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广东广发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广东广发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重磅”Sci.Robot最新封面:史上最大由人类肌肉驱动的机械臂,人机融合取得新突破
东京大学团队开发出史上最大由人类肌肉驱动的机械臂,使用名为MuMuTA的新型驱动器,通过“寿司卷”式设计解决了肌肉组织营养供应问题。该机械臂具有18厘米长的手指,每根手指配备独立的驱动器,通过电刺激实现精准控制。实验结果显示,单个手指关节的最大转动速度可达500度/秒,三个关节总转动角度为130度,并且连续刺激30分钟后仍能保持最大收缩力。培养仅8天的肌肉组织即可达到良好的收缩性能,整个系统展示了生物混合机器人在尺寸和功能上的重大突破,研究成果登上了Science Robotics的最新封面。
2. 我国在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等团队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个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艾滋病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验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免疫反应。该研究采用曾用于消灭天花的“天坛株”痘苗病毒为载体,为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带来了重要进展。尽管全球已进行300多项艾滋病疫苗试验,但大多数未能证明保护性免疫效果。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疫苗在健康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能诱导持久的艾滋病特异性免疫反应,为后续Ⅱ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3. 全球首个!微灵医疗发布医疗级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定制平台,加速临床转化与普及
深圳微灵医疗发布全球首个医疗级植入式脑机接口定制平台,旨在加速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转化与普及,突破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技术壁垒,但该技术仍面临脑组织安全、技术难题和适应症局限等挑战。
4. 剂泰科技完成4亿元D轮融资!助力打造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新引擎”
剂泰科技近期已完成D轮融资。本轮融资募资总额为4亿元人民币,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和大兴区产业投资基金联合领投。融资资金将加速剂泰科技多个战略重点的推进,包括平台自动化升级、自研产品管线推进、深化国际战略合作及高端人才引进。
5. 让机器人拥有智能触觉,“悟通感控”获数千万元融资
悟通感控获数千万元融资,由尚势、水木、广发等投资机构领投跟投,用于智能触觉技术研发,突破行业难题并实现量产应用。
6. 日本生物制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生物经济与碳中和
日本在生物制造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植物表达系统实现复杂蛋白质规模化生产,为医药等领域提供低成本、低碳排放解决方案,助力生物经济与碳中和。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港股主题ETF强势吸金。最近一个月,超300亿元加仓港股主题ETF。与此同时,公募持续加大对港股的布局力度,密集上报港股主题基金,部分基金公司旗下首只QDII产品即瞄准港股市场。在多家基金公司看来,当前港股估值处于相对低位,配置价值显现。
据Choice测算,截至7月10日,6月10日以来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达到324.2亿元。其中,港股创新药、科技、红利等领域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具体来看,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为37.18亿元,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净申购额为35.27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28.31亿元。此外,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华夏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等的净申购额均超过20亿元。
随着资金的持续涌入,多只港股主题ETF份额创下新高。其中,截至7月10日,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华夏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ETF、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等份额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从港股主题ETF总规模来看,截至7月10日,港股主题ETF总规模达到4121.7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超1200亿元。百亿级ETF阵营大幅扩容,当前共有11只港股主题ETF规模超百亿元。其中,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为488.75亿元,较去年底实现翻倍,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的规模,则从76.78亿元增至233.33亿元。
当前公募也在加大对港股的布局力度。仅7月以来,就有9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报,包括富国恒指港股通ETF联接基金、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ETF、浦银安盛港股通消费混合基金等。与此同时,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也进军QDII业务,火速布局港股主题基金。具体来看,西部利得基金旗下首只QDII产品正在发行,该基金主要跟踪恒生科技指数。西部利得基金基金经理胡超表示,发行该产品主要是因为中长期坚定看好港股的投资价值,尤其是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核心优质科技资产。
永赢基金旗下首只QDII产品同样瞄准港股市场,跟踪恒生消费指数,该基金将从7月14日开始发行,募集期只有4天。
截至7月10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超7100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从机构发布的港股市场下半年投资策略来看,均对后市持乐观态度。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港股市场增量资金驱动特征明显,从互联网、新消费、红利到创新药,越来越多港股优质资产被全球资本挖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港股。
在华安基金看来,保险资金将是接下来重要的增量资金,作为险资青睐的配置方向,红利资产有望迎来更多中长期资金。央地国企的分红意愿和能力均较强,港股通央企红利的股息率优势显著,看好其配置价值。
“综合考量当前港股市场所具备的低估值优势,以及国内政策的稳步推进,港股有望在下半年延续震荡上涨的良好态势。”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建议,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硬科技、电信、公共事业、消费和医药,以及出口相关领域,同时积极挖掘具有增长潜力的个股,把握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叶景)
来源:证券时报
在创新药赛道短期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市场上出现了较多对其“从主题投资到业绩兑现路径的确定性”的讨论。
不过,部分公募人士对创新药板块仍有比较高的期待。他们认为,考虑到创新药每个季度在海外市场的授权数量和金额不断增加,即便在市场波动的环境中,也体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吸引力。
“那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板块,可预见性相对较强,未来市值空间的可实现度和实现路径把握相对较大,是医药行业里弹性最大的方向。”广发沪港深医药基金经理吴兴武认为,产业发展往往是线性的,而股市行情常常以脉冲的方式演绎,这个现象不仅存在于创新药领域,也常见于很多产业趋势驱动的行情。中期来看,如果按照产业趋势驱动投资节奏的框架,基于当前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创新药行业大概率仍然可以持续发掘出投资机会。
吴兴武进一步分析,今年上半年,创新药在产业层面和市场偏好层面迎来阶段性共振。中国创新药行业经过十年的进步,已经进入厚积薄发的发展阶段。尽管当前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整体而言,优质企业占据了较高比例。同时,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稳步推进,每个季度在海外市场的授权数量和金额不断增加,显示出行业的发展潜力。这也是其受到资金关注的重要原因。
如何把握未来创新药的投资机遇?吴兴武认为,对于创新药的投资,要建立在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创新药行业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将影响未来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框架的构建。
首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创新药的研发产业链完善,生态活跃。从研发端科学家到产业化工程师,从领军人才到中坚骨干,都搭建了充足的人才队伍。
其次,中国有数量庞大且性价比适宜的临床试验群体。临床上很多疾病细分亚型在国内都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基数,这是非常宝贵的转化医学资源,有助于我们对某个药品的治疗领域有更为精准而细分的认知,甚至会对早期研发中的靶点选择和分子优化等环节也有一定程度的逆向促进。
最后,要以项目型的视角看待企业的市值空间。“尽管已经有企业开始进行全球商业化探索,但现阶段来看还不具备清晰路径,当前我们对企业可预期的收益方式仍然以药品上市后的远期收入分成为主,这就是项目型视角。”吴兴武介绍,事实上,很多大型跨国药企也是以一两个大项目来带动公司以十年为单位的发展周期。
基于对创新药产业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医药行业长达十五年的跟踪,吴兴武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增加了创新药方向的仓位,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增持了泽璟制药、科伦药业、恒瑞医药、港股药明康德和信达生物,新进了新诺威等股票;同时,增加了国内设备更新领域的资产仓位。
“在投资中,我偏好自下而上深度挖掘,精选好赛道中护城河较深、长期竞争力较强和企业价值高的企业,同时也会顺应行业周期和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对持仓做出适度调整。”吴兴武表示。
Wind统计显示,截至7月4日,广发沪港深医药A今年以来的回报超过50%,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率为33.90%。
100 项与 广东广发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广东广发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