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南京中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南京中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作者 | 晓琳
编辑 | 郑瑶
国内药企上榜数量创历史新高,云南白药、中国生物、华东医药、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石药集团。
01
全球制药企业50强
中国6家药企入围
近期,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2025年度《全球制药企业50强》,国内6家制药企业上榜。
该榜单每年的数据来自全球医药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主要依据各制药企业2024年度处方药在全球的销售收入进行排名。同时,统计了各企业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和研发投入率(R&D费用/销售额*100%)的相关情况。
1.云南白药:以55.56亿美元销售额位列第33名,是上榜中国药企之首。其核心优势在于对传统配方的深度挖掘和市场统治力,如2024年云南白药气雾剂在肌肉-骨骼局部用药中成药领域占据绝对地位(份额91.8%),收入突破21亿人民币,增速超26%。
产品配方国家最高级别保密待遇让其无需像其他创新药企那样投入巨资研发,但核心产品护城河极深的情况也导致了其研发投入在6家上榜中国药企中最低,R&D0.47亿美元,研发投入率0.85%。
2.中国生物:第39名,与去年排名相比下降一位。2024年度全球销售额、R&D和研发投入率分别为40.22亿美元、6.7亿美元和16.66%。
此次上榜的产品覆盖肺癌、肝炎和骨质疏松领域,有安罗替尼(福可维)、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骨化三醇(盖三淳),业绩势均力敌,分别贡献了5.94亿美元、3.23亿美元、2.54亿美元的销售额。
2024年报披露,安罗替尼新适应症加速获批,如一线肾细胞癌、一线软组织肉瘤两个适应症。与贝莫苏拜单抗等多种联用方案不断拓展适应症边界,适应症总数已达到9个。
3.华东医药:第41名,首次上榜。华东医药称,2024年年度经营业绩达到自成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2024年度全球销售额为39.56亿美元。
华东医药2024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26.78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16.77%,其中直接研发支出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为12.91%。
医美板块成为华东医药此次上榜关键推力——聚己内醋微球(伊妍仕)和玻尿酸(Lanluma),其中伊妍仕新剂型M型于2024年获批注册,可进一步巩固其在再生医美领域的领先地位。
4.百济神州:以37.80亿美元销售额首次跻身榜单,位列第44,也是6家上榜中国药企中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R&D和研发投入率分别为18.54亿美元和49.05%。
其核心突破源于泽布替尼(百悦泽)的全球性成功,该药2024年全球销售额为26.44亿美元,更是凭借这一出色成绩跻身全球销售额TOP50药品榜单。
头对头击败伊布替尼后,泽布替尼改写BTK抑制剂市场竞争格局,成为首个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超越“同类首创”药物的国产创新药,推动其在美国、欧盟等主流市场快速放量。
5.恒瑞医药:位列榜单第46名,较去年提升两位,显示其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4年度全球销售额、R&D和研发投入率分别为36.32亿美元、7.85亿美元和21.61%。研发投入规模在国内制药企业中位居前列,仅次于百济神州。
此次上榜的产品覆盖创新生物药、造影剂和麻醉镇痛药等多产品矩阵,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碘佛醇(安射力)、酒石酸布托啡诺(诺扬)表现均衡,分别贡献了3.58亿美元、2.70亿美元和2.69亿美元。
今年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苹果酸法米替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这是其在华获批的第10个适应症,此前已覆盖淋巴瘤、肝癌、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多个癌种。
6.石药集团:第48名,重返榜单。2024年度全球销售额、R&D和研发投入率分别为36.10亿美元、7.03亿美元和19.47%。
丁苯酞(恩必普)贡献主要业绩,2024年度全球销售额11.41亿美元。同时,石药集团还在培育新的产品增长点,如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明复乐)、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多恩益)等产品均能快速增长,带来不错的销售贡献。
02
中国药企正在缩小与
跨国公司全球化和研发投入差异
纵观整个Top50榜单,美国强生、艾伯维和默沙东稳居前三甲,2024年度全球销售额均约550亿美元上下,销售额是上榜中国药企的10倍以上。
不过,中国药企正奋力追赶,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以及深化的全球化布局。
中国头部药企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要在创新药领域立足,高强度、持续的研发投入是绕不开的门槛。8月19日,华东医药公布了2025上半年业绩,医药工业研发投入14.8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75%,持续的高强度投入支撑着其在内分泌、免疫、肿瘤等领域布局了超过80项创新药管线。
与此同时,这种研发的长期主义正逐步兑现。百济神州历经多年高研发投入,终于在2025年首次实现营业利润与归母净利润的全面盈利,泽布替尼已在超过65个国家获批上市,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攀升。
中国生物制药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创新产品收入已达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2%,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44.4%,预计全年创新收入占比有望实现50%。像HER2 ADC双抗TQB2102、CCR8单克隆抗体LM-108、JAK/ROCK抑制剂罗伐昔替尼片等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未来有望加速审批。
研发投入之外,各家企业也正根据自身优势,探索不同的出海路径。
百济神州构建了全球化研发、注册和商业化体系,今年启用新英文名“BeOne Medicines Ltd.”,进一步彰显了强化全球协作网络的决心。
而云南白药作为老字号企业,探索“传统资源+现代渠道”出海路径,已在美、加、英、日、韩及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本地经营主体,开展产品注册和渠道建设。白药系列产品成功打入亚太、欧美、中东及非洲市场。同时,公司强化上游资源整合,2025年在磨憨口岸实现中药材首次通关,构建跨境供应链体系。
华东医药选择了高度聚焦的精专路线——高端医美。目前,已拥有“微创+无创”医美国际化高端产品 40 款。2024年持续布局并推进医美产品海外注册工作,新一代注射用皮肤填充产品KIO015目前处于欧盟MDR-CE认证技术审评阶段,预计2025年内获得欧盟CE认证。
石药集团则通过技术授权,实现轻资产高杠杆运作,十余项创新成果实现对外授权,如近期与Madrigal Pharmaceuticals就口服GLP-1激动剂达成合作,总包超20亿美元。
纵观我国创新药和对外授权情况,2025年上半年,我国共批准创新药43款,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批准创新药48个的全年数量,同时对外授权总金额达到519亿美元,显现出了强劲势头。
当然,从“仿制跟随”向“创新引领”跨越,追赶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图源:米内网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昨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了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营收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持续经营业务归母净利润33.9亿元,翻倍大增140.2%;经调整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101.1%。除此之外,创新产品收入及占比快速攀升,占总收入比例已达44.4%。
当然,对于中生制药今年上半年而言,发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收购礼新生物。这次收购给中国生物制药带来了全新的想象力。
中生制药经过了两年的资产重新排兵布阵,现在正是迎来全新开始的时刻。
01
业绩突破平台期
先说营收,从营收的角度来说,中生制药实现了对平台期的突破。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到,中国生物制药的营收在之前三年明显有一个平台期,在150-160亿元之间,三年的时间都没有突破,而就今年上半年总算突破了这个平台期。
这背后映射的,大概率是中生营收结构的改善,毛利率高的创新药在营收中占比越来越多。2023年,其创新药收入占比为37.8%;2024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达到了41.8%,而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又增长到了44.4%(同比增长了27.2%)。目前这个数字离50%,也就是今年创新收入指引的距离正在越来越近。
说完营收,再说毛利率,公司整体毛利率相较于去年同期提升了4个百分点。一放慢,这是因为中生的一万升生产线得到了认证,这是国内的首家认证,规模效应把成本打了下来,此外更有想象力的是,明年中生还有更多的1万升生产线将要建成,目标位6个一万升“罐子”。根据业绩会上的介绍,这足够中生实现200亿的销售额。另一方面,中生集团正在推进集团化整体的采购,以此来扩大采购规模,增强议价能力,从而进一步去压低成本。两个方面,使得中生的毛利率不仅这次同比上升,之后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说完毛利率,再说净利润。其实如果单看净利润的话,会觉得中生的净利润增长不太明显,或者说不太sexy(30.17亿→33.89亿)。但是如果我们去细看财报,会明白问题所在:去年的盈利业务中,已终止业务占了很大一部分,比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一半还多,这部分业绩来源于2023年中国生物制药对几家子公司股权的剥离,例如正大青岛的出售在2024年3月份完成。也正因为此,2024年前六个月,这些已经出售的公司产生了16亿元左右的盈利,这些算在了已终止经营业务里。
(图片来源:中国生物制药半年报)
从企业战略的层面上来说,这也可以看做是中国生物制药对自己企业板块的重新组合,因为正大青岛主要是做骨化三醇软胶囊的,它的业务看起来远没有创新药管线,例如礼新医药那么性感。舍去这些做日常药物的公司而转去收购那些做国际前沿创新药的公司,对于中国生物制药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战略转型。
02
创新药板块
中国生物制药对创新药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2023年至今,其累计获批了13个创新品种,单单江苏省来说,可以说2024年一年公司获批的创新品种占了整个江苏省约一半的水平。
在获批的创新药品种当中,不乏有卖的非常不错的单品。2023年,全国首个三代升白药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亿立舒)获批,成了中国生物制药一张崭新的名片。2024年,该药物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亿元;根据业绩会上的预测,该药的销售额今年能够突破8亿元。
而除此之外,它另一张创新药名片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该药自从2018 年首次获批三线NSCLC以来,已获批9个适应症。值得一提的是,安罗替尼联用贝莫苏拜单抗(中生自己的PD-L1抑制剂)头对头K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NSCLC取得了成功,根据今年ASCO上发表的数据,安罗替尼+贝莫苏拜组对比K药组的mPFS分别为11个月和7.1个月,p=0.007,HR达到了0.7。OS数据尚未成熟。
而在安罗替尼的销售额方面,根据开思数据库统计,2024年安罗替尼终端销售额已达到48亿元。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医药组)
而在对外合作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和MNC——勃林格殷格翰(BI)的合作。2024年4月,中国生物制药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勃林格殷格翰多个处于临床开发晚期阶段的创新肿瘤产品,如新型MDM2-p53拮抗剂Brigimadlin、HER2抑制剂Zongertinib和DLL3/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764532等。而如今,her2抑制剂Zongertinib已经在今年8月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中国方面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批准上市(2025年初被CDE纳入了优先审批程序)。
此外,今年下半年预期上市的,还有它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根据TQB3616-III-01研究结果,试验组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的中位PFS为16.62个月,较对照组PFS延长9.16个月;库莫西利联合治疗将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64%(HR=0.36,P<0.0001)。这个数字哪怕在CDK4/6抑制剂中也算是非常不错了。而中生更是给了它20亿人民币的销售指引。除了库莫西利之外,同样给了20亿销售指引的还有它的her2双抗ADC——TQB2102,以及作为COPD治疗新基石药物的TQC3721。这些都会成为中国生物制药最近三年之内新的增长引擎。
注意,上面这些药物,可都不是通过收购礼新医药得来的管线,而礼新医药的管线还在后一梯队。
03
对礼新的资源整合
本次业绩交流会特别邀请了礼新医药创始人秦莹博士来汇报。
礼新医药最为著名的自然是默沙东关于PD-1×VEGF双抗的巨额BD,这也让礼新医药一战成名。我们此前在关于中国生物制药收购礼新医药的分析文章《默沙东退货?中生这波赢麻了》就已经提到,礼新医药被直接退货的可能性很小,更多还是一种观望的状态,这在今年默沙东Q2的业绩交流会也得到了验证,礼新的LM-299的临床状态正在按计划正常推进,并没有退货的打算。
除此之外,礼新之中的好货值得提到的还有两款双抗。
其中一款是TQB2992,一款EGFR×c-met双抗,分子设计上进行了差异化的设计,众所周知,anti-EGFR的毒性较大,因此它的双抗设计把anti-EGFR和anti-c-met两个部分串联起来,使得对c-met的活性增高,对EGFR的活性降低。另外一款管线是TQB6411,它是一款靶向EGFR×c-met的双抗ADC,如果根据礼新此前的ADC布局来进行推测的话,它预期用的是MMAE的载荷。
这两个单品将与大单品安罗替尼形成互补,精准补全安罗替尼尚未覆盖的NSCLC市场。
除此之外,还有一款非常值得期待的单抗——LM-108,它的靶点CCR8。它在速度上是全球研发速度最快的同靶点管线,已经进入了注册临床阶段。疗效方面,它在二线胃癌方面,CCR8高表达患者中ORR达到了87%,DCR达到了100%,二线治疗胰腺癌的ORR达到了33%,PFS到了7个月左右。
LM-108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上,目前已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结语:这次中国生物制药半年报方面给的干货还是比较足的,无论是收购礼新之前还是收购礼新之后,它都没有停止在创新药领域深耕的脚步。接下来更值得期待的是如何整合礼新的资源,使得管线价值能够最大化了。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的双重动力下,国内医药行业正加速复苏。8月18日,港股龙头药企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公布2025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5.7亿元,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40.2%,连续三个报告期实现双位数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转型成效显著,研发管线已经进入密集收获期。财报显示,继去年全年突破120亿元大关后,今年上半年,公司创新产品收入再上台阶,仅半年就达到7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27.2%;占总收入比例也进一步提升至44.4%,充分显示创新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公司表示,对全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充满信心,创新产品收入增速全年有望达到25%以上,占收入比有望顺利突破50%。
TONACEA
01
创新产品收入劲增27.2%
预计年底收入占比过半
作为行业龙头,中国生物制药已连续多年在创新研发上重磅投入,并迎来密集收获期。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达3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亿元,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达到18.1%,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研发费用占比达到78%。公司创新产品收入上半年达到7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27.2%。
过去两年,公司获批创新产品高达11个,进入密集收获期。今年以来,多个创新产品获批,包括国内首款24小时长效镇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注射液普坦宁、首个国产重组七因子安启新等;“国药之光”安罗替尼新获批一线肾细胞癌、一线软组织肉瘤两个适应症,适应症总数已达到9个;HER2 ADC双抗TQB2102、CCR8单克隆抗体LM-108、JAK/ROCK抑制剂罗伐昔替尼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有望加速审批。
公司预计,全年有较大机会可以实现50%创新收入的指引。全年创新产品收入增速预计达到25%以上,对业绩的增量贡献将超过30亿元。三代升白药、PD-L1、KRAS、帕妥珠等在23年-24年新上市的产品,将是今年的主要核心驱动力。
2025至2027年,公司预计将获批19个创新产品,较历史累计获批的创新产品再次翻倍。其中,一半以上是销售峰值有望超过20亿人民币的大单品,如TQB3616(CDK2/4/6抑制剂)与TQB2102(HER2双抗ADC)作为乳腺癌的潜在BIC疗法、TQC3721 (PDE3/4抑制剂)作为中国首个上市的COPD新基石、Lanifibranor(泛PPAR激动剂)作为中国首个上市的MASH治疗小分子更是具备重磅潜力。
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表示,从去年中期以来,公司业绩已连续三个报告期实现双位数强劲增长,充分彰显了我们的研发布局已进入密集收获期。展望全年,我们对实现双位数增长指引充满信心,将持续推动公司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为全球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
TONACEA
02
多个FIC/BIC产品迎突破
持续兑现创新价值
公司在业绩会上透露,在肿瘤、肝病、呼吸、外科/镇痛四大重点治疗领域均有突出进展,多项全球FIC/BIC产品研发进度喜人。
肿瘤领域,公司全面布局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覆盖多种分型的全线治疗,EGFR/cMet双抗TQB2922即将启动二线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EGFR/cMet双抗ADC TQB6411 I期临床正在入组,两款产品进度均位于中国前列;深度布局乳腺癌三大亚型,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胶囊有望成为HR+/HER2-乳腺癌的BIC疗法,HER2双抗ADC TQB2102较DS-8201潜在安全性优效,多个适应症正在同步拓展,其中三项乳腺癌III期快速推进;系统布局消化道领域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等核心癌肿,LM-108(CCR8单抗)、TQB2868(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研发进度全球最快,且目前临床数据展示出了极大潜力。
呼吸领域,中生实现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全谱覆盖,雾化、干粉、软雾等多剂型全面布局,其中PDE3/4进度位居全球第二,靶点极具潜力。肝病/代谢领域,布局口服+注射双剂型,瞄准全球2亿+MASH患者,目前临床进度位居中国第一。
在外科 / 镇痛领域,中生以贴剂平台为核心,已上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利多卡因凝胶贴膏等产品,通过技术迭代强化行业龙头地位。2025年上半年妥洛特罗贴剂和洛索洛芬钠贴膏获批,2026 年预计上市的贴剂产品累计将达7款。过去十年,贴剂产品收入复合增长率近 40%,预计 2030 年将形成十多款产品矩阵,成为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中国生物制药首席执行长谢承润表示,公司近年聚焦核心领域,研发效率持续跨越式提升,以全球首创(FIC)、同类最优(BIC)为锚点,管线储备冲刺全球第一梯队。今年以来,多个核心产品迎来重磅突破,并在ASCO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崭露头角,未来数年将持续兑现创新价值。
报告期内,中生资金储备充裕,达305亿元。公司2025年半年度拟派息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超60%。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逾150%,实现了股东长期回报的稳步提升。
关于同写意
同写意论坛是中国新药研发行业权威的多元化交流平台,二十一年来共举办会议论坛百余期。“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基于同写意论坛而成立,早已成为众多新药英才的精神家园和中国新药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写意在北京、苏州、深圳、成都设立多个管理中心负责同写意活动的运营。
尊享多重企业/机构会员特权
● 分享庞大新药生态圈资源库;
● 同写意活动优享折扣;
● 会员专属坐席及专家交流机会;
● 同写意活动优先赞助权;
● 机构品牌活动策划与全方位推广;
● 秘书处一对一贴心服务。
入会请联系同写意秘书处
同写意创新链盟机构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瀚枢生物 | 深势科技 | 新天地药业 | 快舒尔医疗 | 华赛伯曼 | 艾里奥斯 | 药明合联 | 皓元医药 | 希格生科 | 纽瑞特医疗 | 夸克医药 | 石药集团 | 源生生物 | 君赛生物 | 达尔文生物 | 浩博工程 | 怀雅特 | 赛立维 | 科伦博泰 | 赛隽生物 | 安升达/金唯智 | 卡替医疗 | 达科为生物 | 沙利文 | 天广实 | 拜耳 | 楚天科技 | 三生制药 | 三启生物 | 国通新药 | 通瑞生物 | 科济药业丨立迪生物 | 森西赛智 | 汇芯生物 | 申科生物 | 方拓生物 | 东抗生物 | 科盛达 | 依利特 | 翊曼生物丨锐拓生物丨复百澳生物丨圆因生物丨普洛斯丨华润三九丨皓阳生物丨人福医药丨广生堂药业丨澳宗生物丨妙顺生物 | 荣捷生物丨行诚生物 | 宜联生物 | 生命资本 | 恒诺康丨斯丹姆 | 益诺思 | 深圳细胞谷丨佰诺达生物 | 沃臻生物 | 金仪盛世 | 朗信生物 | 亦笙科技 | 中健云康 | 九州通 | 劲帆医药 | 沙砾生物 | 裕策生物 | 同立海源 | 药明生基 | 奥浦迈 | 原启生物 | 百力司康 | 宁丹新药 |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 | 滨会生物 | FTA | 派真生物 | 希济生物 | 优睿赛思 | 血霁生物 | 优睿生物 | 邦耀生物 | 华大基因 | 银诺生物 | 百林科医药 | 纳微科技 | 可瑞生物 | 夏尔巴生物 | 金斯瑞蓬勃生物 | 健元医药 | 星眸生物 | 格兰科医药 | 莱羡科学仪器 | 明度智云 | 玮驰仪器 | 康源久远 | 易慕峰 | 茂行生物 | 济民可信 | 欣协生物 | 泰楚生物 | 泰澧生物 | 谱新生物 | 思鹏生物 | 领诺医药 | 宜明生物 | 爱科瑞思 | 阿思科力 | 博格隆生物 | 百吉生物 | 迈邦生物 | 多宁生物 | 万邦医药 | ASCT | 为度生物 | 比邻星创投 | 赛桥生物 | 吉美瑞生 | 荣泽生物 | 科金生物 | 汉超医药 | 康日百奥 | 汉腾生物 | 力品药业 | 安必生 | 博瑞策生物 | 中盛溯源 | 深研生物 | 东方略 | 赛赋医药 | 克睿基因 | 安润医药 | 镁伽科技 | 科锐迈德 | 和元生物 | 申基生物 |楷拓生物| 森松生命科技 | 凯理斯 | 尚德药缘 | 晟国医药 | 健新原力 | 纽福斯 | 华东医药 | 士泽生物 | 影研医疗科技 | 新格元生物 | 依生生物 | 腾迈医药 | 汉欣医药 | 恒驭生物 | 盛诺基 | 序祯达生物 | 乐纯生物 | 速石科技 | 耀海生物 | 新合生物 | 华龛生物 | 恺佧生物 | 成都凡微析 | 正帆科技 | 大橡科技 | 博雅辑因 | 因美纳 | 博雅控股集团 | 近岸蛋白 | 依科赛生物 | 利穗科技 | 东南科仪 | 倍谙基 | 辉诺医药 | 圣诺制药 | 埃格林医药 | 科镁信 | 爱思益普 | 复星医药 | 齐鲁制药 | 捷思英达丨荣昌生物丨泽璟制药丨奕安济世丨礼新医药丨维立志博丨派格生物丨赛生药业丨呈源生物丨启德医药丨双运生物丨宝船生物丨曙方医药丨澳斯康生物丨普莱医药丨维健医药丨海昶生物丨征祥医药丨智核生物丨望石智慧丨博生吉医药丨南京诺丹丨四星玻璃丨艾米能斯丨霁因生物丨普瑞康生物丨映恩生物丨康哲生物丨霍德生物丨海慈药业丨沃生生物丨睿健医药丨矩阵元丨斯微生物丨则正医药丨预立创投丨东立创新丨博安生物丨伟德杰生物丨星奕昂生物丨耀乘健康科技丨琅钰集团丨康德弘翼 | 原力生命科学丨上海科洲丨特瑞思丨药源丨健艾仕生物丨冠科美博丨微境生物丨天境生物丨合源生物丨泛生子丨创胜集团丨加科思药业丨丹诺医药丨凌科药业丨偶领生物丨凯斯艾生物丨成都圣诺丨松禾资本丨清普生物丨和其瑞丨开拓药业丨科兴制药丨玉森新药丨水木未来丨分享投资丨植德律所丨奥来恩丨乐明药业丨东曜药业丨君圣泰丨海创药业丨天汇资本丨再鼎医药丨济煜医药丨百英生物丨基石药业丨君实生物丨Sirnaomics,Inc.丨亦诺微丨博腾股份丨思路迪诊断丨艾博生物丨普瑞金生物丨未知君生物丨尚健生物丨阿诺医药丨有临医药丨赛业生物丨睿智医药丨博济医药丨晶泰科技丨药明康德丨创志科技丨奥星集团丨苏雅医药丨科贝源丨合全药业丨以岭药业丨科睿唯安丨DRG丨博瑞医药丨丽珠医药丨信立泰药业丨步长制药丨华素制药丨众生药业丨上海医药丨高博医疗集团丨药渡丨君联资本丨集萃药康丨诺思格丨精鼎医药丨百利药业丨Pfizer CentreOne丨默克中国创新中心丨奥来恩丨瑞博生物丨新通药物丨广东中润丨医普科诺丨诺唯赞丨康利华丨国信医药丨昆翎丨博纳西亚丨缔脉丨一品红丨和泽医药丨博志研新丨凯莱英医药丨汉佛莱丨英派药业丨京卫制药丨海思科药业丨宏韧医药丨开心生活科技丨哈三联丨Premier Research丨宣泰医药丨先声药业丨海金格丨普瑞盛医药丨Informa丨科特勒丨谋思医药丨HLT丨莱佛士丨辉瑞丨科林利康丨冠科生物丨科文斯丨卫信康丨龙沙(Lonza)丨美迪西丨阳光诺和丨润东医药丨勃林格殷格翰(中国)丨艾苏莱生物丨领晟医疗丨驯鹿医疗丨燃石医学丨中肽生化丨鸿运华宁丨泰格医药丨易迪希丨希麦迪丨百奥赛图丨迪纳利丨青云瑞晶丨鼎丰生科资本丨中源协和丨维亚生物丨青松医药丨中科谱研丨长风药业丨艾欣达伟丨鼎康生物丨中晟全肽丨海步医药丨勤浩医药丨奥萨医药丨太美医疗科技丨生特瑞丨东富龙丨Cytiva丨优辰实验室丨苏桥生物丨君达合创丨澎立生物丨南京澳健丨南京科默丨东阳光丨亚盛医药丨杰克森实验室丨上海科州丨三优生物丨三迭纪丨泰诺麦博丨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丨PPC佳生丨澳斯康丨先为达丨智享生物丨锐得麦丨宜明昂科丨明济生物丨英百瑞丨六合宁远丨天津天诚丨百拓生物丨星药科技丨亓上生物丨真实生物丨引光医药丨方达医药丨高博医疗集团丨赞荣医药丨国投创新丨药明生物丨康哲药业丨高特佳投资丨普瑞基准丨臻格生物丨微谱医药丨和玉资本 | 倚锋资本
100 项与 南京中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南京中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