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北京金赛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北京金赛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作者:米朵
资本市场一直以来都似一块大磁铁,对医药企业有着“万有引力”,今日港股市场再迎“稀缺标的”——维昇药业。
凭借在内分泌治疗领域的领先布局,维昇药业历经4次递表的坎坷,最终通过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并摘得“生长发育第一股”桂冠。
生长激素赛道这几年逐渐升温,维昇药业也站上风口,如今登陆资本市场,能走多远呢?
01
依托License in,坐拥“BIC”或“FIC”的潜力候选物
维昇药业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内分泌领域创新药的开发及商业化,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软骨发育不全等内分泌罕见病提供全新、专业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与其他IPO的企业相比,维昇药业的管线简单明了,只拥有一款核心产品及两款在研候选药物,且三款产品均从合作伙伴及控股股东之一Ascendis Pharma授权引入,但这三款在研药物却都具备了“BIC”或“FIC”的潜力。
维昇药业管线,图源:招股书
其中,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Lonapegsomatropin)是一款每周一次的长效生长激素替代疗法,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一种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的18岁以下患者中常见的矮小症),有潜力成为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的同类最佳候选药物,已经完成的全球Ⅲ期关键试验(该试验支持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对其治疗PGHD的上市批准)所验证,其国内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另外一款关键候选物那韦培肽,是一款C型利钠肽的长效前药,用于治疗软骨发育不全(一种短肢型矮小症,可导致严重的骨骼并发症及合并症),是潜在同类首创药物,已完成中国II期临床试验。
最后一款候选物帕罗培特立帕肽是一款每日一次的甲状旁腺激素替代疗法,用于治疗慢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一种由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或功能缺陷所引起的钙磷代谢异常综合症),目前在国内的III期临床试验双盲期也已完成,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NDA,有望成为国内首款甲状旁腺激素替代疗法。
2
亏损收窄,基石投资加持
由于目前并无产品实现商业化,维昇药业承担着一定的资金流动性的压力,自成立以来每年均产生经营亏损,绝大部分经营亏损由研发开支、管理费用及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所致,不过,纵观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维昇药业的亏损在收窄。
财务状况,图源: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2022年维昇药业亏损2.88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研发投入1.79亿元及管理费用1.77亿元;2023年,由于部分临床试验接近完成,研发开支降至5,769万元(同比减少68%),同时管理费用降至7,994万元(同比减少54.4%),全年亏损收窄至2.49亿元,同比缩减13.5%;2024年前九个月,亏损节奏进一步放缓,亏损1.29亿元,低于2022年同期。
虽然无产品商业化,还陷在亏损泥潭,但维昇药业的IPO基石阵容为其成功叩开港交所大门增分不少。本次引入的5名基石投资者,既有老股东维梧资本(Vivo capital)继续增持,也有药明生物、安科生物,苏州工业园区产业投资基金,以及新引入的财务投资者瑞凯集团。
根据招股书,5名基石计共认购7200万美元的发售股份,其中安科生物认购3000万美元,苏州工业园区产业投资基金子公司园丰认购1800万美元、现有股东维梧资本Vivo Capital认购1000万美元,药明生物旗下WuXi Biologics认购1000万美元,瑞凯集团Reynold Lemkins认购400万美元。
在港股IPO市场中,基石投资者的选择往往被视为企业价值与资本信心的指示灯,维昇药业本次IPO基石占比较高,且老股东持续追投,确实是对其管线优势及商业潜力的高度认可。
3
百亿级市场,维昇胜算多大?
现阶段维昇药业的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最接近收获期,且是极具战斗力的独家武器。
隆培促生长素背靠的是数百亿级的人生长激素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的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3.9%,预计到2030年增长至286亿元。
生长激素疗法可分为短效(hGH)和长效(LAGH)。使用短效生长激素的儿童每天都需要打针,因其过于频繁的给药对于患儿及其家庭的依从性要求非常高,从而导致其在市场上销售受限,而长效生长激素由于只需一周注射一次,降低给药频率,提高了依从性,正在成为许多患者及家长的新宠。
尽管当下短效hGH占据大部分人生长激素市场,但是由于长效剂型的优势,LAGH有望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案。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LAGH的市场规模2018年的3亿元增至2023年的29亿元,复合年增长57.4%,预计到2030年增至211亿元。
纵观目前的人生长激素市场,竞争格局并不复杂,主要由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主导,市占率超75%,剩余市场主要由安科生物粉针、联合赛尔粉针分割。而与维昇的隆培促生长素一样属于长效生长激素的只有金赛药业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金赛增)一款在售。据悉,在安全性相当的前提下,隆培促生长素的疗效不仅优于短效剂型,而且25周和52周的数据均优于金赛增,根据长春高新财报,2024年三季度累计总营收已达到103.88亿人民币,金赛药业的长效生长素的市场渗透率目前在30%左右。
隆培促生长素此前已经在欧美上市,且拥有良好的市场表现,2024年欧美销售额达2.02亿欧元(约15.36亿元),中国生长激素这几年都很火,市场远大于欧美。
不过,当前国内的长效生长激素赛道已经开始燃起硝烟,除了隆培促生长素,202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还受理了另外3款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的上市申请,分别是特宝生物的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诺和诺德的帕西生长素注射液以及天境生物的伊坦长效生长激素,值得一提的是,伊坦长效生长激素是首款且唯一一款融合蛋白长效生长激素。据悉,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率先突围,获批上市。
结语
整体来看,当前长效生长激素的开发已逐渐突破技术瓶颈,正在逐步替代短效生长激素成为用药主流,且目前整个赛道已进入收获期,这一数百亿的蓝海市场正在逐步被开启,但蛋糕大的同时,竞争者也多,虽然维昇药业的生长激素商业化箭在弦上,但是能否快速“产奶”还不得而知。
不过,此次能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对于维昇药业而言,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至于能走多远,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招股书
2、《维昇药业-B(02561.HK)开启招股,基石占比近8成,预计于3月21日登陆港交所主板》IPO聚焦
3、《百亿生长激素市场变局!天境生物长效新药报产,长春高新迎考》医学经济报
关于贝壳社
贝壳社是国内领先的医健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医健创业者提供全路径创业服务。通过产业空间运营、创业教育、投资孵化、数字化赋能、企业价值增长等服务体系,给医健创业企业提供产业空间、人才战略培养、投融资、产业生态资源、数字化转型等服务。同时,贝壳社布局澳洲,帮助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加速走向海外;成立“泰格-泰珑-贝壳社企业经营服务中心”为企业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加快企业成长发展。我们深度链接政府、科研院所、临床机构、投资机构、第三方服务商、CXO等行业资源,致力于赋能医疗健康创业公司成长,推动创新技术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往
期
推
荐
1
百济神州也“NewCo”
2
百济神州,正在走安进曾经的路
_
3
头对头击败奥希替尼,这款大药将起飞?
_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且非治疗方案推荐。
投稿请添加小助手:bioclub666
12月9日,天境生物官方宣布,伊坦生长激素(eftansomatropin alfa,TJ101)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请(BLA)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
据其新闻稿,作为国内申报阶段和已上市产品中首款且唯一一款融合蛋白长效生长激素,该创新疗法有望为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带来安全、有效且更具便利性的治疗方案
在2023年半年报中,天境生物曾提到伊坦生长激素对比Norditropin(诺泽)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III期研究达到非劣效性主要终点。
伊坦生长激素是Genexine开发的一款长效生长激素,通过刺激肝脏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产生,对各种细胞和组织发挥生长刺激作用。
2021年11月10日,天境生物与济川药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就前者的伊坦生长激素(eftansomatropin alfa,TJ101)达成产品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战略合作。据悉,此项合作总金额高达20.16亿人民币,交易金额创下了近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及全球儿科医药领域同类新高。
此次完成的III期研究(代号:CTJ101PGHD301)是一项开放标签、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共纳入336例3-10岁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旨在对比伊坦生长激素(1.2mg/kg,每周1次)和诺泽(0.034mg/kg,每天1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第52周受试者的年化身高生长速率(AHV)。
结果显示,伊坦生长激素组患者的AHV为10.76厘米/年,Norditropin组患者的AHV为10.28厘米/年,达到非劣效性要求(P<0.0001)。安全性方面,伊坦生长激素耐受性良好,未见报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事件。
目前,国内已有多款生长激素获批上市,包括尤得盼(LG Chem)、安苏萌(安科生物)、诺泽(诺和诺德)和金赛增(金赛药业)等。金赛增是一种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频率为每周1次。
End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发文章(包括原创及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本公众号欢迎分享朋友圈或大群,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转载/商务/投稿 | 联系微信15618157102(sum_Gmi)
商务合作
稿件征集
点击了解详情
往期回顾
1
10月 | 20家生物医药裁员汇总
2
国产首款四价HPV疫苗拟纳入优先审评
3
3. 7亿美元!今年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融资诞生
2024年以来,NewCo交易成为国内Biotech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究其本质,NewCo是一种更复杂的创新药资产交易模式,融合了资产交易和权益交易,即BD+融资。这种兼具BD和融资属性的交易,让手握早期创新药资产的Biotech跃跃欲试。
NewCo的雏形可追溯至2014年。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2024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Vivek Ramaswamy创立Roivant,定位于“拯救制药业被遗忘的药物”。Roivant的经营逻辑,正是从MNC中筛选出那些有潜力却不被重视的管线,成立新公司、推进研发,最终推动新公司被大药厂收购而赚取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常规的资产授权,近期国内生物医药企的NewCo交易具有很强的海外属性,主要运营环节聚焦在海外市场。以恒瑞为例,尽管以授权的中国创新药管线作为核心资产,但是其海外子公司Hercules是一家纯粹的美国公司;反之,海外潜力管线落地中国,往往也会配备国内管理团队,并在本土市场完成融资或者上市。
近日,作为反向NewCo,港股唯一专注内分泌领域且研发长效生长激素的biotech维昇药业(VISEN Pharmaceuticals)更新了招股书,即将IPO。维昇药业是一家处于研发后期、产品接近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内分泌领域,致力于提供同类首创(First in Class)或同类最优(Best in Class)的内分泌疾病产品和治疗方案。
2018年,丹麦药企Ascendis Pharma A/S(NASDAQ:ASND,下称Ascendis)和维梧资本、Sofinnova Ventures共同在上海创立维昇药业,前者以产品入股,维梧资本和Sofinnova Ventures出资支持。根据维昇药业与Ascendis的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公司能够在相关地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隆培促生长素(lonapegsomatropin)、那韦培肽(navepegritide)及帕罗培特立帕肽(palopegteriparatide)等内分泌领域的候选药物。
01
确定性,基于资本、授权方和管理团队产品价值的信心
随着NewCo逐渐走入国内大众视野并被广泛熟知,其在市场中的确定性也日益获得认可。通常组建和投资NewCo的基金都是熟知目标市场的老牌玩家。投资者在组建NewCo时早已看好资产在目标市场的前景,基本确定IPO的募资金额,甚至能明确未来的退出路径。上市之后,当临床数据披露、产品成功商业化,股价很可能会成倍飙升;此外,凭借经验丰富的管理运营团队,产品上市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均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在资本市场持续获得认可。
作为采用反向NewCo的维昇药业,接棒Ascendis已经完成的临床前期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1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快速推进国内2期和3期临床试验,从而降低研发风险,加速产品上市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维昇药业完成B轮融资1.5亿美金,用较少的融资资金在短短6年内,专注于完成授权国内的3条管线研发工作,并取得优异的临床结果。
NewCo模式及其投资方式现在已被认可与熟知,而早在2018年通过反向NewCo模式成立的维昇药业,在与Ascendis的合作中是通过给予Ascendis一定数量的股票来换取产品的引进权。这种合作模式使得维昇药业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利润和资金,有益于公司的运营和未来发展。
这一切来源于资本、授权方和管理团队对产品及其市场潜力的信心。
创新药商业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选品环节就已注定。理想的品类应满足市场潜力大、定价话语权强势、产品力(临床和商业竞争力)突出等特点。同时具备以上特点的产品可遇不可求,但要使得商业化成功推进,选品不应有明显短板。
维昇药业的3款产品搭载TransCon技术平台,在不同层面上解决了内分泌产品依从性及成药难的技术问题,有着极高的技术壁垒。通过临床试验数据证明,这3款管线所属的差异化适应症赛道,正有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图片源自维昇药业
Ascendis于近日宣布已授予诺和诺德TransCon技术平台的全球独家许可,用于开发、制造和商业化诺和诺德在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和2型糖尿病)方面的专有产品——每月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并授予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产品独家许可。根据协议,Ascendis将有资格获得高达2.85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开发和监管里程碑付款(超20亿人民币)。
这一授权的达成也肯定了在长效化技术的多样性比较方面,TransCon技术脱颖而出,成为全球长效化技术平台中的佼佼者,而维昇早已将搭载TransCon技术的3款创新药收入囊中。
02
诺和诺德超20亿押注的TransCon长效平台
维昇药业所处的内分泌治疗领域涵盖多达170余种疾病,可在新生儿直至老年人的全年龄段人群中发生。但对于整个内分泌疾病领域而言,目前至少有近一半的疾病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无药可医或现有疗法不足(疗效有限、副作用大)等,仍然存在强烈且广泛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相较于海外市场,中国内分泌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引进经过验证、具有临床效益的内分泌创新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分泌药物市场的发展。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的非糖尿病类内分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增至68亿美元,自2022年起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7%;并且到2030年将增至115亿美元,自2026年起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9%。与此同时,国家实施科创战略,推行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药物创新;深化医改,加快创新药的审评审批,为创新药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品方面,以维昇药业核心管线之一的长效生长激素为例,传统的短效生长激素需要患者每天注射一次,一年需注射365次,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长期使用的依从性也因此很难保证,进而影响的是治疗效果难达预期。这类痛点落到儿童患者群体身上,则进一步被放大。因此,将短效生长激素转化为长效产品一直是医生、患者以及制药企业努力的方向。然而,由于长效化的技术壁垒高,过往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
这其中的关键技术壁垒在于,一旦涉及蛋白肽类药物,长效化途径则变得极为有限,由于肽类激素在体内复杂的组织分布、受体结合以及代谢清除的作用机理,难以在不牺牲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长效化。
而TransCon(Transient Conjugation,暂时连接)平台正是瞄准了这一壁垒进行攻克。TransCon分子包括3个部分:未经修饰的原型药物,保护原型药物的惰性载体分子和将两者暂时连接起来的连接体。三部分结合后形成前药,其载体分子可以使得原型药物处于无活性状态并且不被机体清除。当前药注射至人体内,在生理条件的PH和体温下,有活性的、未经修饰的原型药物将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了从短效到长效的突破,减轻疾病治疗的负担。由于原型药物是未经修饰的,因此可以维持其原有的组织分布和生理作用。
TransCon平台通过独特的连接结构将载体分子与有生物学活性的原型药物暂时连接。根据所用载体的不同,TransCon前药可设计为全身(身体各处)或局部(如肿瘤内部)作用,以达到特定的治疗目标。基于其创新的长效化技术原理,TransCon平台可广泛适用于多种治疗领域的蛋白质、多肽或小分子药物研发。
图片源自维昇药业
值得一提的是,TransCon平台不仅为生长激素的长效化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还为其他激素类药物的成药提供了可能。例如,一些在体内代谢迅速的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PTH),过去因其注射后不能维持体内平稳的激素水平而无法成药,不能用于治疗与之相关的激素缺乏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但现在,通过TransCon长效技术平台,这类激素类药物的成药问题得到了解决。
03
同步推进临床+产业链,加速商业化落地
维昇药业CEO卢安邦于2018年以首位员工的身份加入了公司,至今已超过六年。在加入维昇之前,他在多家跨国药企履职:他在法国施维雅工作了16年,期间曾在法国总部负责多个产品的全球行销,并在2006年被派回中国担任中国区总经理;而后加入武田药业,先后担任中国区与大中华区总裁,领导团队长达7年,主导武田在中国市场的关键成长期,销售收入增长了超过10倍。
而在维昇药业,卢安邦认为初创企业需要看外在环境,包括所选赛道的临床需求、产品价值以及经济环境等;同时,作为创业者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赛道,包括个人的内在能力、团队可转移与不可转移的能力和所持管线产品的产品力。
选品确定后,创新药商业化后续能否成功,靠的是“努力”。而商业化的“努力”,并不是简单的“大力出奇迹”,而是需要一系列正确的商业决策和强大的执行力。这种商业推广上的努力需要得当,包括建立合理的短期和中长期的销售预期和业务目标,根据产品制定适合的推广策略和方式,以及合理分配推广资源等。
通过Ascendis授权的技术平台与三款候选药物,维昇药业在专注于治疗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过程中,用了不到6年时间便让产品在中国达到接近商业化的阶段。
图片源自维昇药业
一方面,境外NewCo的创新药落地本土,依然要按部就班遵循临床、注册、商业化等流程,遵从监管要求、确保产品尽快上市,多线并行地推进临床成为必然的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新冠流行期间面临诸多挑战,但维昇药业的三个临床实验都实现了既定里程碑目标,并都取得了阳性结果。
另一方面,维昇药业以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为起点,构建自身的商业化核心团队,着力于通过创新模式提升维昇产品的可及性。通过链接专家学术网络、临床医生和患者群体,维昇药业建立包括疾病科普、患者教育、疾病管理等项目,以强化内分泌治疗创新药从基础研究、临床开发、生产制造到商业化的全链条产业布局,保证国内药品供应可持续性。
近期,维昇药业与上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 围绕维昇药业商业化产品,开启了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合作,明确上药的进口总经销商地位,并进一步加速维昇药业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04
专攻未满足临床需求,3条FIC/BIC管线上市在即
■ 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
维昇药业的研发管线中进展最快的当属隆培促生长素:已在在中国完成3期临床试验,上市许可申请(BLA)于2024年获得NMPA正式受理,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与此同时,隆培促生长素已在美国及欧洲获批上市,是欧美药监首个批准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长效生长激素,其在国外的英文商品为 Skytrofa,由丹麦Ascendis公司生产销售,该产品在2023年第四季度已成为美国销量第一的生长激素产品。
隆培促生长素是目前唯一一款可在体内持续释放未经修饰的生长激素分子、具有“天然作用”的长效生长激素,该未经修饰的生长激素的分子结构与人体自身分泌的内源性生长激素相同,具有与内源性生长激素一致的组织分布和生理作用:通过血液循环抵达并进入靶组织,与靶组织的生长受体结合发挥直接作用;通过与肝脏内的生长激素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分泌而发挥间接作用。
相较之下,其它基于蛋白修饰技术研发的长效生长激素,通常会通过大幅增加其活动分子的大小以实现长效作用,但这种对生长激素分子大小及结构的改变,会导致其与生长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发生变化,降低进入靶组织的能力,其作用机理异于内源性生长激素,进而潜在影响这些长效生长激素的有效性或安全性。
隆培促生长素这种“天然作用”的独特机制,也进一步反映在其临床试验结果上:全球及中国的3期临床试验均证实其促进儿童生长的疗效显著优于生长激素日制剂,同时安全性与日制剂相当,隆培促生长素是目前全球唯一优效于日制剂的长效生长激素。另外,在已知的全球3期长期开放性研究enliGHten试验中,隆培促生长素也显示出长达5年的持续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生长激素市场,且渗透率低、增长快。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数已经达到337.46万人。其中,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为了降低父母的照护难度,除提供大大降低给药频率的长效制剂外,给药操作便利程度与携带储存便利性也是他们选择治疗方案时重要考量因素。
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在这一方面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与其他只能在2-8℃条件下储存(冰箱冷藏)的生长激素产品只不同,隆培促生长激素在无需冰箱的条件下,室温可保存6个月,这显然极大提升了患者携带和使用的便利性。此外,该产品还配备获得红点奖等3项重量级行业大奖的自动注射笔,以自动注射、隐藏针头为主要特点,进一步提升了患儿的用药体验。
当前,全球共有4款长效生长激素获批上市。除了仅在中国上市的金赛增(金赛药业,长春高新子公司),以及首个在欧美上市用于儿童、在中国已由维昇药业递交BLA的隆培促生长素外,诺和诺德的Sogroya、和辉瑞的Ngenla 也已于2023年先后在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国家获批上市。其中,搭载了创新TransCon长效技术的隆培促生长素,在产品特性上具有“天然作用”的独特优势,只需一周给药一次的同时,其活性成分也保持了生长激素的天然结构;此外,相比每日注射的生长激素日制剂具有更优的长高疗效,可以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更多治疗获益,是一款极具竞争力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
■ 潜力单品:那韦培肽
那韦培肽(TransCon C-型利钠肽)是维昇药业一款用于儿童软骨发育不全(ACH)的在研创新疗法。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染色体遗传疾病,表现为身材矮小且伴随多种骨骼并发症,已经被纳入了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那韦培肽是中国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正在进行上市临床开发的针对软骨发育不全根本病因的疗法,旨在以安全和方便的每周一次给药,持续抑制ACH患儿过度激活的FGFR3受体通路,恢复软骨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增生以及全身骨骼的生长发育,同时改善和预防软骨发育不全的并发症。
在全球范围内,首款用于儿童软骨发育不全的C-型利钠肽类似物伏索利肽于2021年由FDA批准上市,但在中国尚未开展任何上市相关临床研究。相较之下,那韦培肽先后于2019年2月及2020年8月获得FDA和欧盟委员会(EC)授予用于治疗软骨发育不全的孤儿药认定。2023年11月,那韦培肽中国2期临床试验双盲期完成,达到主要终点。2024年9月,那韦培肽全球关键3期临床试验达成主要研究目标,年化生长速率显著优效于安慰剂。
■ First & Only:帕罗培特立帕肽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HP)这一疾病是目前唯一未能用激素替代疗法治愈的内分泌疾病。维昇药业在研的帕罗培特立帕肽,就是一款可用于甲旁减激素替代治疗的创新药物,旨在恢复每天24小时内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水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应对甲旁减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使血钙、尿钙以及血磷恢复正常水平,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
帕罗培特立帕肽先后于2023年11月、2024年6月及2024年8月获得欧盟委员会(EC)、英国药监机构(MHRA)、FDA批准,用于成人慢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激素替代治疗。它的研发及成功上市终结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缺乏激素替代疗法的时代,也成为目前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可用于HP激素替代治疗的药物。
帕罗培特立帕肽做为甲旁减的创新疗法,也将助力中国患者摆脱传统治疗的困境。2023年1月,帕罗培特立帕肽中国3期关键试验双盲期完成,达到主要复合终点。此后,维昇公布了帕罗培特立帕肽用于治疗成人慢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国3期临床试验,26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帕罗培特立帕肽组达到了主要复合终点的患者比例显著更高。帕罗培特立帕肽组77.6%(45人/58人)的患者达到了主要复合终点,而安慰剂组为0.0%(0人/22人)(p值<0.0001),更有89.7% 使用帕罗培特立帕肽的患者可停用传统治疗。这些结果与Ascendis公布的帕罗培特立帕肽全球3期临床试验结果一致。
05
写在最后
“双十定律”在前,一款新药产品在历经重重挑战走过临床前、1期、2期和3期临床,并成功赢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后,也并不能保证其能够带来预想中的商业回报,因为从研发效率、差异化技术研发、精准选品到稳步推进商业化,各环节牵一发动全身,容错率极低。
维昇药业通过反向NewCo落地中国,从核心产品临床数据交付满意答卷,到上市许可申请成功受理,再至企业港股上市在即,前路已行稳。在国产替代成为潮流的当下,这样的反向NewCo一路的心路历程反倒为中国创新药出海指明一条道路。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现在的维昇药业正面临商业化实战这一考验,相信“心怀一片赤诚,灵山便在脚下”,任重道远。
目前维昇药业团队正在寻找融资与商业合作伙伴,如果您对维昇药业的产品感兴趣,请与我们联系。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北京金赛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北京金赛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