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Beijing Yimait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Beijing Yimait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一个有关集采药品质量的提案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来源 | 医脉通综合
作者 | 亦一
近日,一个有关集采药品质量的提案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医生提案集采药质量存疑
近日,上海两会期间,上海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直言某些集采药效不稳定。
该提案中写道:“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某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面对如此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渠道。”
郑民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以自己父亲为例讲述到,长期有高血压的父亲以前一直用原研药,但最近社区医院为其更换国产药后血压升高,他自己也用但一粒降不下来血压,需要两粒,“但它说明书就是一粒。”为了降压,父亲希望医院能开原研药。
此外,提案还提及了近期第十轮仿制药集采之后人们的三个担心——一是担心价格降得如此之低,会不会影响药品的疗效;二是担心买不到原研药;三是担心产业发展难以为继。
药品质量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此提案一出,立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对此,国家医保局紧急做出回应,于今天(1月20日)发文,表示将于明天(1月21日)由国家医保局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将重点交流三方面情况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开的交流提纲,此次国家医保局前往上海当面听取集采药品相关意见,将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介绍药品集中采购的基本政策和质量保障情况。
质量可靠,是药品纳入集采的前提条件;参比制剂(主要是原研药),以及通过国家药监部门组织开展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方可纳入集采范围。集采由全国医疗机构填报拟采购数量,企业自主报价竞争,中选后签订采购协议,医保部门督促中选企业按协议保障供应。集采协议量一般在医疗机构报量的60%-80%,剩余部分由医疗机构自主选择拟采购品牌,无“一刀切”不允许采购使用“进口原研药”的制度安排。介绍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及医院参与研究试验等情况,集采投标企业均已通过一致性评价且接受药监部门对企业和品种100%全覆盖检查抽检情况。介绍80多家三级医院开展的、覆盖超30万患者的集采中选药品真实世界研究情况。介绍对发现质量问题的个别中选药品处置情况。
二、深入求证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
听取临床一线关于集采中选药品使用实效的感受,重点收集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治愈率、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信息可追溯的案例。按照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中选企业名称、有效性和安全性信息(如降压药用收缩压、舒张压值,抗肿瘤药用无进展生存期、复发率和转移率,降糖药用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空腹血糖达标率、肝肾功能指标等)的差异指标和变化幅度,汇总形成问题线索清单,正式移交药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同时,了解有关专家反映部分中选药品供应不及时的具体情况,坚决督促中选企业纠正,不能及时纠正的按标书约定处置。
三、共商进一步保障集采药品质效的意见建议。
集采药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医保部门坚决按集采协议和相关制度追究中选企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取消中选资格、纳入集采违规名单、给予失信评级等。同时,共同商议探讨进一步保障集采药品质效的有效途径,包括媒体报道的民革上海市委提案中的三点建议,如提请药品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加强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日常检查、完整公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建立医疗机构药效对比证据的反馈收集渠道等。
“把关”药品质量,临床一线的发声很重要
这个提案提出后,在业内引发了这样一个思考,那就是医生的直观评价能否代表药物真实质量、效果?
对此,网络大V、儿科医生裴洪刚在其自媒体文章中表达了观点:医生临床实践中发现的药物质量问题,可以作为参考和线索,但不足以作为药物质量评判的标准。因为医生临床所观察到的“药效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会有很多,比如用量问题,患者个体差异问题等,如果缺乏对照可信度就更低。
但这并不代表医生的临床观察对药品质量判断毫无意义,“如果医生反复用某一种药反复碰到某种问题,而用进口药就不会有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注意,这些可以作为进一步评估药品质量的线索,我们国家也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裴洪刚认为,“要消除大家的担心,需要药监部门的药物审批和生产标准,医保药物的纳入标准,包括质量标准更清晰更透明,才能消除大家的疑虑。”
另一位医学博主、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郑阳春在其自媒体文章中列举了一些集采药使用后不如人意的案例,同时表示,集采药的事情既关乎医疗政策,更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药物有质量问题,必须有人站出来及时指出。
“问题暴露出来,晒到阳光下,才有解决的希望;问题捂着、盖着,装作视而不见,只会像脓疮一样,越捂越烂,最后祸及全身。揭开、清创,刮骨疗伤看似是增加了痛苦,但从长远看,才是正确的治疗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
其实不管临床一线发声的意义能够达到怎样一个层次,都无法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来自一线医护人员的反馈,对于进一步优化集采制度,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价值。因为针对药物质量的稳定性,一头关乎患者权益乃至生命健康,一头关系到药物集采的社会认同度和政府公信力,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而临床一线医护乃至是患者,具备这样的发言权。
除了临床一线的反馈价值之外,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从业人士表示,政协委员们关注集采低价中标的连锁反应是一件很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对于这件事,老百姓讲感受,专业人士就要讲证据,医生如果能够提供本院这三年患者用药情况、临床结果等的对比,特别是若能收集提案中提到的过敏发生数量、人均麻醉剂量、清肠剂量等数据,将会非常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集采制度”。
真实世界数据如何?
在近期“新华视点”发布的《集采药大幅降价 如何保证降价不降质?》一文中提到,据介绍,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针对集采中选药品开展临床疗效跟踪,监测仿制药过评之后的质量表现。
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启动了针对第四、五批集采中选药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真实世界评价研究,在不限定临床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关注药物在实际诊疗环境下的治疗效果。研究课题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兰介绍,该研究遴选了26个具有代表性、临床应用广泛的药品品种,共纳入全国21个省份59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的6万余例患者临床诊疗数据。
“结果表明,此次评价的26个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张兰说。
国家医保局也曾多次发文聚焦在“集采药品质量真实世界研究”这个话题上——
2024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文,国内2家知名三甲医院对集采中选的二甲双胍开展了临床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纳入435例使用原研药的患者、336例使用中选仿制药的患者,两组患者规范用药3个月后进行评价。
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中选仿制药的疗效与原研药等效。患者使用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血糖达标率均在80%左右。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无差异,且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因不良反应影响用药的情况。
另在2024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关于第一批集采降压药氨氯地平的临床真实世界研究,也发现仿制药组与原研药组患者的健康获益无差异。
在2024年12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介绍,截至目前,已有63种药品经过临床真实世界研究,全国近百家三级甲等医院参与,患者样本量超30万人,研究结果均显示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效。
国家医保局:集采药品质量严格监管,企业检查和品种抽检两个“全覆盖”
在去年12月26日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有关工作负责同志表示,药监部门按照与原研药一致的标准,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具体工作中,构建了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评价体系,不仅在审评审批时坚持严格标准,在药品过评上市后仍然坚持全覆盖监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申请一致性评价时的工艺生产,重大变更须重新审批。药监部门对中选药品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两个100%全覆盖,确保“降价不降质”。
例如,在前九批国家集采药品中,国产仿制药中选1583个,进口原研药中选70个。被药监部门检查出现质量问题的药品共有9个,其中进口药6个,国产药3个。在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企业时,及时采取了暂停进口、暂停生产、暂停销售等风险控制措施,并依法进行查处。
此外,集采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在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的“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谈判药使用超3600亿元,也就是说“老药”集采省下来的钱80%用于创新药,集采充分发挥了减负担、腾空间、促改革的动能转换作用,符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因此,这项惠及民生的政策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就更能实现医疗减负和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的双赢。这应该也是此次国家医保局将带队奔赴上海的意义所在。
医脉通综合自国家医保局、第一财经、新华视点、新京报评论、drpei、温柔医刀等内容
责编|亦一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腿肿患者辗转3家医院后仍死亡!家属怒告3家医院,结果2家医院被判赔48万丨医眼看法
医保丙类目录、医保即时结算,医药反腐、药价虚高……国家医保局开会都回应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戳这里,更有料!
今天的医疗圈
发生了哪些与你有关的大事?
更新、更全的医学动态
3分钟一网打尽
********
今日关键词:国家医保局牵头调查集采药品,取消门诊预交金,医药反腐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晚报君
新闻60秒
➤国家医保局牵头调查,深入求证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
@国家医保局 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函致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称,针对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为切实接受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临床一线声音,充分发挥医生专业作用,获取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第一手直接证据,进一步维护药品集采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决定1月21日由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重磅!全国公立医院将取消门诊预交金
@央视新闻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中,包括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世纪80年代,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医疗机构相继设立了住院预交金和门诊预交金。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便利的实惠,国家卫生健康委研究决定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将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医保患者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以切实减轻患者预付资金压力,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法国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现“功能性治愈”
@新华社 法国媒体17日报道,该国南部城市马赛的圣玛格丽特医院一名60岁左右的妇女于1999年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一直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020年,她被诊断出急性髓系白血病,同年接受骨髓移植,术后白血病病情得到缓解,但继续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近3年,期间多项病毒检测均为阴性,2023年她停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之后病毒检测仍然维持阴性。也就是说,这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兼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后,实现“功能性治愈”。据悉,这在法国尚属首例。
医药60秒
➤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利厄替尼片在国内获批
@信达生物 1月20日,信达生物宣布,其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药物奥壹新(利厄替尼片)的新药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既往经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治疗。
➤首款狂犬病双抗药申报上市,被动免疫制剂迎来新选择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1月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显示,智翔金泰的1类新药斯乐韦米单抗注射液在我国申报上市。该药属于双特异性抗体,通过表达两个不同位点的抗体的方式,保证了对不同病毒株或病毒的不同基因型都能发挥出良好的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被动免疫不断发展,抗狂犬病病毒抗体药物研发取得了突破式进展。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了两款抗狂犬病病毒抗体药物上市,分别是华北制药于2022年1月25日获批上市的奥木替韦单抗,以及兴盟生物在2024年6月12日获批上市的泽美洛韦玛佐瑞韦单抗。
反腐60秒
➤一省卫健委原副主任接受调查
@“清廉海南”微信公众号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少仕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海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贵州揭露多个医药腐败大案细节
@健识局 近期,贵州省纪委监委推出一系列反腐纪录片,涉及贵州省卫健委原党组书记杨慧、贵州省医保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宋宇峰、贵州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梁贵友等多个医疗系统官员和医院“一把手”。
宋宇峰自称是全国唯一“医疗、医药、医保、医学”单位当过“一把手”的官员。据披露,2012年至2023年,宋宇峰利用担任贵阳医学院院长,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省食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非法收受贿赂超2600万元。
这批被揭露的被查官员里,原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小林的涉案金额最高,高达1.56亿元,在近几年的查办案件的过程当中都属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的一个。其任贵医附院院长期间,在王小林的大力支持下,向其行贿的公司成为贵医附院最大的药品供应平台。
据披露,贵州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梁贵友涉嫌非法收受贿赂2100余万元,原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毕路佳受贿金额1700多万元。加上宋宇峰、王小林,这四人涉贪金额约2.2亿元。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医脉通
从知名女星因精神疾病住院到医学博士躯体化症状退学,2025年,给400多万医生发出了第一个警示
明明是骨头上的病,为何会引起腹泻?没想到令她更担心的事发生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戳这里,更有料!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过去的一年,在血液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及医药行业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淋巴瘤领域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值新岁伊始,吾辈中青代血液人理当传承前辈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倾力推动血液肿瘤事业蓬勃发展!
2025年1月1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于海口盛大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淋巴瘤领域顶尖专家,共同见证新一届淋巴瘤专家委员会的诞生,同时也为中国肿瘤学领域注入全新的活力,医脉通特别为您报道会议盛况。
盘点收获,总结经验
第二届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工作情况
在CSCO理事、CSCO办公室刘凌主任的主持下,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就第二届委员会2018年-2024年间的工作情况展开精彩汇报。
在学术巡讲方面,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顺利召开CSCO抗白血病&淋巴瘤联盟学术会议,北京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等,疫情期间亦在线上举办400余场患教活动及继续教育项目,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共话前沿进展及热点话题;同时不忘走出国门,开展学术交流,举办联合论坛,在世界血液舞台发出中国之声。
在专科建设方面,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积极参与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的中国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并成为项目核心力量。截至2022年,共43家医院成为“2021年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示范中心优秀单位”,118家淋巴瘤治疗中心通过审查成为示范中心。
在指南、共识的撰写方面,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立足中国国情,结合国际最新进展,组织撰写、更新了包括《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在内的7本权威指南、42篇专家共识和指导原则以及多部淋巴瘤患者生存现状和诊疗的白皮书。专委会通过共建诊疗技术规范,始终助力中国淋巴瘤临床实践不断发展和进步。
朱军教授强调,一路走来,我国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们对淋巴瘤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并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淋巴瘤的临床诊疗水平亦实现有效提升。此次换届会意义重大,相信淋巴瘤领域一定会在CSCO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的指导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精彩瞬间
整装待发,开启新篇
第三届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诞生
在刘凌主任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就换届筹备情况展开了详细汇报。本次第三届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推荐候选委员137人,候选委员的产生综合考虑了候选者的年龄、专业、地区分布等因素,保证委员会的选举兼具广泛代表性和专业性。刘凌主任宣读了《分支机构管理条例》相关换届条款,以及民政部关于社会管理综合党委开展论坛活动专项整治的通知,确保换届工作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在竞职演讲环节,宋玉琴教授作为主任候选人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谈到未来的工作计划,宋玉琴教授表示,在学术方面,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将持续更新淋巴瘤诊疗指南,推动其在基层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强化多学科合作,助力中青年医生的成长;在医保数据方面,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将展开深度挖掘,并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合作;在患者服务方面,除提升患者全程管理水平外,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还将积极开展科普、义诊活动;在国际交流方面,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也将进一步拓展对外合作,鼓励年轻医生参与国际交流大会,展示中国学术成果,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全方位推动淋巴瘤诊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投票选举环节,与会委员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等额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最终宋玉琴教授当选为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建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邹德慧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赵东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担任秘书长。CSCO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宣读了投票结果,并由于金明院士为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于金明院士在致辞中对新当选的主委和委员表示祝贺,并对前任主委朱军教授及全体委员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谈及未来的工作建议,于金明院士强调,第一,要讲政治、讲规矩、讲大局,与党中央的脚步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应当深化国际合作和交流,引入更多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促进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第三,推动淋巴瘤诊疗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专科人才的培养,各单位携手共进,方能共创淋巴瘤诊疗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精彩瞬间(图片滑动呈现)
大会总结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每一次更新都是在为全新的征途积攒前进的力量。此次换届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在组织架构和领导力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也为未来中国淋巴瘤诊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昨夜斗柄北指,今朝岁在东方,相信未来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将继续长风破浪,扬帆起航,为广大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而不懈奋斗,朝着血液肿瘤更加美好的明天无畏前行!
会议精彩不断,医脉通将继续为大家报道2025年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精华内容。白血病专场、淋巴瘤专场、骨髓瘤专场等更多学术内容即将亮相,希望此次大会的召开可进一步推动我国血液领域的发展,为更多患者谋求福祉!
声明:本文由“肿瘤界”整理与汇编,欢迎分享转载,如需使用本文内容,请务必注明出处。
来源:CSCO官微
原标题:新年伊始展风华,万象更新启新朝 | 2025年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圆满举行!
排版:Lagertha
校对:松月
100 项与 Beijing Yimait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Beijing Yimaito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