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Lifeshield Medical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Lifeshield Medical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近日,宜兴市人民医院采用由苏州肺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肺盾医疗”)自主研发的Cute X®体外二氧化碳清除系统(ECCO₂R),成功救治一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在该疗法支持下,患者在12小时后,有创呼吸机成功撤机。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经开始康复锻炼。病例回顾该患者长期遭受慢性阻塞性肺病折磨,自2023年6月份起,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长期卧床,并依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缺乏活动,全身肌肉出现萎缩,体重不足80斤,进食和呼吸困难。2024年3月19日,患者因急性发作被紧急送入呼吸及危重症科,尽管医生采取了包括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在内的多种传统治疗措施,但患者的病情并未得到改善,在有创呼吸机治疗7天后尝试脱机失败,有创机械通气损伤及相关并发症风险剧增,且因无法与家人进行交流,一度丧失了继续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治疗回顾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与呼吸科专家进行会诊,分析患者病情后,决定采用肺盾医疗Cute X®体外二氧化碳清除系统(ECCO₂R)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上机后,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体内血液中的潴留的二氧化碳水平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缓解了其呼吸窘迫等症状,第二天患者便可拔出气管插管,实现脱离有创呼吸机自主呼吸和正常进食。在半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后,目前患者已能够在医护人员辅助下实现下床活动。进一步显示出肺盾医疗Cute X®体外二氧化碳清除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肺盾医疗Cute X®体外二氧化碳清除系统(ECCO₂R)是中国首创用于救治严重慢阻肺患者的产品。此项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显著降低了AECOPD、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等呼吸衰竭适应证的临床治疗难度,以及患者治疗成本与创伤,更填补了传统呼吸机与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衔接的空白,标志着ECCO₂R技术在国内的突破性进展。对于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和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问题与挑战我国慢阻肺病患病人数高达约1亿,年死亡近100万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较严重减少劳动力供给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2018年在《柳叶刀》发表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 首次明确了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流行状况。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慢阻肺患者数已达1亿,当前我国慢阻肺病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是仅次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三大致死疾病,这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05年,全世界有300多万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而且这个问题似乎还在恶化。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30年,它将被列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尽管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严重慢阻肺疾病市场,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此外,无创正压通气(NPPV)虽然在管理急性发作期(AECOPD)的患者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需要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中,有高达50%的患者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然而,使用有创呼吸机会带来一些危险。这些多重风险反映在院内死亡率高达25%,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患者的5年死亡率为76% 。因此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ECCO₂R)作为减少或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手段应用而生。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ECCO₂R)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Extracorporeal Carbon dioxide Removal, ECCO₂R)是一项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通过将血液引流至人工膜肺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并排出CO₂,再回输至人体,从而实现气体交换替代肺通气功能。在人体内,大部分的CO₂以碳酸氢盐的形式溶于血液中,溶解性好,更容易从膜肺中弥散出来,理论上1-1.5L/min的ECCO2R流量即可有效清除人体所产生的CO₂。应用ECCO₂R,可以明显增强CO₂的清除率,从而降低呼吸频率、肺过度通气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产生。此外,ECCO2R通过降低患者呼吸频率,可以有效的减少氧耗,降低呼吸肌做功及CO2的产生,从而更进一步降低CO₂。目前国外临床观察性研究显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实施ECCO₂R,可以有效的避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或者辅助拔除气管插管撤离有创机械通气,从而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减少镇静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也能够解决目前呼吸机治疗无法解决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障碍。此外,可以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便于更积极的物理康复治疗,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对于部分终末期慢阻肺患者,肺移植手术是终极外科治疗手段,但供体紧缺是临床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等待肺移植过程中肺功能急性恶化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对于此类患者,应用ECCO₂R可在肺移植等待期中起到桥接(Bridge to transplantation)治疗的作用。近10年来一系列的观察性研究证实,在肺移植术前应用ECCO₂R,能够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生存状态,并提高术后生存率。Cute X®体外二氧化碳清除系统瞄准国内空白市场,中国首创用于救治严重慢阻肺患者的产品随着ECCO₂R价值凸显,越来越多的ECMO巨头开始进军ECCO₂R市场,其中不乏MAQUET(迈柯唯)、Fresenius Medical Care(费森尤斯集团)、LivaNova等厂商。然而,海外产品高昂的价格,以及不甚满足国内临床需求的产品与功能设计,使得诸多国内患者无法真正享受到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临床医生操作的便捷性也受到限制。更为严峻的是,目前国内ECCO₂R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尚未有国产厂商落地相关产品。面对这一现状,肺盾医疗瞄准这一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市场,中德团队联合中国多家临床中心通过医工合作,经过数年努力,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创的Cute X®体外二氧化碳清除系统(ECCO₂R),包含便携式血液泵,长效氧合器、血液泵泵头等系列产品。这也是全球第一款专门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期(AECOPD)的创新产品。Cute X®是一种基于中流量(0.5-2.5L/分钟)体外循环原理的生命支持治疗方案,它与VV-ECMO工作原理类似,在体外血液泵的支持下,患者的血液从静脉中排出并返回到静脉中。与传统VV-ECMO的高流量(0-7L/分钟)不同的是,中流量策略侧重于二氧化碳的清除效率,而且减少了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更长时间的临床应用。Cute X®氧合器套包由一个体外血液泵泵头和一个二氧化碳清除氧合器及循环管路组成。整套Cute X®氧合器套包采用生物相容性涂层(磷酸胆碱涂层),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的有害影响。有效的减少血小板黏附,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此次肺盾医疗医疗的体外二氧化碳去除系统成功完成首例人体临床,不仅印证了其产品有效性及安全性,也将进一步加速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应用与落地进程。肺盾医疗实现先发“全平台式”布局加速产品研发、迭代与落地近年来,国际ECMO巨头纷纷布局ECCO₂R产品,国内也陆续有企业入局,赛道持续升温。面对这一蓝海市场,肺盾医疗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全平台式”布局,产品进度领先,在该领域实现先发。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一片空白”的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其根本在于公司内部基于已搭建起的核心技术平台,以及创新器械开发路径。其“全平台式”布局,使得企业能够在器械开发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模型、治疗场景,根据反馈快速调整产品设计。在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的同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正是因此,从2020年成立至今,短短3年多时间,肺盾医疗除ECCO₂R(体外二氧化碳清除系统)外,还完成了pVAD(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ECMO系统等创新产品的开发。其中,ECMO系统已完成确证性人体临床试验,进入注册申报环节,即将开始商业化发展。未来可期,随着企业相关技术的突破,以及已有产品人体临床研究进程的加速,企业还将推出更多创新产品。而作为一家中德合作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肺盾医疗也将立足中国总部、全球各分中心协同,积极推进现有产品的取证、落地及出海,研发更多创新生命支持医疗产品来支持挽救患者生命。参考资料:1.【技术前沿】新型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助力AECOPD患者早日康复2.两会发声丨王辰委员:鉴于慢阻肺病严峻的发病患病形势及可防可控的特点,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尽快实施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修订版)》4.《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5.《高中生竟确诊“老慢支”,中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年轻化趋势不容忽视》动脉网第八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现已升级为,将于2024年5月7日-10日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本届展会为15000+人次、10000平规模,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生态、新合作构建体系,同步搭配动脉网APP上线的VBEF频道,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力展示搭建最佳舞台。这里是,公认的医疗产业创新洞察的生成地,年度趋势分享与学习交流的口碑盛会;优秀的医疗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都在这,是企业展示创新和面谈合作的最佳场景;这里有,最具前瞻力的思享盛会:500+大咖嘉宾莅临分享,3天主论坛、40余场主题论坛,只做干货议题!最具创新力的生态链接:5大展区,200+首发首创新品、3000+企业、500+投资团,全球买手云集!最具影响力的榜单发布:上市公司创新力榜+未来医疗100强榜+创新力产品榜,700+上榜企业现场交流!目前已有超过600家企业和产品确认参加展会,展览面积预订超过70%,全球买手团已合作了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余下的合作席位已不多,欢迎企业、品牌方、买手团或相关组织洽谈参会。在大会期间,下载动脉网APP并通过VBEF频道,可以实时获取精彩演讲、线上链接会展资源,并一键触达VBEF权威排行榜上的企业。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寻求高价值资源和高效率链接,将是您的首选。即刻报名,限时福利!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资本寒冬以来,全球已有多家医疗明星公司因未筹集到资金而停止运营或申请破产保护,如基因治疗服务商LocanaBio、细胞疗法公司Tessa Therapeutics、癌症药物研发商BAKX Therapeutics等。不仅是医疗独角兽,诸多创业公司也受资本市场影响,难以获得融资。蛋壳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H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显示:中国医疗行业投融资总额已从2021上半年的927亿元降至2023上半年的411亿元,降幅约56%。同时,医疗项目的平均融资额也从2021上半年的1.7亿元大幅降低至2023上半年的6300万元,降幅约63%。在投资机构谨慎出手的背景下,市场上仍有许多创新项目顺利完成融资,尤其是在平均融资额大幅下跌的情况下,部分项目完成亿元级融资,更显难能可贵。动脉网统计了近期公布的20起亿元级融资事件,发现这些企业分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但他们有许多相同的特质。或许,这些特质是他们顺利完成大额融资的原因之一,也是投资人愿意掏出真金白银支持他们的原因之一。往日火热赛道无人问津,哪些细分市场成资本避风港?医疗行业陷入寒冬,曾经火热的诸多细分赛道如今变得无人问津。不过,市场上仍有一些赛道热度不减,甚至在寒冬期成了投资机构的“避风港”。在上述20家取得亿元级融资的企业中,赛禾医疗、以心医疗、航天泰心、LifeShield(前身为肺盾医疗)是心血管介入领域企业。其中,航天泰心与LifeShield均处人工心脏细分赛道。值得一提的是,心岭迈德、通灵仿生、永仁心医疗等人工心脏企业此前也先后完成亿元级融资。由此可见,虽然身处寒冬,但人工心脏赛道在资本市场仍具有极高关注度。除了赛道因素,航天泰兴与LifeShield的技术实力也为其获得亿元级融资增添了筹码。例如,航天泰心起源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其研发的植入式人工心脏HeartConⅡ是第三代全磁悬浮血泵,不仅可为成年人提供全流量左心辅助外,还可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左心辅助治疗,并有潜力为右心衰竭患者提供右心辅助、双心辅助治疗。目前,该产品正在进行注册检验和动物实验,预计2024年启动临床试验。LifeShield的技术则来源于德国亚琛。据悉,LifeShield吸收了全球短期循环辅助领域领军企业Enmodes的先进技术和研发经验。夏尔巴投资管理合伙人邢丞先生表示:“LifeShield团队整合了德国团队先进的技术和中国团队高效的开发及产业化运营能力,兼顾了多个学科的交叉创新并积累了多项底层技术能力。”基于强大的技术与创新实力,LifeShield的介入式人工心脏采用了创新的“无灌注”密封设计,优化了核心零部件及整体设计,使得介入泵的运作效率及血液相容性明显改善,并有效缩小了产品尺寸。人工心脏之外,投资人下重注的另一个赛道是上游原材料。在20家完成亿元级融资的企业中,关怀医疗、安颂科技、世纪康泰、柯泰亚生物、泰和伟业均处产业链上游,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或同时提供原材料及其应用产品。以关怀医疗为例,其从上游原材料端出发,重点布局膜相关生物医用材料。其提供的膜产品则覆盖基因治疗、疫苗生产、抗体药、血液净化、ECMO等市场。同时,关怀医疗也致力于终端血液净化创新产品的研发,其自主研发的血液净化创新产品将在未来几年陆续取得国家药监局认证并投入市场销售。2023年7月19日,《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入围揭榜单位》公示,关怀医疗及其参股公司深蓝科技牵头了医用聚醚砜和医用聚砜两项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并参与了ECMO原材料“聚4-甲基-1-戊烯”的创新任务。或许是认可关怀医疗的强大研发实力,其在三个月内连续两次完成亿元级融资。另一案例是打破陶瓷球头海外垄断的安颂科技。该企业是我国掌握氧化锆和氧化铝两种陶瓷材料生产技术的关节企业,其氧化锆陶瓷球头已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据悉,陶瓷球头作为人工关节的核心成本组件,目前主要被德国企业赛琅泰克垄断。资料显示,赛琅泰克是强生、施乐辉、史赛克、捷迈邦美、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等全球主流关节厂商的唯一陶瓷材料供应商。针对此,安颂科技自2017年成立以来,就重点攻关陶瓷材料生产技术,如今已自主研发出国产陶瓷球头,打破海外垄断。相比于进口产品,其陶瓷球头采用了独特的专利技术和严格的生产质控工艺,产品性能优异,且极具成本优势。除了上述生物材料上游企业,具备研发制备胶原蛋白生物材料能力的世纪康泰、布局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寡糖类等产品的柯泰亚生物、提供多肽药物上游起始物料的泰和伟业也都完成了亿元级融资。第三个“避风港”赛道是数字化。上药云健康、利格泰、生强科技、三迭纪等企业,均与数字化强关联。例如,正在推进战略业务转型升级的上药云健康,同步建立了围绕药企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和围绕患者的创新支付与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目前,上药云健康已与300多家创新药企合作,服务超600万患者,实现超80%的创新药首单落地;还实现了与数十家保司的服务链接,并服务超50家三甲医院互联网医院、近200家医疗机构。利格泰则是数字化运动医学平台型企业,其以数字化运动医学作为诊疗切入口,布局从诊断、治疗到运动管理的全流程产品,覆盖影像系统+人工智能、有源设备、植入物、其他配套耗材等。其中,利格泰自主研发的创新骨科影像设备双平面影像系统可通过快速、低辐射的技术路径给医生提供“三维+全长+负重位+动态”的影像信息,解决原有骨科影像缺少功能承重位影像及动态信息等问题。另两家数字化相关企业,生强科技是数智病理一体化解决方案行业领导者,已与超百家医院、诊断公司、AI公司达成合作,帮助多家三甲医院病理科打造全科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打造出以安徽省立医院为中心的省级病理会诊平台;三迭纪是数字制药工艺技术提供商,正在探索探索药物3D打印技术的丰富应用场景,目前已和礼来、勃林格殷格翰、默克、西门子、曙方等多家跨国公司及国内药企达成合作。统计来看,上述20家完成亿元级融资的企业中,人工心脏、上游材料、数字化三个赛道的企业有11个,占比超50%。目前,医疗行业投融资环境整体趋冷,但这三大细分赛道却透出一丝火热。哪些创新技术,更受资本认可?从企业视角看,这20家完成亿元级融资的企业,共有的一个特质是掌握颠覆性技术,如慧创医疗、领创医谷、沈德无创时代、启函生物等均是由于掌握了颠覆性技术而获得亿元级融资。具体来看,慧创医疗突破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是一种非侵入式脑功能成像技术,主要利用脑组织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的吸收率差异,实时检测大脑皮层的血液动力学活动,并根据血液动力学变化与神经血管耦合规律,反推大脑的神经活动情况。如今,随着脑科学的火热,脑功能检测设备也加速发展。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具有无创、便携、准确的优势,近些年越来越受关注。另一方面,利用光生物调节作用治疗阿兹海默症为近红外技术打开了一座新的大门。据介绍,慧创医疗已申请了近红外光治疗退行性疾病的原理专利。目前,慧创医疗针对阿兹海默症的光疗产品已完成数十例患者科研临床实验,效果显著优于现有药物,且产品已进入绿色通道。除了阿兹海默症,慧创医疗还开展了关于孤独症、抑郁症等其他退行性疾病和精神脑部疾病的光疗科学研究,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清源投资合伙人潘海峰表示:“慧创医疗是我们从早期就跟踪并多轮投资的项目,早期的两轮投资我们重点是看慧创的脑疾病诊断方面。这一轮我们再次参与增资则是关注慧创的光疗AD产品。我们希望此次增资能够助力慧创顺利推进光疗AD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领创医谷是另一家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其在神经调控领域自主研发出了无线携能神经电刺激技术,并打造了国内首款无线携能脊髓神经电刺激(SCS)产品。目前,该产品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据介绍,无线携能植入神经电刺激产品克服了传统有源植入式神经电刺激产品的临床应用限制,摆脱了传统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的束缚及电池效能限制、减少了电极移位等问题。临床上,脊髓电刺激(SCS)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已被广泛证实,但其存在价格高、手术难度大、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而领创医谷自主研发的无线SCS较有源植入式SCS具有微创安全、患者依从度高、学习曲线短、治疗效果好、成本低等优势,将有助于大幅提升神经调控渗透率。另外,领创医谷的无线携能神经电刺激技术是平台型技术,未来还可应用于脑深部刺激(DBS)、迷走神经刺激(VNS)、骶神经刺激(SNS)、周围神经刺激(PNS)等神经调控产品,使这些产品也“无线化”。基于该技术平台的先进性与颠覆性,领创医谷在2022年、2023年分别完成A轮及A+轮两次亿元级融资。这也说明了资本市场对无线携能神经电刺激技术平台的强大信心。不仅是领创医谷在追求微创,沈德无创时代也在追求微创,甚至其还更进一步的追求无创。沈德无创时代自主研发出了超导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即新型“磁波刀”技术。磁波刀是将超声聚焦在肿瘤局部,产生6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以热消融方式杀灭肿瘤。相较于其他手术,磁波刀手术不仅没有任何创口,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很小。重庆点石创坚基金副总经理张明龙博士表示:“聚焦超声以非入侵式治疗、不开刀、不流血、一次性且可重复治疗等优势为患者带来可及的无创治疗。而核磁共振引导的相控阵列聚焦超声靶区定位更精准、实时监控、治疗可视化、疗效实时评估、更安全、操作更简单、适应症更广。”目前,沈德无创时代已打造出磁波刀创新共享技术平台,将持续攻坚神经系统、体部肿瘤、妇科、男科、骨科等多个治疗领域,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案。归纳来看,这些颠覆性技术都已有明确的应用场景,且可解决传统方案的局限、痛点。同时,这些创新技术是平台型技术,可应用于其他环节或开拓至其他领域产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比起“烧钱”研发,资本更看重商业化除了以创新技术获得融资的企业,还有一部分企业是由于完成商业化验证或即将启动商业化而取得亿元级融资。其中,心血管介入领域的赛禾医疗、以心医疗是其中的代表。10月26日,赛禾医疗完成超2亿元B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一日之后,赛禾医疗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国产冠脉冲击波治疗系统。这轮融资正逢赛禾医疗核心产品商业化前夕,将助力其加速推广产品。心血管创新平台型企业以心医疗也从纯研发发展到了目前的商业化阶段。本轮资金将支持其瓣膜产品的临床试验及市场准入工作、聚合物瓣膜产品的研发工作、以及无创心衰监测设备和冠脉药物球囊的市场销售工作。据悉,以心医疗旗下的无创心衰管理设备在登陆美、欧、印、日后,今年也在国内获批上市。为实现更好地商业化,以心医疗已在美国建立了销售团队,并在多国建立了经销商体系。心血管介入领域的恒宇医疗近期也完成了数千万元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加速推进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推广。有投资人表示:恒宇医疗的产品已经进入多家三甲医院,商业化得到验证。而且今年的销售业绩超过预期,未来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提升公司营收与利润。此外,近期完成超亿元融资的体外诊断领域企业凡知医学也在商业化方面实现了突破。目前,凡知医学拥有30余国海外分销商,为全球数千家医院、药企、科研院所、基因检测公司、社区、家庭提供产品和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凡知医学的海外收入占比超三分之一,实现了国内、海外双循环,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相比于研发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当前环境下的投资机构更看重能够实现自我造血或商业化得到验证的企业。因为寒冬之下,拥有现金流,才能活下去。而那些拥有颠覆性创新技术却因缺乏资金支持最终导致倒闭的企业,将成为创投教科书上的案例,成为创业者在融资时必学的一课。*封面图片来源:123rf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近日,LifeShield Medical(以下简称“LifeShield ”)宣布顺利完成超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夏尔巴投资和园丰资本联合领投,现有投资人比邻星创投继续追投,上海临港蓝湾资本跟投。据悉,LifeShield 本轮融资将用于其介入人工心脏系统项目工厂建设,加速ECMO临床验证及商业化进程,同时进一步推进中国首个治疗严重慢阻肺(COPD)疾病的二氧化碳去除系统临床验证。
此前, LifeShield曾于2022年1月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融资,由人保资本领投, 比邻星创投、拔萃资本、君安控股和纳新资本跟投。一年多时间内连续获得两轮融资,受国内外知名基金青睐。LifeShield的核心产品管线利用其全球领先的血液泵平台技术开发,专注于心脏及肺脏衰竭疾病领域的创新疗法,其产品管线包括:
新一代介入人工心脏系统(pVAD)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重,心衰患病率持续增长,国内心衰患者数量每年超千万,但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中国每年有130万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手术,其中30%(接近40万)的高危患者需要术中保护,再者国内每年有近35万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因未得到及时救治或有效的疗法而死亡。针对高危PCI和心源性休克,pVAD疗法在国外已有超过25万例的成功应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的验证。但这项创新技术及相关产品尚未引入中国,国内市场一片空白。
LifeShield研发的pVAD产品布局的就是应用最广、规模最大的黄金流量市场,通过创新的“无灌注”密封设计,实现自主创新。同时LifeShield基于团队丰富的研发经验,优化了pVAD产品的关键组件-高速叶轮的流场设计,改善了介入泵的运作效率及血液相容性。
在此前的动物实验中已成功验证溶血量远低于临床相关值,在介入泵的关键部位没有血块或血栓形成,且没有记录到重大的临床并发症。再者,LifeShield通过优化零部件及pVAD产品整体设计,有效缩小pVAD产品尺寸,使其可在导管室及手术室环境中操作,并大大提高了临床操作便利性和安全性。
国内首创层叠膜式ECMO氧合器,超越行业金标准
LifeShield的ECMO氧合器采取的是国内首创的“层叠膜式”设计,并进一步优化流场设计,氧合器的跨膜压差仅为38mmHg(5L),降低了血细胞损伤,且具有更高的气体交换和热交换效率。同时,LifeShield有效减小血泵体积,实现了较小的预充量,提高泵头稳定性,改善溶血指标。
今年初,LifeShield的ECMO系统已顺利完成注册动物试验,所有试验羊在相关V-V和V-A模式下均顺利达到16天的临床终点,且实现存活率100%。目前,LifeShield的ECMO产品正在进行注册人体临床试验中,临床效果显著并得到临床的高度评价。
专为1亿严重慢阻肺(AECOPD)患者开发的二氧化碳清除系统(ECCO2R),有望改变疾病进程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也是中国四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1亿COPD患者,疾病负担重,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COPD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在人体血液中,不仅影响正常的通气功能,而且导致多项并发症。
因此,COPD治疗中关键的一环便是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保护患者的肺部不受进一步的伤害,近年来,临床有使用为ECMO系统设计的ECCO2R(人工肺)进行二氧化碳的清除,但在系统设计、血管路径等方面都缺乏针对性,可能导致血栓等并发症。LifeShield认为:开发一个真正为COPD患者设计的ECCO2R至关重要。LifeShield研发的ECCO2R氧合器专为治疗COPD设计了最佳流量区间,可以有效清除COPD患者血液内潴留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同时达到了高水平的二氧化碳去除率和氧气传输率。
LifeShield联合创始人Tim Kuafmann博士表示: 本次融资非常感谢新老投资人对公司的认可,同时也标志着LifeShield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LifeShield在过去一年多,在中德团队的共同努力下,3个核心产品管线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以促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关于LifeShield Medical
LifeShield是一家中德合作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德国亚琛,公司前身苏州肺盾医疗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体内外生命支持领域的创业公司,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竭诚为心血管疾病及呼吸衰竭疾病的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治疗方案。LifeShield的创新技术源于德国亚琛,亚琛工业大学的Dr.Tim Kaufmann教授及其导师Ulrich Steinseifer教授于2011年在德国亚琛联合创建了Enmodes,专注提供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开发服务。LifeShield吸收了德国团队的先进技术和研发经验,同时发挥中国高效、快速的拼搏精神和其独特的成本优势,实现技术到产品的转化。
公司选择采取“全平台式布局”,重点开发高效、安全、性价比高的介入式人工心脏(pVAD)、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产品,并以其为中心开发综合解决方案。
LifeShield China CEO陈祖霖先生表示:我们的使命和愿景,就是致力于生命支持领域医疗技术创新,挽救和支持更多生命!随着LifeShield首个产品ECMO即将在明年迎来量产和商业化,LifeShield将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商业化伙伴,将疗效更好、价格更低的国产ECMO产品推广到市场,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本轮领投方夏尔巴投资管理合伙人邢丞先生表示:LifeShield团队整合了德国团队先进的技术和中国团队高效的开发及产业化运营能力,兼顾了多个学科的交叉创新并积累了多项底层技术能力,在多个复杂器械的开发过程中展现出了同类最佳的临床和市场潜力,为全球急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需求提供重要的保障。夏尔巴团队有幸与LifeShield达成合作,并期待这些重磅产品能够给更多的患者带来获益。
园丰资本董事长兼总经理盛刚先生表示:LifeShield深耕生命支持领域,团队在Dr.Tim Kaufmann的领导下,在血液泵辅助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通过中德团队的通力合作将这一突破拓展到生命支持医疗器械的平台化布局上。园丰资本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政策性投资平台,以股权投资引领全球创新技术及团队落地苏州工业园区。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团队并肩前行,支持LifeShield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医疗器械的沃土上成长为体外生命支持平台的全球领先企业,惠及更多危重症患者。
比邻星创投合伙人孙晓路先生表示:比邻星创投坚信全球合作,一直在尝试多种模式,把全球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快速推向临床实践。我们非常关注底层平台和关键技术的彻底攻破和全面掌握,非常关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非常关注产品设计和临床需求的反复打磨,非常关注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模化生产、良率和供应安全。LifeShield团队过去在数十个创新心血管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期待团队给业界提供全球最好的一系列生命支持系统重要产品,造福更多病患。
上海临港蓝湾资本总经理曲霞女士表示:生命蓝湾基金持续关注生命支持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LifeShield项目拥有全球顶尖的研发团队,在生命支持系统领域的创新研发上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同时团队在产品生产落地和临床推进方面展现了高效和专业的能力。LifeShield项目是中德两方强强联手的典范,期待产品早日获批,为病患提供更多优质的治疗方案,满足目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关于夏尔巴投资
夏尔巴投资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医疗健康投资的专业基金,坚持打造行业生态的投资理念,在对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深度认知基础上针对刚性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构建投资组合,沿产业纵深及上下游布局。从2011年到2023年,历经了5个基金年份及160余个医疗项目的锤炼,有幸与众多优秀创业者携手同行,一起成长。
关于园丰资本
苏州园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园丰资本”)成立于2020年3月,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下属政策性股权投资平台,管理基金总规模120亿元,100亿元为园区产业投资基金,20亿元为园区天使母基金。园丰资本旨在成为园区高科技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园区天使投资机构的孵化器,带动社会资本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
园区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引进国内产业领域重大项目或海外技术领先项目、支持区内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成为行业龙头等方式,助力苏州树立“地标产业”,实现产业发展新高地。
园区天使母基金通过与产业龙头企业、知名天使投资机构、科研院所、孵化器等合作设立天使基金,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创业企业,促进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苏州集聚,助力打造苏州创新创业生态。
关于比邻星创投
比邻星创投专注发掘、投资和发展出类拔萃并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医学技术创新企业。我们管理着多只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在上海、苏州、台北、和美国设有办公室。我们的团队具有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专业知识、职业背景与资源网络,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产业化经验,具有多年的令人瞩目的创投经验与成果。比邻星创投一直在构建一个医疗创新技术创业生态系统,使创业更容易、更快速、更成功。我们支持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并肩作战,把企业发展成有强大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伟大企业,长期地为社会创造重大临床价值。比邻星创投团队在过去几年投资了59家企业,其中协助企业家发起设立了17家企业,已经支持了52个全球首创产品。关于临港蓝湾资本临港蓝湾资本是临港集团旗下专注于医疗健康行业的产业投资平台,平台立足于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特色园区,辐射全国,放眼全球,致力于优化医疗健康行业生态体系,整合优势资源,赋能陪伴优质企业健康发展,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精准医疗产业发展先行区,构筑世界级产业发展高地。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0 项与 Lifeshield Medical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Lifeshield Medical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