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海百雀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百雀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2月20日,三生国健发布一则公告:为进一步聚焦核心优势资产,优化业务结构及资源 配置,加快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丹生医药拟与三生制药签署《许可协议》,拟将公司612项目和708项目独家授予给沈阳三生。
根据协议,三生国健将获得来自沈阳三生的一笔1.02亿元的首付款,以及里程碑付款和15%的管线销售额作为后续权利金。此后,沈阳三生可以在中国大陆地区利用许可专利、许可技术秘密以及其他知识产权,针对合作靶点就所有适应症对许可产品进行研发、注册、改进、生产、使用、销售、许诺销售、出口和进口。
612项目、708项目都是指三生国健自主研发的临床产品。612是一款新型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708则是靶向PD-1/TGF-β的双特异性抗体,目前两项目都处在临床前阶段,并已有的临床前体内药效研究表明联用时可以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沈阳三生与三生国健同属于三生制药旗下附属公司,且沈阳三生直接持有三生国健6.42%的股份。这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这两家公司并不是两家第一次合作。自三生国健提出聚焦自免领域战略,并决定逐步剥离非自免领域管线后,沈阳三生几乎“接盘”了三生国健被砍掉的所有管线。三生国健也从沈阳三生帮扶中回了一大波血。
2023年4月,三生国健就将抗肿瘤项目602、609、705、眼科601A项目及丹生医药707项目独家授予给沈阳三生,首付款4.2亿元;同时,将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项目以9930万元转让给沈阳三生;2024年6月,三生国健将706、709、HBT-2002、QY-F10、QY-F11、QY-F07、QY-F02项目独家授予给沈阳三生,获得了包括首付款2.36亿元,以及里程碑付款和后续权利金。
1月17日,三生国健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数据表示,其2024年度预计实现净利润7-7.7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37-162%。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王苗嫦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两个三甲医院院长同时被查!曾共事多年
百雀羚牵手同仁堂,百年国货联袂开启新篇章!
新事 | 急救推车里有过期药品,医院停业整顿
在登陆资本市场的第十年,龙津药业走到了退市边缘。
2月18日,龙津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可能会被终止上市。因为龙津药业很快就会达到《股票上市规则》第9.3.12条规定的退市条件。
龙津药业的营收主要来自中药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曾占据公司90%以上营收。不过在中药注射液集采、用药限制等多重打击下,公司业绩一蹶不振,已经连续亏损五年。2019年至2023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3988.6万、252.6万、1030.4万、5734.4万、8110.5万元。
2024年情况并没有扭转。根据业绩预告,龙津药业2024年营收在5086万至7460万元之间,利润总额亏损在3325万至4949万元之间。4月25日,龙津药业将披露完整年报,若结果与预告一致,龙津药业将无力回天,成为2025年第二家退市的医药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第一家退市的大理药业做的也是中药注射液生意。在两家退市背后,是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系统性危机的缩影。
量价双跌,龙津药业连亏五年
龙津药业成立于1996年9月,手握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注射用灯盏花素,这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五种中药注射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为公司贡献了近九成的营收。
但对于龙津药业来说,成也大单品败也大单品。2017年医保目录调整后,注射用灯盏花素医保支付范围限制在二级以上大医院外,适用范围也收窄至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随着中药注射剂的监管逐渐趋严,龙津药业的灯盏花素注射剂销量不断下跌,2017年还有2858万瓶,到了2021年就只剩1278万瓶。
在销量下降的同时,中药注射液还在遭遇集采的打击。2021年12月21日,在湖北牵头的19个省际联盟集采中,龙津药业以“跳楼价”完成了集采中标。注射用灯盏花素(10瓶/盒,25mg/瓶)报价从228元/盒降至75.31元/盒,降幅高达67%,远超同行。
据采购文件披露数据,这次灯盏花素系列产品首年总体约定采购量仅为370多万支/瓶,有四家中标企业。这意味着龙津药业分得的“集采蛋糕”非常有限。
但对于龙津药业来说这场卡位战不得不赢。2021年前三季度,龙津药业注射用灯盏花素约有53.42%的销售收入来自集采省份,这意味着一旦落选公司可能会失去一半的市场。
当时龙津药业对产品成本控制信心十足,表示原材料灯盏花素是云南地区的特有的植物,公司具有运输成本优势。事后证明龙津药业还是太乐观了,灯盏花素并没能成功实现以价换量。而且国家医保局推行药价联动后,不集采的省份供货价也要下降,这样一来销售额肯定就比集采前低了。
中药注射液之殇
龙津药业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中药注射液行业集体危机的缩影。
过去,中药注射液曾有过一段很滋润的时期。但随着医保控费、用药限制等政策推出后,中药注射剂行业走进了下行期。据药融云数据,中药注射剂院内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80.58亿元骤降至2022年的406.14亿元,缩水超50%,相关上市企业业绩也纷纷下滑。
2025年第一家退市的大理药业也是如此,其主打产品是醒脑静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这两款中药注射液。由于这两款药物遭销量急剧下降、公司业绩低迷,被投资者抛弃。最终由于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人民币5亿元,大理药业自2月10日停牌,成为今年首家触发退市的公司。
虽然在2023年医保目录中,部分中药注射剂得到了“解限”,中药注射剂市场整体销售额在当年超500亿元,部分中药注射液又实现了正向增长。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中药注射液的市场能够回归曾经的辉煌。
国家集采与省级联盟集采的常态化,迫使中药注射剂价格大幅下降。在2024年的第三批中成药集采中,中药注射液价格降至“地板”,多个品种中标价甚至不足1元。比如,山西太行药业的清开灵注射液,从24元每支降至0.99元每支;哈尔滨珍宝制药的注射用炎琥宁拟中选价格为0.98元;金九药业双黄连注射剂从300元压到15元,降了95%。在绝对低价面前,中药注射液想重现辉煌不太可能。
中药注射液之前一直是集采的避风港。但近年来,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绞杀下,中药注射液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依赖传统品种的生存模式已难以为继,中药注射液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早寻出路,否则,“退市”可能会成为更多中药注射企业的终局。
撰稿丨方涛之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两个三甲医院院长同时被查!曾共事多年
百雀羚牵手同仁堂,百年国货联袂开启新篇章!
新事 | 急救推车里有过期药品,医院停业整顿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双11大促落幕,据公开数据显示,11月淘系京东合计销售额644.2亿元(官方平台未披露战绩),同比下滑8.5%,考虑到大促期间的高基数因素,按2022年10-11月累计销售额算,大盘整体下滑9.9%,化妆品类零售额消费延续疲软趋势。后续随着疫情管控放松,加上春节前为医美传统消费旺季,预计消费场景将有序恢复。11月下旬至今,医美监管动态频频,合规化进程持续推进,对于合规机构/厂商/产品的份额提升是一大利好。01医美的“中国故事”增速快、潜力大、监管严纵观中国医美的发展史,从萌芽,民营化,互联网化再到行业规范,是一条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Ø自1929年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开设整形外科,国内医美标记诞生;Ø到1994年,卫计委将医疗美容科正式列为医疗机构一级诊疗项目,完成公立机构的进一步探索;Ø此后的20多年间,民营机构和整形美容外科医院开始入场,项目种类增加,大众对医美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市场开始蓬勃发展;Ø伴随这样的发展势头,2014年资本入局,互联网医美APP不断涌现,行业在多方助力下得以快速发展。资料来源:知网、万方数据、中整协官网、中国社会科学网、iResearch、广发证券研究中心、艾尔建美学&德勤研究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医美市场之一,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购买力和个人意识的提升,都为中国医美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看到,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2.38万元,到2020年的3.22万元,5年复合增长35.1%,消费能力拉动消费意愿。此外,有8成大众对医美的态度是“接受和完全接受”。20-24岁的年轻女性,有33.2%已经关注到抗衰老,25-29岁的女性有40.3%已经关注到抗衰老。在职场,社会和家庭角色的多重压力下,女性会更容易感到“容貌焦虑”。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而在技术方面,科技进步提升了医美安全性,一方面医美技术,产品,器械和医学方案在不断发展下更为成熟,项目更加安全;另一方面是非手术类项目的兴起,这类项目相比之下创伤更小,恢复更快,风险和价格也都更低,降低了尝试门槛,提升了医美的安全性。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助力也功不可没,他们推动了行业信息透明化,提升了传播效率和服务效率。加上资本的不断涌入,更加加速了医美终端的整合。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来自政策面的不断变化和收紧,也标识着,医美行业在步入严监管时代。2017年以前,有关医美的政策主要呈现散点状态,普遍是针对特定医美产品进行约束和规范;2017年国家政策面开始更关注医美行业,更多的监管方介入对行业的整治,呈现多部委联合的特点,且内容涉及医美行业的方方面面。从面向上游制造商的,今年3月份,国家药监局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将水光针正式纳入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到面向宣传平台的,号称史上最严的医美广告监管文件,《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的落地,都标识着医美行业进入全面监管时代。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02国内医美渗透率仅3.9%轻医美具备高频消费属性随着大众对轻医美市场的认知逐渐跳出“医疗”的限制,延伸至消费属性更强的零售品类,轻医美类项目正在迅速普及和渗透。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1975亿元,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预计后期将逐步回暖,2022年预估增速将上升至16.3%,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2020年中国大陆市场医美项目渗透率仅3.9%,与日本,美国和韩国相比显著更低,未来中国医美市场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聚焦国内市场,目前更高价的手术类项目依然占据市场主体。而非手术类,即轻医美项目的占比还在持续提升,此类项目具有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项目风险更低的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轻医美项目的效果有时效性,不少轻医美项目需要持续,周期性地进行消费才能维持效果,这就使得轻医美有一定的高频消费属性,进一步推动市场占比的提升。轻医美项目的前十名以注射,无创类等项目为主,皮肤美容,脱毛和肉毒素项目最受消费者喜欢,销量占比远高于其他项目。资料来源:艾媒咨询、德勤研究与分析03市场格局分析注射美容:玻尿酸、肉毒素实现高位增长轻医美市场的用户量在过去6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5.3%,2021年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达到1813万人,占整体医美市场用户比例达83%,相比2019年73%的占比,短短两年已提升10%,可见市场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发展潜力。轻医美市场中,又以家用美容,注射美容和口服美容三大类产品最为用户青睐,竞争水平和受关注度位居前列。u家用美容产品:以护肤品,护发用品,彩妆,口腔护理和家用护肤仪器等为代表。受疫情影响,2020年美容化妆品市场首次出现同比下滑,2021年即恢复至正增长,护肤品,彩妆和护发类是家用美容产品的主力军,集中度达75%,这也是众多品牌在此三条赛道的竞争更为激烈的原因数据来源:艾媒咨询、Euromonitor、红塔证券拆分两个头部赛道的品牌格局来看,2020年护肤品市场依照份额排名,外资品牌欧莱雅,兰蔻和雅诗兰黛分别占据Top3,Top15有5家国产品牌上榜,分别是百雀羚,自然堂,珀莱雅,薇诺娜和御泥坊。数据来源:Euromonitor、红塔证券u注射美容产品:以填充类(玻尿酸,胶原蛋白),萎缩类(肉毒素),其他(埋植线,溶脂针等)为代表。相较上述美容化妆品行业,注射类医美产品市场规模相对小,但增速显著更高,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仍保持环比8%的亮眼增速,并在疫情后快速恢复,保持高增长趋势。注射美容市场高度集中于玻尿酸和肉毒素两大产品,他们也是全球非手术性医美项目中排名前二的产品,国内注射类医美市场中,肉毒素的规模达到53%。数据来源:新氧数据颜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青投智库制图、前瞻产业研究院玻尿酸和肉毒素均保持高位增长,尤其玻尿酸增速更为迅猛,且呈现出国产品牌加速替代的趋势。目前位居领导地位的品牌伊婉,是韩国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注射玻尿酸(2013年正式在中国上市),隶属于世界500强LG集团化学生命科学自主研发生产的医美玻尿酸品牌,其在研发过程中根据亚洲人的脸部特征及皮肤结构,结合人体工程学量身定制出适用于亚洲人的玻尿酸,具有优越的弹性和粘性,使用后既有良好的保湿除皱效果又可以获得较持久的塑性效果。这也是品牌长期位居领导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兰州生物自1993年自主研发的衡力肉毒素在国内获批用作新药上市后,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后第三个能自行生产肉毒素产品的国家,2012年被批准用于整形美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初,衡力的累计使用人次逾2700万,凭借其超高的性价比,与保妥适在国内市场平分秋色。两个品牌的产品在作用强度,维持时间和安全性上没有明显差别,主要差别在于“弥散度”,这也是消费者在选择肉毒素时的主要考量因素(弥散度:单位剂量的肉毒素打下去之后,最终作用于周围多大面积肌肉的范围),保妥适注射后的弥散面积约0.5平方厘米,而衡力的弥散面积约1平方厘米。对于大的肌肉如瘦腿,瘦咬肌等选择弥散度大的衡力更适合,对于面部小的肌肉,如皱眉纹,鼻背纹等表情纹,选择弥散度更小的保妥适更适合。数据来源:艾媒咨询、海通证券u口服美容产品:以胶原蛋白类,玻尿酸类,葡萄籽类,鱼子酱类,烟酰胺类等为主。目前零售药店仍是口服美容产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贡献全渠道52%的生意量。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超过7成的口服美容产品属于保健品经营范畴,连锁药店系统具备售卖保健品食品许可的资质。在政策和进口品牌的齐推动下,线上渠道得以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在选择口服美容产品时,更偏好淘宝和代购两种渠道,进口品牌更受喜欢。数据来源:头豹研究所展望未来医美市场的发展,我们可预见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无论是社会层面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及观念的转变,还是技术层面科技的进步持续提升医美的安全性,亦或是政策面多部委联合出台监管政策整顿行业乱象,优化消费环境等,都在助力行业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更多医美用户涌入市场,行业将步入更加有序和高效的发展之路。(来源:新康界 作者:Jean/卓冰)隆重推出高端医药人会员群每天仅需1.4元即可畅享超过100000篇精选医药数据研报超过10000人高端医药圈人脉药闻康策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欢迎转发分享、点赞、点在看
100 项与 上海百雀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百雀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