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Imago Biosciences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Imago Biosciences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近日,美国《制药经理人》(《Pharmaceutical Executive》)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24年全球制药公司50强。该榜单依据各个制药企业2023年度的处方药在全球的销售收入进行排名,更直观体现各个企业制药业务的硬实力。在本文所涉及的不同年度的排名或销售额中,2024年代表的是2023年度,2023年代表的是2022年度,以此类推。
《制药经理人》已连续24次推出Top 50榜单。2024年TOP 10名单没有变化,而排位有较大变化。2024年,辉瑞不再居于榜首,反而掉至第6名。尽管旗下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仍贡献112.20亿美元营收,但与2023年的峰值相比已大降70.3%,其小分子新冠病毒特效药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在2023年产生189.33亿美元后也暴跌。所以辉瑞处方药销售额净减430.85亿美元,同比大降了47.2%,过去10年,辉瑞曾六次登顶全球制药50强的冠军。2016年至2019年,更是连续4年蝉联第1,2022年和2023年也居于榜首。而排名第1的是强生,排名上升2位,处方药销售额达534.6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旗下2款药物位列2024年十大畅销药,自免药物Stelara和多发性骨髓瘤药物Darzalex销售额分别提升11.7%和39.7%。艾伯维再次位居第2,销售额下降6.1%至527.34亿美元,昔日“药王”Humira销售额下降了32.2%,为144.04亿美元。诺华、默克和罗氏的排名都上升一位分列第3、4、5位,诺华处方药销售额增长4.8%,其主力产品Entresto同比增长了30.0%;默克处方药销售额增长2.5%,其“台柱子”Keytruda在2024年销售额增长19.5%,以250.11亿美元的断层优势稳居新“药王”宝座,其宫颈癌疫苗Gardasil也增长了28.8%,接近90亿美元;前四家销售额度超过了500亿美元,与2023年一样多。罗氏处方药销售额增长2.5%,离500亿美元只有8.90亿美元的差距,已逐步摆脱了“老三驾马车”三大肿瘤药失速的影响,其新的“马车”Ocrevus同比增长了11.9%,已超过70亿美元。施贵宝、阿斯利康、赛诺菲和葛兰素史克排名都不变,分列第7至第10位,施贵宝销售额下降了2.2%,其多发性骨髓瘤药品Revlimid销售额下降了38.9%。阿斯利康销售额增长了1.8%;赛诺菲销售额微增了1.1%;葛兰素史克销售额下降了3.9%,但其主力产品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同比增长了15.7%。Top 10榜单中有6家销售额同比上升,4家同比下降。
本文对默克的研发费用进行了修正,2024年其研发投入高达297.11亿美元,其中包含了与第一三共合作ADC药物的预付55亿美元费用,以及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和Imago Biosciences的114亿美元费用,扣除这些非经常性费用后仍有128.11亿美元,同比增长8.2%。从研发费用投入的绝对值来看,强生的研发费用由第2升为第1,为148.05美元,相比2023年的141.4亿美元增加了4.7%,为历年来各跨国药企研发投入之最,其连续3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罗氏后退一位排第2,为147.43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147.81亿美元减少了0.3%,其连续5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美国默克上升一位至第3,为128.11亿美元,也是连续3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辉瑞后退一位排第四,为106.79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123.81美元减少了13.8%,这三年辉瑞一直在利用新冠相关疫苗和药物赚取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和加大合作研发,所以其研发投入也是连续3年超过100亿美元。阿斯利康上升1位至第5,为102.67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95.0亿美元增长了8.1%。这5家企业的研发费用都超过了100亿美元,与2023年数量相同。礼来上升2位排第6,为93.13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71.91亿美元增长了29.5%。施贵宝后退两位至第7,为91.12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100.16亿美元降低了9.0%,这两家的研发费用超过了90亿美元。Top 10榜单中有6家研发费用投入同比上升,4家同比下降。研发费用投入的统计一般都是公司的全部业务的研发费用合计,不区分处方药、OTC药和消费保健品、医疗器械等的研发费用。部分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相比2023年的费用有大幅变动,估计与其财务核算和账务处理有关。
50强中有32个公司销售额取得了增长(含5个新进公司应该有增长才进入榜单),增幅最大的是诺和诺德,销售额增长了83.38亿美元,其次是礼来,销售额增加了64.05亿美元,主要是这两家拥有的GLP-1产品的热销,使得诺和诺德排名提升三位,礼来排名提升一位。18个公司的销售额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是辉瑞,因其新冠疫苗复必泰和新冠特效药Paxlovid的急剧下降而处方药销售额下降了430.85亿美元,其次是莫德纳,也是唯一的上市产品新冠疫苗Spikevax的下降而销售额下降了117.64亿美元。50强中有30个公司的研发投入有增长,12个公司研发投入有降低,3个未有研发投入数据,5个新进入公司未有可比数据。从每个公司的前三畅销药可以推算出有些公司还是比较专注在某个治疗领域,如葛兰素史克和吉利德聚焦在病毒感染,诺和诺德及礼来专注在糖尿病(包括减肥),渤健重点聚焦在多发性硬化症,澳大利亚CSL重点在人血蛋白,福泰制药专注在囊性纤维化,较多企业如渤健、福泰制药等在罕见病领域有特长。
2023年度是GLP-1药物急剧增长和新冠疫苗及新冠药物急剧下降的一个年度,2024年全球最畅销药物已易主,“新药王”是默克的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虽然是全球第2个批准的PD-1/PD-L1药物,但其销售额为250.11亿美元,连续两年突破200亿美元,占默克处方药销售额的49.2%,差不多占“一半江山”,比2023年的209.37亿美元又增长了19.5%,销售额是全球首个上市的PD-1/PD-L1药物施贵宝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的2.78倍,后者销售额为90.09亿美元,2024年同比只增长9.2%。排名第2的应该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把注射降糖版Ozempic、减肥版Wegovy和口服降糖版Rybelsus三者相加,销售额为211.70亿美元,占诺和诺德处方药销售额的62.8%,占比超过六成。修美乐2024年销售额是144.04亿美元,比2023年的212.37亿美元大降了32.2%,位居第3,修美乐在艾伯维全球处方药销售额的占比由2023年的37.8%降到了27.3%,修美乐专利到期后销售额急剧下降的风险正在被化解。排名第4的是施贵宝的艾乐妥(阿哌沙班),其销售额为122.06亿美元,销售额增长3.5%,已成为美国口服抗凝剂市场的领导者。排名第5的是吉利德的必妥维(比克替拉韦+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为118.50亿美元,销售额增长了14.1%,是治疗艾滋病药物的王牌。排名第6的是赛诺菲的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为115.90亿美元,销售额增长了31.0%,是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的排头兵。排名第7的是辉瑞与BioNTech合作的COVID-19 mRNA疫苗复必泰,辉瑞负责的销售额为112.20亿美元,大降了70.3%,2024年复必泰在辉瑞全球处方药销售额的比重降至23.3%。单一厂家处方药排名第8的是强生的喜达诺(乌司奴单抗)为108.58亿美元,销售额增长了11.7%。排名第9的是强生的兆珂(达雷妥尤单抗)为97.44亿美元,销售额增长了39.7%。排名第10的就是上述提到的施贵宝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单一厂家药物排名前十名都超过了90亿美元,其中2个200亿美元级,6个100亿美元级,2个90亿美元级。PharmExec也提到,随着COVID-19产品销售热潮已过去,榜单上的公司正在进行重排,默克的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成为今年的新一代“药王”,突出了顶级生物制药公司对潜力产品的操控和并购。但是GLP-1等药物的持续急剧增长,这证明了该行业正处于转型期。如果将司美格鲁肽看作整体产品,综合起来,明年它的销售额将会超过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而成为“新药王”。
在并购方面,辉瑞一直在利用 Covid 相关疫苗和药物赚取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在2022年收购炎症和免疫治疗公司 Arena和血液治疗公司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之后,2023年12月,辉瑞宣布以每股229美元的价格完成对Seagen的收购,总价值约为430亿美元。此次收购将为辉瑞提供四种获批产品和抗体偶联药物候选产品管线,以加强其癌症治疗管线布局。另外2023年12月,施贵宝宣布以总额约为140亿美元收购KarunaTherapeutics,以扩大施贵宝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投资组合,通过此次收购,施贵宝将获得Karuna的潜在“first-in-class”(同类首创)疗法KarXT。2023年6月,美国默克宣布以总额达108亿美元的款项完成对Prometheus Biosciences的收购,使得Prometheus成为默克的全资子公司。默克通过此次收购获得新的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药物来增强其免疫领域产品管线。2023年11月,艾伯维宣布以10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mmunoGen,该收购预计将于2024年完成,艾伯维将获得其“first-in-class”抗体偶联药物Elahere,旨在加强肿瘤产品线,加速进入实体瘤领域。2023年12月,艾伯维宣布又以总额约87亿美元收购Cerevel Therapeutics并囊获其神经科学管线,Cerevel的管线由多项临床阶段和临床前候选药物组成。2023年7月,渤健宣布与Reata达成协议,将以每股172.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Reata,交易总额约为73亿美元,Reata专注于为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开发调节细胞代谢和炎症治疗药物。2023年10月,罗氏宣布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Telavant Holdings,以获得其在研核心产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的TL1A抗体RVT-3101在美国及日本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2023年4月,安斯泰来与Iveric Bio达成协议,将以59亿美元收购后者,扩展在眼科疗法领域的布局。2023年10月,施贵宝和Mirati Therapeutics宣布,双方已达成最终合并协议,施贵宝同意以每股58美元的现金收购Mirati,总股本价值为48亿美元,通过此次收购,施贵宝将获得Mirati的KRAS G12C抑制剂Krazati(adagrasib)以及数项肿瘤学临床管线,具有潜力应用于未来开发作为单药和组合疗法。2023年8月,诺华宣布已完成对Chinook Therapeutics收购,交易价值高达35亿美元。诺华表示,此次收购将扩大公司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等的肾脏产品组合,补充现有管线。
2024年并购的最新消息还有,2024年2月,诺和诺德大股东诺和控股(Novo Holdings)宣布将以16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CDMO巨头Catalent。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诺和诺德将以110亿美元收购意大利、比利时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三个灌装工厂。2024年4月,福泰制药宣布将支付49亿美元收购免疫学为重点的生物技术公司Alpine Immune Sciences,Alpine致力于发现和开发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免疫疗法药物。其主要产品Povetacicept在IGA肾病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潜力,该药物目前已启动临床3期试验。2024年2月,吉利德宣布已与CymaBay达成协议,将以32.5美元/股的价格并购CymaBay,本次交易总金额约43亿美元。CymaBay核心候选药物为Seladelpar,该药物是一款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PPARδ激动剂。目前该药物的上市申请已获FDA受理,并纳入了优先审评。2024年5月,默克以13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1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并购了EyeBio,该交易总价值达30亿美元。EyeBio是一家专注于眼科药物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主打候选药物Restoret是一款处于临床2期阶段的四价三特异性抗体,适应症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2024年2月,诺华同意以每股68欧元以及27亿欧元(约29亿美元)的总价格并购MorphoSys,通过本次交易,诺华将进一步加强肿瘤管线。2024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将以21美元/股以及总计达24亿美元的价格并购Fusion。Fusion是一家专注于放射性偶联药物的公司,其中研发进度最快的药物为FPI-2265,该药物靶点为FOLH1,目前已进行至临床3期。2024年1月,赛诺菲以22亿美元的总金额并购Inhibrx,Inhibrx的核心管线为INBRX-101,该药物是一种重组的人α-1抗胰蛋白酶Fc融合蛋白,用于治疗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该药物目前处于临床2期阶段。2024年1月,强生以20亿美元的总金额完成对Ambrx Biopharma的并购。Ambrx Biopharm的核心技术为利用扩展的遗传密码技术平台来发现和开发下一代ADC药物和其他工程疗法,管线方面包括ARX517以及ARX788等。2024年5月,诺华又在其擅长的核药领域,以17.5亿美元收购放射性配体疗法公司 Mariana Oncology,获得由多肽类候选药物领衔的研发管线,该药物使用放射性锕有效载荷治疗小细胞肺癌。2024年1月,葛兰素史克以14亿美元收购Aiolos Bio,获得TSLP抗体AIO-001,加强其在呼吸领域的布局。上述这些兼并将会影响2024年度及今后的50强榜单的排名。
在仿制药方面,Viatris(晖致)在2024年的榜单中上升了1位至第18位,其销售额下降了4.8%,保住了全球仿制药领头羊的地位。梯瓦2024年销售额上升了3.6%,排名上升1位至第20位,两者的销售额差距在拉近。从诺华分离出来的仿制药企业山德士以新企业首次进入50强榜单,排在第23位,销售额接近100亿美元,这前三家排名相近。仿制药业务为主的企业美国的欧加隆、印度的太阳制药和美国雅培分列在第30位、第32位和第36位。
2024年,50强门槛有较大提升,第50位的印度瑞迪博士销售额为30.07亿美元,首次站上30亿美元档位,相比2022年的50强末位日本协和麒麟销售额的29.59亿美元,增长了0.48亿美元。而2023年的第50位美国Novavax销售额15.55亿美元,估计编辑有误或者2023年排名后几名的数据没有公开申报,因为2022年50强最后几名的印度阿拉宾度、德国Stada(史达德)、爱尔兰Endo International(远藤国际制药)和日本协和麒麟2022年销售额都在29亿美元以上,这几家在2023年都没有纳入50强,所以2023年50强门槛的真实数据应该还是在29亿美元以上。
在50强中,与2023年的研发费用投入相比,2024年有8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20%,为诺和诺德、礼来、福泰制药、莫德纳、太阳制药、爵士制药、益普生和江苏恒瑞医药。莫德纳的研发费用增长了61.9%,而销售额下降了63.8%,所以研发投入率飙升至72.6%,在研发投入率排名中排第1位;印度太阳制药的研发费用增长了52.0%,研发投入率为7.7%;福泰制药的研发费用增长了49.8%,研发投入率为31.9%;爵士制药的研发费用增长了39.3%,研发投入率为22.7%;诺和诺德的研发费用增长了36.5%,研发投入率为14.0%;法国益普生的研发费用增长了36.1%,研发投入率为18.8%;礼来的研发费用增长了29.5%,研发投入率为29.2%;而中国的江苏恒瑞医药研发费用提升了22.4%,而其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9.4%,所以研发投入率更上升至33.8%,相比2023年的22.3%增加了11.5个百分点,已经远远超过了50强的平均研发投入率21.1%,为中国4家50强公司中研发投入率最高的。研发费用投入跌幅最大的是费森尤斯,下降了22.7%,其销售额增长了4.5%,研发投入率为15.8%,而其2023年为21.3%。研发费用投入跌幅排第2的是拜耳,下降了17.2%,研发投入率为32.9%。礼来、大冢、UCB和卫材的研发投入率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都超过了25.0%,第一三共研发投入率2021年和2024年连续四年都超过了25.0%。罗氏和渤健研发投入率2022年和2024年连续三年都超过了25.0%。50强中有45家公布了研发费用数值,而重进榜单的中国云南白药以0.37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和0.7%的研发投入率垫底。
本次排名基于各大药厂2023年度的销售数据,《制药经理人》每年的榜单数据来自全球医药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 Pharm,这个榜单专注全球制药企业的处方药销售,销售数据反映的是人用药品制剂和疫苗的全球销售,没有把兽药和消费者保健产品的收入计算在内,OTC药品的销售收入也尽可能地被剔除在外,另外技术转让收入和技术性收入也排除在外。所以一直被企业年度总结及医疗机构所重视。几乎全部的美国和欧洲公司的年报数据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而多数日本公司的财政年度是截止至2024年3月31日。同时各公司本国货币单位以年度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销售额。由于上述原因,报告中的数据在统计口径和结果上,与这50家企业的报告会有些差异。很多企业由于业务难于分清的情况下,会有只进“一年榜单”的经历,如2023年的爱尔兰百利高、2021年的中国云南白药(2024年又重新进入)、2020年的日本明治、2016年的韩国CJ和瑞士雀巢等。
除以上变化外,2024年的排名还有以下的特点:
一、世界制药企业的格局没有改变,但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连续入围 :
资料显示,2024年的50强与2023年相比有些变化。原50强企业:爱尔兰的百利高(2023年第32名)估计因业务难于分清或未申报而未入围;而爱尔兰Horizon Therapeutics(2023年第42名)被安进收购并表后彻底消失;德国BioNTech(2023年47位)和美国Novavax(2023年第50名)因新冠疫苗大幅下降而跌出榜单;中国石药集团(2023年第48位)估计未申报而跌出榜单。5家企业新进入50强,分别是首次进入榜单的从诺华分拆出来的瑞士山德士(第23名)、2021年进入过一次后今年再次进入榜单的中国云南白药(第33名)、首次进入榜单的三菱化学(第41名)、德国Stada(史达德)(第44名)和首次进入榜单的印度瑞迪博士。三菱化学是三菱田边的母公司,三菱田边制药曾在2021年及之前连续10多年都进入50强榜单,而在2022年和2023年未出现在榜单内。德国Stada(史达德)已断断续续多次进入过榜单,曾位列2022年的第47位,2021年的第50位,2019年的第49位、2015年的第45位、2014年的第46位,2013年的第48位。印度瑞迪博士是一家印度跨国制药公司,成立于1984年,它在印度和其他国家生产和销售活性药物配方、仿制药、非处方药和60种活性药物成分(API),现为印度第二大仿制药公司。
50强企业的国家分布是美国16家,日本7家,德国5家,中国4家,法国3家,瑞士3家,英国2家,印度2家,爱尔兰1家,丹麦1家,以色列1家,澳大利亚1家,加拿大1家,比利时1家,意大利1家和西班牙1家。
今年的变化是美国减少1家,日本增加1家,爱尔兰减少2家,瑞士增加1家,印度增加1家。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的企业已连续多年入围。就国内药企入围情况而言,今年较2023年有些许变化,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集团、江苏恒瑞三家国内药企仍入围、石药集团(估计未参评)换成了云南白药(2021年入选过50强)。今年排名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云南白药排名在第33位,一跃成为中国区第1,中国生物制药排名微升1名至第38位,上海医药集团微降1名至第42位。江苏恒瑞则下滑了5名至第48位,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降16位。印度太阳制药上升1位至第32位,今年瑞迪博士实验室进入50强榜单为最后一位。
二、药企新药研发投入总体仍维持高水平:
提高创新能力仍是制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大多数企业维持了相应的研发投入。2023年度,美国FDA批准了53个原创新药(36个新分子实体和17个新生物制品,未包含疫苗),市场还是普遍看好生物制药行业的增长潜力。2024年,全球药企50强在新药研发上共投入1835.7亿美元,与2023年1773.1 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相比增加了62.6亿美元。2024年50强企业的研发投入率(其中5家未列出研发费用)平均为21.1%,比2023年(其中2家未列出研发费用)的19.9%提升了1.2个百分点。在TOP50列出研发费用的45家药企中有32家公司的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5%,另有22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率超过了平均值21.1%,由此可见各企业仍对研发创新很重视。
TOP10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在五十强企业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企业的研发占比一直在10%~30%之间徘徊。2012年研发占比最高为罗氏22.5%,最低为阿斯利康15.0%;2013年最高礼来27.4%,最低雅培12.5%;2014年最高礼来26.4%,最低辉瑞13.9%;2015年最高罗氏21.5%,最低吉利德11.2%;2016年最高阿斯利康24.1%,最低为吉利德9.4%;2017年最高默克27.4%,最低为吉利德13.1%;2018年最高赛诺菲24.3%,最低为艾伯维13.7%;2019年最高罗氏22.0%,最低为艾伯维15.9%;2020年最高施贵宝23.1%,最低为武田15.2%;2021年最高辉瑞24.9%,最低为艾伯维13.1%;2022年最高默克28.3%,最低为艾伯维11.8%;2023年最高罗氏30.9%,最低为艾伯维11.5%;2024年最高罗氏30.0%,最低为艾伯维13.3%。
50强中有23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率超过了20%,比2023年的21家增加了2家,主要还是多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其销售额的增长幅度,或者研发投入增长而其销售额下降,研发投入率超过20%的公司有排名第1位的强生、第4位的默克、第5位的罗氏、第6位的辉瑞、第7位的施贵宝、第8位的阿斯利康、第12位的礼来等,而第2位艾伯维刚超过13%、第3位诺华低于17%、第9位赛诺菲和第10位葛兰素史克也低于20%。另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生物医药公司也成为新药研发的主力军,通过投入获得了非常有前景的药品,其中比较亮眼的是再生元、UCB、福泰和渤健,其研发投入率已连续多年基本保持在25%以上,2024年投入率分别为62.3%、33.8%、31.9%和31.2%。还有重视研发保持研发费用较大投入而新冠疫苗销售额2023年度大幅下降的创新公司如Moderna,2024年投入率上升至72.6%。日本有四家企业研发投入也普遍提高,第一三共、日本中外制药、大冢、卫材的研发投入率分别为32.0%、28.8%、27.5和26.2%,而新进入的三菱化学没有列出研发费用。
2023年度,前50强的研发费用总额(其中5家未列出)为1835.7亿美元,相比2022年度的1773.1亿美元(其中2家未列出)增加了62.6亿美元,说明研发投入有所提升。而前10强和前20强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24.76亿美元和1464.00亿美元,分别占前50强的55.8%和79.8%,相比2022年度的前10强和前20强的研发费用分别增加8.00亿美元和26.4亿美元,相比2023年占前50强的57.3%和81.1%的集中度则有所降低,表明了50强中前20强公司维持了其研发投入,但后30强的研发费用投入比前20强公司的增长幅度要大。
三、前20强企业药品销售仍占绝对优势:
50强公司2024年的处方药销售收入合计为8682.40亿美元,这一数字较2023年的8931.4亿美元减少了249.0亿美元,下降了2.8%,这显然是新冠疫苗和新冠药物“失势”后的影响,仅仅辉瑞一家就减少了430.85亿美元。在全球药企50强中,2024年前10强药企的销售收入占50强总销售收入的54.4%,前20强药企的销售收入占50强总销售收入的80.5%,而2023年时这两项比值分别是57.4%和81.5%,前20强处方药销售收入的集中度略有下降,主要是辉瑞和莫德纳销售额下降的原因。
四、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活跃度更高,收购兼并更频繁:
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新药批准由小型临床阶段开发商赞助,其中许多开发商由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提供资金。随着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新药进入研发后期或上市后发展壮大,又会出现多种发展方式,一是与大公司技术合作并借助大公司的营销能力,如与辉瑞合作新冠疫苗的BioNTech、与罗氏合作的日本中外制药和日本盐野义,二是被其他公司收购,原有风险投资股东退出,三是争取上市募集资金后自主发展,发展并购到一定阶段甚至进入50强以后被购并,原股东成为合并公司的股东,如2023年被安进收购的新进入50强Horizon Therapeutics、被阿斯利康收购的亚力兄、被艾伯维兼并的艾尔建、被武田吞并的夏尔和被强生并购的爱可泰隆。
2023年度,美国FDA批准了53个原创新药(36个新分子实体和17个新生物制品,未包含疫苗),比2022年度的36个增加了17个,比2021年度的49个也增加了4个。现在看来,新冠疫情已是过去式,对2023年度药品的审批上市已完全没有影响。这53个原创新药中,28个是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占比达53%;23个新药批准获得“优先审评”地位,占比达到43%;19%(10个)是“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为某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也有3个被认定为“罕见儿科疾病用药”。从治疗领域看,FDA批准的新药仍然以肿瘤居多,为14个,其次中枢神经系统8个,自身免疫疾病6个。
表1 2024年全球制药50强排名
来源:《Pharmaceutical Executive》(The Pharm Exec 50)JUN 2024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月度盘点本月CDE共受理1249个受理号本月CDE共受理182个1类新药本月CDE共受理50个按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的受理号一月度总结按药渡数据统计分析,2024年4月份药品审评中心(CDE)共承办1249个药品注册申请(按受理号计算),本月相比上月共增加了177个受理号,中药增加33个,生物药增加26个,化学药增加118个。其中化学药品约占比65.8%,生物药约占比16.3%,中药约占比17.9%。二化药审评情况2024年4月份CDE共承办化药注册申请822个(按受理号计算)。4月份化药申请临床357个,申请补充331个,申请进口15个,相比上月申报数量均增加;申请临床132个,一次性进口16个,申请再注册20个,相比上月申报数量略有减少。1国产化药注册1类申报情况本月CDE受理国产化药注册1类新药共计79个受理号,涉及42个品种和49家企业。2024年4月国产化药1类新药申报上市2024年4月国产化药1类新药申报临床(部分)莫米司特莫米司特是由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和天津合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小分子药物,是一种TNFα抑制剂、PDE4抑制剂和IL1R拮抗剂。该药为中国化药一类。目前该药物最高研发阶段为申请上市,用于治疗斑块银屑病。临床信息和美药业于2023年11月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上公布了莫米司特治疗白塞氏病的II期研究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90),评估了莫米司特(45/60mg,每日2次)对比安慰剂治疗白塞氏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整分析集(FAS)结果显示,莫米司特60mg(单侧,P<0.0001)和45mg(单侧,P<0.0001)在减少口腔溃疡数量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基于KM法预估口腔溃疡的中位愈合时间:45mg组为16天,60mg组为15天,安慰剂组的中位愈合时间无法通过KM方法估算。安全数据集(至少接受1剂药物或安慰剂的患者)中,在12周的核心治疗期间,与研究药物相关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导致停药的发生率在45mg组和60mg组分别为6.9%和6.7%,均高于安慰剂组(0.0%)。核心治疗期所报告的大多数TEAEs为轻度。研发里程碑2024年04月24日,由赣州和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斑块银屑病。(CXHS2400033)2024年04月03日,由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和天津和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开展临床一期试验,用于治疗斑块银屑病。(CTR20241162; CTR20241161)2024年04月01日,由赣州和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临床一期试验,用于治疗银屑病。(NCT06380153; NCT06376474)2023年11月22日,由天津合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开展临床三期试验,用于治疗白塞病综合征。(CTR20232593)2023年11月15日,由赣州和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开展临床三期试验,用于治疗白塞病综合征。(CTR20232593; NCT06145893)2进口化药注册1类申报情况本月CDE受理进口化药注册1类新药共计14个受理号,涉及6个品种和10家企业。2024年4月进口化药1类新药(部分)Bomedemstat胶囊泊美德司他(Bomedemstat,IMG-7289)是由Imago
Biosciences Inc研发的一种小分子药物,是一种口服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LSD1)抑制剂。LSD1是一种表观遗传调节蛋白,可调节骨髓干细胞的成熟,并且对于祖细胞分化成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s)、粒细胞(granulocytes)与其他血球细胞极为重要,此蛋白亦在许多血液肿瘤中扮演重要角色,为近年治疗许多高死亡率血液肿瘤的新兴靶点。目前该药物最高研发阶段为临床三期,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医药交易2022年11月21日,默克公司以每股36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Imago Biosciences
Inc,总交易价值约为13.5亿美元, Imago的主要候选药物是LSD1抑制剂。研发里程碑2024年04月02日,由Merck Sharp & Dohme LLC开展临床三期试验,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NCT06351631)2024年04月02日,由Merck Sharp & Dohme LLC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IND申请。(JXHL2400080; JXHL2400078; JXHL2400077; JXHL2400079)2023年12月31日,由Merck Sharp & Dohme LLC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临床三期试验,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NCT06079879)2023年09月07日,由Imago Biosciences Inc在澳大利亚和英国开展临床二期试验,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NCT05558696)2022年12月01日,由香港大学在中国香港开展临床二期试验,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NCT05569538)3化药注册2类申报情况本月CDE受理化药注册2类改良型新药共计40个受理号,涉及29个品种和32家企业。2024年4月化药注册2类新药(部分)三生物制品审评情况2024年4月份CDE共承办生物制品注册申请203个(按受理号计算)。4月份生物药申请生产94个、一次性进口18个、申请再注册4个,一次性进口12个,与3月份申报数量相比略有增多;申请补充和申请进口的申报数量则比3月份要少。1国产生物制品注册1类申报情况本月CDE受理国产生物制品注册1类新药共计68个受理号,涉及49个品种和54家企业。2024年4月国产生物制品1类新药申请生产2024年4月国产生物制品1类新药申请临床(部分)昂戈瑞西单抗注射液昂戈瑞西单抗是由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一种PCSK9抑制剂。该药为中国生物药一类。目前该药物最高研发阶段为申请上市,用于治疗血脂障碍、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医药交易新适应症上市申请主要基于两项注册临床试验(JS002-005、JS002-007)。其中,JS002-005(NCT05325203)是在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成年患者中完成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JS002-007(NCT05621070)是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禁忌使用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成年患者中完成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2项在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人群中的III期临床研究,1项在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的II期临床研究、1项在杂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的III期临床研究。另外,还有一项在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他汀不耐受和心血管风险中低危)患者中单药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主要分析。研发里程碑2024年04月02日,由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血脂障碍和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CXSS2400028;
CXSS2400029; CXSS2400031; CXSS2400030)2024年03月26日,治疗肿瘤的研究终止。(NCT05128539)2023年05月30日,由苏州君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众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开展临床一期试验。(CTR20231283;
NCT05859529)2023年04月26日,由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血脂障碍和高胆固醇血症。(CXSS2300024;
CXSS2300025; CXSS2300022; CXSS2300023)2022年12月02日,由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开展临床三期试验,用于治疗血脂障碍。(NCT05621070)2022年04月15日,由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开展临床三期试验,用于治疗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CTR20220027)2进口生物制品注册1类申报情况本月CDE受理进口生物制品注册1类新药共计14个受理号。涉及12个品种和20家企业。2024年4月进口生物制品1类新药(部分)3生物制品注册2类申报情况本月CDE受理生物制品注册2类改良型新药共计13个受理号,涉及10个品种和15家企业。2024年4月生物制品2类新药(部分)4生物类似药申报情况本月CDE受理生物类似药共计16个受理号,涉及6个品种和8家企业。2024年4月生物类似药(部分)四中药审评情况2024年4月份CDE共承办中药注册申请224个(按受理号计算)。中药注册药申报情况本月CDE受理中药注册新药共计10个受理号,涉及10个品种和10家企业。2024年4月中药新药(部分)五按一致性评价申报品种情况本月新增50个按一致性评价要求进行申报的受理号。2024年4月CDE一致性评价受理情况(部分)咨询、合作请联系作者小D有话说为方便读者阅读及保存,我们将周报原文整理成了PDF版本,如需获取全文,可点击最上方蓝字,在“药渡Daily”公众号后台回复“CDE四月月报”,即可下载。
于制药界而言,2023年应该是旧潮退去和新潮涌起的一年。随着新冠疫情威胁的不断弱化,相关产品逐渐失去市场空间和舆论的主导权,ADC、减肥的研发热潮席卷了制药行业。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统计,2023年ADC药物领域达成了58项合作/许可/收购交易,总交易金额高达563亿美元,而202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9项和252亿美元。于GLP-1赛道而言,2023年进入申报临床(IND)和临床阶段的GLP-1项目已达到171个,举目望去已是“红海”一片。与之相对的,研发热点的轮动也会影响一家药企的研发资源分配,例如默沙东、辉瑞、阿斯利康等公司已声势浩大地加码ADC投资。而从更多MNC制药巨头的研发投入数据上,我们也更能感受到产业热点的变化以及各家药企的战略应对。2023年制药巨头研发投入TOP10NO.1 默沙东2023年,默沙东在财报中报告的研发投入为305.31亿美元,相比去年上涨了126%。这样的数据是令人震惊的,但绝不是计算有误,而是因为默沙东在2023年完成了3宗金额较大的合作及收购交易。以220亿美元引进第一三共的3款ADC产品,其中首付款55亿美元已支付,计入当年研发投入费用;以103亿美元(拟定金额为108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于2023年6月16日完成收购;以11亿美元(拟定金额为13.5亿美元)收购Imago Biosciences,于2023年1月11日完成收购。若去除这些成本,默沙东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则为136亿美元,占总收入23%,与2022年数字接近。默沙东的内部和外部举措表明,寻找Keytruda(简称K药)之外的业绩增长点是其目前及未来的业务焦点。从近两年的交易来看,默沙东今后的肿瘤业务重心将聚焦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目前,默沙东至少已吸纳9款临床前及临床ADC,其中5款已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包括已申报上市的HER3 ADC和TROP2 ADC、处于III期阶段的B7-H3 ADC以及处于II/III期阶段的CDH6 ADC和ROR1 ADC。来源:默沙东2023年财报PPT“单抗+ADC”策略已成为当下热门的抗肿瘤药物组合方向,默沙东亦在探索将ADC药物与K药联用对各类癌症的治疗效果。2023年12月,“维恩妥尤单抗(商品名Padcev)+K药”获FDA常规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人患者,这是默沙东在“ADC+K药”联用策略上顺利迈出的一大步。除了维恩妥尤单抗以外,默沙东还在尝试将K药与其它ADC药物进行联用,如维迪西妥单抗、戈沙妥珠单抗和Datopotamab deruxtecan。但以新一代抗肿瘤产品替代如今的“药王”K药并不是默沙东的全部想法,毕竟过于依赖一款产品容易导致其跌入独木难支的困境。且不谈供不应求的九价HPV疫苗产品Gardasil 9,在肿瘤领域之外,心血管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已成为默沙东瞄准的新投资方向。Sotatercept、Enlicitide(MK-0616)和Tulisokibart(PRA-023)即是默沙东即将在这两大领域推出的重磅产品。NO.2 强生2023年,强生正式完成了消费者健康业务的拆分,其分拆公司Kenvue于2023年5月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其股价首日即大涨22%,市值也达到了410亿美元。分拆业务后的强生致力于成为一家更为纯粹的制药企业,其在药物开发上的投入也有所增加,达到了150.85亿美元(+6.7%),创下新纪录。若非默沙东在合作及并购上掷下百亿美金,强生仍将蝉联MNC研发投入费用榜首。2023年,强生为自身划定了三大重点进击方向:神经科学、肿瘤学和免疫学。为此,强生痛定思痛,毅然决然舍弃了部分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研发项目(主要是传染病和疫苗领域的在研药物),如已进入III期阶段的RSV疫苗VAC18193(JNJ-64400141)。此外,强生还宣布退出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领域。2024年,强生将有多款产品或其新适应症迎来监管批准决定:Aprocitentan(商品名Opsumit)治疗肺动脉高血压患者(今日已批准);马昔腾坦他达拉非复方(商品名Opsynvi)治疗肺动脉高血压患者;兰泽替尼+埃万妥单抗一线及二线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达雷妥尤单抗皮下注射剂型(商品名Darzalex Faspro)+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西达基奥仑赛(商品名Carvykti)二线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NO.3 罗氏罗氏是2022年在研发方面上支出最多的MNC,与强生的研发投入费用差距不到1亿美元。2023年,罗氏的研发支出下调至132.37亿瑞士法郎(约为147.95亿美元),相比去年(140.53亿瑞士法郎)下降了5.8%。在经历了一系列临床失利后,罗氏选择谨慎一些前进,“钱需花在刀刃上”。罗氏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inecker曾在2023年9月举办的制药日活动(Pharma Day 2023)上表示,只有在充分评估在研药物的研发成功可能性后才会将其推进至III期阶段,以防止重蹈2022年多项临床失败的覆辙。罗氏近15年研发成功率(来源:罗氏2023制药日PPT)自2023年至今,罗氏有多款后期产品取得了积极进展,包括Crovalimab(可伐利单抗)、Inavolisib、Tiragolumab等产品。可伐利单抗是罗氏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领域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其已在两项III期研究中取得了非劣效于一代C5抑制剂依库珠单抗(商品名Soliris)的积极结果。今年2月,该产品已率先在中国上市,加入与依库珠单抗的市场竞争。Inavolisib可能是目前选择性最高的PI3Kα抑制剂,其对PI3Kα的选择性比PI3Kβ/δ/γ高300倍。在III期INAVO120研究中,Inavolisib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斯群可将PIK3CA突变型HR+/HER2-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至15个月,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57%。来源:SABCS 2023大会PPT在阴雨连绵的TIGIT赛道,罗氏也为提振行业的信心贡献了一个积极信号。今年1月,Tiragolumab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化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III期SKYSCRAPER-08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此外,在I/II期MORPHEUS-liver研究中看到希望后,罗氏已迅速启动了Tiragolumab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的III期IMbrave152研究。默沙东和强生看中的难治性高血压和自免疾病领域,罗氏亦有所动作。2023年,罗氏先后以28亿美元和71亿美元获得了高血压RNAi疗法Zilebesiran和TL1A单抗RVT-3101的权益。NO.4 诺华2023年,诺华在财报中报告的研发投入为113.71亿美元,相比去年上涨了13.8%。2023年4月,诺华在公布Q1业绩时透露,将其产品管线削减10%(150→134),意在将预算集中在5大治疗领域:心血管疾病、血液学、实体瘤、免疫学和神经科学。对此,诺华首席执行官Vas Narasimhan博士解释道:“我们的项目比同行多,这导致每个项目的投资比同行少。在临床前或临床早期阶段进行大量投资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快,并尽可能探索更多的治疗线以及更多的适应症。”重点方向确定后,诺华也加大了在放射性药物赛道的投资,例如与Bicycle Therapeutics达成了一项17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其领导地位。市场潜力隐藏多年的IgAN肾病领域也进入了诺华的视野,该公司出手32亿美元并购了Chinook Therapeutics,获得了包括增殖诱导配体(APRIL)单抗Zigakibart在内的多款产品。诺华预计在今年向FDA递交加速批准Zigakibart上市的申请。在公布2023年财报时,诺华再次调整了其重点开发领域——心血管-肾脏-代谢疾病、免疫学、神经科学和肿瘤学。NO.5 阿斯利康2023年,阿斯利康在财报中报告的研发投入为109.35亿美元,相比去年上涨了12%。阿斯利康表示,这是因为有多款产品在2023年取得了出乎预料的进展,决定继续推进其开发工作。据阿斯利康2023年财报,已启动了多达27项III期临床试验,其中10项临床试验将证明其产品具有成为“重磅炸弹”药物的潜力。来源:阿斯利康2023年财报PPT除了产品,阿斯利康也在持续投资技术平台,以提高其研发能力。去年,阿斯利康大举进军细胞疗法赛道,在增加外部合作的基础上,还接连出手并购了Quell Therapeutics和亘喜生物,顺道开启了MNC并购中国Biotech的新潮流。来源:阿斯利康2023年财报PPT作为心血管-肾脏-代谢领域的领军企业,阿斯利康同样也在持续关注高血压领域的研发进展。2023年初,阿斯利康以18亿美元收购CinCor Pharma,获得了新型降压药物——醛固酮合成酶(ALDOS)抑制剂Baxdrostat。该药物已于2023年11月推进至III期阶段。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表示,公司将基于科学制定新的研发战略。“我们相信,公司的管线将会在未来10年内愈加丰富,这当然也会促进业绩的增长。我们正在投资新的科学,这些科学将塑造医学的未来,并塑造阿斯利康的未来。”NO.6 辉瑞2023年,新冠产品对业绩的buff加成进入倒计时,辉瑞的业绩也因此大幅下跌。重新审视管线后,辉瑞调整了战略重点,再度将精力集中于肿瘤领域。以430亿美元收购Seagen便是辉瑞为争夺肿瘤领域市场份额下的一步先行棋。在完成对Seagen的收购后,辉瑞的研发管线增加了36款抗肿瘤产品,其今后的产品重心也将以ADC、双抗和小分子药物为主。辉瑞肿瘤学部门首席科学官Jeff Settleman博士表示:“我们现在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推出业内最广泛的ADC产品组合,其中包括各种新颖和具有差异化优势的项目。”为支持战略调整计划,辉瑞进行了大裁员,也削减了研发支出。2023年,辉瑞报告的全年研发投入为106.79亿美元,相比去年下降了6.6%。与此同时,辉瑞在下半年也摒弃了5个早期项目,包括1款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ADC、1款小分子磷酸二酯酶(PDE4)抑制剂、1款CD47/PD-L1双抗、1款小分子HPK1抑制剂以及1款ROBO2-Fc融合蛋白。在抗肿瘤药物之外,辉瑞仍然会抽出一部分精力开发疫苗和自免产品。在流感肆虐的当下,辉瑞正在与BioNTech合作开发一款mRNA疫苗PF-07252220以降低流感发生率。辉瑞会否通过流感疫苗再创千亿美元营收辉煌,倒是可以再期待一下。前面提到的TL1A单抗RVT-3101也是辉瑞持有部分权益的产品。在炎症性疾病领域,辉瑞已推出Etrasimod和阿布昔替尼两款潜力产品为后续产品铺路。目前,辉瑞管线中至少有9款自免产品处于II期或III期阶段。NO.7 礼来2023年,礼来的研发支出为93.13亿美元,相比2022年上涨了29%。这主要是因为礼来在Q4推进了多款后期产品和早期产品的开发。接下来,礼来打算继续加速推进研发项目。在2023年财报电话会议上,礼来首席财务官Anat Ashkenazi表示,预计2024年的研发费用增长比例将高于营销、销售和管理费用的增长比例。2023年是礼来凭借GLP-1药物怒刷存在感的一年。这一年,GLP-1R/GIPR激动剂替尔泊肽接连在4项减肥III期研究中取胜,并顺利在2023年11月获批减肥适应症(新增商品名Zepbound)。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该产品即大卖1.749亿美元。礼来的另一款减肥产品——GLP-1R/GCGR激动剂Mazdutide(玛仕度肽)目前处于II期阶段,不过其合作伙伴信达生物推进得更快,已在中国提前其上市申请。此外,礼来也正在开发可口服的GLP-1药物。与从递送途径解决口服需求的诺和诺德不同的是,礼来选择的突破方向为小分子GLP-1R激动剂——Orforglipron目前正在开展3项减肥III期临床和4项降糖III期临床。总是能站上研发风口的礼来,自然也看到了放射性药物的潜力。2023年10月,礼来以14亿美元收购了放射性药物公司POINT Biopharma,打响加入赛道竞争的第一枪。2023年,礼来在GLP-1产品和新一代Aβ单抗的加持下,市值一路飞涨突破7000亿美元,跃居全球市值第一药企。有分析师预测,未来礼来的市值很有可能继续狂飙,最终破万亿市值大关。NO.8 百时美施贵宝2023年,百时美施贵宝(BMS)在财报中报告的研发投入为92.99亿美元,相比去年下降了2.2%。2023年,百时美施贵宝(BMS)的高管团队发生了一次大变动。自2019年BMS收购新基(Celgene)以来便任职执行副总裁兼研发总裁的Rupert Vessey宣布离开公司。在过去的4年中,他为整合并推进新基的产品作出了巨大贡献。在Rupert Vessey辞职后,BMS聘请了前免疫学、心血管和纤维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兼转化医学负责人Robert Plenge博士接替其职位。自Plenge接手以来,BMS对其产品管线进行了调整,剔除了多项资产,其中包括II期产品TIGIT单抗BMS-986207和治疗MASH的RNAi疗法ND-L02-s0201。2023年,BMS也是有一些积极进展的。5月和9月,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1)拮抗剂BMS-986278先后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行性肺纤维化(PPF)适应症上取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两项研究均有一定比例的受试者既往接受过吡非尼酮(商品名Esbriet,罗氏)或尼达尼布(商品名Ofev,勃林格殷格翰)等抗纤维化疗法治疗,这表明BMS-986278可能具有作为现有疗法的附加治疗的潜力。鉴于以上积极结果,BMS已启动了BMS-986278治疗IPF和PPF的III期临床试验。若这两项III期研究能顺利完成,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将面临不小的市场竞争压力。不同于其它MNC的是,BMS在并购交易中选择的对象是持有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Karuna Therapeutics。不过,BMS也入局了放射性药物赛道,在去年1月末收购了RayzeBio,囊获一款III期产品RYZ101。NO.9 艾伯维2023年,艾伯维的研发投入明显增加,由2022年的65.10亿美元上涨至76.75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其支柱产品修美乐(阿达木单抗)正式遭受了多款生物类似药的夹击,销售额大幅下跌,以至于艾伯维不得不加大投资力度以快速推进在研产品的研发或寻找其它潜力产品。乌帕替尼(商品名Rinvoq)是艾伯维目前的重点产品之一。在逐渐覆盖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后,艾伯维开始着手探索乌帕替尼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斑秃、白癜风等患者基数大但难以攻克的适应症上的应用潜力。幸运的是,除了正在崛起的乌帕替尼和利生奇珠单抗(商品名Skyrizi),艾伯维也抓住机会吸收了多款重磅产品。2023年12月,艾伯维以101亿美元收购了ImmunoGen,获得了卵巢癌领域的重磅ADC产品索米妥昔单抗(商品名Elahere)。同月,艾伯维出手87亿美元拿下Cerevel Therapeutics,补充其神经科学管线。2023年,艾伯维在血液瘤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CD3/CD20双抗Epcoritamab虽不具备先发优势,但通过差异化的适应症开发策略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此外,艾伯维已决定进一步拓展其应用空间,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启动Epcoritamab二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一线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III期临床试验,这两项适应症同样具备差异化优势。NO.10 赛诺菲2023年,赛诺菲的研发支出为93.13亿美元,相比2022年上涨了3.4%。2023年10月,赛诺菲在公布Q3业绩时宣布了“Play to Win”的全新战略篇章。赛诺菲首席执行官Paul Hudson表示,希望到2030年实现免疫学产品销售额超过220亿欧元和疫苗产品销售额超过100亿欧元的目标。为此,赛诺菲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一方面是剥离消费者健康业务,集中资源开发在研产品;另一方面是确定项目优先级,减少肿瘤学投资增加免疫学投资。在新的战略支持下,赛诺菲也推进了多款产品的加速开发:启动CD40L单抗Frexalimab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启动AmlitelimabOX40L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启动鼻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LID/ΔM2-2/1030s预防RSV感染的III期临床试验;启动C1s单抗Riliprubart治疗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据赛诺菲所言,多款中后期在研免疫产品的销售额峰值均可达到20-50亿欧元,这将是促进其业绩增长的强大驱动力。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医药魔方将于3月28日在上海举办2024医药投融资交易大会暨第二届医药魔方TOP15榜单发布。邀请参会,共议新周期下的医药投融资与交易。
100 项与 Imago Biosciences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Imago Biosciences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