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13-07-01·Zhongguo yi liao qi xi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hrombectomy device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view
作者: Xu, Qingshun ; Xie, Zhiyong ; Luo, Qiyi ; Ni, Zunzhang ; Jin, Qiaorong
The character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interventional thrombectomy device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s also analyzed.
文:点苍鹤
2月7日,郑大一附院官网发布《关于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盟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的公示》,共有2099个神经介入耗材进入拟中选公示, 但未公开拟中选价格。
该公示显示,根据《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联盟采购试点方案》(豫医保办[2021]49号)等文件要求,现对神经介入类(采购文件编号:hnlmjxcg2025-004)医用耗材公立医疗机构联盟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2025年2月7日-2025年2月10日。
此次集采是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发起的全省性质公立医疗机构联盟集采接续项目,涉及22类神经介入类、45类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
今年1月18日公示拟中选结果,据公示内容,神经介入类接续采购文件四的拟中选产品排序规则变更,具体内容如下:拟中选产品按照价格由低到高排序(价格相同时并列排序),价格排名在后30%的无约定分配采购量,不参与待分配采购量分配,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使用。
1月21日,联盟办公室突然发出文件,宣布所有采购目录进行重新议价谈判。
2月7日的公示内容显示,神经介入类耗材拟中选品种,按一级名称血管介入治疗类材料2095个,二级名称中,神经介入治疗材料2085个,外周血管介入10个;三级名称分别为: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958个,微导丝 896个,神经介入支撑辅助导管 160个,导引导管 64个,微导丝 10个,微导管 7个拟中选。
从申报企业看,神经介入类耗材拟中选品种数量最多的企业是湖南瑞康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名下共有632个品种,占全部拟中选品种的30.1%;排在第二位的是柯惠医疗,共有192个品种拟中选,第三名是北京久事神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有186个品种拟中选。
艾柯医疗器械、通桥医疗、北京微仙、江苏畅医达拟中选品种均超过100个。
此外,史赛克拟中选品种数量为97个,北京泰杰伟业为86个,微创神通86个,北京深瑞达52个。
关注公众号,获取可靠、专业的资讯和分析内容
近日,微创脑科学有限公司(02172.HK,以下简称“微创脑科学™”)旗下子公司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通医疗”)的NUMEN® Silk弹簧圈栓塞系统(以下简称“NUMEN® Silk”)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注册批准,这也是NUMEN® Silk在海外首次获批。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颅内动脉壁局部异常扩张,形成瘤状突起的疾病。根据《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未破裂动脉瘤在我国35-75岁成人中的患病率约7%,患病人群近1亿。颅内动脉瘤在未破裂时通常无症状,然而一旦发生破裂并且出血,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往往较高,因此这一疾病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还可能导致如视力模糊、复视等眼部症状,以及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情况。
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动脉瘤常见的微创伤介入手术方法。它利用弹簧圈这种金属栓塞物,通过血管内的导管精确送达动脉瘤部位,然后释放弹簧圈以填塞动脉瘤腔,从而达到阻止血液继续流入动脉瘤、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目的。
NUMEN® Silk是神通医疗基于NUMEN®弹簧圈栓塞系统(以下简称“NUMEN®”)开发的升级产品。NUMEN®弹簧圈自2020年9月在国内获批上市以来,已相继获得欧盟CE认证、美国FDA、韩国MFDS、巴西ANVISA以及日本MHLW的上市批准。NUMEN® Silk适用于中小型、微小型及破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其三维“Ω+S”结构可顺应不规则瘤壁,提供多种直径与长度规格,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选择。作为新一代超柔软的电解脱弹簧圈,NUMEN® Silk以其极细的初级丝直径保障了弹簧圈的柔软度,能够大幅减少瘤壁压力,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风险;同时,其推送杆最远端采用超柔软设计,提高柔顺性,与弹簧圈一样柔软,配合超短解脱区域,可以降低术中的“踢管”现象,实现丝滑填塞效果,从而确保更加安全有效的动脉瘤栓塞治疗。
此次NUMEN® Silk的获批上市,是神通医疗继NUMEN®后的第二款产品在美国获批,标志着神通医疗的产品迭代速度与升级能力得到进一步认可。在出血性卒中治疗领域,NUMEN® Silk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选择,这一重要进展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微创脑科学™在全球神经介入领域的地位,也为其国际化进程增添实质性的推动力。
来源 | 张江发布
药企一二把手的人事变动,一向是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被视作公司现状的最直接“信号”。从全球总部老大,到中国区一把手,过去一个月里,MNCs又处在一个高管频繁变动的节奏中,并伴随着业务分拆与裁员。调整架构、聚焦核心是今年以来跨国药企躲不开的“keywords”。刚刚过去的11月,辉瑞裁撤全部中国疫苗团队、GSK调整特药业务组织架构、阿斯利康传出BU合并的消息,跨国药企中国区的人事变动与业务调整,都透露着降本增效与精细化运营……对于本土药企来说,核心岗位的人事更替也透露出公司战略、研发重点或多或少的变化。多位医药老将的履新,会带给新东家哪些新的惊喜?过去的11月,MNC、Bigpharma、Biopharma、Biotech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人事变动?解散、重组、合并,MNC中国区“好不热闹”不论是老将回归、强员加盟,还是架构重组与裁撤,透过当前MNC中国区的人事变动与组织结构调整窥视其背后的逻辑,从战术层面来看,频繁调整是为了降本增效的目标;从战略层面来看,组织结构的分分合合是为了找到适应中国医药市场的架构设置。就在本月中,辉瑞中国区迎来重磅调整——将其在中国唯一的疫苗产品沛儿13外包给了上药旗下的科园贸易,并解散了疫苗团队,裁员400人。不过张凌燕在今年6月便宣布了离开辉瑞的消息,在辉瑞工作25年的老将杨蓓被任命为新一任疫苗事业部总经理。对于解散疫苗团队、并将其13价肺炎疫苗交给科园信海代理的调整,辉瑞向媒体表示,“我们相信,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也是一种高效的走向市场模式,凝聚两家公司的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从而让我们的创新疫苗惠及中国更广泛的人群。其实早在2015年,辉瑞曾撤销过在中国的疫苗业务,原因是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再注册未通过而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还未获批。时隔8年,辉瑞再度解散疫苗线之举,可以说是辉瑞在寻找降本增效、聚焦核心的“最优解”。在疫苗赛道,对于MNC 而言,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市场,是全球唯一需要批签发的管理制度,并推出了全球唯一一部针对疫苗的立法的市场。在如今国际环境和企业竞争环境剧变的大背景下,MNC开始从讲规模,到做“减法”、讲创新,在中国区业绩的博弈,步入到了考验决策力、执行力和反应能力的阶段。让本土药企来做核心疫苗在中国的商业化,似乎成了新形势下更为明智的选择。框架调整的背后大多是为了促进业务的新增长。GSK中国宣布了在特药业务的多项人事变动直指其重磅产品之一倍力腾。GSK的特药业务负责人余锦毅在本月宣布了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化,将倍力腾销售团队划分为五个区域。余锦毅表示,调整后将重塑产品线业务,以实现更加聚焦和高效的组织运营。力图通过此次调整,打造一支高绩效、高执行力、高生产力的特药团队,实现特药领域的快速、持续增长。倍力腾是GSK中国特药业务的重磅产品之一,是目前唯一获得中国指南、EULA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指南和 KDIGO(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推荐且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剂。2019年7月,倍力腾获批首次在中国获批,目前,其成人及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证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从GSK 2022年度财报数据来看,倍力腾实现11.46亿英镑收入,增长31%,增长趋势强劲。此外,自11月1日起,赵亮正式担任GSK特药事业部多渠道客户互动负责人,全面负责特药事业部倍力腾、新可来产品组在目标市场的医保政策落地执行策略。赵亮于2010年加入GSK,此项任命前,赵亮担任GSK中国呼吸业务部区域总监。重大人事变动与组织架构调整同时“降临”在阿斯利康中国。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肿瘤肺癌事业部负责人刘明因个人原因离职寻求外部发展机会。公开资料显示,刘明在2022年8月加入阿斯利康后,带领团队巩固泰瑞沙市场份额、扩展辅助适应证,推动新兴市场增长以及胸外科与呼吸科的合作,保持肺癌业务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也实现了沃瑞沙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及医保落地后的快速扩张和医院准入。在加入阿斯利康之前,刘明曾担任诺华中国实体肿瘤事业部负责人、杨森血液事业部负责人,拥有20多年的医药行业经验。作为肺癌事业部一把手,刘明的继任者备受瞩目。刘明的继任者张凌燕是阔别10年,再度回到老东家,她曾在2006-2013年阿斯利康担任过肿瘤南西区销售总监。巧合的是,在回归阿斯利康担任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肿瘤肺癌事业部负责人之前,张凌燕正是本月解散的辉瑞疫苗业务负责人,只不过张凌燕在今年6月便离开了这一岗位。近两年来,阿斯利康中国区的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不断,本月再次传出了阿斯利康将再次进行部门调整的消息。现隶属于阿斯利康中国全渠道事业部的消化口服业务部,包括市场部及销售专队,将全部转入阿斯利康中国呼吸雾化、消化、疫苗和免疫疗法、自体免疫事业部,与消化针剂团队合并,成立消化产品业务部,向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呼吸雾化、消化、疫苗和免疫疗法、自体免疫事业部负责人陈曦汇报。耐信口服与洛赛克口服将以零售渠道为重点,零售业务部将作为耐信口服和洛赛克口服的产品负责人;令泽舒仍然以院内渠道为重点,将由呼吸雾化、消化、疫苗和免疫疗法、自体免疫事业部作为其产品负责人。全渠道策略是近年来众多跨国药企在中国的重点战略之一。在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政策影响下,不论是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保住核心市场,并拓展新渠道的销售是整体方向。不同渠道销售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策略并不完全相同,渠道的选择、商业资源的整合都是在业务整合后的优化方向。BU架构调整的同时,也伴随着人事安排的变化。现任全渠道事业部消化口服业务部负责人林辉决定离开阿斯利康,寻求外部发展。现任全渠道事业部消化口服市场部负责人崔勇将担任新成立的消化产品业务部市场部负责人,向未来消化产品业务部负责人汇报。新的架构将于12月1日起开始生效。上个月唯一一起中国区GM的变化发生在礼来中国。现任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贝栎铭出于家庭原因将离任。有意思的是,贝栎铭可以说是这个月最“勤劳”的GM。11月19日,他现身2023医保谈判现场,延续了礼来以往医保谈判队伍均由中国区老大带队的传统。而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贝栎铭与其继任者的工作交接就是在药价谈判这一周,国谈极有可能是贝栎铭在礼来中国的“最后一班岗”。自1999年加入礼来,贝栎铭曾在公司各个业务部门担任过要职,主导过乳腺癌治疗药物阿贝西利在美国的上市,出任过礼来北亚太区总裁兼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司总经理。2022年年底,贝栎铭就任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继任者可能为现任礼来意大利总裁兼总经理的 Huzur Ozlem Devletsah,她很可能成为礼来中国首位女总裁。将目光放至跨国药企全球总部,也频传一把手离职消息。基因泰克CEO同日官宣辞职及跳槽至拜玛林的消息。11月1日,罗氏集团宣布,旗下基因泰克首席执行官AlexanderHardy已决定离开公司,并于2023年11月1日立即卸任。就在同一天,Alexander Hardy的去向官宣。在执掌公司18年之后,BioMarin拜玛林制药首席执行官Jean-Jacques Bienaimé宣布即将于12月1日退休后卸任;而其继任者正是Alexander Hardy。尚未完成分拆上市的3M,在本月宣布,已经为公司工作了36年的老将,3M医疗保健业务集团总裁杰夫·拉弗斯(Jeff Lavers) 将离开公司。去年7月,3M公司宣布,计划将其医疗保健业务分拆成一家独立上市企业,以简化公司业务,更好地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Jeff Lavers曾表示,3M医疗业务分拆上市后,有机会成为全球十大医疗科技公司之一,步入财富500强行列。对于分拆之后的独立新公司,今年9月,3M已经任命来自捷迈邦美的Bryan Hanson,为即将分拆独立的医疗保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eff Lavers离职,意味着Bryan Hanson将提前接手医疗保健业务,带领它在2024年初完成分拆上市。新官上任三把火,研发人才依然要“抢”,多位医药老兵履新核心管理岗位的人事更替往往会带来下一阶段公司发展战略的变化。刚刚过去的11月,瀚晖已经开始经历新管理层带来的变革。上药、微创系或许也将在高管职位变动后迎来新的变化。当肖卫红在10月回归海正药业担任公司总裁兼任瀚晖制药总裁时,产业界曾抛出海正药业接下来会有何举措?何时能跨越调整周期的问题。肖卫红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瀚晖制药发布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公告,肿瘤事业部和呼吸事业部发生人事变动:赵海军离任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由刘光权接任;曹云超离任呼吸事业部总经理,由谢丽华担任。肖卫红对此表示,此举是为了为进一步加强瀚晖制药的制剂销售工作,提升运营效率,实现相关部门间的协同效应,保证制剂业务对海正药业的整体业务贡献,更有力的支持公司发展战略。上药董事长周军的辞职也引发关注。11月20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周军因个人原因辞去全部职务;紧接,上海实业控股、上海实业环境也相继发布公告,周军辞去公司所有职务。就在当晚,据上海市纪委监委消息,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拥有5家上市子公司的微创医疗,有两家公司在本月经历了“换帅”。11月3日,微创脑科学发布公告称,彭博基于退休考量已辞任非执行董事、主席、薪酬委员会成员、授权代表及微创神通之董事兼主席。常兆华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主席。谢志永已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成员、授权代表及微创神通之主席。孙庆蔚已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微创神通之董事。紧接着,11月4日心脉医疗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于近日分别收到非独立董事兼董事长彭博及非独立董事张俊杰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值得关注的是,“微创脑科学”和“心脉医疗”是目前微创医疗5家上市子公司中,唯二盈利的两家公司。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算,微创脑科学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前五大参与者中唯一的中国公司,市场份额约为8%,居国产品牌第一。今年上半年,微创脑科学实现营收2.99亿元,同比增长45.2%;营业利润8220万元,同比增长505.2%;净利润58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海外收入1500万元,同比上涨27.3%。而心脉医疗主要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于2019年7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尽管上市不久后即迎来疫情,但公司业绩依然年年逆势快涨。今年前三季度,心脉医疗的总营收约为8.885亿元,同比增长3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884亿元,同比增长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3.653亿元,同比增长32.57%。对很多本土biotech公司来说,核心的高端研发人才向来是追捧的对象。在11月,多家Biotech相继迎来强将加持。离开嘉和生物18个月后,周新华首次官宣履新。11月6日,百诺达生物宣布,周新华正式加入北京佰诺达集团,出任首席科学家。离开产业界将近一年半后,周新华终于有了新的动向。2022年4月嘉和生物宣布,公司创始人周新华辞去集团总裁、执行董事的职位,由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晓东接任。周新华表示,他将继续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并将专注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然而,在2023年6月9日,嘉和生物再次发布公告,称周新华因个人原因辞去非执行董事的职位,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迈威生物则在11月16日宣布任命武海博士为研发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及全球商务拓展 (BD) 工作。武海曾是君实生物和 TopAlliance Biosciences Inc. 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首席科学官,负责数十种生物药的早期研发,并推动首个国产 PD-1 单抗药的批准上市。泽璟制药副总经理张均利在本月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后,加入臻格生物,任臻格生物ADC负责人、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ADC研发和生产工作,汇报给臻格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建新先生。在加入泽璟制药前,张均利曾任复宏汉霖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清华系大模型初创团队水木分子则宣布药明康德前副总裁邢杰担任首席运营官,负责推进水木分子全球商业化发展,生态建设等事务的消息。据悉,邢杰在数字化领域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曾主导推动药明康德的全球信息化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落地,并成功主导过上海医药、康龙化成、博腾股份等多个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创新数字化项目。回复“15周年”,了解电子期刊详情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