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Neogene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Neogene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作者 | 颜色责编 | 遥望四个月后,阿斯利康中国再次进行架构调整。自2025年年初以来,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展开了一系列战略调整与业务布局。01两大新事业部即将亮相高管团队调整据业内消息,阿斯利康中国近期组织架构将迎来调整,新成立两个事业部,并进行相应的高管团队调整,自5月1日起生效。此次调整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业务板块,新成立两大事业部:一是呼吸及自体免疫(R&I)业务部,二是疫苗及免疫疗法(V&I)业务部。呼吸及自体免疫(R&I)业务部与全球架构保持统一,旨在巩固吸入产品市场地位的同时加速向生物制剂转型。这一业务部门成立后,将涵盖慢阻肺病业务部、哮喘业务部,以及将成立凡舒卓销售和市场专队。疫苗及免疫疗法(V&I)业务部则主要负责阿斯利康中国和赛诺菲合作的乐唯初(尼塞韦单抗注射液)的在华业务,并统筹推进阿斯利康中国与康泰生物的合资企业项目。与此同时,阿斯利康中国管理层也发生了变动,2名高管晋升、3名高管离职:晋升的有:1、言华国:飞鹰业务负责人言华国晋升为阿斯利康中国助理副总裁,职责拓展至呼吸雾化及消化针剂业务部,担任飞鹰业务与呼吸雾化及消化针剂业务负责人,直接向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林骁汇报;2、彭静:现阿斯利康中国助理副总裁,及县和社区业务负责人彭静晋升为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及县和社区业务负责人。离职的有:1、刘谦:阿斯利康中国呼吸消化事业部总经理(任期于4月28日结束);2、陈曦: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呼吸和自体免疫生物制药、疫苗及免疫疗法事业部负责人(任期将于5月31日结束);3、张静:阿斯利康中国助理副总裁,呼吸消化事业部呼吸雾化、消化针剂业务负责人(将于5月正式退休)。赛柏蓝查询发现,刘谦信息目前已从阿斯利康中国官网“中国领导团队”栏中撤下。目前阿斯利康中国领导团队如下:截自4月28日阿斯利康中国官网赛柏蓝梳理发现,阿斯利康中国最近一次调整在今年年初,主要集中在肿瘤业务;更早之前(2024年12月4日),阿斯利康中国高管团队曾发生过一次较大的调整,如阿斯利康任命Iskra Reic为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接替王磊等。02架构调整后阿斯利康中国如何发展?跨国药企近年来频繁调整中国业务架构,主要受政策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优化及全球战略调整等因素驱动。阿斯利康此次调整聚焦生物制药业务板块,主要是为了优化业务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阿斯利康主要聚焦于五大疾病领域:肿瘤;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呼吸与免疫;疫苗和免疫疗法以及罕见病。2024年,呼吸与免疫、疫苗和免疫疗法分别给阿斯利康贡献了78.76亿美元、14.62亿美元的营收,分别占总营收的14.57%、2.70%。在呼吸与免疫领域,阿斯利康拥有多款重磅产品,涵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阿斯利康的长效C5补体抑制剂伟立瑞(瑞利珠单抗注射液)于4月22日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与常规治疗药物联合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患者;首款生物制剂凡舒卓(本瑞利珠单抗注射液)于今年3月在中国正式上市,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维持治疗......在生产与市场布局上,4月24日,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一期主体竣工,预计于2028年底前投产。在生物制药业务(包括疫苗和免疫疗法)上,阿斯利康中国正在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潜力探索。2024年10月1日,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与全渠道事业部正式合并,成立新的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其中包括疫苗和免疫疗法事业部。在疫苗领域,阿斯利康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布局和国际化合作趋势,尤其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新冠疫苗以及与国内企业的战略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RSV疫苗领域,阿斯利康通过收购Icosavax公司(交易总额高达11亿美元)获得了病毒样颗粒(VLP)技术平台,重点开发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偏肺病毒(hMPV)的组合疫苗IVX-A12。RSV疫苗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28亿美元,借助差异化技术(VLP疫苗),阿斯利康与辉瑞、GSK同台竞争。此前,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市场需求变化,2024年5月,阿斯利康宣布在全球范围内下架新冠疫苗Vaxzevria。此外,阿斯利康与赛诺菲共同开发与商业化产品乐唯初已于2024年1月在华获批上市,用于预防新生儿和婴儿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国内首个获批的RSV感染预防药物。阿斯利康中国与康泰生物的合资企业项目于今年3月开始,用于进行呼吸道疾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创新疫苗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这一合资企业也是阿斯利康在中国首个且唯一的疫苗生产基地。在免疫疗法领域,阿斯利康则在双抗疗法和细胞治疗上广泛布局。其中,双抗疗法领域布局包括靶向PD-1/CTLA-4的Volrustomig和靶向PD-1/TIGIT的Rilvegostomig,不少药物已经进入III期临床阶段,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等。细胞疗法布局主要包括收购和合作,如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公司、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3.2亿美元收购Neogene公司等,加强了其在细胞治疗领域的实力,包括TCR-T、TIL、CAR-T等多种疗法。一系列动作无不表明,阿斯利康中国在疫苗与免疫领域的全面布局。此前,阿斯利康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带来20款突破性创新药,其中10种将来自生物制药业务。2024年财报显示,阿斯利康全年营收540.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区收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4.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占总营收的12%,占新兴市场的48%。阿斯利康在财报中强调,将持续在中国加大投资用于药物研发与生产供应。不断调整的阿斯利康中国,持续推动业务发展。END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作者|momo日前,阿斯利康宣布以1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EsoBiotec,布局体内CAR-T等细胞疗法。这家曾错失商业化CAR-T疗法首班车的跨国药企,如今借EsoBiotec的体内CAR-T技术「跑步」入场。 01 加码CAR-T尽管阿斯利康在CAR-T领域的起步晚于诺华、吉利德等先驱,但其近年来通过密集收购与合作,展现出惊人的追赶速度。2023年12月8日,阿斯利康和西比曼生物就CAR-T疗法C-CAR031达成联合开发协议,在中国共同开发和商业化C-CAR031。C-CAR031(AZD7003)是一款针对肝细胞癌(HCC)的自体抗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装甲型CAR-T疗法,C-CAR031靶向在肝癌中高表达的GPC3,并通过装甲抵抗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影响。西比曼在2024年ASCO年会上公布了C-CAR031的临床数据,数据显示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该疗法展现了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在所有剂量水平(DLs)的晚期肝癌患者中实现91.3%的疾病控制率(DCR)和56.5%的客观缓解率(ORR),尤其是在DL4患者中的ORR达到75.0%(图1)。图1.C-CAR031的临床数据仅仅数天之后的12月底,阿斯利康又以12亿美元收购中国CAR-T疗法公司亘喜生物,从而囊获亘喜生物旗下核心产品GC012F(AZD0120)。GC012F(AZD0120)是一种使用新型 FasTCAR-T 平台开发的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和 CD19 双靶点自体CAR-T 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图2.AZD0120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2024年6月,阿斯利康在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公布了AZD0120一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在中位随访时间25.2个月时,22名接受AZD0120治疗的高风险、适合移植、新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缓解率高达100%,微小残留病灶阴性严格完全缓解率(MRD-sCR)同样高达95%(图2)。或许是受到强生与传奇生物合作的启发,阿斯利康在2023年底集中从中国biotech引进的两款细胞疗法AZD7003、AZD0120,并获得一举成功。这让阿斯利康尝到了甜头,也更加坚定继续在CAR-T领域大举进军。2025年3月17日,阿斯利康宣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EsoBiotec,以加强其在细胞治疗领域的能力。EsoBiotec的体内技术(ENaBL技术平台)通过病毒载体直接将CAR基因递送至患者体内T细胞,大幅简化生产流程并降低成本。这一革新或将成为阿斯利康突破CAR-T疗法商业化瓶颈的关键,尤其是在实体瘤治疗这一传统CAR-T的“硬骨头”领域。图3.EsoBiotec管线其中,ESO-T01是EsoBiotec依托ENaBL技术平台开发首个实现体内BCMA靶向的CAR-T疗法(图3),也是该技术路线下首款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创新药物。2025年1月,该产品在华启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验证。值得注意的是,在未实施预处理淋巴清除的情况下,基线剂量组已观察到突破性药效特征:T细胞重编程效率与CAR-T扩增水平均超越预期,且受试者在给药28天后达到骨髓肿瘤细胞清零的显著缓解。尽管在CAR-T领域属于“后来者”,阿斯利康凭借资本运作与战略眼光,正以惊人的速度缩小与行业先驱的差距。未来,随着ENaBL等技术商业化落地,这家巨头或将在细胞治疗领域掀起新一轮革命。 02 多线布局细胞疗法在细胞治疗领域,阿斯利康正以“广撒网”策略加速扩张版图。除CAR-T外,阿斯利康在慢性病领域还与Quell Therapeutics公司达成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独家合作(图4),开发多种Treg细胞疗法,这些疗法可能用于1型糖尿病(T1D)和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图4.阿斯利康与Quell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此外,2023年11月阿斯利康与Cellectis达近2.5亿美元战略合作,加速基因治疗开发。阿斯利康将利用Cellectis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TALEN)和生产能力来开发多达 10 款针对癌症、免疫和罕见病的基因和细胞疗法,以加速在肿瘤学、免疫学和罕见疾病等需求高度未满足的领域开发下一代疗法。据Cellectis官网,阿斯利康与Cellectis合作的多款基因和细胞疗法目前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图5)。图5.阿斯利康与Cellectis合作的多款基因和细胞疗法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利康还曾以3.2亿美元收购 Neogene Therapeutics,布局TCR-T 细胞疗法。TCR-T细胞疗法是一种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能够识别特定癌症抗原的TCR基因导入患者的T细胞中,使这些T细胞发挥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Neogene正在推进一款TCR疗法NT-125的I期临床试验。NT-125是一种针对癌症新抗原的多特异性自体T细胞受体疗法,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该疗法包含多达五个不同的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能够靶向由HLA I类和HLA II类分子呈递的众多新抗原,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高效的治疗方案。2022年5月,NT-125的临床试验申请(CTA)得到了荷兰监管机构的批准,后续Neogene被阿斯利康公司收购,这款疗法也被阿斯利康纳入自身产品管线中。阿斯利康通过高额合作与收购,深度布局Treg、TCR-T及基因编辑疗法,覆盖慢性病、实体瘤等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展现出对下一代细胞疗法的全面野心。 03 筑起竞争壁垒2024年,阿斯利康营收540.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图6)。研发投入高达135.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收获9项关键III期试验成功,8个新分子实体(NME)获批,五大业务板块共同发力筑起竞争壁垒。图6.阿斯利康2024财年和第四季度报告损益其中肿瘤板块以223.53亿美元(+24%)的收入领跑,占比41%。核心产品奥希替尼(Tagrisso)凭借EGFR肺癌领域的绝对优势,通过适应症向早期患者扩展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度伐利尤单抗(Imfinzi)在膀胱癌和小细胞肺癌领域的III期试验成功,进一步拓宽其临床应用场景;阿卡替尼(Calquence)则加速冲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市场。三大重磅药物形成的组合拳,不仅推动肿瘤板块高速增长,更强化了阿斯利康在癌症治疗领域的技术壁垒(图7)。图7.肿瘤学多种药物畅销2025年,公司将迎来7个NME的III期数据读出,同时Calquence、Dato-DXd等创新药计划在华上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增长空间(图8)。图8.2025年7个NME的III期数据读出至2030年,阿斯利康计划累计获批20个新药,总收入突破800亿美元,彰显其以研发驱动长期增长的野心。除肿瘤领域外,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布局,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心血管、肾脏及代谢疾病(CVRM)板块收入125.17亿美元,同比增长20%,依托创新疗法持续突破;罕见病板块(87.68亿美元,+16%)受益于Alexion收购,补体抑制剂Ultomiris和Soliris加速放量;呼吸与免疫(R&I)板块(78.76亿美元,+25%)凭借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组合实现稳健增长;疫苗与免疫疗法(V&I)板块(14.62亿美元,+8%)则通过RSV疫苗Beyfortus及新冠疫苗长效化布局,为未来增长埋下伏笔。各板块的均衡发展与技术互补,支撑公司抵御单一领域风险的能力。 结语 阿斯利康的千亿布局,映射出跨国药企在“专利悬崖”与“创新内卷”双重压力下的生存逻辑,“买时间”以弥补技术短板,“赌未来”以抢占下一个十年。从CAR-T到ADC,从“买买买”到自研创新,阿斯利康正以千亿级投入构建抗癌药物版图,试图在肿瘤治疗领域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参考资料[1]https://ascopubs.org/doi/10.1200/JCO.2024.42.16_suppl.4019[2]https://cn.gracellbio.com/uploads/2024/06/171858955098269.pdf[3]https://www.astrazeneca.com/content/dam/az/PDF/2024/fy/Full-year-and-Q4-2024-results-presentation.pdf[4]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3/astrazeneca-agreement-with-quell-therapeutics.html[5]阿斯利康官网、EsoBiotec官网、Cellectis官网、各种公开资料等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如何加入BiG会员?
转自:企业公告 整理:wangxinglai2004
近日,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为快速切入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司拟议约为人民币1.87亿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0%的股权。
一、股权收购概述
近日,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0%的股权,双方确定本次股权收购价款约为人民币1.87亿。
本次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不涉及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不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此次收购,对东北制药而言意味着拿到了进入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直通门票”,获得从早期研发到即将进入临床Ⅰ期的产品管线,同时可以获得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成熟的研发团队,推动公司快速进入细胞治疗领域,公司本次收购目标公司的控股权,有利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快速切入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培育公司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点,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并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关于被收购企业
鼎成肽源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实体肿瘤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及转化的研发型企业,鼎成肽源围绕靶点发现、序列发现、序列评价和功能增强等环节,搭建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平台,进行TCR-T、TCR蛋白药和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该公司同步建立了质粒工艺、病毒工艺、细胞工艺和质量研究的转化平台。
截至目前,鼎成肽源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脑胶质瘤,已经开发了靶向KRAS突变、EGFRvIII、AFP和Claudin18.2等靶点的TCR-T、TCR蛋白药和创新型CAR-T等10余款细胞治疗产品。
尤其是公司自主研发的DCTY1102注射液已于今年8月8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该产品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国内第一款进入I期临床研究的靶向KRASG12D的TCR-T细胞药物。
三、关于产品:
2023年11月,阿斯利康(AZ)和Neogene Therapeutics共同宣布达成协议,AZ将以最高3.2亿美元收购Neogene,这包括在交易完成时支付2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1.2亿美元里程碑等付款,阿斯利康收购的Neogene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NT-112产品管线是全球首款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的靶向KRAS G12D的TCR-T细胞药物。
鼎成肽源自主研发的DCTY1102注射液已于2024年8月8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该产品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国内第一款进入I期临床研究的靶向KRAS G12D的TCR-T细胞药物。
公开资料显示,KRAS靶向疗法的开发一直是癌症领域的焦点。在实体瘤中KRAS G12D是最常见的KRAS突变亚型,尤其在胰腺癌(PDAC)、结直肠癌(CRC)和肺腺癌(LUAD)中频发。
然而目前,特异性靶向KRAS G12D突变蛋白的抑制剂均处于临床前/早期临床研究阶段,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靶向策略。
100 项与 Neogene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Neogene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