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Mengmu (Chengd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Mengmu (Chengd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导读THECAPITAL聚焦创投圈新基金情报。本文3779字,约5.4分钟来源 |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36亿,重庆首支S母基金来了3月31日,在重庆市“三企”联动首轮项目发布活动上,中国银河投资与重庆科创投完成签约,共同发起设立重庆首支S母基金——重庆渝创银河接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渝创银河S母基金”)。渝创银河S母基金目标规模36亿元,首期6亿元,由中国银河投资旗下的银河兴邦与重庆科创投旗下的重庆产业引导基金共同管理。为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良性循环,优化退出机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的精神,重庆产业引导基金主动筹划对接,推动与中国银河投资共同合作设立重庆首只S母基金。渝创银河S母基金将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投向,通过配置S子基金和项目,进一步引导支持耐心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提升本土私募股权投资资金质效,实现基金“募投管退”全周期闭环的良性循环,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流动性活水。此次合作,开创了央地协同的新范式。中国银河投资与重庆科创投深度融合,形成央企资本与地方资本联动协同机制,构建了支持“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工具,有望实现金融活水润泽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重庆篇章。中国银河投资前身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1月,经财政部批准,银河投资回归银河金控,成为银河金控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财政部、中投系统。银河投资及下属子公司具备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资质,是国内首批三家可开展私募资产配置业务的专业机构之一。截至目前,重庆产业引导基金累计发起设立子基金40支,总规模416.17亿元,累计投资项目475个,投资金额超256亿元,带动其它社会资本投资超400亿元。其中,投资重庆项目182个,投资金额255.3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88.30亿元。参与出资重庆战新基金、纾困基金两支市级重点基金,总规模375.03亿元;受托管理市汽车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专精特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两支行业母基金以及荣昌产投母基金、渝创科永母基金,总规模80亿元。累计上市(过会)企业42家,其中重庆10家。20亿,深圳首个区级并购基金落地龙岗4月1日,龙岗区举办“并购潮涌湾区创新聚势龙岗”产融共建并购重组生态大会。会上宣布与中国银行AIC等金融机构共建总规模20亿元的区级并购基金,并与3家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龙岗区正式构建“政策+资本+生态”三位一体的并购重组服务体系,以龙岗区政府投资基金为牵引,整合产业和金融资源加速企业并购,助力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改造、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推动科创龙头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实现强链补链。会上发布了企业并购重组服务组合拳,推出“1+3”支持体系:推动设立并购基金,搭建并购标的与上市公司撮合对接平台,“一对一”组建专业顾问团队,建立全周期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实现“找标的—控风险—配资金—优服务”全链条闭环。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会同龙岗区企业服务中心、龙岗金控,联合深交所、国信证券等20余家头部机构成立“并购护航联盟”,提供“银团并购贷款+并购风险保障+合规快审通道”特色服务。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强链补链,助推龙岗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到2028年全区百亿级企业倍增至30余家。”活动现场,龙岗区与中银资产、深圳市海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并购基金合作协议,创新推出“1个区级半盲池基金+N个专项CVC基金”双轮驱动模式,设立全市首个20亿元区级政府引导并购基金。”龙岗金控有关负责人介绍:“区级并购基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直投+子基金方式运作,旨在通过资本运作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并支持上市公司发起设立专项CVC并购基金,横向整合实现规模化发展,纵向整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区域内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集群化建设。”深证并购基金联盟负责人表示:“龙岗并购基金的‘先参后并’机制,可实现风险隔离,降低企业并购风险,大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依托48家上市企业、1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源,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动态并购标的库。会上,龙岗区现场发布首批27个优质并购标的,涵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爱施德、深圳瑞捷、信宇人等3家上市公司与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获得全周期并购重组护航保障。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七连冠”,龙岗区以“四有”城区建设为引领,通过本次大会释放出“产业+资本”深度融合的强烈信号。随着20亿元并购基金的落地和“强链补链”工程的实施,龙岗正加速从“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跃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龙岗样本”。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基金落子4月2日消息,近日,万联天泽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万联天泽”)、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38.SZ)(简称“奥飞数据”)、广州复朴道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复朴”)四方举行了合伙协议签约仪式,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奥飞数据子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是自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于2024年12月成立以来,首只落地的子基金。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与奥飞数据合作设立子基金,将极大助力其在智算中心基础建设的发展,为更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企业提供算力相关保障,巩固广州在AI蓬勃发展新环境下的产业竞争力。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成立于2024年12月,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由广州金控集团和万联证券各自认缴50%,万联证券的全资私募子公司万联天泽担任基金管理人。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是广州金控集团和万联证券积极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金融强市目标的工作举措,旨在通过与上市公司下设子基金,以精准私募股权投资的形式,大力推进广州2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拓链。接下来,围绕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将持续精准对接广州其他上市公司的发展需求,推动其产业链纵向延伸或横向拓展,增强供应链韧性和产业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战略协同与产业升级,最终助力广州市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更好服务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西安成立10亿元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近日,西安农投集团子公司投资管理公司首支食品和生物医药支柱产业基金——陕西金港农投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备案。作为市工业倍增引导基金项下发起设立的支柱产业专项基金,陕西金港农投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是在市财政局、西投控股的大力支持下,由投资管理公司联合陕西金资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发起,基金总规模达到10亿元人民币,首期5亿元已实缴到位。该基金将专注于发掘和培育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优质项目,通过专业的投资运作,为西安市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投资管理公司将紧密围绕全市产业发展战略,与合作方共同甄选项目,充分发挥基金在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实现西安相关支柱产业的倍增目标。中关村战新基金发布,100亿近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会上,100亿元规模的中关村战新基金重磅发布。该基金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意向单位共同筹划设立。基金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一批优质硬科技企业加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长期以来,中关村发展集团以打造耐心资本为引领,以集成服务体系为支撑,聚焦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耕细作,打造了覆盖从天使、创投到并购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基金系,包括高精尖母基金、科学家基金、金种子基金、上市助力基金、S基金等。目前,在管基金达57支,基金规模近600亿元。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金峰表示,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瞄准科技创新源头,聚焦投资服务以“院所、院系、院士、(医院)院长”等为代表的前沿科创群体,为他们提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始终坚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提供生态化集成服务,围绕海内外创新创业主体的各种需求提供全方位赋能。截至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通过多层次基金体系,重点布局投资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前沿赛道,推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关键突破。累计投资4000多个科技项目,支持了200多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项目,涌现了1000多家国高新企业、近800家专精特新企业、96家独角兽企业和161家上市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与9家来自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代表进行现场签约,包括来自清华大学的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自北京大学的北京硅心科技有限公司、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山东奥卓新材料有限公司、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北京领涂铠盾科技有限公司、来自中国科学院纳米所的北京火眼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北京竞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自昌平实验室的北京百邑无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来自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科学研究所的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孟眸(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签约总额近2.5亿元。# 线索爆料 # rzcj@thecapital.com.cn融中官方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获取丰富的股权投资行业资讯、热点报道;前沿行业报告、重点课题研究、最新业内动态。链接资本,连接市场,联结资源,共同打造创投交流新平台、合作共赢朋友圈。END媒体合作:010-84464881商务合作:010-84467811转载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在2023年只剩下不到20天的时候,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BMS)的84亿美元交易“高调”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的交易总额纪录,在“点燃”了中国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的同时,也让更多人见证了成都创新药公司的研发实力,为这座新药氛围浓郁的城市吸引了一大波公众关注度。近年来,成都市持续发力打造中国西部医药健康高地,其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态势在一批新一线城市中可圈可点。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成都拥有大批生物医药领域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并有以华西医院为代表的一批三甲医院坐镇,研发资源丰富多元。在资本支持方面,成都高新区100亿元天使母基金成功启动,以医药产业作为投资重点之一,已与创新工场、君联资本、元生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签约。值得一提的是,该母基金在“2023最佳天使母基金TOP10”榜单中位列第三,紧随深圳、苏州天使母基金之后。本文将分析2023年成都创新药公司的融资趋势,并盘点今年发生的重要融资事件,以供读者参阅。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14家成都创新药公司获融资,已披露融资总额超30亿元,值得关注的亮点包括:2家公司刷新IPO金额纪录:2023年共有2家成都创新药公司正式上市,分别为科伦博泰及百利天恒,二者也正是本年度中国创新药领域IPO金额排名前二的公司。另外,在今年完成IPO的中国创新药公司中,成都公司数量与北京并列,仅次于上海。早期融资占比超八成:除IPO外,已披露融资轮次的11起事件均为B轮及以前的早期融资。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活跃载体:获得亿元及以上融资的6家公司中,4家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包括威斯津生物、至善唯新、优赛诺生物、凌泰氪生物。CGT疗法仍受关注:6家获融资公司布局了细胞及基因疗法(CGT)领域,包括专注于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基因疗法的至善唯新,深耕“即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优赛诺生物,聚焦眼科干细胞及基因疗法的孟眸生物,以及研发通用型治疗性细胞疫苗与体内CAR-T产品的臻愈生物等。技术创新程度高:几乎所有获融资公司都搭建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平台,如科伦博泰的ADC平台OptiDC、百利天恒的多特异性抗体新型分子结构平台、凌泰氪生物以lncRNA介导的靶向嵌合体技术平台等。还有部分公司深度运用前沿技术,如聚焦微流控智造技术的迈可隆,开发了专有眼部类器官模型的孟眸生物等。科伦博泰:超12亿港元登陆港交所7月11日,科伦博泰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根据招股书,该公司本次在港交所IPO,基石投资者有RTW Funds、Laurion Capital Master Fund、TruMed、汇添富和科伦国际。科伦博泰成立于2016年,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是一家致力于肿瘤学、免疫学及其他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的生物医药公司。科伦博泰研发管线针对世界上普遍或难治的癌症,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癌,以及患者人数众多且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的非肿瘤疾病及病症。据官网介绍,科伦博泰拥有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OptiDC,支持其在ADC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系统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开发出一套ADC核心组件库,能够设计出针对不同生物靶点进行优化的定制ADC,以解决各种适应症中的医疗需求。▲科伦博泰部分研发管线(图片来源:公司官网)科伦博泰管线中发展较快的产品SKB264,是一款靶向TROP2的创新ADC,由靶向TROP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酶促裂解的Linker连接着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组合而成。该药已先后多次被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治疗不同的适应症。12月9日,SKB264的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监(NMPA)受理,针对适应症为: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在产品合作方面,据招股书介绍,科伦博泰已签署了9项对外许可协议,包括与默沙东(MSD)订立的3项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多达9项ADC产品的许可及合作协议,前期及里程碑付款共计高达118亿美元。另外,该公司还曾与Ellipses公司就A400订立合作及许可协议,以及与和铂医药就A167及SKB378订立合作及许可协议。百利天恒:子公司达成84亿美元对外授权交易1月6日,百利天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上市。公开资料显示,百利天恒本次IPO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抗体药物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建设、肿瘤治疗领域创新抗体类药物研发等。百利天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6年8月,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海峡两岸科技园区,是一家以化学药与生物药为主,集药品研发、生产与营销一体化的现代生物医药企业。该公司自2011年开始尝试涉足创新生物药领域,并选择双特异性抗体、四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型抗体领域为自身发展方向和研发重点。百利天恒自主研发并构建双特异性抗体、四特异性抗体技术,已形成“多特异性抗体新型分子结构平台”、“全链条一体化多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核心技术平台”、“柔性 GMP标准多特异性抗体及ADC药物生产技术平台”等核心技术平台,并基于前述平台开发出成系列的产品。▲百利天恒部分研发管线(图片来源:公司官网)百利天恒进展较快的产品SI-B001,是一款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EGFR和HER3两个肿瘤治疗相关靶点,具有实现突破性疗效的潜力,目前正在中国开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头颈鳞癌、食管癌、消化道肿瘤等多个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其中,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已进入3期临床研究阶段。10月9日,百利天恒宣布,SI-B001联合多西他赛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拟定适应症为NSCLC。此前,SI-B001的临床研究结果还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展示。12月11日,百利天恒宣布其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和百时美施贵宝(BMS)就BL-B01D1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二者将在美国联合开发并商业化BL-B01D1。BL-B01D1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这根据协议,BMS将向SystImmune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达成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后,SystImmune公司将获得最高可达71亿美元的额外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双方将共同承担BL-B01D1的全球开发费用,并分享在美国市场的利润和亏损。威斯津生物:获3亿元支持的mRNA疫苗研发公司6月20日,威斯津生物发布新闻稿称,其A轮融资已到位总额3亿元,由康辰药业、光华梧桐等机构共同投资。本次融资将用于推进肿瘤治疗疫苗研发及海内外的临床试验,以加速威斯津生物的发展。 威斯津生物成立于2021年7月,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中科院院士魏于全教授与曾在哈佛医学院从事mRNA药物相关研究并在该领域深耕近10年的宋相容教授联合创建。该公司聚焦于mRNA创新药物和佐剂开发,致力于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化生物医药公司。据官网介绍,威斯津生物已搭建起较成熟的mRNA药物技术平台和新型纳米佐剂平台,拥有抗病毒等预防性疫苗,抗肿瘤、衰老、肥胖疫苗,基因编辑及新型纳米佐剂在内的超20个产品管线。其中,用于治疗EB病毒(EBV)相关肿瘤(如鼻咽癌)和肝癌的2款通用型肿瘤治疗品种(EBV-mRNA和HBV-mRNA),以及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和新型佐剂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至善唯新:获2亿元支持的基因疗法新锐2月1日,至善唯新宣布完成逾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磐霖资本及安信国生基金等跟投,上一轮投资方正心谷资本持续追加投资。根据至善唯新新闻稿介绍,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该公司现有多个产品管线的临床推进、临床前管线的拓展以及公司人才团队的扩展和完善。至善唯新成立于2018年,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创始人为董飚教授。该公司专注于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基因治疗原创新药的开发,在研管线涵盖血液、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多个临床适应症。目前,该公司研发的血友病A和B原创基因治疗药物已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等多个临床机构开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多名受试者自接受治疗后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显著提升并长期稳定表达,随访安全性良好。此外,该公司还拥有新型痘-腺病毒rAAV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克服了rAAV规模化生产的瓶颈,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基因治疗的可及性。至善唯新的ZS805是一款rAAV基因药物,拟用于治疗法布雷病,有望实现“一针治疗,长期乃至终身有效”,已于今年11月正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启动临床研究。该产品的基因表达盒框架搭载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肝脏特异启动子和基因工程改造优化后的α-半乳糖苷酶A基因,保证α-半乳糖苷酶A蛋白在肝脏细胞中特异表达并高效分泌,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优赛诺生物:获1.5亿元支持的CAR-T疗法新锐6月2日,优赛诺生物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钜科投资领投,国中资本、鹏来资本跟投。老股东国生资本、经纬创投、凯风创投继续加码。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加快公司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产业化步伐,推进新药申报及上市进程。优赛诺生物成立于2020年,位于四川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主营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与生产。基于自主研发并且持续优化的“即用型”CAR-T细胞技术平台CBT-X20,优赛诺生物开发了多款针对恶性肿瘤领域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现货型”细胞治疗产品,有望从根本上改变现有CAR-T细胞治疗格局。今年7月,优赛诺生物与莱芒生物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探索后者的免疫代谢重编程技术(Meta 10)在通用型CAR-T中的应用转化能力,共同研发“极低剂量”的“现货型”血液瘤CAR-T细胞治疗产品。Meta 10是抗T细胞耗竭的创新技术,可以激活终末耗竭T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谢,从而恢复终末耗竭T细胞的增殖潜能和杀伤活性。凌泰氪生物:完成亿元融资的核酸药物研发公司10月26日,凌泰氪生物(lncTAC)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康哲药业之子公司、火萤昊玥、成都国生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该公司管线的临床前推进、全新肿瘤D&T递送平台的优化以及研发团队的拓展等。凌泰氪生物成立于2021年,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专注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药物研发。该公司创始人宋旭教授是lncRNA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较早在国际上发表了lnc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论文。凌泰氪生物的优势之一是,通过lncRNA技术实现药物肝外递送和核酸药物稳定,该技术在递送效率、安全性及使用剂量、器官靶向性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核酸递送载体。目前该技术在肿瘤细胞递送、免疫细胞递送上都展示出较好的特异性。据官网介绍,凌泰氪生物正在依托以lncRNA介导的靶向嵌合体技术(lncTAC),以及聚焦解决核酸药物不稳定、递送难问题的UNAST技术,为一系列未满足的疾病治疗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共披露6条研发管线,适应症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更多年终盘点文章推荐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2023年,3款“里程碑”基因疗法首次获得FDA批准上市,包括首款可重复给药的罕见皮肤病基因疗法Vyjuvek,首款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一次性基因疗法Elevidys,以及首款获FDA批准治疗严重血友病A患者的基因疗法Roctavian。这些疗法的获批及其代表的重要意义,使得今年基因疗法领域的热度继续高涨。本文将就基因疗法这一创新疗法领域的2023年融资趋势进行简要分析并提炼值得关注的亮点,以供读者参阅。2023年至今,全球基因疗法领域至少发生86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200亿元,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额,均在所有创新疗法领域的融资中位列第二,紧随细胞疗法之后。第一、第三季度出现融资高峰,2月融资总额为2023年至今峰值,8月则是在融资事件数上创下新高。其他值得关注的亮点如下:近7成融资破亿元:在已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中,有39起突破亿元人民币;最高融资额来自美国Generate Biomedicines于9月完成的2.73亿美元C轮融资,该公司由知名风投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创建,技术亮点为生成式AI平台。19家中国公司融资总额近26亿元:最高融资额来自纽福斯完成的近7亿元C+轮融资,这也有望成为今年中国基因疗法领域仅有的一起C轮及以后融资事件(除IPO外)。眼科为最受关注治疗领域:至少10家获融资公司针对眼科疾病开发基因疗法,其中又以中国公司为最多,包括有望“领跑”今年中国基因疗法领域融资的武汉纽福斯、苏州诺洁贝、成都孟眸生物,以及北京中因科技等。# 纽福斯8月,专注眼科疾病基因治疗的纽福斯生物宣布,已完成近7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长江招银联合光谷金控、武汉高科和光谷健康投携手广州金控共同领投,国投招商、天堂硅谷和长江产投等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投资。C+轮融资所获款项将用于核心产品临床试验的持续推进,以及该公司的研发能力提升和产品管线拓展。纽福斯成立于2016年,致力为全球患者研发针对遗传疾病的基因疗法。9月,纽福斯宣布其候选药物NFS-05在澳大利亚获批临床,用于治疗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ADOA)。据新闻稿介绍,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ADOA的有效治疗手段。纽福斯自主研发的NFS-05眼用注射液采用基因治疗策略,将携带OPA1基因的AAV载体注射到玻璃体腔内,病毒感染RGC细胞并表达OPA1蛋白,从而修复线粒体功能。# 诺洁贝7月11日消息,诺洁贝(NGGT)宣布完成近4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德同资本、中鑫资本、广大汇通等数家机构跟投,原股东苇渡资本、北极光创投持续注资。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诺洁贝多个项目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推进。诺洁贝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创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公司。据新闻稿介绍,该公司多款差异化的研发管线已经完成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或正在进行注册临床研究。其中,NGGT001是针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治疗药物,已完成概念验证性IIT,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的治疗效果,并于2023年4月获得美国FDA的IND批件;NGGT002是针对代谢性疾病、通过系统给药的基因治疗药物,于2023年1月获得FDA授予孤儿药资格,截至日前IIT研究已经完成低、中剂量的患者给药,安全性良好且显示出了初步的疗效。此外,诺洁贝还有多条管线已启动IIT,将于今明两年陆续进入临床阶段。# 至善唯新2月,至善唯新宣布完成逾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磐霖资本及安信国生基金等跟投,上一轮投资方正心谷资本持续追加投资。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该公司现有多个产品管线的临床推进、临床前管线的拓展等。至善唯新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开发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基因治疗原创新药,用于治疗血液、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疾病领域。公开资料显示,至善唯新正在打造差异化rAAV基因疗法,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基因治疗产品主要针对血友病A和血友病B,其血友病A基因疗法通过启动子改造,获得更小、更高效的肝脏特异启动子,可改善AAV包装的完整性,进而提高产品的有效性。据新闻稿介绍,未来三年,该公司的血友病B药物有望进入申报上市阶段,血友病A药物有望进入3期临床试验。# 瑞风生物4月28日消息,瑞风生物(Reforgene Medicine)宣布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本次融资由越秀产业基金领投,元因创投、善沣创投、新兴基金、港粤资本及国聚创投跟投,光大控股、雅惠投资及博远资本持续加持。根据瑞风生物新闻稿,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快推进地中海贫血药物的临床试验,持续推进后续基因编辑药物的研发及底层技术创新等。瑞风生物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新兴基因编辑药物的开发,在DNA和RNA水平的CRISPR/Cas和碱基编辑等多个方向的工具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公司的先导产品RM-001是一种基因编辑药物,拟开发治疗β-地中海贫血,目前正在中国开展1期临床试验。据瑞风生物新闻稿介绍,RM-001具有治愈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疾病的潜力。瑞风生物还开发了体内基因编辑疗法,部分项目已在大动物实验上展现出初步疗效。# 本导基因6月27日,本导基因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鹏来资本、通德资本、山蓝资本、春和资本共同出资,融资额超2亿元。本轮融资将助力本导基因在研多个管线的临床申报和临床研究,新管线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基地建设和团队扩充。本导基因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基因治疗创新药物研发公司,致力于为眼科、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多领域的难治性疾病开发创新药物。7月,本导基因宣布其提交的BD111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这是一款CRISPR抗病毒基因编辑药物,拟开发的适应症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基质型角膜炎。8月,本导基因宣布其BD112体内基因编辑疗法获得了欧盟委员会(EC)授予的孤儿药资格,拟用于治疗亨廷顿舞蹈症。BD112是一款基于原创性VLP递送技术的体内基因编辑创新疗法,VLP可以实现高效、瞬时的CRISPR基因编辑递送。# 贝斯生物1月16日消息,贝斯生物(Base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A1轮融资,由香港Great Eagle VC领投,BV百度风投、信熹资本、广大汇通、英国SPARK VC等机构跟投,现有股东弘晖基金持续追加投资。根据贝斯生物新闻稿,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该公司包括通用现货型Super-NK产品和体内编辑疗法在内的多个碱基编辑治疗管线进入IND申报和临床试验阶段,并持续发挥该公司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工具的优势。贝斯生物成立于2021年,在成立之初即获得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弘晖基金、弘励创投和瑞伏创投等投资。据新闻稿介绍,目前,贝斯生物一方面已经开发成功了碱基编辑技术和平均编辑效率较高的先导编辑技术,并且在继续优化和开发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另一方面在采用自身的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技术开发通用现货型NK细胞治疗产品和体内基因编辑疗法。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更多数据内容推荐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100 项与 Mengmu (Chengd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Mengmu (Chengdu)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