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海篆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篆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 诺和诺德正在拓宽慢病治疗边界,管线中有超过50%的项目基于全新的疾病机理,并希望在2025年实现50%的研发管线项目来源于外部合作。向来“低调”的诺和诺德,今年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其市值也首度在制药界跻身全球第二。是什么让诺和诺德历经百年依旧风华正茂?答案或在于其唯“慢”不破。诺和诺德研发策略已悄然转变。其管线布局正在慢性病领域快速拓展,产品研发超越糖尿病、血友病、生长激素缺陷等已有领域,向肥胖、心血管疾病、肾脏病、NASH及更广泛的血液、内分泌罕见病等众多领域覆盖。公司大胆发掘新药物机制,如NASH领域的LXRα、MARC1,心血管领域的IL-6等新靶点;并结合新技术平台开发产品,siRNA、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平台悉数上线。与外部创新力量合作,也成为诺和诺德管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诺和诺德希望在2025年实现50%的研发管线项目来源于外部合作。不断延伸的慢病治疗边界诺和诺德在产品开发中持续表露出战胜慢性病的决心。其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研发日主题也被确定为“共同畅想没有严重慢性疾病的未来”。近几年,诺和诺德产品研发边界不断得以延伸,其推动力来自于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对慢性病未满足需求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疾病相互关联性和致病机理更深层的探索和认知。“我们仔细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机理发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脏和肾脏疾病等,背后往往有相似的致病机理,例如都涉及炎症、纤维化、氧化应激等;我们也观察到,不少代谢性疾病发生,并非单一器官出现问题,一种疾病可能引发多重挑战。”诺和诺德全球药物发现高级副总裁Karin Conde-Knape 博士说。因此,诺和诺德近年管线布局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策略,在产品研发中整合疾病领域、生物学机理和研发技术平台。同时,诺和诺德也探索未知的慢病致病机理,开发更精准的治疗产品,以期实现慢病治疗从“一刀切”转向量身定制。Karin博士介绍,目前管线中有超过50%的项目基于全新的疾病机理。Karin以糖尿病举例:糖尿病治疗并非仅关注降血糖,还要考虑实现对心血管、肾脏、肝脏等多脏器的保护;糖尿病也不只有1型和2型两种简单分类,进一步细分还包括患者对胰岛素是否敏感,合并症严重与否。“我们正在深入区分不同表型背后的机理。”Karin说。诺和诺德研发管线也因此体现其特色:一款产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或同一疾病领域聚集多款产品,但作用机理各不相同;此外,小分子、抗体、siRNA、细胞治疗等技术在管线中都有相关应用。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拥有多个适应症方向,包括已经获FDA批准的糖尿病和肥胖症,以及处于临床探索阶段的心血管疾病、NASH、阿尔茨海默症等更多适应症。最近司美格鲁肽3期临床STEP HFpEF研究结果显示,其可显著改善肥胖患者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相关症状。此外,在心血管领域,针对不同疾病机理,诺和诺德也有多款产品在研,例如抗体类药物ziltivekimab。除代谢问题外,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ziltivekimab 靶向炎症通路IL-6靶点,有望成为首个改善心血管结局的IL-6抗体药物。与时俱进走向开放创新在拓展慢病治疗边界、发掘更多机理过程中,诺和诺德不断展现开放的姿态,与外部创新力量加强合作,为公司引入更丰富的候选产品和研发技术平台。在诺和诺德网站公布的临床管线中,归类为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共有3款(见下图),它们均来自与外部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研发。诺和诺德于2020年6月以21亿美元收购Corvidia Therapeutics时获得ziltivekimab,目前已经进入3期研究阶段。处于2期临床的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心肌病治疗药物NNC6019,最初由Prothena研发,2021年7月被诺和诺德收购。此外,进入1期临床研究的心衰细胞疗法HS-4,也由诺和诺德与日本初创公司Heartseed合作开发,今年初完成了首例患者治疗。除产品合作外,诺和诺德也引入外部领先技术平台。针对当下慢病新药研发热点NASH,诺和诺德有两款siRNA候选药物处于1期临床阶段,分别作用于新靶点LXRα和MARC1。2021年诺和诺德33亿美元收购Dicerna公司,这两款siRNA候选药物则依托于Dicerna的GalXC RNAi技术平台。公司表示,RNAi疗法有望为2型糖尿病、肥胖症、慢性肝病、NASH和罕见病等提供多种临床候选药物。中国创新加入全球管线诺和诺德开放创新的触角也不断深入中国。公司近年在中国推行创新理念:加强中国对全球创新研发的贡献,让创新药在中国与全球同步获批。前述研发日活动的目的,也是希望进一步与国内学术机构、初创公司等,在首创机理新药研发、领先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加强连接。据波士顿咨询提供的数据,中国新药研发已逐步从Me Too走向Me Better乃至First In Class(FIC),目前已有超100项FIC产品获得国内IND批准,占全部IND获批项目的20%,在心血管疾病、肾脏病、NASH等方面,都有FIC药物推进到临床阶段。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韩丹博士也认为,当下是诺和诺德与中国创新开展合作的重要契机,对于合作伙伴提出的创新概念,诺和诺德可提供从概念验证到临床乃至商业化的全价值链支持,补足国内FIC产品研发的生态短板。她提到已有两个中国的合作项目进入诺和诺德全球早期研发管线。这两个项目均来自INNOVO开放创新平台。该平台于2019年3月启动,依托于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初创公司和孵化器等合作,至今已评估约一百个新概念和想法,其中有30余个项目获得诺和诺德资源支持。2022年8月,诺和诺德INNOVO旗下又启动“星起点”创新大赛,与飞镖创新中心联手,进一步强化与中国初创公司合作。大赛优胜者可获得50万元资助、来自诺和诺德科学家的研发指导及优先入驻飞镖创新中心的机会。今年9月,“星起点”2023大赛落幕,科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篆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拔得头筹。诺和诺德还于今年启动INNOVO open call项目,旨在与国内学术机构合作,招募创新药物靶点和疾病致病机理项目,促进源头创新。目前,公司已遴选出3个优质项目,每个项目将获得35万元人民币的资助以快速验证其科学假设。Karin表示,“诺和诺德有很多合作方式,具体看合作方需求,以及怎样的方法最有效率。除了直接投入资金外,我们也可以提供专业技术知识。诺和诺德的科学家会花时间和外部研究机构或其他公司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开发,以期更快推动疾病治疗概念走向成熟。”除加强与中国创新力量合作外,诺和诺德近年还不断践行2025年实现90%创新药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发的承诺,让中国患者加入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诺和诺德临床药物开发高级副总裁Mads Frederik Rasmussen博士介绍,目前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发的目标已在多款产品上得以实现。例如,每周1次注射的超长效胰岛素依柯胰岛素(icodec)今年上半年在美国、欧盟和中国同步递交上市申请。上文提到的ziltivekimab以及CagriSema、IcoSema等,国内外研究都处于3期临床阶段。诺和诺德这家“百年老店”,正在向制药界展示其拓展慢病治疗疆界的新面孔,而来自中国的创新力量或为此目标贡献一臂之力。编辑 | 姚嘉yao.jia@PharmaDJ.com 总第1964期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www.PharmaDJ.com
2023年9月8日,由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与ATLATL飞镖创新中心联合发起的「星起点」2023创新大赛在上海圆满收官。在紧张的初轮评选后,本次「星起点」共有5个创新项目进入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科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篆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星起点」计划由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和ATLATL飞镖创新中心于2022年联合推出,旨在为有潜力的优质创新项目提供帮助,是诺和诺德为强化与中国本土创新力量的合作而开展的重要项目。根据大赛奖项设置,这两家优胜公司将获得在飞镖创新中心全国任意一个站点的优先入驻权,并获得诺和诺德50万元人民币资助,用于支付入驻飞镖创新中心的租金及其提供的研发服务,同时,还可得到诺和诺德全球药物研发专家团的针对性指导。「星起点」2023创新大赛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线上线下超过1500名观众观看路演。本次创赛得到了诺和诺德全球研发团队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大赛评委包括诺和诺德全球药物发现高级副总裁Karin Conde-Knape博士,诺和诺德全球研究技术高级副总裁 Brian Vandahl 博士,诺和诺德早期研发创新合作和联盟企业副总裁Miriam Frieden博士,诺和诺德企业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韩丹博士以及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鹏程博士。「星起点」2023创新大赛不仅展示了中国本土创新力量的潜力,也为新药产业的开放创新和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两届优胜团队齐聚,站上「星」的起点科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研发阻抑tRNA(Suppressor-tRNA)的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针对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引起的严重疾病开发变革型疗法。魏东 博士科动生物联合创始人科动生物联合创始人魏东博士表示,“非常高兴能参加第二届「星起点」创新大赛,这是一次独特的体验,能获得诺和诺德研发团队及资深专家们的认可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特别期待能与诺和诺德的科学家团队深入交流,他们的指导对我们未来的研发策略的制定和执行都会有巨大帮助。”上海篆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基因编辑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出可成药的下一代基因编辑系统。林俊良 博士篆码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篆码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林俊良博士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在「星起点」创新大赛走到最后,感谢诺和诺德和飞镖创新中心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这样的早期初创公司能够展现自己的想法、技术和理念。我们在管线的布局和推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诺和诺德在资源和专家上的支持及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学习,健康成长。”此外,「星起点」2022创新大赛的优胜团队杭州迪纳元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睿愈(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也受邀登台分享。潘公华 博士迪纳元昇联合创始人兼CEO迪纳元昇联合创始人兼CEO潘公华博士谈到,在诺和诺德和ATLATL飞镖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快速发展,不仅建立了实验室,还扩充了团队,建立了管线,其中有一些管线是在诺和诺德的指导下开启的,潘博士对「星起点」大赛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伊成器 博士睿愈生物创始人睿愈生物创始人伊成器博士表示,“去年在「星起点」创新大赛中获得的认可给了团队很大的鼓励。在去年参赛前,睿愈生物还没有正式运营,只能在北大旁边的咖啡馆里准备参赛的PPT,但过去的一年,在诺和诺德以及飞镖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团队已经系统地投入研发工作,「星起点」大赛的奖项也在扩张团队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便面试者对公司不了解,也对我们表示了认可。”期待更多明日之星「星起点」创新大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诺和诺德得以深化与中国本土创新力量的合作,发现并支持那些具有转化潜力的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项目。韩丹 博士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总裁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韩丹博士表示,“今年是诺和诺德成立百年,诺和诺德一直致力于驱动变革,战胜严重慢性疾病,我们相信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并一直为之努力。「星起点」创新大赛是我们加强与初创团队合作的一个尝试。非常感谢那些对「星起点」感兴趣,并提交了提案的公司。通过与诺和诺德全球同事和ATLATL飞镖创新中心的合作,我们能为初创公司提供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Miriam Frieden 博士诺和诺德早期研发创新合作和联盟企业副总裁诺和诺德早期研发创新合作和联盟企业副总裁 Miriam Frieden 博士介绍了诺和诺德的外部合作战略及相关案例,并分享道,“外部创新是我们研发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我们会以科学、互敬、透明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合作伙伴。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一些想涉猎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因此,我们非常希望能跟行业中的早期初创公司或学术机构进行合作。INNOVO开放创新平台是诺和诺德在中国开展广泛合作的窗口,希望感兴趣的同道们关注并联系我们。”朱鹏程 博士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鹏程博士表示,“从2022年开始,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已在上海之外的创新高地拓展,包括北京、深圳、新加坡乃至欧洲。我们不止提供研发场所,还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多种研发模块整合,建立了创新的生态系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150个创新团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初创公司。我们希望通过ATLATL的创新触角,为更多的初创公司服务,帮助科学家验证他们的想法,并支持他们更快更好的发展。ATLATL非常荣幸与诺和诺德合作,相信通过「星起点」,我们能为中国本土创新挖掘更多更好的创新项目。”未来,「星起点」创新大赛无疑将成为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的重要活动之一。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有潜力的团队在这个平台上崭露头角,看到他们的创新项目能逐步转化为实际应用。成为明日之星。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诺和诺德与中国本土创新力量在这个平台上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创新药研发的进步。星起点,明年见!【关于「星起点」创新大赛】“星起点”创新大赛由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与ATLATL飞镖国际创新中心联合推出,诚邀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团队提交创新转化项目。这个计划始于我们的初心——驱动改变,为严重慢性病患者探寻变革性疗法。在中国,诺和诺德通过INNOVO®项目寻求与本土创新的合力,推动转化研究。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于2019年3月推出INNOVO®开放创新项目,旨在携手最具活力的中国本土创新力量,搭建医药开放创新合作的新生态,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多元化研发管线。“星起点”创新大赛将作为INNOVO®的一项旗舰活动进一步推动我们与中国本土创新力量的合作。2022年,诺和诺德与飞镖国际创新中心第一次发起“星起点”创新大赛,优胜者迪纳元昇与睿愈生物摘取桂冠,顺利入驻飞镖创新中心。【关于诺和诺德】诺和诺德公司成立于1923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总部位于丹麦。我们的使命是驱动改变,携手战胜糖尿病和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包括肥胖症、罕见血液疾病、罕见内分泌疾病等。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引领科研突破,扩大公司药物可及性,并致力于预防及最终治愈疾病。诺和诺德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5.71万名员工,向全球约17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诺和诺德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novonordisk.com.cn。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由跨国生物制药公司在华设立的首家研发中心。目前,我们专注于研发治疗性蛋白及多肽类药物,拥有从早期药物靶点发现、验证,到候选药物分子筛选、优化,及临床前药代药理测试、评估的完善能力和丰富经验,是世界一流水准的医药研发中心。作为诺和诺德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发中心参与公司众多新药研发项目。【关于飞镖创新中心】ATLATL飞镖创新中心是国际化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通过整合生物医药研发的共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将传统的重资产投资模式转变为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该商业模式起源于波士顿,2017年在国内进一步优化升级。ATLATL不仅提供世界一流的实验环境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还具备多个专业化的研发平台,针对目前热点领域提供驻场科学家和项目管理团队。通过与国际知名药企、高校院所、服务&仪器公司合作,整合全球资源,赋能创新,融合发展。ATLATL目前在全球多个城市设有研发平台,包括北京、上海、新加坡、波士顿等,通过资源互补,帮助创新企业快速到达下一个研发里程碑。ATLATL的驻场研发团队为海内外的医药企业提供研发组装服务,包括基因和细胞治疗、AI药物筛选、大分子药物研究、基因编辑、单细胞高通量筛选、GMP工艺优化、以及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动物疾病模型等。点击了解更多诺和诺德中国!
100 项与 上海篆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篆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