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Zhejiang Xiaom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Zhejiang Xiaom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导读
THECAPITAL
国资仍是VC/PE募资主流,但出资额却在持续下降。
本文6368字,约9.1分钟
作者 | 顾白
来源 | 融中-水母研究
(ID:FoF-Research)
募资故事,说多了都是眼泪!
募资难一直是困扰一级市场整个行业的难题,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引导基金的发展十分重视,国有资本投入市场,对老一代市场化母基金挤出效应明显。
2024年,融中统计了部分明星机构的募资情况,我们发现,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新的结构性变化。比如“消失的市场母基金”“985高校基金崛起”“AI独角兽CVC来势汹汹”“AIC加速落地”“国资加持并购基金”等等,几乎成为了中国一级市场的最新关键词。
按照往年经验,我们先梳理了从前的“榜单霸主”机构新基金得募集规模:君联资本近200亿,红杉中国180亿,深创投170亿,达晨财智130亿,高瓴创投约120亿,毅达资本45亿,中科创星30亿+。
有意思的是,今年国资的情况有些特殊。一方面从过去偏好做母基金LP,到现在越来越的选择“母基金+直投”,国资系新基金的成立,无论规模还是速度上可以说都是势如破竹。另一方面,包括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河南、安徽等地国资,积极牵头发起设立并购基金。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内有近10个地方政府出台并购重组支持政策,部分地方已设立相应产业并购基金,且有超过250家上市公司参与。
相对应的,以保险、银行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流入速度也在明显加快。有数据显示,保险业股权投资配置已达1.75万亿,年内近40家险资千亿耐心资本投向45只基金规模高达102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50%。此外,“创投十七条”提出扩大金融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后,五大银行入局积极,全国各地都在争抢“首只”AIC股权基金。像南京创新投与五大AIC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基金总规模达300亿元,且部分项目已经开展融资需求对接,累计投资规模约30亿元。
其次,除了所熟知的市场化机构、国资、政府基金、产业化资本外,高校基金正成为这个市场不可忽视的玩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天津大学等在科创母基金、天使基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十分积极,先后设立新基金。
最后,随着大模型的火热,新晋AI独角兽们也在加速设立CVC及成立新基金。典型如智谱AI生态基金“Z基金”完成首关,规模15亿;追觅科技发起设立机器人产业创投基金,一支成长期战略基金和一支中早期孵化基金,总目标规模达110亿人民币。科大讯飞旗下讯飞创投AI基金总规模5亿元,背后更是出现了合肥、重庆、天津等地国资LP身影。
这一年来,受各类资金配置偏好变化、行业出清加剧,VC/PE遭遇的募资困境仍在持续,但是各类有关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的政策越来越多,国资也好产业资本也罢,中国科技创新的大势是确定的。就在发稿前几天,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1号文件《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有提到,新设政府投资基金可采取“母子基金”或直投项目方式进行投资,控制基金层级,并且特别提到要“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等。换句话说,留给PE/VC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紧张。
中国创投发展二十余年,今天许多机构还面临着代际传承问题。从募投管退的全生命周期看,中国创投生态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只有真正具备专业投资能力和产业资源禀赋的投资机构,在周期调整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基业长青。
国资大兴“母基金+直投”
VC/PE募资越来越难
当前,中国私募股权机构募资难度越来越大,新基金的设立正变得越来越谨慎。融中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私募市场新增基金募集数量5813只,基金规模15176.05亿元,无论是基金规模还是数量都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
中国私募市场新增基金情况|来源:融中数据
越是寒冬,越是考验中国创投机构的能力与耐力。
整体上看,地方国资、政府引导基金仍是市场主流资金来源。但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特别明显的趋势是——国有资本在“母基金+直投”模式上越走越深。特别是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用,通过“母基金+参股+直投”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随后半年内,各地政府纷纷优化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改革和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化GP募集新基金的出资是有所影响的。而从过去只做母基金LP,到现在“母基金+直投”,国资机构新基金的成立,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上可以说都是势如破竹。
具体来看,中金资本募资规模超过500亿,背后资方包括北京、上海、泉州、厦门等多地国资。此外,新基金规模超过200亿的还有苏创投、南京创新投、粤科、中关村资本、盛世投资、顺禧基金等,背后皆是国有资本。以顺禧基金为例,是北京国管旗下专注于早期、成长早期项目的创投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科技创新领域的早期投资。天眼查显示,目前顺禧在管基金9支,规模近350亿元,已投出科拓生物、固高科技、伏安光电、安建半导体、微元合成等30余个项目,仅2024一年内就出手了14个项目,占比近50%。
国资无疑已经是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主要力量。从投资方向看,主要聚集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活跃赛道,且多支国家级产业基金相应设立。比如10月份,成都科创投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金,也是成都首只涉及机器人产业的国资管理基金,目标总规模达100亿人民币,由“成都技转创投”担任GP。目前,成都技转创投联合社会资本、产业资本以及有关国有平台,组建管理了包括梧桐树母基金、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等母基金,以及金牛交子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技转电科基金等天使投资基金。8月的时候,成都技转创投作为GP还出现在中西部首只医药并购基金中。
相对而言,以往各大榜单的“常胜军”方面,君联资本近200亿,红杉中国180亿,深创投170亿,达晨财智130亿,高瓴创投约120亿,毅达资本45亿,中科创星30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构在退出方面面临重重阻力,在募资惨淡的市场环境下,国资在并购基金和S基金方面也是动作越来越多。9月份,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决策层持续出台政策助力并购重组。多地政府也积极接力,推进有关措施、方案的出台。大量GP开始做并购顾问,设立并购基金,带资入组,以期在并购市场中寻找新的机遇。
前不久,上海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要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集聚3~5家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并购基金管理人等目标。其中还有提到,加快培育集聚并购基金,引入专业赛道市场化并购基金管理人,吸引集聚市场化并购基金,符合条件的纳入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快速通道;用好1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购基金,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政府投资基金可以通过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参与并购基金出资,并适当让利;“链主”企业通过CVC方式围绕本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并购重组的,将CVC基金设立纳入快速通道等。
CVC新老交替
AI独角兽来势汹汹
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出清加剧,资金向头部机构聚拢的同时,PE/VC结构也在加速优化,尤其CVC格局,以BAT、ATM等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地位和经济作用正在被实体产业所替代。
以博原资本为例,今年二期基金成功完成人民币5亿元首关,目标规模为15亿,聚焦绿色智能出行的上下游、本土企业出海以及AI工业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博原资本成立于2021年,是全球头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集团旗下市场化投资机构,累计管理资金规模11亿元人民币。过去10年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累计投出近500亿人民币。
此外,五粮液基金年初时成立一只新私募基金,由五粮液集团和五粮液基金共同出资100.1亿。事实上,早在2017年五粮液就开始布局产业投资,成立五粮液基金,且投出了包括宜宾市商业银行、华西证券、四川银行、中酒荟萃、三两小酒等多个项目,投资轮次覆盖种子轮到B轮。其中,五粮液集团为第一大股东的宜宾市商业银行已经赴港上市。
相比过往,包括酒企以及其他产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布局股权投资多是以LP身份,近两年来也都如地方国资一般,躬身入局,自己直接投资新兴产业的动作越来越多。
在看小米,8月份的时候,金山软件发布公告,附属公司武汉金山将出资5亿元参与小米智造基金,该基金认缴总额100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于集成电路及相关上游及下游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科技、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显示器及显示装置、汽车电子等。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LP还包括了北京市引导基金、亦庄国投、赣州光控苏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等国资,以及欢聚时代、帝奥微等知名产业资本。其中小米系公司参投金额共计达到36.3亿元,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为第二大LP,大手笔出资20亿元。而且,雷军还将担任新基金投委会主席,进一步推动基金的投资决策和运作。此前,小米智造基金已经投资了鸿翼芯、冰零科技、斯坦德机器人、追锋汽车等企业。
早在2021年12月,雷军就设立了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7月完成首次交割,募资63.3亿元。中基协官网显示,目前小米智造基金是小米私募旗下成立的唯一一只基金,基金类型为股权投资基金。
除了小米之外,更为典型的产业资本还有宁德时代以及华为的哈勃投资,堪称国内“最强半导体VC”。
7月份的时候,宁德时代溥泉碳中和基金在厦门设立,规模60亿元,发起方溥泉资本。溥泉资本全名为厦门溥泉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是宁德时代在厦门的私募股权投资版图成员。天眼查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23年5月,由宁德时代全资持股的CVC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5%,其他出资人包括厦门红树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赖学仕、胡殿君。间隔两个月后,宁德时代再次公告,拟出资7亿元参投福建时代泽远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穿透下来,即是宁德时代旗下投资基金,拟募集50.86亿元,且身后集结了一众厦门国资。
事实上,自2021年起宁德时代先后通过认缴出资或参投设立基金、成立全资子公司、投建大型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等方式布局厦门,投资超300亿元,包括博裕四期(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厦门隐山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基金。
新锐方面,今年,智谱AI生态基金“Z基金”完成首关,规模15亿,主要关注大模型赛道上下游的技术与应用创新;追觅科技发起追创机器人产业创投基金(简称“追创创投”),旗下包括一支成长期战略基金和一支中早期孵化基金,总目标规模达110亿人民币。其中早期孵化基金首关募集用时仅3个月,总规模10亿人民币,出资人包括追觅科技、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产业集团、市场化家办等。讯飞创投AI基金设立总规模5亿元,由科大讯飞、合肥产投、华安嘉业、国元创新投、兴泰资本、合肥高新集团、重庆中新基金、天津海河基金等共同出资。另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CVC机构不再只是单纯依靠母公司,近80%的CVC都在独立募资,部分机构的对外募资规模甚至超过总资金的50%以上,其中政府引导基金是多数CVC募资主要来源。
985军团崛起
银行AIC加速落地
2024年,还有另一股不容忽视的创投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高校985。
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越来越多知名高校或985/211都在成立自己的创投基金。
4月,由天津大学及天津大学校友出资设立的天开九安海河海棠科创母基金正式注册成立。由九安医疗、天开集团、海河产业基金、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北洋海棠基金共同发起成立,兼顾投资子基金和直投。9月,四川省国资委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架构,母基金整体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30亿元,由四川省内16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
12月,复旦大学科创母基金宣布完成超额首关,上海国投未来公司、德同资本、光速光合、礼来亚洲、中科创星、粤科母基金、新微资本、联想创投等知名机构皆为首期基金的合作机构。一年前,复旦大学宣布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复旦科创母基金,首期总规模10亿元,为2023年规模最大的985母基金。
还是12月,香港大学宣布与首批创业引擎基金(EEF)投资伙伴达成合作,中科创星、英诺天使基金及海阔天空创投承诺投入3.7亿港元,以支持港大相关初创企业的发展。早在今年3月份,香港大学就以LP身份投资了东莞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参股的子基金——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香港高校入股内地私募股权基金的先例。5月份,香港科技大学再度宣布,投放5亿港元成立“红鸟创新创业基金”,并吸纳市场投资伙伴与港科大共同创立价值20亿港元的风险投资基金。一个月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再度宣布与广州产投集团签署设立10亿元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
此外,湖南省还发起设立了全国第一支专业面向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基金——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为湖南省金芙蓉科创引导基金下设的第一支子基金,总规模5.05亿元,重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初期启动资金,鼓励大学生在湘创新创业。
高校基金天然紧密的校友圈能够带来优质项目和优质投资人资源,在VC/PE中的优势一目了然,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相对较为容易,同时高校基金会的捐赠额也正呈现上升态势。2015-2020年全国共统计到982笔捐赠额度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额捐赠,涉及78家高校基金会,协议捐赠总额380.8亿元,到账总额303.6亿元。
再来说银行。
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算不得新鲜事。今年“创投十七条”提出“扩大金融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无疑是向银行系LP入局一级市场发出了更加明确的信号。
过去几年,银行系资金以LP陆续入场参与股权投资,仅去年包括兴银理财、北银理财、杭银理财、苏银理财、南银理财等5家银行理财子出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9家投资机构合作,累计出资超过8.95亿。今年最重磅的银行系资本动作便是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均出资215亿元,交通银行出资200亿,邮储银行出资80亿元。足可见银行系资金正加速下场。
相比政府母基金、VC/PE等投资主体,银行系AIC之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如今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以及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渐进式改革,试点从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重庆等18个城市,投资金额和比例逐步放宽,AIC正在成为一级股权市场又一重要出资人。
截至目前,AIC签约意向基金已接近3000亿元,且上半年已有AIC大笔出资进入股权市场。如11月1日,中银资产、建信投资、交银投资三家机构与青岛市相关机构举行签约仪式,再落地3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目标总规模60亿。至此,5大AIC均与青岛合作,而青岛也成为18个试点城市中首个实现5大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全覆盖的城市,落地的6只基金目标总规模140亿元。
从银行AIC基金的参与形式看,多是“母基金+直投”,甚至部分基金已开始对接具体项目。某机构投资人陈峰告诉记者,相比传统机构,银行AIC公司对企业的对赌要求会更小,有利于企业长时间维度下稳健成长。另一方面,过去GP找地方引导基金募资,更多需要承担地方招商引资、扶持地方产业发展的任务,如果是银行AIC出资或许要求会不一样,但是不是只能投资当地项目是个问题。
整体上,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对于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还是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不过,从过去的债转股进阶到如今的纯股权投资,银行还是面临一些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从已签约的AIC基金来看,绝大部分资金其实并未流向市场,80%-90%是流向了国资体系内。
一位头部AIC资深业务经理对外表示,“AIC必须提高自身的投研能力,深化与国资GP的合作,改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同时也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以吸引优秀人才。目前AIC多与国资GP合作,且双GP模式比较常见。AIC与市场化GP还要相互磨合。”
毋庸置疑的,当前PE/VC市场正处于出清周期,行业洗牌加剧,LP的出资只会更加谨慎。而在新的市场环境及运作逻辑下,GP也不得不面对被倒逼着全面变革的现实。
# 线索爆料 # rzcj@thecapital.com.cn
融中官方粉丝群
在这里,你可以获取丰富的股权投资行业资讯、热点报道;前沿行业报告、重点课题研究、最新业内动态。链接资本,连接市场,联结资源,共同打造创投交流新平台、合作共赢朋友圈。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导读
THECAPITAL
国资仍是VC/PE募资主流,但出资额却在持续下降。
本文6636字,约9.4分钟
作者 | 顾白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募资故事,说多了都是眼泪!
募资难一直是困扰一级市场整个行业的难题,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引导基金的发展十分重视,国有资本投入市场,对老一代市场化母基金挤出效应明显。
2024年,融中统计了部分明星机构的募资情况,我们发现,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新的结构性变化。比如“消失的市场母基金”“985高校基金崛起”“AI独角兽CVC来势汹汹”“AIC加速落地”“国资加持并购基金”等等,几乎成为了中国一级市场的最新关键词。
按照往年经验,我们先梳理了从前的“榜单霸主”机构新基金得募集规模:君联资本近200亿,红杉中国180亿,深创投170亿,达晨财智130亿,高瓴创投约120亿,毅达资本45亿,中科创星30亿+。
有意思的是,今年国资的情况有些特殊。一方面从过去偏好做母基金LP,到现在越来越的选择“母基金+直投”,国资系新基金的成立,无论规模还是速度上可以说都是势如破竹。另一方面,包括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河南、安徽等地国资,积极牵头发起设立并购基金。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内有近10个地方政府出台并购重组支持政策,部分地方已设立相应产业并购基金,且有超过250家上市公司参与。
相对应的,以保险、银行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流入速度也在明显加快。有数据显示,保险业股权投资配置已达1.75万亿,年内近40家险资千亿耐心资本投向45只基金规模高达102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50%。此外,“创投十七条”提出扩大金融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后,五大银行入局积极,全国各地都在争抢“首只”AIC股权基金。像南京创新投与五大AIC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基金总规模达300亿元,且部分项目已经开展融资需求对接,累计投资规模约30亿元。
其次,除了所熟知的市场化机构、国资、政府基金、产业化资本外,高校基金正成为这个市场不可忽视的玩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天津大学等在科创母基金、天使基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十分积极,先后设立新基金。
最后,随着大模型的火热,新晋AI独角兽们也在加速设立CVC及成立新基金。典型如智谱AI生态基金“Z基金”完成首关,规模15亿;追觅科技发起设立机器人产业创投基金,一支成长期战略基金和一支中早期孵化基金,总目标规模达110亿人民币。科大讯飞旗下讯飞创投AI基金总规模5亿元,背后更是出现了合肥、重庆、天津等地国资LP身影。
这一年来,受各类资金配置偏好变化、行业出清加剧,VC/PE遭遇的募资困境仍在持续,但是各类有关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的政策越来越多,国资也好产业资本也罢,中国科技创新的大势是确定的。就在发稿前几天,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1号文件《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有提到,新设政府投资基金可采取“母子基金”或直投项目方式进行投资,控制基金层级,并且特别提到要“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等。换句话说,留给PE/VC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紧张。
中国创投发展二十余年,今天许多机构还面临着代际传承问题。从募投管退的全生命周期看,中国创投生态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只有真正具备专业投资能力和产业资源禀赋的投资机构,在周期调整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基业长青。
国资大兴“母基金+直投”
VC/PE募资越来越难
当前,中国私募股权机构募资难度越来越大,新基金的设立正变得越来越谨慎。融中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私募市场新增基金募集数量5813只,基金规模15176.05亿元,无论是基金规模还是数量都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
中国私募市场新增基金情况|来源:融中数据
越是寒冬,越是考验中国创投机构的能力与耐力。
整体上看,地方国资、政府引导基金仍是市场主流资金来源。但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特别明显的趋势是——国有资本在“母基金+直投”模式上越走越深。特别是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用,通过“母基金+参股+直投”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随后半年内,各地政府纷纷优化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改革和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化GP募集新基金的出资是有所影响的。而从过去只做母基金LP,到现在“母基金+直投”,国资机构新基金的成立,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上可以说都是势如破竹。
具体来看,工银资本新基金认缴规模达到923亿元,很大程度得益于AIC相关政策利好。2018年工银投资出资10亿元成立工银资本,开展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股权投资业务。目前工银投资是国内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商业银行债转股实施机构之一,持有债转股业务进、募、投、管、退全链条业务牌照和特定范围市场化股权投资业务牌照。中金资本募资规模超过500亿,背后资方包括北京、上海、泉州、厦门等多地国资。
此外,新基金规模超过200亿的还有苏创投、南京创新投、粤科、中关村资本、盛世投资、顺禧基金等,背后皆是国有资本。以顺禧基金为例,是北京国管旗下专注于早期、成长早期项目的创投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科技创新领域的早期投资。天眼查显示,目前顺禧在管基金9支,规模近350亿元,已投出科拓生物、固高科技、伏安光电、安建半导体、微元合成等30余个项目,仅2024一年内就出手了14个项目,占比近50%。
国资无疑已经是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主要力量。从投资方向看,主要聚集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活跃赛道,且多支国家级产业基金相应设立。比如10月份,成都科创投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金,也是成都首只涉及机器人产业的国资管理基金,目标总规模达100亿人民币,由“成都技转创投”担任GP。目前,成都技转创投联合社会资本、产业资本以及有关国有平台,组建管理了包括梧桐树母基金、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等母基金,以及金牛交子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技转电科基金等天使投资基金。8月的时候,成都技转创投作为GP还出现在中西部首只医药并购基金中。
相对而言,以往各大榜单的“常胜军”方面,君联资本近200亿,红杉中国180亿,深创投170亿,达晨财智130亿,高瓴创投约120亿,毅达资本45亿,中科创星30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构在退出方面面临重重阻力,在募资惨淡的市场环境下,国资在并购基金和S基金方面也是动作越来越多。9月份,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决策层持续出台政策助力并购重组。多地政府也积极接力,推进有关措施、方案的出台。大量GP开始做并购顾问,设立并购基金,带资入组,以期在并购市场中寻找新的机遇。
前不久,上海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要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集聚3~5家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并购基金管理人等目标。其中还有提到,加快培育集聚并购基金,引入专业赛道市场化并购基金管理人,吸引集聚市场化并购基金,符合条件的纳入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快速通道;用好1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购基金,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政府投资基金可以通过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参与并购基金出资,并适当让利;“链主”企业通过CVC方式围绕本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并购重组的,将CVC基金设立纳入快速通道等。
CVC新老交替
AI独角兽来势汹汹
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出清加剧,资金向头部机构聚拢的同时,PE/VC结构也在加速优化,尤其CVC格局,以BAT、ATM等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地位和经济作用正在被实体产业所替代。
以博原资本为例,今年二期基金成功完成人民币5亿元首关,目标规模为15亿,聚焦绿色智能出行的上下游、本土企业出海以及AI工业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博原资本成立于2021年,是全球头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集团旗下市场化投资机构,累计管理资金规模11亿元人民币。过去10年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累计投出近500亿人民币。
此外,五粮液基金年初时成立一只新私募基金,由五粮液集团和五粮液基金共同出资100.1亿。事实上,早在2017年五粮液就开始布局产业投资,成立五粮液基金,且投出了包括宜宾市商业银行、华西证券、四川银行、中酒荟萃、三两小酒等多个项目,投资轮次覆盖种子轮到B轮。其中,五粮液集团为第一大股东的宜宾市商业银行已经赴港上市。
相比过往,包括酒企以及其他产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布局股权投资多是以LP身份,近两年来也都如地方国资一般,躬身入局,自己直接投资新兴产业的动作越来越多。
在看小米,8月份的时候,金山软件发布公告,附属公司武汉金山将出资5亿元参与小米智造基金,该基金认缴总额100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于集成电路及相关上游及下游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科技、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显示器及显示装置、汽车电子等。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LP还包括了北京市引导基金、亦庄国投、赣州光控苏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等国资,以及欢聚时代、帝奥微等知名产业资本。其中小米系公司参投金额共计达到36.3亿元,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为第二大LP,大手笔出资20亿元。而且,雷军还将担任新基金投委会主席,进一步推动基金的投资决策和运作。此前,小米智造基金已经投资了鸿翼芯、冰零科技、斯坦德机器人、追锋汽车等企业。
早在2021年12月,雷军就设立了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7月完成首次交割,募资63.3亿元。中基协官网显示,目前小米智造基金是小米私募旗下成立的唯一一只基金,基金类型为股权投资基金。
除了小米之外,更为典型的产业资本还有宁德时代以及华为的哈勃投资,堪称国内“最强半导体VC”。
7月份的时候,宁德时代溥泉碳中和基金在厦门设立,规模60亿元,发起方溥泉资本。溥泉资本全名为厦门溥泉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是宁德时代在厦门的私募股权投资版图成员。天眼查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23年5月,由宁德时代全资持股的CVC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5%,其他出资人包括厦门红树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赖学仕、胡殿君。间隔两个月后,宁德时代再次公告,拟出资7亿元参投福建时代泽远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穿透下来,即是宁德时代旗下投资基金,拟募集50.86亿元,且身后集结了一众厦门国资。
事实上,自2021年起宁德时代先后通过认缴出资或参投设立基金、成立全资子公司、投建大型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等方式布局厦门,投资超300亿元,包括博裕四期(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厦门隐山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基金。
新锐方面,今年,智谱AI生态基金“Z基金”完成首关,规模15亿,主要关注大模型赛道上下游的技术与应用创新;追觅科技发起追创机器人产业创投基金(简称“追创创投”),旗下包括一支成长期战略基金和一支中早期孵化基金,总目标规模达110亿人民币。其中早期孵化基金首关募集用时仅3个月,总规模10亿人民币,出资人包括追觅科技、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产业集团、市场化家办等。讯飞创投AI基金设立总规模5亿元,由科大讯飞、合肥产投、华安嘉业、国元创新投、兴泰资本、合肥高新集团、重庆中新基金、天津海河基金等共同出资。另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CVC机构不再只是单纯依靠母公司,近80%的CVC都在独立募资,部分机构的对外募资规模甚至超过总资金的50%以上,其中政府引导基金是多数CVC募资主要来源。
985军团崛起
银行AIC加速落地
2024年,还有另一股不容忽视的创投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高校985。
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越来越多知名高校或985/211都在成立自己的创投基金。
4月,由天津大学及天津大学校友出资设立的天开九安海河海棠科创母基金正式注册成立。由九安医疗、天开集团、海河产业基金、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北洋海棠基金共同发起成立,兼顾投资子基金和直投。9月,四川省国资委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架构,母基金整体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30亿元,由四川省内16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
12月,复旦大学科创母基金宣布完成超额首关,上海国投未来公司、德同资本、光速光合、礼来亚洲、中科创星、粤科母基金、新微资本、联想创投等知名机构皆为首期基金的合作机构。一年前,复旦大学宣布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复旦科创母基金,首期总规模10亿元,为2023年规模最大的985母基金。
还是12月,香港大学宣布与首批创业引擎基金(EEF)投资伙伴达成合作,中科创星、英诺天使基金及海阔天空创投承诺投入3.7亿港元,以支持港大相关初创企业的发展。早在今年3月份,香港大学就以LP身份投资了东莞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参股的子基金——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香港高校入股内地私募股权基金的先例。5月份,香港科技大学再度宣布,投放5亿港元成立“红鸟创新创业基金”,并吸纳市场投资伙伴与港科大共同创立价值20亿港元的风险投资基金。一个月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再度宣布与广州产投集团签署设立10亿元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
此外,湖南省还发起设立了全国第一支专业面向大学生创业投资的基金——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为湖南省金芙蓉科创引导基金下设的第一支子基金,总规模5.05亿元,重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初期启动资金,鼓励大学生在湘创新创业。
高校基金天然紧密的校友圈能够带来优质项目和优质投资人资源,在VC/PE中的优势一目了然,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相对较为容易,同时高校基金会的捐赠额也正呈现上升态势。2015-2020年全国共统计到982笔捐赠额度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额捐赠,涉及78家高校基金会,协议捐赠总额380.8亿元,到账总额303.6亿元。
再来说银行。
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算不得新鲜事。今年“创投十七条”提出“扩大金融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无疑是向银行系LP入局一级市场发出了更加明确的信号。仅在8月份,工商银行旗下机构工银投资就发起设立了三支基金总规模260亿。而在新政发布后,像深圳第一时间就召开五大行AIC机构与深圳各行政区、国资国企需求对接会。
过去几年,银行系资金以LP陆续入场参与股权投资,仅去年包括兴银理财、北银理财、杭银理财、苏银理财、南银理财等5家银行理财子出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9家投资机构合作,累计出资超过8.95亿。今年最重磅的银行系资本动作便是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均出资215亿元,交通银行出资200亿,邮储银行出资80亿元。足可见银行系资金正加速下场。
相比政府母基金、VC/PE等投资主体,银行系AIC之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如今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以及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渐进式改革,试点从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重庆等18个城市,投资金额和比例逐步放宽,AIC正在成为一级股权市场又一重要出资人。
截至目前,AIC签约意向基金已接近3000亿元,且上半年已有AIC大笔出资进入股权市场,如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额达56亿元,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额达49亿元。下半年,11月1日,中银资产、建信投资、交银投资三家机构与青岛市相关机构举行签约仪式,再落地3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目标总规模60亿。至此,5大AIC均与青岛合作,而青岛也成为18个试点城市中首个实现5大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全覆盖的城市,落地的6只基金目标总规模140亿元。
从银行AIC基金的参与形式看,多是“母基金+直投”,甚至部分基金已开始对接具体项目。某机构投资人陈峰告诉记者,相比传统机构,银行AIC公司对企业的对赌要求会更小,有利于企业长时间维度下稳健成长。另一方面,过去GP找地方引导基金募资,更多需要承担地方招商引资、扶持地方产业发展的任务,如果是银行AIC出资或许要求会不一样,但是不是只能投资当地项目是个问题。
整体上,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对于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还是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不过,从过去的债转股进阶到如今的纯股权投资,银行还是面临一些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从已签约的AIC基金来看,绝大部分资金其实并未流向市场,80%-90%是流向了国资体系内。
一位头部AIC资深业务经理对外表示,“AIC必须提高自身的投研能力,深化与国资GP的合作,改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同时也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以吸引优秀人才。目前AIC多与国资GP合作,且双GP模式比较常见。AIC与市场化GP还要相互磨合。”
毋庸置疑的,当前PE/VC市场正处于出清周期,行业洗牌加剧,LP的出资只会更加谨慎。而在新的市场环境及运作逻辑下,GP也不得不面对被倒逼着全面变革的现实。
# 线索爆料 # rzcj@thecapital.com.cn
融中官方粉丝群
在这里,你可以获取丰富的股权投资行业资讯、热点报道;前沿行业报告、重点课题研究、最新业内动态。链接资本,连接市场,联结资源,共同打造创投交流新平台、合作共赢朋友圈。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导读
THECAPITAL
聚焦创投圈投融资最新情报。
本文4241字,约6.1分钟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艺妙神州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
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艺妙神州”)宣布正式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E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太平医疗健康基金、首发展集团、四季青投资、阳光诺和等多家专业机构跟投。这是艺妙神州成立10年完成的第10轮战略融资。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首款原研CAR-T新药IM19的商业化布局,推动该药物获批后成为本土晚期淋巴瘤CAR-T治疗的标杆产品,为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同时,将加快公司包括血液肿瘤、实体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进程,助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快速CAR-T、通用型CAR-T、基因编辑等下一代基因细胞药物技术平台,推进行业领先的规模化GMP生产制造基地建设落地,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翠展微电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翠展微电子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科长三角资本领投,同鑫资本和银茂控股等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产线建设、新设备购置以及新产品研发,以全面提升翠展微在IGBT模块领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翠展微目标在2025年具备交付超过300万套IGBT模块的能力,这将使其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西湖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近亿元
近日,杭州具身智能创业公司西湖机器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简称:西湖机器人)宣布完成天使+轮共计近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晶科集团旗下CVC金能基金、犇驰资本领投,广州诚信创投等多家机构参与跟投,天使轮股东天使湾创投持续加注。
比博斯特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
1月9日,比博斯特(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比博斯特)正式宣布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普华资本、东方嘉富、恒隆集团、保隆科技等联合投资。本轮融资过后,比博斯特落地并夯实了智能制动和智能悬架产品的量产交付,并进一步实现了智能转向领域的战略合作和项目落地,将引领智能底盘XYZ三轴的融合发展。据悉,比博斯特是国内智能底盘XYZ三轴全布局的一家创业公司。
“毅富能源”成功完成天使+轮融资
近日,“毅富能源”成功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内新能源行业产业投资平台仁发投资和国内早期风险投资机构中科创星联合领投。据介绍,毅富能源专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致力于攻克储能行业的核心技术难题。
中科加禾完成数千万元Pre-A1轮融资
近日,AI异构算力软件Infra供应商中科加禾完成数千万元Pre-A1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成立于2023年的中科加禾,聚焦编译技术,为助推跨越生态鸿沟实现国产算力及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加快国产芯片服务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通用化、低成本、高性能的基础软件工具链。
马威科技集团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马威科技集团(简称“马威”或“Mavel”)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亦庄国投”)。此次融资完成后,马威将进一步加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断提升产能与服务能力,以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优收益的电驱动产品,赋能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马威将继续推动技术与市场的双向突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电驱动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新高度。
AMD将向Absci战略投资2000万美元
生成式AI新药研发公司Absci Corporation(NASDAQ: ABSI)宣布与AMD达成战略合作,共同部署AMD Instinct加速器和ROCm软件,以支持关键的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工作负载,包括Absci从头抗体设计模型。AMD还将以私募股权投资(PIPE)的形式向Absci投资2000万美元。
苏州原位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
苏州原位宣布于2024年岁尾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美元基金。本轮融资,将推动公司加速布局基于MEMS压电技术的药液微量泵送模组的全自动化生产产线,携手下游客户加速推动国产全抛贴敷式胰岛素泵的落地。
礼邦医药宣布完成C轮首次5.5亿元融资
专注于开发治疗肾脏疾病及相关慢性病创新药物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礼邦医药(“礼邦”或“公司”),宣布近日顺利完成C轮首次5.5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投资由某知名产业基金,扬州国金集团、熙诚金睿等共同投资。本轮融资将支持礼邦全面推进其肾脏疾病管线的开发和商业化,同时用于加速多个临床项目的推进。
历正科技获数亿元C轮融资,元璟资本领投
专注于低空无人机侦测反制领域的领军企业——历正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总交易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本轮由元璟资本领投,原有投资方广发信德、河南农投科创继续增持股份。此轮融资不仅为历正科技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还将推进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加速发展。
历正科技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低空无人机侦测反制和安全防控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空安全解决方案及服务。短短六年间,历正科技迅速成长为行业内领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广泛认可。
华致能源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华致能源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十月资本领投,动平衡资本和合肥创新投资跟投。华致能源既聚焦、又专注,始终坚持“针头战略”——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全栈自研工商储专用PCS、BMS、EMS核心技术”这一个点上,旨在通过“原创性技术迭代-平台化产品开发-零缺陷品控追求-最优解方案设计-高效率工程交付-精细化运维服务”的全流程价值创造活动,来解决“安全、成本、效率、智能”四大客户核心痛点,并引领行业产品型谱的定义。目前,华致能源在运行站点数量超600个,全球累计投运工商业储能一体机超3000台
联想集团与Alat埃耐特完成20亿美元投资及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992)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公司Alat埃耐特宣布,双方已完成3年期20亿美元无息可换股债券投资及达成此前于2024年5月公布的战略合作协议。该交易已获得股东批准及所有必要的监管部门批准。
力能时代获A轮融资,高瓴创投出手
高端X射线影像系统核心部件科技创新企业深圳力能时代(Liotimes)(简称「力能时代」)宣布完成了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GL Ventures)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技术研发的深化、团队扩展,以及加速市场开拓。力能时代创立于2020年,创始团队拥有强大的技术背景、同时兼具深厚的产业经验。公司在X射线影像系统核心部件方面,已构建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一体的全产业链,掌握了大量具有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
金唯科完成数千万元阶段性融资
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唯科”)宣布完成数千万元阶段性融资,本轮融资由武汉东湖高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东湖投资”)和四川创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川创投”)共同投资。获得本轮融资后,金唯科将加速推进AAV基因治疗管线的临床转化与商业化进程。金唯科建立了以AAV衣壳改造、基因表达盒设计、大基因递送、基因编辑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基因治疗药物研发能力以及AAV制备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深服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上海厚毅资本领投
浙江深服人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服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上海厚毅资本领投,本轮资金将用于模型开发、技术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此前在2024年3月,深服科技曾获得浙江坤鑫投资领投,产业上下游合作商跟投的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辉羲智能完成A1轮融资,打造智能驾驶芯片计算平台与软硬件生态
辉羲智能完成A1轮融资,亦庄产投领投,商汤科技、朗玛峰创投、卓源亚洲等跟投。辉羲智能致力打造创新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高阶智能驾驶芯片、易用开放工具链及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助力车企构建低成本、大规模和自动化迭代能力,实现优质高效的自动驾驶量产交付。辉羲智能股东产业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先后获得蔚来、小米、经纬恒润、国汽智联、商汤科技等产业方投资,协助辉羲智能在商业资源对接、产业协作上全速前进。
锐泰微电子完成数千万B2轮融资
锐泰微电子完成数千万B2轮融资,此次融资由电控产投主导的光电融合基金独家投资,云岫资本连续多轮担任融资财务顾问。锐泰微(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一家面向智能网联车的高性能模拟及模数混合芯片供应商,创始团队均来自全球领先的模拟半导体厂商如ADI/MAXIM/Marvell等,在SerDes等高端模拟及数模混合设计领域有深厚的经验积累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具有将前沿技术与商业成功结合的卓越条件。
惠善医疗获得新一轮融资
惠善医疗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首建投旗下子基金,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GMP车间的建设及IND申报。惠善医疗是专注于免疫疾病细胞医药领域的创新企业,致力于细胞再生医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围绕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免疫疾病为切入点,以完善专病预防体系和精准诊疗为产品研发方向,布局了免疫功能检测、免疫细胞储存和药物研发、生物医学工程化细胞医药研发等领域,旨在打造免疫细胞再生医学产业链,为提高免疫疾病的精准诊疗水平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励兆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金浦智能领投
励兆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金浦智能领投,临港科创投等投资方共同参与投资。上海励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射频等离子系统解决方案的先进制造商,致力于等离子体工艺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射频电源、阻抗匹配器、远程等离子体源等,以及定制化模块,包括射频滤波器、射频电压电流探测器、E-Chuck高压电源等,并提供射频系统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
智平方完成Pre-A轮融资,达晨财智、敦鸿资产联合领投
智平方宣布完成数亿元 Pre-A轮战略融资,由达晨财智与敦鸿资产联合领投,基石资本跟投。智平方的历史投资人还包括 SEE Fund、清智资本及国投创盈等知名机构。智平方由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郭彦东博士创立。他是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师从两位AI领域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拥有超过15年的AI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经验。
微脉完成2亿元D轮融资
全病程管理服务平台微脉宣布已完成2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本轮新增投资方为信银投资、求是资本、浙江余杭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德清县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嘉兴市南湖股权投资基金,老股东源码资本、千骥资本、元璟资本继续追投。
海降赛能完成亿元级融资,精材七号基金领投
全球工业重防新材料供应商上海海降赛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隆赛能”)近日完成亿元级融资。本轮融资由凯得粤豪旗下“精材七号”基金领投7000 万元,中信建投投资5000 万元,安徽高新投跟投 3000 万元。海隆赛能是一家集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工业重防腐新材料供应商,现已形成石油专用管材(OCTG)防腐、高端重防腐涂料及应用、工业腐蚀评估信息化三个核心业务板块,在全球建立了 19 个生产基地及业务分支机构,业务遍布中国、美国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 线索爆料 # rzcj@thecapital.com.cn
融中官方粉丝群
在这里,你可以获取丰富的股权投资行业资讯、热点报道;前沿行业报告、重点课题研究、最新业内动态。链接资本,连接市场,联结资源,共同打造创投交流新平台、合作共赢朋友圈。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100 项与 Zhejiang Xiaom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Zhejiang Xiaom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