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Nanjing Reju Therapeutics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Nanjing Reju Therapeutics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2024年,尽管融资环境面临挑战,但仍有一批优秀的企业逆流而上,在这一年获得了融资。根据即刻药数数据,截至2024年12月20日,2024年年度中国生物制药领域融资事件数量共计超过180起,涉及约170家公司。其中,早期融资(B轮以前,不含B轮)仍然保持活跃,融资事件106起,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数据来源:即刻药数;*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12月20日
从这些融资公司的研发方向来看,新分子类型*药物研发公司的融资事件数量为129次,占比接近70%,再次印证了新分子时代的到来。(*新兴分子包括新型小分子、新型抗体、TIDES[寡核苷酸和多肽]、细胞与基因疗法以及其它类型的新分子。)
其中,至少20家创新药研发公司获得金额过亿元的早期融资。他们致力于肿瘤免疫疾病小分子药物、寡核苷酸疗法、细胞疗法、基因编辑疗法、靶向蛋白降解药物、抗衰老相关疾病药物等的研发。本文将根据公开资料介绍20家融资金额过亿元的新锐公司的信息。(更详细信息可扫描文末二维码,下载《2024年中国创新药领域发展亮点概览》白皮书)
德昇济医药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6200万美元
2024年4月,德昇济医药宣布完成6200万美元A+轮融资。德昇济医药成立于2020年,公司董事长兼CEO为陈之键博士。该公司专注于肿瘤及免疫精准治疗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德昇济医药产品管线的开发,尤其是推动首款产品D3S-001的全球临床试验。D3S-001是一款新一代小分子KRAS G12C抑制剂,目前正在开展全球2期临床试验,适应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
安领科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4200万美元
2024年11月 ,安领科生物(Allink Biotherapeutics)宣布完成420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元生创投、君联资本、建发新兴投资跟投,同时获得老股东高榕创投和幂方健康基金的追加投资。安领科生物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疗法,为肿瘤和免疫疾病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方案。根据新闻稿,本轮融资将助力加速安领科生物的全球化布局,包括推进其核心管线ALK201(FGFR2b ADC)和ALK202在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的1期临床研究等。
浩博医药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3700万美元
2024年7月,浩博医药宣布完成370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信达生物主导发起设立的美元基金InnoPinnacle Fund追加领投,元生创投、汉康资本、启明创投、元生资本共同参与。浩博医药关注于HBV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和针对肝脏疾病的高效靶向治疗,并拓展了对肝脏以外新靶点的靶向小核酸治疗。该公司研发的具有乙肝“功能性治愈“潜力的非偶联型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AHB-137注射液已经被中国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目前该产品处于2期临床研究阶段。在临床前研究中,它可以激发所有乙肝病毒RNA的降解,并且显著降低HBsAg水平。
大睿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3500万美元
2024年7月,大睿生物(Rona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A+轮3500万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LongRiver江远投资领投,参与投资方包括昭德投资、博远资本、中启资本和礼来亚洲基金等。大睿生物致力于研发核酸创新药,用于代谢性疾病和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其正在推进基于新一代siRNA平台生成的siRNA管线项目,首个RN0191管线PCSK9 siRNA项目已完成澳大利亚和中国的1期临床研究,显示出持久和稳固的治疗效果,支持至少半年一次的给药方案;针对APOC3基因的双链小干扰RNA(siRNA)药物RN0361也已经在澳大利亚获批1期临床研究。
安帝康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2亿元
2024年6月,安帝康生物宣布完成超2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先声药业、华金投资与华金大道联合领投,老股东同创伟业、嘉兴新创创投持续加投,嘉睿未来之星、金沙江联合润璞医疗基金、文周投资、崧泽资本和顺杰健康跟投。安帝康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呼吸感染和疼痛领域开发创新性治疗药物的创新医药企业。该公司的核心管线抗流感新药玛氘诺沙韦已取得重大临床进展,目前片剂和颗粒剂型均处于3期临床研究阶段。此外,安帝康生物的产品管线中还包括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新药ADC789混悬液、新型抗支原体超级抗生素ADC101混悬液等多款抗呼吸道病原体创新药。
先博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2亿元
2024年3月,先博生物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优山资本领投,元禾原点、朴道资本、国创勤智跟投。先博生物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开发创新型免疫细胞疗法。该公司首个CAR-NK产品管线SNC103已经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阶段取得了积极结果,并于今年2月在中国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该公司研发的另一款携带两个CAR分子的双CAR-T细胞疗法SNC109也已经在中国获批临床,并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
循曜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近2亿元
2024年1月,循曜生物宣布完成近两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原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追加投资。循曜生物成立于202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支持下,由刘俊岭教授团队经上海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共同孵化创立。循曜生物聚焦出凝血及纤维化领域创新药物研发。成立至今,该公司已在肺纤维化以及血小板减少、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出凝血领域建立了原创性靶点及新分子管线,其中基于全新靶点自主研发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性雾化吸入抗体药物已在中国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炎明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数亿元
继2023年7月完成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后,炎明生物于今年5月再次宣布完成数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百洋医药基金跟投,现有投资方峰瑞资本、太平医疗健康基金、礼来亚洲基金等追加投资。炎明生物由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共同创立,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的创新药。该公司正在开发针对多个与炎性小体和细胞焦亡相关的新靶点小分子及生物分子。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ALPK1小分子激动剂PTT-936的临床研究,以及其他先天免疫抑制剂及细胞焦亡抑制剂项目的临床推进,并拓展研发管线。
智康弘义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数亿元
2024年7月,智康弘义宣布成功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智康弘义成立于2017年,该公司高度重视疾病生物学在新药研制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先专注于肿瘤、肾病等疾病创新药物的研发、临床试验和商业化。智康弘义在化学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等不同技术领域均进行了管线布局,其针对慢性肾脏病(CKD)进行开发的高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ETA)拮抗剂SC0062已启动两项3期临床研究,靶向CDH3的抗体偶联药物BC3195已在中美同步开展临床,靶向GPC3的抗体偶联药物BC2027也于近期获批美国临床。此外,其还有多款ADC和双抗产品处于临床前开发或Pre-IND阶段。
康霖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1.5亿元
2024年11月,康霖生物宣布完成1.5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浙江省“4+1”生物医药与高端器械产业基金、老股东浙江秘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康霖生物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基因治疗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针对的疾病包括地中海贫血症、艾滋病、血友病和帕金森病等。其核心产品KL003细胞注射液是一款基因修饰自体造血干细胞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成人或儿童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症。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完成注册临床试验1期临床全部患者的入组工作。
泽安生物医药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2000万美元
2024年7月,泽安生物医药宣布完成A轮融资,募集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高瓴创投参与投资,并且获得启明创投、险峰淇云、顺为资本等老股东的追加投资。泽安生物医药成立于2022年,致力于研发以“髓系细胞衔接器”技术平台(Myeloid Engager Platform)为基础的新型免疫疗法,以更好应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未满足临床需求。该平台重点增强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铸就广谱抗肿瘤的免疫屏障。本轮新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其管线开发。
博致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1800万美元
2024年3月,博致生物 (Proviva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180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由龙磐投资、恩然创投和仙瞳资本联合投资。博致生物创立于2019年,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细胞因子抗肿瘤免疫疗法。该公司正在研发一款新一代免疫细胞靶向的白细胞介素-2(IL-2)前药融合蛋白PTX-912。这款产品利用了博致生物的前药技术,使IL-2前药在肿瘤微环境中被特异性激活,同时可将激活后的IL-2靶向定位至肿瘤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亚群中,以充分发挥IL-2的激活免疫及抗肿瘤的功效,同时提升安全性。目前,该药已经启动美国1期临床试验,并在中国获批临床。
炫景生物
融资轮次:天使+轮
融资金额:超亿元
2024年10月,炫景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科投股份和启航投资共同领投 ,信成基金、金沙江联合润璞、元希海河等跟投,老股东三一创新投资追加投资。炫景生物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创新小核酸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该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小核酸药物开发平台,并基于此推进肝内肝外靶点的创新药物开发。炫景生物的首发管线RG002C0106是一款针对补体因子C3靶点开发的siRNA药物,于今年8月在中国获批IND,拟用于治疗补体参与介导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瑞普晨创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亿元
2024年11月,瑞普晨创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风投领投,贝达药业、联想创投、荷塘创投、贝橙创投等跟投。贝达药业也同步宣布与瑞普晨创完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干细胞治疗业务,在人多能干细胞向胰岛细胞诱导分化技术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瑞普晨创由丁列明博士和邓宏魁教授领衔,致力于拓展细胞疗法在多种重大、疑难疾病领域的应用。该公司基于创新的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已在治疗糖尿病方向规划多条管线。今年12月,瑞普晨创的多能干细胞糖尿病药品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在中国获批IND,拟开发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
正序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亿元
2024年8月,正序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上海国投孚腾资本领投,联新资本、博裕资本、礼来亚洲基金、万物资本、红杉中国等现有股东跟投。正序生物专注于开发新型基因编辑疗法,针对遗传疾病、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已布局了多条管线。其中CS-101注射液是针对血红蛋白病开发的创新型基因编辑疗法,该产品针对β-地中海贫血症的1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该产品于今年4月在中国获批临床。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加速CS-101临床研究和商业化推进,并支持体内基因治疗管线的临床转化等。
莱芒生物
融资轮次:A轮首关
融资金额:超亿元
2024年11月,莱芒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首关。莱芒生物专注于肿瘤免疫治疗创新药物研发,该公司针对T细胞耗竭这一长期制约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问题,开发了创新的IL-10介导的免疫代谢重编程技术(Meta 10)。临床前研究表明,Meta 10代谢重编程技术平台能够有效克服T细胞耗竭并诱导干性样免疫记忆细胞的形成。根据新闻稿,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极低剂量代谢增强型CAR-T细胞药物IND申报、自动化生产工艺研发,以及加速推进代谢增强型实体瘤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转化。
领泰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亿元
2024年11月,领泰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北京龙磐创投领投,天瑞丰年投资跟投,老股东张科领弋创投继续追加投资。根据新闻稿,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领泰生物首个管线IRAK4降解剂LT-002的1期及后续临床研究,其他自免和肿瘤管线的临床前开发等。领泰生物创立于2019年,该公司主要以靶向蛋白降解(TPD)药物技术为核心开发小分子创新药,聚焦于自身免疫和肿瘤等疾病领域。除了IRAK4降解剂,领泰生物的后续管线还涵盖JAK-STAT通路,KRAS等难成药靶点。
跃赛生物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亿元
2024年4月,跃赛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该公司于今年7月又宣布再获数千万A+轮融资,由国科创投参与。跃赛生物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该公司现已开发多条产品管线,包括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GABA能神经前体细胞、GABA中间能神经前体细胞、脊髓神经前体细胞等,涉及帕金森病、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脊髓损伤等适应症。
赛特医药
融资轮次:A+轮
融资金额:超亿元
2024年4月,赛特医药(SciTech Pharma)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将推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1898及其他管线药物进入临床试验。赛特医药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程序来进行创新药物设计和研发的药物研发公司。该公司已建成十余条药物研发管线,其中ST-7467拟用于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适应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瑞初医药
融资轮次:Pre-A轮
融资金额:上亿元
2024年5月,瑞初医药宣布完成上亿元Pre-A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德联资本和鼎心资本跟投。瑞初医药成立于2021年,公司创始人为季银博士。该公司致力于通过靶向衰老机制,开发预防、治疗、逆转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全新药物。根据瑞初医药新闻稿,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从不同维度系统调控衰老,针对性开发了衰老驱动的多种退行性疾病药物。未来1~2年,瑞初医药计划推进多个管线药物进入临床。
希望在资金的支持下,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疗法能够尽快惠及患者。也期待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更多优秀的企业和医药人才涌现,持续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如需获得2024年中国创新药融资领域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得《2024年中国创新药领域亮点概览》PDF文件。(限时下载)
参考资料:
[1]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或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1/4的人口年龄超过60岁。衰老领域近年来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已有多家创新药公司在研发针对衰老的创新药物,瑞初医药就是其中之一。
瑞初医药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开发靶向衰老机制“first-in-class”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逆转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2023年1月,瑞初医药宣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动平衡资本、金雨茂物、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等。2024年5月,瑞初医药再次宣布完成上亿元Pre-A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德联资本和鼎心资本跟投。
在衰老疾病领域,瑞初医药的开发策略是什么?该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管线有何优势?十年后,衰老相关疾病领域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带着这些问题,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于近期采访了瑞初医药创始人季银博士。季银博士是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她在衰老领域拥有十余年的丰富研究经验。
图片来源:瑞初医药提供,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在衰老疾病领域,瑞初医药的开发策略是什么?技术和产品管线有何优势?它们有望解决目前疾病治疗中的哪些难题?
季银博士:在退行性疾病/老年疾病领域,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开发策略是围绕疾病的靶点(target-disease biology),例如以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老年痴呆症为例,虽然这几年有一些新的突破,但过去二三十年大家主要还是围绕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等来开发药物,取得的进展实际上相对有限。
这类老年性疾病本质上和衰老的进程高度关联,最具代表性的是这类疾病在老年之后的发病率会显著提高,而且近年基础研究已经证明衰老是这类疾病发病的重要驱动因素。从瑞初的角度,我们认为如果能够延缓或者干涉衰老的进程,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老年阶段相关疾病的发生比例,延缓发生时间。我们将这个开发策略称之为“target-aging biology”,这也是瑞初医药与其它公司的不同之处。
瑞初医药的技术和产品管线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我们的产品有望从源头去预防、治疗和逆转老年疾病。现有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衰老是众多老年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瑞初医药的开发策略是“target-aging biology”,聚焦细胞衰老层面,有望从源头去干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个优势是公司的研发团队在衰老疾病领域拥有多年的深厚积累。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单一维度的干涉效果有效。具体从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机制去切入,基于我们在该领域的积累,公司制定了多维度的系统干涉衰老的策略。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要实现瑞初医药在研产品的全部潜力,还有哪些关键挑战?以及有哪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季银博士:我们研发的主要是全新作用机制的“first-in-class”药物,这是一个需要从0到1去探索的过程,因此“first-in-class”药物开发所面临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共性挑战是我们需要去攻克的难题。第二方面,靶向衰老的作用机制相对比较新颖,这类药物的注册审批等流程相比其它药物可能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此外,我们在开发中也会尝试一些新的药物形式,比如mRNA或者AAV基因疗法等,也会面临一些新型药物研发本身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两个大的方向。首先,在药物形式的选择上,我们目前还是以相对简单、成药性相对较高的分子形式为主,加速把相关项目推进临床。其次,在适应症的选择上,我们会优先选择已经在科学研究中明确表现出和衰老生物学密切相关,同时又在临床上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的疾病。这样的策略既兼顾了药物在临床上的价值和意义,也保证了研发速度。
基于“target-aging biology”的衰老药物开发策略,我们目前有三个研发方向在并行推进,预期在未来的2~3年,这几个方向都会有不同的项目进入到IND申报和临床开发阶段。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在原始创新方面,您认为科研转化目前还面临哪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您觉得哪些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有望破解这一“魔咒”,为患者带去更多希望?
季银博士:在我看来,现在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还是挺多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原始创新与药物研发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企业的角度,要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疗法,我认为须具备两个必需的条件:一是,企业在其聚焦的研究领域要足够的原始科学积累;二是,企业要有丰富的药物开发经验。这也是当初我和王鹏博士联合创立瑞初医药的原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来加速原创新药的研发,早日造福病患。当然,宽松的创新药物研发土壤和充裕的资金支持也是原始创新转化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当前药物研发的创新趋势?创新机会在哪里?您对未来几年的预判是怎样的?
季银博士:过去10多年,很多企业聚焦在做“模仿式”的创新。未来,我认为真正的创新机会还是在于原创新药的开发。当前,新分子药物种类也很多,比如抗体偶联药物(ADC)、细胞疗法、基因疗法、mRNA疗法、蛋白降解疗法等等,它们都有潜力去解决一些不同的问题。总而言之,我认为只要是能真正解决临床上未满足需求的创新药物,都是有机会的。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对于行业如何共同提高研发效率,提高创新疗法可及性并造福病患,您有哪些个人建议?具体到抗衰老药物研发领域,您认为需要怎样的合作,以加速创新疗法问世?
季银博士:在我看来,合作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有效举措之一。因为,创新药的研发链条很长,一家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不太可能去覆盖新药研发所涉及的所有环节。因此,我们可以在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来加速研发进度。此外,新药研发也需要来自学术界、临床界、投资界、监管部门等不同维度的合作。
具体到抗衰老药物研发领域,我们需要的合作维度和其它新药整体类似。与一些相对成熟的药物相比,抗衰老药物整体研发领域相对较新,可能需要更多临床方面的合作。另外,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抗衰老药物研发也非常需要监管机构和投资界的支持。
图片来源:123RF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如果我们在10年后再次相聚于此,您认为衰老相关疾病领域会有哪些变化?能否为我们描绘一幅10年后的相关场景?
季银博士:10年后,我希望衰老领域会形成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产业链。现在肿瘤诊断已经普及,十年后我觉得衰老的诊断体系也会相对成熟。通过诊断,我们可以对一个人的衰老状态和水平进行比较完整的评估,判断你是一个“加速衰老(fast-aging)”的人,还是一个“缓慢衰老(slow-aging)”的人。
经过基础的评估后,衰老相关群体可能有两种需求:一类群体可能是衰老相关退行性疾病患者,对于他们可以直接用靶向衰老的药物进行治疗;还有一类群体他们可能有一些广义衰老方面的改善需求,那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基于科学驱动的广义衰老解决方案。
对于瑞初医药,我也期望它十年后也可以成长为一家基于衰老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既有靶向衰老创新药物获批上市,也有比较完善的衰老诊疗体系。根据联合国官网披露的数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四个人里,就有一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对于靶向衰老药物领域的前景,我个人是非常看好和期待的。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还有哪些观点或声音希望向业界传递吗?
季银博士:在过去的10-20年,许多人对抗衰老的印象和理解更多停留在医疗美容、保健品等大健康层面。实际上,衰老领域的科学积累已经十分夯实,基于科学端驱动的靶向衰老的创新药物转化已经正当时。瑞初医药自创立之初便怀揣着这份愿景,希望以科学的智慧与药物的创新,挑战衰老的桎梏,为造福人类健康谱写全新的篇章。
衰老,这一看似自然且难以逆转的生命过程,实则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全不可调控。我们相信,此刻正是我们转化科研成果,将抗衰老药物推向临床应用的非常好的时机。我们期待用科学的力量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参考资料:
[1]专注抗衰老创新药物研发!瑞初医药完成上亿元Pre-A轮融资. Retrieved May 8, 2024,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gdv3KmpCad62YXXBsro4Lw
[2]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From https://www.who.int/zh/initiatives/decade-of-healthy-ageing
[3]联合国官网. From https://www.un.org/zh/global-issues/ageing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及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公开资料显示,截至5月29日发稿时,至少有8家中国创新药研发公司宣布在5月完成新一轮融资。梳理这些公司的融资信息及产品管线,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从融资轮次来看,早期融资(B轮之前)的数量占到了约62.5%;从融资金额来看,有5家公司的融资金额≥1亿元人民币,包括炎明生物、瑞初医药、普祺医药、法伯新天、君合盟;从研究领域来看,这些公司研发的产品涉及通用型细胞药物、核药、小分子药物、重组蛋白创新药物、创新外用药等,涵盖肿瘤、衰老相关疾病、炎症性疾病、皮肤病等领域。下面我们将根据公开资料分享这8家新锐公司的基本信息,看看它们的创新疗法都有望在未来惠及哪些患者(本文仅统计企业发官方新闻稿宣布获得融资的事件,如有遗漏,欢迎补充)。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获取《2024年5月全球5000万美元以上融资事件盘点》PDF文件(限时免费下载)。✦✦2家“通用型”细胞药物领域公司获融资✦✦众所周知,自体CAR-T疗法需要从患者体内获取T淋巴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然后注回患者体内,这一生产流程不但复杂,而且耗时耗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AR-T疗法的广泛使用。当前,许多创新药公司正在开发“通用型”(也叫“现货型”)细胞疗法,这种疗法由健康人的免疫细胞制造,适用于更加广泛的特定人群,且如同常规的注射药品一样,能够预先批量生产。患者一旦需要,可以及时进行治疗,不必经历漫长的等待。5月,有2家“通用型”细胞药物领域的中国公司宣布获得融资,分别为济因生物和希灵生物。5月15日消息,济因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天创资本独家投资。济因生物成立于2021年7月,致力于为肿瘤患者开发通用型细胞治疗药物。根据济因生物新闻稿,该公司的体内CAR-T治疗药物已完成临床前研发,正在积极推进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5月22日消息,希灵生物已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由赛马资本独家投资。公开资料显示,希灵生物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研发抗肿瘤新药。目前,该公司的产品管线涉及肿瘤与免疫机制研究、高效扩增“现货即用型”免疫细胞药物、精准基因诊断等多个领域。希灵生物希望开发出针对恶性实体肿瘤的突破性新型疗法。✦✦2家“核药”公司获得融资✦✦放射性药物也称“核药”,它们通过使用抗体、多肽或者小分子进行精确的靶向,将放射性同位素直接传递到癌细胞以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目前,“核药”已成为药物研发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5月,有2家中国“核药”公司宣布获得融资,分别为砹尔法纽克莱和法伯新天。5月6日,砹尔法纽克莱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宁波复创创业投资基金、君安控股领投,部分社会资本与现有股东跟投。砹尔法纽克莱成立于2020年11月,公司创始人为冯钰天教授。根据砹尔法纽克莱新闻稿,该公司专注于将阿尔法核素药应用于癌症治疗,以期为癌症患者带来多样并且有效的治疗手段。5月11日,法伯新天宣布完成亿元左右A轮融资首关,本轮由鋆昊资本领投,财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跟投。法伯新天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分子影像诊断及放射性药物治疗的研发。根据法伯新天新闻稿,该公司的研发管线覆盖诊断用药和治疗用药,目前拥有10余种配对诊疗一体化产品管线。其中,PMD11已完成3期临床试验,PMD12已于近期启动1期临床试验。✦✦开发抗衰老药物,瑞初医药完成天使轮融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到2050年,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将占据全球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健康老龄化”也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抗衰老药物已成为新药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在5月获得融资的新锐中,就有一家专注抗衰老药物研发的公司——瑞初医药。5月8日,瑞初医药宣布完成上亿元Pre-A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德联资本和鼎心资本跟投。瑞初医药成立于2021年,公司创始人为季银博士。该公司致力于通过靶向衰老机制,开发预防、治疗、逆转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全新药物。根据瑞初医药新闻稿,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从不同维度系统调控衰老,针对性开发了衰老驱动的多种退行性疾病药物。未来1~2年,瑞初医药计划推进多个管线药物进入临床。✦✦7亿元A轮融资后,炎明生物再获数亿元融资✦✦继2023年7月完成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后,炎明生物于5月24日再次宣布完成数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百洋医药基金跟投,现有投资方峰瑞资本、太平医疗健康基金、礼来亚洲基金等追加投资。炎明生物成立于2020年10月,由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共同创立,致力于开发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的创新药。目前,炎明生物正在开发针对多个与炎性小体和细胞焦亡相关的新靶点小分子及生物分子,这些分子不仅有望用于治疗炎症因子风暴、炎性肠炎、脓毒症等免疫过度激活疾病,而且也可以通过使肿瘤细胞发生焦亡,招募并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从而杀死肿瘤细胞。根据炎明生物公开资料,该公司现有10个研发项目。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ALPK1小分子激动剂PTT-936的临床研究,以及其它先天免疫抑制剂及细胞焦亡抑制剂项目的临床推进等。✦✦专注创新外用药,普祺医药获1亿元融资✦✦5月22日消息,普祺医药成功完成定向发行,共筹集资金1亿元。普祺医药成立于2016年,公司首席执行官为杜云龙博士。目前,普祺医药已围绕免疫调节和炎症靶点建立一条以外用药为特色的产品管线,适应症覆盖皮肤病、眼科、呼吸、罕见皮肤病等疾病领域,并有多款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普美昔替尼是一款JAK1/2小分子抑制剂,正在开展针对特应性皮炎的关键3期临床试验。杜云龙博士曾在此前接受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采访时表示:“未来10年,相信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外用药领域将迎来这些变化:1)更多新靶点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包括单抗、外用小分子创新药等;2)更多外用改良新药涌现,包括已上市产品拓展新的外用适应症;3)外用给药制剂技术会有更大的突破及升级;4)一些外用药从处方药向非处方药(OTC)转化,为患者提供更多可及、方便、易于接受的个性化治疗选择。”✦✦专注重组蛋白创新药等,君合盟完成1亿元融资✦✦5月8日消息,君合盟已完成1亿元B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通化东宝投资。君合盟成立于2020年11月,专注于重组蛋白创新药物与合成生物学领域创新产品的开发。此前,该公司已于2022年10月完成近2亿元A1轮融资,并于2023年1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根据君合盟新闻稿,目前该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重组人胶原蛋白管线,该公司开发了在研产品JHM08(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和JHM09(重组III型人胶原蛋白);重组A型肉毒毒素管线,该公司开发的JHM03是新一代肉毒素产品,目前正在进行1/2期临床研究;重组生长激素管线,君合盟开发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JHM01已进入3期临床研究,同时其还开发了重组长效生长激素注射液JHM02,正在开展临床前研究。上述公司之外,还有一些其它中国创新药公司也在今年5月宣布获得融资进展,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介绍。希望在资本的助力下,这些生物医药公司可以加快候选药物的研发进度,早日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扫描下方二维码,您将可以获取《2024年5月全球5000万美元以上融资事件盘点》PDF文件(限时免费下载)。参考资料:[1]各公司公开资料及官方新闻稿。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00 项与 Nanjing Reju Therapeutics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Nanjing Reju Therapeutics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