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李昀 | 撰文
又一 | 编辑
最近,证监会对迪哲医药的支持态度让biotech行业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2月7日,迪哲医药公告显示,公司的科创板定向增发方案已经获证监会注册,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18.5亿元,募资将用于进一步推动在研药物产品研发进度和境内外临床试验。此次定增方案也是自《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发布以来,上交所首家未盈利企业旗开得胜。
要知道,这是一家2024年预计亏损8.65亿元的创新药公司,在以往的标准下,是会被证监会看成有“经营模式不稳定,有较大风险”的类型。而如今获得再融资批准,似乎预示着监管方对于该类创新药企业的政策松动。
“这两年定增方案被证监会否决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有一部分是公司自己的问题,比如利益分配上的,定增价格有争议;但大部分还是因为监管方越来越谨慎,在众多寻求再融资的企业里肯定倾向于稳定性高的。”一名投资人说到。
去年“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积极的信号并没有直接转换成可到手的利益,这也使得行业情绪一度颓丧。虽然政策表示将在IPO上优先照顾“硬科技”定位的企业,但去年A股医药行业的IPO数量还是少得可怜。5家IPO企业分别是海昇药业、爱迪特、小方制药、益诺思和健尔康,没有一家是纯粹的biotech。
今年开年后,监管方发言中数次提到将在IPO和再融资上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也有产业传言称今年科创板的标准范围会扩大,政策上会倾斜技术力强的企业。但鉴于去年“科创板八条”在医药行业的无波无浪,不少行业人士对今年的情况也并不看好。
“跟半导体、新能源这些产业相比,医药类在政策红利上还是比较靠边。从现在的调整方向来看,今年政策条件是会更宽松的,但医药类企业排不上优先级。除非是和其它优先级别靠前的领域沾边的,比如AI制药这种。”上述投资人说到。
-01-
逐渐关闭的融资通道
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新政实行后,对募投项目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加细化、审核更严格。再融资的难度同样增大,生物医药公司若想通过增发、可转债等方式进行再融资,除了面临市场的低迷,还需要更加透明和扎实的业绩支持。
政策推出的原因,在于当年经济增速放缓,加上全球市场不确定性较大,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增加,证监会选择以安全为先,应对可能的市场风险。这样做的好处是:市场资金可以更加集中,从而避免短期内的价格波动。
“从目标上来说,其实是为了优化IPO的数量和质量。但是这样做其实有一个思路问题:市场越来越倾斜向那些本来就不缺资源的企业,而真正需要钱的公司却越来越不受待见。具体到biotech这个行业,就更惨了。”上述投资人说。
除了A股IPO通道受阻以外,其它地区的融资环境也好不到哪去。港股的流动性一降再降,不少企业面临着估值见底的难题;做海外上市的红筹备案也比过去卡得更紧了。在这种困境下,企业们要么苦苦维持,能挨一天是一天;要么尝试在BD、Newco等模式中闯出一条生路。
有贷款的:一家明星ADC公司的贷款从短期借款从2023年底的2.84亿元迅速增加至2024年的9.3亿元;有砍管线的,有甚者在一个月里连砍七条;有“卖身”的:比如亘喜、信瑞诺、葆元纷纷投向MNC的怀抱。虽然这些现象出现的背后,可以归咎于行业玩家变多后不可避免会产生分化;但相比于自身实力不足,外界压力是更主要的原因所在。
“IPO受阻这个事,其实打乱了一个biotech企业的正常发展节奏。”一名行业人士分析道,“一般来说,先有融资再有BD,研发的钱足够充分,交易成功的概率才高。而现在,要让一家没有IPO的公司通过BD致富,实在不太现实。有些公司管线都快停了,人都快走光了,这个时候说要靠BD翻身,这不是做梦么。所以说,‘先活下来’这句话,本身可能就是个伪命题。”
-02-
AI带来的融资机会
和消极的biotech整体融资环境相比,这半年Deepseek的大火让AI制药和AI医疗板块的环境有所好转。
稍微和AI搭上一点关系的医药个股几乎个个直线蹿升:美年健康,卫宁健康、迪安诊断、阿里健康、医渡科技、华大基因、金域医学、嘉和美康等股票在最近一月内涨跌幅均超过或者接近50%。
而号称国内“AI制药第一股”的晶泰科技更是一路走高。不仅如此,公司还利用这个机会准备囤钱:2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配售代理签订了配售协议,将授权发行最多3.42亿股配售股份,配售价为每股6.1港元。如果所有配售股份都被认购,预计此次配售将筹集约20.88亿港元。
“其实Deepseek对于医药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于成本上。过去大家不看好,主要是AI的性价比不是很令人满意,而做成开源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是否真的能在药物研发上带来突破,其实并不见得,因为它和Chatgpt一样都是以文字作为大模型基础的,和生物信息的计算模型不太一样。”一名常年关注AI制药的投资人说到。
“但这其实并不影响AI制药的融资机会变多。因为Deepseek的成功本身就是很出乎人的意料的,用最少的硬件设备造出了一流的模型,这说明密集模型的未来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上述投资人补充道。
就这名投资人描述,最近半年以来,行业内看标的的频率明显变多,但不在AI制药上,而是在AI+医疗上。这种商业模式要么是通过接入企业系统为管理和决策赋能,要么是接入医院或互联网诊疗平台,帮助医生进行辅助诊断或患者分流。
近日,复星医药在内部发布了自主研发的PharmAID决策智能体平台,该平台率先接入Deepseek R1。中国生物制药也在2月9日即在集团内部上线了DeepSeek尝鲜版,并于2月13日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主要针对业务流程的管理。
同样接入Deepseek的还有医疗机构。不少地方三甲已经宣布部署DeepSeek模型;上海东方医院等临床机构也接入了DeepSeek-R1(671B)后的医学模型Med-Go,并在ICU环境下验证了能力,据称可以将病历诊断准确率提升10%以上。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Deepseek未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大概率和互联网脱不开关系。“不管是产品的销售思路,还是toC的算法优化,未来Deepseek的主要开发路线,和AI制药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上述投资人说到。
-03-
另一条路
在A股监管方的态度依然晦暗不明的情况下,已经有公司做出了选择。1月24日,亚盛医药发布公告称已于美国时间1月23日,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据此前发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定价信息,亚盛医药计划以20.34美元的价格发行73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募资1.5亿美元。按照拟议的价格,亚盛医药完全摊薄估值将达到18亿美元。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亚盛在美股的表现比很多人预料的都要好一些。上市后,公司股价稳定上升,一个月内涨幅在17.5%左右。除了拿到融资以外,上市后增加的海外曝光度、信任度以及资本连接点,也是公司未来达成更多BD交易的关键因素。
除了直接走进纳斯达克交易大厅以外,在美国“借壳上市”也成了新的选择。虽然和Newco有重合,但需要的条件更多。
2024年12月23日,创响生物宣布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Ikena Oncology达成合并协议,合并后创响生物股东预计将拥有约43.5%的股份。而在此前一个月,Cullgen宣布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ulmatrix达成合并协议,消息宣布的当天,Pulmatrix股价大涨74%,随后的一周涨幅达220%。
以上这些在美股“借壳上市”都需要依托一些隐形条件:比如早在2023年9月,创响生物就以IMG-018的全球独家权利为依托,与美国公司Aditum Bio联合创立Celexor Bio。
而Cullgen这家公司背后的创始团队,也有丰富的跨境合并经验。创始人罗楹于2001年创立的公司曾于日本GNI公司合并后在东京上市,集团子公司在香港IPO递表三次失败后终于在2023年10月找到了合适的美股上市公司进行合并,可以说在跨境并购和上市这一项上,是经验老道的专家。
就目前阶段而言,美股上市比起A股上市,依旧存在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多的优势。然而,正如很多行业人士所提醒的那样,它对于创始人的“软实力”设置了一些隐形门槛,拦住了90%的国内biotech。
即使如今Newco模式风头正盛,入局者不计其数,但如果人们不提升迈过这道门槛的能力,那么当未来海外融资用尽,“快钱”见底,对于这些不具备海外上市条件的Newco公司而言,下一步该怎么走依然还是个难题。
......
欢迎添加作者交流:
李昀:liyun940820
内容合作:17610790527
1月7日,距获得D轮融资不过一个月,Maze Therapeutics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上市申请。这家总部位于湾区的biotech没有公布计划发行的股票数量和价格,只提到希望通过上市进一步推动公司肾病候选药物的发展。
申请文件显示,Maze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MAZE。与之前的 D 轮融资一样,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推进MZE829和MZE782的临床开发。
MZE829 是口服APOL1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针对APOL1 肾病的试验,计划最晚于2025 年第一季度开始 II 期试验。
MZE782是口服SCL6A19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针对健康受试者的I期试验。申请文件显示,Maze 计划在慢性肾病和苯丙酮尿症领域继续开发该药物。
剩余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开发心血管、肾脏和代谢适应症领域(Maze的重点领域)的 “其他常见疾病项目”,“包括临床前研究、IND-enabling研究和启动临床试验”。
Maze 还希望利用 IPO 来推动公司Compass™平台的发展,该平台利用人类基因变异来精确定位致病基因,从而确定潜在的新药靶点。
01
关于Maze Therapeutics
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临床阶段公司,开发治疗常见疾病的小分子精准药物,拥有3个临床阶段项目,并通过Compass™平台开发多个药物研发项目。Maze Therapeutics 正在开发的药物旨在模仿罕见的、自然发生的保护性基因变异作用,帮助阻止肾脏疾病的发展,并有可能逆转肾脏疾病的影响。进展最快的项目是用于治疗APOL1 肾病的MZE829。
正在推进的项目有两个:MZE829和MZE782。
2024年10月25日,Maze报告MZE829作为APOL1 肾病 (AKD) 潜在治疗药物,在I期健康志愿者临床试验中取得正向首次人体试验数据。
02
35天从融资过渡到申请IPO
去年12月3日,Maze在新闻稿中宣布获得 1.15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由Frazier Life Sciences 和 Deep Track Capital 共同领投,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 、Logos Capital 以及包括 Third Rock Ventures、ARCH Venture Partners 和 Matrix Capital Management 等在内的现有投资者共同参与。
Maze首席执行官Jason Coloma博士表示:“有了此次融资提供的额外资源,我们就能够优化即将开展的MZE829的II期试验,进一步挖掘两个先导项目的潜力。此次融资在我司发展史上标志着重要一步,对我们旨在服务的患者亦是如此。”
继 2019 年首次融资 1.91 亿美元和 2022 年融资 1.9 亿美元后,经过此次D轮融资,Maze 的总融资额达到了近5亿美元。
03
与赛诺菲的合作半道崩殂
说起2023年医药圈大事件,肯定有一件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否决了赛诺菲与Maze Therapeutics的合作。
当年5月1日,赛诺菲提出购买Maze Therapeutics的糖原合成酶1 (GYS1) 项目,包括刚完成的一项针对庞贝病患者的 I 期试验,预付现金和生物奖金金额高达7.5亿美元。
原本此次授权可以为赛诺菲的管线增加一种处于临床阶段的罕见病药物。罕见病目前约占赛诺菲管线的15%。作为交换,Maze也可以获得 1.5 亿美元的预付现金和股权,以及高达 6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此前不久,Maze 报告了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MZE001 I 期试验的最新数据,发现该药物耐受性良好,剂量可达每天两次,每次 720 毫克。Maze 还发现,这种药物能降低血液糖原和肌糖原水平,而这两项潜在生物标志物正说明对庞贝病产生了治疗效果。根据当时的协议,赛诺菲将负责启动该药的II期试验。
除了MZE001,赛诺菲本还可以获得其他适应症或GYS1后备项目的知识产权或 “专有技术”,并可以决定是否扩大MZE001的使用范围。
但人算不如天算,2023年12月12日,FTC阻止了这一授权交易。面对采取行动阻止该交易的FTC,赛诺菲的选择是退出,而不是花力气解决横亘在它与MZE001之间的反垄断问题。
FTC在披露打算阻止该交易的声明中称,该协议将 “消灭一个新生竞争者,而该竞争者能够挑战赛诺菲在庞贝病治疗市场的垄断地位”,并在一份经过大量删节的申诉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
对此,赛诺菲表示不同意,称与Maze的交易本可以利用赛诺菲的 “资源、知识和专长加速MZE001的开发”……FTC的决定 “推迟了潜在进展,可能影响患者生命”。
不过,赛诺菲选择不对FTC阻止交易的举动提出异议。据赛诺菲之言,之所以终止协议,是因为 “漫长诉讼延宕纠葛,提出异议不符合患者的最佳利益”。
此案也标志着FTC针对的交易类型发生了变化。以前,公司通常只需担心反垄断问题阻碍大型收购,例如,安进(Amgen)斥资 278 亿美元收购Horizon Therapeutics。相对而言,小型收购和授权交易作为biotech的主要收入来源、风投公司的主要退出渠道,受到的FTC审查却要少得多。
在FTC看来,“赛诺菲试图收购 Maze,而不是与Maze竞争”,赛诺菲认识到,这家biotech的 “创新产品有可能取代自己的主导地位”。申诉中被删节的部分讨论了赛诺菲对MZE001在竞争对手手中可能占据多少市场份额做了预测,以及Amicus Therapeutics 最近获批的庞贝病药物对赛诺菲能形成多大威胁。
04
MZE001花落盐野义
然而,对于Maze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在FTC否决赛诺菲收购 Maze Therapeutics 庞贝病项目五个月后,日本盐野义制药(Shionogi)成功收购了这项资产。梦碎赛诺菲,花落盐野义。
去年5月10日上午,盐野义透露以 1.5 亿美元的预付价格收购MZE001。这个金额远超去年3月盐野义支付给日本biotech FunPep的预付款。FunPep开发了一种抗IgE抗体诱导肽,可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盐野义为授权交易支付了3亿日元(约合190万美元)预付款。
盐野义CEO吉田达守则博士说,Maze的MZE001与盐野义 “战略上高度契合”。
“这将有助于切实推进我们的承诺,开发创新药物,满足医疗需求缺口,补充盐野义在中期业务计划指定重点领域迅速扩大的产品线。”
盐野义指出,MZE001有可能成为第一款治疗庞贝症的口服药物。如果获批,GYS1 抑制剂既可作为单一疗法,也可作为酶替代疗法的附加疗法,而酶替代疗法正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标准疗法。
或许赛诺菲的CEO韩保罗 (Paul Hudson) 对此交易也是乐见其成的,毕竟他此前曾表示,担心赛诺菲获取授权失败可能会危及该药物的未来。
在2024年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上,韩保罗曾表示:“我们对庞贝病最直接的担心是项目可能无法继续。有时资金难以到位,有时专业知识不及,有时这些小公司的愿望就只是把项目做到这一步。”
05
又是艰难的一年, 2025会好吗?
2024年,A股市场上只有5家医药公司成功上市,分别是海昇药业、爱迪特、小方制药、益诺思和健尔康。这个数字在2023年是22家,2022年是50家,2021年是63家。其中固然有部分缘由是一些企业转战港交所或北交所,但依然改变不了处境艰难的底色。美股方面,2024年较2023年有所回暖,由Maze Theraeutics上市开局的2025年,会更好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无数候选药物的前景和biotech从业者的生计。分析师们在2025 年展望中已经做出了预测:任何期望出现戏剧性反转的人现在都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
2024年,尽管IPO投资规模远低于2020和2021的繁荣时期,风投的融资额也延续始于 2022 年的下滑趋势,分析师对交易活动的描述也是 “低迷”二字。但是与灾难性的2022和2023相比,复苏迹象已显。IPO的数量和融资额都有所增加,风投轮数也有所上升。过去数年经历挑战的公司获批在望。分析师眼中,Cytokinetics的aficamten和Insmed的brensocatib名列2025年潜在最重要上市新药榜单。
分析师们认为,去年年底美国大选前后,IPO 活动有所暂停。今年,预计IPO活动将再次加快步伐。这些分析师表示,“私营公司”存在压抑许久的巨大需求,但预计只有最安全的申请和得到现有投资者大力支持的公司才会在今年头几个月上市。
分析师们还认为,虽然许多人预测2025年IPO的统计数据将再次上升,但很少有人预测闸门会突然开启。分析师们称:"股市变幻莫测,像12月初 BioAge 这样的爆仓无助于提高biotech的声誉。”
要想进一步打开IPO窗口,市场条件必须发生变化。分析师们表示,“在特朗普政府就职并制定坚定的政策方向之前”,这种转变不太可能发生,这表明IPO活动仍将受到抑制,直至最早2025年晚些时候。
IPO窗口未完全打开时,一些私营公司就需要向风投公司寻求资金,通过收购控制股权实现退出。2024 年的并购活动出现下滑,截至11 月中,交易数量和交易额远低于 2023 年同期水平。但分析师们认为,2025 年并购上升 “几乎不可避免,因为大型制药公司董事会面临实现长期增长的压力”。
写在最后
Maze Therapeutics的IPO不仅为自身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也为2025年biotech IPO开了个好头。“月盈则亏,月缺则盈”是古人对周期的智慧,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基督山伯爵》最后一章有这么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面对冰塞川、雪满山、行路难、多歧路,我们所需要的智慧不过就是怀抱希望、等待时机而已。
参考资料:
Fierce biotech. Maze Therapeutics looks for IPO lodestar to guide kidney disease assets through clinical trials.
Fierce biotech. Maze Therapeutics looks to steer lead kidney disease assets through the clinic with $115M series D.
Fierce biotech. Sanofi bets $750M to enter glycogen-lined Maze deal with lead asset waiting in the middle.
Fierce biotech. Sanofi scraps Maze deal after FTC throws up antitrust obstacles.
Fierce biotech. After FTC stalled Sanofi deal, Shionogi secures Maze's Pompe disease drug for $150M.
Fierce biotech. Analysts predict M&A, IPO uptick in 2025 but don't expect 'floodgates to suddenly open'.
Maze Therapeutics官网
药企IPO观澜 . 见底了,回顾2024年医药IPO的7大关键词.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编者按:本文来自米内网,作者白羽;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相宜
2024年转眼即逝,复盘过去一年,A股市场可谓跌宕起伏。医药股TOP20中,8只市值超千亿规模。
01
8只千亿市值医药股
百济神州晋身TOP3,云南白药重返千亿梯队
医药股TOP20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标红为增速超10%
2024年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日前落下帷幕,复盘过去一年,市场风格变换,从年初的急跌急升,到下半年9月底的行情开启,可谓跌宕起伏、先抑后扬,全年三大股指飘红。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医药股TOP20中,8只市值超千亿规模,数量与2023年持平。其中,恒瑞医药直逼“一哥”迈瑞医疗,百济神州晋身TOP3,云南白药重返千亿梯队。此外,百济神州、云南白药、上海医药、华润三九、科伦药业等7只有双位数增速。
02
8成下跌太惊人
仅4只翻倍,海思科、佐力…逆势上扬
2024年市值涨幅超30%的医药股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
从涨跌幅来看,8成医药股下跌,仅浩欧博、健尔康、双成药业、小方制药4只翻倍。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有通化金马、迈威生物、德源药业等14只翻倍。此外,香雪制药、益诺思、常山药业、热景生物、*ST景峰5只涨幅超过50%,浙江医药、海思科、佐力药业、川宁生物等13只涨幅超过30%。
03
概念板块异军突起
鲁抗、罗欣等医药股涨停
概念板块TOP20(2025年1月3日)注:统计截至当日收盘
近期,A股市场持续回调。2025年1月3日,在概念板块TOP20中,超级真菌、减肥药、流感等概念板块的多只医药股表现亮眼,鲁抗医药、罗欣药业、新华制药等涨停,哈药股份、德源药业、热景生物等大涨。券商分析指出,医药板块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在“创新”与“出海”的逻辑驱动下,行业板块有望迎来修复。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公司公告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100 项与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