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编者按:本文来自米内网,作者白羽;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相宜
2024年转眼即逝,复盘过去一年,A股市场可谓跌宕起伏。医药股TOP20中,8只市值超千亿规模。
01
8只千亿市值医药股
百济神州晋身TOP3,云南白药重返千亿梯队
医药股TOP20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标红为增速超10%
2024年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日前落下帷幕,复盘过去一年,市场风格变换,从年初的急跌急升,到下半年9月底的行情开启,可谓跌宕起伏、先抑后扬,全年三大股指飘红。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医药股TOP20中,8只市值超千亿规模,数量与2023年持平。其中,恒瑞医药直逼“一哥”迈瑞医疗,百济神州晋身TOP3,云南白药重返千亿梯队。此外,百济神州、云南白药、上海医药、华润三九、科伦药业等7只有双位数增速。
02
8成下跌太惊人
仅4只翻倍,海思科、佐力…逆势上扬
2024年市值涨幅超30%的医药股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
从涨跌幅来看,8成医药股下跌,仅浩欧博、健尔康、双成药业、小方制药4只翻倍。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有通化金马、迈威生物、德源药业等14只翻倍。此外,香雪制药、益诺思、常山药业、热景生物、*ST景峰5只涨幅超过50%,浙江医药、海思科、佐力药业、川宁生物等13只涨幅超过30%。
03
概念板块异军突起
鲁抗、罗欣等医药股涨停
概念板块TOP20(2025年1月3日)注:统计截至当日收盘
近期,A股市场持续回调。2025年1月3日,在概念板块TOP20中,超级真菌、减肥药、流感等概念板块的多只医药股表现亮眼,鲁抗医药、罗欣药业、新华制药等涨停,哈药股份、德源药业、热景生物等大涨。券商分析指出,医药板块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在“创新”与“出海”的逻辑驱动下,行业板块有望迎来修复。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公司公告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尽管大环境很艰难,但物极必反,接下来情况已经不可能更艰难了,见底后唯一的方向就是上行。企业要做的、能做的,唯有修炼内功、耐心等待。
撰文| 石若萧
2024年已经落下帷幕,这一年的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整体相当“不友好”。
创新药领域,一级市场持续下滑,融资金额已经跌到低于2018年港交所18A和科创板开板前的水平。
二级市场融资总金额也大幅走低,同样低于2018年水平,并且几乎找不出一个市值或融资金额较大的IPO来,总共也只有5家医药企业上市成功。
上市的企业表现也不怎么样。整个生物医药板块都处在投资“鄙视链”底端,Wind数据显示,2024年医疗保健板块总市值跌去近9000亿元,以12.64%的跌幅垫底11大行业。
细分类别中,CXO板块“全军覆没”,2024年几乎没有一家市值是正增长的。
不得不警惕的是,行业进入“钱荒”时代,Biotech缺钱,大药企也缺钱。尽管估值不高、交易量低迷,但转战港交所依然成了过去一年许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其中,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是港交所IPO申请最活跃的行业。
尽管大环境很艰难,但凡事物极必反,因为已经不可能更艰难了,再往后,除了上行没有别的方向。去年9月底10月初,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预演下,上证指数一周时间上涨逾350点,涨幅超12%,上次在一周内出现如此大的涨幅还是2008年。乐观地看,这完全可以视为对未来走势的一次预演。
今日,国务院办公厅关发文,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支持加大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效,到以高效严格监管提升医药产业合规水平,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安全需要的监管体系,字里行间,为2025年的医药行业,带来了利好信号。
新阶段、新战事,已经正式开启。企业要做的,能做的,就是修炼内功,静心等待。
IPO关了门,就想办法开窗
2024年,A股上市成功的5家医药板块企业,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海昇药业、爱迪特、小方制药、益诺思和健尔康。
严格意义上,这里面一家创新药企业都没有。
海昇药业是一家主要从事兽药原料药、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小方制药的主营产品包括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炉甘石洗剂等,更偏向消费属性。
爱迪特和健尔康都偏向器械的逻辑。前者是国内领先的口腔修复材料及口腔数字化设备提供商,下游主要为口腔诊所等机构,涉及境外销售;后者主要从事医用敷料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及消毒卫生用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收入主要来自境外。
益诺思则是一家央企国资CRO公司,专业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
不过,盘点这5家公司,会发现他们有一些显著的相似特征。
首先是实力相对较强,不缺钱。爱迪特、健尔康和海昇药业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都至少在8000万元以上。
小方制药有“开塞露龙头”的称号,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开塞露的销售额超11亿元,小方制药独占17.68%,遥遥领先,2021年-2023年其营收与净利都保持着正增长。
益诺思则有着国有控股企业身份加持,大客户涵盖恒瑞、石药、齐鲁等,盈利能力良好,增长速度快,未来空间大。
其次,这5家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的合规风险相对较小,规避了2024年的反腐合规压力。
最后,或许是因为在IPO收紧的大背景下做到了“一枝独秀”,这些企业涨幅普遍都很亮眼:上市首日,益诺思开盘大涨60.28%;健尔康、小方制药2024年全年股价累计涨幅分别达到了161.3%、125.26%。
尽管看起来很美好,然而这并不是创新药的逻辑。
2024年,横亘在诸多创新药企面前的现实是,“退”不出去,越来越广泛地触发对赌条款。许多创始人不得已,只能自掏腰包回购股份。
不得已,不少企业选择转战港交所,2024年有10余家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例如荃信生物、九源基因、美中嘉和、一脉阳光、晶泰科技、华昊中天、同源康医药等,但其中Biotech比例依然不高。
放眼至全球,美国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也没有新的医药中概股上市。
而与之相对的是,终止注册的企业数量,反倒在激增。2024年开年不到一个月,就有近10家药企终止IPO,例如澳斯康生物、华理生物、博纳精密、爱科百发、捍宇医疗、康亚药业等等,再往后,几乎每周都有类似的消息传出。
幸好关掉一扇门的同时,还开了一扇窗。9月底,“并购六条”适时落地,让众多医药企业把目标瞄准到了并购上。
科源制药收购兄弟公司宏济堂,赛乐仙成为康惠制药的第二大股东,药师帮收购一块医药等案例,都让外界感觉出了“曲线上市”的苗头。其中最引入注目的当属中国生物制药收购“国内过敏原检测第一股”浩欧博,后者全年股价涨幅竟然高达193.49%。
此外,并购潮还在资本市场上搅动了一些“反常”现象,例如双成药业宣布跨界收购半导体公司奥拉股份,股价一个多月时间内一度飙涨逾600%。
相比IPO,虽然并购难免有些“退而求其次”的味道,但预计2025年,仍会有一大批医药IPO撤单企业尝试以被并购的方式进入上市主体。
最后,license-out交易延续了2023年来的势头,连破纪录,并且出现了许多模式创新,Newco大行其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首付款总额,2023年超过了前面所有年份之和,2024年又超过了前面所有年份之和。该趋势虽引起了中国创新药被MNC“掐青苗”的非议,但又的确是中国创新药受到国际认可的体现。
有受访者向E药经理人表示,2024年,并购(M&A)给药企带来的财务影响,已经远超IPO或传统BD活动。
推荐阅读
* “7.22惨案”席卷券商!保荐机构狂撤IPO申请,医药圈已被波及
* A股暴涨,恒瑞市值站回3000亿,医药寒冬过去了吗?
2025年,会好吗?
其实,IPO收紧是无差别的,并不只针对医药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有200多家企业终止审核。
只不过,叠加上医药行业内支付端收紧、下行周期、合规收紧等多个因素,这个问题才显得尤其严重。
对IPO正式收紧的分界线,普遍被认为是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其中提出要“阶段性收紧IPO与再融资节奏”,此后,IPO节奏明显放缓。
同时,监管部门开始严打“带病闯关”项目,对保荐机构的处罚力度逐渐加强。证监会2024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介绍,2023年9月到12月,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并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随着时间推移,这句话,渐渐落到了落到了实处。一系列新规推出,保荐机构现场督导概率将大幅提升,且增加了“随机抽取”的督导对象确定方式,这意味着,项目一经受理,保荐人随时可能被启动现场督导,监管覆盖面得到了显著拓宽。
同时“申报即担责”也被再次强调。有文件明确,发行人撤回申请或保荐人撤销保荐不影响督导工作的实施,也不影响交易所依规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并且,监管也并非只在准入端设卡,即便上市成功,保荐机构也可能会遭遇后续问责。2024年以来,多家券商被数地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原因涵盖在持续督导过程中存在违规情形,被保荐企业上市当年即亏损等。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许多企业和保荐机构只好选择了主动撤回,严格自查后再重新申报。
强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出清资本市场的水份,将资金引导到新质生产力上,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资本市场。考虑到监管目的已经逐渐达到,相关部门又推出了“科创板8条”等支持性政策。有券商预计,2025年的沪深板块股票发行节奏有望回暖,全年预计发行数量150家至210家,合计募资规模在1600亿元附近。
具体到医药行业内,价格治理、合规压力、支持创新仍然会是贯穿2025年的主题。但好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习惯了当下的节奏,开始在压力中进行创新转型。
国信证券研究指出,从供给端看,行业正经历较为剧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于2025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龙头公司在这一轮行业出清周期中体现出较强的韧性,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在行业见底回升后,将展现更强的竞争力。
希望的火苗已经出现。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27日,北交所一则公告显示,丹娜生物首发申请获上市委会议通过,公司拟在北交所上市。
丹娜生物是一家IVD企业,近两年以来没有一家IVD企业成功IPO,丹娜生物的成功过会,给业内带来了不小的鼓舞。虽然后续仍有一些不确定性,但依然给2025年开了个好头。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精彩内容
2024年转眼即逝,复盘过去一年,A股市场可谓跌宕起伏。医药股TOP20中,8只市值超千亿规模,恒瑞医药直逼“一哥”迈瑞医疗,百济神州晋身TOP3,云南白药重返千亿梯队。从涨跌幅来看,8成下跌,仅4只翻倍,浩欧博成为“增速王”,浙江医药、海思科、佐力药业等逆势上扬。
8只千亿市值医药股!百济神州晋身TOP3,云南白药重返千亿梯队
医药股TOP20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标红为增速超10%
2024年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日前落下帷幕,复盘过去一年,市场风格变换,从年初的急跌急升,到下半年9月底的行情开启,可谓跌宕起伏、先抑后扬,全年三大股指飘红。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医药股TOP20中,8只市值超千亿规模,数量与2023年持平。其中,恒瑞医药直逼“一哥”迈瑞医疗,百济神州晋身TOP3,云南白药重返千亿梯队。此外,百济神州、云南白药、上海医药、华润三九、科伦药业等7只有双位数增速。
百济神州市值2229亿元,涨幅18.37%。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101.66亿元,同比增长10.8%,占营收比例超过50%。2024年12月27日,百济神州宣布美国FDA已批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和氟尿嘧啶类化疗用于肿瘤表达PD-L1(≥1)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阴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癌成人患者一线治疗,这是FDA在2024年授予替雷利珠单抗的第二项批准。在此之前,百济神州发布公告,公司在纳斯达克交易的美国存托股份的股票代码将由“BGNE”变更为“ONC”,自2025年1月2日起生效,以彰显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致力于提供创新肿瘤药物的坚定承诺。
云南白药重返千亿梯队,市值1070亿元,涨幅超过20%。日前,云南白药发布2024年-2028年战略规划的公告,该规划是指导公司未来五年工作计划的纲领性文件。明确通过“2+3”战略两步走(其中“2”即2024年-2025年,“3”即2026年-2028年),实现营收、利润、资产规模等指标增长,推动百年白药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医药产业集团,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协同发展。总体战略定位方面,结合各业务板块特点,制定公司四个战略定位,分别由四个板块承接:中药资源板块承接云药资源高质量发展的“链主”企业;药品板块承接伤科疼痛全领域管理的“第一”品牌;健康板块承接高品质健康生活产品的“第一”梯队;医药商业板块承接医药流通和创新服务的“领军”企业。资料显示,云南白药2024年前三季业绩均实现双增长,营收近300亿元,净利润超过40亿元。
8成下跌太惊人!仅4只翻倍,海思科、佐力……逆势上扬
2024年市值涨幅超30%的医药股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
从涨跌幅来看,8成医药股下跌,仅浩欧博、健尔康、双成药业、小方制药4只翻倍。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有通化金马、迈威生物、德源药业等14只翻倍。此外,香雪制药、益诺思、常山药业、热景生物、*ST景峰5只涨幅超过50%,浙江医药、海思科、佐力药业、川宁生物等13只涨幅超过30%。
浩欧博成为年度“增速王”则来自于中国生物制药的收购,这也是“并购六条”发布以来首例科创板公司被收购的案例。2024年10月31日,浩欧博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中指出,此次交易完成后,浩欧博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在A股证券市场控股的第一家上市子公司。浩欧博作为中国诊断领域的领先者之一,其诊断业务将与中国生物制药的制药业务形成业务协同,中国生物制药将致力于在创新研发平台及市场赋能浩欧博,释放协同效应持续做大做强。此后,浩欧博股价接连涨停,期间公司发布多个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严重异常波动公告和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
概念板块异军突起,鲁抗、罗欣等医药股涨停
概念板块TOP20(2025年1月3日)注:统计截至当日收盘
近期,A股市场持续回调。2025年1月3日,在概念板块TOP20中,超级真菌、减肥药、流感等概念板块的多只医药股表现亮眼,鲁抗医药、罗欣药业、新华制药等涨停,哈药股份、德源药业、热景生物等大涨。券商分析指出,医药板块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在“创新”与“出海”的逻辑驱动下,行业板块有望迎来修复。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公司公告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100 项与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