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南京思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南京思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编者按:本文来自医药魔方Invest,作者林怡龄;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yuki
2024年上半年,笼罩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寒意仍未消褪,业内不断有声音怀疑,当下还有谁愿意投?
据统计,上半年医疗健康领域出手最多的10家投资机构总计投资了77个项目。而透过这些项目,我们也得以一窥当下的资本仍在看好的赛道和方向。
01
投早、投新、投国际化
从赛道来看,这些投资机构的偏好仍围绕创新药与医疗器械——77个被投项目里,有35家为医疗器械企业,30家为创新药企。
虽然创新药项目是当之无愧的“吸金王”,但从投资数量来看,医疗器械似乎正在成为一些投资机构新的心头好。
事实上,医疗器械领域的优势在这两年逐渐凸显,尤其是产业链优势,吸引了不少基金和地方政府。
上半年,国资在医疗健康投融资市场上同样活跃。出手最多的前10家投资机构里,国家队就占到了3家,而它们出手最多的项目,正是医疗器械企业。
图源:《2024H1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趋势盘点》
从被投项目来看,上半年,两家及以上投资机构都投资了励楷科技、和其瑞医药、苏磁科技、泰楚生物、亦立医药、羿尊生物、汉诺医疗和济辰生物共8家企业。
不难发现,“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全球化”、“创新”、“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这些机构仍愿意出手的“关键词”。
若从投资阶段来看,这10家机构主要在早中期阶段密集出手,“投早投小”依旧是大势所趋。不过,深创投或是例外。这家国资背景老牌机构,以战略投资和B轮及以后的轮次为主。
02
新动向:高端国产替代+全球化
2024年上半年,上述10家投资机构中,有9家加码了医疗器械项目。
其中,重点关注医疗创新技术的道彤投资,上半年全部押注在了医疗器械领域,总计投资6个项目,涉及细胞基因疗法的关键耗材、实验室分析仪器等上游领域、以及内窥镜、超声诊断设备等,投资轮次集中在B轮及以前。
道彤投资管理合伙人孙琦曾在5月份的一场活动中阐述了该机构投资医疗健康领域的底层逻辑,即“科技+安全”,并寻找医疗器械领域被忽视和被遗忘的角落。
换句话而言,“国产替代”仍是医疗器械投资的主旋律。只是,相较于过往,高端医疗器械和具有全球化视角的公司,对投资机构无疑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瞄准心脑血管的神经介入器械产品,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上半年,出手次数最多的启明创投参与了鼎科医疗E轮数亿元的融资。而成立于2019年,专注研发生产销售神经介入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励楷科技,则吸引了前10家投资机构里的泰煜投资、深创投和锡创投接连出手,共完成两轮融资。
壁垒高、技术复杂的神经介入,一直被誉为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眼下,该领域正处于成长期,未来前景不容小觑。只是,时至今日,国内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器械市场,大多被海外厂商牢牢占据。有数据显示,神经介入器械整体国产化率仅约10%。
励楷科技要突围的,正是这一局面。通过借鉴美国市场经验,励楷科技目前结合了多种商业模式,包括自主研发、授权合作、海外并购、引进孵化等。
2021年以来,励楷科技已推出九款产品,成为了国内唯一涵盖神经介入全通路的供应商。而除了国内市场,励楷科技也进行了中美布局,面向全球市场。
这一赛道之外,医用成像器械亦是投资机构颇为热衷的领域。上述10家投资机构中,有4家就在上半年投资了4个相关项目,主要集中在内窥镜赛道。
其中,启明创投入场的宏济医疗完成了数亿元的战略投资。宏济医疗成立于2014年,由原国内最大医用输注泵厂深科医疗(被迈瑞医疗收购)的创始股东成立,是一家专注于一次性内窥镜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融资金额来看,这一成绩在内窥镜赛道可谓位列前茅。
上述投资机构对内窥镜赛道的青睐,折射的是上半年,医用成像器械领域总体投资热度高涨。医用成像器械领域的融资事件与融资金额较去年同期实现了38%和72%的双增长,为44起和24.37亿元。
03
重仓CXO和再生医学
在投资数量上稍逊一筹的创新药领域,在上半年拿到了这10家投资机构更多的融资额,这与行业大盘总体一致。
2024上半年,国内创新药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为21.52亿美元(约为150亿元)。在融资金额“TOP20”项目中,创新药占据了60%的事件数量和52%的金额。
上述10家投资机构中,泰鲲基金上半年“all in”在了创新药领域,成为出手最多的投资机构,总计投资10家企业。
梳理其项目可发现,该基金参与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到B轮,并领投了两家企业。而它所投的项目涵盖了CXO、小分子药、mRNA药物、细胞疗法等赛道。这些赛道同样引来其它投资机构下注。
从上述10家投资机构所投项目来看,超过一半的投资机构入局了小分子药、细胞基因疗法和再生医学,以及CXO赛道,且这些赛道的融资表现突出,均有5家以上的企业拿到融资。
其中,启明创投、泰煜投资、泰鲲基金和毅达资本皆布局了CXO赛道。2024年上半年,脱钩疑云给中国CXO行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对于一级市场上的中小型CXO而言,虽然短期不受波及,但长远来看,修炼内功,成为专业化CXO似乎是业内共同寻求的应对之策。
眼下,扎根明星赛道、专精某一垂直领域的CXO,无疑符合投资机构的审美。受益于多肽药物、ADC药物和小核酸药物的火热,CXO赛道也水涨船高。
上半年,毅达资本参与了美诺医药的战略投资。在ADC药物爆火之前,美诺医药已经深耕ADC平台长达10余年。另外,它亦是国首家专注于药物基因毒性杂质研究的企业,目前仍处于国内该领域的领头地位。
泰煜投资和泰鲲基金则共同投资了泰楚生物的A+轮。泰楚生物成立于2020年,可为各类新药研发和生产提供量身定制的单一及组合业务板块的CRO+CDMO技术服务。目前,其在抗体药物发现、高端制剂递送系统开发及生产,小核酸药物合成、化学修饰与偶联等领域皆有布局。
此外,前沿技术如AI、智能化带来的变革,同样是一些投资机构下注的方向。2024年年初,启明创投一周内便接连投资镁睿化学和奥素科技。
前者是镁伽科技孵化的化学合成CRO,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平台为新药研发缩短时间,并降低相关成本,摆脱药化合成高度依赖手工操作的现状;后者则是消费电子半导体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相结合的产物,打造了具有全球领先的有源数字微流控液滴操控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启明创投已连续两轮增资了奥素科技。其依托自主研发能力开发出了单细胞领域的尖刀产品,面向一片蓝海市场,是启明创投不断下注的主因。
而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的细胞疗法和再生医学,继续受到投资机构的热捧。上半年,出手最多的前10家机构里,就有5家在早期阶段加码了这一赛道,集中在A轮左右,这5家机构分别为启明创投、泰煜投资、泰鲲基金、天士力资本和元禾原点,总计投出了6家企业。
其中,泰煜投资和泰鲲基金都参与了羿尊生物的A+轮融资,其专注在实体肿瘤治疗及异体细胞通用型技术方面,而这正是当前细胞疗法的创新方向之一。
04
CVC和国家队活跃
2024年上半年,逆势出手的佼佼者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医疗健康行业前景的乐观,和对创新的情有独钟。而在上述10家投资机构中,CVC(企业风险投资)和国资背景的机构是尤为引人注目的两类。
CVC方面,泰格医药旗下的泰煜投资和泰鲲基金分别参与了13起投资和10起投资。其中,创新药项目达到16个,医疗器械项目5个。
谈起生物医药领域的CVC,泰格医药是绕不过的一家。公开资料显示,泰格医药直接参股/控股的私募基金有7家,子公司泰煜投资下有7只备案基金。
成立于2014年的泰煜投资,是泰格医药旗下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该机构聚焦于早期及成长期的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投资,投资组合涵盖了医疗器械、生物医药、CRO和保健食品。
过去一年半的寒冬里,泰煜投资的投资势头尤为迅猛,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项目数已接近2023年全年的14个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药和械,泰煜投资还参与投资了两家其他赛道的企业,分别为类器官企业黑玉科学和再生医美新材料企业思元医疗。前者所在的类器官赛道是一个新兴领域,被认为有望颠覆动物实验行业。近些年,不少药企正通过合作授权、投资等方式涌进这一赛道。
较晚成立的泰鲲基金,同样出手大方。2021年,泰格医药出资98亿元,与杭州资本和杭高科创合作设立泰鲲基金,以此抓住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机遇。
据悉,泰鲲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重点关注创新型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数字疗法、智能制造、营养健康等企业,覆盖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2023年寒冬之际,泰鲲基金总计投资了19个项目,这一势头在今年似乎也有增无减。
CVC之外,国家队在资本寒冬里的活跃程度则有目共睹。仅是出手前10名的投资机构里,就有3家投资机构属于“国家队”,分别是深创投、锡创投和元禾原点。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投资机构,“国家队”在上半年看起来更偏好医疗器械领域,总计投资了14个医疗器械项目,6个创新药项目。
一方面,政策鼓励让国内医疗器械创新力量喷涌,高端设备和高值耗材呈现更多“国产替代”趋势;另一方面,资本投入体量较小,研发周期更短,更易商业化的创新医疗器械显然更“耐寒”,加之其产业链优势,引来不少国家队入场。
依托深圳的硬科技产业发展,深创投近些年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持续加码。
具体到上半年,深创投是国家队中出手最多的一家。其投资的10个项目中,有6家均为创新医疗器械公司,涉及神经介入、肿瘤微创介入领域的创新医疗器械、心肺转流器械等。
其中,深创投追投了三家公司,分别是汉诺医疗两轮近2亿元的融资、2022年参与B+轮融资的励楷科技,以及2022年参与股权转让的华迈医疗。
除了励楷科技,汉诺医疗和华迈医疗的特质,或是备受资本青睐的原因——作为拥有国内首个国产体外膜氧合(ECMO)产品的公司,汉诺医疗打破了ECMO设备100%被海外厂家垄断的局面。而华迈医疗凭借人工骨修复材料,闯入的则是再生医学的一片蓝海。
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深耕的还有无锡。2023年,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眼下,围绕“创新、制造两头发力”的思路,无锡正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布局合成生物、细胞基因疗法、高端医美等新赛道,以及生医工结合和CXO赛道。
作为一家本土化的投资机构,锡创投上半年所投项目所覆盖的赛道,与上述不谋而合,总计出手7个项目,布局方向为高端仪器设备、神经介入、细胞疗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CVC与区域资金的联动似乎愈发频繁。过去一周里,百洋医药和苏州、片仔癀和漳州、百花医药和川渝地区、东亚药业和浙江均联手设立了大健康基金。眼下,尽管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环境充满挑战,但国家队和CVC的不断助力,无疑在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而不同于往年,当市场泡沫破裂,更多投资机构的布局正在愈发深入和精准。押注真正创新的项目,成了各家所求。可以预见,随着投资机构持续加码医疗健康,产业也有望迎来下一轮春天。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医药代理商产品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银发经济市场机遇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近年来,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童颜针为代表的“再生材料”热度不减的同时,“仿生材料”——丝素蛋白也获得越来越多市场与消费者的关注。
何为丝素蛋白?
丝素蛋白是蚕丝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由18种氨基酸组成。侧基较小的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等按照一定的序列排成较为规则的链段,构成结晶区,形成了丝素蛋白高强度力学的基础;而侧基较大的苯胺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构成了非结晶区,则赋予了丝素蛋白较高的弹性和韧性。
同时,丝素蛋白还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性。因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医美、创伤修复等板块拥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据悉,丝素蛋白作为生物材料在医疗领域有着成熟的技术和悠久的研发历史,其在骨组织工程支架、血管再生、神经修复等领域的临床成果不断涌现。但在医美领域,丝素蛋白的应用才刚刚崭露头角。
这意味着,丝素蛋白的医美市场尚未形成明确的竞争格局。如此广阔的市场蓝海,自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生物材料研发、生产型企业入局,思元医疗便是其中一家。
思元医疗是国内较早一批探索丝素蛋白原料及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经过数年的产业积累和技术攻关,现已拥有了生产高质量丝素蛋白原料的能力。同时,思元医疗精准聚焦医疗美容行业,推动丝素蛋白在医美方向的应用。
攻克生产技术难题,让丝素蛋白兼具高稳定性、高一致性与低内毒素
思元医疗不仅对丝素蛋白原料进行了标准化控制,同时还实现了技术工艺的突破。
具体而言,在技术研发方面,思元医疗攻克了生产技术壁垒,加快了丝素蛋白在医疗美容产品中的开发应用进程;此外,思元医疗也前瞻性地布局原料市场,将量产的丝素蛋白原料对外面开放,从而打破供应限制,为中国的丝素蛋白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思元医疗攻克了丝素蛋白分子量精准度控制难、水溶性差的行业痛点,并通过先进的超滤技术取代传统的透析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大幅提升了产能,解决了供应量少,价格偏高的市场问题。
而在自动化中空纤维膜超滤设备的加持下,思元医疗减少了人为干预的污染风险,降低了产品的微生物限度及内毒素含量。动脉网了解到,思元医疗生产的丝素蛋白内毒素可以控制在0.05Eu/mg以内,达到了植入级医疗器械的使用标准,保障产品的生物安全性。
在生产管理方面,由于丝素蛋白来源于天然蚕丝或蚕茧,需要作为动物源材料进行风险控制。因此思元医疗对蚕种场、桑园、桑蚕养殖过程严格要求,将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体系嵌入每个养殖环节。
同时,思元医疗在生产中,全程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和相关技术规定,确保饲养过程无染病风险。蚕茧的处理也参照相关标准,确保医用蚕茧符合《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和YY/T 0771动物源医疗器械系列标准。
正是由于多维度的严格把关,思元医疗制备的丝素蛋白兼具了高稳定性、高一致性、低内毒素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
思元医疗丝素蛋白原料、相关产品已完成主文档登记
动脉网了解到,在医疗器械级再生丝素蛋白方面,思元医疗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开发了相关产品,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申报中。
在三类医疗器械可植入级再生丝素蛋白制剂端方面,丝素蛋白作为天然的“仿生类”产品,具有更安全和高效的优势,可以达到即刻填充和诱导胶原再生的双重效果,可进行长期组织替代,对玻尿酸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有望接替玻尿酸市场成为下一代医美填充材料。
对此,思元医疗针对不同种类医疗器械所需的丝素蛋白溶解性、分子量、微生物控制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定向开发,应用在皮下浅层至皮肤真皮深层之间的注射填充,以纠正皱纹和塑形。据思元医疗透露,其开发的丝素蛋白制剂,在塑形填充、诱导胶原再生方面均取得卓越的表现。
此外,思元医疗还通过特殊的酶解工艺,将丝素蛋白制备成大小分子的丝素肽。小分子丝素肽分子量小,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效果;大分子丝素肽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及阻隔紫外线的功效,在生活美容领域可以广泛应用于面膜、乳液、精华液、防晒霜、洗发水等产品。
未来还将持续“聚焦新技术,专注新材料”
在丝素蛋白市场中,思元医疗已抢先发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持续创新,以期利用全链路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管线,开放式的供应模式,拥抱更多的合作伙伴,凭借前瞻的眼光和无限的潜力推动着行业向前发展。
未来,思元医疗还将继续创新,强化自身实力,提高研发水平,深耕于市场,把握当下,决胜未来!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2021年被业内视为再生医美元年,材料革新的广阔前景吸引资本热情涌入,思元医疗进一步布局了仿生材料的医美产品,更是屡获资本青睐。在医美上游企业中,思元医疗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公司依托聚碳酸酯技术、水凝胶交联技术两大核心技术平台,陆续开发出了多款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当前医美市场大热的童颜针。但创始人团队并未止步于此,凭借着对市场敏锐的判断力,他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了目前鲜少被开发的仿生材料领域。布局多种再生医美新材料、新产品的背后,思元医疗创始人团队有何考量?他们笃定的医美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他们的布局优势体现在哪里?近期,动脉网和思元医疗创始人团队进行了独家对话。动脉网:针对目前医美行业发展的现状,您认为未来医美市场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思元医疗将如何布局?创始人、CEO丰祝刚:“一款产品或一类材料打全脸”的时代已经过去,医美的未来是材料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天下,布局仿生材料让我们成为行业独特的存在。成立伊始,思元医疗就联合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临床医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研发和引入新的材料布局全面部、全层次的产品管线。除了水光针、童颜针这类基础产品外,公司重点布局仿生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以更好地调动产品和求美者机体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最理想的微整形效果。为什么说一款产品或一类材料打全脸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了呢?这是因为不同材料本身的降解周期不同,材料的性状和软硬度、微结构的不同,都左右了产品注射层次和整形效果的设计方向。比如硬的材料适用于深层注射和局部塑形、而软的材料则更适用于注射在较浅的层次治疗细纹或大面积填充。另外,产品的应用部位要顺应人体的解剖结构的特点。例如童颜针的组织弥散性好,新生的胶原有骨骼的支撑更能显得自然丰满,更适合于中面部大面积的抗衰填充,从而达到出色的效果。因此,基于对人体结构特性的分析,我们为每款产品匹配了最佳的应用方式。其次,我们还考虑了不同医美材料和产品间作用机理的差异,为适应当下求美者的需求和越来越精细化的应用场景,研究改造仿生材料的原有物理特性,让产品兼具即刻填充和诱导组织再生的双重效果。这是我们把仿生材料作为战略布局的重要考量。基于精细化需求开发产品,丰富材料,多维度塑造高壁垒。未来医美市场需求必将多元化发展,我们要保持手中一直有牌可打。动脉网:现今童颜针市场大热,思元医疗的同类产品也已经进入临床入组阶段,您如何看待这款新材料?联合创始人研发总张建军:市场的终极需求是即刻效果和长效自然的结合,童颜针这类免疫刺激材料的优势也正是它的短板,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持续开发其他新型材料,不断寻找最优解。免疫刺激材料通过刺激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加速胶原蛋白分泌,效果自然,可维持两年以上。但免疫刺激材料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它对组织的填充效果源于自身的胶原再生,而胶原蛋白的生长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所以在即刻效果上不及物理填充材料,无法满足求美者“即刻变美”的需求。为了攻破这个“无解”的难题,思元医疗重点布局仿生材料。仿生材料结合了物理填充材料和免疫刺激材料的优势,既可以实现更安全的“即刻变美”,更能将“即刻的美”转化为长效的“自然原生美”,一旦推出市场,必然会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动脉网:从市场的角度你认为思元医疗的布局优势在哪里?联合创始人营销总孙丽莉:布局全面部、全层次综合治疗,兼顾短期效果和长效维持,无限贴近求美者对于完美产品的需求,让医与美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才把握当下,亦能决胜未来。目前市场主流的医美再生材料以聚左旋乳酸和聚己内酯为首,均属于免疫刺激材料,作用的层次主要是真皮层、皮下层,作用部位均为鼻唇沟。随着求美者抗衰需求的延伸扩展,对于更优解决方案的渴望,将不断催生出更精细化的靶向治疗的再生医美产品,会有更多的再生材料从实验室、医疗端,逐渐拓展至医美端,会有更多的适应证获批,不断推动医美注射产品丰富和功效优化。仿生材料宛如如日方升的一颗新星,将引领医美市场的发展,助推医美行业持续升级。总的来说,思元医疗的布局顺应市场需求,立足于免疫刺激材料把握当下,重点布局仿生材料决胜未来。目前公司的基础产品,如水光针、童颜针已经进入临床入组阶段,重点布局的仿生产品的生产、检测、临床工作也有序进行中。未来,思元医疗仍旧会无限贴近求美者,持续深挖市场需求,解决行业痛点,为市场持续输送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后记通过和思元医疗创始人团队的对话,我们认识到童颜针只是再生医美领域的一款材料。思元医疗对于仿生材料超前的布局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让我们看到再生医美发展的无限可能。相信这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力的公司,未来有望成为点亮行业的灯塔。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扫描小程序码进入VB100人脉圈查看。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南京思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南京思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