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Leo Dingfeng (Qu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Leo Dingfeng (Qu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3年以来,一级市场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背景基金的数量持续增加,运作模式日趋完善,已逐渐步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4月,北京、广州、珠海等政府同时发布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详尽具体,鼓励创新力度极大。
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等资源的加持下,珠海已形成以药品制造业为主体,医疗器械为支撑,中医药为特色,保健品和化妆品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体系,已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作为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金湾拥有珠海规模最大、产值最高、配套最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为产业整体创新发展提供强力的科技服务支撑。
6月12日,由珠海市招商署、格力集团主办,同写意承办的“珠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北京)投资推介会暨同意燕都总裁会客厅”在北京大兴圆满举办。活动邀请40余位政府领导、各界产业大咖出席,基于目前的政策背景和国内创新药发展行情,一同探讨行业所真正期待的投资模式与政策支持。
花絮视频
开场致辞
冯风梅
珠海市金湾区副区长
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珠海更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综合实力最强的20个地级市之一。而在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就在金湾。目前,金湾已聚集1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落地发展,生物医药产值规模占珠海市三分之二以上,逐步形成了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大健康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产业转化能力和充裕的载体空间,可与北京形成生物医药产业互补联动,也是北京生物医药企业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地。
胡传伟
格力集团董事、总裁
珠海拥有发展生物医药的基础,包括产业资源和地理位置,同时拥有能够和北京目前整体格局形成协同性的能力。而要把生物医药产业真正做起来,需要专业化厂房等基础设施。格力集团拥有格创·金琴健康港这个专业化的生物医药园区,可以承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长期的赛道,格力集团有空间、有耐心、有资本,希望能和各位企业家共渡难关,共同成长!
生物医药 · 未来看珠海
陈少梦
珠海市招商署产业促进三部
生物医药与健康是珠海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共有89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上市企业有9家,形成以化学药、原料药、中药等医疗制造为主体,以医疗器械为支撑,以精准营养品和化妆品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
珠澳两地首个P3实验室的建设,将与高校、研究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共享工作机制,是对高致病性病原体致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研发所需的关键技术平台;暨南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联动P3实验室,打造全国唯一的转化基地——珠海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此外,还建设有珠海国际健康港、大湾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精准有力的发展政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离岛免税政策——双15%优惠政策,分别给企业和个人予以减免;制定了促进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设备补贴、贷款贴息、厂房租金减免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珠海英才计划”以及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各类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资金补助。针对不同药品、药物的不同研发阶段也有相应的激励。
格创·金琴健康港
张伟东
格力集团金琴大健康副总经理
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发展
作为珠海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格力集团主要有4个业务板块,包括股权投资、建设投资、服务运营、产业金融。格力集团对企业的支持覆盖全生命周期,体现在投资上则包括天使、VC、PE、上市。资本之外,格力集团关注企业的发展空间,建造了超过300万平的产业空间,超过11万平的商业空间,其中就有格创·金琴健康港。
格力集团旗下专业生物医药产业园
格创·金琴健康港位于金湾区,投资额约15亿,园区专注于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通过提供专业载体、高品质生产和生活配套、优质公共服务等,助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致力于打造珠海“产业+金融”合作示范园、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新高地。
政策及各类配套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高标准的专业化产业承接载体,园区无论是在层高、载重、面积等基础参数上,还是在排污指标、蒸汽使用、危险品库等服务支撑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为了支持产业落地,园区提供租金优惠支持,厂房可租可售。园区区位毗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享受横琴+珠海政策双叠加,各类产业和人才政策完善。园区同时成立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可以提供产业政策、融资咨询等服务。专业的产业空间可提供专业化生物医药生产设施和多元化办公生活配套,力求陪伴企业一起成长。
主题报告
鲍书馨
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事业部资深顾问
中国创新药研发趋势
在从“快速跟进”向“源头创新”的进化过程中,当下中国新药研发仍处在“低风险”的创新阶段。在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同时,力争研发项目的差异化并追求成功率,这种的研发模式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组合式创新。多个领域治疗效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提高了组合式创新的门槛。
在经历行业快速成长阶段,中国创新药企步入了发展新时期。在优化内部结构与资源的同时,积极拥抱外部机会,2023 年外部合作案例展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展现创新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获得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无论产品处于什么阶段,企业都应尽早对其进行评估,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宋高广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
历史视角下的医药未来
随着创新药产业浪潮的开启,“创新”医药产业竞争加剧,窗口缩短,不同力量角逐新药市场。目前,资本周期、产业周期、政策周期都在承压,融资环境愈发严峻,整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医保控费下的投资对创新赛道的要求愈发提高。未来依旧需要深入改革的医药政策,包括支付体系、知识产权体系、定价体系,核心为有韧性的创新支持体系。
未来,医药投资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新靶点、新Modality、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赛道筛选的核心策略需要聚焦中国未来市场,同时关注出海能力;也要瞄准市场核心需求,把握可落地创新,并进行产业链深度布局。
圆桌对话
程思奇(主持):同写意CEO
创新药行业,期待什么样的投资与政策支持
行业在不断地回归理性,企业的产品一定要追求解决临床的核心痛点,做满足真实临床需求、具备创新性和原创性的技术,投资愿意为创新买单。
就选择投资标的而言,首先它所处的行业赛道一定要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投资是投未来,一定是投成长性的标的,哪怕现在市场环境比较差。
其次要看团队,包括创始人是否拥有核心技术的经验、新药上市的经历,以及团队磨合程度等都是考量的维度。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声音,关于生物医药投资是不是一种资源的争夺,或者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存在这样的现象。如何避免,就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用珠海举例,政府首先要明确这个地方适合落地何种企业。
而对企业来讲,落地珠海或是其他园区要考虑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而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政策或融资。此外,企业关注的核心重点应该聚焦产品,而不是IPO和估值。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资本的退出路径没有那么通畅。开发创新药风险大,需要政府或投资机构给与帮助和耐心。生物医药需要构造完整的生态链,产业培育是一个过程,企业也需要一个培育过程,这期间离不开试错。
资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要耐得住寂寞,渡过前期的难关后,相信收获一定是值得的。
写意花絮
参会者名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冯风梅:珠海市金湾区副区长
胡传伟:格力集团董事、总裁
王 菱:珠海市金湾区招商局副局长
陈少梦:珠海市招商署产业促进三部博士
赵 亮:格力集团产投公司副总经理
涂文生:格力集团金琴大健康公司副总经理
鲍书馨: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事业部资深顾问
陈 彬:华辉安健CEO
程思奇:同写意CEO
程增江:同写意董事长
郭尚旗:迪谱医疗副总经理
黄 鑫: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创新金融服务事业部资本市场总监
黄明光:兴德通医药董事长
孔关义:恩泽康泰CEO
李 锋:天广实生物董事长
林培斌:富通康影科技融资及政府事务总监
鲁薪安:艺妙神州联合创始人、CMO
潘 海:先为达生物创始人、CEO
宋高广:北极光创投合伙人
唐恕一:星联肽生物总裁
王 磊:雷奥顶峰CEO
王 维:诺思格医药董事、高级副总裁
王 阳:诺灵生物董事长、CEO
王立燕:同立海源董事长
王全军:赛赋医药CEO、CSO
王盛典:乘典生物董事长
王晓洁:加科思医药行政总裁
王月明:瑷格干细胞总经理
吴庆军:达科为生物董事长
向 威:鋆昊资本投资总监
徐大勇:圆因生物政府事务高级总监
闫 励:爱思益普董事长
张兴民:伯汇生物创始人、CEO
赵一珍:颐道资本合伙人
钟 南:佰诺达生物董事长
周建平:丹大生物董事长
本次活动由同写意策划执行。
END
同写意总裁会客厅系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 | 同话海的故事,写意干细胞疗法产业未来
写意平湖 | 2024平湖生物制药分离纯化论坛
写意北京迎新年丨2024医药创新如何在变革中开拓前行?
写意圣诞 | 追光的人,终会身披万丈光芒
写意沙家浜 | 智取生物药商业化未来
写意张江,走进天慈,打造上海生物医药制造新高地
写意丽水2023|中国药企与biotech的双向奔赴
写意伊犁|新基建与创新药的双向奔赴
写意兰州 | 中国生物药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之路
写意楚天行丨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
写意江城 | 挺进腹地,同写意华中创新联盟成立
写意奉贤|Biotech CEO面临的形势与破局之路
写意扬州|抒发中国医药人的诗情
写意婺源 | 携一捧江南烟雨,寻找创新药的新春天
总裁会客厅|寒冬退去,拥抱春天
写意圣诞 |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星药苏州:医药创新2023,我拿什么爱你?
华先写意:寻找深圳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新机遇
星药阳澄湖:CGT药物的开发与商业化生产策略
星药阳澄湖:新型抗体药物的开发与商业化生产策略
星药苏州:资本寒冬下创新链的协同发展
创新药的破局与Biotech的未来
新药北京:医药的破局与自救
写意徽州:中国生物医药供应链优化之路
罗兰湖写意:2021感恩有您,2022同写华章
写意敦煌: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
写意兰州:生物药质量与成本的平衡之道
写意丽水:传统药企如何与Biotech融合发展?
写意瘦西:60位新药总裁,烟花三月下扬州
写意龙井,聊卓越Biotech总裁是如何炼成的
写意绿茵:同翎未来,运“球”唯我
山海写意之夜:山海曾经神仙书,写意搭起英雄台
鲁白: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写意澜亭︱心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5月10日,由动脉网、VB100、蛋壳研究院、动脉橙主办,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战略合作支持,未来医疗生态展区联合健康智谷共同呈现的“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以下简称“VBEF”)进入最后一天。在这一天,峰会以“发现未来医疗的核心力量”为主题,共邀请17位中国医疗核心力量的优秀代表,分享他们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以及商业与供应链服务四大领域的探索、实践与思考,讲述他们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创新布局。以下为动脉网特别整理的嘉宾演讲及圆桌观点精华,希望能够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模式与新路径。 聚焦重大临床需求,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过去几年,“创新”无疑成为了整个医疗领域的关键词,而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一方面是临床需求的显著变化正在催生新一轮的创新革命;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我国医疗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我国诸多医疗产品当前已经具备与全球最强对手同台竞技的技术实力。态创生物首席科学家吴奕瑞但具体到细分领域,医疗创新仍在不断加速,比如合成生物学,对此,态创生物首席科学家吴奕瑞在主题演讲《AI加速新物质研发拓展生物医药产业方向》中谈道,目前AI对合成生物学的赋能主要集中在DNA合成、基因编辑、通路设计等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层面。但在未来,AI能够在精准设计、生物系统设计、新酶开发等方面赋能合成生物学发展,甚至促进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升级迭代。从这不难看出,医疗创新的升级迭代还需要底层技术来加持,而这种压力已经给到了科研院所。基于这一点,北生所副所长黄嵩谈道,北生所用第一个十年打通了人才到成果到机制创新文化的循环。第二个十年,北生所通过和医院合作,创办自己的药物企业,通过基础研究,创造新的药物靶标和新的市场,打通了从医学到科学再到药学的大循环,为整个中国大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盛溯源质量总监董成友当然,创新离不开临床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大疾病领域,比如帕金森、糖尿病等,当前已经有诸多医疗企业正在用创新技术升级临床解决方案。对此,中盛溯源质量总监董成友在主题演讲《iPSC衍生细胞药物的开发进展》中提到,iPSC是分化发育金字塔的顶端,不仅能够实现无限量生产的同时保持分化多能性不变,具有分化成人体所有细胞的潜能。因此,iPSC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此,中盛溯源搭建起了多元化的iPSC分化技术体系,形成了4大产品类型,包括iMSC、iDAP、iNK、islet,目前分别面向膝骨关节炎、帕金森病、肿瘤和糖尿病等适应症。 鹍远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江立而在这四大疾病领域中,肿瘤无疑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临床需求较大,另一方面也因为其技术难度极高,因此更需要创新技术加持。对此,鹍远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江立先生在主题演讲《中国癌症早筛市场的进化》中深入剖析了中国癌症防控工作的现状与挑战,并展望了癌症早筛行业发展的趋势。张江立先生在演讲中指出,我国癌症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中国癌症的5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但国家正在持续推进癌症防控工作,且已取得积极成效。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癌症早筛门诊不断增多,防癌体检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健康管理方式。同时,癌症早筛未来也有望成为医疗控费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医疗负担。筛查场景也将更加多元化,社区、体检和居家自筛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筛查方式。多癌早检时代已经到来,与单癌检测形成互补,共同满足多层次的癌症防控需求。 上海科创集团海望资本基金执行合伙人马可而基于以上行业变化,上海科创集团海望资本基金执行合伙人马可也谈到了当前的投资逻辑,他以《从交叉创新看医疗投资逻辑的衍变》为主题分享道,从大的周期来看,2024—2027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周期。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重点将在未被满足的市场以及高端替代市场,例如神经介入、口腔、心血管、电生理等。另外就是在交叉创新方面,它已经不是一个医疗学科了,它更多是先进制造和先进工艺在医疗的应用。当然,出海也是投资人关注的焦点。那么要如何做到呢?对此,马可总结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投在无人问津处”,你是不是有能力去发现更早的公司,并且有能力去判断这是否是一个好的项目,并及时下手;第二句话是“退在人声鼎沸时”,大家要避免头脑发热,时刻保持冷静思考,在行业高点时要敢于出手,否则当估值一路往下走,后续退出也就更难了。突破“卡脖子”技术,构建中国医疗创新生态近年来,“国产替代”不仅是国家重大战略方向,也是医疗行业突破产业瓶颈、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一环。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在技术上创新,也要在模式上不断创新,以此提供更便捷、更有效、更经济的临床解决方案。康录生物CEO孙华比如在重大临床难题癌症治疗上,一些创新技术正融入其中。对此,康录生物CEO孙华在主题演讲《数智化FISH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中谈道,癌症发生后的伴随诊断、指导用药十分关键。康录生物凭借400多种快速FISH常用探针和相关设备,不仅可让患者在当天拿到检测报告,还可以为医疗终端构建快速化、自动化、标准化、一体化高通量的解决方案。 太医管家CEO徐晶当然还有健康管理领域,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这一临床需求已逐渐放大,因此相关产业也逐渐融入其中,正在迸发更多可能性。比如保险方面,太医管家CEO徐晶在主题演讲《健康管理新主张,保险发展新动能》中提到,通常来讲,商业保险对于医疗的补充性作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年轻化两个特征的挤压下,健康险已经步入了带病体保险的发展阶段。但带病体保险发展面临带病人群精准触达、服务资源链接与运转等多方面的挑战。只有进一步强化商业健康险对医保的补充作用才能减轻大众的就医负担。卓健科技创始人兼CEO尉建锋而除了保险,互联网技术也是健康管理的一大重要引擎。对此,卓健科技创始人兼CEO尉建锋在主题演讲中谈道,未来30年,可能是以数字化的人和连续性医疗服务为核心的第三代数字化系统产生的30年。为此,卓健科技用了12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大场景创新——一是初代掌上医院;二是整合诊疗全流程资源的互联网医院;三是在原有平台基础上增加了全病程健康管理;四是布局了临床药物研发的创新平台。可以看到,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正深度参与到医疗创新与转化之中,并且价值体现愈发明显。但这只是其中一环,在整个医疗创新与转化生态链中,医疗企业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菲鹏生物副总裁胡江卫对此,菲鹏生物副总裁胡江卫在主题演讲《让产业更可及,让诊断更普惠——共探IVD开放生态创新之路》中表示,目前IVD行业创新面临诸多痛点,如科研与产业需求不对称、优质抗体原料和试剂开发难度大、创新成果早期孵化机制缺失、好的中小企业产品缺乏优质的入院通道等。为此,菲鹏致力于打造诊断生态圈,依托多年行业积累,在继续深化开展优质原料、试剂解决方案、开放仪器平台等业务合作的基础上,推出了创新诊断模式,与各类创新开发者共享技术、市场、资本和产业资源,打通“科研——ICL——临床”商业闭环,进而构建一个汇聚全球开发者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的平台。 ClinChoice昆翎副总裁、中国区域临床研究团队负责人朱婧事实上,这样的“合作”逻辑已经成为当前医疗创新与转化的行业共识。对此,ClinChoice昆翎副总裁、中国区域临床研究团队负责人朱婧在主题演讲《内循环环境下的如何实现“降本增效”》中谈道,过去两到三年,国内技术创新都在不断加速,尤其是在CGT领域,同时,国内监管也日益严格,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看到新的方向——携手产业各方,合作共赢,用最有限的钱,高效地做最正确的事。而在此基础上,也要去推敲医疗创新与转化之中的一些细节。对此,朱婧补充道,我们真的要去做一些更主动的创新和变化,然后去拥抱市场。这意味着,我们有两种研发思路:一是找亮点,挖掘那些各个维度的新鲜事物;二是合作共赢,在最有限的情况下创造更高效的创新,拒绝无止境的投入。卡脖子源头技术突破峰会的最后是圆桌环节,包括依利特CEO李亚博、今是科技CEO苏云鹏、雷奥顶峰CEO王磊、涛烜科学CEO孙建军、芯聚威CEO周雄以及启峰资本合伙人张俊琪等在内的六位嘉宾就《卡脖子源头技术突破,资本新周期下的新启点》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并分享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从左到右依次为:启峰资本合伙人张俊琪、依利特CEO李亚博、今是科技CEO苏云鹏、雷奥顶峰CEO王磊、涛烜科学CEO孙建军、芯聚威CEO周雄在正式开始之前,圆桌主持人——启峰资本合伙人张俊琪谈道了医疗行业的变化,他表示,最近两年我们投资圈一直在思考,下一个规模化的机会到底是怎样的?第一个是基于头部资本公司,因为他们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可以持续的扩管线,甚至可以出海,把自己头部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还有一大机会是在产业链的上游,一个是生命科学上游的工具,还有一个是供应链的上游;最后是在下游,在确认型的机会覆盖完以后,当前开始追求原始创新,而这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基于工具去做筛选、改造,不断的去做自主创新的发现,而当下游企业逐渐起来之后,上游的很多零部件、原料、材料等也会顺应进入到国产替代的时间节点。沿着这一产业逻辑,我们首先要关注的便是创新的交付,即企业能否真正兑现成果,而这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高效地协作起来。对此,今是科技CEO苏云鹏谈道,在研发过程中创始人的角色究竟是什么?最初的角色可能是自己实际的去干,但最后还是要回归创始人身份,所以要着重去抓策划。事实上,我们的科学家也好、工程师也好,他们的执行力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因为所处的位置和对整个行业理解的局限,他们要做策划其实是比较力不从心的,所以就需要创始团队来承担。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很复合性的团队,三位创始人都是走得不同的专业方向,这样刚好可以组合到我们测序仪的研发上面,每个人都可以去聚焦自己相关方向的策划和设计,一旦你把设计抓好了,再把执行交给我们小伙伴,他们大概率是可以把它相当漂亮的做出来的。而当创新成果出来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的是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企业回答一个疑问,即如何持续迭代和打磨自身产品,使其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对此,雷奥顶峰CEO王磊谈道,创新的源头到底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满足市场需求;第二个就是要将产品做到足够好,这需要医疗企业具备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力:一是正向研发,你不是去follow人家;二是保持产品的持续迭代升级;三是做到全球创新;四是具备一定的出海能力。事实上,这四种核心能力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未来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标的。而这在之中,“出海”备受关注,这也是当前医疗企业相当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最早出海的一批创始人,涛烜科学CEO孙建军也借此谈了谈自身的一些感受和感想。他谈道,总的来说,国内和国外形势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关注点上,国外客户更关注的是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样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真的满足一些现在未能实现的需求,而国内客户更关心的是,你的东西到底谁买了?能不能重复使用;另外在商业合作层面,国内客户可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规划,而在美国那边,他们会更愿意为未知的,或者说未来有可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一些新的技术买单;最后是商业运营,其实国外的成本要远高于国内,尽管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中国的产品性价比很高,但事实上,在商业成本这一块,国内跟国外比起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回到原点,专注产品本身其实至关重要,这也是出海的底气,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先决定优先级。对此,芯聚威CEO周雄谈道,首先第一个是不是能解决关键问题,而在此之前,我们会去思考真实的需求以及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是一个完全新的场景,是不是符合未来这个细分领域发展的趋势;其次,如果是国产替代,我们能做什么?因为去切入替代的供应链,它的门槛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要去想怎么去为客户赋能,真的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最后要考虑我们投入的产出比,它能够带来多大的收益,管线投入时间的周期等,这些都要去计算,然后综合研判是不是值得投入。基于这一点,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变现”,或者是退出,而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收并购已经成为行业变现的一大热门选择。对此,依利特CEO李亚博谈道,从我们认知的角度,并购这个过程还是需要非常多有经验的人,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交易,实际上,并购整体的复杂度和它的风险程度是远高于单纯的投资。但不得忽视的是并购的价值,比如传统的大企业,很明显的能看到整体的发展路线最终都是通过并购来实现的,那么回到国内,我们的市场规模只占国际整体市场不到20%,但目前国内厂商的数量是远大于国外数量的,这也就意味着它必须会有一个并购整合的过程。而面向未来,谁会成为并购或者是被并购的对象,最关键的点都是建立在你自己要有正向的研发能力,你是有价值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去整合别人,或者被别人整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相信,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医疗创新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创新企业以及创新模式脱颖而出。下载动脉网APP,即可观看本次视频回放,同步获取嘉宾演讲PPT以及速记实录。“动脉网APP”基于AI,打造“全球产业链接平台”,从内容和链接两个方面,全方位帮助用户应对业绩增长的挑战。每天为用户提供超过500个视角、3000条以上产业情报和报告,做到最全面、最及时、且伴有分析和解读。资源链接方面,覆盖:出海、成果转化、供应链、市场渠道、投融资、产品发布、科研临床、招商引资等,超过20个类别的资源供给和需求,通过AI精准高效匹配,打通资源壁垒,实现全网都来帮你谈业务。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健康技术公司Idoven获得新一轮融资,以AI加速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2023年9月8日获悉,健康技术公司Idoven获得一笔未披露金额的新融资。本轮融资由Northzone和Insight Partners领投;Pau Gasol——洛杉矶湖人队名人堂成员、两届NBA总冠军通过Gasol16 Ventures参与了此次融资。其他投资者包括Hambro Perks、Spring Health联合创始人Adam Chekroud和Carto首席执行官Luis Sanz。Idoven计划利用此次融资资金加快推出使用其核心技术的新方案,以支持医疗保健方面的专业人员准确、高效地诊断心血管疾病,并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2、专注实验室自动化,雷奥顶峰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9月8日获悉,北京雷奥顶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雷奥顶峰”)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健壹资本领投,老股东华盖资本继续加持。这是继去年完成由华盖资本和康桥资本联合领投的天使轮后公司完成的再次融资。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化、纳升移液工作站的产业化落地以及系统集成方案的交付。雷奥顶峰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不断推进“智能化”生命科学工具研发与生产的企业。3、生物技术公司INOVIO宣布INO-3107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2023年9月8日,生物技术公司INOVIO宣布,美国FDA已授予INO-3107突破性疗法认定,作为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患者的潜在治疗药物。INO-3107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DNA疫苗,旨在引起针对HPV-6和HPV-11(引起RRP和其他HPV相关疾病的HPV类型)的靶向T细胞应答。INOVIO已完成的1/2期开放标签、多中心试验数据支持该疗法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该试验评估了INO-3107在HPV-6和/或HPV-11相关RRP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疗效。INOVIO已经在与美国FDA进行讨论,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度启动INO-3107的关键性临床试验。4、中国首个血友病诊治报告发布近日,《中国血友病诊治报告2023》在线发布。这是中国首个血友病诊治报告,首次全面总结了中国血友病领域临床研究以及医疗保障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不足之处。该报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教授杨仁池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王学锋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机构发布。发布此报告是为了总结目前中国血友病的诊治情况,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全面权威的诊治方案,后续会将报告译成英文,发表在相关期刊,而且该报告还会每年更新。5、国际首例周围型肺癌经支气管球囊冷冻消融手术顺利完成2023年8月2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时悦、钟长镐教授团队,顺利完成了国际首例周围型肺癌经支气管球囊冷冻消融治疗,该系统由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标志着经人体自然腔道冷冻消融领域上的新突破。6、《自然》发现具有混合性质的神秘脑细胞构成大脑的两个主要细胞家族——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秘密地隐藏着一种介于这两个类别之间的混合细胞。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瑞士洛桑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了这种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的新型细胞,它们存在于小鼠和人类的多个大脑区域,在组成和功能上都具有混合性质。此外,这些细胞对于记忆以及大脑对运动的控制有增强功能。7、张峰创立,美国首个剪辑编辑通用型CAR-T完成首例患者给药9月5日,由基因编辑先驱——刘如谦、张锋、J. Keith Joung等人共同创立的Beam Therapeutics宣布,今年8月,公司的四重碱基编辑的抗CD7同种异体CAR-T细胞疗法BEAM-201完成了首例患者给药。
100 项与 Leo Dingfeng (Qu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Leo Dingfeng (Qu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