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近日,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在科创板的招股说明书。北芯生命成立于2015年,主要开发冠脉介入相关的产品。传统的“放支架”通常在造影的指导下进行,难以精准评估血管内部结构。精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就可以更好的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心血管精准诊疗包括血流储备分数(FFR)、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几种技术,北芯生命主要做的是血管超声成像和血流储备。这一领域市场长期由雅培诊断、波士顿科学、飞利浦几家进口厂商垄断。国内企业中北芯生命、乐普医疗、开立医疗等也有自己的产品。截至去年,北芯生命有9款产品商业化,2024年营收达到3.17亿元,核心贡献来自于精准冠脉介入辅助产品。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血流储备功能检查压力微导管占据了公司超90%以上的收入。图源:北芯生命招股说明书虽然已经有了收入,北芯生命并未摆脱亏损的局面,毕竟大多数产品还处于市场早期。2022-2024年,北芯生命累计亏损超5亿元,去年亏损有所收窄,仍有5373万元。眼下的北芯生命急需资金续命。靠集采翻身北芯生命已经不是第一次筹划IPO。2021年,北芯生命曾向港交所谋求上市,但最终未果。2023年3月,北芯生命转战上交所科创板,受理后至今都没得到上会通过。当时公司的两大产品血流储备分数测量系统、血管超声系统都已经获批上市,而且实现了不错的销售:2021年,血流储备分数测量系统上市第二年就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30.6%,仅次于雅培诊断;2022-2024年,血流储备分数系统每年都能拿到约8000万元的收入。血管超声系统的壁垒却没有那么容易攻破。北芯生命的血管超声系统产品2022年上市,收入主要来源于导管的销售,2023年这一系列产品的收入就达到了9708万元,算是国内企业中市占率最高的。但和外资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2023年,北芯生命的血管超声业务市占率只有5%,远不及波士顿科学、飞利浦等。集采的到来,给了北芯生命喘息的机会。2023年,浙江省牵头启动冠状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的省际联盟采购,规模近乎于国家集采,平均降幅53%,北芯生命成功中选。从去年业绩来看,集采帮了大忙。2024年,北芯生命的血管超声类产品销量翻了3倍,销售收入则增加了约124%,达到2.17亿元。公司的净亏损因此有了大幅缩减,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终于扭正。可以说,2024年已经是目前北芯生命表现最好的一年,也是北芯生命最接近上市的一次。腹背受敌北芯生命此时寻求上市,可能也是迫于对赌协议的压力。没有商业化产品上市之前,北芯生命一直仰赖着资本输入支撑创新医疗器械的开发,吸引了红杉铭盛、太平医疗、国投创合等诸多知名机构。2016至2022年,北芯生命共进行七轮融资,估值从5400万元迅速膨胀到53.2亿元。北芯生命与诸多投资方达成了对赌协议,赌的是北芯生命在2024年12月31日前能不能顺利IPO。失败的话,投资方不仅要拿回本金,还要收取本金年化12%的复利。此时更新的招股说明书,很可能相关对赌延期,北芯生命在寻求最后一次“续命”的机会。单就市场空间而言,精准PCI的未来其实是可观的。我国是心血管疾病大国,心血管病人就高达3.3亿人,冠脉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类型。人口老龄化以及冠脉手术普及的提升,血管超声等精准诊断手段的应用会越来越高。而我国精准PCI的渗透率较低,其中,中国血管超声在冠状动脉手术中的渗透率仅在15.4%,日韩则已经超过了90%。北芯生命等国产厂商最大的难关,其实在于挑战外资企业的市场地位。2024年落地的浙江联盟集采中,外资企业在报量上就占据了绝对优势,波士顿科学首年采购需求量总计23万根,占总需求量近八成。创新医疗器械不比仿制药,产品尚处于商业化早期,北芯生命很难做到像药品那样,用价格来突破重围。从集采报价中就能看出,国产厂商并没有在价格上形成优势,与进口厂商的报价维持在了同一水平线。图源:广东省医保局 国内的竞争对手也不容小觑。国产厂家恒宇医疗、开立医疗、全景恒升,以及远大医药和博动医疗等新一代血管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产品均已陆续获批上市,对北芯生命形成合围之势;国产厂家乐普医疗的FFR产品,以及博动医疗等开发的新一代基于影像的FFR产品都已经获批上市,这些将与北芯生命同台竞争。此时的北芯生命,很需要上市。撰稿 | 杨曦霞编辑|江芸 贾亭运营 | 廿十三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内容如有问题,请邮件联系:jianshiju@boyamedia.com商务咨询:13288688512
2025年开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在资本寒冬中依旧展现出了韧劲。
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显示,即使在春节假期的影响下,2月份,仍有超150家机构在中国医疗健康一级市场上出手,总计出现了80起融资事件,披露总金额达43.8亿元。
在这些活跃的机构里,复健资本、龙磐投资、启明创投、上实资本、国投创业、比邻星创投和水木创投在2月份出手次数最多,其中启明创投、上实资本和国投创业还总计在6起融资事件中领投。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1月份的超80家机构,2月份出手的机构数量翻了一番。其中,国资、企业方(CVC)是不可忽视的身影,在频繁出手的同时,它们也贡献了多起超亿元融资。
而从这些机构出手的领域来看,创新药、医疗器械依旧是两大主要融资阵地,总计获得26.3亿元融资,占总金额比例超60%。2月份,AI医疗领域则有6起融资事件,与二级市场的股价暴涨相比,一级市场上,AI医疗的火则尚未完全点燃。
医疗器械有多吸金?
具体来看,2月份医疗器械领域的融资情况已经大幅反超创新药,总计融资32起,总额约为20.1亿元,同比增长14%和75%。这意味着投资人对更具稳定增长性的医疗器械领域有着更大的市场信心。
近些年,在政策扶持与资本助推下,国产医疗器械在加速打破进口垄断的同时,也在朝着技术前沿性和精准治疗前进。有赖于硬科技、国际化和国产替代三大特点,医疗器械领域有9个项目都拿到了超亿元融资,占比达56%。
启明创投参与的两起项目融资,都诠释了这些特点。其中,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和奥博资本领投的阶梯医疗,凭借3.5亿元的B轮融资位列2月份融资前三。而这一笔融资,亦是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
阶梯医疗能够拿下如此巨额融资,与其所在的脑机接口赛道迅猛发展相关。与马斯克的Neuralink一样,阶梯医疗选择的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路径,并且研制出了中国首款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高通量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也是中国首个完成注册性检验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
启明创投另一项领投的项目是诺美新创,该公司于2月14日获得超3亿元融资,专注于耳鼻喉及颅脊外科医疗器械研发。在器械4.0时代,整合与创新成为行业主旋律。而诺美新创历经十年发展,经历4次战略性并购,逐渐成长为今日风口的“弄潮儿”。
目前,诺美新创的产品畅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超过3000家医院,其中大部分为耳鼻喉专科医院及三甲医院。其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就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他们看好有创新力、产品有全球化布局且团队积极探索全球化的医疗器械公司。诺美新创无疑符合启明创投的审美。
龙磐投资和上实资本则联合领投了赛德迪康的超亿元B轮融资。两家机构都对再生医学领域显露了明显的兴趣。除了专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发的赛德迪康外,上实资本旗下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还领投了微知卓生物2亿元的B+轮融资,现有股东龙磐投资继续支持。
近年来,作为生物技术最前沿的关键技术,再生医学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再生医学行业发展与创新。也正是在此支持下,再生医学企业陆续完成融资,2024年,更有佰傲再生医学完成了数亿元的C轮融资。
CGT的风继续吹
在尚未完全回暖的创新药领域,出手“谨慎”的机构们,优选的赛道则是CGT。2月份的17起创新药融资事件里,有6家机构投出了6个CGT赛道的项目。
这一趋势似乎延续了2024年CGT赛道的火热。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显示,2024年,无论海内外,投资机构出手次数最多的赛道里,细胞疗法皆是榜上有名。
图片来源:《2024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年度盘点》
其中,机构大佬软银,同样看上了这一赛道,并以8000万元投资了一家名为优恺泽的药企。要知道,2021年以后,软银就再没有在中国创新药领域出手,此番“重出江湖”便选择了优恺泽,看中的则是通用型CAR-T的市场前景——能够解决自体CAR-T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等瓶颈。
不过,不同于常规的融资方式,软银此番入场更像是一场国内版“NewCo”。根据当时的协议,科济药业将通用型BCMA CAR-T细胞产品、通用型CD19/CD20 CAR-T细胞产品的中国内地权益授予优恺泽,珠海软银欣创则是投资8000万元进行注册资本认购。投资完成后,科济药业对优恺泽股权稀释至92%,而珠海软银欣创则是获得优恺泽8%股权。
受优恺泽获得软银押注消息的影响,科济药业当天早盘股价上涨22.83%。事实上,二级市场上,CGT赛道同样“好消息”不断——特宝生物全资子公司伯赛基因收购了九天生物部分资产,好加速创新基因治疗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药明康德则增资了全资子公司上海药明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从1亿元一下提到6亿元。
不过,相比医疗器械领域,2月上榜融资超亿元名单的创新药企只有3家,分别为珂阑医药、凯米生物和蓝纳成生物。而这三个项目的共同点是不仅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且用技术创新解决了这些领域中的关键瓶颈,亦或是填补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2月份出手次数跻身前列的国投创业,便押注了其中两家——珂阑医药和凯米生物,且均为领投方。国投创业成立于2016年,是国投集团以市场化方式独立运营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规模300亿元。这家机构的投资轮次集中在A轮及以前,贯彻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理念。
聚焦到具体项目,珂阑医药立足于糖脂代谢领域的前沿科研,聚焦胆固醇代谢通路中成药性高的创新性靶点,开展针对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以及MASH)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研发。
据悉,珂阑医药原研项目转化来自宋保亮院士实验室。宋院士深耕代谢领域超过二十年,是国际糖脂代谢领域公认的专家,多项学术研究成果被收录入高等学科经典教材,大量文章发表于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学术期刊。
凯米生物赢得资本押注的逻辑与珂阑医药相似。国投创业就曾表示,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监管红利与临床需求双重爆发,冷肿瘤免疫疗法的突破是行业制高点。凯米生物的SynNeogen®平台从“冷肿瘤免疫激活”这一底层逻辑切入,有望解决治疗性疫苗的抗原递送与免疫耐受两大开发难题。
37支国家队和CVC进场
国投创业和上实资本在2月份的出手表现,仅仅是国家队和CVC进场生物医药的一个缩影。
据医药魔方Invest统计,2月份出手的超150多家机构中,有37家国家队和CVC进场,总计投资了36个项目。
国家队方面,国投创业和上实资本是其中出手最多的两家,其余以各地政府基金为主,包括青创投、甘肃科技投资集团、徐州产投、浦东创投和锡创投等26家机构。不过,从被投项目来看,各支国家队的审美不尽相同,涵盖了从早期到中后期轮次的项目。
其中,甘肃科技投资集团参投了合成生物学公司瑞德林的超5亿元C轮融资。而瑞德林融资也是2月有披露融资金额里,拿下最多融资的一家。青创投参投了特医食品公司圣桐特医超4亿元的B+轮融资。徐州产投则参投了心理健康赛道的好心情,该公司在当月完成了数亿元的D轮融资。
与此同时,在这多达80起融资里,CVC的身影同样瞩目。南息生物、九安医疗、东诚药业和凯莱英都参与了超亿元融资的项目,参投方向则主要由各家企业的业务布局来定。
其中,凯莱英出资3亿元的海河凯莱英基金和南息生物,参投了嘉树医疗的数亿元B轮投资。而这家开发“先进自我给药装置”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客户正是国内外药企。目前,它已经与国内外多家药企的创新产品共同进入上市申报阶段。
蓝纳成生物的1.5亿元战略融资,则与其控股母公司东诚药业的核药业务相关。自2015年起,以原料药起家的东诚药业,通过收购云克、安迪科以及成立创新核药蓝纳成生物,打造了一个核药全产业链网络。
而在原料药业绩承压的情况下,核药业务已成了东诚药业的新增长点。东诚药业此番增资蓝纳成生物,看重的便是其创新诊断及治疗核药已进入收获期,有望给东诚药业带来巨大业绩弹性。
曾经的“妖股”九安医疗,则在自己的投资帝国里再下一城,押注下一个数十亿美金级赛道。其参投的恒宇医疗,致力于为医患提供以影像类产品为基础的泛血管一体化解决方案。近年来,国内血管介入精准诊疗技术发展较快。恒宇医疗是国内领先的同时拥有超声、光学等技术平台并以此持续开发创新产品的企业。
事实上,曾因疫情迎来业绩暴涨的九安医疗,如今在业绩回落后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除了产品开发和拓展市场外,它的另一个抓手是投资。
近些年,接下新冠疫情“泼天富贵”的它,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投资帝国。2023年6月,九安医疗决定将九安香港有限公司作为专门投资子公司,与此同时,它开始密集与外部专业机构共同设立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其投资的方向也非常明确,即科技创新——硬科技、医疗大健康、AI、生物制造、新能源等,皆是其押注的方向。
如今,我们可以在九安医疗的投资组合里看到小米集团、小鹏汽车,以及恒宇医疗等企业的身影。而这样的投资版图,也确实给九安医疗带来了投资回报。2024年,投资业务收入已是九安医疗业绩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从2月份乃至1月份投资者出手的情况来看,在当下尚未回暖,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里,无论是出于机构“审美”还是CVC各自的业务需求也好,押注有创新潜力的硬科技领域已是行业共识。国家正在推动设立的1万亿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亦是遵循这一路线。可以预见,随着更多机构坚定出手,寒冬中也有望孕育出更具生命力的产业春天。
推荐阅读
1万亿,创投引导基金砸向生物医药
81家风投出手104亿元!启明创投、礼来亚洲等开年积极投资医疗健康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氨基观察-创新药组原创出品
作者 | 黄凯
国产泛RAS抑制剂持续登台。
2月21日,据CDE官网,嘉越医药泛RAS抑制剂JYP0015片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RAS突变的血液瘤研究。
O药的适应症差异化策略持续有收获。
日前,百时美施贵宝宣布,O药联合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三期临床CheckMate-816成功。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独化疗,治疗组OS显著延长,主要终点EFS和pCR显著改善。这是首个在三期临床中,证实可以改善NSCLC患者OS的肿瘤免疫新辅助治疗方案。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市场速递
1)阳光诺和与华为合作开发AI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
2月21日,阳光诺和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华为已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携手开发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的AI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近期双方就具体的实施条款等细节进行商讨,待正式协议签署之后,公司会按照上交所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时进行公告。
/ 02 /
资本信息
1)安图生物持股5%以上股东Z&F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2月21日,安图生物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Z&F International Trading Limited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7,142,742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3%。
2)先声药业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0.4%至4.6%
日前,先声药业宣布,预计2024年财政年度归属于公司权益股东的利润7.18亿元至7.48亿元,相较于2023年财政年度的约7.15亿元,增幅约为0.4%至4.6%。
3)恒宇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
2月21日,天津恒宇医疗宣布完成超亿元融资,本轮融资将助力研发、生产、注册,并重点加速推动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 03 /
医药动态
1)华奥泰生物HB0056注射液获临床许可
2月21日,据CDE官网,华奥泰生物HB0056注射液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中重度哮喘的研究。
2)鲁南贝特制药LNH2116-X1获临床许可
2月21日,据CDE官网,鲁南贝特制药LNH2116-X1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3)君实生物重组人源化抗BTLA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临床许可
2月21日,据CDE官网,君实生物重组人源化抗BTLA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临床许可,拟联合注射用JS207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
4)嘉越医药JYP0015片获临床许可
2月21日,据CDE官网,嘉越医药泛RAS抑制剂JYP0015片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RAS突变的血液瘤研究。
5)强生Amivantamab注射液(皮下注射)获临床许可
2月21日,据CDE官网,强生Amivantamab注射液(皮下注射)获临床许可,拟用于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 04 /
器械跟踪
1)凌云光电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获注册许可
2月21日,据NMPA官网,凌云光电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获注册许可。
2)赛诺龙Nd:YAG皮秒激光治疗仪获注册许可
2月21日,据NMPA官网,赛诺龙Nd:YAG皮秒激光治疗仪获注册许可。
/ 05 /
数字医疗日报
1)我国首个AI儿科医生参与多学科会诊
2月21日,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与多位儿科专家共同完成“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
/ 06 /
海外药闻
1)勃林格殷格翰任命美国人用药品业务总裁
2月20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任命Brian Hilberdink为美国人用药品业务总裁。
2)O药NSCLC新辅助治疗三期临床成功
日前,百时美施贵宝宣布,O药联合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三期临床CheckMate-816成功。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独化疗,治疗组OS显著延长,主要终点EFS和pCR显著改善。这是首个在三期临床证实可以改善NSCLC患者OS的肿瘤免疫新辅助治疗方案。
PS: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氨基君微信号交流。
100 项与 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