公立医院满意度线上调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本市公立医疗机构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应用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大型医院巡查等工作。支持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开展相关社会监督工作,组织开展“行风建设巡访”,搭建医企规范共治平台,建立健全“医商”交往规范体系,通过积极正向指引,探索医药卫生领域行风建设创新模式及和谐发展新思路。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解锁完整双语新闻
全球医疗情报领导者
解锁隐藏在数据中的商业潜力
关于 G B I
”
自从2002年成立以来,GBI始终以技术为驱动,为药企、器械及行业相关服务商提供贯穿生命周期的全球药品市场竞争数据、全球行业资讯、HCPs洞察、全国医疗器械数据等商业信息与洞察,助力企业在进行战略布局和决策时,脱颖而出。历经20余年的深耕细作GBI已成为95%以上跨国药企、国内头部药企、咨询与投资机构等医疗圈灯塔用户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投稿 | 发稿 | 媒体合作
▶ zhangxinyue13@baidu.com
数据库 | 咨询服务 | 资讯追踪
▶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完成表单填写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完整双语新闻
1「傲慢的笨蛋」与中国医药行业中「创业者即CEO」的常态不同,国际领域CEO通常以「打工人」的身份出现。Jean-Jacques BienaiméJean-Jacques Bienaimé,一位职业CEO。不谈BioMarin这家罕见病龙头公司时,几乎无法准确概括他的职业生涯。他并非生物技术专业出身,可以说彻头彻尾都是一位管理学精英。他是许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也曾以CEO的身份让多家Biotech扭亏为盈,但在加入BioMarin后毁誉参半——他的贡献不容否认,错误决策在多年过去后却依然被外界指摘。2005年,Bienaimé加入BioMarin,当时公司股票价格约为每股5美元,现在股价约为每股84美元,市值从当时的4.5亿美元涨到近160亿美元。他在BioMarin工作了18年,本月月初(11月2日),BioMarin宣布Bienaimé将离开CEO岗位。社交媒体上有一些股票市场研究者对此新闻发表评论,说他「早该在drisapersen惨败后就出局」。70岁显然到了一个任众人评价的年纪。这本是一个「退位让贤」、「后浪推前浪」的故事,但我们发现,Bienaimé身上的精彩之处远不止如此。从商业角度来说,Bienaimé无疑是一位成功的价值收割者,在《福布斯》杂志最具创新力的美国CEO排名中排名第24位,在他之前有耐克、波士顿科学、麦当劳的领导者,在他之后有重返迪士尼担任CEO的Robert Allen,还有雅培的CEO Miles White。在Bienaimé的带领下,BioMarin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十大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之一。全球药企CEO薪酬排行榜上,也能经常见到他的身影。Firece Pharma统计,2021年作为BioMarin CEO的Bienaimé排名第11,年薪酬1826万美元,仅次于阿斯利康CEO Pascal Soriot,高于Moderna、渤健、百济神州和默沙东的CEO。2020年,他的年薪也在1812万美元上下,超过众多Biopharma高管。这位商界精英,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巴黎高等商学院(ESCP商学院)的经济学学位,在存在专业鄙视链的生物医药圈子里,并非一位生物科技出身的「专业人士」。因此,社交媒体上总有人或认真或戏谑地讨论他这一特质,「进入生物医药界需要是专业博士吗?」。但Bienaimé不以为然,他在采访中公开表示,「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帮助他人的热爱」才是他从事生命科学的根本原因和前提条件。有时,这会是对外演讲时一句展开「故事」的开场白,但这并不能让众人理解他为什么在医药领域一直工作到70岁,更不能具象化他和BioMarin交错缠绕着的职业生涯。Bienaimé也做过错误决策,比如收购Prosensa以获得drisapersen,这一失败收购案直到今天仍被人们讨论。Endpoints在近期的离职新闻中,把他形容为活泼的、固执的,他的固执在drisapersen的决策错误中有很多体现——有时可以将外界对张艺谋的评价套用在他身上,「别人只肯走到五十步的错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能坚持错到百里之外」——但却并不总是如此。他从不在社交平台上回复争议与嘲笑,而是坦然承认,并在媒体采访中笑谈「是决策错了」、「错误工作是成功的关键」,他喜欢在分享职业生涯时提起拿破仑,认为他是「由连续的失败构成的成功」。关于活泼,除了常出现在CNBC等各家媒体上,另一面还是一种与基因治疗和罕见病领域气质不符的对于商业化的乐观主义。Bienaimé曾多次公开表示,「虽然药物昂贵,但预计不会出现重大的报销问题」,以此来肯定每位患者200万美元到300万美元的罕见病基因疗法的商业价值。但也有记者私下在社交媒体吐槽他是「傲慢的笨蛋」。不论如何,是他的加入让BioMarin成长为罕见病疗龙头公司。在Bienaimé的职业生涯中,BioMarin也是他的高光时刻,这是他们拔节成长、互相成就的18年。2「我想管理一家大公司」如果说Bienaimé是BioMarin的灵魂,那在他离职后,BioMarin按理说将经历一段不被看好的时间。事实是朝这一方向发展吗?11月1日,BioMarin在官网公告中详细阐明,70岁的Bienaime将在12月1日正式卸任CEO一职,由基因泰克CEO Alexander Hardy接替。在明年的年会之前,Bienaime将保留他的董事会席位,并继续担任公司顾问到2024年底。同时,自2015年以来一直担任首席独立董事的Richard Meier将接替Bienaime成为董事长。次日,BioMarin股价创下1年新低,该公司的交易价格低至78.02美元,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为78.38美元。在此之后,BioMarin股票意外地持续上涨,11月7日,更是凭借9%的涨幅成为当天美股涨幅最大的公司之一。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冲基金之一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已入股BioMarin,股份上投资超过10亿美元,这时BioMarin估值约为160亿美元。消息传出后,公司股价上涨达12%,至85.36美元。业内人士看来,Biomarin获得著名基金大额投资这一事件在情理之中,但投资时机在意料之外。RBCCapital Markets分析师LucaIssi评论称,「鉴于Biomarin最近的业务执行情况,激进的对冲基金参与其中并不完全令人惊讶」,但「Biomarin上周刚宣布了新任CEO(就立马获得了大额投资),我们对这个时机感到有点惊讶,我们想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Elliott拒绝回应关于该笔投资的详细情况,BioMarin的企业代表也没有立即回应。事实上,Elliott可以从多个方向来释放BioMarin的价值,包括并购、削减研发、分拆、私有化、剥离基因疗法等。对BioMarin来说,CEO换人撞上公司获得大额投资可能是巧合。但从产品现状和财报情况来看,过往18年中,作为CEO的Bienaimé确实让BioMarin成长为一家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基因治疗龙头公司。可以看到的是,暂且抛开价格争议、报销模式等不谈,至少BioMarin已拥有8款稳定带来收益的商业化产品和10余条在研管线。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Biomarin总收入为5.813亿美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5%。今年前三季度,这家公司总收入1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4%。BioMarin目前销售额最高的产品是Vimizim,是FDA批准的首个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VA型(MPS IVA)的特效药,该药物第三季度创造营收约1.59亿美元,前三季度营收约5.26亿美元,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3%。另一款潜力药物,用于治疗软骨发育不全症的Voxzogo前三季营收共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17%。销量增长的原因在于,该药物最近扩大了用药患者年龄限制,现已在美国获批用于全年龄儿童,在欧洲已获批用于4个月及以上的儿童。2005年获批上市的、用于治疗罕见遗传代谢疾病粘多糖增多症VI(MPS VI)的Naglazyme疗法,在今年第三季度创造了1亿美元以上的营收。PKU疗法Palynziq和Kuvan合计也在一个季度内创造了1.2亿美元左右的营收。 其中,刚于6月底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严重血友病A的一次性基因疗法Roctavian,尚未来得及实现更高的销售额。在过去的几周里,BioMarin和德国国家法定健康保险基金协会(GKV)初步商定了Roctavian的最终价格(预计将在年底前公布),并完善了相关的保险报销步骤。同时,该公司为患者准备了治疗中心(HTC)站点。Bienaimé看来,这些发展使得BioMarin可能在2024年达到30亿美元的收入。 将要担任BioMarin CEO的Hardy,曾公开对Voxzogo和Roctavian的商业价值寄予厚望。现在的BioMarin,正如Bienaimé此前所总结的那样,「我曾说过想管理一家大公司,现在的BioMarin已经是了」。3讲故事的其实是真学霸BioMarin是一家存活了25年的Biotech,如今成为罕见病基因疗法龙头企业。2004年,也就是Bienaimé加入的前一年,这家公司年度总收入刚达到约1800万美元,股票价格约为每股5美元。 2005年5月,Bienaimé正式加入BioMarin,当时公司已经九个月没有CEO了,急需强有力的领导,Bienaimé的朋友们对此表示「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接手这家公司」,媒体评价这家公司为「核心药物Aldurazyme已经上市两年,然而,BioMarin看起来似乎即将倒闭」。回头再看,这一时刻有些类似于外国版余国良接手中美冠科,只不过似乎「潜在机会更大」。BioMarin和Bienaimé的双向选择不无道理。首要的一点就是,Bienaimé与这家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一样,出身于Biotech界的「黄埔军校」——基因泰克。此外,在BioMarin的发展历程中,也能看出BioMarin和Bienaimé具有一部分类似的气质。BioMarin最初由Christopher Starr和Grant W. Denison在1997年创立,Grant是公司首位CEO,被创业合伙人认为是「富有商业头脑的」,他主导拍摄了公司第一部关于罕见病患者和投资者的视频,通过这一视频拿到了不少投资,据他所说「每次看这些视频时,我都会哭,投资者也被感动了,因此写下支票」。不用当下的理解来评判过往行为。总之,在创立初期,BioMarin顺利拿到了Glyko Biomedical提供的15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后来,BioMarin又成功地从私人投资者那里筹集到了1130万美元,开始名声渐响。定位于做罕见病基因疗法的公司,确实有不少感人故事可以讲,直到Bienaimé上任以后,讲故事传统都依然被完整保留下来。Youtube一直是BioMarin这家公司最活跃的社交账号之一——在过去6年中共发布过89条视频内容,其中一半以上是固定栏目「患者故事」,另一半则是罕见病科普和公司活动内容,观看量最高的一条科普视频发布于2年前,达到3.8万次观看。而Bienaimé,则在BioMarin成立20周年时(2017年),主导拍摄了关于BioMarin过往的微电影Finding Tommorrows,出版了A Rare Breed: how people and perseverance built BioMarin Pharmaceutical Inc. into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companies一书,讲述BioMarin初创团队如何从像旧军营一样、每逢下雨就生霉味的平房实验室中白手起家,又是如何一步步扩建场地和设施,最终成为一家3000人规模的大公司。2018年,艺术家Gordon Huether接受委托为BioMarin打造「生命之树」,这一雕塑目前被放置在BioMarin圣拉斐尔总部,树枝上挂置着许多心形锁,每一把锁上都镌刻了受粘多糖 (MPS)、苯丙酮尿症 (PKU)、Batten病或软骨发育不全影响的患者信息,以供获得捐赠。BioMarin官网展示的虚拟全景3D版生命之树雕塑 讲故事,并不代表只有故事。BioMarin的研发效率,对于投资者和后来选择加入的Bienaimé来说,都是极大的加分项。1997年12月,BioMarin就启动了第一个候选产品Aldurazyme的临床试验,次年,为推进该产品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BioMarin和Genzyme果断决定合作成立BioMarin/Genzyme,但在合资合作过程中又遇到了双方制造转移等新的问题。好在5年后(2003年),该药物获得FDA和EC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MPS I的酶替代疗法。因为其快速的管线推进,BioMarin又拿到了1130万美元融资。说来容易,但内部成员回忆称,这是公司第一个生死攸关的节点「如果Aldurazyme没有获批,那公司基本上要关门了」。合作过程并非顺顺当当,但后来在另一款药物Orapred的商业化上,BioMarin再次选择采取类似的BD策略,由Alliant负责在北美地区的销售,而BioMarin将获得销售的里程碑式付款和版税。对于Biotech来说,这种BD模式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明智之举。在Bienaimé加入之前,BioMarin还在1999年完成了纳斯达克上市,首次公开募股共筹集6730万美元。之后,该公司持续研究MPS和PKU,2000年时启动了针对MPS VI的药物Naglazyme(半乳糖苷酶替代疗法)的临床试验,5年之后(2005年),该药物顺利获FDA批准上市。另一方面,在2004年一年之间,BioMarin将用于PKU的Phenoptin推进到II期临床开发阶段,并且在美国和欧洲提交了Naglazyme的营销申请,该药物于2005年4月很快进入到临床III期,获得了FDA快速通道药物资格。 投资人看重研发效率,这是过往研发水平的证明,英文可称为「track record」。因为药物研发失败通意味着血本无归,投资人间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如果你在看一个研发超过10年还未有一款药物上市的公司,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此,回过头来看当时的BioMarin,确实是潜力项目。这进一步验证了Bienaimé说的,「所有的朋友都认为我疯了」,「但我看到的是,有一些优秀的资产、人才和技术可以支撑公司。我认为我有很大的机会让BioMarin扭亏为盈」。 他确实做到了,光这么说未免有些轻描淡写,去年,BioMarin公司收入为已达到创纪录的21亿美元,现在市值近160亿美元,股价约为84美元。在他加入的18年间,他的角色像是一位家教,或是临时家长,把2005年时刚小学毕业的BioMarin一路送上名牌大学。4一家Biotech的青春期新高管的加入,很多都是临危受命,更何况是CEO。那么,媒体为什么形容2005年的BioMarin为「似乎即将倒闭」,这家刚「小学毕业」的Biotech,出现了什么问题?一个主要的问题是:2004年,BioMarin的管理层怀疑治疗罕见疾病药物的利润潜力,斥资1.75亿美元购买了一种类固醇泼尼松,据说这种泼尼松口感和味道更好,对孩子们来说接受性更高。然而,一家仿制药公司很快就找到了绕过专利的方法,因此该药物为BioMarin带来的年销售额仅有1900万美元。投资者被激怒了,开始了一场代理权之争。这样的故事对生物医药行业来说并不算稀奇。Biomarin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重启CEO岗位,并邀请Bienaimé加入。Bienaimé是一位法国人,80年代后期开始在基因泰克做血栓破坏剂激活酶市场工作,担任过两家Biotech公司(SangStat和Genencor)的CEO,他曾将两家公司送上收并购市场,上述两家公司都曾以数亿美元的金额出售。 显然,投资者希望他将BioMarin也送上待售市场。但与预期相反,Bienaimé开始努力扭转局面。他解雇了1/3的员工(300人中的100人),这些人都是支持出售这种美味类固醇的一派。然后,他将Jim Collins的书《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交给了剩下的高管团队,该书认为「领导者应该谦虚但专注,直接面对坏消息是建立强大公司的关键」。 人员调整是前期最关键的一步。在前任高管层中,Aldurazyme药物的开发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Emil Kakkis不仅需要负责他擅长的药物研发,还需要负责他不擅长的销售。「他更加理性,不擅长夸夸其谈」,Bienaimé让他专注于科学研究。和后来社交媒体上的形容词截然相反,Kakkis对Bienaimé的评价是「明智、稳定和可靠」。Bienaimé刚加入时,此前合作中埋下的隐忧开始凸显。BioMarin正在与Genzyme(已被赛诺菲收购)合作销售Aldurazyme,这笔交易使Genzyme收割了该药物一半的利润。与此同时,高管们又开始与Genzyme谈判另一项有关MPS药物的交易——这笔交易将赋予Genzyme药物Naglazyme的国际权利(如前文所述,这款药物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在BioMarin所有产品中名列第三,超1亿美元),而大多数(现在看来在85%以上)MPS VI患者居住在美国境外。 针对这项合作,Bienaimé的决策简短而迅速,「算了吧」。我们无法回头去看清Bienaimé每一次决策的具体细节,但能看到BioMarin后来的每一步。为了「做一家独立的公司」,放弃合作是一场疯狂的赌博。BioMarin必须从此时开始,从头建立一支国际销售队伍。在欧洲,BioMarin的第一批销售代表团队出自于网吧,意外地成功了。2005年获得批准后,Naglazyme的销售额不负众望,在2016年前后年销售额就已超过3亿美元。当时,一个典型患者每年要花费34万美元,剂量根据体重而定,所以实际花费更高。2012年,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师曾估计,对于成年患者来说,该药物每年的费用可能超过100万美元。在印度和中国以外的千余名MPS VI患者,几乎所有人都服用该药。这是一系列昂贵的、改变生命的药物的开端。2007年,BioMarin又一罕见病药物获批——Kuvan被批准用于治疗PKU,大多数人知道的是,这一疾病常以警告形式出现在可乐罐上。在发达国家,PKU约有50000名确诊患者;在欧洲,每10000名新生儿中约有1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全球约有万名左右患者在诊所接受PKU治疗,一名普通患者每年治疗费用约10万美元。但在Kuvan获批时,BioMarin资金非常紧张。曾带领公司三种药物通过FDA审批的Kakkis离开了公司,转而创办患者权益组织。Bienaimé聘请了基因泰克的老同事Fuchs接替他的工作。Fuchs加入后,第一个药物选择是另一种MPS疗法——Vimizim,这是BioMarin推出的迄今为止最为重磅的药物,今年第三季度创造营收约1.59亿美元。该药物于2014年推出,初年销售额就达到2.28亿美元。对于单个典型患者来说,花销约为38万美元,推出时,BioMarin认为全世界至少有3000名MPS IV 患者,而他们则确定了其中60%。此后,BioMarin的罕见病疗法版图不断扩大。2015年第一季度,BioMarin完成了对Prosensa的收购,主要目的是获得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实验性药物drisapersen。该药物此前为GSK和Prosensa合作开发,后来一个186人参与的III期临床试验失败,GSK退出了与该药的合作,Bienaimé力排众议,最终说服了投资人,以6.8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该产品。故事来到2016年前后,青春期的挫败以各种形式环绕BioMarin。1月份,drisapersen被FDA拒绝,近7亿美元基本覆没。这时BioMarin年销售额达到8.9亿美元,市值接近150亿美元,但投资者对BioMarin的声势浩大却毫无利润而逐渐不耐烦。Bienaimé听取了投资者的意见,采取了削减成本的措施,包括停止抗癌疗法方向的努力和另一个罕见病项目。再加上考虑到孕育中的血友病基因疗法,Bienaimé把drisapersen的失败暂时翻篇,「预计明年现金流转为正值」。 Flag立起来之后,BioMarin陷入了「明年复明年」的鬼打墙状态。不巧的是,两个坏消息比盈利来得更快——COVID-19和FDA拒绝血友病A基因疗法Roctavian的完整回复信。2021年,雪上加霜,FDA暂停了BioMarin的PKU基因治疗项目临床试验,此前有报道称小鼠患上了癌症,并且有证据表明用于提供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已经整合到基因组中。不过,对于Bienaimé个人来说,他在为BioMarin掌舵的第16个年头,获得了超1800万美元的薪酬待遇。时间不会等任何一个Biotech,但事物的发展常常是螺旋式上升。2022年,BioMarin再次向盈利目标冲刺。今年年初财报公布,BioMarin2022年总收入达到21亿美元,研发费用支出6.5亿美元,净利润1.42亿美元,扭亏为盈。Bienaimé在18年前立下的Flag实现了。5明日之后BioMarin是Bienaimé在职业CEO职业生涯中的光辉与荣耀,却并不是唯一的标签。Bienaimé还是Incyte、PhRMA基金会、Vital Therapies等多家公司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对于BioMarin来说,实现盈利是新的起点,Bienaimé虽然功成身退,但这家公司、甚至是罕见病领域的Biotech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在上文BioMarin的发展剧本中,我们刻意避开了一个重要话题,这家公司在基因治疗和罕见病双重Buff的加持下,开发如此昂贵的药物,谁来支付?在美国,这笔巨额治疗费用主要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患者十分贫穷,则由医疗补助支付。在其他大多数国家,这笔药物费用将由政府支付。他们为什么愿意支付这么多钱?部分原因是,这些药物确实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尽管还尚不能治愈疾病。但在医药商业领域,并非能靠「善良」解决一切。这也许是一个奇迹,但却是由商业驱动的奇迹。由于病人很少,BioMarin会关注每一位病人,并确保治疗费用得到支付。使用Vimizim药物的患者Wise提供了一个线索,「我的保险不承担的费用,BioMarin 会承担,这样我就不用自掏腰包了」。与大多数罕见病公司一样,BioMarin也会向慈善机构捐款,在药物不能完全报销时帮助病人。由于这笔钱不是专门用于支付某种药物,因此不会触犯联邦反回扣法规。保险公司能接受这种制度吗?Bienaimé此前曾公开表示,「改变他们并不是当务之急」。另一面,美国药房福利管理机构Express Scripts的首席医疗官、高药价的批评者Steven Miller也表示,「在罕见病药物方面,制药公司摆出价格,保险公司也无能为力,我们都是价格接受者」。但定价压力确实已经到来。Bienaimé承认,考虑到价格压力的可能性,BioMarin治疗儿童软骨发育不全症的药物Voxzogo,价格会相对较低。受到罕见病药物昂贵药价冲击的,首先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机构。 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案例是,近几年,BioMarin的药物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不断。2022年9月,BioMarin宣布药物Kuvan(用以治疗高苯丙氨酸血症)将退出中国市场,原因虽然是国外已有仿制药上市,带来了患者市场的大量流失,从企业整体考量,继续保留该产品线的价值不大。但价格也是整体考量中的一环。在中国,这款药物起初定价为9000元/瓶,后改至7480元/瓶,无慈善用药援助情况下,按推荐剂量使用一年的花费约27万元。该药物尚未进入国家版医保目录,但进入了部分省市地方的普惠保,比如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成都的惠蓉保,报销比例不一,以北京为例,最多可报销60%,报销限额为100万元。即使是报销后的价格,对许多中国家庭来说依然难以支付。去年Kuvan撤出中国市场之后,现实版「我不是药神」开始上演。仅时隔一年,鲁南制药山东新时代的仿制药就得以获批上市。但其他罕见病患者未必有同样的好运气。今年6月,BioMarin又宣布不再为Vimizim在中国的进口药品注册证(IDL)续期,目前该注册证将于2024年5月到期。而Vimizi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获批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VA型(MPS IVA)的特效药。 发展中国家中,罕见病高值药可及性低的现状不会很快改变,药品定价和支付方的博弈不会停息,这是罕见病药物公司和市场端共同面临的、更长远的真实命题。参考资料:1.BioMarin官网2.Youtube网站3.BioMarin's longtime CEO Jean-Jacques Bienaimé hands the reins to Genentech's Alexander Hardy;Fierce Pharma4.Innovation, resilience and grit: Jean-Jacques ‘JJ’ Bienaimé;CEO Magazine5.Lead From the Heart – Jean Jacques Bienaime6.罕见病寡头BioMarin的25年,给国内biotech带来哪些启示?7.BioMarin: One of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biotechs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从细菌和病毒到事故和伤害,威胁每时每刻围绕着我们。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皮肤更坚定地保护我们。作为身体内部和外部的屏障以及身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也是它最完美的防御。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从细菌和病毒到事故和伤害,威胁每时每刻围绕着我们。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皮肤更坚定地保护我们。作为身体内部和外部的屏障以及身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也是它最完美的防御。
然而,皮肤并不是无敌的。它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它试图通过感知和应对这些伤害来保护我们的安全。一种主要的方法是检测病原体,这将使免疫系统开始行动。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Elaine Fuchs博士及其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对受伤组织中的损伤信号---包括由于血管破裂和结痂导致的低氧水平---作出反应的替代性保护机制,而且它不需要感染就能进入状态。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4月24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tissue injury sensing and repair pathway distinct from host pathogen defense”。
这项新的研究首次确定了一种与病原体引发的经典途径不同但平行的损伤反应途径。在这种损伤反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24(IL-24)的蛋白,编码IL-24的基因在伤口边缘的皮肤上皮干细胞中经诱导后活化。一旦释放出来,这种分泌的蛋白开始招募一系列不同的细胞,从而开始复杂的伤口愈合过程。
Fuchs说,“IL-24主要由伤口边缘的表皮干细胞制造,但皮肤的许多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都表达IL-24受体并对这种信号作出反应。IL-24成为协调组织修复的协调者。”
来自病原体诱导的信号传导的提示
科学家们早已了解宿主反应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威胁:体细胞将入侵的细菌或病毒识别为外来实体,并在信号传导蛋白(比如1型干扰素)的帮助下激活一些防御机制。
图片来自Cell, 2023, doi:10.1016/j.cell.2023.03.031。
但身体如何对可能涉及或不涉及外来入侵者的损伤作出反应?例如,如果我们在切黄瓜时切到了手指,我们马上就知道了---出血和疼痛。然而,对损伤的检测如何导致愈合在分子基础上知之甚少。
虽然1型干扰素依靠信号传导因子STAT1和STAT2来调节对病原体的防御,但Fuchs实验室以前的研究已表明,一种类似的称为STAT3的转录因子在伤口修复中出现。论文共同第一作者Siqi Liu想要追踪STAT3途径,以了解它的起源。IL-24作为一种主要的上游细胞因子脱颖而出,在伤口中诱导STAT3激活。
不依赖于细菌的作用
这些作者在无菌条件下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伤口诱导的IL-24信号级联反应不依赖于细菌。但是,是什么损伤信号诱导了这一信号级联反应呢?伤口往往延伸到皮肤真皮层,那里有毛细血管和血管。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Yun Ha Hur说,“我们了解到,表皮干细胞能感知伤口的缺氧环境。”当血管被切断并结痂时,伤口边缘的表皮干细胞会缺氧。这种缺氧状态是细胞健康的警钟,并诱发了涉及转录因子HIF1a和STAT3的正反馈回路,放大了伤口边缘的IL-24产生。结果就是表达IL-24受体的多种细胞类型协调努力,通过替换受损的上皮细胞、愈合断裂的毛细血管和为新的皮肤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来修复伤口。
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Craig Thompson团队合作,这些作者指出他们可以通过改变氧气水平来调节IL-24基因表达。
一旦他们确定了表皮干细胞中组织修复途径的起源,他们研究了经基因改造后缺乏IL-24功能的小鼠的伤口修复过程。如果没有这种关键蛋白,伤口愈合过程是缓慢和延迟的,比正常小鼠需要更多天才能完全恢复皮肤。
他们推测,IL-24可能参与了以起到保护作用的上皮层为特征的其他身体器官的损伤反应。在近期的研究中,重症COVID-19患者的肺上皮组织和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肠组织中都发现了IL-24活性的升高。Hur说,“IL-24可能作为一种线索来提示许多器官中发出需要进行损伤修复的信号。”
将功能和进化联系起来
Fuchs解释说,“我们的发现提供了对一种重要的不依赖于细菌感染的组织损伤检测和修复信号传导途径的新见解。”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进化生物学家Qian Cong进行的分析显示,IL-24及其受体与干扰素家族有着密切的序列和结构同源性。尽管它们可能并不总是每时每刻都在协调工作,但IL-24和干扰素在进化上是相关的,并与细胞表面上相互靠近的受体结合在一起。这些作者猜测这些信号传导分子来自于一种相同的分子途径,可以追溯到我们的过去。
Liu说,“我们认为,在数亿年前,这个祖先可能已经分裂成两条途径---一条是病原体防御,另一条是组织损伤。”也许这种分裂的发生是为了应对大量的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了巨大麻烦的病原体和损伤。(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Siqi Liu et al. A tissue injury sensing and repair pathway distinct from host pathogen defense. Cell, 2023, doi:10.1016/j.cell.2023.03.031.
100 项与 Fuchs Kimya A.S.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Fuchs Kimya A.S.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