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往届部分校友(按照入学时间排序)投资机构:汪剑飞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赵阳 为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孙佳林 高特佳总经理叶鸿斌 广东瑞天投资董事长马跃 JUECapital投资总监朱进 新浚资本投资总监陈沐君 飞利浦创投部刘宇腾 东北证券医药组负责人李冬华 勤智资本合伙人赵康熙 易凯资本医疗健康产业并购组VP廖莹毅 景越私募基金合伙人医疗企业|机构:陈锴 阿斯利康数字化及商业创新总监徐芳 费森尤斯人力资源总监徐小林 上海市安徽商会党支部书记 商会医养健康专委会执行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赖尚阳 贵州信邦制药总经理徐可楠 丁香园总裁助理陈希柱 美维口腔集团区域总经理邵小 贝登医疗联合创始人陈小兵 云呼科技创始人凌琳 仙微视觉联合创始人林海洪 中肾医疗集团董事长李鹏 医臻基因董事长林香琴 柏悦医疗总经理刘骥 上海细胞集团吴孟超肿瘤医院医疗总监邰海军 郑州460医院院长徐雯 雅培大客户经理郭楚漫 原天智航战投部VP李相宜 垠艺生物董事李小瑞 上海鑫洱鑫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俯 翼下健康董事长缪培生 肺诊网创始人刁月鹏 康沣生物常务副总经理苏长红 柯渡医疗总裁周锦 华森医疗总经理金日虎 好丽友生物科技总经理于山 思柯拉特医疗科技创始人孙德安 威曼生物董事长郭文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王固德 原微创医疗首席运营官王超 上海医澍科技创始人苏莹 科大爱博总经理张耀坤 直观复星研发负责人郜世隽 鹍远生物市场总监刘贞 上海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霍正海 翰森健康(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商业战略与卓越运营部总监樊丽娟 昆明⻰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继华 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显全 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黄俊俊 新海集团副总裁张盈颖 金庚中医康复医院执行院长 舒念明 上海复睿董事长
经历了2021年至2024年的冲高回落、低谷徘徊,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一级市场会向何处去,尚无人能准确预判。
迷茫之中,投资人们仍在寻找方向。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显示,开年首月,约81家投资机构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所出手,全部融资事件(不含并购)总融资额达到103.98亿元。
其中,启明创投、元生创投、礼来亚洲基金、比邻星创投、广州产投、锡创投、顺禧基金、横琴金投8家投资机构出手3次及以上。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
这些活跃的投资机构正看向哪些赛道和方向?过去一年的环境变化又如何改变了他们的投资策略,又将如何塑造2025年生物医药行业的风向?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开年首月,8家活跃投资机构的的近30次出手中。
政府/国资系,撑起半边天
生物医药行业一级市场中,政府/国资系撑起半边天的局势,在2025年愈发明确。
2025年1月,出手3次及以上的8家投资机构中,超一半是政府引导基金或国资背景投资机构:
锡创投是无锡市委市政府部署设立的市级股权和创业投资机构;广州产投、顺禧基金、横琴金投分别属于广州市、北京市和珠海市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体系;元生创投则以苏州两家国有企业——新建元控股集团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为主要LP。
不仅如此,锡创投、广州产投、顺禧基金、横琴金投近3年来逆势而行,2022年至2024年投资事件数量连年增加,尤其是顺禧基金,2024年投出16个项目,相较2023年增长超5倍,跻身2024年国内创新药领域投资事件数量TOP5机构。
就这类投资机构而言,国家层面部署的“人工智能+”行动,以及国家卫健委等就卫生健康行业的AI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等政策引导,让“AI+医疗”成为其最不容错过的投资主题之一。
锡创投1月初3次密集出手都以“AI+医疗”为靶:先是独家投资了途深智合的天使+轮,这是一家AI蛋白质设计和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合成生物领域开发新产品,而后加码AI制药“领头羊”英矽智能的超1亿美元战略投资,还参与了骨科手术AI辅助诊断企业赛博派科技的A轮融资。
广州产投则在1月领投了AI助听器研发公司博音听力,另外参与了脑机接口新锐公司析芒医疗的天使+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析芒医疗这笔融资背后站着一批“国字头”机构,包括广州无线电集团、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京津冀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布局意味可见一斑。
顺禧基金虽未在今年1月投资AI相关企业,但2024年一年数次加码“AI+医疗”,包括战略投资AI制药公司深势科技和新合生物,领投脑血管病AI诊疗公司强联智创D+轮融资,参与百川智能50亿元投资等,亮出了自己的独特名片。
除了投资主题相对明确,政府/国资系也贡献出开年首月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几笔巨额融资。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
据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2025年1月,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一级市场披露了4起超5亿元融资,其中,英矽智能的超1亿元美元战略投资,小分子药物研发公司礼邦生物医药的5.5亿元C轮融资,以及AI影像诊断公司深睿医疗的近5亿元战略投资,都有政府/国资背景机构的参与。
创新药未来何在?
就细分赛道而言,投资机构们仍以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为主,不过,从1月的投资情况来看,创新药投资在国内外的热度和方向均有不同。
1月国内最活跃的8家投资机构中,锡创投、广州产投、顺禧基金、横琴金投4家政府/国资系基金只投资了4家创新药企,投向赛道和投资轮次也相对分散:
锡创投参与了英矽智能的战略投资,广州产投参与了基因编辑公司微光基因的千万级Pre-A轮融资,顺禧基金二次投资了小分子药物研发公司普祺医药,横琴金投则参与了星联肽生物的1亿元Pre-A轮融资,这是一家由复健资本和药明康德联合孵化的多肽偶联药物研发公司。
相较而言,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比邻星创投3家双币基金投资了9家创新药企。有趣的是,这3家在国内的投资标的都是小分子药物研发公司,而在海外主要投向单抗/双抗药物研发公司,不乏国内创新药企的海外NewCo公司。
这与近五年国内外创新药各赛道融资热度变化相呼应:医药魔方2024年报告统计指出,近五年,就小分子、细胞疗法、抗体药物、药物递送、疫苗这五大赛道,国外融资的集中度高于国内,国内企业更加倾向于新赛道的发展,如偶联药物、基因疗法、基因编辑、癌症疫苗等。
图片来源:医药魔方《2024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年度盘点》
具体来说,2025年1月,启明创投在国内投资了两家创新药企——赜灵生物和阳光安津,两家都研发小分子药物,前者聚焦癌症、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者专注于研发皮肤病用药。阳光安津也是启明创投今年1月唯一一家领投公司。
在海外,启明创投投资了一家体内CAR-T细胞疗法公司和两家抗体药物开发公司,包括参与Windward Bio的2亿美元A轮融资,其核心资产是科伦博泰和和铂医药联合开发的TSLP单克隆抗体SKB378/HBM9378。
礼来亚洲基金更为典型:2024年11月开始接连在海外参与投资Avenzo Therapeutics、Verdiva Bio、Timberlyne Therapeutics 3家公司,这都是近三个月来风风火火的授权许可潮流中的代表公司。直到今年1月中旬,礼来亚洲基金才在国内出手,领投了眼科治疗设备公司仙微视觉的超亿元A轮融资。
显然,市场化的双币基金需要在动荡的国际商业环境中灵活求变,因地制宜地确定投资策略。不过,在此之下,有前景的新兴技术、新兴治疗领域和药物,仍然跨越国界吸引着活跃投资人们的一致关注——比如当下的眼科药械。
1月中旬,元生创投、礼来亚洲基金、比邻星创投分别二次投资了欧科健生物、仙微视觉、艾威药业。
尤其说明问题的是,这些公司汇集起了一批背景不同、诉求不同的投资机构。比如欧科健生物,致力于研发眼底常见疾病的大分子创新药物,在美元基金江远投资领投的情况下,除了同样为双币基金博远资本的加持,也吸引了南山战新投、元生创投等政府/国资系基金,以及君实创投这样的产业玩家。
同样,主攻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的仙微视觉,凭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成就,获得了“八方神仙”的一致青睐和不同资源加持:礼来亚洲基金作为领投方,在临床和研究资源等方面赋能,加速核心产品由临床前推向临床试验阶段;南京创新投资集团主要协调银行合作、载体扩充等多项资源;凯风创投则在武汉亲力协助武汉办公室的扩充和当地政策扶持资金的申报,合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创新器械正当时?
相较于创新药的不确定性,活跃投资人们在医疗器械上的出手多了几分笃定: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精密制造属性仍在呼唤国产替代和高端化,以及进一步的智能化,仍是当前器械投资的主线。
礼来亚洲基金独家领投的仙微视觉就是这一投资策略的体现:2024年,仙微视觉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Finevision2000)正式批量生产下线,不仅解决了原进口产品的替代和卡脖子技术,打破了这一高端眼科治疗设备长期被国外企业蔡司独家垄断的格局。
这一产品还拓展了多项创新功能,如操作流程更简洁和安全,支持人工智能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切削中心定位方面更加科学和智能;增加术后手术效果参数反馈系统等,满足了临床医生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
启明创投则重点关注同样是进口产品主导的微创外科器械领域,1月重复投资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以及微创外科器械CDMO公司鑫泽源。
康诺思腾解决的是微创手术机器人的进口产品垄断。2019年成立至今,康诺思腾攻克、掌握了机械架构、电气架构、软件架构、复杂算法和视觉影像等核心技术,搭建了手术机器人底层技术平台。2024年9月,其第一代腔镜手术机器人Sentire思腾®正式获得NMPA上市批准。
鑫泽源瞄准的则是上游进口厂商的技术垄断。作为率先具备微创外科医疗器械全链条供应能力的中国供应商,鑫泽源基于长期工艺积累和关键材料突破,在内窥镜、内镜下耗材、微创手术器械等多领域提供CDMO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内窥镜软镜镜体领域,攻克了300多种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制造及组装难关,产品性能比肩全球品牌。
相对活跃的政府/国资系基金们,更关注医疗器械和设备领域的“硬科技”和智能化升级。
锡创投参与投资的赛博派科技,致力于通过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为骨科手术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涵盖医学影像处理关键算法、软硬件一体化系统关键控制算法、硬件传感器技术与机械结构、智能诊断AI模型等核心技术。
同样聚焦骨科,顺禧基金参投的罗森博特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发出了全球首个可以完成复杂骨折微创复位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率先实现术中骨折实时3D导航、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操作、智能手术规划等先进技术,实现从骨折闭合复位到微创固定全手术流程的智能化手术操作,成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横琴金投出手、腾讯投资领投的鲲为科技,专注于超分辨成像技术创新和超声诊断设备制造,也是“硬科技”的代表。鲲为科技革新声波至图像的转换方法,加上在探头设计、硬件优化、先进算法及应用软件等核心技术领域的优化创新,在业内首次实现了超高穿透力与深部分辨率的完美结合。
这一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临床肥胖及大体型患者的诊断难题,更开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如在经颅成像领域首次实现高分辨,清晰显示成人颅脑解剖结构,有望为超声脑科学开辟全新的诊断治疗方案。随着2024年鲲为科技的超高端台式和便携超声设备陆续获证,公司在资本的加持下正式步入商业化发展阶段。
可以看出,投资机构的性质、诉求的确不同,对于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投资策略或者因地制宜,或者因战略而不同,但是,越是多变的环境,反而让“真创新”更能凝聚共识:满足生物医药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一直是行业各方的最大公约数。
推荐阅读
美国Biotech被中国卷得很焦虑,但这不是出路丨通和毓承华尔东谈JPM
NewCo浪潮背后:美元投中国创新药还赚钱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导读
THECAPITAL
聚焦创投圈投融资最新情报。
本文4634字,约6.6分钟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仙微视觉完成逾亿元A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领投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项目承担企业飞光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微视觉”)完成逾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领投,凯风创投跟投,老股东南京创新投资集团、鼎心资本继续追加投资,所募资金将用于推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工作,加速产品的上市和商业化进程。
仙微视觉创立于2022年,核心技术源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公司由来自该中心的生命光电子科学家曾绍群教授、连续创业者曹峰、眼科资深人士等共同发起成立。以研发眼科高端手术设备为主线,仙微视觉全面布局飞秒屈光矫正手术设备、准分子手术设备,致力于成为中国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的破局者。
仙微视觉的首席科学曾绍群教授及其团队成员,自2014年就开始进行飞秒激光屈光矫正手术设备的研发。研发团队融合了光子学、电子学、医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一开始的理念就是从根源技术开始研发,从而实现关键技术、部件的自研自产和供应链的完全国产化。
仙微视觉首席科学家曾绍群教授是中国使用飞秒激光成像技术进行脑网络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深耕飞秒激光显微光学成像近30年,其核心研究成果之一——双光子随机扫描成像技术与仪器设备实现了飞秒激光无惯性快速扫描显微成像与测控。飞秒脉冲演化公式、色散补偿方案被多国科学家用于神经元网络功能成像、以及用于飞秒激光精细三维加工等领域。
曾绍群教授透露道:“从当初的飞秒激光扫描与成像技术,逐渐演化至如今仙微视觉的飞秒激光屈光手术设备,并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走过了漫长的历程。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让仙微视觉今天的产品拥有了百分百自主知识产权,为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知识产权保障”。
欧科健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江远投资领投
深圳欧科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科健)于2025年1月11日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江远投资领投,南山战新投、君实创投、博远资本和清松资本跟投,天使轮股东元生创投持续追投。本轮融资将助力公司加速推进多抗管线中、美临床进展,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深圳欧科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由全球眼底疾病药物开发专家陈烱光博士创办。欧科健拥有覆盖从早期新药靶点发现,自主创新,商业化阶段的一系列最新和最好的突破性眼科治疗技术产品组合,期望通过在中国、亚洲至全球提供创新药,解决眼科疾病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惠及全球眼科患者群体。
欧科健专注于眼底常见疾病的大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创始团队凭借在眼科新药研发领域的丰富产业化经验不断推进研发进度,在2024年取得卓越成绩。其中,具有独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OCUL101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针对GA疾病、世界首个同时覆盖上述三种适应症的眼科药物,为国内百万无药可治的病患、更为全球常见眼底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江远投资表示:“欧科健核心团队为大分子眼底病领域稀缺的产业化人才,在Allergan、Santen等眼科顶级药企拥有10余年从早期研发、工艺开发到临床管理的全流程经验。团队执行力一流,仅用两年时间完成首发FIC双抗的中
美双报。OCUL101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款可同时覆盖三种适应症(nAMD,GA,DME)、国内第一款针对GA适应症的长效眼底大分子药物,也是全球眼科领域重磅品类,未来可期。”
欧科健创始人陈烱光博士表示:“欧科健秉持着‘让眼科创新药造福全球患者’的使命,着力填补全球眼科临床治疗领域的空白。本次融资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吸引顶尖优秀人才;充分整合资源,稳步推进研发项目,并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朝着全球眼科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迈进。”
迈捷生命科学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元生创投投资
深圳市迈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捷生命”)宣布已完成由元生创投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是公司在近2个月内的第二次融资,公司前两轮累计融资额近亿元。本轮融资将进一步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用于迈捷生命目前医美产品的临床推进,以及骨科创新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推广。
目前国内的骨填充材料注册证中,目前绝大多数均为骨水泥、生物陶瓷、或者人工羟基磷灰石材质。尽管相关产品都具备一定的仿生结构和处理技术,但临床疗效上仍不能取代自体骨,特别是在骨诱导等生物性能上具备明显的差异。迈捷生命基于天然羟基磷灰石材料推出国内首款预填充可注射人工骨,在前期实验中表现出优良的骨诱导作用,媲美自体骨。除性能优异外,本身产品设计可实现直接填充无需现场混合,大幅节约手术时间。
目前,迈捷生命在研发、市场和销售等方面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布局。未来公司将在严肃医学和消费医疗两个赛道均保持平衡、快速发展,努力构建多领域、多产品结构的天然原料再生修复平台企业。
谈及本次融资,迈捷生命科学创始人兼CEO邓思羚表示:感谢元生创投对公司的认可。公司在短短2个月实现近亿元的融资,并在骨科、医美等多个管线均有长足进展,PRP富集器和骨填充产品的快速上市,证明了迈捷研发、临床和注册团队的战斗力,也体现了迈捷坚持天然原料技术平台初心的价值。通过未来多产品线的拓展和不断地市场宣教,希望未来的迈捷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美或者骨科材料产品公司,更成为引领整个行业天然骨修复再生材料理念的传播者。
元生创投合伙人顾磊敏表示:羟基磷灰石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天然来源羟基磷灰石在组织修复、填充、诱导再生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迈捷聚焦新型再生材料,重点打造天然原料的来源与工艺,在医美和严肃医疗领域均取得了喜人进展。元生创投董事总经理刘晓表示:再生针剂近年市场教育完成,机构和求美者均期待合规的新产品上市。我们看好邓总团队的韧劲和执行力,迈捷的天然多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等产品管线丰富了消费者选择。期待迈捷未来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抗衰方案。
长海资本合伙人王可书表示:很高兴有机会持续和迈捷生命合作,在资本寒冬中迅速完成加轮融资。这充分说明在内卷的骨料和医美材料市场中,真正具备独特理念和差异化价值的平台型企业始终会得到机遇的垂青。迈捷是整个行业里少数兼具高水平技术壁垒、产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平台型企业,也欢迎各类骨科平台公司和渠道型企业垂询和迈捷开展合作。
抖音创始成员任利锋的GenAI创意社区,完成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
抖音早期产品负责人、原字节跳动PICO副总裁任利锋(字节花名:卷卷)的创业项目“数美万物”,近日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
此次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锦秋基金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IDG资本继续跟投。此轮融资后,数美万物公司估值约1.5亿美元。
此前,2024年2月,数美万物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来自红杉中国和IDG的融资。
在众多互联网高管,投身AI模型层或者AI原生应用进行创业的当下,任利锋的选择,是基于GenAI技术(生成式AI技术)的创意电商社区。
数美万物旗下的个性化物品创意社区Hitems,是一个集创作者创意生成、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跨境电商平台。GenAI技术的发展,又给创意商品化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创意生成阶段,基于GenAI技术,Hitems用户可以将创意或想法,通过关键词描述、图片,甚至是手绘稿,生成相应的高保真物品图;
在商品生产阶段,借助平台自研的商品级AI 3D建模技术,以及社区自有的成熟供应链,创作者的创意可以实现高效生产;
在消费阶段,Hitems不仅提供的是交易服务,还建立了一个可供用户分享、浏览、互动的社区。
作为抖音创始“七人组成员之一”,任利锋对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从百度贴吧加入字节后,他担任了早期抖音冷启动的主要工作,并率领团队重构了运营类目,将抖音的垂类标签定义到了300多个细分类目——不少人评价,这一决策,为抖音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后,任利锋在2020年调任至西瓜视频,继而又出任VR业务PICO的副总裁。可以说,他是当下少有的在长短视频、社区运营,以及硬件产品上,均有管理经验的创业者。
随着AI行业进入大规模商业化的阶段,朝有金矿的场景和市场看,将成为创业者的共识。
可见的是,AI落地,已经过了“拿着锤子找钉子”的阶段。Hitems的选择,是站在成熟电商+社区形态业务的基础上,寻求更具确定性的增长。
美团龙珠合伙人王新宇表示:“我们一直关注大模型带来的新机会,经过2年的技术的进展和推理成本的大幅降低,AI应用侧的创新创业成为可能。龙珠团队看重的是数美万物团队将AI+3D技术做到行业顶尖,并且快速打通了供应链,为新时代新人群提供创意物品社区机会。”
花瓣生物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专注于医美注射材料
海花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瓣生物”)正式宣布已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知名产业投资机构金鼎资本独家投资。
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在自研注射用琼脂糖凝胶的持续研发及团队建设。本轮融资的成功确保了花瓣生物的可持续发展及研发能力,注射用琼脂糖也在医疗美容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近期业界讨论的焦点话题。
花瓣生物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医美注射材料的创新研发。公司核心产品“安柔美”琼脂糖凝胶,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琼脂糖填充剂,具有天然高卓生物相容性、无交联剂和非亲水性等特点,有效规避了传统医美注射材料容易引发的馒化、栓塞等问题。凭借“所见即所得”的即时塑形能力和低栓塞风险,琼脂糖填充剂有望成为下一代注射填充材料的新标杆。
花瓣生物创始人兼CEO 刘艳冬表示:“琼脂糖不仅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还能为医生和求美者提供更安全、更可控的注射体验。这种材料不仅解决了玻尿酸等传统填充材料的痛点,还拓宽了医美领域的应用边界。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琼脂糖在多适应症、复合材料及跨领域应用中的潜力,为注射医美市场带来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本轮融资将为花瓣生物进一步拓展琼脂糖技术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未来三年,公司将深化琼脂糖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应用开发(如琼脂糖+羟基磷灰石),并不断完善产品管线,推动“安柔美”在更多细分领域中的临床验证与市场推广。此外,公司计划通过扩充研发团队、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保持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花瓣生物将继续专注于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打造国际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在市场端,公司将通过医生教育培训、机构赋能和售后支持,帮助医美机构和医生更好地掌握和推广新材料的使用方法,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创始人刘艳冬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高品质产品,赋能医美行业可持续发展。未来,花瓣生物将继续以科研创新为驱动,扎根国内,布局全球,致力成为中国医美行业的创新名片,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美解决方案。”
作为本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金鼎资本团队表示:“琼脂糖材料的安全性和创新性为医美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相比玻尿酸,琼脂糖具有更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非亲水性和低栓塞风险,是下一代注射填充材料的重要方向。花瓣生物作为国内首个完成琼脂糖填充剂自主研发的企业,在技术领先性和市场洞察力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我们相信,花瓣生物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医美新材料的创新发展,成为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影眸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美团龙珠和字节跳动联合领投
3D生成大模型领域的领军企业影眸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美团龙珠和字节跳动联合领投,老股东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及奇绩创坛持续跟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此次融资将助力影眸科技进一步推进3D大模型的前沿探索,并加速以3D生成大模型Rodin为核心的Hyper3D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商业化落地。
# 线索爆料 # rzcj@thecapital.com.cn
融中官方粉丝群
在这里,你可以获取丰富的股权投资行业资讯、热点报道;前沿行业报告、重点课题研究、最新业内动态。链接资本,连接市场,联结资源,共同打造创投交流新平台、合作共赢朋友圈。
END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商务合作:010-84467811
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100 项与 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