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Henan Huis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Henan Huis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3中国AI药物研发大会即将与大家见面。此次大会囊括了近年来AI赋能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是业内代表专家和企业的一次集中报告和展示,有助于参会人员了解AI技术的最新应用情况、关键问题和未来前景。围绕领域内的热点话题,50多位专家将展开精彩的演讲和讨论。在深入调研制药行业实际需求和AI技术前沿的基础上,大会设立了6个分论坛,分别从AI如何影响小分子药物设计、大分子药物设计、蛋白质设计和结构预测,如何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协同、如何影响疾病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对“AI+药物研发”进行充分的阐释和介绍。另外结合AI技术发展趋势,设立了AI大模型与生命科学的前沿论坛。欢迎参加!大会信息☶☶☶会议名称中国AI药物研发大会 (CAPR 2023)时间地点5月25-26日上海中谷小南国花园酒店 (杨浦区佳木斯路777号)大会规模800人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大会日程☶☶☶5月25日上午 【主论坛】主持人:吕强-劲方医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时间演讲题目/嘉宾07:00-08:50签到08:50-08:55致辞刘厚佳-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08:55-09:00致辞林国强-有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09:00-09:40探索化学与生物合成 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林国强-有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09:40-10:20GPT架构与药物创新过程的各个终点问题与药学的终极问题徐峻-中山大学药物分子设计研究中心主任10:20-11:00晶泰科技品牌发布马健-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11:00-11:20茶歇11:20-11:50基于AI的药靶作用预测郑明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11:50-12:20圆桌讨论:AI赋能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吕强-劲方医药创始人兼董事长 (主持人)徐峻-中山大学药物分子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马健-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梅-复星医药战略产品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郑明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5月25日下午 【主论坛】主持人:郭会芳-歌路资本董事总经理时间演讲题目/嘉宾13:40-14:10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与精准药物发现魏冬青-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授14:10-14:40制药公司的AI战略和前景林翼-罗氏中国创新中心AIDD负责人 14:40-15:10DDN高速存储加速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医学研究李凡-DDN资深存储解决方案架构师15:10-15:30茶歇15:30-16:00基于AI的蛋白质设计的前世今生周耀旗-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16:00-16:30AI驱动药物递送和药物发现王文首-剂泰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16:30-17:00圆桌讨论:制药行业如何更好地使用AI技术郭会芳-歌路资本董事总经理 (主持人)吴国胜-爱法拉弟 (AiFaraday) 创始人魏冬青-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授林翼-罗氏中国创新中心AIDD负责人 李凡-DDN资深存储解决方案架构师周耀旗-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王文首-剂泰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5月26日 分论坛1【AI+小分子药物设计】 主持人:袁曙光-深圳阿尔法分子科技创始人 李迪-上海医药集团药物化学研究室副主任时间演讲题目/嘉宾09:00-09:30知识与视觉驱动的药物研发大模型曾湘祥-湖南大学教授/DrugAI创始人09:30-10:00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任峰-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10:00-10:30AI助力难成药靶点研发李成涛-星药科技创始人兼CEO10:30-10:50茶歇10:50-11:20人工智能与GPCR新药研发袁曙光-深圳阿尔法分子科技创始人11:20-11:50针对药物设计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进展谢昌谕-浙江大学教授/碳硅智慧合伙人11:50-12:20圆桌讨论:AI在小分子药物设计领域应用的突破点袁曙光-深圳阿尔法分子科技创始人 (主持人)曾湘祥-湖南大学教授/DrugAI创始人任峰-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李成涛-星药科技创始人兼CEO谢昌谕-浙江大学教授/碳硅智慧合伙人李迪-上海医药集团药物化学研究室副主任5月26日 分论坛2【AI+大分子药物设计】主持人:甄鹏-百图生科战略发展总监时间演讲题目/嘉宾13:40-14:10生命科学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ChatGPT”唐建-加拿大蒙特利尔学习算法研究所(Mila)终身教授/百奥几何创始人和CEO14:10-14:40基于环肽DEL的数据驱动AI制药段宏亮-浙江工业大学智能制药研究院院长14:40-15:10抗体、蛋白药物的人工智能从头设计龙云飞-晶泰科技抗体药物部AIDD负责人15:10-15:30茶歇15:30-16:00程序驱动自动化合成医药分子李承喜-浙江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16:00-16:30计算智能驱动的生物序列分析与药物发现魏乐义-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智能生信创始人16:30-17:00圆桌讨论:AI+大分子药物设计的关键挑战甄鹏-百图生科战略发展总监 (主持人)唐建-加拿大蒙特利尔学习算法研究所(Mila)终身教授/百奥几何创始人和CEO段宏亮-浙江工业大学智能制药研究院院长龙云飞-晶泰科技抗体药物部AIDD负责人李承喜-浙江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魏乐义-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智能生信创始人5月26日 分论坛3【AI蛋白质设计与药物发现】主持人:魏乐义-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智能生信创始人 洪亮-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天文学院特聘教授 时间演讲题目/嘉宾09:00-09:30全链条AI-赋能新药创新马剑鹏-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09:30-10:00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设计刘海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0:00-10:30蛋白质工程通用大模型洪亮-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天文学院特聘教授10:30-10:50茶歇10:50-11:20蛋白质与配体的复合物结构预测及其应用研究常珊-江苏理工学院教授/普美瑞生物首席技术官11:20-11:50结构解析技术赋能药物发现和合成生物学刘磊峰-青云瑞晶创始人/CEO11:50-12:20圆桌讨论:AI蛋白质定向设计如何促进药物开发洪亮-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天文学院特聘教授 (主持人)魏乐义-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智能生信创始人马剑鹏-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常珊-江苏理工学院教授/普美瑞生物首席技术官刘磊峰-青云瑞晶创始人/CEO5月26日 分论坛4【AI+大模型,生命科学的智能化进阶之道】主持人:裴剑锋-北京大学研究员/英飞智药创始人 张之越-百度智能云解决方案架构师 时间演讲题目/嘉宾13:40-14:10大模型技术在生物计算领域的应用徐强-百度智能云生命科学行业解决方案总监14:10-14:40化学大模型的探索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裴剑锋-北京大学研究员/英飞智药创始人14:40-15:10ChatGPT与生物制药陈红阳-之江实验室图计算中心副主任15:10-15:30茶歇15:30-15:50GPU加速大模型助力药物研发张玮东-NVIDIA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15:50-16:10智慧芽大模型在新药研发情报的实践裴立东-智慧芽全球生物医药产品总监16:10-16:30百度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及案例分享马罗亚-百度智能云解决方案架构师16:30-17:30圆桌讨论:“Al+大模型”,生命科学的进阶之道药物研发、智能平台建设、生成式AI算力服务知识管理、智能营销等 裴剑锋-北京大学研究员/英飞智药创始人 (主持人)徐强-百度智能云生命科学行业解决方案总监陈红阳-之江实验室图计算中心副主任马兴泉-美迪西化学部高级副总裁张玮东-NVIDIA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钱玥-维亚生物计算化学高级主任5月26日 分论坛5【分子建模与动力学模拟】主持人:邢莉-朗睿生物CEO时间演讲题目/嘉宾09:00-09:30分子生成模型中引入靶点结构信息的简单方法黄晶-西湖大学计算生物物理与药物设计实验室教授09:30-10:00分子模拟和人工智能在抗体蛋白药物研发的应用马步勇-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长聘教授10:00-10:30智能化时代创新药物研发的探索和实践杨明俊-晶泰科技首席研发科学家10:30-10:50茶歇10:50-11:20将物理建模、AI/ML和实验室大数据融合,实现药物发现新突破何骑-腾迈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11:20-11:50Molprophet: 基于AI的小分子新药发现一站式平台杨科大-杭州生奥信息联合创始人 11:50-12:20圆桌讨论:药物设计中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机器学习如何有效结合邢莉-朗睿生物CEO (主持人)黄晶-西湖大学计算生物物理与药物设计实验室教授马步勇-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长聘教授杨明俊-晶泰科技首席研发科学家何骑-腾迈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科大-杭州生奥信息联合创始人5月26日 分论坛6【AI赋能药物研发的多种方式】主持人:许大强-索智生物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时间演讲题目/嘉宾13:40-14:10AI发现帕金森症候选药物江经纬-苏州双运联合创始人/CTO14:10-14:40组学人工智能驱动精准医学研究刘琦-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14:40-15:10AI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郭天南-西湖大学研究员/西湖欧米创始人15:10-15:30茶歇15:30-16:00AI+疾病,构建药物研发的底层逻辑赵宇-中科院计算所图灵•达尔文实验室副主任/哲源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16:00-16:30癌症-药物-基因多层次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马超-慧算首席知识官16:30-17:00利用AI技术手段拓展差异化药物创新:多靶点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搭建和应用陈晟-索智生物AI技术总监17:00-17:30圆桌讨论:AI赋能药物发现与靶点生物学的关键问题许大强-索智生物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主持人)江经纬-苏州双运联合创始人/CTO刘琦-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郭天南-西湖大学研究员/西湖欧米创始人赵宇-中科院计算所图灵•达尔文实验室副主任/哲源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马超-慧算首席知识官陈晟-索智生物AI技术总监谁需要参加☶☶☶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 (药学、化学、生物、医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 的 PI / 实验室负责人 / 教授 / 博士后 / 博士 / 研究生AI药物研发相关专业 PI / 实验室负责人 / 教授 / 博士后 / 博士 / 研究生企业董事长 / CEO / 创始人 / VP / 合伙人战略 / 研发 / 技术 / IT / 项目总监首席科学家分子设计总监 / 主管计算化学总监 / 主管数据总监 / 主管数据团队负责人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总监信息学 / 生物信息学主管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CADD / AIDD负责人算法工程师架构师应用科学家投资负责人 / 投资总监BD / 市场总监为什么参加☶☶☶通过此次会议,参会人员可以了解:AI如何设计小分子,大分子,抗体,多肽,蛋白质,RNA,核酸药物AI药物设计如何与湿实验协同,最前沿的进展案例制药公司、AI制药初创公司、大型AI公司各自的AI开发思路与侧重点当前AI药物研发的争议问题、关键问题、技术优势与局限性AI药物研发的多个前沿方向进展AI药物研发的未来空间与技术优化方向AI如何帮助提升药物研发效率 参展企业☶☶☶参展企业合作媒体☶☶☶合作媒体参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部分参会企业阿尔法分子科技艾博生物百奥几何百图生科百英生物北京火山引擎北京开睿生命科学步长制药成都先导丹纳赫医疗东阳光复宏汉霖复星医药杭州生奥信息合生基因合源生物和黄药业和经医药红云生物沪亚生物医药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华为云华院计算技术慧算基因箕星药业吉因加剂泰医药金赛药业金斯瑞劲方医药晶泰科技景杰生物君实生物抗码芯瑞生物朗睿生物乐普医疗领星生物罗氏美迪西镁伽机器人南京融捷康 诺禾致源诺和诺德诺华制药普美瑞生物普瑞基准齐鲁制药青云瑞晶人福医药赛默飞世尔赛诺菲三生制药上海赛陇生物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上海微智元生物科技上海转化子枢丰生命科技苏州双运索智生物碳硅智慧腾迈医药维亚生物沃时数字科技西湖欧米信诺维星药科技兴齐眼药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一品红药业弈柯莱生物英飞智药英伟达英矽智能宇道生物月新生科云合智药(苏州)哲源科技正大天晴智睿医药中晟全肽生化部分参会科研院所澳门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山东省药学科学院上海科技大学深圳湾实验室天津大学图宾根大学武汉大学西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山大学标准门票:1880元/位截止日期:2023-05-26 18:00团购有优惠!(扫描二维码注册会议)参会/媒体合作及演讲咨询联系人:李老师电话:16502195688微信:16502195688邮箱:service@phaimus.com商务合作咨询联系人:漆老师电话:15618864572微信:15618864572邮箱:business@phaimus.com参会指南☶☶☶参会指南【时间】5月25-26日【地点】上海中谷小南国花园酒店 (杨浦区佳木斯路777号)【报名截止时间】5月25日下午18:00【标准门票权益】标准门票包含两天自助午餐、茶歇及大会资料【餐券领取】参会人员的餐券在签到时随参会证一起领取,遗失不补【发票】会后1-2周内核对、开具发票【房间预订】酒店无协议价,参会人员请自行预订【签到时间】签到时间为24日16:00-20:00,25日07:00-17:00建议错峰签到,尽量避开25日08:00-09:00高峰时段【参会证】出入会场需佩戴参会证【其他】保管好随身财物,以免丢失CAPR2022 回顾CAPR2022 中国AI药物研发大会 最终日程与专家简介40+行业重要专家共话AI药物研发!CAPR2022成功举办
AlphaFold、GPT等工具的出现和惊人的能力,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人们对于AI的认知。时至今日,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与渗透之势已然不可阻挡。一个全新的AI时代正在到来。5月25-26日,智药邦将联合多家单位,在上海举办中国AI药物研发大会 (CAPR 2023)。此次大会将邀请业内企业代表和专家代表,从多个维度,集中、全面地介绍AI赋能药物研发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案例,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当前进展、现实挑战和未来前景。此次大会希望基于业内50多位代表专家、数十个应用案例的集中演讲及讨论,引发对于如何更好地在制药行业开发和应用AI的思考。在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中,探寻最适合制药行业的AI发展道路,加强交流与合作,加速制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欢迎参加!大会信息☶☶☶会议名称中国AI药物研发大会 (CAPR 2023)时间地点5月25-26日上海中谷小南国花园酒店 (杨浦区佳木斯路777号)大会规模800人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大会日程☶☶☶5月25日上午 主论坛时间演讲题目/嘉宾08:50-08:55致辞08:55-09:00致辞09:00-09:40生物医药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 (拟)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 (确认中)09:40-10:20GPT架构与药物创新过程的各个终点问题与药学的终极问题徐峻-中山大学药物分子设计研究中心主任10:20-10:50智能化自动化驱动药物研发创新马健-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10:50-11:10茶歇11:10-11:40主题报告企业 (确认中)11:40-12:20圆桌讨论5月25日下午 主论坛时间演讲题目/嘉宾13:40-14:10AI助推创新药物研究—以新型抗衰老分子花椒素发现为例魏冬青-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授14:10-14:40制药公司的AI战略和前景林翼-罗氏中国创新中心AIDD负责人 14:40-15:10主题报告企业 (确认中)15:10-15:30茶歇15:30-16:00基于AI的蛋白质设计的前世今生周耀旗-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16:00-16:30基于AI的药靶作用预测 郑明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16:30-17:00圆桌讨论5月26日 分论坛1【AI+小分子药物设计】 时间演讲题目/嘉宾09:00-09:30知识与视觉驱动的药物研发大模型曾湘祥-湖南大学教授/DrugAI创始人09:30-10:00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任峰-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10:00-10:30AI助力难成药靶点研发李成涛-星药科技创始人兼CEO10:30-10:50茶歇10:50-11:20人工智能与GPCR新药研发袁曙光-深圳阿尔法分子科技创始人11:20-11:50针对药物设计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进展谢昌谕-浙江大学教授/碳硅智慧合伙人11:50-12:20圆桌讨论5月26日 分论坛2【AI+大分子药物设计】时间演讲题目/嘉宾13:40-14:10生命科学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ChatGPT”唐建-加拿大蒙特利尔学习算法研究所(Mila)终身教授/百奥几何创始人和CEO14:10-14:40基于环肽DEL的数据驱动AI制药段宏亮-浙江工业大学智能制药研究院院长14:40-15:10主题报告企业 (确认中)15:10-15:30茶歇15:30-16:00程序驱动自动化合成医药分子李承喜-浙江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16:00-16:30计算智能驱动的生物序列分析与药物发现魏乐义-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智能生信创始人16:30-17:00主题报告企业 (确认中)5月26日 分论坛3【AI蛋白质设计与药物发现】时间演讲题目/嘉宾09:00-09:30全链条AI-赋能新药创新马剑鹏-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09:30-10:00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设计刘海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0:00-10:30蛋白质工程通用大模型洪亮-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天文学院特聘教授10:30-10:50茶歇10:50-11:20主题报告企业 (确认中)11:20-11:50主题报告企业 (确认中)11:50-12:20圆桌讨论5月26日 分论坛4【AI+大模型,生命科学的智能化进阶之道】时间演讲题目/嘉宾13:40-14:10生物医药AI大模型百度智能云14:10-14:40化学大模型的探索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裴剑锋-北京大学研究员/英飞智药创始人14:40-15:10生物制药 × Graph AI 大模型 (拟)陈红阳-之江实验室图计算中心副主任15:10-15:30茶歇15:30-16:00主题报告百度智能云16:00-16:30主题报告英伟达16:30-17:00圆桌讨论5月26日 分论坛5【分子建模与动力学模拟】时间演讲题目/嘉宾09:00-09:30分子生成模型中引入靶点结构信息的简单方法黄晶-西湖大学计算生物物理与药物设计实验室教授09:30-10:00分子模拟和人工智能在抗体蛋白药物研发的应用马步勇-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长聘教授10:00-10:30主题报告薛定谔 (确认中)10:30-10:50茶歇10:50-11:20将物理建模、AI/ML和实验室大数据融合,实现药物发现新突破何骑-腾迈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11:20-11:50主题报告企业 (确认中)11:50-12:20圆桌讨论5月26日 分论坛6【AI赋能药物研发的多种方式】时间演讲题目/嘉宾13:40-14:10AI发现帕金森症候选药物江经纬-苏州双运联合创始人/CTO14:10-14:40组学人工智能驱动精准医学研究刘琦-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14:40-15:10AI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郭天南-西湖大学研究员/西湖欧米创始人15:10-15:30茶歇15:30-16:00AI+疾病,构建药物研发的底层逻辑赵宇-中科院计算所图灵•达尔文实验室副主任/哲源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16:00-16:30癌症-药物-基因多层次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马超-慧算首席知识官16:30-17:00Molprophet: 基于AI的小分子新药发现一站式平台杨科大-杭州生奥信息联合创始人 谁需要参加☶☶☶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 (药学、化学、生物、医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 的 PI / 实验室负责人 / 教授 / 博士后 / 博士 / 研究生AI药物研发相关专业 PI / 实验室负责人 / 教授 / 博士后 / 博士 / 研究生企业董事长 / CEO / 创始人 / VP / 合伙人战略 / 研发 / 技术 / IT / 项目总监首席科学家分子设计总监 / 主管计算化学总监 / 主管数据总监 / 主管数据团队负责人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总监信息学 / 生物信息学主管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CADD / AIDD负责人算法工程师架构师应用科学家投资负责人 / 投资总监BD / 市场总监为什么参加☶☶☶通过此次会议,参会人员可以了解:AI如何设计小分子,大分子,抗体,多肽,蛋白质,RNA,核酸药物AI药物设计如何与湿实验协同,最前沿的进展案例制药公司、AI制药初创公司、大型AI公司各自的AI开发思路与侧重点当前AI药物研发的争议问题、关键问题、技术优势与局限性AI药物研发的多个前沿方向进展AI药物研发的未来空间与技术优化方向AI如何帮助提升药物研发效率 参展企业☶☶☶参展企业合作媒体☶☶☶合作媒体标准门票:1880元/位截止日期:2023-05-26 18:00团购有优惠!(扫描二维码注册会议)参会/媒体合作及演讲咨询联系人:李老师电话:16502195688微信:16502195688邮箱:service@phaimus.com商务合作咨询联系人:漆老师电话:15618864572微信:15618864572邮箱:business@phaimus.comCAPR2022 回顾
资本寒冬、二级市场压力传导到一级市场的背景下,2022年是中国精准诊疗领域起起伏伏的一年,有振奋,也有落寞。有的细分板块经历了多年的金钱、亢奋、狂热后,进入沉静期,行业泡沫逐渐撇清,企业更加沉心屏气,专注提升内核实力。有的板块在蛰伏多年后,走到了聚光灯下,进入资本、产业化收获期。有的板块长期囿于规范化发展难题,政策的持续高关注推动其进一步走向爆发前夜。有人弄潮、有人拓荒、有人蛰伏,告别2022年的跌宕起伏,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草长莺飞、繁花绽放。2022年精准诊疗行业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如何把握变化背后的新机遇?2023年哪些细分赛道值得持续关注?动脉网调研了15家精准诊疗企业,访谈了20位行业人士,共同探寻答案。(注:获取本报告全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添加过请主动询问)以下为白皮书简要内容。 2022年核心变化:政策破冰,上游创新加速2022年,中国精准诊疗行业持续深入发展,是资本、政策关注的热门板块,行业技术、产品、商业化等进展也层出不穷。■ 融资:新兴赛道、差异化定位企业受资本青睐根据动脉网的统计,2022年精准诊疗板块一共完成了106笔融资,融资金额超过85.31亿人民币。整体融资表现不及前几年,主要在于新冠疫情的长期持续、宏观环境动态变化、医药二级市场动荡,对一级市场投资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融资轮次来看,2022年精准诊疗领域融资轮次偏早期,以A轮为主,其中天使轮到B轮的融资占比达到了69%,这些企业以临床质谱、微流控POCT、单细胞测序、单分子检测、癌症早筛等新发展起来,且还没有头部企业诞生的赛道为主,他们以新兴赛道、差异化定位作为切入点。2022年精准诊疗企业所处融资轮次分布融资金额上,虽说处于资本寒冬,但强者恒强,过亿元融资数量依旧很多,平台型企业、病原宏基因组测序、单细胞、癌症早筛、基因测序上游、临床质谱等都是热度极高的赛道。整体来看,精准诊疗板块有人退场、有人登场。基因组学依旧是资本的主要聚集地,但质谱、单分子检测、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多组学等新力量也在快速崛起。在未来,资本市场会更加理性,以多元化的目光看待精准诊疗,关注更多新技术、新场景,同时关注产业链整合机会,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政策:集采、LDT规范化加速临床、科研对大panel、全外显子检测等项目一直有清晰的诉求,但在传统监管体系下,这类创新项目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应用,2022年多地LDT相关政策的出台,对行业是极大利好,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业务方案,不用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在注册报证上。2022年LDT相关政策医院是开展LDT试点的主体,监管更可控。《开展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遴选确定了40家公立医疗机构作为试点单位、确定了20家公立医院为辅导类试点单位参照实施,试点工作为期5年。政策明确了LDT的主体是医院,而非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让LDT监管更可控。监管部门已经摆出了鼓励、支持的态度,为LDT的合法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LDT将伴随IVD,一起成为精准诊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更新迭代快、应用场景灵活的板块中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管理细则,比如LDT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开展,什么样的医院可以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符合什么条件的LDT产品可以纳入医保等等,还有众多问题需要探讨。政策并非是对LDT业务的松绑,而是希望厘清IVD和LDT业务的界限,以IVD为主、LDT为辅,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2022年,IVD集采范围不断扩大,有更多省份参与了集采,也有更多品种被纳入了集采当中。2022年IVD集采相关政策2022年IVD集采政策更加成熟、灵活,具有示范作用。相较2021年安徽带有试验性质的集采相比,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发布的《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在规则制定上更加合理。同一品种下,不区分方法学,分为ml组和测试组。再分为A、B两个竞价组,承诺满足采购70%的企业进入A组,其他进入B组;承诺向全联盟供应产品且其申报价格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格0.6倍,增补为拟中选企业。虽然IVD集采没有像药品、高值耗材那样成规模、成体系,但已经是IVD领域的大势所趋,将重新塑造市场格局。集采冲击下,IVD企业需要降本增效,同时也需要出海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价格是决定精准医疗可及性的“最后一公里”,NGS等肿瘤基因检测技术纳入医保的问题在2022年得到了突破性进展。2022年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相关政策10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221号建议的答复》,对肿瘤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以及带量采购给予正式回应,指出部分地区已将部分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此外,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将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收费标准明确的基因检测项目按程序纳入当地医保支付范围。福建省医保局将NGS技术纳入医保的动作具有重大意义。在指导用药中,很多靶向药已经进入医保、纳入集采,价格大幅下降,与之配套的基因检测却还依赖自费,价格成了最大的阻力。由于收费昂贵,多达上千元,甚至数万元,肿瘤基因检测一直未能被普遍纳入医保,之前只有北京等少数地区将较为成熟的PCR、FISH技术纳入了医保范围,福建省医保局率先将NGS技术纳入医保,迈出了重要一步。肿瘤基因检测在指导用药、复发监测、早筛早诊中的临床价值已经足够明晰,需要企业与政府部门双向奔赴,企业积极推动销售费用、检测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医保对肿瘤基因检测价值的支持力度更明确,让更多技术进入医保。■ 产品技术:上游原研创新爆发,下游产品更多样上游壁垒正在被打破,国产基因测序仪热闹非凡。此前,上游基因测序仪被认为是最难突破的进口垄断板块之一,近两年,随着上游技术突破,进入门槛降低,以及下游成本压力变大、监管趋严,国产测序仪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国产替代和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国产测序仪市场前景可观,测序仪厂商接下来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类型的检测项目规划合适的发展路径,让仪器有效在科研、临床市场中运转起来。2022年新发布的国产基因测序系统下游,应用场景、技术更多元化。伴随诊断、传染病检测、遗传性疾病检测、癌症早筛、MRD是精准诊疗主要的应用场景,产品不断丰富,比如臻和科技宣布推出泛癌种MRD检测产品微适博,诺辉健康启动中国泛癌种早筛早诊队列PANDA研究项目,同时也有临床质谱、呼气VOC检测、纳米孔测序、单细胞测序、多重荧光免疫组化、AI等技术创新应用这些场景中,比如第四代纳米孔癌症早筛技术、基于qPCR平台的实体瘤MRD检测、NIPT PLUS,以及贝瑞基因基于第三代测序推出的地贫检测产品。等神经系统疾病检测、家用检测等新场景也在技术、政策的驱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 商业化:出海加速,带来发展新动能出海是2022年精准诊疗板块的关键词之一,受新冠疫情影响,精准诊疗企业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在走向海外。2022年,不少企业在海外有了切实的市场落地动作,IVD产品和LDT检测服务两大类产品都有企业做出了相关尝试。比如诺辉健康与Prenetics Group Limited战略合作,基于常卫清布局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世和基因与巴西Hospital de Base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建院内NGS实验室,推进肿瘤临床研究。美国对IVD产品和LDT检测服务的监管要求最为振奋人心的是新冠抗原自测企业在海外取得的辉煌,癌症早筛、POCT是值得期待的出海新热点。据医保商会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主要体外诊断试剂出口额约为79.09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自测类试剂出口额为68.88亿美元,占比高达87.09%。新冠抗原自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顺利打开了一个缺口,对于市场空间最大的美国市场,美国实验室检测市场长期被雅培、贝克曼、罗氏等大型头部企业占据,在POCT市场上的布局则较浅,而美国“家庭医生”模式成熟,中国企业可以着眼于基层市场,癌症早筛、家用检测及POCT产品是合适的切入点。出海仍处于早期尝试阶段,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足够的出海能力,疫情放开后出海力度将加大。海外特别是FDA监管要求高,如何满足海外的严监管、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切入、如何精准把握目标市场动态、如何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等,都是挑战。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目前的出海动作还仅限于与海外企业建立市场合作,未来还需要长时间和大量资源积累。2022年有显著变化的核心领域蛋壳研究院通过对我国精准诊疗板块的采访调研,我们重点讨论肿瘤NGS、早筛、MRD、临床质谱、POCT五个2022年有显著变化的细分领域。■ 肿瘤NGS回归价值本质2022年,肿瘤NGS赛道两家企业递交招股说明书。继2020年燃石医学、泛生子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2022年市场久违地又迎来了IPO相关动作。5月,世和基因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了招股说明书,9月,臻和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世和基因和臻和科技都是一级市场的香饽饽,融资情况可观,业务布局在行业内都具有代表性,其一举一动往往代表着行业的方向,对于整个行业的短期走势会有较大影响。但目前总的来看,肿瘤NGS头部企业的探路并不顺利。肿瘤NGS市场的扩容,在2022年似乎遇到了一些实质性的困难。世和基因、臻和科技2021年营收情况肿瘤NGS企业还没有跳出盈利困境,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盈利困难等问题尚未解决。肿瘤NGS已经上市的企业股价不理想。通过招股说明书,也可以看出世和基因和臻和科技都还没有蹚出一条康庄大道,两家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世和基因销售费用高达2.5亿元,臻和科技销售费用高达2.53亿元,都存在烧钱换市场规模现象。回归价值本质,肿瘤NGS发展后劲很大在于降低成本。过去很多年,肿瘤NGS的发展速度过于快,存在资源挤兑的现象,2022年是行业回归价值本质的一年,企业需要沉心屏气,专注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在爆发期,广布局是多数企业的选择,进入成熟期,行业不再疯狂扩张,需要明确的分工,企业选择擅长的方向,集中资源是关键,将形成少数综合性头部企业、与多家特色化企业的市场格局。此外,肿瘤NGS临床价值明确,但样本量并不及预期,较大的因素在于成本问题。成本也是阻碍肿瘤NGS进入医保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少数将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的地区,都未囊括NGS技术。拿证进院,推动合规化,选择上游国产测序平台等方式,都是有效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期待有企业能够率先摆脱成本桎梏。■ 肿瘤早筛技术创新、商业化创新均加速肿瘤指导用药板块已经趋近饱和,尤其是肺癌小Panel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定位新的热门应用场景是当务之急。近两年,向前延伸,着眼于早期肿瘤患者,布局肿瘤早筛,向后延展,关注肿瘤术后患者,开发MRD复发监控,一时成为热点。技术路线更多样化,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深入肿瘤早筛。肿瘤早筛技术路线正在从以DNA甲基化为主的技术,拓展到更多技术路线,如CTC技术,CTC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难以捕获,灵敏度更高的技术让CTC精准检测得以实现;比如代谢组学,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在代谢上有很大的差异,可以利用肿瘤代谢的特点进行早筛。不过新兴技术普遍处在早期阶段,还需要临床进一步验证。2022年,肿瘤早筛企业持续在商业化上探索,乘着新冠抗原试剂在海外大放异彩的东风,开始扬帆出海。2022年肿瘤早筛企业出海情况肿瘤早筛出海还处于探索期,东南亚、非洲是主要目的地。目前肿瘤早筛企业的国际化动作大部分还停留在产品市场准入上,在获取欧盟认证上较为积极,不过极少有企业有实际性的市场落地动作。2022年,诺辉健康和康立明生物率先迈出了出海重要一步,都以技术成熟、发病率高、早期治愈率高、现有筛查手段存在一定缺陷的肠癌早筛为首发产品。根据头豹研究院的研究,新兴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整体印象更为友好。两家头部企业也都暂时避开了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聚焦公共医疗资源相对欠缺的东南亚、非洲市场,这些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在市场教育、支付上需要下一番功夫。■ MRD临床价值验证加速2022年,MRD市场产品进一步丰富,涵盖血液瘤、肠癌、肺癌、泛癌种等,相较其它产品,泛癌种MRD检测产品不局限癌种,受益人群更广泛。此外,MRD技术端等待创新,常规技术路径之外,多组学联合检测方案值得关注。国内的MRD产品基本都是沿袭了国外的技术路径,采用ctDNA个性化定制方案或是固定panel,缺乏更多的技术路径创新,还没能很好地解决ctDNA含量极低的问题,需要更多更广阔的思路。根据最新的研究和学术论坛前沿动向,采用多组学联合方案提高检测准确率是新机会,已有文章表明可以利用甲基化作为肠癌MRD的检测指标。成本价格是MRD产品下一阶段需要着重考量的因素。除检测数据外,影响MRD检测落地临床的一大因素还在于高昂的价格。现阶段多以“杂交捕获+NGS方法+突变特征”进行MRD产品研发,检测方法复杂, 检测周期较长, 检测成本较高, 产品不易医院落地。慧算基因发现的一个甲基化marker(命名为BF Marker),通过自身甲基化程度的改变, 影响多种实体瘤发生发展,在17种实体瘤中表现出相同的甲基化模式。慧算基因基于BF Marker+qPCR平台, 开发了实体瘤MRD检测产品,易用性及可落地性优于NGS平台,大幅降低MRD检测成本。MRD发展趋势■ 质谱热度攀升临床质谱领域资本热度延续,2022年共发生15笔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6.4亿。2020年以来,投资机构在临床质谱市场密集出手。但也可以看到,与2021年对比,2022年临床质谱融资情况并没有冲上新的高峰。资本市场非常关注质谱技术在临床的确定性应用,目前,质谱在新生儿筛查、微生物鉴定等项目上的临床认知度相对较高,有了一定的检测量,但是未形成垄断性优势。接下来,临床质谱企业需要在临床应用确定性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早日在临床实现杀手锏式的应用。近5年临床质谱融资情况对比图2022年共有51款临床质谱产品获得NMPA批准,合规化加速。仪器是在中国临床市场开展检测应用的刚需,仪器上,获批的仪器仍旧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两种类型为主。试剂端,众多企业都瞄准了渗透率低,空间大的维生素检测市场,2022年新批准了16款相关产品。其中,全谱维生素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全面检测人体必需维生素的水平,保障机体维生素水平的充足和均衡正在成为共识。自从2021年英盛生物率先取得全谱维生素检测试剂注册证后,2022年全谱维生素检测试剂盒的拿证速度显著加快,丰华生物的脂溶性维生素测定试剂盒和水溶性维生素测定试剂盒获得批准,凯莱谱、质谱生物的脂溶性维生素测定试剂盒也获得了批准。药物浓度监测、新生儿筛查、人体微量元素检测试剂盒的注册证数量也有提升,领域内的布局企业越来越多。■ 政策推动POCT加速走进家用检测场景中国POCT市场正在迈入更便捷、更精准定量时期,微流控技术主导中国POCT市场技术变革。中国POCT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从无到有、定性时期,以胶体金技术为主,其次是从定性到定量时期,再次是更便捷、更精准定量的时期,这阶段以微流控POCT技术为核心,微流控POCT技术弥补了传统技术无法精准控制整个反应过程的缺陷,可对分子含量非常低的样本进行检测,实现了检测精准度的跃升。目前,中国正处于精准定量早期阶段,获批的微流控POCT产品相对较少,未来几年内,微流控技术将主导中国POCT市场的技术革新,推动POCT在分级诊断、远程医疗、精准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POCT市场技术变革趋势微流控POCT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有赖于稳定量产和成本控制能力。微流控芯片是微流控技术的下游应用单元,通过微型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在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快速、准确地实现对蛋白质、核酸或特定目标的处理和检测,将原本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的样品前处理、免疫反应和结果检测等关键步骤汇聚在一张微小芯片上进行,具备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准准度高等特点。但想要规模化应用,微流控芯片还存在成本高、稳定量产困难两大难题亟待解决。微康生物成功开发出“微流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碟式微流控免疫多项联检”、“模块化分子诊断一体式微流控”等多个平台。微康生物是国内率先解决微流控POCT产品成本高、稳定量产难、常温保存难痛点的公司,而且微流控产品的原材料、芯片、试剂、仪器均为微康生物自研自产,在进口替代方面价格较进口芯片降低10倍以上。政策利好,推动POCT产品打开家用检测大门。新冠疫情改变了家用检测市场格局,以往,整个家用诊断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消费者居家自测习惯也没有养成,家庭端市场难以打开,3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政策,指出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新冠抗原自测放开,使得家用检测市场教育加速成熟,点燃了众多企业布局家用检测市场的热情,传染病检测、女性健康、慢病管理等项目有望更快在家庭场景落地。国内企业新冠类家用检测产品获批情况2022年非新冠类家用检测产品动态2023年中国精准诊疗重点关注方向蛋壳研究院认为,2023年可以重点关注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企业出海的确定性进展、相关政策的走向。特别是技术创新,是目前精准诊疗多个细分领域企业布局的重点,目前行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技术,包括呼气VOC检测技术、单细胞技术、mIHC技术、临床质谱、单分子免疫检测、数字PCR等等。这些技术创新性强,但还未在临床普遍应用,可以重点关注其临床应用情况,比如呼气VOC检测技术、单细胞技术在临床的突破。■ 呼气VOC检测已在海外受到官方肯定,可重点关注国内进展2022年,FDA紧急授权了首个基于呼吸VOC分析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可在医院、医生办公室、公共场所、移动监测站等多个场景下使用,只需要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不到三分钟即可获取检测结果。这一事件,是官方对呼气VOC检测的肯定,让行业清晰看到了呼气VOC检测在临床的具体落地场景。呼气VOC检测主流技术呼气VOC检测技术将在消化道、呼吸道疾病领域率先落地,欧美地区布局最活跃。管线布局方面,根据精智未来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开展呼气VOC临床管线共111多条,主要聚焦于与呼吸道和消化道。其中呼吸道占据37%,消化道占26%,两者占全部管线的63%。消化道、呼吸道疾病领域的产品会率先实现临床落地。可以看出,布局思路上,企业聚焦哮喘、肺癌等呼气系统密切相关的疾病、临床现有技术无法满足的领域,专注攻克肺结节良恶性判断、哮喘早期发现及精准用药等难题。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在癌症、传染性疾病、代谢相关的慢病疾病上取得突破。从区域看,欧洲在呼气VOC检测领域最为活跃,占据了全部管线的54%。全球呼气VOC疾病领域分布情况(左)、区域分布情况(右)未来,可以重点关注具有三类特征的企业,一是拥有临床级的呼气VOC检测产品的企业,很多企业的技术现在还是科研实验室设备的特征,设备操作复杂,临床广泛应用有难度。二是有能力做呼气VOC分子全图谱分析的企业,VOC分子与疾病间的关系需要呼气分析设备即可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进而多维度解码信息“黑匣子”,厘清疾病与VOC分子间的巡证关系。三是充分发挥AI技术对呼气VOC分析赋能作用的企业。呼气VOC分析复杂、繁琐,融合AI技术对标志物的寻找和优化有极大促进作用。精智未来利用MEMS技术研发的小型POCT呼气分析微型气相色谱仪,在床旁即可快速收集和分析患者样本,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呼气图谱自动判读,弥补了传统大型检测设备操作繁琐、检测和数据分析时间长、无法在床旁和社区应用等缺陷。■ 单细胞技术进展频频,关注从科研向临床转化的突破单细胞技术被称为能够撑起科研服务下一个十年的技术,在科研市场的应用目前相对广泛,2022年多个单细胞技术企业发布了科研产品进展,科研服务市场空间较大,大部分企业都是引进国外的系统提供服务,自研厂商还没有成规模,没有形成头部聚集效应。单细胞技术在临床的落地是行业进一步爆发的关键,关注单细胞技术临床应用。科研服务市场规模有限,在临床市场,单细胞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拥有极大期望值,但至今没有落地。生殖遗传健康、肿瘤、神经科学、免疫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市场都是单细胞技术的临床落地方向。随着科研服务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导致毛利下降,未来几年可以重点关注单细胞技术在临床的突破,关注在临床队列研究、价格、全链条自动化等环节上取得突破的企业。■ 关注政策在医保、LDT方面的实质性动作LDT具体管理细则有望出台,目前来看,适合LDT模式的应是临床急需,并且生物标志物成熟的项目。LDT业务重要,但管理起来非常复杂,太紧、太松都不利于行业发展,要把握合适的度。适合LDT的项目,以LDT模式推行相对容易的基因检测领域为例,LDT需要有应用范围的限制,像NIPT这样经过了市场大量验证的项目来说,在NIPT项目上实现了一定提升的NIPT PLUS项目可以纳入LDT的范围,在肿瘤市场,大 panel 和小panel很多技术路线是相通的,以现有产品为基础的延伸产品可以纳入LDT范围。但是像肿瘤早筛和MRD这样的项目,产品的生物标志物差异非常大,暂不适合以LDT模式进行管理。预计国内很快将有LDT管理细则出台。■ 关注商业模式迭代,出海是新机遇重点关注企业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的企业。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形成的卖方市场不仅为国内IVD企业打开了出海通道,还释放了对出海市场的想象空间。经历新冠疫情之后,各个细分板块企业都瞄准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加速扬帆出海。目前,出了新冠抗原自测试剂在出海上取得了代表性成绩,癌症早筛、POCT等多个潜力板块的出海进程都还处于早期,将很快有企业在率先建立起完整出海体系、取得商业化成果。抱团出海会成为新趋势。中国精准诊疗板块企业众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国内,企业间内卷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在海外,合作会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方向,在产品、技术、渠道层面进行资源整合,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带去整体的解决方案,让中国企业掌握定价权,实现价值的最大化。《2022数字医疗年度创新白皮书》目录以上为报告主要内容节选,报告完整框架如下,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获取报告全文,添加过请主动询问。*封面图片来源:123rf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Henan Huis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Henan Huis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