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Zhejiang Huanq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Zhejiang Huanq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近日,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脉医疗”)自主研发的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以下简称“Prizvalve”)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款自研球囊扩张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产品。
这不仅是中国心脏瓣膜领域的历史性跨越,也意味着国产替代的征途再下一城。
走进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脉医疗”)的会议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壁画,激荡着力量与希望。
“创新造福生命,这幅画象征了我们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路上的不断追逐与突破。”纽脉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虞奇峰说。
心尖上起舞,
国产力量悄然崛起
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心血管疾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患病率持续上升,全球及中国的主动脉瓣膜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这一变化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更对医疗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心脏瓣膜病主要通过药物、外科手术(SAVR)和新兴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不过,药物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SAVR相比,TAVR无需开胸,微创伤、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成为手术高危患者的理想选择。
2010年,中国首例TAVR手术的成功,正式宣告这项革命性的技术进入中国。
国际上,爱德华SAPIEN球扩瓣膜和美敦力Corevalve自膨瓣膜分别2011年和2013年获得FDA认证。
目前,球扩式TAVR已成为国际上心脏瓣膜疾病介入领域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截至2017年,全球范围内TAVR手术已有超过1万家中心完成逾35万例,其中球扩瓣膜的使用超过三分之二。
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际领先的球扩瓣产品却并未进入中国市场用于我们的患者。
国内虽有多家企业在瓣膜领域布局并有较大突破,但由于大球囊加工工艺、球扩技术和可调弯输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膨胀瓣膜的技术路线。
在我国,国产球扩式瓣膜器械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
“经过大量的调研与临床,我们团队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选择的问题,更是关乎无数中国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的重大课题。球扩瓣的精确操作和临床安全性在欧美已被广泛认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中国患者也能享受到这种先进的技术。”虞奇峰表示:“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产品,更是在为患者提供生命的希望。”
”
为此,虞奇峰选择了球扩瓣这条国内未曾有人走过的道路。
“我是做技术出身的,希望能给我们中国的患者攻克这个技术难关。”虞奇峰研发球扩式瓣膜的初衷很简单。
历经八年的攻坚克难,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功问世,填补了国产球扩瓣的市场空白,开启了国内膜病介入治疗球扩瓣时代,为中国主动脉瓣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打破国际垄断,
坚持医工结合
对于心脏瓣膜领域的医疗器械,国际市场长期被美敦力、爱德华等外资巨头占据。尤其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领域,爱德华的球扩产品几乎是全球医院的标配。
国产替代的呼声虽高,但要打破价格高、“卡脖子”的垄断格局绝非易事。
“尽管进口器械实力强大,但国产医疗器械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虞奇峰坚信这一点,并为团队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2021年,我国仅有大约0.8%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而全球渗透率也仅有5%,未来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虞奇峰回忆起研发初期时的艰难:“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市场都被国外产品占据,我们必须从零开始。”虞奇峰知道,这是一次很艰难的技术革新,但只要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在市场上立足。
“我们的创新,不是盲目地追求技术上的突破,而是深刻洞察患者需求。医疗器械创新的价值,是可落地运用于实际。”因此,虞奇峰与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顶级医院和PI、KOL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入理解临床需求,与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们一起致力于器械的优化及创新。
“
“医生永远是了解病人需求最深的人,”虞奇峰说,“他们给了我们技术创新的方向,而我们的工程师则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需求转化为现实。”
”
在Prizvalve瓣膜系统的创新研发历程中,心内科的医生与纽脉医疗的工程师通过医学需求的精准反馈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迭代,不断打磨精进产品。
在此期间,纽脉医疗与心内科医生们共同开发了数十项创新技术,特别是在经导管手术设备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
通过医学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纽脉医疗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临床效果,还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医工结合就像是两条河流的汇合,”虞奇峰打了个比喻,“医生了解病人的需求,而工程师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行的产品,这就是医工结合的核心。医学的精确与工程的创新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克服医疗领域中许多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推动了国产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
目前,纽脉医疗已有460余项专利申请,其中220余项是发明专利。同时,纽脉医疗是同业中进入“绿色通道”产品数量最多、类别最广的结构性心脏病企业之一。
差异化竞争,
重视因人适材
Prizvalve产品包括多个关键部件,如输送器、瓣膜载入器和球囊扩张导管,其设计旨在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
“从研发之初,我们就着重考虑了本土市场需求,优化了输送系统和支架设计,确保它更适合中国患者的生理特征,尤其是血管较小、钙化较严重的患者群体。”虞奇峰告诉记者。
”
历经八年研发,Prizvalve终于有了和进口品牌“掰手腕”的机会。
Prizvalve瓣膜系统适用于经心脏团队结合评估为钙化的、重度退行性自体主动脉瓣狭窄,不适合接受常规外科手术置换瓣膜的患者。
输送系统优异的调弯性能可以有效避免血管并发症,并调节瓣膜的同轴性。
显影点设计及内外管结合设计可以辅助医生实现术中精准定位。
此外,该产品通过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更好地适应了高龄和高风险患者的需求。
最新临床试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Prizvalve瓣膜系统可延长和改善患者24个月的生存情况,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可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伴随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积累和产品的迭代优化,“我们相信,国产球扩瓣不仅会进一步提升国内主动脉瓣市场的技术水平,还将推动整个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创新。”虞奇峰说。
跨界合作,
打造中国版Biodesign
瓣膜系统植入人体后是有使用周期的。二三十年后,患者可能还有临床需求。
“
“我们必须有前瞻性的布局、储备一些新的前沿技术,所以我们和医院布局的新型联合体,会对未来技术做一些布局和安排。”虞奇峰坦言,一次创新成功是偶然,一直创新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
”
基于丰富的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经验,他牵头成立了“纽脉奇点创新中心”,整合多所国内外研究机构、大学及医院的强项及资源,以强化行业、学界、科学家及临床医师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该中心已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医院联合建立多个“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专注于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应用基础研究,攻克各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纽脉奇点创新中心以先进医疗健康技术创新为重点方向的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实时追踪行业前沿创新趋势,在多个新兴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孕育新项目,助推创新成果的孵化与落地。
以其孵化的上海焕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焕擎医疗”)为例,2023年1月,焕擎医疗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中凭借“微型介入式人工心脏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项目获得领域赛优胜项目奖,在前沿创新的道路上初露峥嵘。
联合实验室打造了涵盖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组织处理、大球囊技术的完整专有技术创新平台。
这几大技术平台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几乎可用于纽脉医疗布局的所有产品,也为Prizvalve系统的研发与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纽脉医疗在产学研方面的跨界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开发层面,还涵盖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布局。依托纽脉奇点创新中心,纽脉医疗开设了纽脉奇点创新系列学术沙龙,聚焦全球领先的学界前沿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及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应用,共探医疗器械发展新领域和新方向,为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提供原动力。
虞奇峰正积极探索与构建产教融合合作新模式,他认为“企业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尤其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青年人才。”
此外,纽脉医疗还得到了政府多项政策的支持,例如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助力。这些支持不仅推动了产品的技术发展,也加速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我们需要耐心资本的支持,只有通过长期的投入和跨界合作,才能推动更广泛的创新。”产品获批后,纽脉医疗正快速推进商业化布局。虞奇峰表示:“我们将尽快开拓挂网进院和商务渠道,提前布局规划,利用辅件产品作为渠道铺垫,为将来的新产品寻找相互信任并且具有实力的渠道伙伴。”
谈及国际化发展规划,
虞奇峰说:
“未来,我们期望借助
创新产品的研发及积极注册,
后发先至,
逐步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带领真正属于中国的
国产‘智’造走出国门,
以优质的产品回馈患者,
造福全球患者。”
完整报道详见本期
《上海市生物医药简讯》
来源 | 上海科技
今年,最火热的赛道或许已经提前确定了。2024年初,国内“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宣布使用66.52亿元自有资金收购惠泰医疗21.12%的股权,成为惠泰医疗第一大股东及控股股东。4月初,跨国巨头强生宣布与心血管介入领域企业Shockwave达成协议,将以每股335美元的价格收购Shockwave所有流通股,交易总价值约为131亿美元。本次交易已经得到双方董事会批准。根据往年经验,66.52亿元人民币的并购案足以预定2024年国内最大医疗器械并购案;131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也足以预定2024年全球TOP3,甚至是全球最大医疗器械并购案。巧合的是,这两个并购标的均是心血管赛道企业。惠泰医疗是国内电生理和血管介入耗材领域的领先企业,曾推出国内首个电生理电极导管、可控射频消融导管、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Shockwave是全球心血管领域的知名创新企业,其推出的产品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简称IVL)是全球首款冠脉血管内冲击波系统,用于解决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难题。此后,Shockwave还推出了适用于外周动脉钙化的血管内冲击波系统。心血管赛道为何受到国内外器械巨头的一致看重?他们在心血管领域有怎样的战略布局与前瞻性观点?巨资入场,心血管赛道将迎来怎样的变局?131亿美元换一家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公司,值不值?先来说说近期发生的Shockwave并购案。强生不是Shockwave的第一追求者。事实上,2023年4月,就有传言称波士顿科学在考虑收购Shockwave。但在一个月后,有媒体称Shockwave与波士顿科学的谈判遇到障碍,已经陷入停滞。原因是双方无法就价格达成一致。既然价格谈不拢,Shockwave表示:再等一等。而波士顿科学在与Shockwave谈判收购事宜时,Shockwave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其也在与Neovasc公司聊收购。波士顿科学失败了,Shockwave却成功了:2023年4月,Shockwave宣布以1.47亿美元收购Neovasc公司,Neovasc是一家心血管领域创新公司,其产品包括二尖瓣瓣膜和心绞痛的介入治疗器械。在波士顿科学与Shockwave谈判破裂的消息传出之际,市场上又出现了美敦力和强生有兴趣收购Shockwave的传闻。所以说,优质的项目无需着急,应该等一等,后面还有更多追求者,出更高价。市场会相信这些并购传闻吗?答案是肯定的。在美国,医疗行业界这些年的收购传闻,一部分被说是谣言,但另一部分已经成为现实。就如本次强生收购Shockwave,《华尔街日报》在双方官宣前10天就已披露:强生公司计划通过收购Shockwave以提升在心血管设备市场的影响力。若谈判不破裂,强生与Shockwave之间的交易可能在几周内完成。消息泄露之后,Shockwave的股价上涨逾11%,至每股320.46美元。当时,媒体还透露,Shockwave可能会收到其他收购要约。有其他媒体的消息称意向收购者包括美敦力与波士顿科学。4月5日,Shockwave收购传闻终于尘埃落定。正如市场之前传言的那样:强生和Shockwave共同宣布,强生将以每股335美元的价格收购Shockwave所有流通股,较前一天收盘价溢价4.7%;较消息泄露前的3月25日,溢价16%。该交易得到了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预计将于2024年年中完成。这次并购,强生击败了第一个追求Shockwave的波士顿科学,并击败了只在传闻中出现的美敦力。击败的原因十分简单,强生选择加钱。背后的含义却不简单,强生为什么宁愿加钱也要拿下Shockwave?强生心甘情愿加钱收购,是因为Shockwave能赚来更多的钱。其在新闻稿中表示:Shockwave有望成为强生医疗技术部门的第13个优先平台,年销售额至少为10亿美元。另外,根据并购协议,交易完成后,Shockwave将作为强生医疗技术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运营,财务将在心血管产品组合中报告。人员变动方面,强生计划旗下Abiomed公司的全球心脏康复负责人Michael Bodner同时负责Shockwave业务,Shockwave原本的总裁兼COO Isaac Zacharias调整为Shockwave全球总裁,向Michael Bodner汇报。Shockwave原CEO Doug Godshall将在整个过渡过程中提供建议。 300亿美元押注心血管,强生在赌怎样的未来?最近几年,强生在加大心血管领域布局。2022年11月,强生以166亿美元收购人工心脏领域领导者Abiomed。这一收购也是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最大并购案。随着收购完成,强生在心血管领域尤其是结构心领域,明显增强了话语权。不过,收购只是强生布局的第一步。Abiomed是人工心脏领域龙头,其Impella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和辅助高危性PCI。2022财年,Abiomed实现收入10.3 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Impella系列产品收入9.8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95%。区域方面,Abiomed超过80%的收入都来自美国市场。Abiomed被收购后,一方面,强生开始扩展Impella系列产品的销售范围,将Impella在全球市场推广。另一方面,强生继续支持Abiomed创新技术,加快研发创新产品。在强生的资源赋能下,Abiomed依靠Impella系列产品在2023年实现营收13.06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强生在最新年报中表示:2023财年,医疗科技部门的销售额为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外科业务销售额为100.37亿美元,同比增长3.6%;骨科业务销售额为89.42亿美元,同比增长4.1%;介入方案(心血管器械业务)销售额为63.50亿美元,同比增长47.70%;视力业务销售额为50.72亿美元,同比增长4.6%。除了强势进军人工心脏细分市场,强生还在2023年11月以4亿美元的预付款收购了左心耳闭合装置公司Laminar,进一步加强其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布局。据了解,强生还将根据Laminar被收购后在临床和监管上的表现支付额外的里程碑付款。强生表示:“Laminar的创新方法会在这个高增长的市场中扩充我们的产品组合,加强我们的电生理学和超声心动图业务。”通过收购与资源赋能,强生2023年心血管器械业务营收63.5亿美元,同比增长49.8%。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强生心血管器械业务营收超越爱德华,成长为全球第四大心血管器械巨头。同时,在全球五大心血管医疗器械巨头中,强生2023年的心血管器械业务增速排名第一,且断崖式领跑。其中,强生增速47.7%,波士顿科学增速12%,爱德华增速12%,雅培增速10%,美敦力增速1%。数据来源,各企业财报2024年,强生继续加码心血管领域。4月,强生宣布收购Shockwave。本次收购,是将强生的心血管产品组合扩展到高增长的血管内钙化市场。在临床上流传着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血管有钙化。这是因为血管钙化问题极难处理。而Shockwave创新的血管内冲击波技术(IVL)就可处理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的钙化问题。强生表示:此次收购将提升公司在心脏康复、电生理领域的竞争力,使公司成为心血管器械领域四个高增长市场的领导者。之所以说本次收购将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是因为Shockwave将与其他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刺激增长。具体来说,Shockwave的IVL平台与Abiomed的心脏泵平台在复杂PCI(经皮冠脉介入)手术中均起着关键作用,IVL用于大约30%的高风险PCI病例,而这些病例也使用Impella 。例如,不久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及团队就曾在心岭迈德研发的Ventiflow LP经导管左心室心脏泵支持下进行PCI手术,并在术中将震波球囊(冲击波球囊)置入血管病变处反复多次扩张,之后顺利置入支架,开通狭窄冠脉。另外,就像此前的Impella系列产品一样,目前的IVL渗透率也处较低水平。收购之后,强生将通过丰富的渠道资源,快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VL,并依靠产品的性能、优势和强生品牌加快应用,提升营收与利润。强生表示:“这笔交易为公司提供了一个需求未被满足且处于高增长中的市场,将给公司带来极具吸引力的增速和利润率。预计这次并购将加速公司的收入增长。”从2022年11月到现在,强生已经投入约300亿美元,加强心血管领域的布局。截至目前,强生在心血管领域已经布局了介入式人工心脏、电生理、左心耳封堵器、血管钙化四大高增长市场。根据强生发布的新闻稿,其希望成为心血管领域四大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巨资入场,技术突破,心血管市场的未来如何演变?如果你有300亿美元,你想干什么?强生选择全部投入心血管。强生认为,心血管介入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医疗市场之一,有大量患者未满足需求。对此,其持续加码介入式人工心脏、电生理、左心耳封堵器、血管钙化四大细分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强生重金押注的这些市场,恰好是近几年有巨大变化的市场,也是动脉网此前预测的火爆市场。介入式人工心脏领域,Abiomed不再是一枝独秀。国内的通灵仿生、心岭迈德、心擎医疗、迪远医疗、丰凯利医疗、心恒睿医疗、核心医疗等创新企业均已入场,且进展迅速。例如,2023年12月,通灵仿生研发的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TeleHeart P50于2023年12月启动临床研究,并成功救治一名心源性休克患者;同月,核心医疗宣布其CorVad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已开展了超30例高危PCI辅助手术;2024年1月,心恒睿医疗旗下OmniHeart经皮心室辅助装置成功完成首例临床试验;2024年3月,焕擎医疗的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已完成多例动物实验,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另外,国产介入式人工心脏也在加速进入海外市场,如心擎医疗的介入式人工心脏NyokAssist于2023年8月获得美国FDA“突破性设备(Breakthrough Device)”认定,成为同时拿到“中美双创新”的介入式人工心脏。电生理领域,脉冲电场消融技术(PFA系统)横空出世,被认为是颠覆电生理市场的创新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脉冲电场消融基于组织选择性和非热消融特性,不会对毗邻心肌的神经、血管、平滑肌等造成损伤。此外,脉冲电场消融系统还具有操作难度较低、使用简便、消融效率高、节省时间等优势,不仅易于医生上手,还提升治疗效率。基于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的优越性,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强生、雅培等巨头均提前入场。而国内的惠泰医疗、捍宇医疗、微电生理、锦江电子、睿笛生物、德诺电生理、玄宇医疗、艾科脉、洲瓴医疗、睿刀医疗、迈微医疗、远山医疗等企业也积极布局。截至目前,波士顿科学、美敦力旗下的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均已斩获美国FDA及欧盟CE认证;强生旗下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则分别在2024年1月、2024年3月取得日本和欧盟的批准,且其已经向FDA递交申请。在中国市场,锦江电子、德诺电生理的心脏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而北芯生命、睿笛生物、艾科脉、玄宇医疗、迈微医疗、宏桐实业、埃普特、商阳医疗等创新企业的脉冲电场消融产品均进入了NMPA特别审查程序。血管钙化市场,除了Shockwave,国内的赛禾医疗、乐普医疗、谱创医疗等企业的冲击波球囊已获得NMPA批准,预计将冲击市场。另有中荟医疗(汇禾医疗子公司)、蓝帆医疗、北芯等多家创新企业研发血管内冲击波技术。除了已经得到市场验证的冠脉及外周血管钙化市场,沛嘉医疗还将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拓展应用于心脏瓣膜钙化性狭窄的治疗。目前,沛嘉医疗研发的冲击波瓣膜治疗系统已完成多例手术,均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尽管竞争中增多,但预计强生2024年的营收仍将实现高增长,并有机会斩获全球第一械企的殊荣。这是因为:其一,强生旗下创新产品或收购的产品已经得到临床验证,且产品渗透率低,有较大增长空间。其二,强生将依托渠道优势加大创新产品的推广,加速其应用及商业化。在产品、品牌、渠道的支持下,强生此前收购的Abiomed和刚刚收购的Shockwave,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封面图片来源:123rf动脉网第八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现已升级为,将于2024年5月7日-10日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本届展会为15000+人次、10000平规模,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生态、新合作构建体系,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力展示搭建最佳舞台。这里是,公认的医疗产业创新洞察的生成地,年度趋势分享与学习交流的口碑盛会;优秀的医疗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都在这,是企业展示创新和面谈合作的最佳场景;这里有,最具前瞻力的思享盛会:500+大咖嘉宾莅临分享,3天主论坛、40余场主题论坛,只做干货议题!最具创新力的生态链接:5大展区,200+首发首创新品、3000+企业、500+投资团,全球买手云集!最具影响力的榜单发布:上市公司创新力榜+未来医疗100强榜+创新力产品榜,700+上榜企业现场交流!目前已有超过600家企业和产品确认参加展会,展览面积预订超过70%,全球买手团已合作了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余下的合作席位已不多,欢迎企业、品牌方、买手团或相关组织洽谈参会。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寻求高价值资源和高效率链接,将是您的首选。即刻报名,限时福利!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近年来,尽管在心衰的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心衰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治疗效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心衰器械领域仍然存在未被满足的巨大需求和提升空间。根据心衰的发生时间和速度,心衰可分为慢性和急性。慢性心衰重在延缓心室重构,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基石。急性心衰则需要尽快缓解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死亡风险。焕擎医疗自主研发的介入式心室辅助设备(pVAD)是一种通过微创介入方式治疗急性心衰的创新器械,主要用于高危冠脉介入(PCI)手术的术中支持,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暴发性心肌炎等导致的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该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维持平均动脉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将左心室血抽出,提升至主动脉,降低左心室负荷,主动增加心输出量,可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焕擎医疗的pVAD在研产品已完成多例动物实验,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进入“绿色通道”,将进一步加速该产品的上市进程,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3月22日(星期五)19:30,动脉严选新品鉴第48期,邀请到焕擎医疗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夏燕、焕擎医疗高级研发经理杨云骢带来相关的产品介绍。产品介绍焕擎医疗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由一个体外控制设备和导管泵组成。导管泵是植入体内辅助心脏的部分,体外控制设备用来给它供电、控制、调档、并监测数据、在发生异常时报警。焕擎医疗介入式心室辅助系列产品,选择临床效果更加优秀的体内驱动技术路线,体内驱动技术方案所需功率更小、运行稳定、风险更低、且国际上唯一在销售且垄断的产品采用该类技术路线,已证明该方案的成熟可靠。● 智能化心室辅助控制平台实现实时流量监控、导管泵位置监测、主动脉压监控、左心室压监控、自适应搏动式控制、智能化引导流程。● 导管泵焕擎医疗导管泵高性价比、普惠价格、满足多数临床需求的优势,基础规格数据为最大流量:4.2 L/min、规格:18 Fr、极限时长:6 hrs。扫描海报二维码,联系小助手预约直播!嘉宾介绍杨夏燕焕擎医疗 | 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公司内外部项目管理及业务发展的整体运作。在医疗器械行业拥有18年的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经验。曾就职于美敦力、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有丰富的医疗器械设计开发及生产的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业务收购的经验。杨云骢焕擎医疗 | 高级研发经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领导组建公司研发部,拥有多年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和管理经验,一直聚焦经皮介入式循环辅助医疗器械的开发,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内外技术。获得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秀奖等荣誉。主办方介绍关于焕擎医疗上海焕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专注于国际先进的心血管循环辅助产品及相关辅助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以通过循环支持恢复心脏功能、稳定心血管血流动力学、治疗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为目标,填补此类产品的国产空白以及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焕擎医疗已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医院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医合作关系,通过与合作伙伴在心血管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与创新,掌握突破性技术,引领革命性发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的心血管循环辅助产品。关于动脉严选新品鉴「动脉严选新品鉴」,是「动脉严选」旗下助力医疗企业创新产品发布的直播栏目,栏目的宗旨是:助力每一个医疗创新产品里程碑发布。扫描二维码预约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小助手预约直播(如已添加过,请主动询问小助手)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Zhejiang Huanq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Zhejiang Huanq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