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氨基观察-数字医疗组原创出品
作者 | 蔡九
减重双雄争霸正式进入深水期。
从临床PK到产能竞赛,再到未来的布局之争,诺和诺德、礼来大战正酣。随着双雄在国内商业化的推进,新战局随之浮出水面。
12月9日,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在美团全网首发,同时段亦有替尔泊肽开启预约服务。双方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交锋,又一次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这预示了一点,不能再用传统医药的视角,去看待日益与消费医疗密切结合的GLP-1R类药物,即,药房等传统渠道固然非常关键,但线上渠道也在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否则,礼来不会在美国专门推出自己的在线医疗平台LillyDirect,如今又在国内打响线上战役。
对于医药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趋势。
/ 01 /
首次正面交锋背后
无论是诺和诺德还是礼来,极为关注线上渠道的原因不难理解。
GLP-1应用的核心场景,是一个既要、还要的复杂问题:既要患者有清晰的认知,还要具备有效的手段,并且搭配高质量的诊疗体系。
其中,可及性成了一个谁也绕不开的话题。以减重适应症为例,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有相应的肥胖门诊,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清楚哪些医院可以开具处方。
另一方面,因为在减重药物获批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涉及到铺货进度不一的问题,出现某些医院有药、有些医院没有药的情况,尤其是现下正值新药首发期,市场供应量本就紧张。如果不知情的肥胖症、糖尿病患者,大量挤入医院,会加大医疗体系形的负担,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精力成本。
打开小红书,求购诺和盈或晒出预约记录的笔记比比皆是,这其中固然有部分人是出于爱美减肥,但也不乏到处找药却求药无门的患者。例如,有萧山的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布笔记吐槽,跑了好几家医疗机构,都还没有买到。
这也意味着,药企需要在合规的框架内,减少患者寻找药品的时间和精力,让药物更容易获得。而在解决可及性方面,医药电商平台必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这是一个触及面更广、更便捷的入口。
诺和盈启动商业化后,出于国内药监规定,诺和诺德曾对外表示,公司并未授权该产品的网络销售。行业人士指出,线上的想象力并不局限在作为销售渠道,平台具有更完整的信息和数据,在帮助患者寻医找药的过程中,药企也可以更好地完成用户心智培养。
在美团上,目前患者通过搜索关键词能跳转到专栏页面。
然后,根据页面展示,患者能够选择本地的医疗机构,进行预约诊疗服务和留药,部分地区的诊所还支持冷链送药。有IP位于北京的网友月初开始在小红书上更新诺和盈减肥心得,其正是通过美团完成了预约服务。
从上述流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医药电商平台能够为患者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解决了很多患者都不知道去哪个医疗机构的困惑;第二,大额官方补贴进一步节省了患者的购药成本,提高了效率。
也正因此,诺和诺德、礼来在国内市场的首次交锋,都体现了渠道多元化的特点。从诺和泰到诺和盈,再到口服版司美,可以说,“GLP-1全家桶”不论是在定点的授权药房,还是业态更新颖的DTP药房等渠道,两家药企都进行了铺货;同时,医药电商平台也成了必争之地。
/ 02 /
折射出趋势之变
医药电商平台成为必争之地,这符合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减重药物而言。
一方面,这是更符合减重药物患者群体消费习惯的渠道。
年轻人是减重药物的消费主力军。近年来,国内青年肥胖率持续上升,糖尿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顿顿奶茶、天天熬夜的生活习惯下,无论是司美格鲁肽还是替尔泊肽,都是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度较高的产品。
因此,为了适配他们的消费习惯,必须突破传统药品营销的限制,更容易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医药电商平台正是契合了这一理念。
例如,作为生活服务平台,美团的用户群体年龄跨度大,据媒体数据,首批“口服版司美”最积极的下单用户集中在中年男人,35岁以上人群高达53%,尤其是40-50岁这个阶段,正在积极为瘦身“剁手”。此外,上述提及的年轻患者,尤其是90后和00后,他们在美团的用户中占比也较大。
另一方面,这也是更符合中国患者购药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不止是年轻人,随着更为便捷、线上比价,以及医保支持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线上售药早已成为大势所趋。2023年医药电商零售规模为3064亿元,线上份额由2019年的15.7%增长为2023年的33%。按照这个增速,很快就会进入线上线下五五开的局面。
在明确的趋势下,美团买药既有“30分钟送药到家”的O2O服务,也有“快递送更便宜”的电商服务,是最受到市场认可的平台之一。
在内外双重因素的推动下,从诺和诺德的诺合盈到诺和忻,再到替尔泊肽,其首发预约都积极向美团、京东、阿里等医药电商平台敞开。
效果也显而易见。据华尔街见闻报道,12月9日,口服版司美在美团首发当晚,司美相关产品的瞬时搜索量环比前一日翻倍,次日“司美格鲁肽”位居美团买药实时热搜词前三位。
/ 03 /
仍需继续探索的路
对于药企而言,处方药的主战场仍是院内,但是,好的产品结合好的渠道推广策略,也的确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发展趋势来看,医药电商平台,无疑是减重药物渠道是有益的补充,是精细化渠道策略的一环。当然,目前仍远未至终点,无论药企还是平台,都需要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
第一,如何更为准确、及时地匹配患者需求?
相比于线下渠道,互联网确实是一个更精准的渠道。但是,对于医药电商平台自身而言,精准匹配服务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话题。
尤其是目前而言,业内人士分析,减重热潮下,目前市面上相关药物的需求大于供应,当前多采用的是药店、诊所、定点体检机构的药物预约制。
这也要求,平台能够将及时更新完整、全面的供给情况,更大程度减少患者寻找药品的时间和精力。例如,美团买药的优势在于信息和履约的“即时性”。
第二,如何更全面地提升诊疗服务?
减重药物的提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供产品的过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两方面要素:
一方面,不同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减肥需求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减重群体是高度差异化的,不仅体现在身体层面,更体现在健康意识、经济状况等,因此对于健康的追求也是不同的,具体体现是,比如某些群体在减重的同时,希望机构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服务。
因此,互联网平台需要提供、更全面的选择,进而为更多群体带来诊疗服务体验的提升。或许,这也是减重巨头们不约而同押注在美团等第三方平台,或自建在线医疗平台的核心原因。
作为本地生活平台,美团能够链接更丰富的资源。氨基观察实测了下单流程,发现在北京望京地区,美团能够提供包括爱康国宾在内的多家医疗机构服务,并且机构的服务套餐也是根据健康需求的不同,选择较多,能够尽可能覆盖更多有减重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全套的解决方案。
这也意味着,因为服务全面,线上平台自然会产生一系列优势:比如透明化的比较,患者可以自主选择方便、快捷的取药方式,或者找到就近的同城诊所,体验线下的健康管理服务。
总的来说,如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减重患者,还远未到终点。这需要药企和平台携手共进,继续探索和完善。
PS: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氨基君微信号交流。
就在被欧洲药品管理局拒绝上市申请后一周,卫材在财报中表达了对阿尔兹海默病新药仑卡奈单抗的坚定看好。卫材预计整个2024财年,仑卡奈单抗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3.7亿美元,而在2023财年,这一数据仅为1000万美元。这份自信,无疑给行业带来一点信心。
无论最终商业价值几何,仑卡奈单抗在阿尔兹海默病的全球治疗历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存在。它为人类关于阿尔兹海默病最主流的猜想提供了一个颇为可行的解题思路,验证了开发阿尔兹海默病特效药的可能性,让更多新药构想的落地变得更容易。
而在中国,仑卡奈单抗正在成为一款爆火的药物,一盒难求。
仑卡奈单抗的拐点
作为全球第二款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靶向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从研发到上市,都备受瞩目。然而,面市的第一年,这款明星药只拿下了1000万美元的销售额。在一个目标患者数量百万级,年度用药费用高达2.65万美元的市场上,这个销售数字颇显尴尬。
仑卡奈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最早由Bioarctic AB发明,而后转让权益给渤健和卫材两大神经疾病用药巨头共同开发,是已经退市的阿杜卡尼单抗的升级版。
自2023年初获批上市以来,仑卡奈单抗火速进入全球多个市场。2023年1月,FDA在加速审批途径下批准了仑卡奈单抗治疗AD的上市申请,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阶段且在病理学上确认存在Aβ的AD患者。同年7月,加速批准转为完全批准,仑卡奈单抗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新药。2023年9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仑卡奈单抗在日本使用。2024年1月5日,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在国内获批上市,商品名乐意保。
不同于传统的对症治疗药物,仑卡奈单抗的逻辑是靶向阿尔兹海默病的源头,改变疾病本身的进程。理论上,仑卡奈单抗通过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异常堆积的物质——β淀粉样蛋白(Aβ蛋白)寡聚体结合,清除Aβ蛋白,从而能够改变病理状态,缓解疾病进展。
根据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在入组的近2000名受试者中,仑卡奈单抗使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功能下降速度减缓27%,治疗的所有关键次要终点也显示出统计学差异。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18个月后,通过PET扫描以及相关量表测量,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受试者的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水平积累减少,具备显著统计差异。此外,有研究显示,仑卡奈单抗还能减少tau蛋白的积累。后者是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组分,正是由于神经纤维缠结,让患者出现了认知缺陷的表现。
时间刚刚进入2024年,仑卡奈单抗的销售就出现拐点。根据渤健财报,2024年第一季度,仑卡奈单抗在全球销售额1900万美元。自2023年底以来,接受治疗的AD患者增长近2.5倍,3月份新患者显著增加,占目前累计患者的20%以上。
此前,卫材曾表示,会在 2024 财年第一季度将其神经病学客户专家队伍大幅增加 30% 左右。由于用药前和期间的复杂诊断需求,极大提高了患者使用仑卡奈单抗的门槛,卫材也在尝试找出更简单的诊断工具。2024年初,卫材斥资1500万美元追投AD血液检测开发商 C2N Diagnostics 的投资。C2N 的 Precivity 血液检测旨在找出通过大脑斑块进入血液的 tau 和 β 淀粉样蛋白。C2N 已证明其方法可与昂贵的脑成像扫描和不舒服的脊柱穿刺活检程序相媲美。
8月初,卫材公布了2024财年Q1财报,2024年4月至6月间,三款重磅产品Lenvima、仑卡奈单抗、Dayvigo共计收入1019亿日元,约合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仑卡奈单抗销售额为63亿日元,约合4300万美元,包括美国市场收入46亿日元,约合3100万美元,占比73%;日本市场收入15亿日元,约合1000万美元,中国地区收入2亿日元,约合100万美元。
此外,在持续的上市后研究中,仑卡奈单抗造成副作用的影响,被证明并没有预期的严重和广泛。而此前,临床上关于脑水肿、脑出血等副作用的担忧,正是悬在仑卡奈单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7月末,仑卡奈单抗的最新III期Clarity AD研究结果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公布,数据显示,对比安慰剂,仑卡奈单抗治疗3年的患者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SB)评分减少了0.95,显示出对早期 AD 患者的持续临床获益。在无tau蛋白或低tau蛋白水平的早期AD患者中,经三年仑卡奈单抗治疗,51%(21/41)患者的CDR-SB评分显示出较基线水平的改善。
在核心研究和OLE的三年治疗中,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ADNI)组类似患者数据相较,仑卡奈单抗将基于CDR-SB的认知衰退幅度平均减少了0.95分。持续三年使用仑卡奈单抗治疗未观察到新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ARIA)发生在治疗的首六个月。六个月后,ARIA的发生率较低,与安慰剂组相似。
正是在市场和产品的一片向好中,卫材重新建立了对仑卡奈单抗相当乐观的预期。预计2024财年全年,仑卡奈单抗将创造565亿日元的全球收入,约合3.7亿美元。到2026年、2030年、2032年,仑卡奈单抗的全球收入将相继达到2900 亿日元(约合近 20 亿美元)、1 万亿日元(约合68亿美元)和1.3 万亿日元(约合88亿美元)。
从新药死亡谷里爬出的仑卡奈单抗,似乎终于在市场上立住脚。
全球第二大市场的潜力正在爆发
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压力的中国,被卫材作为仑卡奈单抗未来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4年6月末,仑卡奈单抗相继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出首批处方。目前,仑卡奈单抗尚未纳入医保,按单瓶售价2508元计算,患者每年治疗费约18万元,没有明确的停药时间。
在国内,仑卡奈单抗正式获批之前,曾通过在博鳌乐城先行先试落地,有89例患者接受了治疗,也积累了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数据。据参与先行先试治疗的临床专家介绍,有几例已经完成6个月治疗,检查结果显示Aβ蛋白出现了显著的减低。人们最关注的认知方面,据患者家属和本人反馈,用药后不容易迷路,情绪也稳定很多。此外,整个药物使用过程中,没有一例出现恶性不良事件,临床监察仅发现了几例无症状的脑水肿、脑微出血的情况出现。换言之,仑卡奈单抗为国内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提供了现有条件下,可能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实际上,国内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群体对仑卡奈单抗的接受程度或许比预想更高。在仑卡奈单抗国内上市前,就有患者家属尝试跨境用药。此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曾表示,有时一下午就能接到很多位患者的用药咨询。该媒体在报道中指出,在一些阿尔兹海默病病友群中,关于仑卡奈单抗的讨论持续不断,人们非常关心有谁用药了、在哪里用、效果如何,他们迫切地为家人和自己寻找新的希望。
而供给侧,卫材更是提前就做了布局。国内上市之初,卫材重点在院外渠道布局仑卡奈单抗,除了近年来大火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外,卫材还将触角伸向创新型商业健康险、民营体检机构等有可能触达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维度。
卫材的商业化布局,从阿尔兹海默病的早筛早诊入手,与京东健康合作设立的京颐卫享,上线了银发通平台,链接各地的阿尔兹海默病专家、Aβ检测点以及输液中心,并提供在线随访咨询开展用药管理和MRI检测,形成记忆地图,提供垂直的一站式信息和服务。
此外,卫材还通过镁信、爱康国宾等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平台,打通仑卡奈单抗的预约渠道和注射流程。2024年2月,镁信健康与卫材中国推出脑安康记忆守护计划,打通阿尔兹海默病早筛、医、药、险一站式医疗服务体系。在接到用户需求的12小时内,镁信云药在第一时间以全程冷链的方式将药品送达到用户手中。7月1日,由镁信云药服务的用户在南京某医院。爱康国宾也推出了阿尔兹海默病深度筛查通道,可以链接仑卡奈单抗的注射。
有媒体报道,由于首批仑卡奈单抗配额紧张,需求大,多数药店无现货,患者在预约后需要等待2-3工作日调货。
在卫材的2024财年Q1财报中,中国市场的贡献已经被提及,在正式进入终端渠道前,就为仑卡奈单抗创造了100万美元的销售额。卫材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到2032财年,中国即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具体而言,到 2026 财年,全球预计将有约 39.8万人有资格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随着诊断的加速和仑卡奈单抗治疗途径的简化,到 2032 财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 332 万。而其中中国患者的比例将从6%激增到28%。卫材预计2026财年中国的销售贡献为4%,到2032财年达到13%,销售额分别约合人民币5亿元和82亿元。
仑卡奈单抗距离成为神药有多远?
一个绕不开的事实是,仑卡奈单抗眼下还不具备全面爆发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热度走在了产品本身的性能之前。
一方面,仑卡奈单抗很挑患者。此前有专家表示,在所有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中,有专家表示,仅10%的人能从仑卡奈单抗中获益。
具体而言,除了明确只能用于早期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外,临床上还有三类人群是不建议使用仑卡奈单抗的,即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人群,有明显脑出血、脑肿胀、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脑肿瘤人群,和患有无法控制的出血障碍性疾病的人群。
挑选患者的过程,无疑提高了仑卡奈单抗的应用门槛。在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前,患者需要接受大量检查。首先,医生要进行诊断评估,以确诊患者的认知障碍是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而非其它疾病。一般可由家庭医生、老年专科医生、神经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其次,需要提取生物学证据,来确认患者大脑中是否存在需要被清除的淀粉样蛋白。一般可以通过脊椎穿刺或大脑磁共振MRI检查来实现。此外,往往还需要借助必要的基因检查排除脑出血与脑肿胀风险:例如携带一个或两个名为APOE4基因的患者,其脑出血和脑肿胀的风险更高。
另一方面,在仑卡奈单抗用药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复杂的头部影像学检查。由于前面提到的脑水肿、脑出血等副作用,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都处于严密监控中。
根据此前的临床试验数据,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近13%会出现脑肿胀,而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约为2%;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患者中约有17%出现脑出血,而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9%。根据FDA指南,患者还需要在第5次、第7次和第14次静脉输液之前进行脑MRI检查,以便医生能够监测是否发生了脑肿胀或脑出血迹象。此外,医生与护士还会监测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输液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和低血压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进入稳定的商业化周期后,用药相关的检验检测、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将是仑卡奈单抗销售额增长的关键制约力量。
当然,使用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药物的有效性。仑卡奈单抗建立在人类解释阿尔兹海默病的其中一个假设上,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阿尔兹海默病研究的显学,但并没有完全得到证实。过往的试验研究显示,即使清除了脑Aβ,已形成的脑神经损害也无法修复,无法控制疾病继续进展。换言之,现阶段,AD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发生。
或许在达成卫材的预期前,仑卡奈单抗就可能被更新的药物取代。但新药开发最底层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创造出重磅炸弹药物。更重要的是,有患者真正获益,有更多新药开发者被激励着投身这个曾经的新药死亡谷,去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 写作参考:
渤健2023年财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收入1000万美元--医药魔方
卫材心目中的中国AD市场--蓝精灵壹号
每年花20万延缓母亲的老年痴呆,值吗--36氪Pro
仑卡奈单抗带来治疗希望,也点燃激烈争议--知天长乐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北京
2024年7月21日
/美通社/ -- 2024年7月21日,卫材中国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战略签约仪式,卫材中国副总裁周洋先生分别与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先生、迪安诊断副总裁师玉鹏先生、未一医学集团总经理詹柯先生、康圣环球集团总裁陈忠先生、瑞博斯COO范俊先生作为见签人,共同开启卫材中国与上述五家企业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强强联合及深度合作。
卫材全球AD商业化和患者管理负责人Gavin CooK
卫材全球AD商业化和患者管理负责人Gavin Cook先生在开场致辞时表示,作为全球首个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的突破性靶向药物,不仅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医学界在攻克这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全体生态圈的共同努力,患者才能够享受到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卫材和爱康集团签约合照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爱康集团作为预防医学的先行者,于2024年引入了麦锐克生物科技公司的新型血检产品,只需在体检时多抽一管血,就可能在临床症状出现5-7年前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此次爱康携手麦锐克共同推出"‘爱'护脑健康•‘麦'向新征程"千万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早筛计划,将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的知晓度与筛查便捷性,助力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窗口前移,造福更多家庭。
卫材和迪安诊断签约合照
迪安诊断副总裁师玉鹏表示,迪安诊断作为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先行者,已经构建起涵盖阿尔茨海默病全病程的综合检测体系。迪安诊断将携手卫材中国,共同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动阿尔茨海默病Aβ检测和血液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创新、患者关怀等,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效、准确的诊疗服务。
卫材和未一医学签约合照
未一医学集团总经理詹柯表示,未一医学以"业精于专"立足,深耕神经疾病的前沿诊断。双方的战略合作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先进诊断和治疗技术深度结合应用的开启。双方将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治窗口前移,支持医生们帮助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获得高效、精准的诊断和创新药物治疗,让患者及家庭从技术的发展中获得更多健康和幸福。
卫材和康圣环球签约合照
康圣环球集团总裁陈忠表示,康圣环球是中国大型高端医学专科特检服务检验集团,致力于引领中国专科特检技术和服务的进步,促进中国专科诊疗和个性化医学的发展和提高。此次的强强联合,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方面的优势,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助力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的持续发展,共同推动全球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事业的进步
。
卫材和瑞博斯签约合照
瑞博斯COO范俊表示,瑞博斯医学实验室作为国内最早应用美国Simoa技术的第三方实验室之一。七年多来,基于Simoa血液检测技术平台的数据积累,希望与卫材中国携手推进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帮助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人群获得更及时的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品质。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老年痴呆症常见的一种,发病患者正在呈年轻化趋势增长,虽然目前仍不能治愈,却可以通过早筛,提前发现端倪并延缓病程。所以,抓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佳干预的"黄金窗口期",在发病早期进行早筛、早诊对于及时介入治疗、延缓病程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此次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卫材中国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事业的发展,也彰显出社会各界对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期待社会各界的资源整合、通力合作能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庭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100 项与 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