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Beijing Yimait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Beijing Yimait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9月29日,第二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厦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共设置67场专场,共506场次学术报告,145项口头报告,近万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襄盛举,旨在通过前沿进展探讨肿瘤创新疗法和理念。其中尿路上皮癌(UC)专场会议上,以维迪西妥单抗为代表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取得的突破进展是全场关注的焦点,其对UC诊疗格局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热议。值此契机,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盛锡楠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虞巍教授,共同探讨中国原研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对UC临床实践的影响。
医脉通:维迪西妥单抗是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抗HER2 ADC药物,为UC带来了国际开创性的治疗新手段,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维迪西妥单抗多项里程碑式研究如何持续引领UC领域的研究探索,以及如何影响国内UC临床诊疗实践?
郭军教授
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用于UC的抗HER2 ADC药物,系列研究进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过去,我们曾尝试使用其他的抗HER2药物治疗UC,但均未取得成功。直至近年来,以维迪西妥单抗为代表的靶向HER2的ADC药物问世,UC的抗HER2治疗才迎来重大突破。早在2019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我们首次报道了RC48-C005研究结果,这是中国研究者首次开创性地将抗HER2 ADC药物用于UC。随后我们又进行了RC48-C009研究,2023年发表在JCO杂志的两项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在既往至少一线化疗失败的HER2过表达晚期UC患者中,维迪西妥单抗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5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近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可达14.2个月。可以说维迪西妥单抗点燃了中国UC领域ADC治疗的火炬,引领了全球UC精准治疗的新浪潮。
继RC48-C005/C009研究之后,中国研究者又开展了多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临床研究。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我们报告了RC48-C017的研究成果。C017研究是中国首项公布的ADC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HER2有表达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研究,病理完全缓解率(pCR)高达61.3%,远高于既往的含铂化疗、免疫单药以及免疫联合含铂化疗方案,也高于国外同道报告的EV联合免疫新辅助研究的结果。这一结果意味着,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有望成为MIBC新辅助治疗的新趋势,彻底改变UC围术期治疗策略。此外,今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我们还报道了RC48-C014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近三年随访数据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晚期UC的ORR达75%,中位OS达33.1个月,这是迄今为止晚期UC一线治疗领域报道的最高ORR和最长OS数据。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中无论HER2表达状态(IHC 1+/2+/3+)都展现了一致的获益,甚至0表达的患者依然能从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中获益。总之,这一惊艳的结果为未来ADC联合免疫用于晚期UC一线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盛锡楠教授
UC的药物治疗尤其是精准治疗进展与其他肿瘤相比相对滞后,主要归因于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病机制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近年来,特异性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趋势。以目前肿瘤治疗中研究较为成熟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为例,我们在肺癌中观察到了EGFR突变的显著作用,在乳腺癌和胃癌中也证实了HER2靶向治疗的效果。然而,UC作为HER2表达水平排名第三的瘤种,早期针对HER2信号通路的单一靶向治疗却并未取得显著疗效。但令我们惊喜的是,近年来抗HER2的ADC药物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ADC药物通过将细胞毒药物与靶向HER2的单克隆抗体偶联的创新性治疗策略,引领了UC治疗新方向。2019年,我们在ASCO会议上首次公布了维迪西妥单抗用于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UC患者的RC48-C005研究结果。该研究共入组了43例患者,ORR达到了51.2%。随后我们又开展了RC48-C009研究,这两项研究总共入组了107例患者,ORR达50.5%,中位PFS为5.9个月,中位OS达到了14.2个月。基于这一显著的疗效,维迪西妥单抗迅速在国内获批用于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晚期UC治疗。
在二三线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进治疗的不断前移,开展了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用于晚期UC的RC48-C014研究,研究入组41例患者,全人群的ORR高达75%,一线患者的ORR更是高达79.2%。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于HER2低表达(IHC 1+)的患者,疗效同样显著。今年ESMO大会上,我们报告了该研究的长期生存数据,尽管研究中纳入了40%的二三线患者,全人群中位OS仍高达33.1个月。在RC48-C014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一项大型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48-C016研究,旨在评估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对比化疗在晚期U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目前该研究已经完成全部入组,初步结果令人欣喜。我相信,随着这项研究结果公布,晚期UC一线治疗的现有格局将彻底发生改变。
总之,从ADC单药到联合免疫,从晚期后线到晚期一线,维迪西妥单抗在晚期UC治疗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些突破不仅重塑了UC的治疗格局,也与肿瘤治疗中精准分层的整体策略高度契合。对于具有特异性标记物和独立生物学行为的HER2有表达UC患者,维迪西妥单抗提供了一种高度精准且高度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因此,这些进展无论是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还是在整个UC药物治疗的历史进程中,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医脉通:维迪西妥单抗作为靶向HER2的ADC药物,在UC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您如何看待HER2在帮助筛选可能的获益最大化人群、制定精准治疗决策的价值?基于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手段的差异,您认为未来能否将HER2有表达的UC患者作为独立的亚型来看待?
虞巍教授
HER2在UC中广泛表达,2023年华西医院429例UC患者的回顾性数据显示,HER2总体表达率(IHC 1+/2+/3+)高达约80%。HER2作为UC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无论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进展风险、高危NMIBC接受BCG治疗失败的风险、以及MIBC的治疗结局均有明确的预后意义,同时HER2表达也提示UC对传统的铂类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均欠佳。
既往研究显示,维迪西妥单抗在HER2有表达的MIBC和晚期UC患者中均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即使在HER2低表达(IHC 1+)的人群中也达到了较高的ORR,同时随着HER2表达水平的升高,维迪西妥单抗的疗效也更佳。因此,HER2作为UC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帮助筛选可能的获益最大化人群和指导精准治疗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HER2表达水平对患者进行分层以制定相应的精准治疗策略,对于HER2有表达的UC患者,应当考虑将靶向HER2的ADC药物如维迪西妥单抗作为首选。未来我们应当把HER2有表达的UC患者视作独立的人群来看待,通过深入研究这类患者肿瘤复发和进展的机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强化治疗方案,以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医脉通:多项研究显示高达80%的中国UC患者HER2有表达(IHC 1+/2+/3+),HER2检测已成为国内UC领域的常规医疗工作,在RC48-C014研究中,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在HER2表达全人群中展现了一致的获益,结合中国临床实践,您如何评价这项研究的意义?
虞巍教授
此次RC48-C014研究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在HER2表达全人群(IHC 1+/2+/3+)中展现了一致的获益,即使在HER2低表达(IHC 1+)的患者中, ORR仍能达到64.3%,更令人欣喜的是,在HER2表达为0的患者中,ORR仍超过30%。这一结果引发了我们对ADC药物与传统HER2靶向药物之间差异的思考。传统HER2靶向药物是通过阻断HER2的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因而通常仅对HER2 IHC 2+且FISH阳性,或IHC 3+的患者有效;而ADC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靶向HER2的抗体将细胞毒性药物递送至肿瘤细胞内部,进而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即使是HER2低表达,ADC中的细胞毒性药物仍足以杀死肿瘤细胞。这一差异意味着与传统HER2靶向药物相比,抗HER2 ADC药物能够大幅提升UC受益人群范围(HER2 IHC 1+/2+/3+)。
随着RC48-C014数据的公布,维迪西妥单抗用于HER2有表达UC患者的治疗策略将受到更多关注。我们惊喜地看到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在HER2 IHC 1+的患者中有效率也能超过60%,正是这个结论支持了我们,对于HER2 IHC 1+以上的患者,就能在临床中使用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而对于HER2 IHC 2+/3+的患者,则可以考虑单独使用维迪西妥单抗治疗以获得更高的风险获益比。因此在UC的临床实践中,常规HER2检测无论是对于肿瘤预后的评估,还是对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策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医脉通:ADC药物在UC中的应用突飞猛进,不断改变晚期UC整体治疗格局,随着国内更多ADC药物即将获批UC适应症,请结合您的临床经验谈谈,如何结合疗效、安全性、靶点表达水平和药物可及性帮助患者选择更适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何志嵩教授
ADC药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UC领域长期依赖化疗的传统治疗模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有多种针对不同靶点的ADC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包括靶向HER2的维迪西妥单抗,以及靶向Nectin4和TROP2的ADC药物。在面对这些多样化的治疗选择时,如何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已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从已有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来看,在符合适应症的患者人群中,ADC药物均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同时其安全性也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从靶点检测来看,除了HER2以外,尽管目前其他靶点的ADC在临床应用前检测靶点表达水平不是必需,但今年ESMO报告的数据表明Nectin4表达较低的人群在疗效上还是略差于高表达患者。同时多项临床研究也证实了HER2表达越高,维迪西妥单抗的疗效越好。因此,不同靶点均应检测表达水平以支持UC精准化的治疗决策。此外,今年ESMO大会公布的RC48-C014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在HER2低表达(IHC 1+)的患者中,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的ORR仍高达64.3%,甚至0表达患者的ORR也超过30%,这一结果将深刻影响临床决策,进一步优化UC的治疗选择。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药物的可及性和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兼顾疗效、安全性、可及性和经济性的ADC药物是UC精准治疗的优选。
郭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主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国际黑色素瘤协会(MWS)副主席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黑色素瘤与皮肤肿瘤分会主席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FDA国家药品注册评审专家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抗肿瘤用药专业组)
专家简介
何志嵩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业委员副主任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肾癌质控专家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专家简介
盛锡楠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膀胱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泌尿肿瘤分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专家简介
虞巍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委员会常委
CUA基础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学会泌尿专委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委会委员
专长:泌尿系统肿瘤的微创及综合治疗
来源 | 医脉通
编辑 | 春媛
荣昌生物
科创板上市 | 港交所上市
挺进医保 | License out
维迪西妥单抗 | 泰它西普
RC28 | RC108 | RC118
抗体药物偶联物ASCO会议临床结果CSCO会议临床1期
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4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厦门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提供高端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积极推动肿瘤医学的规范化、精准化、国际化发展。
作为继免疫治疗后肿瘤领域的又一革命性突破成果,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其精准化和个体化的治疗特点,在尿路上皮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突破,展现出巨大潜力,成功成为尿路上皮癌精准治疗的风向标。值此盛会召开之际,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共话ADC药物在尿路上皮癌领域的前沿成果与未来发展。
医脉通:近年来,ADC联合免疫治疗的新模式持续引领尿路上皮癌领域的研究发展,为治疗时机前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我国临床实际需求,您认为维迪西妥单抗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探索方向?
郭军教授
近年来,我国肿瘤创新药物研发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以维迪西妥单抗为代表的ADC药物在晚期尿路上皮癌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塑了尿路上皮癌治疗格局。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抗HER2 ADC药物,既往RC48-C005和RC48-C009研究表明,维迪西妥单抗单药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展现出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RC48-C014 以及RC48-G001研究证实维迪西妥单抗与免疫治疗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客观缓解率(ORR)达75.0%,中位总生存期(OS)达33.1个月,为后续联合治疗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最新版CSCO尿路上皮癌指南中,以吉西他滨+顺铂(GC)为主的化疗方案仍是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的优先推荐,但化疗的生存获益有限且存在耐受性等局限因素,临床迫切需要新的突破性一线治疗方案。为此,我们开展了一项大型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48-C016研究,旨在评估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对比GC方案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目前已完成了全部患者入组,数据将于明年公布,初步结果令人惊喜,或将带来革命性的改变,重塑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格局。
盛锡楠教授
随着维迪西妥单抗在晚期尿路上皮癌领域循证证据的不断累积,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其在疾病早期阶段如新辅助的应用。RC48-C017研究率先公布了ADC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作为HER2表达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作为MIBC新辅助治疗方案,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达61.3%。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能否进一步选择保膀胱治疗以平衡瘤控与生活质量,这也是未来维迪西妥单抗探索的重要方向。
超过75%的膀胱癌患者首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5年复发率高达31%~78%。指南推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对中、高危患者行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进展风险。然而患者治疗响应率、耐受性等均存在个体化差异且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此为NMIBC临床实践长期以来的痛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尧凯教授团队证实HER2是BCG灌注治疗NMIBC疗效不佳的独立预测因子,HER2过表达(IHC 2+/3+)的高危NMIBC患者使用BCG灌注治疗后疾病复发和进展的风险高,对于这些NMIBC患者,靶向HER2的ADC药物值得临床应用。鉴于在晚期尿路上皮癌及围术期治疗中的优异表现,维迪西妥单抗在NMIBC领域的应用值得深入探索。此外,我们也需要积极探索不同靶点的ADC药物、免疫治疗或其他新型治疗的联合和序贯方式,以优化尿路上皮癌治疗策略。
医脉通:RC48-C017研究作为全球首个公布的ADC联合免疫用于MIBC新辅助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病理完全缓解率高达61.3%,请您评价一下维迪西妥单抗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将如何改变中国MIBC患者围术期临床实践?
何志嵩教授
RC48-C017研究是全球首个公布的ADC联合免疫用于MIBC新辅助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既往研究表明,由于个体耐受性和不良事件等原因,约40%的患者无法完成以GC化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而在RC48-C017研究中,近80%的患者接受了完整的6个周期的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耐受性良好。新辅助治疗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助力患者长期生存获益,但临床上往往也面临着新辅助治疗无效、或不良反应影响手术、甚至导致患者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的风险。而我们惊喜的看到,RC48-C017研究结果显示,在31例疗效可评估的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中,pCR率达到了令人惊艳的61.3%,且安全性良好,这为我们日后进行扩大的III期临床研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
随着免疫治疗和ADC药物等新型治疗策略的涌现,尿路上皮癌围术期治疗再度成为当下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抗HER2 ADC药物,在尿路上皮癌领域累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使用经验。RC48-C017研究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的pCR率达61.3%,远超既往的含铂化疗、免疫单药以及免疫联合含铂化疗,实现了巨大的疗效飞跃。同时,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仅14.9%,未发生3-5级维迪西妥单抗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这意味着患者能够很好地耐受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顺利完成6个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后再结合后续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是非常有益的。RC48-C017研究为我们带来了高效、低毒的尿路上皮癌新辅助治疗新模式,期待未来其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早日落地,惠及更多尿路上皮癌患者。
医脉通: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新增了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您认为肿瘤质控工作对膀胱癌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的的诊疗水平发展以及患者服务质量上有什么重要价值?未来国家癌症中心将从哪些角度如何布局膀胱癌质控工作持续落地?
瓦斯里江·瓦哈甫教授
膀胱癌是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进行性升高的趋势。国内膀胱癌发病率排名也由此前的第13位上升至11位。膀胱癌的治疗过程相对复杂,我国各地区、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不一,患者生存获益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推行膀胱癌的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膀胱癌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2012年国家卫健委主导并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陆续成立了17个常见癌症的质控专家委员会。其中,膀胱癌单病种质控专家委员会于2021年正式成立,从202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合适的膀胱癌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通过制定统一、科学、可行的质控标准,并结合临床诊疗指南以规范诊疗行为。从操作层面来说,我们从医院系统中摘取关键数据,除国考已要求指标外,还包括现在及未来会关注到的临床数据等指标,通过提取的各类指标数据来评估该医院或地区膀胱癌的治疗是否规范,以推进不同区域医疗机构的同质化管理。此外我们也在对遴选试点单位进行培训,以普及单病种质控的概念、行动计划以及执行要求。后续我们计划逐步扩大遴选单位,在更大范围内普及膀胱癌单病种质控,提升诊疗质量并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
专家简介
郭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主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国际黑色素瘤协会(MWS)副主席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黑色素瘤与皮肤肿瘤分会主席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FDA国家药品注册评审专家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抗肿瘤用药专业组)
专家简介
何志嵩 教授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业委员副主任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刊编委
专家简介
盛锡楠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膀胱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泌尿肿瘤分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专家简介
瓦斯里江·瓦哈甫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博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博士后
德国海德堡大学泌尿外科访问学者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CUDA)膀胱肿瘤协作组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CACA-GU)肾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CACA-GU)少见类型肾癌协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泌尿工程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肾癌研究协作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家组组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泌尿外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JCO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专刊青年编委会副主编
来源 | 医脉通
编辑 | 春媛
荣昌生物
科创板上市 | 港交所上市
挺进医保 | License out
维迪西妥单抗 | 泰它西普
RC28 | RC108 | RC118
抗体药物偶联物CSCO会议免疫疗法临床3期临床1期
前言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为进一步了解中国肿瘤患者对支持治疗的真实需求,探索肿瘤支持治疗最佳临床实践模式,由医脉通发起,并得到复星医药支持的《中国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临床管理需求与现状白皮书》项目于2024年9月27日盛大启航。本次会议组织国内肿瘤领域权威专家深度参与其中,为推动国内肿瘤支持治疗的发展及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本次会议汇集了诸多恶性肿瘤领域权威大咖学者,大会主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特邀嘉宾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医药国内营销平台CEO袁春先生、特宝生物董事长孙黎先生;讲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涛教授;讨论嘉宾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彩霞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郑弘宇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徐海鹏教授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医脉通】特整理本次大会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会场专家云集
华章初启,扬帆起航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于金明院士、马军教授、秦叔逵教授、张力教授、梁军教授共同作开场致辞,几位专家共同表示,当前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亟待提升,因此肿瘤支持治疗至关重要。令人欣慰的是,创新型民族制药企业复星医药所开发的创新药物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新一代TPO受体激动剂阿伐曲泊帕、第三代长效G-CSF拓培非格司亭均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治疗,为肿瘤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本次会议云集了国内权威的肿瘤专家学者,旨在促进肿瘤患者支持治疗的学术交流,推进我国恶性肿瘤支持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感谢复星医药为与会专家提供的积极交流及分享临床经验的学术平台,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各位与会专家均能收获满满,进而为我国肿瘤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期待《中国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临床管理需求与现状白皮书》早日发布,为中国恶性肿瘤治疗做出更大贡献;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开场致辞
随后,袁春先生进行致辞,他表示,非常荣幸邀请到各位专家出席本次《中国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临床管理需求与现状白皮书》项目启动会,未来创新型民族制药企业复星医药将继续坚持积极针对中国高发重大疾病研制创新药物,致力于解决临床问题、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并与各位专家通力合作,推动医学探索与进步,助力健康事业发展。期待今后与各位专家一起继续为肿瘤患者全程管理提供更多、更好的药物,造福更多患者,以患为本,共享未来。
袁春先生致辞
在一片激动人心的音乐声中,与会专家共同见证了《中国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临床管理需求与现状白皮书》项目启动仪式的盛大开启。此次白皮书项目的启动,凝聚了专家组的集体智慧,更是响应国家健康战略、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一项具体而重要的行动,对于促进我国医学领域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具有深远意义。希望白皮书未来能够为肿瘤患者支持治疗提供建议,同时为政策制定者、医疗工作者提供价值参考。期待在未来工作中继续多方携手合作,推动我国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临床管理需求与现状白皮书》项目正式启动
百家争鸣,大咖论道
1
肿瘤支持治疗现状及展望
刘耀教授精彩学术分享
在梁军教授的主持下,刘耀教授进行了题为“肿瘤支持治疗现状及展望”的学术汇报。刘耀教授详细介绍了肿瘤支持治疗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在靶向、免疫治疗时代,支持治疗贯穿恶性肿瘤治疗全程。支持治疗所需核心能力包括预防和管理肿瘤并发症、肿瘤治疗的副作用、预康复、康复、生存问题、姑息治疗和临终问题;同时将身体、心理和精神需求都应纳入管理范畴,由多学科团队解决,并以患者为中心。
其中,肿瘤治疗不良反应(AE)管理是支持治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目前化疗依然是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的核心治疗手段,化疗的相关AE不容忽视。化疗相关的恶心和呕吐(CINV)是最常见的AE,5-HT3RA+NK-1RA+DEX是CINV全程管理的关键方案,《延迟性恶心呕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将双通道止吐药单独列为一类推荐。与此同时,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另一需要重点关注的AE,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以阿伐曲泊帕为代表的TPO-RA被2019版CTIT专家共识推荐,为患者带来新的选择。此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抗肿瘤治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新一代PEG-rhG-CSF(如拓培非格司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
拓培非格司亭-第三代长效G-CSF卓越之选
在殷咏梅教授的主持下,王涛教授进行了题为“拓培非格司亭-第三代长效G-CSF卓越之选”的学术汇报。王涛教授详细分析了第三代长效G-CSF拓培非格司亭的药理学特征并指出,拓培非格司亭是首个Y型40kD PEG结构修饰的1类创新药,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认证新药;作为支链PEG修饰的G-CSF,其体内药代动力学改善,体内生物活性改善等方面优于线性PEG。
随后,王涛教授详细解读了拓培非格司亭用于乳腺癌患者CIN/FN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Ⅲ期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拓培非格司亭用于乳腺癌患者可有效缩短CIN持续时间、降低CIN发生率,且仅使用同类产品1/3的剂量,即可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已上市产品中,拓培非格司亭是唯一和长效G-CSF进行对比的PEG-rhG-CSF,再次证明了拓培非格司亭的卓越疗效。
王涛教授精彩授课
3
高屋建瓴,实践分享
随后,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杨宏英教授的主持下,葛睿教授、李彩霞教授、叶峰教授、郑弘宇教授、徐海鹏教授分别分享其在肿瘤支持治疗过程中的管理策略。结合具体病例,几位教授详细分享了肿瘤支持治疗的相关临床实践经验,为提升我国恶性肿瘤支持治疗水平贡献宝贵力量。
高屋建瓴环节专家展开深入探讨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会议总结与展望
会议尾声,王杰军教授作总结致辞。他指出,随着恶性肿瘤治疗疗效的不断提升,其已初显成为慢病的可能,基于此,患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对于AE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因此,支持治疗在抗肿瘤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支持治疗理念也得到全面更新和广泛应用。
本次《中国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临床管理需求与现状白皮书》启动会以及搭建的本次学术交流平台,使得国内更多专家学者积极投身于肿瘤支持治疗事业中。期望未来更多企业继续加入到肿瘤支持治疗行业,肿瘤支持治疗事业越做越好,也希望白皮书能够树立中国肿瘤支持治疗的良好典范,进一步完善中国肿瘤支持治疗的格局。最后预祝《中国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临床管理需求与现状白皮书》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100 项与 Beijing Yimait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Beijing Yimait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