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北京
2024年2月29日
/美通社/ -- 在2024年2月29日第十七届国际罕见病日,北京天竺综保区区内企业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科园贸易)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积极配合,在天竺综合保税区成功完成了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治疗软骨发育不全的罕见病药品首批保税备货入库。是落实2023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中,关于在天竺综保区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的重要举措。
儿童软骨发育不全是由FGFR3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该突变导致软骨内骨生长受损。还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进行性的、多系统并发症。该药物在美国和欧盟已经上市,是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的罕见病药品,我国患儿存在用药难的困境。
该款罕见病药品在2月29日国际罕见病日之前,已经进驻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上药科园贸易的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专用区域,实现了前期保税备货,是天竺综合保税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政策的先期探索尝试,由"人等药"转变为"药等人"。
上药科园贸易2009年作为首批进驻天竺综保区的医药企业,与全球众多优秀的医药供应商合作,是北京天竺口岸最大的国有大型医药贸易型企业,多年来配合国家以及市、区政府开展了多项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目前进口的罕见病药品达到20余种。
公司秉承"服务为荣"的企业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服务从业伙伴、服务社会民众,积极服务罕见病患者。2021年上药科园贸易积极参与天竺综合保税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的课题研究,2021年紧跟国家自由贸易港战略,上药科园贸易作为北京市首家医药贸易企业进入海南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为多家先行区内医疗机构进口代理多款临床急需的罕见病药品。不仅在海南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也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市和河北省开展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药品的代理进口探索。
2022年,根据国家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政策受北京医疗机构委托临时进口临床急需的罕见病药品一款罕见病药品,惠及包括北京以及全国多地罕见病患者。
未来上药科园贸易将与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及具有罕见病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紧密合作,践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坚信北京市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政策将惠及更多的罕见病患者,践行人民至上。
上海
2023年4月19日
/美通社/ -- 云顶新耀(HKEX 1952.HK)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和疫苗开发、制造、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今日宣布与上海医药直属企业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上药科园)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未来的三年内就依嘉
®
(依拉环素) 在中国大陆的进口、分销等领域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结合上药科园在全国医药进口贸易的领先地位、全国性的分销网络和卓越的现代化物流,共同加速依嘉
®
的上市进程,惠及中国患者。
依嘉
®
于今年三月获得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成为云顶新耀在中国实现商业化上市的第一款产品。作为全球首款新型、全合成、含氟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
®
已被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发布的多个全球治疗指南推荐为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在内的多重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上药科园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云顶新耀领先的抗感染药物管线与上药科园丰富的药品进口经验和完善、成熟的渠道分销相结合,将加速依嘉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尽快将其带给急需的患者,以满足他们对强效抗菌药物的迫切需求。与上药科园的战略合作将是强强联手、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的过程,也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向综合性生物制药的转型。我们预期未来两年内还会有至少三款重磅候选产品在国内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共同助力云顶新耀成为一家完全进入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
上药科园总经理于锐女士表示:"云顶新耀在抗感染性疾病和肾科疾病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此次通过依嘉
®
产品的合作,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实现良好的协同效应,我们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并期待有更深入的合作并共同发展,让更多患者用到他们需要的产品。上药科园将始终致力于医药供应链的整合和服务创新,努力精耕细作,通过更加合理、高效的网络布局,以模式创新形成生态圈合作,突破传统分销模式,深度挖掘药品国内商业化的全链条,积极开拓业内领先的创新合作案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晖主任表示: "目前我国和全球耐药感染形势严峻,耐药菌感染已带来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CRO)更是全球关注焦点。由于CRO耐药机制复杂,给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带来极大挑战。国内现有药物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急需依拉环素这样新型抗菌谱广、活性强的药物应对耐药挑战。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难度大,临床要珍惜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对耐药!"
在抗感染领域,公司还布局了其他同类领先的重磅候选产品以满足国内对创新型抗菌药物的迫切需求。公司计划于今年递交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新药上市申请;另一款候选产品EVER206是一款更加安全的新一代多黏菌素,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启III期临床试验。
云顶新耀通过与Tetraphase 制药公司( 现为Innoviva, Inc.的全资子公司)签订的授权协议,享有在大中华区、韩国和部分东南亚市场开发、商业化依嘉
®
的独家权益。
关于云顶新耀
云顶新耀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和疫苗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满足亚洲市场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云顶新耀的管理团队在中国及全球领先制药企业从事过高质量研发、临床开发、药政事务、化学制造与控制(CMC )、业务发展和商业运营,拥有深厚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云顶新耀已打造多款有潜力成为全球同类首创或者同类最佳的药物、疫苗组合,公司的核心治疗领域包括肾科疾病、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
www.everestmedicines.com
。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所发布的信息中可能会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乃基于本公司或管理层在做出表述时对公司业务运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现有看法、相信、和现有预期,可能会使用 " 将 " 、 " 预期 " 、 " 预测 " 、 " 期望 " 、 " 打算 " 、 " 计划 " 、 " 相信 " 、 " 预估 " 、 " 确信 " 及其他类似词语进行表述。这些前瞻性表述并非对未来业绩的保证,会受到风险、不确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范围,难以预计。因此,受我们的业务、竞争环境、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情况的未来变化及发展等各种因素及假设的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会与前瞻性表述所含资料有较大差别。本公司及各附属公司、各位董事、管理人员、顾问及代理未曾且概不承担更新该稿件所载前瞻性表述以反映在本新闻稿发布日后最新信息、未来项目或情形的任何义务,除非法律要求。
高瓴资本又来了!
这一次目标
对准
港股,三天三笔,高调地一如既往。
一笔来自诺诚健华。
2月2日晚间,诺诚健华宣布拟增发2.1亿股新股,这相当于现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6.33%,认购价14.45港元,较协议签订日收盘价折价8.08%。其中Gaoling及YHG(高瓴资本担任Gaoling的独家投资经理人及YHG的一般合伙人)认购1.92亿股,认购金额27.68亿港元,VivoCapital认购2.73亿港元。完成增发后,高瓴资本持股比例将达到12.32%。
同一天,诺诚健华还宣布旗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宜诺凯”,被纳入浙江省绍兴市、杭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广东省广州市、辽宁省丹东市及吉林省政府指导的地方商保目录。据了解,奥布替尼于2020年12月25日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两项适应症。
获批之后,诺诚健华加速推进商业化,在原有的150人商业化团队外寻求外部合作。1月上旬,诺诚健华先后宣布与镁信健康、上药科园信海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在创新支付、药品经销、DTP药房、跨省协同、患者服务等多方向展开。
诺诚健华的这些动作与奥布替尼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目前,国内已上市的BTK抑制剂有3款,奥布替尼面对的是极其强劲的对手。伊布替尼2018年便通过专项谈判进入医保,彼时价格已经大幅下降至189元/140mg/粒(医保支付标准);泽布替尼亦通过2020年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虽然支付标准并未流出,但降价是必不可少的。再者,两个竞品药背后的商业化团队分别是强生和百济神州,一个利用先发优势已经在市场上苦心经营两三年,另一个则是国内创新药领军者,诺诚健华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各种因素影响下,2月3日诺诚健华股价高开25%,加上前一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41.28%,市值已经突破250亿港元。
高瓴眼中的赛道不止一条,一手投药,一手投器械。
2月2日,华大基因公告称拟向特定对象发行募资20亿元,发行价格为145元/股,其中天津礼仁投资管理合伙企业获配5.03亿元,本次定增锁定期是6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礼仁投资此前被媒体报道为高瓴资本旗下的人民币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若此次发行成功,天津礼仁将新晋成为华大基因第八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2%。
华大基因不久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服务的需求增加,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20亿元~23亿元,同比增长623.77%~732.34%。
二级市场机构一直对华大基因存在很大分歧,表现在这些年华大波澜的股价上。有分析称,华大基因起初没有核心竞争力,上游被外资垄断,下游则因为医院和研究所有很宽的选择范围并没有话语权。不过,2012年华大基因开始启动对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Genomics的收购,这是国内首例跨国生物科技并购案,被视作中国基因产业进化的里程碑。经过多年发展,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仪已经占到国内35%的市场份额。
再往前一天,高瓴还以24亿入局了绿叶制药的战略投资。消息一度引得绿叶盘中股价猛涨80%,绿叶市值时隔一年再次逼近港币200亿。
相关阅读:股价差点翻倍!高瓴入局后,这家药企凭26亿元单品能实现“千亿市值”吗?
高瓴2020年的那些定增都怎么样了?
高瓴当然不是现在才开始逐鹿二级市场的。
2020年初,高瓴抓住再融资新政,开启在A股市场疯狂的“定增之旅”,尤其是医药方向。随之高瓴成为二级市场行走的流量包,有高瓴的地方就有股价的攀升。
但在2021年回头看去,高瓴医药领域的定增之路真的顺利吗?
2月17日,凯莱英成为再融资新规发布当天提交定增预案的三家企业之一。这一轮预案由高瓴资本独家战略投资,方案若通过高瓴将持有1870万股,坐上凯莱英第二大股东的交椅。然而,等了5个月定增并未迎来获批迹象,一般定增的审批期限为1~2月。
直至7月22日,凯莱英调整定增方案,最显著的变化是将定增对象由高瓴资本改成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约一月余该方案得到证监会批复,高瓴资本由此出现在凯莱英十大流通新进股东当中,持股缩水至140万股,占股份比例0.63%。
没能圆梦成为凯莱英的第二大股东,但这已经是高瓴2020年参与的几大定增中最为顺利的一例了。
3月26日,华兰生物宣布子公司华兰疫苗将引入战略投资者,高瓴资本和晨壹基金分别出资12.42亿、8.28亿,受让华兰疫苗15%的股权。受让完成后,高瓴资本将持有9%的股份,成为华兰疫苗的第三大股东。此后不久后,华兰疫苗便开始谋划科创板上市。
如今看来,该股权转让似乎无疾而终。
截至发稿日,华兰生物并未公告任何相关事项,且天眼查数据显示高瓴也并未成为华兰疫苗的股东。华兰疫苗最终改道创业板,于12月3日收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的受理通知。
7月12日,健康元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21.73亿元资金。交易完成后,高瓴资本将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持有8%的股权,锁定期18个月。这一次,高瓴还带上了旗下的高济医疗,并承诺将积极推动健康元与高济医疗深入合作,拓展健康元在呼吸产品等慢性病用药以及保健产品、OTC 产品的市场。
受此消息影响,健康元股价连续上涨37.69%并一度冲到了历史次高点。
不过,似乎也仅限于此。截至目前,关于这笔定增的信息仍止步于发布那天。迟迟落不下的靴子也影响到了市场情绪。7月下旬以来健康元股价一路向下,目前累计跌幅已经达到43.19%。
类似的还有医疗器械公司凯利泰。
5月12日,凯利泰发布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发行对象为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与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2名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96亿元。其中高瓴资本拟认购2100万股,总价约3.93亿元。
消息同样急速拉升了凯利泰的股价,但11月21日凯利泰发布终止定增方案,其中不再引进高瓴资本和淡马锡富敦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5月至今凯利泰股价跌幅超过62%。
高调定增,屡屡折戟似乎是高瓴的现实,不过高瓴也并非没在寻找补救的办法
。国瓷材料的定增案便是个例子。
6月18日,国瓷材料公告发布定增预案。国瓷材料以20.67元/股的价格向张曦和高瓴懿成发行不超过7256.89万股股票。其中,张曦认购金额8.55亿元,高瓴懿成认购金额为6.45亿元,锁定期为18个月的。
几经更改,9月15日,国瓷材料公告称,高瓴资本不再认购本次国瓷材料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8.55亿元的定增额度由公司实控人张曦全部包揽。11月17日,国瓷材料的定增事项终于收到监管批复同意。
不过这次高瓴并未置身事外,而是选择入股国瓷材料的子公司。
在国瓷材料宣布高瓴退出的同一天,取代锁价定增的是高瓴资本和松柏投资与国瓷材料旗下全资子公司爱尔创签署投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高瓴和松柏以不超过2亿元受让国瓷材料持有的部分爱尔创股权,此外高瓴和松柏再以不超过5亿元增资爱尔创,双方各出一半。
虽然目前天眼查显示爱尔创仍由国瓷材料100%控股,但高瓴此举被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看做其定增受挫后仍“曲线”入局的方式。对此,市场也做出了反映,9月15日至今国瓷材料股价上涨30%。
2020年高瓴以“高调”的定增吸引了无数目光,2021年刚刚开始高瓴似乎又将目标对准了港股,结果将会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100 项与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