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Spacelabs Medical, In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Spacelabs Medical, Inc. 相关的专利(医药)
1993-01-01·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4区 · 医学
Application of scatterplots to Holter ECG data.
1991-03-01·Intensive care world
Current technologies for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during acute care.
1964-06-29·1st Annual Meeting
Monitoring arterial extensibility - the continuous pulse wave velocity
作者: WELTMAN, G. ; SULLIVAN, G.
随着各家MNC的年报纷纷披露,大家都开始好奇,谁是MNC中卖药营收最多的那家?强生?似乎不是,虽然其总营收最高,达到了888亿美元,但是其中包括了器械等板块,其制药业务的营收为570亿美元。
真正在制药业务上营收最高的,是“宇宙药厂”辉瑞:制药业务总营收达到了636亿美元,成为2024年的全球制药营收一哥。
1
Primary Care板块——营收top1
2024年,辉瑞在primary care板块的营收达到了301亿美元。
在该板块的药物卖得最好的毫无疑问是Eliquis(阿哌沙班)——一款由BMS和辉瑞共同研发的抗凝血药物,202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33亿美元,辉瑞这边分得的营收额达到了73.66亿美元。
该药是一款新型凝血因子Xa抑制剂,迭代的是传统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市场。2012年获得FDA批准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以降低中风和血栓的风险。2014年,它被批准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现主要用于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使用。
在同款沙班类药物方面,阿哌沙班是绝对的市场统治者般的存在。其实利伐沙班上市时间要更早,2008年便于加拿大和欧盟上市,但后期销量爬坡上远不如阿哌沙班。阿哌沙班销售额在2018年便超过98亿美元,2021年达到了167.32亿美元,算其销售峰值,随后销售额开始下滑。
不过,该项化合物专利也将于2026年到期,专利悬崖就在两年之内。
排名第二的药物是Prevnar family(包括Prevnar20和Prevnar13)——一款肺炎球菌疫苗,该药的2024年营收为64.11亿美元,同比2023年的65亿美元左右没有太大变化。Prevnar 13首次于2009年获得批准上市,也算是征战沙场已久。
排名第三的药物则早已火爆出圈——新冠特效药“Paxlovid”,该药的机制是阻断新冠病毒复制酶活性。该药自2021年底被FDA获批上市,2022年新冠时期销售额达到了189亿美元,随着后期疫情潮水退去,2023年销售额迅速滑坡到了12.79亿美元。而如今该药东山再起,达到了57.16亿美元。不过根据财报的解释,这主要是会计处理的问题。
排名第四的药物依然和新冠有关,它是新冠疫苗Comirnaty,不过新冠疫苗的市场目前确实已经处于非常饱和的状态。其2023年销售额超过了112亿美元,2024年销售额腰斩之后,为53.53亿美元。
总体来看,新冠抗病毒药+新冠疫苗为辉瑞带来了超过110亿美元的年收入。
而这也是辉瑞的primary care板块中所有超过50亿美元药物营收的情况,该板块总的营收为301.35亿美元,总营收同比负增长2%,整体持平。
2
Specialty Care板块——紧随其后
该板块可以说是除了肿瘤药物之外,各种难治性疾病药物的大杂烩。
与前面的primary care板块不同的是,primary care板块主要是靠几款出色的超过50亿美元大单品撑起整个板块的营收(总体营收301.35亿美元,超过5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营收总和为248.46亿美元,占比达到了82.45%),而Specialty Care板块仅仅有一款药物的营收超过了50亿美元——Vyndagel family。2024年Vyndagel family的营收达到了54.51亿美元,而该板块总体营收为166.52亿美元——超过5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占总营收比例的三分之一左右。
Vyndagel family即氯苯唑酸家族药物,这是一类治疗淀粉样变性的药物。该病是由于蛋白质代谢紊乱产生的特殊淀粉样蛋白在人体一处或多处器官组织细胞间沉积,进而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是TTR(转甲状腺素蛋白)类型疗法:使得转甲状腺素处于四聚体的稳定状态。Vyndagel family便是该类型的典型代表。
该药获批时间不算长——2019年获得FDA批准上市。目前增长速度还非常可观,2023年营收33.21亿元,而2024年营收便如上文所述达到了54.51亿元,同比增长了64%。之后还有不错的放量空间。
再往后,该板块营收排名第二的药物为Xeljanz,也是该板块唯二突破10亿美元营收的药物之一。该药是一类炎症/自免类型药物——JAK激酶抑制剂,2012年获得FDA批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该药2016年的销售额就接近了10亿美元,2017年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了13.5亿美元,2019年该药的销售额突破了20亿美元,而后峰值在25亿美元左右。2024年的营收额为11.68亿美元,同比去年销售额下降了31%。
自免/炎症领域近年迭代速度较快,该药在专利到期之前面临着销售额达峰后大幅度下滑的困境,也无可厚非。
这便是该板块唯二两款10亿美元以上营收单品的情况,排名第三的是Enbrel依那西普,一款1998年上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老药。该药目前在美国已经有相关的生物类似药获批。不过,辉瑞对于该药的权益不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北美权益在安进手中),这款老药如今仍能够为辉瑞带来6.9亿美元的营收,已经实属不易。
该板块总体情况便是如此,其所折射出的问题是该板块目前的青黄不接,仍然是一些上市多年的单品在苦苦支撑,除了Vyndagel近年来没有出色的重磅炸弹出来横扫市场。
不过该板块总体的营收增长却不错,2023年该板块营收为149.88亿美元,2024年为166.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这主要还是得益于Vyndagel的同比增长。
3
肿瘤板块——最受瞩目板块
对于平时行业内人士关注度来说,仍然是肿瘤板块最受关注,该板块2024年表现非常不错,2024年同比增长达到了25%。总共有4款单品营收突破了十亿美元。
该板块排名第一的重磅炸弹是lbrance(派柏西利),2024年收入为43.67亿美元,同比下降8%,其2021年销售额达到了54.3亿美元,之后便逐渐下滑。该药获批时间为2015年,其上市十年左右、不算很长时间,但对于肿瘤,尤其是乳腺癌CDK4/6抑制剂这个内卷到极致的癌种药物而言,已经面临着被后续新发管线围歼的趋势。比如礼来的阿贝西利营收已经超越了派柏西利,2024年其营收达到了5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
排名第二的药物则为Xtandi(恩杂鲁胺),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用来治疗前列腺癌,同样是一条内卷的药物赛道。不过目前该药情况还算不错,2012年上市,目前营收仍然处于明显增长状态:其2024年营收为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
排名第三和第四的药物来源于对seagen ADC单品的收购。
排名第三的药物为Padcev,这款相信也不用作太多介绍:靶向nectin-4的ADC,主要治疗尿路上皮癌,权益在安斯泰来和辉瑞双方手中,2024年,该药为辉瑞带来了15.88亿美元的营收,2023年营收为10.3亿美元,增长还是非常可观的。
排名第四的药物为Adcetris,一款靶向CD30的ADC药物,治疗淋巴瘤,上市于2011年,2023年营收为16.5亿美元,2024年营收为10.89亿美元,目前看来还是随着上市时间日渐久远,呈现衰退势头。
排名第五是生物类似药的大杂烩,各种生物类似药营收加起来达到了10.37亿美元。
这是目前抗肿瘤药物板块的整体情况:2023年营收124.5亿美元,2024年营收156.12亿美元,增长非常可观,营收结构也较为分散,但派柏西利大单品营收的不断下滑,目前没看到能够填补该单品缺口的药物。
总体来说,肿瘤板块缺少一根“backbone”去当作万能药物,成为肿瘤药物的基石,例如PD-1单抗类型。之后,就看辉瑞会如何“出牌”。
结语:这就是全球制药营收一哥的情况,我们能看到它的辉煌,也能嗅到它的危机,不仅是special care板块缺少增长动力,在肿瘤板块也缺少“万精油”,在Primary Care这么大营收的总量背后,同比增长却是负数。总体而言,宇宙大药厂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参考来源:辉瑞2024年财报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合作、投稿、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GLP-1减肥药,是近年各大药企的发力点,其供不应求的广泛市场和上不封顶的潜在销售,点燃了药企的热情。
在目前已有Zepbound(礼来)和Wegovy(诺和诺德)的针剂减肥药市场中,不少药企正在尝试开发口服减肥药,试图以口服药版本的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国外罗氏、辉瑞、维京疗法(Viking Therapeutics),以及国内的恒瑞、锐格医药等公司都在开发口服GLP-1减肥药,但是这并不容易,因为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口服版本已经推进到了后期。
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后期口服减肥药
诺和诺德的GLP-1药物共有三种在售,分别是Ozempic(注射用降糖药),Wegovy(注射用减重药)和Rybelsus(口服降糖药)。口服GLP-1减肥药物还未上市销售,但是已经推进了后期研究。
2023年5月,诺和诺德公布了其口服semaglutide(口服版司美格鲁肽)的3a期试验OASIS 1进展,接受Semaglutide 50mg治疗的患者在68周后体重减轻了17.4%,而使用安慰剂则减轻了1.8%;此外,在Semaglutide 50 mg的患者中,有89.2%在68周后体重减轻了5%或更多,而使用安慰剂的这一比例为24.5%。
诺和诺德称临床试验显示出该口服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减肥效果,与注射剂相比,减肥疗效相当。
礼来的口服药版本Orforglipron也已经推进了后期研究——2023年8月,礼来启动一项国际多中心(含中国)3期临床研究(ATTAIN-1研究),在肥胖或超重伴体重相关合并症的受试者中评价orforglipron与安慰剂相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3年6月23日,礼来公布了orforglipron用于肥胖或超重患者的慢性体重管理的2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orforglipron达到了疗效评估的主要和次要终点,并在至少有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不包括2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成人中显示出临床显著的体重减轻。
尽管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口服减肥药已经推进了后期,但毕竟还没有真正获得批准,因此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秉持这种信念,不少药企正在对口服减肥药发起进攻。
罗氏口服减肥药明年进中期
2023年12月,罗氏以近30亿美元收购Carmot Therapeutics的大动作,向市场宣布将重新踏足减肥药领域。延伸阅读:27亿美元,罗氏进军减肥药市场
在这笔交易中,罗氏获得了三款GLP-1管线——CT-388(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每周一次皮下注射)、CT-996(GLP-1激动剂,每天一次口服)、CT868(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每天一次皮下注射);CT-388和CT-996可用于减肥药,CT868则是专门被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在本月的早些时候,罗氏公布了CT-996的1期研究数据,数据显示:CT-996组的体重显著降低了7.3%,而安慰剂组体重减轻仅为1.2%(P<0.001)。药代动力学数据支持CT-996每日口服一次的给药方案。
根据罗氏最近在电话分析中披露的时间表,CT-996将于明年推进中期研究。
相较CT-996,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的CT-388的进度要更快一些,CT-388将于本季度进行2期研究。CT-388的1期临床数据显示:经过24周的治疗,受试者的平均体重减轻了18.8%(p<0.001)。
但是有分析师指出,随着大规模的后期试验的展开,意味着其进入市场后,可能是同类产品的“第四或第五种”。
罗氏解释,Carmot药物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其具有差异化。以及罗氏还收购了其他的一系列资产,其中一些能够与内部管线中的药物相结合,以帮助在减肥期间保持肌肉质量。
——这也许会是罗氏的优势。
辉瑞屡败屡战
实际上,辉瑞是最先跟进口服GLP-1减肥药的药企之一,但是辉瑞也是跟头摔得最恨的那个。
辉瑞开发了两款口服GLP-1减肥药Lotiglipron(每日口服一次)和danuglipron(每日口服两次)),但是这两款药物在2023年先后因为安全和耐受性问题遭到了终止。
延伸阅读:
测出安全隐患,辉瑞中止一款GLP-1口服减肥药
掉队的“宇宙大药厂”,减肥药再终止
但是在2024年7月11日,辉瑞重新捡起danuglipron的开发,并将其原本一天两次的剂型更改为一天一次的优选缓释制剂。
danuglipron在先前的临床中显示出不错的减重效果,在2期试验数据中,600多名肥胖成人接受了不同剂量的danuglipron治疗。数据显示,在32周后,患者减重6.9%到11.7%不等,在26周后,减重4.8%到9.4%不等。
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临床试验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无法忍受而停用danuglipron,不同剂量组均有50%以上的停药率。
尽管辉瑞在发布这一消息后,股价上涨。但仍有分析师对此持质疑态度,认为这只是辉瑞试图增加收入点的无奈之举。
黑马维京
2024年7月25日,Viking Therapeutics(维京疗法)在2024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中透露:其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VK2735将跳过2b期临床试验,直接进入3期。消息发布当天,该公司的股价涨幅一度超过30%。
VK2735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皮下注射版本,一个是口服版本,跳过2b期的是皮下注射版本。
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的VK2735的2期临床数据显示:在第13周结束时,VK2735组的患者平均体重相比基线水平降低了14.7%;与安慰剂相比,平均体重下降13.1%。此外,VK2735的所有队列的体重在13周内是渐近下降的,并没有显示出稳定的证据,意味着在13周后延长治疗中,可以进一步减轻体重。
——该结果被认为具有能够威胁到Zepbound和Wegovy的潜力。由于VK2735的皮下注射版本的积极结果,VK2735的口服药也被寄予厚望。
同时口服版本的VK2735在1期临床中,也显示出:在28天的窗口期内,口服VK2735的患者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体重下降,相较基线下降5.3;与安慰剂相比,平均体重下降3.3%;同样显示体重渐近下降,没有观察到减重平台期。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28天的每天一次口服VK2735被证明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
Viking Therapeutics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推进口服VK2735的2期临床。
恒瑞的口服GLP-1出海
恒瑞有三款减重相关的GLP-1药物,分别是HRS-7535、HRS9531,均已进入临床。
HRS-7535是恒瑞自研的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HRS-7535,适应症有两个,分别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均处于临床II期研究。辉瑞在2023 ADA年会上,披露了在MAD中,使用HRS-7535的受试者第29天时的体重自基线平均下降4.38 kg,半衰期(t1/2)为5.28~9.08h。根据ClinicalTrials.gov,减重适应症的II期主要结果将于今年11月读出,预计2025年2月研究完成。
HRS9531是一款口服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辉瑞在2023 ADA年会上披露了数据:在SAD中,体重下降呈剂量依赖性,8.1mg组第8天时平均最大减重幅度为3.8kg(4.9%)。在MAD中,0.9~5.4mg组第29天时(治疗4周后)的平均减重幅度范围为4.3~7.7kg(6.7%~9.3%),5.4mg组第36天时的减重幅度最大(8.0 kg,10.0%)。
值得注意的是,恒瑞已经将HRS-7535、HRS-7535、以及一款肠促胰岛素产品(HRS-4729)授权给美国公司Hercules,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总计1.1亿美元。
华东医药从引进转向自研
华东医药有两款口服的小分子GLP-1,一款是与vTv Therapeutics LLC合作的TTP273,一款是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的HDM1002。
2023年12月,vTv Therapeutics宣布接到华东医药通知,后者表达了终止与vTv Therapeutics关于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小分子创新药TTP273的授权合作的意向。
延伸阅读:华东医药终止开发一款GLP-1R激动剂
华东医药转而大力开发自研的HDM1002,HDM1002已经推进至2期临床。2024年6月,HDM1002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的中国2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此外,华东医药在GLP-1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包括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类似药物,以及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GLP-1R/GCGR/FGF21R三靶点激动剂等创新药。
锐格医药
2024年3月8日,锐格医药宣布启动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RGT-075治疗肥胖的二期临床试验,并完成首例患者入组,顶线数据预计2024年下半年读出。
有趣的是,辉瑞曾因锐格医药的RGT-075结构相似,指控抄袭danuglipron。不过后来达成了和解。
小结
国内还有不少公司在研发口服GLP-1减肥药,包括先为达、信立泰、海思科、闻泰医药、德瑞智药、质肽生物、甘李药业、通化东宝等等。
相较于皮下注射,口服制剂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同时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成本,这也是各大药企追求口服片制的主要原因。
(如有错漏,欢迎留言指出!)
参考资料:
1.https://www.biopharmadive.com/news/roche-carmot-oral-obesity-drug-phase1-data/721588/
2.https://www.biopharmadive.com/news/roche-obesity-plans-carmot-schinecker-second-quarter/722414/
3.https://www.biopharmadive.com/news/viking-obesity-drug-study-results-zepbound-wegovy/708622/
4.https://ir.vikingtherapeutics.com/2024-07-24-Viking-Therapeutics-Reports-Second-Quarter-2024-Financial-Results-and-Provides-Corporate-Update
5.Healthcare Weekly《隐藏在恒瑞GLP-1交易后的细节及推测》
6.凯莱英药闻《恒瑞医药:口服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受理》
本周好文推荐
如需转载请联系佰傲谷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
·
·
·
·
·
5月4日,IDEA Pharma发布了2024年版的创新与发明指数榜单,最大的变化是恒瑞医药新进榜单,并挺进发明指数的前十,这代表中国的“制药一哥“创新实力获得了数量与质量的双认可。不过,全球制药风起云涌,往年霸榜的辉瑞、AZ、强生、罗氏等纷纷排位下滑,诺和诺德、argenx、福泰等新贵正在成为代表全球创新水平的新主角。撰文| Erin Qsher编辑| Kathy惊喜!恒瑞首次进入IDEA Pharma一年一度发布的创新与发明指数榜单,就冲进了代表药企研发水平的发明指数榜单的前十,在代表产品价值的创新指数榜单中,恒瑞也排到了第11位。这两份榜单中,恒瑞和百济神州是唯二入围的中国药企,不过,百济神州在今年遗憾掉出了前十,仅位列创新指数的第16位和发明指数的第13位。国外药企方面,辉瑞和AZ双双跌下“一哥”宝座,诺和诺德、强生强势上位创新与发明指数榜单第一;近两年产品爆发式增长的新贵argenx和福泰分别以15位、10位的增长,攀升至创新指数并列第11;Moderna和BioNTech经历新冠产品沉寂之后,研发实力仍然不俗,也以双位数增长超越多家老牌药企至发明指数第5和第12。不过,榜单变化的背后也是全球制药生态的演进。就像十几年前的吉利德、安进,argenx、Moderna、福泰、Alnylam等以技术为核心的Biopharma正在崛起。在IDEA Pharma评价的另一份“新鲜指数”榜单(对比过去3年和5年新产品收入占比,用以衡量制药企业“更新”其产品组合的能力)中,这些Biopharma名列前茅,而罗氏、辉瑞、诺华等老牌MNC被“挤”到了中游位置,这暗示出诞生自Biopharma的新产品销售增速更胜一筹。名为创新和发明指数的两份榜单有何本质区别?或许这句话就能给出答案:创新是从发明中创造价值,而不是发明本身。因此,可以看到IDEA Pharma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指标排列两份榜单,前者主要围绕创新产品所创造的价值,而后者则围绕研发的数量与规模。注:创新指数指标为过去3-5年上市新品的数量和销售额占比;过去五年营收增速和研发投入占比;以及与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收并购事件和投融资事件。发明指数指标为在研药品与已上市药品比例、新药临床试验数量、研发投入、专利数量以及新增管线规模。中国药企:恒瑞首进榜单;百济跌出前十今年已经是IDEA Pharma连续第十三年发布创新与发明指数榜单,而恒瑞首次进入这两份榜单,并直冲创新指数第11、发明指数第10。这也是对其过去两年全公司戮力创新研发的回报,可以说是对于数量与质量的双认可。2023年和2024年对于国内“制药一哥“恒瑞来说似乎是里程碑式的一个阶段,从过去的创新能力被质疑Fast-follow,到如今用实力说话,2023年创新药收入达106.37亿元,实现同比22.1%的增长。2023年,恒瑞的累计研发投入更是达到61.50亿元。在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的《2024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中统计,2023年恒瑞的研发管线数量增长了38.7%达到147个,跃居全球第8。并且其中约94%为自主研发,如果以此为衡量标准,恒瑞将在全球排名第一。在IDEA Pharma评选的“新鲜指数”榜单中,恒瑞也排在了第七的位置,其2019-2023年首次获批药物占总收入百分比接近30%,2021-2023年首次获批药物的收入占比达到13%。甚至在前十榜单中超过了辉瑞、艾伯维、诺和诺德三家巨头。值得一提的是,时间进入2024年,恒瑞在多个大热领域实现了多点开花。一个多月前的AACR会议期间,恒瑞携5款ADC项目亮相,有4个项目都是首次公开,涵盖TF、LIV-1、PSMA、DLL3等多个新机制ADC,并且具有FIC/BIC潜质。本周,恒瑞自研三款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也完成了License-out交易,首付款加里程金累计可高达6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交易中还涉及了对方公司Hercules19.9%的股权份额,为未来产品的海外进程投入“保险”。IDEA Pharma评价恒瑞为“这家新晋公司有望在制药创新和发明领域掀起波澜。”不过,作为最先挺进创新和发明指数榜单的另一家中国药企百济神州,似乎到达了增长瓶颈,并且在今年的两份榜单中,双双被新进榜的恒瑞超越。百济神州乏力的背后其实反映出其最近三年在新产品上的疲软,这点从IDEA Pharma的“新鲜指数”榜单就可以明显看出。百济神州2019-2023年首次获批药物占总收入百分比超过90%,2021-2023年首次获批药物的收入占比却不足5%。盘点百济神州在过去5年首次获批的药物,似乎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占据了绝大部分视野。虽然百济神州让行业看到了首个国产10亿美元分子泽布替尼在2023年取得了12.9亿美元的销售额,替雷利珠单抗也卖出了5.37亿美元,但是这两款产品之后就呈现出断层式下降,甚至在2021-2023年间仅获批了帕米帕利一款自研产品,之后再无其他。相对而言,恒瑞的1类新药在这三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小分子TPO-R激动剂海曲泊帕乙醇胺、CDK4/6抑制剂羟乙磺酸达尔西利、SGLT-2抑制剂脯氨酸恒格列净、AR抑制剂瑞维鲁胺、PD-L1单抗阿得贝利单抗、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等接近10款,平均每年两款获批新药,至少在数量上就取得了胜利。但当看到百济神州2023年年报中呈现出的同比增长14.90%,高达128.13亿元的研发费用之时,似乎又让行业回忆起曾经对于百济神州“翱翔空中的大鹏鸟”的比喻。不过,2024年对于百济神州其实也是考验,替雷利珠单抗分别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年初获得欧盟和美国FDA的批准,这也是百济神州在行业中的特殊考验——在行业纷纷“借船出海”的当下,百济神州的实体瘤海外商业化能力等待验证。而在后续创新实力上,也可以看到百济神州有着庞大的BD合作与多款FIC/BIC潜力的早期研发管线,诸如OX40抑制剂、DGKζ抑制剂、CCR8单抗等。总结来看,两家代表中国制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一哥”在2024年纷纷位列海外权威榜单创新与发明指数前茅,其实已经代表中国制药的议程设置获得了更新,质量与数量双双得到验证。两大榜首易主:诺和诺德取代辉瑞,强生取代AZ继过去连续两年,辉瑞、AZ分别霸榜创新指数和发明指数榜首,这次宝座双双易主了。根据IDEA Pharma全球“2024制药创新和发明指数”,诺和诺德一骑绝尘,排名⼤幅上升了18位,一举登上创新指数榜⾸,原本的“霸王”——宇宙大药厂辉瑞此次位居创新指数榜单第三。此次变化背后,脱离不了业绩的冰火两重天表现。对于诺和诺德而言,在成立100周年之际,2023年也成为了它历史上大丰收的一年。背后有力支撑是“2023年业绩强劲表现”,收⼊强劲增⻓超过30%,净利润也⼤幅增加超50%。尤其是诺和诺德GLP-1类产品合计销售额239亿美元,占总营收的70%。过去一年多,凭借GLP-1类药物在糖尿病和肥胖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原本低调的诺和诺德近乎一路“走红”,颇受资本市场追捧,市值在步步攀升。相反,此前两年霸榜的辉瑞,尽管在创新指数排⾏榜上较两年前位居榜⾸相⽐下滑了两位,在发明指数排⾏榜上也下滑了一位,但它仍然在医药创新和发明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在创新指数排行榜位居第三,在发明指数排行榜位居第六。回想前两年,辉瑞之所以攀升至创新指数榜首,与新冠肺炎中辉瑞的突出表现,以及辉瑞对于未来新产品开发的规划不无相关。彼时,IDEA Pharma总裁Mike Rea形容,当海浪来临时,辉瑞就在水里。辉瑞在疫情前就与BioNTech进行mRNA领域的合作,他们能够迅速转向新冠疫苗,这是一种创新、敏捷的思维方式与生物技术互动的能力,这也离不开辉瑞强大的临床、生产制造、商业化与分销的能力。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辉瑞2023年业绩出现明显波动,净利同比下降超9成,背后主要由于新冠产品Comirnaty和Paxlovid销量下降。同时,辉瑞也削减了研发支出。尽管财务业绩出现波动,辉瑞仍是制药创新和发明领域的巨头之一。新冠红利褪去后,寻找新增长点成为了辉瑞的重点战略之一。近日,辉瑞任命花旗分析师安德鲁· 鲍姆 (Andrew Baum) 为⾸席战略和创新官,负责管理投资组合战略和业务发展,将于6月3日起正式上任,并在推进辉瑞的长期企业战略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负责投资组合分析和优先排序功能、业务开发活动、加强与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的伙伴关系以及研究管线的商业评估等。发明指数同样经历了一轮更替。强生取代阿斯利康,成为发明指数的赢家。过去一年,强生在药物获批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2023年8月,强生新型药物TALVEY™(talquetamab)获得FDA加速批准投入市场,主要用于治疗那些接受过至少四种不同的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CD38抗体等后依然无法得到治愈的多发性骨髓瘤(RRMM)成年患者。这是一款具有靶向GPRC5D/CD3功能的双特异性抗体。相较而言,阿斯利康退步两名,在发明指数中排名第三。不过,过去一年,阿斯利康同样在监管方面取得了重大里程碑。另外还通过对合作和收购的战略重点,显示出进⼀步创新和发明的前景。比如收购 CinCor Pharma, Inc. 增强了其心肾产品线,与 Quell Therapeutics 的合作又使其能够开发⽤于1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病的T-reg细胞疗法。阿斯利康还与诚益生物合作,获得了新型口服 GLP-1受体激动剂 ECC5004的全球权利。 推荐阅读 * 中国赢麻了!恒瑞自研资产全球第一!中生、复星、石药四君冲锋,全球6124家药企研发盘点* 挑战AZ、强生!恒瑞、信达携FIC/BIC进击AACR。下个被并购中国Biotech将是?谁在上升?谁在下降?纵使排名起起伏伏,但背后内涵从来不曾改变。根据创新指数,argenx、福泰、安斯泰来的排名稳步上升,新兴疗法和平台型公司仍在持续受到榜单的“偏爱”。argenx是创新领域的⼀颗新星。作为去年的新晋者,argenx在新一年的创新指数中上升了15位,与福泰和恒瑞并列第11位。虽然argenx经营仍属亏损,但净利润增长了58.5%,其中32.7%的收⼊来⾃过去三年批准的药品。最值得一提的是产品是Vyvgart(efgartigimod alfa) 。argenx 仍在专注于扩大Vyvgart 的覆盖范围和可选性,该产品是用于治疗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的首创新生儿Fc受体阻滞剂,最初需要输注,但推出后提供了⼀种⽪下注射的选择,更是大大提高了其商业吸引力。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计划加快 FDA 批准 Vyvgart 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并将其适应证扩⼤到 15 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推进产品线的同时,argenx 还投资了差异化免疫学资产。在其规划中,正进⼀步优先通过创新免疫学计划建⽴其创新生态系统。福泰在2023年同样取得了⼀些可喜的进步,攀升10位,在创新指数中位居第11位,同时在发明指数中与再生元并列,上升2位至第8位。该公司强劲的增长和对创新的关注体现在其研发支出增长约40%以及超过200%的管道投资组合比率上。福泰增长的⼀个关键驱动力离不开其重磅产品——囊性纤维化联合疗法Trikafta(elexacaftor/tezacaftor/ ivacaftor),该药物的销售额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 16%,并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另外,“变⾰性”创新产品同样是其受到重视的关键因素,两种开创性的基因疗法Casgevy和Lyfgenia的问世,标志着镰状细胞病治疗迈入重要⾥程碑。有人欢喜有人忧。榜单中,一些遭遇重大挫折的公司也得以体现。2023年,吉利德科学遭遇了重⼤挫折,从创新指数前10名跌落,直接下滑12位⾄第20位。与此同时,该公司在发明指数中下滑至第24 位。抗CD47 疫疗法的受挫成为主要稻草。2023 年 7 月,吉利德宣布停⽌针对高风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 ENHANCE 研究,理由是不太可能取得有意义的结果。不久后,FDA 将吉利德的马格罗利单抗项目部分临床暂停,以进行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研究。紧随其后的是,另⼀项针对 TP53 突变 AML 也终⽌。回复“V”,了解电子期刊详情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Spacelabs Medical, In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Spacelabs Medical, In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