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Guangzhou Yijia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Guangzhou Yijia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医药大涨之后,下一步呢?
这可能是近期,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回顾过往多次牛市,医药板块的表现相对温和、稳健,但这次不一样,高弹性的创新药产业链已成为医药板块的主战场。
并且,前期经历了3-4年下行行情,估值和业绩预期压缩幅度巨大,年初至今,医药板块的表现基本仍处于整个市场倒数第一。
这意味着,当前医药板块仍处于非常有性价比的估值区间,反转趋势中无需轻易言高。
立足产业角度,在政策周期和技术周期双重共振驱动下,中国医药产业正迈入最好的时代,收获创新成果。加之市场情绪带来的估值、预期修复,一场由创新药企带动的新“风暴”即将袭来。
对于中国医药产业而言,这可能又是一次绝佳的“跃迁”机会。
01
预期纠偏下的估值修复
医药板块更受到市场关注的核心逻辑之一是,预期差的修复。
相比于大部分行业,是由正常预期再到超预期的演绎,医药板块则是从“负预期”到正常预期,远未到“超预期”的阶段。
2019年至2021年是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三年,但是基本面增长得快,市场预期膨胀得更快,加之新冠疫情催生的一系列新需求干扰了人们的判断,最终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了产能大扩张,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要。
而资源在短期内的过度涌入,导致单药研发成本飙升而单药回报预期滑落,一升一降之下,投入产出预期恶化,内卷竞争压力凸显。加之监管推动的降价、创新药出海不顺,更是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行业的发展预期,泡沫破裂。
本轮行情启动之前,从2021年年中算起,中国医药行业股价已经经历了3-4年下行行情,估值和业绩预期压缩幅度巨大。相关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医药板块基本处于整个市场倒数第一。
图片来源:氨基观察
这也意味着,当前医药板块标的仍处于非常有性价比的估值区间。正因此,即使大涨,本质也只是估值修复,回归正常预期。未来,还会有一系列行业利好,推动医药板块预期的走高。
今年的医保谈判,可能是超预期兑现的一个节点。一方面,近两年,医保谈判越发温和,政策对于创新药企及产品的支持也肉眼可见。若今年国谈继续延续这一趋势,将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创新药板块行情。
另一方面,诸多新药上市等待谈判,若成功进入医保或能催生诸多重磅创新药。例如,云顶新耀的耐赋康如果以一个合适的价格进入医保,将加速放量,成为50亿+的大品种。
耐赋康是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于2024年5月在中国大陆开出首张处方,在上市后的短短一个多月内,耐赋康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673亿元。
据中报业绩电话会披露,5月上市,上半年就有23000个病人申请援助和服务,复购率接近100%。核心在于,耐赋康对IgA肾病患者的意义不容小觑。
中国人群数据分析显示,耐赋康能保护患者肾功能,减少66%肾功能下降,将疾病进展至透析或肾移植的时间延缓12.8年,治疗周期却只要9个月左右。
最重要的是,其疗效与药物经济学优势并重。
在美国进行的药物经济学评估中,耐赋康作为一种创新治疗IgA肾病的药物,展现出了其在治疗效果和经济成本上的双重优势。在支持治疗基础上,相比于安慰剂,耐赋康®能够显著延缓肾功能下降,从而获得更多生命年(LY)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同时长期总费用更低,是具有绝对药物经济学优势的治疗方案。
一款临床疗效明确、患者需求巨大的创新药,最适合去的方向就是医保市场。医保的广覆盖会使尽可能多的IgA肾病患者获益,也会让耐赋康的表现更超预期,带动公司的预期走高。
这不只是云顶新耀和耐赋康的故事,也将是更多中国创新药企的故事。底层逻辑在于,创新药是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创新实力不断提升,行业正步入收获期,头部企业商业化表现亮眼,新生代力量、重磅交易也不断涌现。
换句话说,创新药产业的处境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悲观,这种错误的预期存在纠偏的需求,早已埋下了反转之因。而随着预期差的不断纠正,医药板块的估值也将不断走高。
从负预期到超预期,被压抑了3年的情绪释放,爆发往往也会更加震撼。
02
基本面驱动价值增长
当然,对于医药板块来说,炒作行情终究会散去,基本面会成为核心的驱动因子。
医药板块的确定性在于,扛旗者是创新药资产。这类资产具备业绩高爆发力的特点,存在“股价-业绩”正反馈的逻辑。
简单来说,虽然股价上涨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推高估值,但创新药企的业绩增长足够快,又会迅速消化估值。
例如,云顶新耀目前处于一个低PS高业绩增长的阶段。创新药企通常采用PS估值,云顶新耀今年上半年的营收约3.02亿元,比去年下半年大幅增长158%,公司预计全年营收为7亿元,对应目前82亿港币的市值才10倍PS左右。
如果行情进一步演绎,云顶新耀的估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但与此同时,已经全面走上商业化快车道的云顶新耀,在多款产品加持下,营收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长,进而消化上涨的估值。
具体来说,其拳头产品耐赋康持续放量预期越来越明确。其已被纳入今年医保谈判名单,即将纳入权威的KDIGO指南,治疗地位不断获得认可和巩固,加之国内潜在患者数量庞大,持续放量已经是一张明牌;
依嘉的放量同样可以预期。作为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自2023年7月商业化上市至今年6月底,销售收入达2.33亿元。一方面,云顶新耀在商业化层面持续发力,通过增加自主销售团队和加强核心医院的覆盖力度,以及通过CSO模式扩大覆盖范围;另一方面,依嘉研究数据的公布,也为其临床放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除此之外,2026年云顶新耀还将迎来另两款商业化产品,自免疫重磅药物伊曲莫德和高端抗生素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
前者是新一代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数预计将达到约100万人,公司预计伊曲莫德2030年销售峰值将达20亿元;后者同样瞄准国内庞大的抗菌药市场,凭借更好的效果不耐药,不断蚕食老产品的市场份额,公司预计其2030年销售峰值将达15亿元。
展望未来,在这种业绩反馈中,以云顶新耀为代表的创新药资产,会形成“业绩快速增长消化估值-预期进一步增长”的正反馈。也就是说,医药板块的上涨,短期靠预期修复,中长期的支撑则是业绩反馈。
更重要的是,经过寒冬周期检验后,创新药的竞争格局已经明朗,头部及准头部均不存在太大争议,具有高度确定性。尽管创新研发风险不变,但它们不会陷入向下螺旋,也不会上演之前的价值毁灭。
以港股18A板块来看,年初至今涨幅最高的为亚盛医药,云顶新耀则以超21%的涨幅位居第三。股价上涨、估值回升,正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体现。
中国自己的创新药biopharma已经成型,如百济神州;后续的第二梯队中,也已经能够清晰看到穿越周期的biotech,它们或通过BD“上岸”,或具备了biopharma初步的模样,如云顶新耀。
长久来看,资本也必然会对这类资产给予更高的估值,形成另一重正向循环。
03
重磅BD进一步推高预期
在拥有业绩增长明牌的同时,医药资产往往还有估值重估的“暗线”:不定时的重磅BD,这可能会推动预期的进一步走高。
眼下,在政策扶持和研发成色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创新药正以加速度的态势奔涌向前,经历着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变化。
而在专利悬崖压力下,海外大药企普遍存在增长焦虑,国产分子又快又好,因此能够满足MNC的补强逻辑。日前,石药集团一款临床前分子,便创造了1亿美元首付款,近20亿美元总交易额的现象级BD。
在这一背景下,潜在重磅BD逻辑,无疑是诸多具备扎实自主研发能力创新药企的潜在催化剂。例如,云顶新耀的mRNA管线、自免BTK抑制剂都是热门赛道的热门选手,同样具备创造现象级交易的可能。
其中,mRNA肿瘤疫苗具备颠覆肿瘤治疗的潜力,其在治疗肿瘤层面有两个显著优势:一是降低复发和远端转移更优,二是疗效更稳定,这会构成mRNA肿瘤疫苗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突出的竞争优势下,mRNA肿瘤疫苗市场空间巨大。中信证券预计,2030年全球mRNA肿瘤疫苗的市场规模在145亿美元左右,2035年将达210亿美元。而云顶新耀的mRNA平台是自主知识产权且经过临床验证的,公司拥有产品的全球权益,能够进行对外授权,以加速mRNA疫苗的研发变现。
8月份,公司针对实体瘤的mRNA肿瘤疫苗EVM16已经启动IIT研究。该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起,是EVM16开展的首次人体试验,进度相比于预期提前;第二款现货型肿瘤疫苗也即将在中美两地递交IND。
同时,云顶新耀拥有全球权益的BTK抑制剂EVER001也在加速推进,预计将在下半年公布针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1b期临床数据,预计明年进入2期临床。
与全球大部分BTK抑制剂不同,EVER001分子采用共价可逆的思路,选择性高,结合能力好,在靶和脱靶毒性都比较低,因此在自免领域具有极大看点。
目前,EVER001针对的原发性膜性肾病,仅中国市场患者规模就达到200万,全球患者规模远超过这一数字。而现有治疗手段局限性较大,不仅有很高的副作用,并且超过30%的患者对现有标准疗法没有应答,达到缓解的患者也有很高(30%)的比例会复发,对新疗法的需求极为迫切,这无疑是EVER001的潜在机遇。
今年中报,云顶新耀明确表示,将加速推进拥有全球权益的管线研发。鉴于其过往突出的BD能力,或许可以期待一下BD带来的惊喜。
大浪淘沙之后,一个新时代已经缓缓拉开序幕。这些催化剂,势必会加速医药板块重返巅峰的过程。
04
结语
上一轮的狂热,中国创新药行业实现了快速的追赶,诞生了诸多实力biotech、biopharma。这一轮的牛市,一方面会加速这些biotech、biopharma的跃迁,另一方面则会加速新一代王者的孕育。
对于医药产业而言,显然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当然,参与其中的产业从业者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与理性从来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来源 | 氨基观察(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
撰稿 | 武月
责任编辑 | 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近日,多家药企陆续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务业绩。云顶新耀收入3.02亿元,首次实现商业化层面盈利;复星医药收入204.63亿元,海外收入占比约27%;博安生物营收增长39%,首度实现完整年盈利。
收入3.02亿元,首次实现商业化层面盈利
2024年8月28日,云顶新耀(1952.HK)发布2024年上半年财务业绩。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总收入达人民币3.02亿元,环比增长158%,主要由依嘉(依拉环素)和耐赋康(布地奈德)的销售驱动。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收入仅8900万元。
报告期内
▶公司运营费用占收入比重大幅减少249%,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2.7%增加至本期的76.6%,毛利率(不包括无形资产摊销)增至83.0%,实现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商业化层面盈利。
▶公司现金余额达19.3亿元,为未来业务发展和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在商业化方面,肾科领域核心产品耐赋康作为IgA肾病的唯一获批对因治疗药物已在中国内地和新加坡成功商业化上市,并于中国香港获批。另外,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作为公司在中国的首个商业化产品,销售增长势头强劲。与此同时,自身免疫领域的重磅药物伊曲莫德在中国澳门及新加坡获批。
2024年下半年,公司持续推动耐赋康在中国内地和其他亚太地区的销售,并积极参与中国国家医保谈判,提升药品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通过深入覆盖核心医院以及成功落地CSO合作模式,推动依嘉的销售增长。
此外,伊曲莫德有望在澳门商业化上市,并借助大湾区的有利政策,加速中国大陆患者的可及性。预计到2024年底,公司将有三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上市。云顶新耀对实现全年人民币7亿元的销售目标非常有信心,并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现金盈亏平衡的战略目标。
营收增长39%,首度实现完整年盈利
2024年8月28日, 博安生物(6955.HK)发布2024年上半年(2024H1)业绩。
报告期内,博安生物总收入约为3.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
▶产品销售收入约为3.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净利润约为6167万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且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约1.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17%。
2023年下半年以来,博安生物已连续两个半年度实现盈利,首度实现一个完整年盈利。
目前,博安生物已有三款产品上市,均为生物类似药。
▶博优诺(贝伐珠单抗)市场覆盖持续拓展,销售额双位数增长;
▶博优倍(地舒单抗60mg,治疗骨质疏松症)持续放量,其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利已授予青岛国信制药;
▶博洛加(地舒单抗120mg,治疗骨巨细胞瘤)于今年5月底在中国获批。
公司在研管线中,BA5101(度拉糖肽,治疗糖尿病)、BA9101(阿柏西普,眼科领域)均已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BLA),有望于明年获批。
收入204.63亿元,海外收入占比约27%
2024年8月27日,复星医药(600196.SH;2196.HK)公布2024年度上半年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04.63亿元人民币
▶不含新冠相关产品,营收同比增长5.31%;
▶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2.54亿元;
▶研发投入27.37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18.62亿元;
▶制药业务研发投入24.06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39%。
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进一步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9项适应证于境内外获批,38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获批。
复星医药的核心制药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6.77亿元,创新药业务在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血液瘤、乳腺癌、肺癌等肿瘤领域有多项创新成果落地。
复星医药持续在创新研发、许可引进、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等多维度践行国际化战略,提升运营效率,强化全球市场布局,海外商业化团队近1000人,主要覆盖美国、欧洲、非洲等海外市场。2024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海外收入55.1亿元,同比提升15.13%,海外营收占比26.93%。
在积极推动自研创新产品出海的同时,复星医药还积极将国际领先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惠及更多患者、客户。报告期内,联营公司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于2024年6月在上海张江国际医学园区落成启用,进一步加速达芬奇手术系统的国产化进程。此外,复星医药与Insightec于中国成立的合资公司复星医视特就“磁波刀”脑部治疗系统在中国境内及港澳市场临床推广和商业化工作稳步进行。
全球医疗情报领导者
解锁隐藏在数据中的商业潜力
关于 G B I
”
自从2002年成立以来,GBI始终以技术为驱动,为药企、器械及行业相关服务商提供贯穿生命周期的全球药品市场竞争数据、全球行业资讯、HCPs洞察、全国医疗器械数据等商业信息与洞察,助力企业在进行战略布局和决策时,脱颖而出。历经20余年的深耕细作GBI已成为95%以上跨国药企、国内头部药企、咨询与投资机构等医疗圈灯塔用户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投稿 | 发稿 | 媒体合作
▶ zhangxinyue13@baidu.com
数据库 | 咨询服务 | 资讯追踪
▶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完成表单填写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完整双语新闻
在医药行业,"药物经济学"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把衡量医疗资源分配的尺子。它不仅关注药物的研发成本,更重视药物带来的长期健康效益和经济价值。药物经济学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以期达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然而,现实情况往往复杂多变。面对像IgA肾病这样缺乏治疗手段的疾病,患者和医疗系统常常不得不做出无奈的选择,依赖有限的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但收效甚微,绝大多数IgA肾病患者的肾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带来沉重的长期医疗负担。在亚洲地区,IgA肾病尤为普遍,加之疾病类型、患者治疗理念等因素,使得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更快,医疗负担更重,有时也被称作是"亚洲宿命"。打破这一宿命的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药物经济学策略,确保治疗效果显著的新药能够面世,并提高IgA肾病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从而降低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过去,受限于药物研发难度,“亚洲宿命”一直没有得到改变。眼下,云顶新耀耐赋康的商业化加速,为这场"亚洲宿命"带来了转机。明确的治疗机制、极佳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的定价策略,由耐赋康发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IgA肾病攻坚战,终于拉开了序幕。01临床颠覆者的底气耐赋康之所以能够扭转“亚洲宿命”,在于其是一个十足的临床颠覆者。研究显示,亚洲人群IgA肾病的疾病进展风险比欧美人群高56%,更容易发展到透析或肾移植。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种、基因的差异,两个因素最为关键:第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原有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进展患者可考虑应用免疫疗法,在耐赋康之前,没有一个药在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研究中证明可以延缓肾功能的衰退。第二,现有治疗方案不规范。目前的治疗选择相对有限,导致许多没有IgA肾病适应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药物在临床中被不规范地使用。且全国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专家治疗IgA肾病的方案都大相径庭,从而可能让患者错失更为科学的治疗时机。简而言之,在IgA肾病的治疗领域,需要更有效的策略来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耐赋康,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首先,耐赋康机制明确,是国内第一,也是唯一一款获FDA批准的对因治疗IgA肾病的药物。目前,市场对于IgA肾病主流的机制是“四重打击”学说,即位于回肠包括派尔淋巴结部位的黏膜B细胞,负责诱导产生的Gd-IgA1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最终诱发IgA肾病。耐赋康的机制,是精准释放于回肠末端派尔集合淋巴结处,调节B细胞活性,从而治疗IgA肾病。从源头切入,理论上拥有更好效果,而其他进度领先的在研药物,并非从针对“源头”。换句话说,耐赋康将基于“机制”建立起独特的疗效优势。其次,耐赋康长期治疗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非常良好。在2年研究期间,耐赋康治疗中国患者肾功能恶化程度较安慰剂减少了66%,预计可将疾病进展至透析或肾移植的时间延缓12.8年。从源头根本上改善了疾病进展,肾功能保护的后延效应就会随之体现。目前三期临床研究证据显示用药9个月,停药15个月后,耐赋康依然有保护肾功能、降低蛋白尿的作用。并且,耐赋康的安全性表现也极为良好。根据三期临床数据,其总体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主要为轻度,且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逆。这同样是建立在其特殊机制之上:胶囊在回肠末端特定水平的pH值环境下才会溶解,能够做到局部给药,并且经过肝肠代谢之后的药物90%失活。因此,耐赋康极少进入血液,安全性较优,而其他在研药物,难以做到局部给药。肾脏疾病权威机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优化后的治疗策略,耐赋康已被推荐为优先于激素类药物的IgA肾病治疗选择,并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成为主流的一线基础治疗药物。目前来看,耐赋康在IgA肾病治疗领域,无论是疗效和安全性,还是研发及商业化进度,都“遥遥领先”于潜在的竞争对手。02疗效与经济性并重对于患者来说,青睐耐赋康的逻辑并不复杂,因为这是一个疗效与经济性并重的极佳选择。首先,耐赋康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无有效干预,分别约有1/3的患者和多达1/2的患者会在10~20年和20~25年的时间里缓慢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这部分患者只能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生活质量极差。患者一般需要每周做3次透析,每次4小时左右,并且需要在饮食等多方面做控制。而服用耐赋康,副作用小、不影响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延缓患者12.8年发展至透析/肾移植,真正改善患者预后。其次,耐赋康更具经济性。在美国,耐赋康每瓶的单价超过1万美元,云顶新耀考虑到国内患者的支付能力,每瓶单价为人民币1.86万元,约为美国价格的20%。在此基础上,云顶新耀还联合基金会出台了“买4赠1”、“自购4盒补助3000元”等措施,单价折合1.49万元/瓶,总费用约14.88万元。不光在定价上诚意满满,如果将IgA肾病的总体治疗费用和及时治疗的健康产出考虑进来,耐赋康的经济性就更突出了。一方面,耐赋康能够大大节省患者总体治疗费用。据了解,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费用大约在每次400至1000元之间,考虑到每周需要进行3次透析,一个患者每年的费用大约在6.24万至15.6万元之间;肾移植一次性手术费60万,后续免疫抑制剂使用8万/年。而耐赋康单疗程的费用约为14.88万元。如果患者最终进入透析阶段,考虑到延缓12.8年肾衰竭的效果,也就是相当于,1.1万元买一年延缓进入终末期肾病,总体能够节省约100万元。另一方面,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潜在产出提高。透析情况下病人每周都要来医院几次,一次4个小时,对生活、工作的节奏影响很大。而在耐赋康的治疗下影响会变小,工作的选择增多,产出也会随之增加。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耐赋康对于患者的价值不言而喻。或许,这也将彻底影响、重塑IgA肾病早预防的理念。已经有充分的数据证明,早期积极干预、治疗,是IgA肾病逆转肾衰竭的重要机会。因此,在耐赋康正式上市销售前,无论是在一些患者社群还是小红书等平台,都能够看到不少患者在找药。此前我们的干预治疗跟不上节奏,如今耐赋康已经改变了这一局面。尽管单价看似不低,但对于不少患者来说,现在希望更早的开始治疗。很显然,早用药、早获益,延缓疫病进展,这对于患者的价值,不能仅仅用金钱简单衡量。03优化资源配置的绝佳选择耐赋康的价值,不管在患者层面得到体现,还包括社会层面:对于医疗部门来说,耐赋康则是一个优化资源的绝佳选择。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会持续通过更低成本的治疗手段,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例如,国家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加速普及HPV疫苗,目的是保障妇女健康,最终减少宫颈癌的整体社会负担。健康中国2030战略明确提及,要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同时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对于IgA肾病这类慢性病来说,也必然是如此。慢性肾病患病率、致残致死率均较高,在患者未进入到终末期肾病之前,建立好规范的防控治疗体系,意义重大。不仅能极大提高患者生存状况,更能减少整体社会负担。站在社会层面来说,耐赋康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作用十分突出。终末期肾病作为一项需要终生替代治疗的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者一方面对医疗资源依赖度高,若未换肾需终身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占有医疗费用总量大,占用较多的住院资源。医疗费用层面,目前各地医保政策不一,整体对患者透析治疗费用报销在70%-90%间,终末期肾病患者已成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整体医疗成本最高的疾病之一。这是一道不难算的计算题。作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国内IgA肾病成人患者约400-500万。假设500万患者中30%将发展至肾衰竭,其中30%患者长期接受透析治疗,一年透析费用10万元,医保报销70%,算下来这部分费用也将达到315亿元,占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总支出(2.8万亿元)的1.44%。而耐赋康能够通过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减少肾透析费用,进而降低国家慢性肾脏病医疗开支,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显而易见,无论是基于迫切的临床需求,还是及时治疗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学价值,耐赋康都符合国家医保倡导的“以人为本”、“支持创新”和“价值购买”的理念和逻辑。如果获得医保的“加持”,其在国内市场的放量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加速惠及患者的过程。04高效策略下的放量明牌适宜的价格和支付模式,主要是解决经济上的“可及性”,但作为一款新获批上市的药物,其药品可及性(即可获得性)同样重要。目前来看,云顶新耀采用线上、线下同时铺货的模式,解决了这个可及性的问题。首先,是线下采用聚焦核心医院的策略。在国内正式上市前,公司便开始商业化布局,预计今年会逐渐搭建120人的销售团队,覆盖600家主流医院,进而占据约60%的市场。罗永庆加入云顶新耀担任CEO后,通过重新锻造以“创业”为内核的企业文化,具体可以概括为“亲力亲为,自我驱动,务实高效,结果导向”,这也高度概括了公司的人才观。在这样的企业文化驱动下,云顶新耀树立了一个商业化标准,即好的商业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效的投入惠及更多的病人。换句话说,在商业化层面,云顶新耀不采用人海战术,而是讲究精英作战、高效。这已经在依嘉的商业化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团队小而精,且保持足够高效,120人对应公司关于耐赋康今年4亿元的销售额指引,人均产出至少会达到300万元。其次,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方式,能够解决对边远地区患者群体的用药问题。全国各地患者只要通过网上问诊就能买到耐赋康,线上销售会大大帮助放量。不少人可能认为,药价较高,不太有网上购药经验的患者会对远程购药心存疑虑。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一方面,IgA肾病群体以年轻患者为主,对互联网等渠道相对了解,因此普遍存在前文所说的“人找药”现象。而耐赋康已于去年底成功在中国澳门商业化上市,其让众多内地患者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治疗机会,因此在大陆正式上市前,已经有接近3万人进行了登记。这部分患者正在转化为耐赋康的用药群体。另一方面,互联网渠道改变了口口相传的难度。在小红书等渠道,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患者会持续分享自己的治病心路历程,也包括对耐赋康购药、使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患者对于远程购药的担心。为了加速惠及更多患者,罗永庆曾表示,未来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将会通过进入医保、本土化生产的方式,进一步增加可支付性。在整体高效的商业化策略加持下,耐赋康的放量已然成为一张明牌。05吹响“亚洲宿命”终结号角耐赋康的持续进击,无疑是吹响了“亚洲宿命”的终结号角。今年3月和5月,耐赋康分别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获批,云顶新耀还将积极推进其在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新药上市批准,让更多的患者可以早治疗早获益。另外,云顶新耀还计划推出第一款具商业化价值的IgA肾病检测试剂。目前,IgA肾病确诊金标准为肾活检。肾活检必须要住院接受肾穿刺手术,该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痛苦,患者对于进行肾穿刺术存在一定的顾虑,因此肾活检术不能反复实施用于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而云顶新耀开发的无创血清检测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解决IgA肾病诊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升IgA肾病的诊断率,加速耐赋康的放量,进而终结所谓的“亚洲宿命”。在这个过程中,云顶新耀也将获得相应的商业回报。正如其CEO罗永庆所言,“专注于创造真正的价值,市场最终会给予相应的回报。”对于云顶新耀来说,耐赋康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其销售额层面。根据公司预测,耐赋康峰值销售有望达到50亿元。另一方面,更在于检验其国际化战略的核心价值。耐赋康在亚洲地区可及性的不断扩大,不仅是对云顶新耀商业化战略的执行检验,更是其为更多重磅在研产品国际化铺路的宝贵尝试。当然,耐赋康所承载的价值,将远超越云顶新耀在商业层面的成就,其在社会意义上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因为耐赋康不仅为亚洲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也是云顶新耀为人类健康事业谋福祉,践行“引领新药,光耀生命”使命的一次深刻诠释。来源 | 氨基观察(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撰稿 | 武月责任编辑 | 八角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Guangzhou Yijia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Guangzhou Yijia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