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Noria Therapeutics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Noria Therapeutics 相关的专利(医药)
一场由“核”引发的创新药新赛道风口已经到来。
据Evaluate的预测,2026年放射性药物疗法的年销售额将超过60亿美元。如果算上诊断试剂,市场规模还要翻一番。核药正迅速成为MNC和投资者的新宠。
过去几年,核药领域共进行了约86笔战略交易,特别是2022年,交易数量相比2021年翻了近3倍。从融资事件来看,核药领域发生的融资数量稳步上升。融资规模也在提高。如2023年前三季度的平均融资额(5100万美元)已经是2018年2600万美元的2倍。
今年部分MNC在核药领域的重磅交易,根据公开信息收集整理
到了2024年,核药赛道非但没有熄火,反而越烧越旺,已然成为全球制药巨头们的必争之地。
就在9月份,赛诺菲以3.2亿欧元的投资,宣布加入“核药”市场竞争,与RadioMedix和Orano Med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共同开发基于同位素铅(lead)的放射性配体疗法(RLT)用于癌症治疗。
赛诺菲此次进军核药领域,是其在医药版图上的又一战略性扩张。特别是在拳头产品度普利尤单抗专利即将在未来几年到期的情况下,赛诺菲迫切需要找到能够接棒的产品。
尽管过去2年,已有多个重磅交易,但到了2024年多家MNC非但没有放缓节奏,反而大额交易频出,各自积极入局。像诺华和拜耳这类MNC已经开始深度参与核药领域。特别是诺华,经过几年布局,已然成为核药领域的领跑者。
诺华的高举高打
诺华是近几年核药领域动作最大的MNC,到了2024年,他的脚步依然没有慢下来。
2024年4月底,诺华与PeptiDream签署了一项价值总价值约29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包含1.8亿美元预付款,27.1亿美元里程碑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共同开发多款大环肽靶向偶联核药。这是两家公司2019年达成环肽PDC合作之后又一次牵手。
作为核药龙头,诺华的治疗性RDC药物也被视为ADC之后的热门偶联药物方向之一,而将其与环肽结合,或许会是RDC之后又一次成功的迭代。
紧接着在5月2日,诺华宣布收购Mariana Oncology,以加强放射性配体疗法的布局。根据协议条款,诺华将支付10亿美元预付款,并在完成预定里程碑后再支付7.5亿美元。
Mariana Oncology成立于2021年,聚焦开发靶向肽核药,其核心资产MC-339是一种基于锕的放射性配体疗法,正在研究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其靶点并未披露。此次收购后,诺华不仅获得了Mariana Oncology的配体发现平台,还获得了放射偶联平台,能利用α和β放射性核素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
可以看到诺华在核药的布局已经开始向下一代渗透。之所以诺华有这样的底气,来自其核药商业化的回报。
诺华整体收购核药企业建设核药能力,据公开信息整理
2017年,诺华以39亿美元收购了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AAA),从而获得了用于治疗生长抑素受体(SSTR)阳性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Lutathera。
第二年,诺华首款RDC药物Lutathera便获得FDA批准上市,时至2023年,该药销售额达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今年上半年Lutathera以16%的增速实现收入3.44亿美元。
2018年,诺华以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进一步得到了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放射配体疗法Pluvicto,其后于2022年获批上市。
上市当年,Pluvicto即实现收入2.7亿美元,2023年继续放量,全年销售额9.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60%,成为全球年销售额最高的放射性治疗药物。今年上半年,Pluvicto以45%的增速实现收入6.55亿美元,今年大概率能突破10亿美元大关。表现如此抢眼,诺华还在推进Pluvicto用于更前线的治疗方案,及拓宽适用人群。
两款RDC药物商业化的成功,让诺华开始持续下注核药。
全面出击,扩充管线
消化了两家公司的资源,诺华已经拥有评估核药的能力,开始收购产品权益。
这段时间,诺华将目光瞄向处于研发早期的产品,既降低了交易金额,还能获得不同的辐射粒子、不同的靶点以及不同适应症。比如通过对于几款处于临床1/2期产品权益的收购,获得了一系列FAP靶点产品,有效拓展了FAP高表达的瘤种。
诺华部分产品权益收购,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通过检索Clinicaltrials,发现41项有关FAP靶点放射性药物的临床试验,由企业申请的共有6项,其中3项归属为诺华所有(NCT04939610、NCT05262855和NCT05641896),适应症分别为实体瘤、胰腺导管癌和胃肠道肿瘤。
诺华于2021年7月开启的1项关于Ga-68 FAP-2286和Lu-177 FAP-2286诊疗一体化的临床1/2期试验,是全球首个发起FAP注册临床试验的企业,其他企业启动时间要比诺华晚2年多。也就是说,如果未来3年,诺华的FAP靶向放射性药物成功陆续上市,不仅能带来新的增长曲线,同时还无人能正面竞争。
接下来,诺华开始尝试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开发。特别是在2021年后,诺华希望通过新的平台技术,改善核药负责靶向部分的分子性能,包括分子量小、穿透性强、亲和力高、靶向性强、体内滞留时间长等,来提高核药疗效和安全性,是核药更贴近临床需求。
此外,诺华也有参与投资核药研发企业,例如通过投资Aktis Oncology可深度孵化a粒子标记技术平台。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操作,目前诺华拥有有8条核药管线,除去2个上市产品外,还有6个处于临床1期的管线。
诺华核药管线,数据源自企业财报
对于已经上市的Lutathera,诺华还在扩展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1线治疗适应症,目前处于临床3期阶段;扩展儿童适应症、胶质母细胞瘤适应症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1线治疗适应症都处于临床2期阶段。
除了积极拓展已上市核药的适应症外,诺华也在开发LU-177标记不同靶点的放射性治疗药物,如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 -NeoB、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整合素α-v、β-3/5。新的靶点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如乳腺、前列腺、胰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且均以诊疗一体化策略进行开发。值得注意的是,除诺华外,其余各大MNC或是核药企业也在积极布局Lu-177标记的放射性治疗药物,只是他们的靶点并无明显创新。
诺华Lu-177标记新靶点药物临床试验汇总,数据源自Clinicaltrials
另一款已经上市的Pluvicto,靶点为PSMA。诺华同步开展了3项3期临床试验,均为前列腺癌,通过不同联合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前移到1线,前列腺癌的分型(少转移性前列腺癌),预计未来几年适应人群范围还将持续扩宽。
AAA802和AAA817这两个同样靶向PSMA的药物则展现出了诺布布局的前瞻性。
以上市的两款RDC药物为例,从药物结构上来看两款药物的核素均为Lu-177,能够产生β粒子射线,半衰期接近一周,适合小体积的肿瘤和转移灶的清除。有它们珠玉在前,RDC的研发也多集中在β核素Lu-177上。可随着研发的深入,药企也开始寻求布局创新核素,α核素开始走向前台。
在α核素中,Ac-225被认为最具前景。因其半衰期达9.9天,长于Lu-177的6.647天,生产、治疗时间更为充足,并且基于其释放的α粒子的特性,结合Ac-225开发的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在理论上会比Lu-177更有优势。
不只是诺华,多家MNC都围绕Ac-225做了布局。
包括诺华17.5亿美元收购的Mariana、礼来14亿美元收购的Point pharma、BMS41亿美金收购的Rayzebio以及阿斯利康20亿美元收购的Fusion,它们旗下均有基于Ac-225开发的管线。频繁的交易也意味着,未来基于Ac-225的产品将是一个重要竞争领域。
考虑到核药在研发、临床、生产和使用等环节都受到严格监管。诺华在核药领域的先发优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MNC争相布局
让诺华一家独美,显然是其他MNC不愿看到的,核药赛道已经成为MNC的必争之地。
核药商业化之路存在极高壁垒,包括成熟、完备的核药上下游产业链,以及生产、运输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核药Biotech来说,想自己走通这条路,难度极大,卖给财大气粗的MNC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而通过并购、合作切入新赛道也是MNC的常规操作。
以同样深耕多年核药领域的拜耳为例,尽管早在2013年,拜耳研发的镭-233药物Xofigo便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但此后拜耳还是陆续通过收购Algeta、Noria和PSMA Therapeutics等公司,来加强其在核药领域的研发和市场影响力。
通过这些收购,拜耳不仅获得了基于锕-225和一种靶向前列腺特异性小分子抗原(PSMA)差异性α放射性核素疗法的专有权。还扩大了拜耳现有的肿瘤靶向α疗法(TAT)产品组合。此后在2023年5月,拜耳与Bicycle Therapeutics plc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多个双环肽靶向放射偶联药物。
其他MNC如阿斯利康、罗氏和礼来等也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引进等方式积极进入核药领域。如礼来在2023年10月宣布收购POINT Biopharma,获得了包括PNT2002和PNT2031在内的多款处于临床后期的核药物。
2023年12月,BMS以41亿美金收购成立仅三年多的核药公司RayzeBio,将核药市场推向新的高潮。2024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收购Fusion Pharmaceuticals,获得了基于同位素锕(actinium)的放射偶联药物管线,以及其他相关研发与生产设施。
罗氏和默沙东在核药领域的布局主要是合作。例如默沙东早在2021年就与Fusion达成合作,主要是评估核药与K药的联合疗法;2023年3月,默沙东又与Ratio Therapeuticsd合作推进核药研发。罗氏则通过在2023年9月与PeptiDream达成一项超10亿美金核药研发合作进入核药领域。
阿斯利康在今年3月用24亿美元收购Fusion Pharmaceuticals入局核药,但早在2020年,阿斯利康便与Fusion达成开发和商业化下一代α核素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癌症联合疗法的合作。2023年4月,Fusion宣布其新药IND申报获得受理,将携手阿斯利康共同开发。那么此次的收购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阿斯利康的角度来看,Fusion也颇具价值。首先,它拥有的α核素平台和较为领先的产品管线。Fusion的225Ac-PSMA虽然进度并非靠前,但也算第一梯队。其次便是Fusion特殊的Linker设计平台,可以减少未结合的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增加安全性。Fusion可以通过该平台源源不断地利用经验证的前体来产生FPI-2068这样的组合分子,使得临床候选药物的验证性更具优势。最后便是其Ac-225的生产以及CMC能力。
通过并购完成对供应链和生产配送能力的建设成为MNC入局的固定打法。当然,核药自身的属性也使得核药Biotech们被MNC收购是最佳的选择之一。毕竟,核药的商业化困难重重。
MNC核药如何落地国内市场
即便是诺华,也在核药的商业化上遭遇过挑战。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预计2025年,国内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260亿元人民币。面对这样一个市场,诺华自然不会放弃。
根据CDE官网的信息,诺华自2000年起,便着手在国内准备启动核药的研发。根据临床试验的申请可以看出在国内市场的研发策略也是保持了诊疗一体化、适应症扩展及治疗前移。
值得注意的是,诺华安排进入国内临床开发的仅有标记Ga-68的放射性诊断药物,以及标记LU-177的放射性治疗药物。直到2023年,因全球同步开发策略,诺华才将诊疗一体化的NeoB引入。
不仅只有临床,为配合Pluvicto在国内获批上市,诺华做了不少准备。
由于Pluvicto的有效期从工厂包装好开始计时只有5天(Lutathera只有3天),因此在目标市场建厂生产成为刚需。为此,诺华在中国投资设立了一家全新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确保供应能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投资总额预计超过6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26年底投入生产。
此外,诺华中国将在现有乳腺癌团队、血液肿瘤团队、肺癌和实体瘤管线团队的基础上,新组建放射配体疗法团队,加速国内对创新型放射配体产品的引入,以尽快触达国内患者。
诺华CEO曾在JPM 2024上明确表示了对于核药价值的认可和长期投入,相信在未来几年核药带来的营业收入将大幅度增加,核药收入将占其年度总营业收入极大比重。
随着越来越多MNC的入局,核药研发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也推动了医药行业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加入,核药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未来随着越来越多核药的上市和产业链的完善,核药势必能成长为新一代癌症主流疗法。至于谁能率先冲线,不仅取决于各自的研发能力和商业化决策,还要看谁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和患者利益。
* 参考资料:
《nature》The radiopharmaceutical renaissance: radiating hope in cancer therapy doi.org/10.1038/d43747-024-00014-w
国家核安全局《2030年→260亿!国内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增》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8月15-16日 NDC2024生物医药创新者峰会
扫码立即报名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根据precedenceresearch预测,2023年全球核医学市场规模为106.5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超过314.4亿美元左右,预计2024年至2033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1.45%,核药市场展现勃勃生机。VantageMarketResearch预测,到2030年,放射性药物中的核医学诊断将占总销售额的40%以上。这一预测主要得益于癌症诊断和治疗的不断改进,以及核医学的创新技术引入。强大的产品线和政府旨在提高核疗法普及率的举措进一步支持了该行业的扩张。
诺华的核药物战略
诺华通过两次重要的收购,快速构建了其在放射性配体疗法领域的技术平台。2017年,诺华以39亿美元收购了AdvancedAcceleratorApplications(AAA),获得了治疗生长抑素受体(SSTR)阳性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Lutathera。紧接着在2018年,诺华又以21亿美元收购了Endocyte,从而得到了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放射配体疗法Pluvicto。这两款产品都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功,根据诺华2023年的财报,Pluvicto的销售额达到了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而Lutathera的销售额则为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随着这两款产品在更多国家上市和适应症的拓展,预计Pluvicto的年产值有望达到60亿美元以上。
拜耳的核药物发展
拜耳在核药领域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2013年,拜耳研发的镭233药物Xofigo®获批上市,标志着核药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此后,拜耳通过收购Algeta、Noria和PSMATherapeutics等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其在核药领域的研发和市场影响力。
其他药企的核药物布局
除了诺华和拜耳,其他跨国药企如阿斯利康、默沙东、强生、罗氏和礼来等也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引进等方式积极进入核药领域。例如,礼来在2023年10月宣布收购POINTBiopharma,获得了包括PNT2002和PNT2031在内的多款处于临床后期的核药物。2024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收购FusionPharmaceuticals,获得了基于同位素锕(actinium)的放射偶联药物管线,以及其他相关研发与生产设施。
中国核药在研管线分析
截至2023年10月,中国32款放射性药物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上市阶段,其中24款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8款为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不同于已上市放射性药物大多为仿制药,在研的放射性药物大多为创新产品,在32款放射性药物中仅有8款药物为仿制药,中国原研放射性药物发展迅速。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在研的24款放射性药物中,其中4款药物为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分别为恒瑞医药的镓[68Ga]依度曲肽、Telix的TLX591CDx、远大医药的锆[89Zr]吉伦妥昔单抗,以及瑞迪奥用于SPECT/CT肿瘤显像剂99mTc-3PRGD2,瑞迪奥的99mTc-3PRGD2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核医学l类创新药,目前已完成用于肺部肿瘤良恶诊断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III期临床试验。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在研的8款放射性药物中,4款药物布局了前列腺癌这一适应症,其中包括诺华的镥[177Lu]-vipivotidetetraxetan(商品名:Pluvicto),该药物于2022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上市首年全球销售额为2.7亿美元,目前,该药正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形成了以东诚药业、中国同辐为核心的双龙头垄断格局,二者合计占据中国核药市场六成以上份额。其中,中国同辐为40.4%,东诚药业为21.6%,东诚药业在核医学行业层面催化剂不断,进行核医学全产业链布局,未来有望承接国内外核药CDMO业务。公司即将进入核药研发收获期,预计未来每年保持1-2个产品获批。中国同辐具有多年的放射性核素与药物供应经验,行业积淀深厚。近年来在放药生产能力布局、科研平台建设、流通渠道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供应及服务企业。近几年是核药行业迎来风口的关键节点,核药广阔的市场前景还吸引了智核生物、远大医药、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等多家企业纷纷入局。2024年伊始,利好信息频发。诺宇医药、远大医药获得临床批件;云核医药、蓝纳成核药临床试验接连获CDE受理;东诚药业收购频繁,不断扩充创新核药产品。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通过其子公司天津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在核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已有四款产品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包括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专门用于成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治疗;镓[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一种用于诊断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放射肿瘤诊断药物;针对PSMA阳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的HRS-4357注射液,目前处于I期临床试验;以及HRS-9815注射液,用于成人前列腺癌患者的PSMA阳性病灶的PET诊断。
云核医药
云南白药作为国内的传统医药企业,近年来也在积极布局核药领域。云南白药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天津)有限公司,专注于核药的研发和商业化。其已启动INR101和INR201核药项目。INR101注射液是一种PSMA靶向的放射性诊断类创新药,适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INR101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4年2月获得NMPA受理。
蓝纳成
烟台蓝纳成专注于开发具有优异肿瘤滞留特性和吸收剂量优化的靶向核药物,是东诚药业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其产品线广泛覆盖前列腺癌、实体瘤、脑胶质瘤和神经内分泌瘤等治疗领域。公司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相关产品的研发上全球领先,并已推动多个诊疗一体化的创新核药项目在中美进行临床申报和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首个1类放射性药物氟[18F]思睿肽注射液,作为靶向PSMA的诊断药物,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受理,标志着公司在提升肿瘤诊断和治疗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蓝纳成通过其强大的研发平台和专业的团队,积极与多方医疗机构和高校合作,致力于将前沿的核医药技术转化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案。
诺宇医药
诺宇医药研发重点涵盖前列腺癌、肾癌、胃癌、卵巢癌、帕金森病等。其在核药领域的发展迅速,已有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例如177Lu-NY108,这是一种针对前列腺癌的原研诊疗一体化核药,其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首两例受试者已经入组。诺宇医药的技术特色在于其创新的核药研发策略,公司采用“快速临床概念验证”和“快速产品上市”的双轮策略,围绕全新靶点FirstinClass和成熟靶点BestinClass进行战略布局。此外,诺宇医药还开发了“榫卯”核药装备产品,旨在打破国际品牌的长期垄断,提升中国核医学研发、生产及临床应用的装备现代化水平。
核舟医药
核舟医药专注于创新靶向放射性配体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开创性的放射性配体疗法,疾病领域涵盖了前列腺癌等重大疾病,并在Pb-212管线的临床开发上取得了进展。公司与ARTBIO,Inc.达成了独家战略合作,核舟医药将使用ARTBIO的AlphaDirect™核素分离纯化技术生产铅212(212Pb)核素,该技术有望填补国际市场的空白。此外,核舟医药获得了ARTBIO旗下产品AB001在大中华区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AB001是一款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α核素放射性配体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并展现出成为针对前列腺癌的“best-in-class”药物的潜力。核舟医药的技术特色在于其开拓性的铅212核素提取技术,这一技术不仅能确保充足的母核素来源,保障铅212的稳定大规模供应,还具有更简单的辐射屏蔽要求,有助于降低医院等市场的准入和使用门槛。
东诚药业
东诚药业是一家集生化原料药、制剂、核药、大健康四大领域于一体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自2015年通过收购成都云克药业进入核药领域后,东诚药业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如收购东诚欣科、益泰医药、安迪科等公司,形成了从诊断到治疗的核药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在核药领域具有明显的领跑优势,拥有从核素供应、研发创新、临床转化、生产配送到营销服务的完整核医药产业链。东诚药业的核药板块包括成熟的云克注射液、氟药(PET示踪剂)与锝标(SPECT)示踪剂的生产与配送,同时拥有蓝纳成、米度生物、益泰医药等子公司组成的创新项目群,通过参股新旭生技、中硼联康等公司,完成了对行业前沿的布局。公司在研的核药产品共7个品种,其中包括氟[F-18]化钠注射液、铼[Re-188]依替膦酸盐注射液等,展现了公司在核药领域的创新研发能力。
远大医药
远大医药是一家在核药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的综合性医药企业,在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的研发与商业化具有优势,其产品管线涵盖前列腺癌、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GEP-NETs)等重大疾病,并在国内外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远大医药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和战略性并购,形成了从诊断到治疗的核药全产业链布局,其核心产品TLX591-CDx和钇[90Y]微球注射液(易甘泰)等已在临床试验和商业应用中取得重要进展,展现了公司在提升肿瘤诊断和治疗能力方面的专业实力和市场潜力。
通瑞生物
通瑞生物由业内通和毓承及九瑞健康发起并投资约8200万美元设立,于2021年在中国成都医学城内投资建设“通瑞生物成都温江研发生产基地”,致力于建造全球一流的放射性药物研发中心和符合美国FDA、欧盟EMA及中国NMPA法规要求的cGMP生产基地,并获得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公司已布局了超过10条研发管线,覆盖了多种诊疗核素64Cu、177Lu和225Ac等、小分子/多肽/改造抗体等全球创新分子。
2024年8月15日由药融圈主办的2024生物医药创新博览会将设置XDC论坛,将邀请18位行业专家,以创新、合作与全球化为主旋律,针对CMC生产缺陷的启示,PDC药物开发核药临床试验的特殊性,降低XDC临床失败的策略,核素药物全球化专利布局,ADC出海等话题展开分享,欢迎报名获得门票!
报名通道
8月15日 B馆B103 XDC领域的差异化创新和国际化策略
大会主席:夏明德,英诺湖,CEO
会议日程
09:00-09:20 ADC FIC 药物因CMC的生产缺陷导致批准上市延缓的启示
刘翠华|百奥泰生物,高级副总裁
09:20-09:40 小型多肽类及双靶向偶联药物的研究、临床开发进展和成药展望
邵 军|同宜医药,首席技术官
09:40-10:00 宜联生物TMALIN ADC技术平台:提高药效、在新空间寻找靶
蔡家强|宜联生物,联合创始人&CSO
10:00-10:20 MIDD视角下的ADC药物开发
苏 霞|康龙化成,临床药理&定量药理高级总监
10:20-10:40 未来已来:端到端的创新ADC药物发现与商业化开发模式
秦 刚|启德医药,CEO
10:40-11:00 核药临床试验设计的特殊性与实施的挑战
刘 艳|米度生物,首席医学官
11:00-11:20 TBD
朱忠远|映恩生物CEO
11:20-12:00 圆桌:如何从早期设计降低XDC的临床失败?
1.XDC从早期设计到临床开发成败案例
2.失败的原因分析
3.从失败的案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如何避免
主持人:夏明德|英诺湖,CEO
刘翠华|百奥泰生物高级副总裁
邵 军|同宜医药,COO
蔡家强|宜联生物,CSO
秦 刚|启德医药,CEO
尚健生物(嘉宾行程确定中)
1200-1330 午餐
13:30-13:50 ADC+IO联合疗法的研发进展
康方生物(嘉宾行程确定中)
13:50-14:10 New Drug Modality在未被满足临床上的探索--放射性偶联药物
单 波|博锐创合 ,CEO
14:10-14:30 创新核药研发与产业链之诺宇解决方案
方 鹏|诺宇医药,董事长&创始人
14:30-14:50 靶向Nectin4核素偶联药物的开发
习 宁|范恩柯尔,创始人&CEO
14:50-15:10 TBD
须 涛|智核生物,创始人&CEO
15:10-15:30 HER2靶点核素药物研发
成都云克药业(嘉宾行程确定中)
15:30-15:50 核素药物全球化专利布局挑战与策略
唐华东|植德律所,合伙人
15:50-16:10 RDC药物的CMC开发策略及监管要求
嘉宾行程确定中
16:10-16:30 全球ADC出海的机会还剩多少?
嘉宾行程确定中
同期会议推荐
7月3日,Pentixapharm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biotech,致力于发现和开发针对各种恶性肿瘤的新型靶向放射性药物,该公司日前宣布签署一项协议,从7月1日起收购Glycotope GmbH公司的靶点发现业务。
Pentixapharm不是第一家看到Glycotope技术潜力的公司,Evotec、LegoChem Biosciences和第一三共都已与这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达成合作。
此项交易包括多种肿瘤靶点的临床前抗体组合,这些抗体可以开发成放射性药物。交易还包括Glycotope的实验室、细胞库、肿瘤靶点数据库、开发发现平台所需的设备,以及一系列专利、许可证和其他有形资产。总之,Pentixapharm将能够增加一支由40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研发专家和行政人员组成的综合团队。
作为收购的一部分,Glycotope前首席科学官 (CSO) Patrik Kehler将担任 PentixapharmCSO职务,而Glycotope的前首席执行官Henner Kollenberg将作为首席商务官负责行政和业务发展事宜。
新任命的Pentixapharm首席科学官Patrik Kehler表示:“靶点发现部门的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与肿瘤相关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所谓的 GlycoTargets。与传统抗体相比,它们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了与正常组织的结合。基于其卓越的肿瘤特异性,它们适用于各种不同作用模式的开发。在放射性药物领域,它们有可能缩小大多数实体瘤的治疗差距。”
"此次收购将扩大Pentixapharm的知识产权组合,使其超越围绕 CXCR4 受体建立的知识产权组合。这将使开发管线立即翻番,并大大拓展相关业务和临床开发机会。"Pentixapharm CEO Hakim Bouterfa解释说:“Glycotope的研发管线包括多个候选药物,可立即用于下一代放射性药物的概念验证研究。我们期待着最大限度地发挥Pentixapharm的专有技术和 Glycotope的靶点发现的协同作用,在诊断和治疗应用中造福患者"。
Pentixapharm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放射性药物开发公司,由Eckert & Ziegler集团全资拥有,该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科学和工业同位素技术提供商之一。Pentixapharm致力于开发基于CXCR4配体的一流放射药物方法,为多种血液癌和实体癌以及心血管和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项目提供明确的商业途径。
自去年年底开始,核药赛道热度持续攀升。就在近日,礼来以1.4亿美元首付款引进了Radionetics Oncology的靶向GPCR放射性药物。5月,礼来与Aktis Oncology达成多靶点发现合作协议,旨在利用Aktis专有的基于新型微型蛋白技术放射性药物平台共同开发针对多种实体肿瘤的潜在FIC和差异化治疗方法。
在礼来进军核药之前,诺华、拜耳、强生、BMS等MNC均有在该领域进行布局。其中,诺华和拜耳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前者通过收购快速搭建起了放射性配体疗法技术平台,同时手握Lutathera和Pluvicto两款畅销产品,后者十年前就推出了Xofigo,而后又大手笔收购Algeta、Noria和PSMA Therapeutics继续加码。
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100 项与 Noria Therapeutics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Noria Therapeutics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