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海昂拓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昂拓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5月27日,信立泰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成都国为生物达成合作协议,获得国为生物在研AGT-siRNA药物GW906的原料药及制剂相关知识产权、技术信息于大中华区的独家许可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研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等。根据协议条款,信立泰将支付最高1.8亿元的首付款及研发里程碑款总金额。未来产品获批上市且净销售额首次达到协议约定额数,信立泰支付销售里程碑累计最高达3.7亿元。同时,在协议约定期限内,国为医药将获得年度净销售额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1.超长效siRNA新药GW906是成都国为生物自主研发的肝靶向配体偶联siRNA药物,通过特异性沉默肝脏血管紧张素原(AGT)mRNA,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最上游前体蛋白的合成,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路径,实现长效降压效应。该候选药物以原发性高血压为靶向适应症,目前正处于临床1期研究阶段。作为RAAS系统的起始因子,AGT的持续抑制可从源头阻断血压调节级联反应。GW906通过配体偶联技术精准靶向肝细胞,诱导AGT mRNA降解,减少循环中AGT蛋白水平,进而降低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血管收缩效应。与传统RAAS阻滞剂相比,该机制具有双重突破:解决醛固酮逃逸难题:靶向上游AGT可规避长期口服ACEI/ARB类药物引发的醛固酮反跳现象;安全性提升:不干扰缓激肽代谢路径,理论上可避免传统ACEI类药物常见的咳嗽、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给药方式上,GW906采用周期性皮下注射设计,旨在通过长效基因沉默效应实现长期、稳定的降压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GW906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具备长效的潜力。公开资料显示,国为医药成立于2005年,已构建siRNA技术研发平台,其技术平台整合了靶点验证、AI算法、化学修饰优化、药物递送及体内评价等核心能力。2.中国药企加速跟进自1998年全球首款产品获批后,小核酸药物领域便陷入长期沉寂。截至2015年仅有3款药物上市,却因市场竞争激烈、替代疗法涌现或安全性问题等因素相继黯然退市。直到2016年,两款反义RNA药物的成功上市,才为这一领域打破商业僵局,带来曙光初现的希望。近年来,随着靶向递送技术的关键突破(如GalNAc偶联系统的成熟),小核酸药物领域迎来了爆发式的快速发展期。2020年,全球首个获批的siRNA降脂药物——诺华的英克司兰钠(Incrasiran)的获批标志着小核酸药物从罕见病向慢性病领域的突破,点燃了全球范围内小核酸药物的研发热情。而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icroRNA发现者Victor Ambros与Gary Ruvkun,这一学界最高荣誉的加持,进一步将小核酸药物领域的学术关注度推向新的高峰。从商业破冰到技术突破,从临床价值验证到学术殊荣加身,小核酸药物的研发势头愈发强劲。根据Evaluate Pharma与BCG的分析数据,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已达86亿美元。业内机构普遍预测,2025年全球销售额将突破100亿美元门槛,在国内市场,随着本土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与政策审批的提速,到2030年我国小核酸药物市场体量将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血压调控的核心通路,其上游前体血管紧张素原(AGT)的抑制被视为理想降压策略。AGT-siRNA药物通过沉默肝脏AGT基因转录,实现血管紧张素II的持续性降低,具有长效降压潜力。目前全球尚无AGT-siRNA药物上市,在研管线超20余项,其中进度最快的是Alnylam公司的Zilebesiran。其2期KARDIA-2研究显示,与传统降压药联用时,治疗3个月可使收缩压(SBP)额外降低12.1 mmHg(具显著临床意义),且部分患者在单次给药6个月后仍维持降压效果。Alnylam预计,该药物峰值销售额可能超过40亿美元。国内企业已加速跟进这一前沿领域,多家企业的管线进入临床阶段:舶望制药BW-00163:一种化学合成的双链siRNA分子,通过siRNA高效降解掉AGT基因的mRNA,从源头降低血管紧张素的产生,发挥长效降血压作用。处于高血压治疗I期临床。信达生物/圣因生物IBI3016(SGB-3908):基于圣因生物专有小核酸药物开发平台LEAD™开发,兼具高活性与长效性,且安全耐受性良好。2023年12月,圣因生物与信达生物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SGB-3908用于治疗高血压。石药集团SYH2062:一款通过偶联乙酰半乳糖胺(Gal NAc)递送的siRNA药物,通过优化序列和化学修饰的策略实现持久的基因沉默效果。临床前数据显示作用持续时间优于同类产品,拟开发6个月给药一次的剂型。恒瑞医药HRS-9563:2024年10月国内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高血压。通过精准靶向抑制血压相关蛋白表达,旨在解决现有药物局限性。先衍生物LDR2402:GalNAc靶向肝细胞递送,临床前显示单次给药药效持续超6个月,处于原发性高血压1期。昂拓生物ART101:2025年1月在国内获批临床,通过靶向抑制肝脏AGT mRNA的表达,减少AGT蛋白生成,进而实现降压效果。施能康/华东医药SNK-2726:利用施能康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酸药物递送技术平台GalNexus研发。临床前数据显示,SNK-2726可深度抑制肝脏中AGT的合成,从而导致AGT蛋白水平的持续降低,发挥长效降血压的作用。2025年5月同时获得中美IND批准,并成功完成中国1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及给药。2024年12月,华东医药与施能康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SNK-2726用于治疗高血压。3.全方位布局信立泰以自主创新的阿利沙坦酯为核心支点,构建了涵盖ARB类单药复方制剂、新型ANRI、醛固酮合酶抑制剂、小核酸药物等品类的产品矩阵。信立坦(阿利沙坦酯片)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其240mg规格自2012年上市以来,凭借“不经肝脏代谢、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显著降低尿酸、改善夜间高血压及心肾保护”等独特优势,通过三次医保谈判后进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未来协议到期后将纳入常规目录,覆盖更广泛患者群体。2024年信立坦在高血压药物市场红海竞争中实现快速放量,成为国产ARB标杆品种。2024年上市的复立坦(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作为国产原研ARB/CCB复方制剂,在增强降压疗效的同时减少水肿等不良反应,适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或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已获高血压指南推荐并快速进入医保,成为单药控制不佳患者的优选方案。ARNI类小分子药物S086,其高血压适应症上市申请在今日(5月27日)获批。临床3期数据显示,治疗12周时,S086片240mg组与480mg组的平均诊室坐位收缩压降幅分别为25.07mmHg和28.22mmHg,相比对照药奥美沙坦酯20mg组(降幅均值)分别高出1.90mmHg与5.04mmHg,呈现明确的剂量依赖性降压效应。延长治疗至52周时,S086片仍能持续稳定控压。全球首款ARNI药物是诺华的诺欣妥,凭借“双重机制调节”的独特优势,其全球销售额从2016年的1.7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78.22亿美元,8年间实现几十倍的增长,一跃成为心血管药物领域的明星单品。S086片是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RNI类小分子药物,参考诺欣妥的市场路径,证券机构预测其销售峰值有望达47亿元。ARB/利尿剂类复方制剂SAL0108(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已进入申报上市阶段,该候选药物在增效的同时降低传统利尿剂引发的低血钾、尿酸升高等风险,适用于脑卒中病史患者。SAL0140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未控制高血压(含难治性高血压)。醛固酮作为关键盐皮质激素,既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又通过双重机制(基因组与非基因组通路)引发心血管和肾脏等靶器官损伤。该药物通过抑制醛固酮合成,有望在降压同时减轻上述双重机制导致的终末器官损伤,具备开发潜力。此次合作引进AGT siRNA药物,与现有高血压产品形成协同,通过布局前瞻性技术进一步完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信立泰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10.17亿元,占营收比重25.35%。4.结语GW906作为创新型siRNA药物,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在高血压治疗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此次引入AGT-siRNA创新靶点药物GW906,是信立泰高血压领域产品矩阵的“战略级补强”。通过锁定小核酸药物这一前沿赛道,信立泰不仅夯实在高血压领域的技术壁垒,也进一步巩固其在慢病治疗领域的地位。#信立泰 #小核酸药物 #国为生物 #GW906参考资料:[1] 各公司官网[2] 《小核酸剑指千亿降压市场!国内已有6款靶向AGT siRNA进入临床》猎药人俱乐部[3] 《小核酸药物专题报告—全球加速发展,国内“鸣枪起跑”》信银投资来源:药智网作者:小铃铛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今天(5月27日),信立泰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成都国为生物达成合作协议,获得国为生物在研AGT-siRNA药物GW906的原料药及制剂相关知识产权、技术信息于大中华区的独家许可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研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等。根据协议条款,信立泰将支付最高1.8亿元的首付款及研发里程碑款总金额。未来产品获批上市且净销售额首次达到协议约定额数,信立泰支付销售里程碑累计最高达3.7亿元。同时,在协议约定期限内,国为医药将获得年度净销售额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1.超长效siRNA新药GW906是成都国为生物自主研发的肝靶向配体偶联siRNA药物,通过特异性沉默肝脏血管紧张素原(AGT)mRNA,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最上游前体蛋白的合成,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路径,实现长效降压效应。该候选药物以原发性高血压为靶向适应症,目前正处于临床1期研究阶段。作为RAAS系统的起始因子,AGT的持续抑制可从源头阻断血压调节级联反应。GW906通过配体偶联技术精准靶向肝细胞,诱导AGT mRNA降解,减少循环中AGT蛋白水平,进而降低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血管收缩效应。与传统RAAS阻滞剂相比,该机制具有双重突破:解决醛固酮逃逸难题:靶向上游AGT可规避长期口服ACEI/ARB类药物引发的醛固酮反跳现象;安全性提升:不干扰缓激肽代谢路径,理论上可避免传统ACEI类药物常见的咳嗽、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给药方式上,GW906采用周期性皮下注射设计,旨在通过长效基因沉默效应实现长期、稳定的降压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GW906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具备长效的潜力。公开资料显示,国为医药成立于2005年,已构建siRNA技术研发平台,其技术平台整合了靶点验证、AI算法、化学修饰优化、药物递送及体内评价等核心能力。2.中国药企加速跟进自1998年全球首款产品获批后,小核酸药物领域便陷入长期沉寂。截至2015年仅有3款药物上市,却因市场竞争激烈、替代疗法涌现或安全性问题等因素相继黯然退市。直到2016年,两款反义RNA药物的成功上市,才为这一领域打破商业僵局,带来曙光初现的希望。近年来,随着靶向递送技术的关键突破(如GalNAc偶联系统的成熟),小核酸药物领域迎来了爆发式的快速发展期。2020年,全球首个获批的siRNA降脂药物——诺华的英克司兰钠(Incrasiran)的获批标志着小核酸药物从罕见病向慢性病领域的突破,点燃了全球范围内小核酸药物的研发热情。而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icroRNA发现者Victor Ambros与Gary Ruvkun,这一学界最高荣誉的加持,进一步将小核酸药物领域的学术关注度推向新的高峰。从商业破冰到技术突破,从临床价值验证到学术殊荣加身,小核酸药物的研发势头愈发强劲。根据Evaluate Pharma与BCG的分析数据,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已达86亿美元。业内机构普遍预测,2025年全球销售额将突破100亿美元门槛,在国内市场,随着本土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与政策审批的提速,到2030年我国小核酸药物市场体量将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血压调控的核心通路,其上游前体血管紧张素原(AGT)的抑制被视为理想降压策略。AGT-siRNA药物通过沉默肝脏AGT基因转录,实现血管紧张素II的持续性降低,具有长效降压潜力。目前全球尚无AGT-siRNA药物上市,在研管线超20余项,其中进度最快的是Alnylam公司的Zilebesiran。其2期KARDIA-2研究显示,与传统降压药联用时,治疗3个月可使收缩压(SBP)额外降低12.1 mmHg(具显著临床意义),且部分患者在单次给药6个月后仍维持降压效果。Alnylam预计,该药物峰值销售额可能超过40亿美元。国内企业已加速跟进这一前沿领域,多家企业的管线进入临床阶段:舶望制药BW-00163:一种化学合成的双链siRNA分子,通过siRNA高效降解掉AGT基因的mRNA,从源头降低血管紧张素的产生,发挥长效降血压作用。处于高血压治疗I期临床。信达生物/圣因生物IBI3016(SGB-3908):基于圣因生物专有小核酸药物开发平台LEAD™开发,兼具高活性与长效性,且安全耐受性良好。2023年12月,圣因生物与信达生物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SGB-3908用于治疗高血压。石药集团SYH2062:一款通过偶联乙酰半乳糖胺(Gal NAc)递送的siRNA药物,通过优化序列和化学修饰的策略实现持久的基因沉默效果。临床前数据显示作用持续时间优于同类产品,拟开发6个月给药一次的剂型。恒瑞医药HRS-9563:2024年10月国内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高血压。通过精准靶向抑制血压相关蛋白表达,旨在解决现有药物局限性。先衍生物LDR2402:GalNAc靶向肝细胞递送,临床前显示单次给药药效持续超6个月,处于原发性高血压1期。昂拓生物ART101:2025年1月在国内获批临床,通过靶向抑制肝脏AGT mRNA的表达,减少AGT蛋白生成,进而实现降压效果。施能康/华东医药SNK-2726:利用施能康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酸药物递送技术平台GalNexus研发。临床前数据显示,SNK-2726可深度抑制肝脏中AGT的合成,从而导致AGT蛋白水平的持续降低,发挥长效降血压的作用。2025年5月同时获得中美IND批准,并成功完成中国1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及给药。2024年12月,华东医药与施能康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SNK-2726用于治疗高血压。3.全方位布局信立泰以自主创新的阿利沙坦酯为核心支点,构建了涵盖ARB类单药复方制剂、新型ANRI、醛固酮合酶抑制剂、小核酸药物等品类的产品矩阵。信立坦(阿利沙坦酯片)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其240mg规格自2012年上市以来,凭借“不经肝脏代谢、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显著降低尿酸、改善夜间高血压及心肾保护”等独特优势,通过三次医保谈判后进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未来协议到期后将纳入常规目录,覆盖更广泛患者群体。2024年信立坦在高血压药物市场红海竞争中实现快速放量,成为国产ARB标杆品种。2024年上市的复立坦(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作为国产原研ARB/CCB复方制剂,在增强降压疗效的同时减少水肿等不良反应,适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或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已获高血压指南推荐并快速进入医保,成为单药控制不佳患者的优选方案。ARNI类小分子药物S086,其高血压适应症上市申请进入审批倒计时。临床3期数据显示,治疗12周时,S086片240mg组与480mg组的平均诊室坐位收缩压降幅分别为25.07mmHg和28.22mmHg,相比对照药奥美沙坦酯20mg组(降幅均值)分别高出1.90mmHg与5.04mmHg,呈现明确的剂量依赖性降压效应。延长治疗至52周时,S086片仍能持续稳定控压。全球首款ARNI药物是诺华的诺欣妥,凭借“双重机制调节”的独特优势,其全球销售额从2016年的1.7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78.22亿美元,8年间实现几十倍的增长,一跃成为心血管药物领域的明星单品。S086片是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RNI类小分子药物,参考诺欣妥的市场路径,证券机构预测其销售峰值有望达47亿元。ARB/利尿剂类复方制剂SAL0108(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已进入申报上市阶段,该候选药物在增效的同时降低传统利尿剂引发的低血钾、尿酸升高等风险,适用于脑卒中病史患者。SAL0140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未控制高血压(含难治性高血压)。醛固酮作为关键盐皮质激素,既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又通过双重机制(基因组与非基因组通路)引发心血管和肾脏等靶器官损伤。该药物通过抑制醛固酮合成,有望在降压同时减轻上述双重机制导致的终末器官损伤,具备开发潜力。此次合作引进AGT siRNA药物,与现有高血压产品形成协同,通过布局前瞻性技术进一步完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信立泰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10.17亿元,占营收比重25.35%。4.结语GW906作为创新型siRNA药物,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在高血压治疗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此次引入AGT-siRNA创新靶点药物GW906,是信立泰高血压领域产品矩阵的“战略级补强”。通过锁定小核酸药物这一前沿赛道,信立泰不仅夯实在高血压领域的技术壁垒,也进一步巩固其在慢病治疗领域的地位。#信立泰 #小核酸药物 #国为生物 #GW906参考资料:1、各公司官网2、《小核酸剑指千亿降压市场!国内已有6款靶向AGT siRNA进入临床》猎药人俱乐部3、《小核酸药物专题报告—全球加速发展,国内“鸣枪起跑”》信银投资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 史蒂文合作、投稿、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CVM(心血管及代谢),此词重量将堪比ADC、GLP-1。国内心血管疾病患者约3.3亿人、代谢性疾病患者约4.5亿人。据药融云,2018-2022年,中国心血管药物销售额市场规模保持在1450亿元左右。然而,这个超级市场一潭死水,长期被MNC和仿制药企盘踞。死水微澜,创新例外,国内创新药唯一接近百亿大单品,有望诞生于CVM,验证结构性增量逻辑成立。创新靶点成药,以及创新靶点进一步开发小分子药(口服优势)、小核酸药(超长效),让增量Buff拉满。Biotech在站稳肿瘤领域后,正挟创新靶点集体进军CVM。CVM市场将分层,保底层是集采仿制药,量大管饱,承担普惠的社会责任,中间层是口服创新药和次新靶点单抗药或多肽药,顶层是高价值的小核酸药、基因编辑疗法和全新靶点单抗药或多肽药。拿下中间层和顶层,Biotech将改变命运,享受慢病用药品牌依赖度高、生命周期长的红利。散发着腐烂气息的千亿江湖,因为鲶鱼涌入而重生。2023年主要降脂药品种价格梳理,初步呈现价格分层 资料来源:新康界,赛柏蓝,药智网,各药品说明书,华福证券研究所01 MNC凭老药霸屏依旧,仿制药拼老命只赚吆喝国内CVM慢病用药,曾经几乎被MNC垄断。据米内网,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降压药TOP10品牌市场份额、降糖药TOP10品牌市场份额、降脂药TOP10品牌市场份额,外企分别占9席、9席、6席。集采让原研药出局,打破药品阶层板结化?据米内网,2024年Q1-Q3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高血压用药市场品牌TOP20中,外企占据15席;2024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糖尿病用药(化+生)品牌TOP20中,外企占据17席;2024年Q1-Q3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内服血脂调节剂品牌TOP20中,外企占据7席。降压药、降糖药原研霸屏依旧,原研崇拜本质上是一种品牌依赖,客户粘度高,服用周期长,不会轻易中途换药。降脂药市场格局表面上受到国产集采品种的强劲冲击。据药智数据,阿托伐他汀钙片作为首批国家集采的血脂调节药大品种,在执行中标结果前的最后一个完整年度(2018年),在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的销售量为16.08亿片,辉瑞原研药为8.87亿片,占比55%,到2023年,阿托伐他汀钙片已增长至30.46亿片,辉瑞原研药为8.51亿片,占比降至28%。齐鲁制药勇夺阿托伐他汀钙片市场销量第一,销量占比47%,紧随其后的是乐普制药和东瑞制药(原兴安药业),销量占比分别为10%和9%。一看销售额,结局就反转。阿托伐他汀钙片2018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为105.01亿元,其中,辉瑞原研药占市场份额71%,集采之后,辉瑞市场份额不降反升,2023年达到83%。国产负责管饱,进口负责赚钱?然而,一旦涉及集采,终究没有赢家。CVM大品种被集采暴击,阿托伐他汀钙片销售额由2018年超100亿下滑至2020年不足55亿元;瑞舒伐他汀钙片由2018年超60亿元下滑至2021年不足25亿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由2018年近50亿元下滑至2020年不足23亿元。在CVM未被集采的领域,一个接近百亿元的大单品正冉冉升起。阿斯利康当家花旦达格列净(SGLT-2抑制剂),身披未被集采+原研战袍,据米内网,2024H1在国内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接近35亿元,同比增长39.16%,按此趋势(据阿斯利康财报,达格列净全球销售额2024年同比增长31%,2025Q1同比增长16%),2025年或2026年将接近100亿元。达格列净被视为新型降糖药,其实不太新了,最早于2012年11月在欧洲批准上市,2017年3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到2022年,达格列净仍然占据国内SGLT-2药物82.6%的市场份额。整个CVM药物迭代缓慢。即使上市近30年,即使是被集采按在地上摩擦,他汀类药物仍是血脂异常治疗基石,据药智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的样本医院血脂调节剂化药销售额中,阿托伐他汀钙片和瑞舒伐他汀钙片的占比超过50%。这一潭死水,体现为药物迭代缓慢,MNC凭借原研老药霸屏依旧,仿制药拼了老命只赚一个吆喝。是时候,来一群鲶鱼了。这群鲶鱼正是迅速崛起的创新药企。创新药大本营在港股,而港股跟踪创新药最权威的指数是HSHKBIO,恒生医药ETF(159892)是HSHKBIO指数下规模最大的ETF,最新规模达到约47亿元。今年以来(截至5月14日),HSHKBIO累计上涨26.35%,跑赢同期恒生科技指数。随着源头创新、差异化创新能力的增强,创新药是未来中国投资主线之一,不要错过这一历史机遇。由于对专业知识要求太高,港股医药投资,最稳妥的选择还是ETF基金(159892恒生医药ETF)。这只基金也有对应的场外基金(A类:016970;C类:016971),费率在同类属于最低档水平,可供长期定投。02 国产创新靶点药物,冲击三大旧格局仿制药未竟的任务,将由国产创新药完成。如果非要给恒瑞医药的创新转型找一个拐点标志,当属2025年3月将Lp (a)口服小分子项目HRS-5346海外权益许可给默沙东,首付款2亿美元,交易总额19.7亿美元。这次BD令人全然耳目一新,不仅含新量远超恒瑞既往BD,而且在整个国产创新药出海事件中都属顶级水平,体现出恒瑞早研能力的巨大飞跃。这次BD不是发生于我们擅长的工程抗体领域,而是长期落后的CVM领域,更加意义非凡。对标海外大厂阿斯利康、罗氏的CVRM(心血管、肾脏及代谢疾病)业务线,信达生物搭建CVM领域全方位能力体系:降脂管线首个国产PCSK9单抗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生效;代谢管线玛仕度肽(GLP-1R/GCGR)——全球首个进入III期GLP-1R/GCGR双靶点减重药,预计2025年中获批;痛风管线替古索司他(XO抑制剂)美国II期数据疗效优异,海外II期和国内II期同时推进;降压管线小核酸药物AGT siRNA国内I期已启动。CVM三大旧格局将经受国产创新靶点药物冲击。代谢领域,以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为代表的GLP-1药物即将汹涌而至,围绕GLP-1升级,以来凯医药LAE102(ActRIIA单抗)为代表的早研药物,在增肌、增加能量消耗、停药不反弹的痛点上进行探索;降压领域,中国约有2.6亿高血压患者,且高血压控制率较低,仅为16%,AGT是RAAS通路的上游靶点,RNA疗法可沉默肝源性AGT基因表达,有望克服RAS逃逸,解决高血压治疗耐药和依从性差的问题,半年给药一次,国产8款靶向AGT小核酸药物已进入临床,包括舶望制药 BW-00163、圣因生物/信达生物SGB-3908、石药集团SYH2062、恒瑞医药HRS-9563、成都先衍生物LDR2402、昂拓生物ART101、施能康/华东医药SNK-2726、大睿生物RN1871;限于篇幅,今天分析重点为新型降脂药。降脂领域仍存较大未满足需求。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时,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此所谓“他汀类药物疗效6%效应,即LDL-C疗效不足;部分患者存在他汀不耐受的情况,包括肝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并发症、新发糖尿病以及其他不良反应;脂蛋白(a)也称Lp(a),Lp(a)水平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直接相关,其浓度几乎完全由遗传决定,传统降脂药物(如他汀类)作用有限。全球靶向PCSK9药物在研情况梳理 截至2025年2月PCSK9PCSK9蛋白与LDL-R直接结合,相较他汀类药物的间接作用,PCSK9抑制剂可以更精准地降低LDL-C水平,对他汀不耐受的血脂异常患者,或难治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均有较好疗效,肝肾副作用也相对较小。PCSK9单抗可使LDL-C水平降低达50%~70%,每2周1次皮下注射,但“一辈子打针”的心理负担沉重,长期依从性不佳。安进依洛尤单抗(2015年上市)、赛诺菲/再生元阿利西尤单抗(2015年上市)2024年全球销售额分别为22.2亿美元、12.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5.4%、14.7%,并没有成为超级爆款。PCSK9三个潜力方向或可期待。一是开发小核酸药物,诺华Leqvio是全球首款上市的siRNA降血脂药物,2024年全球销售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8.3%,能够强效持久降低LDL-C,长期达标率达80%,亚洲人群降幅高于PCSK9单抗,关键是一年仅需两针(第三个月加强针后)。阿斯利康反义寡核苷酸(ASO)AZD8233可显著降低PCSK9及LDL-C水平73%~79%,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所有PCSK9靶向药物中可使LDL-C水平降低最高的药物。国内石药集团、悦康药业、瑞博生物、圣因生物均在开发PCSK9 siRNA。二是开发口服药物。默沙东MK-0616是全球首个口服PCSK9抑制剂,属于大环肽类药物,可阻断PCSK9蛋白和LDLR的结合,IIb期临床研究中30mg组降低LDL-C水平达60.9%,已推至临床III期。阿斯利康AZD0780是一种PCSK9小分子抑制剂,基于瑞舒伐他汀再用药,LDL-C水平下降52%(联用下降78%)。三是开发PCSK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可实现PCSK9的永久抑制,有望实现一次注射,终生降血脂。今年4月,信立泰从尧唐生物引进的靶向PCSK9碱基编辑药物YOLT-101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YOLT-101 IIT研究数据显示,4周时,高剂量组受试者LDL-C最高降幅近80%。Lp(a)Lp(a)作为降脂治疗的新靶点,全球暂无药物获批上市。在中国,约有20%人群的Lp(a)水平异常。目前全球约有13款用于降低Lp(a)水平的药物处于研发阶段,其中进展最快的3个项目均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分别为ASO疗法诺华Pelacarsen,以及siRNA疗法安进Olpasiran、礼来Lepodisiran。今年3月,礼来长效siRNA疗法II期研究结果出炉,lepodisiran在最高剂量(400mg)下,使Lp(a)水平在治疗后60至180天期间平均降低93.9%,达到主要终点,其中一些患者的降低时间持续近1.5年。国内进展最快的为舶望制药siRNA药物BW-01,已进入II期临床。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信立泰、京新药业、靖因药业均在布局靶向Lp(a)药物。APOC3siRNA热门靶点之一,改善脂质紊乱的新途径,主要针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罕见疾病。瑞博生物RBD5044是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开发的APOC3 siRNA。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维亚臻研发的APOC3 siRNA 药物Plozasiran(VSA001),2025年 3 月针对中国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FCS)患者的 III 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顶线数据,成功达到主要疗效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ANGPTL3主要针对他汀类药物无效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有望成为罕见遗传病患者的曙光,目前全球仅有一款药物获FDA批准上市。恒瑞医药SHR-1918是ANGPTL3靶向单抗药物,进入Ⅲ期临床。润佳医药/君实生物、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维亚臻、诺华/舶望制药均在开发ANGPTL3 siRNA。CETP一度被视为心血管重要靶点,却成为MNC的坟场,辉瑞、罗氏、礼来和默沙东均受阻。现存在研药物仅4款,均为口服小分子,NewAmsterdam制药公司于2024年12月公布了ObicetrapibⅢ期BROADWAY试验的积极结果,或成为该靶点的破局者。在CVM创新靶点上,国内创新药与MNC不存在技术代差,部分甚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恒瑞医药、信达生物、信立泰已成为CVM领军企业,大量Biotech更是风起云涌,不仅分享国内千亿市场的增量机会,还将出现更多大型BD。
100 项与 上海昂拓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昂拓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