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创新于行,关爱于心。强生将继续着力创新驱动,共谋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共筑“健康中国”宏伟愿景。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七届进博会)盛大开幕,又到了跨国医疗健康企业集体“秀肌肉”的重要时刻。
作为进博会“七届全勤生”,强生携旗下医疗科技与创新制药两大业务的超百款创新产品集体亮相,一项项“黑科技”,一件件新展品,充分彰显了强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行业引领地位,体现了强生积极促进医疗健康创新合作、服务中国百姓健康的坚定承诺。
01
七赴进博,超百款前沿产品悉数登场
硬核的医疗健康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一直以来都是强生参展的一大看点。在本届进博会上,在“创新于行,关爱于心”的主题下,强生围绕改写癌症历史、攻克心脑血管疾病、构筑健康“老龄化”、突破医疗科技边界等核心健康议题,带来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约四分之一为中国乃至全球首秀产品,包括2款全球首发,20余款中国首秀、首发产品,全方位、多维度展示了强生横跨两大业务领域的综合实力,以及解决全球最严峻健康挑战的决心与担当。
在医疗科技展区,强生全面展示了其在外科、心脑血管、骨科及全视四大业务领域的尖端创新,聚焦未满足的患者需求,开创更智能、更微创、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除了静态的产品展示外,该区域还特别设置了产品体验区,让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医疗科技的创新魅力,感受科技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创新制药展区则综合展现了强生以科学为本、使命为上、患者为先的创新理念。该展区聚焦肿瘤、免疫、神经科学、心肺疾病等疾病领域的19款重磅产品,展示了强生在以科学领拓医药未来和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的卓越成就。
整体来看,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再到“常驻客”,强生深刻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很多新兴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展品”到“商品”的蜕变,并在中国得到加速落地和推广,很好地满足了万千中国病患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02
创新引领,聚焦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中多数病种为长期慢性病。近年来,这类疾病普遍表现为“三高”态势: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健康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持续加大,这给整个医疗体系和诸多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深耕中国市场三十年的强生医疗科技在本届进博会带来的创新产品和领先技术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
相关统计显示,房颤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居前列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中国约有超过2000万房颤病患。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急剧升高,75-84岁人群患病率甚至达到了12%。而射频消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房颤治疗技术。
因此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强生医疗科技首款在国内生产的STSF磁定位压力监测射频消融导管备受瞩目。该产品为多电极空腔导管,拥有智能精准的压力指示和多孔灌注技术,可用于进行心脏的电生理标测以及将射频电流穿出给导管的头端电极以施行消融术。作为一款全新国产注册产品,该产品以创新本土化智能制造为核心,不仅凝聚了先进的科技与工艺,更承载着对国民健康的深切关怀,深刻展现了中国智造与全球资源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中国首发”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桨型标测导管OPTRELL™也是展台的一大亮点。作为一款多电极磁定位标测导管,OPTRELL™拥有实时激动矢量箭头指示和TRUEref™降噪技术,可用于进行心脏的电生理标测,是强生医疗科技心电生理首款桨型设计的标测导管。
脑卒中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房颤患者比非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高出5倍。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脑卒中是中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有高致命风险,严重影响病患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若没有对房颤进行积极有效的诊疗,脑卒中的风险和致命性会上升。
为此,强生医疗科技还带来了涵盖从通路搭建到取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整体解决方案。其中,EMBOGUARD™神经血管球囊导引导管是重磅看点之一。作为一款由强生医疗科技自主研发的产品,EMBOGUARD™神经血管球囊导引导管可以在神经介入取栓手术过程中暂时性阻断血流,防止血栓向血管远端逃逸,助力取栓支架及抽吸导管移除颅内血栓,为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福音。
在本届展台上,笔者还发现了于去年4月上市的取栓整体解决方案,包括EMBOTRAP®III远端闭合双层网篮取栓支架、EMBOVAC®颅内血栓抽吸导管以及CEREBASE®DA神经介入专用长鞘三大前沿产品。早在2022年11月,该三大产品就以“中国首秀”的身份集体亮相进博会,并于五个月后获批上市,充分体现了进博会助力“展品变商品”的强大平台效应。
除了加速推动产品、技术的落地,实际上,近年来强生医疗科技还一直在积极推动心脑血管领域的标准化诊疗,包括推动标准化的OCE(Outstanding Customized AF Experience)房颤手术操作流程;支持全国医疗机构开展专业教育,培养专业术者;积极支持“中国卒中专科联盟AIS领航计划”等,提升县域的综合诊疗水平,以更好地为中国心脑血管患者保驾护航。
03
多方合作,积极打造创新生态圈
连续七年带着重磅产品亮相进博会的强生,足以让业内看见其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是坚定的。当然,除了将目光瞄准创新产品的落地外,强生也致力于创新生态圈的打造。仍以强生医疗科技助推心脑血管诊疗生态构建为例:
2023年10月,强生医疗科技与江苏畅医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前瞻性神经介入解决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脑卒中疾病诊治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2024年4月,公司又与国内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知名企业脉搏医疗正式签署左心耳封堵器系统产品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合力深化在左心耳封堵技术领域的长期合作,为数以万计的中国房颤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能够看到,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以合作探潜更多诊疗方案的可能性,加速助推心血管等疾病领域的创新生态构建,追求相关创新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是当下强生医疗科技正在做的一件大事。
相信在未来,强生将继续扎根中国,并持续以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医疗健康行业领军者的角色,抓住市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中国百姓健康和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心房颤动(房颤,AF)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瓣膜性房颤可由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引起;非瓣膜性房颤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根据Framingham研究结果,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7.6倍,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7倍。因此在房颤治疗中,恢复正常心律与预防中风(卒中)同样重要。房颤血栓形成最常见位置是左心房和左心耳,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60%来自左心耳,40%来自左心房各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90%来自左心耳,10%来自左心房各处。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是非瓣膜性房颤,只要封堵左心耳,将其隔绝于系统血液循环之外,就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疗绝大多数的房颤血栓形成。Conformal Medical(以下简称Conformal)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该公司开发的CLAAS系统是一种针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封堵装置,可以有效地封闭左心耳。动脉网获悉,2023年6月5日,Conformal Medical完成3500万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SPRIG Equity领投,C轮投资方全部参投。这笔资金将用于完成CLAAS系统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单次封堵手术替代长期抗凝治疗房颤发生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通常房颤患者需要通过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来预防中风,但药物抗凝治疗存在依从性差、增加出血风险、达标率低等问题。左心耳封堵术(LAAO)应运而生。左心耳(LAA)是胚胎时期的左心房(LA)的残留,与LA连通,位于LA上方,多呈狭长、弯曲的管状盲端,形状不规则。在正常心脏跳动时,LAA具有正常收缩能力,血液循环比较流畅。而当房颤发生时,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会使血流产生漩涡和流速减慢,导致血液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至脑血管,可能会导致脑梗死、心脏血管栓塞、心肌梗死、肢体动脉栓塞等并发症。LAAO采用介入方式穿刺股静脉,通过大腿上的股静脉伸入导管,将封堵器输送至LAA,展开封堵器堵塞LAA,隔离LA与LAA的内腔,从而预防LAA血栓形成。LAAO适用于房颤抗栓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不能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不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泡沫制成的左心耳封堵器,无需经食道超声也能手术2002年,全球第一例LAAO顺利完成后,这一技术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多种左心耳封堵装置不断涌出。现阶段临床所用的左心耳封堵装置主要是镍钛合金为骨架的全金属结构,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体内金属异物的存留,引发镍离子过敏、周围结构损伤等问题。传统的LAAO多依赖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进行定位和检测,要求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同时,手术过程还需心外科医师及体外循环师在场,以随时应付各种突发情况。Conformal开发的CLAAS系统是一款完全不同于已上市产品的左心耳封堵装置,结合了一种新型聚碳酸酯聚氨酯尿素类泡沫基质,具有多孔开孔结构,孔大小为400至600μm。CLAAS系统利用泡沫材料的弹性和可塑性,使植入物能够贴合LAA的内壁,形成一个均匀的封闭层。该系统还配备了一个可调节的导管,可以在不同角度下将植入物送入LAA。 CLAAS系统 图源:Conformal官网首先从腹股沟区域的一个小切口伸入导管,然后通过静脉引导进入到LAA的开口处,再将CLAAS系统穿过导管放置到LAA,CLAAS系统打开后就可以封闭LAA。 CLAAS系统植入步骤 图源:Conformal官网该系统存在以下几种特点:1. 输送无创伤,降低残余漏:CLAAS系统的泡沫基质具有弹性和可塑性,可在输送过程中提供缓冲,确保输送安全、无创伤。而其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有孔覆盖层连接在近端面,可有效降低封堵器周围残余漏,防止血栓形成;2.灵活性强,适应范围广:相较于其他使用金属或聚合物材料,需要更精确的定位和更多的尺寸的的左心耳封堵装置,泡沫基质灵活性强,仅通过27mm和35mm两种尺寸就能适应大多数患者LAA的解剖结构; CLAAS系统的两种尺寸 图源:Conformal官网3.降低患者痛苦,简化手术过程:允许离轴定位,且手术过程中不需要TEE,也不需要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使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辅助就可以进行手术。ICE是一种创新可替代TEE、为LAAO提供有效评估和指导信息的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手术过程。目前,Conformal已完成了CLAAS系统的动物模型试验,正在进行CONFORM关键试验,以评估CLAAS系统与其他商用左心耳封堵设备相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团队深耕医疗器械领域,携丰富经验打造创新产品Conformal Medical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其团队成员都在医疗器械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研究过多个细分领域。从2022年9月开始,James Reinstein担任Conformal的CEO兼首席执行官。加入Conformal之前,James曾担任多家医疗设备和诊断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或董事会成员,包括Saranas、Cutera、Drawbridge Health、Aptus Endosystems、LivaNova,带领团队参与过激光美容器械、血液采集系统、主动脉修复设备、人工心肺机系统体外循环机等医疗设备的研发。 James Reinstein 图源:Conformal官网Aaron Kaplan担任Conformal的董事长兼首席医疗官,他是达特茅斯-希区柯克医疗中心的介入心脏病专家,也是达特茅斯盖塞尔医学院的医学教授。Aaron曾是多家风险投资支持的医疗器械公司的创始团队成员,包括Tryton medical、LocalMed和Perclose。同时,Aaron发布过超过65篇论文,拥有45项美国专利。公司的工程副总裁是David Melanson,他拥有40多项美国专利。David在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和制造方面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曾在CR Bard、Focal、Confluent Surgical、GI Dynamics和波士顿科学担任过高级工程师,开发过涉及心脏病、普通外科、胸外科、脊柱外科、颅骨外科、胃肠科、泌尿外科和妇科的产品。除此之外,公司的首席科学官Carol Devellian、临床事务副总裁David Pomfret、治疗开发副总裁Dana Sullivan等都在医疗器械领域积累了超过三十年的经验,为创新产品CLAAS系统的打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左心耳封堵器市场需求大,国产品牌正在加速替代进口产品左心耳封堵器市场患者群体庞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预计全球房颤患者人数将从2021年的6300万增长至2030年的7200万,中国房颤患者人数将从2021年的2000万人增长至2030年的2700万。患者数量增长带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以波士顿科学的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为例。2022年上半年,尽管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Watchman的销售额仍然达到4.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相比于欧美国家,中国的人口基数更庞大,左心耳封堵器产品在中国市场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在国外品牌如波士顿科学、雅培占据国内主要市场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也在悄然发力,积极布局。如先健科技、脉搏医疗、上海普实医疗、北京迈迪顶峰、德诺电生理、乐普心泰医疗等都在加速追赶。目前这些企业的左心耳封堵器都已先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审核批准。随着国产品牌不断崛起,左心耳封堵器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国产左心耳封堵器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动脉网第一时间获悉,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脉搏医疗”)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为来资本与粤财生物医药基金联合投资,行远致同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脉搏医疗2014年在珠海成立,专注于心血管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公司采取深度“医工结合”研发模式,充分发挥临床一线资深专家对患者需求深度把握的特殊作用,有利于克服现有产品的缺点、吸收现有产品的优点,大幅减少试错费用与试错时间,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公司已研发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的系列产品,并打造了多个国内首创:全球唯一双体内塞型结构的左心耳封堵器即将商业化销售;全球首创的可穿间隔单铆双盘结构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同时,公司还在积极研发多款创新型心血管医疗器械,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结构性心脏病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公司Leftear左心耳封堵器被2020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20)作为“六项优秀中国原创研究”心血管医疗器械之一,推荐参加2020年欧洲心脏病介入大会(EuroPCR-2020)。产品研发团队在EuroPCR-2020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向全球公布了Leftear左心耳封堵器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获得了全球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誉。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2020年6月30日,报道了研发团队在欧洲心脏病介入大会(EuroPCR-2020)专题报告脉搏医疗Leftear左心耳封堵器的研究进展与安全有效的临床试验数据。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与多家顶级三甲医院心血管领域资深专家紧密合作,践行深度“医工结合”研发模式。深度剖析欧美地区同类产品在东亚地区临床试验与临床使用的实际效果,是国产高端心血管医疗器械研发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来源,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是超越巨人的捷径之一。脉搏医疗研发部门的工程技术专家与临床一线资深专家的深度合作,可以极大地缩短试错过程、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并最终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端医疗器械。东亚人的生理结构与欧美人的生理结构是存在区别的,且在某些方面是存在显著区别的,物理结构是医疗器械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用于东亚人的医疗器械研发必须立足于东亚人的生理结构!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中国房颤患者超过1300万(其中非瓣膜性房颤约占65%),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逐年增加。房颤导致的血栓常引发严重后果,房颤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5%以上血栓来自左心耳。传统抗凝血药物治疗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大,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取代传统抗凝血药物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的现代化新手段。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在孕妇围产检查阶段无法检测出来的结构性心脏病。卵圆孔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第1年闭合,若大于3岁其卵圆孔仍不闭合成为“卵圆孔未闭(PFO)”。PFO的临床症状是:头晕、头痛、晕厥、脑缺血(TIA)、脑梗死等症状。解剖统计表明,1到29岁卵圆孔未闭(PFO)发生率30%,30到79岁PFO发生率25%,80岁以上PFO发生率20.2%。随着PFO封堵手术的进步,以及患者对PFO危害性认识的提高,需求日益增加。脉搏医疗在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了自有产权的研发与生产基地,该基地配置了每年3万套左心耳封堵器生产线与3万套PFO封堵器生产线,能够支持公司年度净利润规模在4.50亿元以上。脉搏医疗研发与生产基地脉搏医疗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辰德资本、山蓝资本、为来资本、招商致远等著名医疗基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获得了珠海本地创投基金的扶持,现已成长为在大湾区具有影响力的结构性心脏病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在为来资本和中银粤财的加持下,脉搏医疗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迈上一个更高的新台阶!脉搏医疗创始人阮成民董事长表示:“非常感谢为来资本和中银粤财等新老股东对脉搏医疗的厚爱,也感谢行远致同的专业服务。创业以来,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在机构投资人的帮助下,脉搏医疗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地成长。我们将继续深化‘医工结合’研发模式,研发拥有巨大临床需求潜力的高端产品,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人提供更优质的高端心血管医疗器械产品。”为来资本管理合伙人赵阳表示:“脉搏医疗的医工结合研发模式具备持续的竞争优势,为来资本看好脉搏医疗的平台化研发能力,未来将在资金、研发和渠道侧持续给予支持。”中银粤财投资总监孟生荣表示:“脉搏医疗采用医工结合研发模式开发了多款结构性心脏病创新产品,我们看好结构性心脏病这一赛道,认可脉搏医疗的产品开发能力,粤财生物医药基金希望同公司一起,为患者提供更多高端心血管器械产品,并将持续关注大健康领域内的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助推生物医药健康行业的创新产品成功产业化。”关于为来资本为来资本成立于2018年3月, 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领域覆盖医疗大健康和科技领域,资金管理规模15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近80亿元。在医疗领域,为来资本先后布局了医药新零售、辅助生殖、心脏介入、癌症早筛、人工胰腺等赛道。关于中银粤财中银粤财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广东)有限公司由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主要聚焦医疗健康、新能源、先进制造、消费、基础设施五大投资方向,基金累计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关于行远致同行远致同(StartPointAdvisors)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行业的财务顾问机构。公司成立于2020年,团队均来自于业内知名机构,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目前在北京、苏州、广州分别设有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公司已完成医疗健康赛道全覆盖,在业内拥有良好的执业声誉和口碑,是目前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新锐投行之一。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征求企业意见后,尽快为您服务。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