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青海省医药物资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青海省医药物资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截至1月20日,100家披露业绩预告的A股上市药企净利润总额预计亏损44.59亿-90.72亿元。庞大数字的背后是行业大势所驱,也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撰文| Erin 润屿
截至今天,101家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情况,已刻画出两大“分水岭”:
创新药与非创新子板块业绩情况南辕北辙,产品线单一的中药企业60%深陷亏损,而科创板大部分“-U”Biotech已能依靠商业化销售额,实现明显减亏;
经营模式独到的药企持续摘得盈利与利润正向增长“双丰收”,洗牌中的CXO与连锁药店仍未从泥潭中脱身。
不过,从整体来看,如果计算这100家披露业绩预告的A股上市药企的净利润总额,亏损是整体趋势,2024全年预计亏损44.59亿-90.72亿元。庞大数字的背后,是行业大势,也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洗牌进行时
伴随2024年结束,A股也进入了全年业绩的预告阶段。E药经理人统计,截至1月20日,在生物医药行业,共有101家A股上市公司和7家港股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报。
强者恒强的戏码依旧在每个子板块上演。中药板块如东阿阿胶不仅预计摘得15亿-16亿元的净利润,增幅也预计高达30%-39%;科创板上市公司三生国健净利润预计为7亿-7.12亿元,增幅高达137.73%-162%。此外,化学制药赛道的国药现代、生物制品公司特宝生物、合成生物学龙头川宁生物、骨科耗材头部大博医疗也都实现了盈利与利润正向增长“双丰收”。
不过,总体业绩情况其实并不乐观,预计亏损和预计净利润下滑的企业数量占比都超过了60%(包括科创板上市公司),净利润降幅最高的企业甚至达到了2500%。
如果观察这些或亏损,或下滑企业的情况,“洗牌”似乎贯穿于每个子板块。
最典型的莫过于中药板块,在A股12家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中,9家预计下滑,净利润下滑幅度最低也达到了44%。其中,振东制药、维康药业和益佰制药是下滑最高的三家公司。而港股唯一披露预告的中国中药,也是下滑阵营中的一员,净利润预计下滑90%-100%。
“产品进入集采/国谈后降价和产品销售未达预期”几乎成为这些业绩“败北”的中药企业们共同的“说辞”。例如益佰制药表示“公司产品注射用洛铂、银杏达莫注射液和复方斑蝥胶囊集采降价影响,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约1.9亿元”;大理药业的醒脑静注射液大幅降价后,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销售不及预期。振东制药的业绩预告显示,其归母净利润下滑11.5亿-13.5亿元,扣非净利润下滑5.7亿-7.9亿元。除了投资损失,产品销量下滑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
不过,拨开他们产品销售影响背后的原因,其实最终还是受困于产品线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疫苗行业同样如此。除了万泰生物、华兰生物两家头部企业,金迪克也发布了业绩预告,但三家企业无一逃过下滑命运。
回顾2024全年,疫苗价格战和需求下滑不断给疫苗企业的生存空间施压,而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头部企业甚至带头降价。越来越卷的竞争趋势下,没有赢家成为最终结果。万泰生物是预计下滑最高的疫苗企业,其全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55亿元-2.2亿元,同比减少114.38%-120.4%。
当然,区别于制药和疫苗行业的产品销售导致的业绩下滑,医药商业和CXO板块成下滑重灾区则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积弊,但最根本的逻辑仍然是行业洗牌。
在医药商业板块中,连锁药店的业绩最为惨淡。一心堂、健之佳尚能在大幅降利中维持略微盈利,规模最大的国大药房甚至可能陷入亏损困境。根据国药一致的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为5.61亿-7.6亿元,同比下降52.48%-64.92%。其中净利润“腰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零售板块的剧烈下滑。
在CXO板块,两家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美迪西与和元生物也都未能实现扭亏。其中,美迪西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3.67亿元到-2.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87亿元到3.09亿元。和元生物预计净亏损2.82亿元-3.39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28亿元。
推荐阅读
* 中药大逃杀:当龙头也“崩”不住了
* 药明“熬出头”,头部、中腰部集体反转,中国CXO“涅槃重生”
摘“U”大战
从101家企业业绩整体情况来看,集体带来好消息的,是未盈利的带“U”药企。
带“U”企业是国内创新药械公司的代表,他们讲述的是创新药从艰难研发,再到寻路商业化的故事。其每一步都在下险棋,也时刻伴随市场的瞩目,其试错、调整的过程,部分构成了中国创新药研发商业化的经验值。
目前,A股尚未摘 “U”的药企还有15家,且绝大多数进入到了产品商业化阶段。而目前已披露业绩预告的有12家,多家企业实现了减亏,如君实生物,迪哲医药,诺诚健华,益方生物,泽璟制药。
带“U”药企传递三则故事。
首先是,国产FIC、BIC创新药的出海“含金量”,正以不同方式被验证。
两大“百字头”造富者——百济神州和百利天恒,目前虽未披露业绩,但已释放积极的信号。
“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基于巨额研发投入,过去7年时间累计亏损超500亿,这次终于来到了关键分水岭,明确表示要开始“赚钱”了。
1月14日,百济神州发布公告称,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公司预计将实现2025年全年经营利润为正,即营业收入大于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之总和。
百利天恒,则是以另一路径——以BD大力助力营收增长的代表。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6.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9.22%,营收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系收到合作伙伴BMS基于产品BL-B01D1合作协议的8亿美元不可撤销、不可抵扣的首付款。
自达成授权合作以来,百利天恒股价一度攀升,市值也逐渐走高,市值在约1年时间里近乎翻了9倍。
某种意义上,百济神州和百利天恒以两种途径较好彰显了中国FIC或BIC创新药出海的价值,前者缔造了国内首个十亿美元分子,后者创造了一个BD价值约600亿的大药。
百济是“生来国际化”,2010年成立时就选择“面向全球”;百利天恒基因里虽是一家仿制药企,但2013时就多次对美国生物医药创新生态进行考察,次年从0到1创建了在美新药研发中心——西雅图免疫(SystImmune)。“至少花10年时间去打地基”,这正是诸多受访者如今公认的国际化成功经验,“对此,我们必须持以耐心。”
能“赢”在海外的企业还有一家,君实生物。
自进入商业化以来,君实之路一波三折,特瑞普利单抗是首个上市的国产PD-1,但遗憾没能借助先发优势快速攻城略地;昂戈瑞西单抗在国产PCSK9赛道起了个大早,但也赶了个晚集,去年“姗姗来迟”时,该市场已有信达等药企正在激烈竞争。
但在大航海时代,不得不提的是,君实生物核心产品国际化做的不错。除了中国市场外,特瑞普利单抗已在美国、欧洲、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多地获批。就在今日,君实宣布与利奥制药就该产品在欧洲的商业化达成合作。后者作为欧洲百年药企,在欧洲市场有成熟的药品分销网络,无疑这为君实的商业化增添了亮色。
二是,国产创新“大药”的商业化价值,在国内市场也正以“真金白银”形式所彰显。
神州细胞,预计全年首次实现盈利,摘“U”在即,关键影响因素为一款核心爆品——“首个国产”重组人凝血八因子安佳因。2023年,安佳因上市第3年,销售额约达17.8亿元。凭借产品放量,神州细胞预计2024年营收为24.8亿-25.4亿元,同比增幅超30%;预计净利润为9000万-1.3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96亿元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此前,已有康希诺、百奥泰、上海谊众和艾力斯4家药企实现盈利并摘 “U”。其中,艾力斯凭伏美替尼的持续“狂飙”,跑出了一条一路向上的曲线,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达14.3亿元,同比增长122%。
三是,带“U”企业集体减亏,还印证了另一大真相:创新药企历经周期震荡波折后,逐渐学会了新的生存法则:聚焦,增效,将长板做长。
仍以君实为例,公司预计2024年收入达19.49亿元,同比增29.71%;净利润为-12.92亿元,同比收窄超40%。原因除了4大商业化新药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外,其“提质增效回报”策略、控费效果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不过,没在摘“U”之前,对应企业各自仍有风险和难题要面对。如泽璟制药、盟科药业等企业在还在努力摘“U”;“烧钱”厉害的ADC企业迈威生物正在冲击港股。
但话说回来,中国Biotech的韧性其实是超乎预期的,当下其一切内外调整,都是为了更好的释放新药价值。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2024年,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处分4万人。而本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磅发布的《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文件出现33项“禁止”,多项事关药企、医药代表等,从源头上铲除商业贿赂滋生土壤。
该指引覆盖医药购销领域全业务流程,明确商业贿赂风险9大场景,如学术拜访交流、折扣折让及佣金、业务接待、零售终端销售等,站在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关口从事后执法向事前预防转移,为药企商业行为划出了明确红线。
政策大事件在本周集结。除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大招”,剑指医药商业贿赂,国家医保局也召开了医保部门“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勾勒出2025年的系列工作重点,如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时间将有所提前,计划在年内发布首版医保丙类目录,今年上半年将正式启动第11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从开年国办印发相关文件,用24条改革举措对产业予以支持精神,到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市场监管总局发文,国家医保局划出系列工作重点,从中国新药在License-out中渐次脱颖而出,到在本周JPM大会上成为全场绝对的焦点,严监管的产业环境,纷繁复杂的市场、资本和国际环境等变量与机遇,催促着中国药企快速找到平衡的集结点。
接下来,“淘汰赛”势必更为严格,产业中企业和人必须继续梳理战略定位,找到自身可持续竞争力的突破口。
政策动态
《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发布:
•文件明确,医药企业是防范自身商业贿赂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应当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防范商业贿赂风险的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行为。
•禁止医药企业向医药代表和医疗器械学术推广人员分配销售任务,要求其实施收款和处理购销票据等销售行为。
•禁止医药代表和医疗器械学术推广人员索取、统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内设科室或者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开具的各类医药产品处方数量。
全国生物药联盟集采将至:1月14日,安徽省医保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从七个方面对2025年安徽省医保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强调,打造效率医保,实施药品耗材集采扩品扩围,推进集采“三进”工作,继续开展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采,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实施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DRG/DIP付费,建立全省统一的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完善药品耗材挂网价格规则,建成全省统一的药品比价系统。
国家医保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4年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丙类目录计划于今年年内发布第一版,预计每年与医保目录调整同步开展,国家医保局将注重发挥好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保险公司将充分参与丙类目录药品的商保结算价格。由国家医保局组织商业保险公司与医药企业协商确定,同时探索更严格的价格保密措施。
•第十一批集采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启,下半年开展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将适时启动新一批的药品集采。同时在地方层面要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具有全国联盟性质的集中采购,预计有20个左右的联盟,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和高值耗材。预计到2025年年底,国家和联盟采购的药品品种总数将达到700个左右。
•DRG/DIP付费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
•截至2024年底评定失信企业735家;2024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10741人被抓。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目标已基本实现。
明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文件显示,按照通知提出的结算时限,未来从定点医药机构申报截止次日到医保基金拨付将不超过20个工作日;明确坚持基金预付与即时结算相结合,既通过基金预付增加医药机构现金总量,也通过即时结算加快医药机构现金流速;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202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
国家高值医用耗材联采办主任被调查:据经济观察网报道,1月18日,从多个信源获悉,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医保局医药采购中心主任高雪被调查。高雪被带走当天,天津市医保局召开党组会议,决定将高雪免职。
三名医院院长落马:1月18日,国家医保局转发宁夏纪委监委反腐专题片《为了人民的利益》第二集《维护百姓安康》,其中披露了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原院长赵经川、吴忠市人民医院原院长罗向红,以及中宁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严学军的贪腐问题,三者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企业和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大型制药
国药现代三高管同日辞职:1月16日,国药现代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董事李茹、王鹏,副董事长刘勇同日辞职。过去一年,国药现代发生多次人事变动。2024年前三季度,国药现代实现收入85.93亿元,归母净利润9.55亿元。
流感疫苗“一哥”净利润预计下滑超70%:1月16日晚,华兰疫苗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下降76.74%-70.93%;扣非净利润为1.1-1.6亿元,同比下降85.49%-78.89%。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包括流感疫苗市场竞争加剧、研发投入增加以及产生了非经常性损益等。
恒瑞降脂新药瑞卡西单抗全国首批发货:1月17日,恒瑞医药1类创新药、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首批发货仪式正式举行。瑞卡西单抗获批的适应证为: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与他汀类药物、或者与他汀类药物及其它降脂疗法联合用药,用于接受中等或以上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仍无法达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成人患者;或单药用于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成人患者,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水平。
礼来市值一天蒸发3600亿:本周,礼来股价大幅跳空,市场猜测与其发布的2024年全年业绩预期不无关系。得益于替尔泊肽在减重和降糖领域的卓越表现,礼来预计2024年全球营收将达到约450亿美元,同比增长32%。虽然增速能达32%,但并未达到二级市场的预期,远不及礼来在Q3财报中给到的454亿美元到460亿美元的全年业绩预期。这已是礼来在半年时间里第二次,因下调业绩预期而收到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第一三共/阿斯利康Trop2 ADC获批上市:1月17日,第一三共与阿斯利康宣布Trop2 ADC新药Dato-DXd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的成年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曾接受过内分泌疗法和化疗,商品名为Datroway。
强生收购Intra-Cellular:1月13日,强生宣布同意以每股132美元的现金收购生物制药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所有流通股,总股权价值约146亿美元。Intra-Cellular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新药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于2001年。
GSK收购IDRx:1月13日,GSK宣布与IDRx公司达成收购协议,获得后者开发的KIT抑制剂IDRX-42。根据协议,GSK将以11.5亿美元收购,交易的结构包括10亿美元的预付款。
IDRX-42为一款强效、高选择性、多突变体KIT抑制剂,其临床试验显示良好抗肿瘤活性及可控安全性。
雅培药品中国区架构调整:据报道,1月15日,雅培药品中国区总经理王怡亲宣布,自1月15日起,将CPU事业部和GI事业部合并为全新的“Gen Med”事业部。Gen Med 事业部全国销售总监由现CPU事业部总监刘玉娟担任,Gen Med事业部市场总监由现GI事业部总监杨青担任。
辉瑞All in减肥药:在今年的JPM大会上,辉瑞CEO直呼,要“all-in”减肥药开发,并表示一直在招募肥胖方面的专家。与此同时,辉瑞再次强调了发挥近年来并购交易价值的目标,称“收购所得产品将在2030年贡献200亿美元的收入,这足以抵消多款核心产品未来失去市场独占期带来的高达170-180亿美元的损失”。
生物科技
百济神州,开始“赚钱”:1月14日,百济神州发布公告称,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公司预计将实现2025年全年经营利润为正,即营业收入大于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之总和。
先声再明三抗新药授权艾伯维:近日,先声再明宣布,已与全球制药公司艾伯维就先声再明正在中美两国进行临床I期研究的多发性骨髓瘤(MM)候选药物SIM0500达成开发许可选择协议。SIM0500是一款人源化的GPRC5D-BCMA-CD3三特异性抗体,该药于2024年4月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根据协议条款,先声再明将从艾伯维处收取首付款,以及最高10.55亿美元的选择性权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宜联生物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1月14日,宜联生物宣布与AZ建立临床研究合作,双方将探索宜联生物YL201(一款基于宜联TMALIN技术平台开发的靶向B7H3的抗体偶联药物)联合AZ的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潜力。双方将共同启动一项多中心、开放性、I/Ib期研究,旨在评估YL201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
复宏汉霖与Abbott签署许可协议:授予后者在69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独家或半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公司自主开发的四款生物类似药和一款生物创新药,协议覆盖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及中东北非。该许可协议是在双方现有肿瘤领域生物类似药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预计到2027年,第一批分子候选物将上市,其余产品待完成临床开发和注册。
三生制药与映恩生物就HER2 ADC达成合作:1月13日,三生制药附属公司沈阳三生宣布,与映恩生物就HER2 ADC药物DB-1303达成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沈阳三生将获得映恩生物开发的HER2 ADC药物 DB-1303多个适应证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商业化权利。映恩生物将获得2500万美元不可退回首付款,未来映恩生物有资格获得至高4200万美元的研发里程碑、以及潜在额外的销售里程碑付款。
万泰生物业绩暴跌:公司近期披露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600万元-1.2亿元,同比减少93.11%-90.38%;扣非净亏损为2.2亿元-1.55亿元,同比减少120.4%-114.38%。万泰生物指出,由于报告期内公司疫苗板块受市场调整、政府集采及九价HPV疫苗扩龄等影响,销售不及预期, 疫苗板块收入及利润出现大幅下降。
智翔金泰狂犬病双抗在国内报上市:1 月 14 日,CDE 官网显示,智翔金泰1类新药斯乐韦米单抗在国内报上市,该药主要开发用于疑似狂犬病病毒III级暴露后的被动免疫。据了解,该药是狂犬病领域首款且目前唯一的双抗药物。
乐普生物溶瘤病毒CG0070拟纳入突破治疗药物:1月14日,乐普生物创新溶瘤病毒疗法CG0070拟纳入突破治疗药物程序,用于治疗卡介苗(BCG)无应答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伴原位癌(CIS)患者。CG0070由CG Oncology研发,为一款工程化5型腺病毒溶瘤病毒,此前已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证和快速通道资格。
资本市场
“麻醉一哥”拟易主央企:1月16日,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当代科技重整管理人通知,当代科技、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当代科技管理人签订《重整投资协议》,招商创科成为当代科技重整投资人,拟投资人民币118亿元,并通过一系列安排合计控制当代科技持有的人福医药23.70%股票的表决权。重整计划实施后,人福医药将正式“易主”大央企。
药明康德出售药明合联7.17%股份:1月13日傍晚,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2024年11月8日及2025年1月10日,通过两次大宗交易,公司累计出售药明合联8600万股股票,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7.17%,累计成交金额约24.26亿港元(不包含手续费等交易费用),占公司最近一期(2023年度)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4.07%。
一CXO企业IPO终止:1月1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北京六合宁远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六合宁远是一家创立于2010年,专注于小分子药物化学合成领域的专业CRO/CDMO服务提供商,致力于服务新药研发核心环节,主要业务包括小分子药物化学合成CRO、CDMO以及药物分子砌块业务。
澎立生物拟被奥浦迈收购:1月16日,奥浦迈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拟于2025年1月17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据悉,奥浦迈是一家聚焦于提供细胞培养解决方案和端到端CDMO服务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
细胞疗法遭FDA拒批,又一Biotech暴跌:本周,上市公司Atara Biotherapeutics的细胞疗法Ebvallo遭FDA拒批,受此消息影响其股价暴跌40%。Ebvallo是一种同种异体EBV特异性T细胞免疫疗法,是全球首项获批的同种异体 T 细胞免疫疗法。而本次未获得 FDA批准与第三方生产商的检查结果有关。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麻醉一哥”易主,精麻行业已开新局。国药现代、人福医药之后,谁又将进入精麻“国家队”?
撰文| 润屿
继去年9月,持有人福医药23.70%股份的大股东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以下简称:当代集团)宣布进入资产重整后,人福医药控制权是否生变?何时生变?谁来接手?这一问题在今天终于有了答案。
1月16日,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当代科技重整管理人通知,当代科技、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当代科技管理人签订《重整投资协议》,招商创科成为当代科技重整投资人,拟投资人民币118亿元,并通过一系列安排合计控制当代科技持有的人福医药23.70%股票的表决权。
重整计划实施后,人福医药将正式“易主”大央企。
据了解,招商创科是招商局集团全资子公司,后者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为一家百年央企。截至2024年底,招商创科资产总额为514.8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为274.17亿元,营收为15.18亿元,利润总额为3.36亿元,主要围绕生命科技、绿色科技、数智科技三大方向,以及医疗健康、生物制造、合成生物等细分领域,以“研发培育+产业并购+专业运营”三种方式进行布局。
无疑,拟以超百亿元金额接手中国“麻醉一哥”,是招商创科战略方向下迈出的重要一步。
人福医药,在麻醉镇痛药领域稳坐“C位”,几乎独揽了以芬太尼系列为代表的中高端麻醉镇痛药的全部市场,并占据总体麻醉镇痛药市场规模的50%以上,也因此被称为“麻药之王”。历经多年的沉淀,公司已经打造出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等核心产品,典型应用场景为手术室内的麻醉镇痛,且近年来,人福医药也开始向着镇静领域发力,且瑞马唑仑等关键产品放量速度很快,有望缔造十亿元级大品种。
自2019年营收突破200亿元大关以来,人福医药连续五年营收保持在200亿元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人福医药保持了营收和扣非净利润的双增长,实现营收191.43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扣非净利润15.21亿元,同比增长1.21%。
此前,人福医药发展一直受到股东拖累。当代科技以前是人福医药的第一大股东,人福医药则是“当代系”最核心的上市公司平台。经过多次资本运作,当代集团先后参股三特索道、当代明诚、天风证券等上市公司,资产总量超过千亿元,拥有多家参控股公司。各个参控股公司之间又存在股权价差,多层持股,体系间往来复杂。然而,由于频繁扩张让当代集团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陷入频繁的债务违约。巨额债务压顶下,当代科技只能通过甩卖股份与资产自救。
近年来,当代科技不断减持人福医药股份,并且多次出现违规减持,数次被监管机构开出罚单。
控股股东状况不断,极大地威胁了人福医药的股权稳定。
去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当代科技重整,后据人福医药公告,截至当年10月22日,共有6家重整投资人通过了形式审查且已完成报名保证金的缴纳,成为合格报名重整投资人暨取得投资人竞选资格,合格报名重整投资人中含中央企业3家、地方大型国有企业3家。
而最终,拟入选者为招商创科。
值得注意的是,麻醉领域,还有一“国家队”选手——国药现代。国药现代麻醉精神领域秉持“保特色,出亮点,创品牌”原则,主要以麻醉镇痛产品(注射剂)为增长点,扩展至抗抑郁、抗癫痫、全/局麻药、肌松药等产品群。
国药现代在去年公开表示,将着眼于现有产业链的填平补齐,重点关注在细分领域拥有一定优势的资产,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投资、管线收购、技术许可购买、研发合作等方式,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外延发展路径。
那国药现代在麻醉药物上的外延并购和内部整合是否将有下一步,何时有进展,十分值得期待。
叠加人福医药拟“易主”央企,整个麻醉药行业看起来,似乎已经进入到新的竞争阶段了。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青海省医药物资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青海省医药物资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