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Yunnan Ze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Yunnan Ze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活动信息
■ 第九站: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活动名称:【不用卷,行更远】 CGT产业升级系列·园区行——第九站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主办单位:医疗创新生态联盟(Healthcare Innovative Ecosystem Alliance,HIEA)
联合主办:行诚生物、翌圣生物、乐纯生物、云舟生物、丹纳赫生命科学、左旋星生物、君联资本
协办单位:成都国生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动脉新医药
活动时间:2024年7月16日(周二)13:30
活动地点:成都市双流区慧谷路1号成都生物城凯悦嘉轩酒店2F多功能厅
参会方式:文内扫码免费报名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实景
活动规模:50人/场
免费参会报名:
毛细血管 17782369627(微信同号)
活动合作:
傅女士 17851017836(微信同号)
👇长按扫码添加好友报名👇
分享亮点
投资视角的CGT:以投资者、大企业BD的智慧洞察,提炼创新药企获取资金的新路径,助力企业把握成长机遇与挑战。
非常时期的供应链最佳方案:听取甲方的诉求,供应链企业合力探讨最合适的方案,力求帮助创新企业平稳、快速且性价比高地从临床前到IND及重要里程碑。
全球化洞察·CGT质量管理: 聚焦前沿,深度探讨细胞基因疗法全程质量把控。揭示全球法规影响,剖析成功案例,赋能企业构筑高效合规体系,护航创新疗法驶向全球患者。
送优惠
行诚生物和乐纯生物共同开发的GMP版本HEK293细胞库:
· 所见即所得,溯源清晰经认证的细胞库即买即用,无需自己单独购买授权和建库;
· 里程碑式的分期付款方式,帮您解决资金压力;
· Full GMP条件的管理和生产,质量有保障。
乐纯生物将在现场送出5张价值三万元优惠券,先到先得哦!
活动议程
■ 13:30-13:40
活动期待及生态圈协同助力
刘 肖 | 行诚生物 商务和市场副总裁
中国药企管理协会MAH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园区致辞及未来展望
园区领导
■ 13:40-14:00 主题演讲1
基因细胞治疗CMC避坑指南
王立军 | 行诚生物 CEO
■ 14:00-14:20 主题演讲2
翌圣生物新型PEI转染试剂在AAV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杨 娟 | 翌圣生物 医药线产品总监
■ 14:20-14:40 主题演讲3
RNA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吴 昕 | 左旋星生物 创始人&CEO
■ 14:40-15:00 主题演讲4
基因和细胞治疗研发中的新技术应用
徐玲丽 | 丹纳赫生命科学 高级市场技术科学家
■ 15:00-15:50 Panel1
如何助力CGT项目从临床前到重要里程碑,稳、快、省?
·谈质控策略及具体服务案例
·甲方说诉求,乙方抛方案
·非常时期,如何与甲方良性互动、抱团取暖
刘 肖 | 行诚生物 商务和市场副总裁(主持人)
王立军 | 行诚生物 CEO
袁 军 | 康晟生物 副总裁CTO
黄 锐 | 云舟生物 执行总裁
吴 昕 | 左旋星生物 创始人&CEO
■ 15:50-16:10 茶歇
■ 16:10-16:30 主题演讲5
当下热点话题讨论
神秘嘉宾
■ 16:30-16:50 主题演讲6
In Global For Global——细胞基因治疗趋势思考
邹 曦 | 君联资本 投资总监
■ 16:50-17:40 Panel2
新形势下,CGT企业如何有效的“融资与BD”?
·BD合作洽谈的趣事
·融资和BD如何兼顾
·用“准备”,尊重不确定性
邹 曦 | 君联资本 投资总监(主持人)
吴 超|动脉新医药 总经理(主持人)
宋 旭 | 凌泰氪生物 创始人
张志新 | 益安博生物 董事长
陈利景 | 金唯科生物 副总经理
蒋正刚 | 易慕峰生物 合伙人/VP/战略中心负责人
郭宇杰 | 优赛诺生物 COO韩悦辰|阿斯利康 成都iCampus负责人
李克纯 | 元生创投 合伙人
凌 滟| 德勤 上市业务华西区主管合伙人
■ 18:00-20:30 餐叙(邀请制)
嘉宾介绍
刘 肖
行诚生物 商务和市场副总裁
中国药企管理协会MAH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刘肖,前丹纳赫生物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曾任Cytiva,GE生命科学,珀金埃尔默,赛默飞世尔科技等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耗材销售管理,业务拓展经理,产品经理等职位。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战略博士,南开大学EMBA,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学硕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在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硕士。UCMT产业教授,GDA荣誉理事。全国测量测试与仪器仪表高级工程师。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健康管理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指导老师,香港大学商学院工作坊特聘讲师,南开大学商学院工作坊特聘讲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药高级领导力培训班讲师,亦弘商学院特约讲师。中国药企管理协会MAH专委会副主任委员,E药经理人生命科学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生物医药基建联盟特约研究员。《ChatCGT》栏目策划人/主持人。
王立军
行诚生物 CEO
王立军,在生物医药行业拥有20多年的综合经验,近17年专注于基因疗法、病毒载体工艺开发及其cGMP生产,是AAV生产工艺开发的创新领导者,专长于大规模细胞培养、病毒载体纯化、熟悉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AAV、慢病毒、腺病毒和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的GMP生产经验,熟悉CMC规范,参与设计多个cGMP生产车间,领导并成功交付多个病毒临床批次,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曾任职于:AGTC、Brammer Bio、Encoded Therapeutics。
杨 娟
翌圣生物 医药线产品总监
杨娟,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医药线产品总监。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产品设计与市场推广,管理方向涵盖新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维护、行业领域应用解决方案、产品市场拓展等。带领的团队长期服务于细胞基因治疗、mRNA医学、疫苗、抗体药等生物医药热点领域的客户,有多个成功合作的项目案例。
吴 昕
左旋星生物 创始人&CEO
吴昕,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于2009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职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丰富的CRO公司运营及管理经验。2022年初,吴昕博士创立左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旨在专注于创新疗法的底层技术开发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测放行。凭借在RNA质粒稳定生产、超螺旋单体创新性解决方案及工艺开发方面的深厚专业经验和领先的技术能力,左旋星生物已与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疗法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徐玲丽
丹纳赫生命科学 高级市场技术科学家
徐玲丽,2012年进入丹纳赫,曾先后在贝克曼库尔特和SCIEX工作,从事基因分析仪及毛细管电泳仪相关的应用开发,技术支持和市场方面的工作,在分子诊断及生物药表征和质控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在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战略市场部负责药物方向综合解决方案的整合和推广相关工作。
袁 军
康晟生物 副总裁CTO
袁军,担任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毕业于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14年的生物制药行业工作经验,曾参与和负责创新蛋白药物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其中,完成研发中试10多项,成功申报临床7项,产业化项目2项。
黄 锐
云舟生物 执行总裁
黄锐,云舟生物执行总裁,中山大学法学硕士,暨南大学生物学在读硕士,曾任职于广东省政府及联东集团,有十余年经营管理和项目投资经验,现负责云舟生物战略事务、对外关系、品牌市场及行政综合运营等。
邹 曦
君联资本 投资总监
邹曦,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2018年加入君联资本,现任君联资本医疗基金投资总监。拥有6年生物医药产业界经验,6年大健康产业投资经验:曾任中信建投资本投资副总裁、辉瑞中国战略与事业发展部战略经理。
代表性投资项目包括:金斯瑞蓬勃生物、汉邦科技、昆翎医药、缔脉生物、都创医药、普米斯生物、格博生物等。主要关注的赛道包括:制药上游服务/设备/耗材供应商、抗体药及其衍生物(双抗、ADC等)、核药、蛋白降解、合成生物学等。
宋 旭
凌泰氪生物 创始人
宋旭,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作为lncRNA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一直致力于研究lnc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该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其中,2002年-2009年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揭示了lnc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及效应模式,是lncRNA-蛋白质互作领域的奠基性工作之一。基于在lncRNA领域的多年积累,近年来开发了一系列lncRNA成药的平台技术。
张志新
益安博生物 董事长
张教授长期从事B细胞发育、抗体基因重组的分子调控以及自身抗体、抗病毒抗体和抗肿瘤抗体的研究工作。十多年来,主持并完成十几个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和私人基金会(DANAFoundation, LRI)的科研项目。中国生物治疗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体和免疫图谱专业学组主任;中国精准医学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终身教授;曾师从免疫学大牛 Max D.Cooper 进行有关B淋巴细胞发育的博士后研究。在NatureImmunology、Immunity、Blood、Immunol Review、Trends Immunol、J Clinic Invest和《美国科学院报》等学术杂志发表文章40多篇;曾担任美国NIH科研基金、NSF基金会和美国红斑狼疮研究所评审委员;担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奖、长江学者评审委员;承担多项科技部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创建成都益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陈利景
金唯科生物 副总经理
陈利景,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多年生物医药行业资本运营经验,曾多次主导过亿元级的股权投融资项目,现负责金唯科公司的投融资和战略发展等工作。
蒋正刚
易慕峰生物 副总经理
蒋正刚,免疫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和博士学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10+年本土创新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历,具备深厚的研发管理、公司运营、商务合作、战略制定等全面的生物医药企业运营经验。曾任泽生科技、歌礼制药高管职务。现任易慕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战略中心负责人。
郭宇杰
优赛诺生物 COO
郭宇杰,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在完成优赛诺生物的组建前,郭博士分别担任红杉中国副总裁和越秀产业基金医药投资部总经理,参与投资了超过50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并且先后共同创办广州汉腾生物以及美国Respiron生物技术公司。在此之前,郭博士曾在美国Altheus生物技术公司参与临床试验管理,并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技术授权中心任职。
李克纯
元生创投 合伙人
李克纯(Ken),元生创投合伙人;具有丰富的中国和美国的医药研发、创业、投资经验;曾在辉瑞(Pfizer纽约)、卫才(Eisai波士顿),从事了20多年的新药研发、中试、生产、管理;参与了被称为化学药物的珠穆朗玛峰 - 62步合成抗癌新药艾立布林的研发上市;曾任美国上市公司凯瑞生化(Chiral Quest Inc)中国总经理,联合创立了手性药物领军企业凯瑞斯德;主导和参与了联影医疗(688371),亚盛医药(06855),药明巨诺(02126),阿诺医药(ANL),长风药业、 酶赛生物、法伯新天、锦篮基因、真实维度、创模生物、Sironax、优加利、速迈医疗等30多个公司的投资;《药学进展》编委,美中药协SAPA(Sino America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顾问,美中药协首个分会SAPA-NE(New England,波士顿地区)创始人;华西医科大学药学本科,纽约市立大学(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化学硕士, 巴布森(Babson) MBA。
吴 超
动脉新医药 总经理
吴超,本硕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十余年医药行业从业经验,有丰富的产业研究和项目合作经历。曾在华润三九战略部、华润集团雄安新区工作组、西交利物浦大学,从事战略研究、产城发展规划、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生态建设工作。2021年加入动脉网,参与创办动脉新医药媒体研究平台,在核药、类器官与器官芯片、CGT、NASH等前沿疗法和适应症领域,建立深度的内容报道和资源积累,促进产业达成新共识新链接。
刘 肖
行诚生物 商务和市场副总裁
中国药企管理协会MAH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刘肖,前丹纳赫生物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曾任Cytiva,GE生命科学,珀金埃尔默,赛默飞世尔科技等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耗材销售管理,业务拓展经理,产品经理等职位。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战略博士,南开大学EMBA,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学硕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在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硕士。UCMT产业教授,GDA荣誉理事。全国测量测试与仪器仪表高级工程师。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健康管理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指导老师,香港大学商学院工作坊特聘讲师,南开大学商学院工作坊特聘讲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药高级领导力培训班讲师,亦弘商学院特约讲师。中国药企管理协会MAH专委会副主任委员,E药经理人生命科学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生物医药基建联盟特约研究员。《ChatCGT》栏目策划人/主持人。
王立军
行诚生物 CEO
王立军,在生物医药行业拥有20多年的综合经验,近17年专注于基因疗法、病毒载体工艺开发及其cGMP生产,是AAV生产工艺开发的创新领导者,专长于大规模细胞培养、病毒载体纯化、熟悉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AAV、慢病毒、腺病毒和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的GMP生产经验,熟悉CMC规范,参与设计多个cGMP生产车间,领导并成功交付多个病毒临床批次,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曾任职于:AGTC、Brammer Bio、Encoded Therapeutics。
杨 娟
翌圣生物 医药线产品总监
杨娟,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医药线产品总监。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产品设计与市场推广,管理方向涵盖新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维护、行业领域应用解决方案、产品市场拓展等。带领的团队长期服务于细胞基因治疗、mRNA医学、疫苗、抗体药等生物医药热点领域的客户,有多个成功合作的项目案例。
吴 昕
左旋星生物 创始人&CEO
吴昕,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于2009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职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丰富的CRO公司运营及管理经验。2022年初,吴昕博士创立左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旨在专注于创新疗法的底层技术开发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测放行。凭借在RNA质粒稳定生产、超螺旋单体创新性解决方案及工艺开发方面的深厚专业经验和领先的技术能力,左旋星生物已与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疗法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徐玲丽
丹纳赫生命科学 高级市场技术科学家
徐玲丽,2012年进入丹纳赫,曾先后在贝克曼库尔特和SCIEX工作,从事基因分析仪及毛细管电泳仪相关的应用开发,技术支持和市场方面的工作,在分子诊断及生物药表征和质控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在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战略市场部负责药物方向综合解决方案的整合和推广相关工作。
袁 军
康晟生物 副总裁CTO
袁军,担任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毕业于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14年的生物制药行业工作经验,曾参与和负责创新蛋白药物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其中,完成研发中试10多项,成功申报临床7项,产业化项目2项。
黄 锐
云舟生物 执行总裁
黄锐,云舟生物执行总裁,中山大学法学硕士,暨南大学生物学在读硕士,曾任职于广东省政府及联东集团,有十余年经营管理和项目投资经验,现负责云舟生物战略事务、对外关系、品牌市场及行政综合运营等。
邹 曦
君联资本 投资总监
邹曦,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2018年加入君联资本,现任君联资本医疗基金投资总监。拥有6年生物医药产业界经验,6年大健康产业投资经验:曾任中信建投资本投资副总裁、辉瑞中国战略与事业发展部战略经理。
代表性投资项目包括:金斯瑞蓬勃生物、汉邦科技、昆翎医药、缔脉生物、都创医药、普米斯生物、格博生物等。主要关注的赛道包括:制药上游服务/设备/耗材供应商、抗体药及其衍生物(双抗、ADC等)、核药、蛋白降解、合成生物学等。
宋 旭
凌泰氪生物 创始人
宋旭,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作为lncRNA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一直致力于研究lnc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该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其中,2002年-2009年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揭示了lnc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及效应模式,是lncRNA-蛋白质互作领域的奠基性工作之一。基于在lncRNA领域的多年积累,近年来开发了一系列lncRNA成药的平台技术。
张志新
益安博生物 董事长
张教授长期从事B细胞发育、抗体基因重组的分子调控以及自身抗体、抗病毒抗体和抗肿瘤抗体的研究工作。十多年来,主持并完成十几个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和私人基金会(DANAFoundation, LRI)的科研项目。中国生物治疗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体和免疫图谱专业学组主任;中国精准医学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终身教授;曾师从免疫学大牛 Max D.Cooper 进行有关B淋巴细胞发育的博士后研究。在NatureImmunology、Immunity、Blood、Immunol Review、Trends Immunol、J Clinic Invest和《美国科学院报》等学术杂志发表文章40多篇;曾担任美国NIH科研基金、NSF基金会和美国红斑狼疮研究所评审委员;担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奖、长江学者评审委员;承担多项科技部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创建成都益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陈利景
金唯科生物 副总经理
陈利景,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多年生物医药行业资本运营经验,曾多次主导过亿元级的股权投融资项目,现负责金唯科公司的投融资和战略发展等工作。
蒋正刚
易慕峰生物 副总经理
蒋正刚,免疫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和博士学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10+年本土创新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历,具备深厚的研发管理、公司运营、商务合作、战略制定等全面的生物医药企业运营经验。曾任泽生科技、歌礼制药高管职务。现任易慕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战略中心负责人。
郭宇杰
优赛诺生物 COO
郭宇杰,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在完成优赛诺生物的组建前,郭博士分别担任红杉中国副总裁和越秀产业基金医药投资部总经理,参与投资了超过50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并且先后共同创办广州汉腾生物以及美国Respiron生物技术公司。在此之前,郭博士曾在美国Altheus生物技术公司参与临床试验管理,并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技术授权中心任职。
李克纯
元生创投 合伙人
李克纯(Ken),元生创投合伙人;具有丰富的中国和美国的医药研发、创业、投资经验;曾在辉瑞(Pfizer纽约)、卫才(Eisai波士顿),从事了20多年的新药研发、中试、生产、管理;参与了被称为化学药物的珠穆朗玛峰 - 62步合成抗癌新药艾立布林的研发上市;曾任美国上市公司凯瑞生化(Chiral Quest Inc)中国总经理,联合创立了手性药物领军企业凯瑞斯德;主导和参与了联影医疗(688371),亚盛医药(06855),药明巨诺(02126),阿诺医药(ANL),长风药业、 酶赛生物、法伯新天、锦篮基因、真实维度、创模生物、Sironax、优加利、速迈医疗等30多个公司的投资;《药学进展》编委,美中药协SAPA(Sino America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顾问,美中药协首个分会SAPA-NE(New England,波士顿地区)创始人;华西医科大学药学本科,纽约市立大学(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化学硕士, 巴布森(Babson) MBA。
吴 超
动脉新医药 总经理
吴超,本硕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十余年医药行业从业经验,有丰富的产业研究和项目合作经历。曾在华润三九战略部、华润集团雄安新区工作组、西交利物浦大学,从事战略研究、产城发展规划、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生态建设工作。2021年加入动脉网,参与创办动脉新医药媒体研究平台,在核药、类器官与器官芯片、CGT、NASH等前沿疗法和适应症领域,建立深度的内容报道和资源积累,促进产业达成新共识新链接。
向上滑动阅览
刘 肖
行诚生物 商务和市场副总裁
中国药企管理协会MAH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刘肖,前丹纳赫生物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曾任Cytiva,GE生命科学,珀金埃尔默,赛默飞世尔科技等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耗材销售管理,业务拓展经理,产品经理等职位。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战略博士,南开大学EMBA,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学硕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在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硕士。UCMT产业教授,GDA荣誉理事。全国测量测试与仪器仪表高级工程师。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健康管理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指导老师,香港大学商学院工作坊特聘讲师,南开大学商学院工作坊特聘讲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药高级领导力培训班讲师,亦弘商学院特约讲师。中国药企管理协会MAH专委会副主任委员,E药经理人生命科学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生物医药基建联盟特约研究员。《ChatCGT》栏目策划人/主持人。
王立军
行诚生物 CEO
王立军,在生物医药行业拥有20多年的综合经验,近17年专注于基因疗法、病毒载体工艺开发及其cGMP生产,是AAV生产工艺开发的创新领导者,专长于大规模细胞培养、病毒载体纯化、熟悉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AAV、慢病毒、腺病毒和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的GMP生产经验,熟悉CMC规范,参与设计多个cGMP生产车间,领导并成功交付多个病毒临床批次,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曾任职于:AGTC、Brammer Bio、Encoded Therapeutics。
杨 娟
翌圣生物 医药线产品总监
杨娟,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医药线产品总监。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产品设计与市场推广,管理方向涵盖新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维护、行业领域应用解决方案、产品市场拓展等。带领的团队长期服务于细胞基因治疗、mRNA医学、疫苗、抗体药等生物医药热点领域的客户,有多个成功合作的项目案例。
吴 昕
左旋星生物 创始人&CEO
吴昕,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于2009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职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丰富的CRO公司运营及管理经验。2022年初,吴昕博士创立左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旨在专注于创新疗法的底层技术开发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测放行。凭借在RNA质粒稳定生产、超螺旋单体创新性解决方案及工艺开发方面的深厚专业经验和领先的技术能力,左旋星生物已与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疗法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徐玲丽
丹纳赫生命科学 高级市场技术科学家
徐玲丽,2012年进入丹纳赫,曾先后在贝克曼库尔特和SCIEX工作,从事基因分析仪及毛细管电泳仪相关的应用开发,技术支持和市场方面的工作,在分子诊断及生物药表征和质控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在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战略市场部负责药物方向综合解决方案的整合和推广相关工作。
袁 军
康晟生物 副总裁CTO
袁军,担任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毕业于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14年的生物制药行业工作经验,曾参与和负责创新蛋白药物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其中,完成研发中试10多项,成功申报临床7项,产业化项目2项。
黄 锐
云舟生物 执行总裁
黄锐,云舟生物执行总裁,中山大学法学硕士,暨南大学生物学在读硕士,曾任职于广东省政府及联东集团,有十余年经营管理和项目投资经验,现负责云舟生物战略事务、对外关系、品牌市场及行政综合运营等。
邹 曦
君联资本 投资总监
邹曦,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2018年加入君联资本,现任君联资本医疗基金投资总监。拥有6年生物医药产业界经验,6年大健康产业投资经验:曾任中信建投资本投资副总裁、辉瑞中国战略与事业发展部战略经理。
代表性投资项目包括:金斯瑞蓬勃生物、汉邦科技、昆翎医药、缔脉生物、都创医药、普米斯生物、格博生物等。主要关注的赛道包括:制药上游服务/设备/耗材供应商、抗体药及其衍生物(双抗、ADC等)、核药、蛋白降解、合成生物学等。
宋 旭
凌泰氪生物 创始人
宋旭,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作为lncRNA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一直致力于研究lnc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该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其中,2002年-2009年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揭示了lnc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及效应模式,是lncRNA-蛋白质互作领域的奠基性工作之一。基于在lncRNA领域的多年积累,近年来开发了一系列lncRNA成药的平台技术。
张志新
益安博生物 董事长
张教授长期从事B细胞发育、抗体基因重组的分子调控以及自身抗体、抗病毒抗体和抗肿瘤抗体的研究工作。十多年来,主持并完成十几个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和私人基金会(DANAFoundation, LRI)的科研项目。中国生物治疗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体和免疫图谱专业学组主任;中国精准医学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终身教授;曾师从免疫学大牛 Max D.Cooper 进行有关B淋巴细胞发育的博士后研究。在NatureImmunology、Immunity、Blood、Immunol Review、Trends Immunol、J Clinic Invest和《美国科学院报》等学术杂志发表文章40多篇;曾担任美国NIH科研基金、NSF基金会和美国红斑狼疮研究所评审委员;担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奖、长江学者评审委员;承担多项科技部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创建成都益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陈利景
金唯科生物 副总经理
陈利景,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多年生物医药行业资本运营经验,曾多次主导过亿元级的股权投融资项目,现负责金唯科公司的投融资和战略发展等工作。
蒋正刚
易慕峰生物 副总经理
蒋正刚,免疫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和博士学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10+年本土创新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历,具备深厚的研发管理、公司运营、商务合作、战略制定等全面的生物医药企业运营经验。曾任泽生科技、歌礼制药高管职务。现任易慕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战略中心负责人。
郭宇杰
优赛诺生物 COO
郭宇杰,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在完成优赛诺生物的组建前,郭博士分别担任红杉中国副总裁和越秀产业基金医药投资部总经理,参与投资了超过50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并且先后共同创办广州汉腾生物以及美国Respiron生物技术公司。在此之前,郭博士曾在美国Altheus生物技术公司参与临床试验管理,并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技术授权中心任职。
李克纯
元生创投 合伙人
李克纯(Ken),元生创投合伙人;具有丰富的中国和美国的医药研发、创业、投资经验;曾在辉瑞(Pfizer纽约)、卫才(Eisai波士顿),从事了20多年的新药研发、中试、生产、管理;参与了被称为化学药物的珠穆朗玛峰 - 62步合成抗癌新药艾立布林的研发上市;曾任美国上市公司凯瑞生化(Chiral Quest Inc)中国总经理,联合创立了手性药物领军企业凯瑞斯德;主导和参与了联影医疗(688371),亚盛医药(06855),药明巨诺(02126),阿诺医药(ANL),长风药业、 酶赛生物、法伯新天、锦篮基因、真实维度、创模生物、Sironax、优加利、速迈医疗等30多个公司的投资;《药学进展》编委,美中药协SAPA(Sino America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顾问,美中药协首个分会SAPA-NE(New England,波士顿地区)创始人;华西医科大学药学本科,纽约市立大学(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化学硕士, 巴布森(Babson) MBA。
吴 超
动脉新医药 总经理
吴超,本硕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十余年医药行业从业经验,有丰富的产业研究和项目合作经历。曾在华润三九战略部、华润集团雄安新区工作组、西交利物浦大学,从事战略研究、产城发展规划、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生态建设工作。2021年加入动脉网,参与创办动脉新医药媒体研究平台,在核药、类器官与器官芯片、CGT、NASH等前沿疗法和适应症领域,建立深度的内容报道和资源积累,促进产业达成新共识新链接。
*以上嘉宾按议程排序,不分先后
*滑动查看更多介绍
企业介绍
关于行诚生物
行诚生物(CoJourney)是一家集质粒、病毒载体、mRNA生产制备和分析检测为一体专业的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有成功的中、美零发补质粒和病毒IND的申报经验。提供质粒、病毒载体和mRNA制备的工艺开发、cGMP生产、分析方法开发和产品检测放行等定制化服务。
行诚公司由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有商业化经验的CMC资深专家和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创立,双总部设立在中国浙江和美国宾州,公司建立了符合FDA、EU、NMPA法规的质粒、病毒载体和mRNA的GMP生产设施,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团队拥有丰富的工艺开发能力和实战经验,践行“行之发于至诚”的理念,用领先行业标准的稳健工艺确保为合作伙伴提供从研发到GMP级别的不同生产规模的质粒、病毒载体和mRNA制备的高纯度、高产量、高性价比的优质服务。
关于翌圣生物
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蛋白和细胞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打通分子酶、蛋白、抗体、核酸、细胞的技术开发路径,翌圣生物成为国内少数同时覆盖三大品类生物试剂、兼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
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试剂数量达数千种,能够满足客户多种类型生物试剂的一体化采购需求。公司核心产品覆盖qPCR系列、NGS系列、逆转录系列、核酸提取与纯化系列、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体外转录系列、抗体、蛋白纯化系列、蛋白分析系列、重组蛋白、细胞分析系列、细胞培养系列、细胞转染系列、报告基因检测系列等多个品类,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诊断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关于乐纯生物
上海乐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以外延式增长路径并入格氏流体、康晟生物、斯坦利思等优秀品牌,目前业务范围覆盖细胞培养、过滤纯化、一次性使用系统、工业级防污染洁净方案等多个应用场景,现已成为广受业内认可的医药行业上游工艺全链条头部供应商。
使命愿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供高品质的生物工艺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生物制药企业最信赖的合作伙伴。
关于云舟生物
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14年,是世界知名分子生物学家蓝田博士创办的基因递送领军企业,提供科研载体构建、基因递送CRO、基因载体CDMO等基因递送全产业链服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设有10余家子公司和办事处,2023年晋升为全球独角兽。云舟生物独创"载体家(VectorBuilder)"平台,开启了定制化基因载体商品化时代,已服务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科研院所和制药公司,成果被上千篇Science、Nature、Cell等全球顶尖科研期刊广泛引用;自进入临床市场以来,基因药物CRO、CDMO项目已覆盖北美、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舟生物提供从科研到临床的全链条服务:
1.科研载体与病毒服务
载体构建、病毒包装等。
2.CRO服务
AAV衣壳定向进化、文库构建、mRNA基因递送解决方案、细胞稳转株构建等。
3.CDMO服务
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质粒制备、病毒制备、IVT mRNA和LNP制备、细胞库建立等。
云舟生物致力于系统性攻克基因递送行业的关键技术瓶颈,赋能基础科研,加速基因药物的临床应用,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为世界创造不可取代的价值。
关于丹纳赫生命科学
在丹纳赫,我们汇集科学、技术和运营的能力,让未来科技对今日生活的影响得以加速实现。我们携手全球客户,构建方案,解决他们最为复杂的挑战,将科学的力量变为现实。我们的全球团队正在创造生命科学、医学诊断、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未来。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服务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加速突破创新,实现人类更健康的生活。我们与科研、临床及政府机构的科学家们长期保持合作,应用我们在科学和运营领域的所长,助力他们深入理解疾病原理和机制,研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开发更高效的工作流程。我们齐心协力,加速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成立于2019年6月1日,旨在扎根中国市场,为中国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着力于打造全方位的精准医学和生物制药整体化解决方案。平台目前拥有IDT埃德特、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美谷分子仪器、SCIEX、艾杰尔-飞诺美、徕卡显微系统、Aldevron和颇尔等诸多知名品牌。在精准医学和生物药领域,丹纳赫生命科学基于中国客户的实际需求场景,不断开发及完善相关分析解决方案和工作流程,目前在合成生物学、多组学研究、类器官研究、肿瘤精准诊疗、抗感染检测、母婴保健检测等方面拥有多维度丰富的解决方案,在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核酸药物、新型疫苗等众多生物药领域拥有从研发到质控分析等全方位成熟且颇具优势的综合方案。
关于左旋星生物
左旋星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创新疗法的底层技术开发和高效生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旨在为核酸药物、细胞基因治疗产品提供领先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公司拥有溯源性质粒合成、质粒工艺开发和生产、RNA合成与递送、核酸及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分析方法与质量研究等多个核心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从序列到RNA药物生产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在RNA底层技术开发方面,左旋星生物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公司推出的monoPlasmid平台,应用了最新的合成生物学专利技术,以mRNA专属的pLevoD系列质粒和自研的特定基因型菌株为核心。该平台通过定向进化技术结合AI筛选,对质粒控制元件进行了创新性改造,并对特定菌株进行了编辑,有效抑制了多聚体的形成,同时保持了质粒PolyA尾的多次传代稳定性,一次性解决多个mRNA质粒的CMC难题。
左旋星生物秉持专业、诚信、开放、务实、平等、共赢的理念,以期能携手生物医药公司加速医药创新,助力药物开发,让疾病远离每个人。
关于君联资本
君联资本成立于2001年4月,是国内领先的早期风险投资及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君联资本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创造基金运营及管理的最佳实践。君联资本通过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创新成长,在多个投资领域持续创造良好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中国的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君联资本以“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投资公司”为愿景,秉承“富而有道”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君联资本深度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系统化投资布局大健康产业,在此领域已有所投企业康龙化成(300759.SZ)(03759.HK)、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药明生物(02269.HK)、信达生物(01801.HK)、诺辉健康(06606.HK)、明德生物(002932.SZ)等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在A股及港股上市。
关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2016年由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的生物产业专业园区,面积约44平方公里。同时,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科技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排名第四,旨在成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创业要素汇集地,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生物城聚焦“5+18”产业方向,实施靶向招商、精准培育,即瞄准5大细分领域18个赛道形成一批产业集群,目前已合作企业2600余家,引进项目400余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
生物城着重打造专业化园区,目前,已交付和在建的载体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旨在提供集“苗圃、孵化、研发、中试”为一体的创新功能载体,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
关于动脉新医药
动脉新医药是动脉网旗下关注生物医药的媒体研究平台,从内容和运营两个维度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深度”和“增量”的传播价值。内容方面,主要有融资首发、企业专访、「做药人」专栏、行业深度解读、赛道报告等;运营方面,通过「VB思享会」品牌栏目,聚焦实践问题,研讨产业趋势,以思想碰撞促进实际合作。
专题成果:【CGT】【IPO-财报解读】【iPSC】【核药】【蛋白降解剂】【上游工具】【合成生物学】【类器官】【VB思享会】等。
往期回顾
9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一站「上海ATLATL飞镖创新中心」!
10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二站「上海星北·自贸壹号」!
十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三站「南京生物医药谷」!
十一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四站「苏州BioBAY」!
十一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五站「北京新生巢创新中心」!
十一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六站「北京亦创高科创新科技园」!
十一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七站「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
十五家单位共同发力,打卡CGT产业升级园区行第八站:深圳卫光生命科学园&湾有引力!
BD火热、创新周期延续,核酸药物去往何处?(VBEF站-RNA论坛)
回归临床需求、导向商业价值,如何在当下的CGT赛道踩中风口?(VBEF站-CGT论坛)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2023年12月14日,第五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在沪成功召开。据悉,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历届峰会都紧扣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医学难题展开,本次大会以“守正创新、转化引领”为宗旨,以“融合前沿科技成果创新 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变革”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关于医疗产业创新与变革的行业峰会。(图)思南峰会现场(图)朗盛投资集团董事长 平凡会议伊始,朗盛投资集团董事长平凡先生为大会作开场致辞发言。平凡表示,健康中国思南峰会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专业人士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而提议举办的医疗健康产业顶级峰会。历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均汇集多名政府主管领导、两院院士、三甲医院院长、多家投资机构及医疗企业参会,历届峰会都取得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希望未来思南峰会继续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同行,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记者了解到,首届思南峰会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维莅临并作主旨演讲,第四届思南峰会还邀请到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现任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到场作主旨演讲,诸多专家院士莅临现场支持峰会,并表达了对峰会的高度认可、寄予了厚望。据悉,12月15日思南峰会学术峰会中,陈竺副委员长仍将继续莅临峰会支持。 一级市场投资人对话产业方,探讨科技如何赋能主动式健康管理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如今慢性病已逐渐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因素。大健康时代,急需抗击慢性病的新思路——将预防关口前移,开启“主动健康”模式。主动健康模式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强调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以信息学和生物组学等新技术为支撑,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有效监测和干预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全民健康的健康管理新模式。(图)美年健康集团董事长 俞熔博士峰会特邀中国主动式健康管理专家美年集团董事长俞熔莅临发言,自主管理、精准预测、智能预警、有效干预,俞熔从数字智能化的角度,阐述了健康管理的创新模式。他表示,基于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新标志物检测,未来2-3年智能化程度将极大普及,大部分的学科可以用智能化和标准化的设备和新一代的检测技术替代,整个体检行业受技术驱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体检场景将发生重大变化。如何精准预测?支撑主动式健康管理的底层技术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癌症早筛引领者诺辉健康首席科学家陈一友博士、中国血糖监测和糖尿病预防专家三诺生物董事长李少波分别从癌症早筛创新、科技赋能糖尿病检测创新角度阐述了医疗检测产品的创新与变革。(图)诺辉健康首席科学家 陈一友博士陈一友表示,认知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早筛的两个目的,一个是预防,第二个是治愈,很多时候医疗产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愈癌症,但其实我们最高的目标并不是治愈一个疾病,而是预防它的发生。“我们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需要把目光、产品、技术和我们的客户从病房、病床患者转向更大的人群、更大的空间,来走到每个人、每个家庭,这极大的拓展产业发展想象空间、拓展了未来开发产品的适用场景、开发渠道、适用人群。”(图)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少波“让每个糖尿病人都有一台血糖仪”,李少波说,三诺生物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信息化阶段,第二阶段是数字化阶段,现在进入全球领先的糖尿病数字管理第三阶段。但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爱”。“三诺生物20多年始终坚持一靠科技进步、二靠爱,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在糖尿病领域做到真正提升发现力、提高控制力,精准高效检测。”(图)朗盛投资合伙人 李佳博士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离不开资本的加持。朗盛投资作为专注于大健康领域的国内领先投资机构,为多家医疗独角兽企业A轮或天使轮独家/领投投资人,朗盛投资合伙人李佳博士就“与逸仙先生的monologue:医疗创新与募资”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了朗盛投资如何在众多项目中做出精准筛选和投资,并坚持长期价值投资,陪伴企业度过经济周期最终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标杆公司,这种精神就是传承逸仙先生一生都在坚持创新和革命的精神,“医疗投资的初心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李佳如是说。(图)圆桌论坛大会围绕“主动式健康管理”继续开展,朗盛投资董事长平凡主持,对话安翰科技创始人兼CEO肖国华博士、视微影像CEO李冰博士、智康弘义联合创始人王一维博士、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博士、华为战略研究院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总监王巍,共同开展了一场题为“科技创新赋能主动式健康管理”的圆转论坛。创新药、医疗器械等产业方代表,直面一级市场投资人,共同探讨科技如何赋能产业创新、带动主动式健康管理。王巍表示,华为现在在研究自己的大健康业态,但华为不会做医疗业务,这是一个边界,“大模型会带来整个主动式健康管理的变化,现在为止我们的就医行为是断点式、分裂式的,经过OCR,检验数据的上下游,可以自己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这个才是数据化、定制化,这才是大模型的意义。” 二级市场投资人对话产业方,探寻医疗产业发展创新突破点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显示:细分赛道分化加剧,投资机构投资决策愈发谨慎,医疗健康行业融资难被理解成一种常态。宏观环境叠加市场周期带来的估值回归,让很多项目回归到了“正常价格”和“正常节奏”中来。整个市场在“艰难”中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医疗企业的创新之路在何方?(图)国泰君安医疗行业首席分析师 丁丹新机会正在酝酿,过去三年集采、疫情等影响着行业,展望2024年无论正负影响最大阶段均已过去,行业回归医疗健康需求驱动的主逻辑。国内市场最大购买力医保基金为刚需支出,诊疗复苏中不乏结构性机会,国泰君安医疗行业首席分析师丁丹发表题为“刚需驱动,创新向上”的主题演讲。分别从政策已进入优化阶段、国内&海外市场皆有可为、创新药产业趋势继续向上三个部分阐述了未来医药行业投资的发展方向。(图)华安基金基金经理 刘潇我国生物医药研究与应用现状,呈现哪些新特点,取得哪些新突破?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来自华安基金的基金经理刘潇表示,过往5-6年中国资本市场种医药板块虽有一些波动,但反而在倒逼行业的竞争力加强,行业研发的比例在提高,行业进入到了一个高质量增长的阶段,现在进入到收获期。(图)泰康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傅洪哲泰康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傅洪哲阐述了险资对医药投资的想法,他表示未来将重点关注:随着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投资的范式会发生何种改变;未来进入医改新周期,应对这个变化开始调存量、找增量、抓变量。(图)圆桌论坛资本“寒冬”下,如何走稳出海之路?一场由兴业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杨希成主持,对话宜明昂科创始人兼董事长田文志博士、海创药业董事长&CEO陈元伟博士、北大方正人寿助理总裁兼首席投资官奚丹、富国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曾新杰的圆桌论坛火热开展,探讨国内自主创新药如何破解出海难题。 投资孵化、产业转化,15个高质量医疗项目火热路演分会场中,医疗融资路演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而进行中。朗盛投资从100多个项目中精选了15个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项目进行融资路演,朗盛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思南峰会一贯的目标之一——为项目与资本有效对接做好深入服务。过往四届峰会中,共计有48家由业内顶级投资机构背书的医疗创新企业在峰会上进行了路演,数十个项目在峰会后被投资机构邀约洽谈投融资事宜。据会议主办单位统计,过往共有18个项目累计完成超40亿人民币的融资额。(图)创新药路演专场(图)医疗器械路演专场本次参会的8家创新药项目分别为:Axcynsis、思合生物、莱馥科技、德明药泰、智康弘义、岸迈生物、明济生物、泽生科技;7家医疗器械项目分别为:瀚联医疗、抗码芯瑞、诺生医疗、上海波达医疗、辉锦创兴、摩畅医疗、南京得时,其中不乏朗盛投资A轮投资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医疗公司。
E药经理人在2021年农历新年期间对入选“2020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企业的创始人或掌舵者进行了系列访谈,问题聚焦在中国何时能够从fast-follow走向first-in-class?
需要补
的
功课有哪些?
中国创新药企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具备哪些能力?
有哪些影响医药创新的
“卡脖子”技术需要去攻克?
如何看待火爆且争议的License-in模式?
以下是
泽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周明东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E药经理人:
国内大多药企都还在做Fast-follow,真正的First-in-Class很少,中国何时能从Fast-follow走向First-in-Class?完成这种蜕变需要创新生态中哪些环节的匹配与完善?
周明东:
对新药研发这样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的产业,从国际上成熟的先进经验来看,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医药创新的基本规律,在美国等医药创新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是医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要形成这一蜕变,资本市场特别是公开募集市场要能合理评价First-in-Class的医学与商业价值,通过支持大量勇于挑战尖端科学问题、敢于承担创新风险的“First-in-Class”企业在资本市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最终产生一批真正具有国际首创新药研发能力的企业,并能引领、促进早期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对First-in-Class的投资,形成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产生真正创新、达到社会进步、群体获益的良性循环。
E药经理人:
中国创新药公司真正走向国际市场,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周明东: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增强对临床需求的敏感度,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解决真正“未满足医疗需求”的能力。人类社会在现有水平下仍未能满足的医疗需求,是全球面临的同样问题,那么能够解决这样问题的创新与产品毫无疑问是可以面向整个国际市场的。
E药经理人:
从中国医药创新技术层面来看,还有哪些卡脖子的技术没有突破?
周明东:
我认为技术问题不是关键,已有的先进技术可以买,可以仿制;但要保持技术的创新与先进,要做出国际原创成果,真正“卡脖子”的是思想与资本的局限。如果我们总是在仿造与低水平重复的泥潭里打转,或者总是想走捷径、省力气、赚快钱,就很难再愿意专注创新、勇敢挑战困难并做出突破,最终是卡了自己的脖子。
E药经理人:
在目前中国的医保政策下,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创新药企吗?为什么?
周明东:
中国的医保政策对创新药企已经有了一定支持,但因为中国市场相对全球市场仍然份额不高,对创新的驱动力有限。因为真正的医药创新一定是面向全球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和市场,即使中国医保支持力度不大,在全球其他主要医药市场也因为具有价值而可以得到支持。
尽管如此,必须说中国的医保政策对中国医药创新的支持仍然值得高度肯定,这是我们这样一个飞速发展中的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的重要支持力量。
E药经理人:
如何评价License-in模式对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建设的影响?
周明东:
目前国内的License-in模式主要仍是买国际创新产品的中国权益,我认为对创新生态的影响并不大。中国医药市场在持续高速增长,如果是很好产品,就算没有license-in也迟早会通过进口注册等方式进入中国。因此其对创新的实质意义很小,当然很多企业通过license-in交易扩充了管线,部分企业取得了商业利益,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也可能使病人提早用到药物,对社会有积极意义。
100 项与 Yunnan Ze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Yunnan Ze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