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West & Co. LL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West & Co. LLC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5年3月3日,南京巴特弗莱医药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巴特弗莱”)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华创资本领投,金雨茂物和拓烯科技跟投,若华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新一代无硅油预灌封注射器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打破国际垄断,助力中国药包材行业实现材料革命。
01
技术破局:无硅油高分子预灌封注射器引领行业升级
巴特弗莱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以环烯烃共聚物(COC/COP)为原材料,结合无硅油润滑系统,打造高性能注射剂内包装材料平台。其核心产品——无硅油预灌封注射器,通过独特模具结构与全自动生产线,实现超低微粒水平、无钨、无硅油等国内首次技术突破,显著提升药物安全性。
巴特弗莱建成并投入量产的中国第一条无硅油高分子预灌封注射器全自动产线
“我们认为自己的产品必须要能够解决行业痛点,才能为客户带来价值,传统玻璃预灌封注射器依赖硅油喷涂润滑技术,同时在生产工艺上存在重金属钨残留、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巴特弗莱总经理尹富民表示,“我们的无硅油系统与盛州集团联合开发,已打破日本及欧洲技术垄断,形成从材料到生产的完整闭环,目前已经在复杂制剂上成功应用,性能具有显著优势。”
02
资本赋能:产业资源协同加速商业化落地
本轮领投方华创资本合伙人卢汉杰表示:“巴特弗莱在材料科学、机器人自动化、精密制造与药械协同上的综合能力,填补了国产高端药包材空白。华创资本将联动产业资源,助力其对接跨国药企与生物技术公司,推动产品全球化认证。”
金雨茂物合伙人李洪森表示:“巴特弗莱的团队执行高效、充满激情、专业专注、全球视野,其开发的高性能注射剂内包装材料有望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国内外药械企业的高端包材新选择,解决行业内硅油带来痛点。金雨茂物将联合自身生态圈,赋能其持续开发全球领先的创新高端包材及医美产业的产品商业化。”
跟投方拓烯科技作为国内唯一实现环烯烃聚合物商业化生产的企业,将为巴特弗莱提供定制化原料支持,除了巩固医药行业中最为看中的供应链安全,还进一步强化其技术壁垒。
03
行业机遇:万亿级药包材市场亟待国产替代
根据动脉网《2025中国医药供应链白皮书》,全球预灌封注射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8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15%。然而,高端市场长期被肖特、欧壁、BD等国际巨头垄断,国产高端高性能内包材替代需求迫切。
巴特弗莱为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开发的中国第一支无UV胶水/无硅油高分子插针预灌封注射器
“传统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生产工艺复杂,至少需要40个工艺步骤。”巴特弗莱执行董事高星宇表示,“我们的产品从注塑成型到最终包装,全部在百级层流下完成,仅需要12步左右的工艺步骤,不同于传统硼硅玻璃产品,我们不需要硅油,也不需要UV胶水,运行成本更低,放行成本更低,同时采用了多项先进制造技术如X光检测,对射式光源检测系统,产品质量更高,性能更好。”
04
专业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玻璃预灌封系统下,行业痛点为硅油带来的不溶性微粒、蛋白质聚集问题,以及工艺流程中带来的重金属钨污染。目前全球主流的无硅油方案以美国West Daikyo为代表的全覆膜解决方案,以及日本泰尔茂为代表的镀膜解决方案,两种方案各有优劣。目前,巴特弗莱已全面掌握全覆膜及镀膜两种无硅油解决方案,并完成商业化出货,可根据客户制剂特点及需求提供不同的无硅油系统产品。
此外,玻璃预灌封系统需要采用UV胶水将不锈钢注射针与玻璃针管结合,UV胶水带来的有机物污染和溶析出也是困扰行业的问题之一,巴特弗莱目前为全球第四,中国第一家突破了一体成型插针技术的公司,通过自研自动化与模具的精密配合及控制,可实现不锈钢针与针管一体成型,无需使用UV胶水,产品更简洁优雅,从源头解决了传统玻璃系统重金属钨污染以及UV胶水溶析出的问题。
在过去,受限于硼硅玻璃的加工性能,许多药企的定制化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满足和响应,从制剂开发的角度来说也受到了许多限制,采用COC/COP材料后,设计自由度更高,成型自由度更高,巴特弗莱可以根据客户制剂的特性,通过CFD,Ansys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加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巴特弗莱根据玻尿酸制剂特点设计的专利双螺纹无硅油预灌封注射器系统
可将粘度为40000cp的玻尿酸注射推动力降低至20Nm,仅为竞争对手的1/4(搭配标准27G或29Gtw注射针)
05
先进制造技术
公司于2025年Q2将建成第二条全自动生产线(年产能6000万支),该产线为中国第一条高分子插针无硅油预灌封注射器全自动产线,打破了日本泰尔茂及美国West公司的产品垄断,实现了中国在这一产品上零的突破,同时该产线生产的预灌封注射器将首次引用100% X光在线检测系统,保证产品交付给客户的质量均一性,从包材端提升药品安全。
通过部署X光在线检测系统,巴特弗莱在行业内首次可以对装帽后的不锈钢针状态进行检测,提升包材质量,提高药品安全
06
商业化应用
巴特弗莱的首款无硅油高分子鲁尔预灌封产品已于2024年通过CDE/FDA备案,并于大陆地区率先应用于纳米晶类复杂注射剂,客户产品已于2024年提交药品上市申请。
双腔无硅油高分子预灌封注射器已完成设计定型,并与下游客户完成采购合同签署,该产品的定型与商业化生产在大陆地区也是首次,且允许客户在灌装后完成冻干,标志着公司在高端包材设计,包材应用以及专业技术支持上的领先和独创性。
关于巴特弗莱
南京巴特弗莱医药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通过材料创新与智能先进制造,为全球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注射剂内包装解决方案。公司拥有ISO1537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核心团队来自BioPharma与精密制造领域,从包材产品设计到小试生产,从客户模拟灌装,至客户商业化生产,为医药企业提供全流程专业技术支持。
动脉网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作为信息传递之用。如需进一步了解企业详情,请联系官方渠道。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国产创新正在加速出海。2023年11月22日,赛卫生物的SaviSafe®保护装置成功获得了FDA 510K的批准,成为国内首款获得FDA批准的保护装置。SaviSafe®保护装置是与预灌封注射器(PFS)配套使用的一次性保护装置,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注射安全保护,使其免于锐器刺伤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血源性传染疾病感染的风险。SaviSafe®被动式保护装置据悉,SaviSafe®保护装置是FDA审批通过的首个由中国原创技术开发的保护装置。本次获批不仅意味着赛卫生物在注射给药装置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国际认可,为公司扬帆全球化开启新篇章,更是为注射给药装置领域打造出一张“中国名片”,展现出中国创新的实力。赛卫生物致力于为制药客户提供注射给药装置创新解决方案,公司现拥有安全装置、无针配药以及自动注射笔等三大产品线,并拥有三十余项发明专利。 革新注射给药装置底层技术,实现稳定可靠的给药精度赛卫生物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BD和West等国际行业巨头,拥有超过10年给药装置行业从业经验。经过多年研发,现已搭建起保护装置、自动注射笔、配药装置三条管线,共有10多款产品。本次获得FDA 510(k)许可的SaviSafe®保护装置,是赛卫生物独有的针头保护设计,适用于预灌封注射器的一次性针头保护,可保护医护人员和病患免受潜在的锐器伤害。该保护装置使用简单,用户通过按压推杆进行注射,在注射完成后,SaviSafe®保护装置释放压缩弹簧将针头回缩,自动完成针头保护。其独特的支持注射高粘度药物的推杆设计、为提高药物可见性而设计的更大的药物观察视窗、扩展的手指法兰以及增强的推杆,均可改善注射的稳定性。即使是手部灵活性较差的患者,也能自如操作。SaviSafe®被动式保护装置SaviVentis主动式保护装置SaviFort™自动注射笔,则是赛卫生物的又一拳头产品,其具有自动针头插入和收针功能,简单易用,使用直观。用户只需“拔(拔下底帽)-按(按压注射)”简单2步,便能完成注射,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据赛卫生物总经理林霄介绍,传统的注射笔的针头保护是在注射完成后,通过激发弹簧弹出针头套筒从而保护针头。但在注射过程中,如果不是垂直按压皮肤,产生了歪斜无法紧密贴合皮肤,就可能误激发造成针头套筒弹出,使得针头还没完成注射就直接从皮肤上跳脱开,导致注射失败。并且,由于传统针头保护是通过保护弹簧将套筒弹出的方式锁定,如若弹簧失效,则会使得针头保护功能失效,导致用户有被针误刺的风险。而赛卫生物采用针头自动回缩和一体式的针头保护设计。用户在注射时,按压皮肤进行注射,在注射完成后,启动笔中的收针机构,针头自动回缩可保证药液在注射完毕后才自动收针,避免了传统注射笔需要用户自行判断药液注射完成,然后进行手动拔针,将人为操作影响降到最低。而一体式设计则避免了传统针头弹簧与针头的两个独立结构配合不佳导致的风险,提高了注射笔的易用性,和整体注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一用户友好的药物递送解决方案,可实现患者对长期治疗的最佳依从性。通过更细的针头注射较大体积、高粘度的注射需要高注射力。较大剂量的高粘度药物会导致较高的皮肤反作用力,因此在注射高粘度药液时注射器会受到更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注射器插入结束和注射器排空开始时,尤其会增加玻璃注射器破裂的风险。赛卫生物巧思出缓震设计,升级了整个给药的注射模块,既避免了与已有专利设计冲突,也实现了平缓注射。此外,赛卫生物还巧思了安全锁定模块,避免注射笔在运输途中因撞击或意外跌落、磕碰而激发药品。SaviFort™自动注射笔将模具开发、注塑和自动化组装“命门”紧握手中目前国外已经有多款药品使用自动注射笔并获批上市,加之海外巨头BD、SHL,Ypsomed等公司早年间围绕自动注射笔构筑起严密专利堡垒,国产厂家自主研发注射笔往往难以绕过已有的诸多知识产权,因此研发难度大、研发周期长。“模仿创新”,兴许是注射笔企业快速穿越海外巨头茂密的专利森林的“捷径”,但赛卫生物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原始创新”,做难而正确的事。无法预见的,是具体可行的创新方案;可以预见的,是各种困难的接踵而至。看似轻便小巧的注射笔,却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由于体型小且精密性高,其对组件的结构设计,注塑工艺等均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要在狭小的注射笔壳体里实现精妙的结构设计并使其顺滑地联动,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赛卫生物总经理林霄举例道,活塞的行程决定了通过针头注入皮下药液的体积。由于活塞行程是由笔的内部机构决定的,所以笔内部结构件的尺寸控制特别重要。在前期研发中,赛卫生物团队通过将不同的锁定结构、保护结构、注射结构搭配组装,并进行物理材料学分析和注射模拟分析,以确定结构中施力、受力的极限点,再结合3D打印和开模等验证,调整,如此循环往复,并确保设计关键质量属性,才最终确定了笔内部的构造。保证剂量精准性,是所有注射笔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前期的精妙设计只是第一步,后期的量产工艺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手中每一支注射笔的品质。注射笔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和制造、注塑和自动化组装。要实现严格的剂量精度限制,机械部件制造公差必须正确分配且可实现,以避免加工成型出不一致,不合规格的零件。模具决定其塑料组件的质量,并且是注塑成型工艺的核心,为了把产品质控的“命门”紧握在自己手中,赛卫生物专门组建了一支模具团队,深度研究模具的可制造性设计(DFM)、可装配性设计(DFA)等,提前找出并化解风险点,自主开发了多腔模具,在把控品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承接药企们对成本的需求。自动注射笔零件的制造不仅涉及高精度,而且通常是大批量生产。因此,高精度注塑模具、多腔模具、热流道系统和精密成型注塑机只是确保精度、可扩展性和产能的能力。由于自动注射笔交付时间对项目时间表至关重要,生物制药公司需考虑寻找拥有内部模具和注塑成型的自动注射笔合作伙伴,并避免与第三方供应商沟通时产生的潜在延迟。赛卫生物自主的模具团队,可更有效地将设计传达给所需的模具,同时使生物制药公司确保注射笔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拥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的内部模具中心也表明了自动注射笔公司对质量一致性的承诺。每种自动注射笔都由不同的组件和机构组成,因此需要定制的组装设备。这些设备的设计应足够坚固,能够满足大批量项目的需要,同时还应提供可重复性以确保质量。常见的组装解决方案包括用于子部件的组装和最终组装的半自动和/或全自动组装设备。在经过中试规模设计验证后,赛卫生物的自动化专家,根据药厂项目规模快速调整装配线,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以支持药厂不同临床和商业化阶段的产能和设备需求。“随着集采进入深水区 ,药厂们对成本控制也越发敏感。质量源于设计,做好研发才是降低成本的根源。”林霄补充道,成本某种程度上也是研发出来的。例如通过设计更少的组件,可制造和自动化的检测和组装亦可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产品良率,因此设计决定产品的直接成本,要降低成本,首先要从研发设计着手,其次从制造着手。而这,也正是赛卫生物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的重要动力。 与超30家药企合作,助力中国药企出海随着本次SaviSafe®保护装置成功获得FDA 510(k)的批准,赛卫生物在出海方面有何打算?又将如何与国外具有先发优势和本土作战优势的注射装置企业竞争呢?林霄表示,此次保护装置在美国获批意味着赛卫生物在给药装置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国际认可。面对国外竞争对手,赛卫生物最大的优势在于作为本土化的公司,能快速响应中国药厂的需求,并确保供应链稳定安全。与国内其他同行相比,赛卫生物的成立时间虽然不是最长的,但整个创始团队均有10年以上给药装置行业从业经验与全球化视角,对技术、客户需求、法规、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注射装置必须跟药品紧密结合,药品最终是否能有效传递到患者体内,完全就是由这个注射笔决定的。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塑料件,而是需要研发团队对药品、对材料,机械结构、生产工艺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林霄强调道。“生物制药公司需要了解制造能力对其最终产品的影响,并相应地选择给药装置合作伙伴。”赛卫生物总经理林霄告诉动脉网,模具、注塑是制造注射笔的核心工艺。如果药企选择了核心工艺外包的注射器厂家,不仅会影响药品装置的上市时间、批量生产期间的质量,还可能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因此找到具有掌握核心工艺和知识产权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预灌封注射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注射用药的包装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药企采用并应用于临床中。随着GLP-1等药品的爆火,自动注射笔放量在即。以赛卫生物为代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注射创新装置供应商势必会乘势而起。据悉,赛卫生物现已与超30家国内药企达成合作。未来,赛卫生物也将更好地促成国内生物药企走向海外市场,为本土药企全球化竞争贡献出属于自身的力量。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重大人事变动往往暗藏着企业战略走向及调整。那么,5月的人事变动又透露出了哪些信号?刚刚,君实生物副总裁陈巍离职!据E药经理人获悉,5月31日是陈巍在君实生物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去向暂未透露。与此同时,复星医药前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回爱民新去向定了——选择创业!在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上,回爱民透露,将在广州黄埔区创业建设惠正奇医药mRNA创新药物研发总部,专注mRNA创新药物研发。此外,MNC和本土药企本月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人事变动呢?最新!君实市场准入负责人陈巍离职5月最后一天,君实生物副总裁陈巍在朋友圈官宣离职。E药经理人获悉,今日(5月31日)是陈巍在君实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去向暂未透露。公开资料显示,陈巍于2015年获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土学位,担任上海君实生物副总裁,负责君实生物市场准入、政府事务、供应链运营、商务及零售、医院准入等工作。此前,他还曾历任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高级渠道与终端准入总监、赛诺菲安万特高级大区业务经理、西安杨森高级商务经理。值得一提的是,陈巍曾数次带队出现在国家医保谈判现场,全程负责了君实生物旗下重磅产品PD-1特瑞普利单抗从2020年到2022年的医保谈判。君实生物PD-1特瑞普利单抗是我国首个国产PD-1单抗,于2018年12月上市,2020年底参与国谈并纳入2021年医保目录。就在前几天,君实生物PD-1再次扩大适应证。5月22日,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注射用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型) 用于PD-L1阳性 (CPS1) 的初治转移或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 (TNBC) 的治疗的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这是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递交的第八项上市申请。而在出海方面,因疫情原因无法推进现场核查,君实生物PD-1鼻咽癌适应证出海FDA曾在2022年遇阻。随着疫情放开,今年的出海进展如何,也值得关注。至于当陈巍离职后,是否会对君实相关产品后续市场准入产生影响,PD-1国内外商业化策略如何?同样有待进一步观察。除了君实生物副总裁陈巍离职,5月15日,振东制药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红军因工作岗位调动,申请辞职,但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同日,振东制药独立董事钱锋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集人、董事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与此同时,有两家药企高管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退休离任,如华润双鹤董事长于顺廷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退休离任;南新制药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胡双华退休离任,其负责的工作由吴弼东负责,已完成工作交接。此外,德展健康董事长章红因工作调整原因辞职;金陵药业副董事长陈亚军因工作调动辞职。康华生物董事兼副总裁侯文礼因个人出国深造原因辞职;科源制药总经理孙雪莲因个人原因离职。本土上“新”!CMO、CEO、创二代……本月,本土药企新任命亦层出不穷。其中,艾博生物和大睿生物分别官宣了公司新任CMO;罕见病药企北海康成任命Jason West为副总裁、基因治疗研究负责人;辉大基因任命陆英明为辉大基因联合创始人、董事会成员兼首席执行官;神奇制药的创二代也开始接班了。艾博生物任命的首席医学官宋文杰大有来头。加入艾博生物之前,宋文杰曾任先声药业临床开发部高级副总裁、基石药业临床开发部副总裁、诺华肿瘤临床转化中心全球项目负责人、强生亚太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阿斯利康临床医学总监。宋文杰在创新药全球临床研发、医学事务及临床实践工作方面拥有20年经验。在加入艾博生物后,宋文杰将全面领导临床团队,负责医学事务、临床试验和团队建设管理,从事新药临床研究、医学事务,协助公司进行医药项目的战略发展,向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英博汇报。她能否让昔日当红炸子鸡再“火”起来?值得期待。与此同时,大睿生物宣布李红梅出任公司首席医学官,李红梅将全面负责医学团队的搭建和相关业务,并协助公司战略商务拓展,加速推动大睿生物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新产品上市的进程。作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员,李红梅向大睿生物CEO史艺宾直接汇报。辉大基因任命陆英明为辉大基因联合创始人、董事会成员兼首席执行官。早在一个多月前,陆英明被任命为辉大基因科学顾问委员会新成员。此举或是辉大基因为布局眼科下的一颗大棋。公开信息显示,陆英明在全球药物开发领域拥有超三十年的运营管理经验,曾任Spark Therapeutics的临床研究和运营负责人,参与了Luxturna(全球首款眼科基因疗法)的上市许可申请。此后,陆英明还服务过多家知名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公司,包括上海复宏汉霖、渤健、拜耳等,先后主导或参与18种产品获得监管批准上市,产品覆盖神经科、眼科、血液科、基因/细胞治疗和癌症治疗等疾病领域。神奇制药创二代张涛涛再次接班,担任公司董事长,其79岁的父亲张芝庭则改任副董事长。实际上,这已经是神奇制药张涛涛第二次接班。公开资料显示,张涛涛曾在2016年第一次接任董事长。但三年后,2019年11月,神奇制药发布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公告,法定代表人由张涛涛变更为张芝庭,二者系父子关系。当时对于张芝庭重出江湖,业内分析称,主要是因为公司近年来业绩不温不火,被迫让创始人重出江湖,意欲力挽狂澜。不过,三年后,张芝庭再度将帅印交回儿子张涛涛手中。但十年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仍然亟待解决,留给张涛涛的压力或比第一次接班更为严峻。此外,罕见病药企北海康成任命Jason West为副总裁、基因治疗研究负责人。作为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领跑者,West具有丰富的基因治疗开发、平台创新和临床候选药物开发经验。他曾在Fractyl Health Inc.担任高级总监。辉瑞、吉利德、欧加隆MNC重磅人事变动MNC本月较往常相对平静一些,或与目前业界“求稳”心态不无相关,但仍然有几期值得关注的重磅人事变动。辉瑞疫苗事业部老大换人。近日,辉瑞任命杨蓓为疫苗事业部总经理,工作地点在上海,向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汇报。该任命自2023年6月1日正式生效。此次新上任者何许人也?实际上,杨蓓在辉瑞已经度过了25个年头,于1998年加入辉瑞中国,曾先后负责过心血管、抗感染、中枢神经、泌尿、镇痛、肿瘤等相关领域的销售和管理工作,是辉瑞的“老人”。不过,原辉瑞中国区疫苗事业部总经理张凌燕未来任命安排暂未透露。张凌燕在过去的一年半,带领了团队实现了沛儿13的扩龄新适应证。4月20日,辉瑞旗下进口原研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沛儿13的扩年龄新适应症,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接种年龄范围从6周龄-15月龄扩展至6周龄-5岁(6岁生日前)。沛儿13是全球首个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此外,辉瑞表示,张凌燕还开拓了疫苗创新的CSO业务模式,优化组织效率并为疫苗业务带来很多创新突破的业务洞察。不仅是辉瑞,罗氏前高管Cindy Perettie加入吉利德旗下CAR-T公司Kite,担任执行副总裁。负责细胞治疗业务,并将成为吉利德高级领导团队的成员,自5月30日起生效。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Cindy Perettie在肿瘤和医疗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职业经验。加入吉利德之前,Cindy Perettie是罗氏诊断的分子诊断业务负责人,负责监督PCR(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业务。此外,她还曾担任过罗氏旗下Foundation Medicine的CEO,以及罗氏肿瘤全球产品战略高级副总裁,领导了业内最大的全球肿瘤学投资组合之一。本月,傅江安也加入了欧加隆中国,以高级总监的身份担任女性健康事业部销售业务负责人及大客户管理负责人职务,常驻上海,直接汇报给欧加隆中国区总裁吴泽发。该任命自5月17日生效。在加入欧加隆中国前,傅江安曾在默沙东担任过大客户管理/政府事务副总监和全国大客户管理总监等职务,在嘉和生物担任卓越商务和大客户副总裁,并在百济神州担任全国大客户高级总监,在辉瑞担任大区销售经理。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West & Co. LL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West & Co. LL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