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Shanghai Jingyihui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Shanghai Jingyihui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2025 CSCO指南会于4月18至19日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在大会首日的胃癌专场,2025年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发布。此次指南在胃癌精准诊断和治疗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更新,包括HER2表达定义修改、Claudin18.2检测推荐级别上调、EBV和新兴靶点FGFR2b检测新增、免疫和靶向治疗选择更新等,引起了胃癌诊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期特邀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深入剖析目前胃癌患者生存现状及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解读本次CSCO胃癌指南病理诊断更新要点及其深远意义,并探讨未来还需开展哪些工作以优化胃癌精准诊疗。2025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分子诊断更新要点:1. Claudin18.2表达检测由2024版的II级推荐(2A类)升级为I级推荐(1B类)2. 新增EBV状态和FGFR2b检测为III级推荐3. 注释新增Claudin18.2、FGFR2b及EBV检测的描述沈琳 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学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病专项首席科学家消化肿瘤内科主任、I期临床病区主任实体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历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临床肿瘤专业委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沈琳教授采访问题1:胃癌生存现状和未满足需求?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胃癌生存主要看几个指标。首先是5年生存率,全国整体水平大概在43%左右,但不同地区会有差异。“健康中国2030”计划是将所有实体瘤的5年生存率提升至46.6%,我想胃癌至少不会拖后腿,到2030年胃癌5年生存率应该能达到50%左右。另外一个指标就是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目前晚期胃癌以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为主,在一些特殊人群中总生存已经接近20个月。既往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约5%,目前提升至23%~24%,这是既往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也说明中国人群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明显。当然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仍需要继续努力。整体胃癌与晚期患者生存的改善都是与现有的综合治疗和精准治疗密不可分的。问题2:胃癌分子诊断方面的指南更新要点,及其对于胃癌精准诊疗的意义?今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首先是一个框架性的改变,大家可以看到在胃癌整个病理精准诊断方面进行了新的梳理。既往只是看是不是胃癌、分化程度(高分化/低分化)、以及是肠型还是弥漫性,目前除这些指标外,我们还需要检测其他生物标志物,比如MMR、PD-L1表达以及HER2状态。今年我们将HER阳性和阴性改为HER2高表达、低表达、中表达和不表达四个水平的分类。除此之外,还包括针对Claudin18.2表达强度和密度(2+/3+染色肿瘤细胞占比)检测,以及目前虽然尚无临床可及药物但与临床决策以及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的一些新兴生物标志物,比如FGFR2b和c-MET。这些生物标志物检测不仅是在未来影响我们的治疗选择,同时也影响临床医生对于胃癌患者的分子特征和免疫特征的了解,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胃癌病理诊断的更新,离不开病理组专家做出的很多工作和巨大努力去收集循证医学证据。这个改变是非常前瞻性的,未来几年的胃癌诊疗都会按照这几个生物标志物检测来进行。问题3:随着越来越多生物标志物纳入检测,您觉得未来胃癌临床治疗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开展哪些工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非常尖锐的。原来的研究都是只针对某一个靶点,比如PD-1/PD-L1抑制剂临床研究主要是针对PD-L1表达情况,抗Claudin18.2研究是针对Claudin18.2高表达患者,抗HER2治疗也只是针对HER2高表达患者人群,但是这些生物标志物共表达患者应该选择哪种治疗方案,目前还缺乏数据。比如抗HER2治疗目前可以靶向免疫联合,但不同PD-L1表达患者获益还是有差异的。如果一位胃癌患者既Claudin18.2超高表达,又PD-L1 CPS≥5,应该选择哪种治疗目前尚无答案。我们可以从前瞻性临床研究队列中进一步分析,比如免疫治疗研究中Claudin18.2高表达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疗效如何;如果与整体人群一致,最终选择哪种治疗方案,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讨论,收集数据以及专家意见,未来也许能有答案,或者仍存争议。我们中心也拥有大量胃癌患者临床数据,包括免疫治疗队列,可以去进一步进行多个生物标志物检测回顾性分析等,希望能够尽快回答大家这个问题。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yu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编者按
2024年11月14日—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陕西省抗癌协会承办的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西安隆重召开。第四届亚洲肿瘤学大会(AOS)与世界整合肿瘤协会(WAIO)相关学术会议同期召开。252个学术会场、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会交流。
一
学术盛宴 历史之最
2024CCHIO与AOS年会展开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和对话,取得了丰硕成果,创下六个历史之最。
(一)会议规模最大
全国线下参会达6万人次,中外院士共计30余位,讲者、主持、讨论嘉宾5696人次。
(二)学科覆盖最全
会议按照三级学术会议体系,设主会场、主题会场、分会场及相关学术会场共计252个。
(三)投稿数量最多
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21704篇,汇编收录19145篇,入选壁报6403篇。
(四)学术成果最多
大会期间,重磅发布CACA指南(2025版),共发布学术、科普成果11项,启动项目14项,CACA战略合作伙伴签约7家。
(五)国际化程度最高
首次设置CACA与十大国际组织、五大国际期刊主题专场,AOS大会同期召开,来自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会交流。
(六)媒体传播最广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社、新华网、人民网·人民健康、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报、中国医学论坛报、医师报、陕西电视台、西安晚报、百度健康、微博健康、凤凰网、乐问医学、丁香园、医脉通、良医汇、肿瘤瞭望、大专家、ONCO前沿、医视界、CCMTV、医悦汇等540家媒体及平台参与直播及报道。
本次大会微博热搜2次,热搜总榜第六名,截至当天,2024CCHIO大会微博平台话题阅读达3.8亿次,开幕式单场直播观看量7229万人次,直播观看总量2.6亿人次,国内媒体阅读总量7.9亿以上;海外媒体传播462篇,总阅读量1.59亿人次。
二
多元主题 融汇整合
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由中国抗癌协会于2000年创办,以“综合、交叉、高端、前沿”为特色,自2018年开始,以“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为固定主题,至今成功举办16届,已成为中国肿瘤医学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品牌学术会议,引领中国肿瘤学科不断发展。
(一)主会场
1. 开幕式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系统介绍了协会近年来开展的“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立大规、办大刊、开大讲、进大学、绘大图、举大考、立大项、发大作、颁大奖、明大势、开大播、建大营、拓大疆、结大果”等十七项重要工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肿瘤防治事业不断前进。
国际抗癌联盟(UICC)首席执行官Cary Adams教授赞赏了中国抗癌协会在癌症控制与教育方面的努力。中国抗癌协会强调整合肿瘤学的重要性,与UICC的使命一致,即通过医疗卫生工作者、研究人员与政策决策者的协作,共同应对全球的癌症负担。并对《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的编写给予了赞扬,高度认可其在癌症防治规范管理及公众教育中的价值。UICC期待与中国抗癌协会更深入、更全面的合作,加速癌症研究进展,提升创新治疗的可及性,推动癌症防治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沈洪兵院士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面对当前癌症防治工作的挑战,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促进内部资源融合、促进外部学科融合、促进更开放的科研合作融合、促进更温暖的医学人文融合。期望CCHIO大会为推动肿瘤医学事业发展和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聂勇战教授主持。
2. 颁奖仪式
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开幕式期间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郭伟等牵头完成的项目荣获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等12位专家牵头完成的项目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为一等奖获奖专家颁奖。
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及协会副理事长为青年科学家奖获奖专家颁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柳娜、海军军医大学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陈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全林、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时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黄崇标、上海交通大学丁显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亦博共10位专家牵头完成的项目荣获2024年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主持仪式。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作为全国肿瘤医学领域唯一的社会科技奖励,代表了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青年科学家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和奖励在肿瘤医疗、科研、教育岗位上勇于创新并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
3. CACA指南(2025版)正式发布
开幕式上,CACA指南(2025版)正式发布。本次指南重点围绕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53个主要瘤种,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内容增加近1/3,新增编委1260余人,纳入中国证据达40%;同时加强与CACA技术指南协同共建,实现瘤种与技术双轮驱动,加速推动本土指南建设,赋能临床,造福患者。
4. 主旨报告
作为CCHIO大会最重磅的内容之一——主旨报告,一直以来都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展现我国肿瘤领域的最新理念、最新策略、最新技术及最新成果。
主旨报告环节是肿瘤学尖端理论与学术前沿交汇的平台,由郝希山院士、林东昕院士、张旭院士、樊嘉院士、徐兵河院士、马骏院士、卞修武院士7位院士重磅主持。
全国数百名肿瘤专家经过层层遴选、专家互评,最终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四川大学周圣涛、上海交通大学范理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文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洪云、重庆医科大学石丘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田艳涛7位肿瘤学专家亮相2024CCHIO。
主旨报告涵盖肿瘤基础研究、临床诊断、综合治疗、新药研发、肿瘤科普等领域话题,7位讲者报告主题分别为《微生态与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线粒体与肿瘤》《分子检测与整合诊治》《整合思维与新药研发》《生命长度与生存质量》《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报告内容均展现肿瘤领域的科研学术和科学普及成果,广大参会代表受益匪浅。
(二)主题会场
会议设立了中外院士论坛、国际组织专场、国际期刊专场、青年辩论赛、指南解读专场、科技奖励主题专场、学科前沿专场、产学研转化论坛、基地建设专场、区域肿瘤防控论坛、名家外科专场、科普训练营等43场主题会场,汇聚各大领域深度话题,揭示研究进展,探索未来趋势。
CACA AI 助手、CACA专家平台、CACA指南AI导航系统、《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3)》、首款幽门螺杆菌专病模型数字人等系列重磅成果发布,不仅彰显了我国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全国肿瘤整合医学中心建设、中国抗癌协会基层医师赋能及专科认证、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外科能力提升等一批项目启动,对于推动学科前沿研究和指南建设向数智化、普惠化方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会场
遵循“合纵连横”的学科建设战略布局,本次大会精心策划并设立了多个聚焦不同瘤种的分会场,涵盖食管癌、胃癌、淋巴瘤等关键领域;同时,根据诊疗环节的不同,设立了肿瘤病理、肿瘤影像、肿瘤靶向治疗、肿瘤营养支持等专业分会场,旨在深入探讨各领域的最新进展。
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立了肿瘤整合护理、肿瘤整合康复,以及肿瘤科普、肿瘤预防筛查等康复及科普分会场,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肿瘤“防、筛、诊、治、康”全周期管理的新视角、新技术与新思维。
分会场设置体现了“全人-全程-全科-全息”的整合医学理念,而且通过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的智慧与经验,为参会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共享成果的高端平台,有力推动了肿瘤防治领域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四)云端CCHIO
为打造云端CCHIO平台,精心策划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流模式。
会前共策划六说2024CCHIO(院士说、主委说、专家说、外宾说、患者说、参会者说)共计118期,将会议氛围推向沸点。
会议期间搭建CACA官方演播室,策划了一系列高端对话栏目,包括对话院士、CACA读书会、指南前沿解读、肿瘤基层防控,实时分享云端会议精彩成果。
此外,携手丁香园、医师报、良医汇、乐问医学、ONCO前沿、CCMTV等20余家媒体共建了天天视野、巅峰访谈、超级访问、科技有约等系列栏目,实现学术传播的无界共享。
三
国际视野 合作新篇
(一)AOS大会
2024CCHIO召开之际,AOS大会同期举办。本次大会设有1个主会场和6个中青年专场,汇聚了来自亚洲各国的顶尖肿瘤学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癌症防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来自15个国家的近60位专家学者围绕肿瘤学领域的前沿课题进行了学术报告,40位国内外业界权威人士作为专场主持人,对报告进行了深入点评,进一步提升了学术讨论的深度与广度。
主会场以“亚洲癌症防控的进展与前景”为主题,来自亚洲不同国家的权威专家在大会上做了精彩讲座,议题覆盖多个国家的肿瘤诊治实践。中青年专场的主题覆盖了肿瘤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多个关键方向,反映了当今肿瘤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潜力。6个中青年专场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才华与观点的平台,也为肿瘤学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会议同期召开AOS理事会,樊代明院士当选亚洲肿瘤学会主席。
(二)WAIO成立
2024年11月16日,世界整合肿瘤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Integrative Oncology,WAIO)首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国西安成功召开。全球近70个国家的120多位杰出会员汇聚一堂、共襄盛举,见证了全球肿瘤学领域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全票通过当选WAIO主席。
同时,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教授当选秘书长,赵宗杰则出任司库。
此外,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来自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常务理事,其中包括UICC(国际抗癌联盟)前任主席 Eduardo Cazap,UICC候任主席Zainab Shinkafi Bagudu, 巴西医学科学院院士Mauricio M Costa,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王存玉院士等多位院士和知名国际组织主席,他们将为WAIO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次大会的圆满成功,标志着WAIO在全球肿瘤学合作与交流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十大国际抗癌组织专场
本次大会设置了十大国际组织专场, 包括CACA-UICC,CACA-NCCN,CACA-Cancer Australia,CACA-AACR,CACA-SIS,CACA-SPCC,CACA-Medicaid Cancer Foundation,CACA-SLACOM,CACA-LGCW,和CACA-MASCC。
全球领先的癌症机构和组织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与挑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创新策略。国际组织专场会议涵盖了癌症防控、临床实践指南、癌症研究创新、支持性治疗等多个重要议题,重点强调了国际的合作与全球视野下的癌症防治工作。各大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深入交流为推动全球癌症防治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指导。
(四) 五大国际医学期刊专场
学术期刊是学术界传播科研成果、交流前沿知识的核心平台。它们不仅刊载最新的科研成果,还能引导学科的发展方向。
CACA和五大国际期刊专场汇聚了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的主编和编委,共同探讨肿瘤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与最新进展,包括CACA-BMJ, CACA-NEJM, CACA-The Lancet, CACA-GUT, CACA-Cancer Discovery。通过这类论坛,专家们深入分析了癌症治疗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剖析了全球肿瘤学领域的科研突破和治疗创新,为推动癌症研究与临床治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和指导。
(五)CCHIO国际专场
此次大会的三大国际论坛专场不仅为全球肿瘤学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也进一步加深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癌症防治领域的合作与理解。论坛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学者、研究人员、临床专家,形成了一个跨国界、跨学科的交流网络,共同探讨全球肿瘤防控和治疗的最新挑战与机遇。
三大国际论坛分为九个学术单元,涉及癌症防控策略、肿瘤诊治、肿瘤预后等多个关键领域。精彩的国际论坛为全球肿瘤学界提供了一个深度交流的机会。
(六)E-poster交流
大会特设14场壁报交流,为亚洲青年学者搭建了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舞台,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220篇壁报在会议期间获得展示。
壁报主题涵盖了肿瘤防控的各个关键领域,丰富多样的主题充分体现了肿瘤学研究从基础到临床、从诊疗技术到患者福祉的全面覆盖,展现了亚洲地区癌症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每天的汇报展示环节,壁报区汇集了众多听众,壁报交流不仅激发了青年学者的学术热情,还促进了多学科、多领域的深度交流,推动了区域性和国际性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未来肿瘤学研究与实践注入了新活力。
四
科普患教 绚烂多彩
(一)2024CCHIO科普大会
肿瘤防治,科普先行。11月14日,举办2024 CCHIO科普大会,以“健行丝路,康泽五洲”为主题,齐聚“医、患、众、媒”,带来一场“学术与科普并重”的肿瘤防治科普盛宴。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名誉理事长郝希山院士、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中心主任陈志南院士、陕西省科协常务副主席李肇娥、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金宏图,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朴浩哲、吴永忠、张建功、王瑛、程向东、石汉平、李平,秘书长赵勇等领导、专家及全国各地康复组织患者、抗癌明星共计1300余人参加会议,直播累计观看超3672万人次。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聂勇战主持开幕式。
“肿瘤整合防治三字经”、“汉字里的中医学”、“院士专家面对面”等众多精彩演讲和对话,让观众深切体验“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独特魅力。
(二)肿瘤防治全域科普行动
2024年4月14日,“健行丝路 康泽五洲”为主题的 2024 CCHIO 肿瘤防治全域科普行动西安启动、五省接力、跨越五洲、重磅收官。以火炬传递践行丝路精神,构建“全领域行动、全专业深耕、全地域覆盖、全人群参与、全媒体传播”的全域科普体系。
活动以“六个一”模式全面展开,各分支机构及省市抗癌协会等共 220 个机构参与,投入肿瘤科普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1.2 万名,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1267 场,赠送各类科普图书 2.8 万册,线下参与活动的人数超过 14.6 万人次,活动宣传的权威媒体 515 家,受益人数达 16.8 亿人次,规模创历史之最。
(三)科普训练营
2024CCHIO科普训练营围绕“成绩斐然 铸就肿瘤科普新辉煌”;“传承接力 聆听肿瘤科普新声音”以及“多方聚力 共启肿瘤科普新方向”三大主题为核心展开。
会议期间,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委员会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田艳涛教授被推选为执行主任。
会议期间,启动了人民网·人民健康肿瘤科普专栏、核心科普期刊肿瘤专栏,并与《大众医学》《精品》健康家庭杂志签署了共建“肿瘤科普专栏”协议,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向大众传播肿瘤的核心科普知识。
(四) “同一天一起行”健步走活动
11月14日,“同一天·一起行”健步走活动成功举办,拉开本届CCHIO大会的序幕。共400余名康复分会代表现场参与,首次联动全国,各地的康复组织通过网络平台,以线上打卡的形式参与其中,共同迈出希望的步伐,留下对生命的美好祝愿。
“同一天一起行”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的一项品牌活动始于2016年,从2018年沈阳奥林匹克公园,到2019年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广场;从2020年的珠江之畔、广州塔下,到2022年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广场;从2023年天津国家会议中心广场,到2024年西安张骞广场,获得了全国癌症患者的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癌症康复者们用积极、乐观的行动,证明了“癌症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点”。
(五)《逢生(第七辑)》发布
由樊代明院士主编的《逢生(第七辑)》在本届逢生康复分会场隆重发布。《逢生(第七辑)》共纳入50个真挚而有生命力的抗癌故事,他们实现了从摆脱病痛折磨的“重生”到身体与精神的“双生”。
《逢生》是中国抗癌协会历经数载的精品项目,是癌症患者展现新生的璀璨舞台,也是广大读者朋友的精神瑰宝。后续将开展《逢生对话》等系列医患交流、患患交流延伸品牌活动。
(六)科普院线电影开机
为提高大众肿瘤核心知识知晓率,由中国抗癌协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与乐问医学联合出品的《逢生:直面肿瘤》科普院线电影于11月14日隆重举行开机仪式。医学总顾问樊代明院士,艺术总顾问、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等专家及电影导演组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
(七)全国肿瘤整合医学中心公益项目启动
会议期间,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中国抗癌协会共同发起的“人道 博爱 专业 赋能”全国肿瘤整合医学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将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整合肿瘤领域的学科建设及智能化手段,推动形成“防、筛、诊、治、康”五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模式,项目将以患者为中心,重点关注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和生存质量,以“人道 博爱 专业 赋能”为核心理念,为患者及其家庭减轻负担,推动人道主义精神在医疗服务中的深入贯彻。同时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研数据管理,项目将提升肿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医学创新与进步。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特别授予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郝希山院士“中心顾问”和“人道服务之星”荣誉称号,并授予中国抗癌协会“人道服务团队”荣誉称号,表彰他们在肿瘤防治事业中的卓越贡献。
(八)CACA战略伙伴合作签约
为了更有效地汇聚肿瘤防治领域的各方力量,深化跨领域合作,会议期间,中国抗癌协会分别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大专家.COM、微博健康以及ONCO前沿等重要合作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协会将在更深层次、更高站位、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与相关机构展开持续而紧密的战略协作,共同构筑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肿瘤防治融合生态体系。
(九)系列科普患教分会场
大会同期举办了逢生康复分会场、肿瘤防治科普分会场(肿瘤科普专场、肿瘤防筛专场、媒体专场)等品牌科普会议。
同时,还发布了《肿瘤科普大家谈》等科普书籍,启动了“CACA人物”访谈、《新生的我们》患者故事等栏目与《前列腺癌诊疗科普答案书》的编写工作。
表彰了医师报、良医汇、大专家等10家媒体为“2024CCHI0突出贡献单位”和河南省肿瘤医院等“2024年度CACA科普传播示范医院”。
五
医学人文 整合创新
(一)《合之汇》
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多年坚持“学术与人文并举”,在“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理念的指引下,连续4年为肿瘤学大会分别创作了《合之赋》《合之悟》《合之行》《合之梦》系列辞赋,赋予大会深厚的人文底蕴。
11月16日,一场名为《合之汇》的视觉和听觉盛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点亮了2024“整合之梦”,其辞、其乐、其舞,以长河为喻,其源、其流、其汇,表百流归海,展现人类文明与医学发展之旅。源起轴心时代,四大文明催生医学萌芽;流经历史长河,仁智交织指引医学方向;汇聚新思想,整合医学应运而生。
点击放大查看大图
樊代明理事长亲创的作品直观呈现人类文明与医学的紧密相连,强调新时代仁智并行、整合创新的重要性,为大会开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医学人文专场
一场医学人文专场的跨界对话在主会场上演,大会主席樊代明院士、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中国爱乐乐团副团长夏小汤、著名演员张嘉益为本场嘉宾,在严谨医学与温情艺术间,化疗与话疗的碰撞间,几位嘉宾为与会者呈现一场心灵盛宴。
跨学科的融合,既体现医学人文精神,也为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之路增添了温暖和希望。艺术与治愈的深度融合,为众多参会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智慧启迪。
(三)CACA四十周年
会议同期,举行了中国抗癌协会40周年回顾展,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感人的故事,生动而深刻地勾勒出协会四十载春秋的辉煌奋斗轨迹。同时,以“CACA不惑 传承鼎新”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不仅彰显了协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更激发了与会者的共鸣与思考。
此外,中国抗癌协会40周年纪念文集的重磅发布,无疑为大会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色彩。这部文集不仅是对协会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更是对无数抗癌斗士与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崇高致敬。
在庆祝活动中,协会还特别对自成立以来,各分支机构及省市抗癌协会的奠基者与开拓者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共有76位“杰出贡献人物”获得殊荣,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协会的历史长河中。
同时,CACA联名文创等系列活动的推出,更是将协会的文化精髓与创意理念完美融合,展现出协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中国抗癌协会四十年来风雨兼程的发展历程与科学家的卓越风范,更为大会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时代精神,激励着广大抗癌工作者继续前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六
会旗交接 又启新程
2024年11月17日,2024 CCHIO在西安圆满落下帷幕。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聂勇战作2024 CCHIO总结报告,会议展开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和对话,取得了丰硕成果。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强调,2024年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以其宏大的规模、显著的国际化特色、高度信息化手段以及广泛普惠化的影响力,成功打造了一场璀璨夺目的学术盛宴,为与会者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知识享受与启迪,令人赞叹不已。
樊代明院士特别向大会执行主席聂勇战及陕西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宋张骏颁发了感谢状,表彰整个团队上下一心,秉持“专业精进,敬业奉献”的精神,共同铸就了令人瞩目的学术盛事,其卓越贡献值得高度赞扬与感激。
闭幕式上,举行了交接旗仪式,中国抗癌协会赵勇秘书长宣布,2025 CCHIO大会11月6日—9日相约彩云之南,春城昆明,由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抗癌协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承办。
昆明医科大学校长夏雪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总院长李子禹、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张国君、云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谭晶接过CCHIO大会的旗帜——从这一刻开始,CCHIO大会正式进入“云南时间”!
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张国君教授表示,将以最高的标准和最饱满的热情投入2025 CCHIO大会的筹备工作中,全力以赴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学术理念,以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为推动肿瘤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秉承整合医学理念,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以西安为纽带,凝聚华夏共识;整合东西方医学精粹,一场前所未有的学术与思想盛会;以整合创新之力回应时代挑战,共绘肿瘤防控宏伟蓝图!
2024 CCHIO,彪炳史册,永载记忆!
2025 CCHIO,未来可期,春城再聚!
往期推荐
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在西安盛大开幕
第四届亚洲肿瘤学大会在西安盛大开幕!
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科普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文化活动顺利举行
2024 CCHIO|院士智库集结:深度探讨肿瘤精准医疗与未来趋势
(来源:中国抗癌协会)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024年1月29日,雅加达,气温30摄氏度,是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的“冬季”。一场由中国疫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IVD、专业服务、数字医疗、投资机构等医疗领域近40家知名企业,及印尼医疗领域近40家企业共同参与的活动却正在雅加达香格里拉酒店“火热”举行,这就是由印尼卫生部(MOH)、印尼药监局(BPOM)和君联资本联合主办的中印尼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投资论坛,共有100余人与会。动脉网受邀参与,并做现场报道。缘起2023,情定2024:印尼市场是中国医疗健康进军东南亚的最佳突破口2023年7月27日,成都大运会即将开幕之际,印尼卫生部部长Budi Gunadi Sadikin陪同印尼总统Joko Widodo到访中国,由印尼驻华大使馆、印尼工商会中国委员会联合主办,君联资本、中国印尼商会承办的中印尼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投资论坛在成都香格里拉酒店成功举办,与会人士共同探讨中印尼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机遇。时隔半年,受到印尼卫生部和印尼药监局的热情邀请,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指导和君联资本的支持下,百济神州、倍特药业、康希诺生物、石药集团、灵赋生物、瑞科生物、科兴生物、泰格医药等生物科技企业,博恩登特、盖睿医疗、金匙医学、乐普医疗、微泰医疗、海河生物、品驰医疗、普瑞纯证、瑞莱谱医疗、圣湘生物、联影医疗、威高等医疗器械及科技服务企业,良医汇、栈略数据等数字医疗企业,及IFC、淡马锡、君联资本等机构组成的中国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代表团到访印尼,并出席论坛,共同探讨中印尼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这是中印尼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投资论坛的第二次成功举办。印尼药监局局长Lucia Rizka Andalucia女士印尼药监局局长Lucia Rizka Andalucia女士、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王俊峰先生分别为本次论坛发表开幕致辞。王俊峰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未来与印尼推进双边合作的期待:Wider range, Openness, Win-win,指出未来将会与印尼在不限于医疗器械、创新医药、临床CRO、数字化医疗服务等多范围深度合作,通过加深开放程度推动中印尼合资企业在印尼开展业务,从而营造出一个双赢的结果。期待在印尼卫生部、印尼药监局、医疗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努力下,推动更多中国医疗企业及投资机构到印尼投资发展,将创新技术、先进理念、中国经验与印尼国情结合,推动印尼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王俊峰先生印尼卫生部部长Budi Gunadi Sadikin先生为论坛做题为“印尼的医疗保健政策与规划”的主旨报告,该报告从印尼医疗保健现状、医疗资源质量及分布和全民健康保险覆盖等多角度对印尼整体医疗保健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提出印尼医疗保健政策正在转型,希望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疾病防控监测网络、提升印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培训培养专业人士及产业工人、合理利用各方资金,优化资源配置。Budi先生期待通过与中国医疗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印尼医疗保健系统转型升级。印尼卫生部部长Budi Gunadi Sadikin先生 之后,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特别顾问、中国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副秘书长Jona Widhagdo Putri女士就“全球海洋协同效应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主题分享,强调在印尼和中国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将继续朝着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利合作的方向上共同努力。目前两国在光伏、基建已有很好的合作,希望在生物制药、医疗设备行业也有深度的合作。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特别顾问、中国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副秘书长Jona Widhagdo Putri女士 牵手合作 共创未来:深耕印尼市场,注重本地化,服务2.8亿人口,辐射整个东南亚在印尼卫生部部长及相关政府官员的见证下,中国医疗健康企业与印尼合作伙伴进行了签约仪式,中国企业圣湘生物、百济神州与Esora Medika、Etana等印尼企业达成合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共助中印尼两国医疗健康领域协同发展。签约仪式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先生以“中国医疗健康进化之路”为题,对20年来中国医疗企业发展、特别是2023年中国biotech在国际市场的亮眼表现进行总结,并提炼出医疗保障持续扩大、注册审评鼓励创新、创业企业高速发展及风险投资大力支持四大驱动因素,或可作为对印尼医疗产业的经验借鉴。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先生 圣湘生物董事长&创始人戴立忠先生做“共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圣湘方案”主题演讲,从多角度分析指出,“全健康管理”必定是全球卫生健康管理的大势所趋,并分享了圣湘生物在中建立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方案及实践经验,强调圣湘生物将积极与多方合作,共同探索全球分子诊断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持续推动构建全球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圣湘生物董事长&创始人戴立忠先生在圆桌讨论环节,君联资本执行董事戚飞先生主持了“中印尼在制药与疫苗领域的前瞻性合作”议题,中国企业百济神州、泰格医药、石药集团及印尼企业Kimia Farma、Biotis Pharmaceuticals、Kalbe Genexine Biologics (KGBio)参与了该议题讨论,就印尼药物管理制度、GMP生产、新药开发、药物销售与市场、寻求合作伙伴等维度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开展分享和研讨,大家期望中国医疗企业可以与印尼、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印尼在制药与疫苗领域的前瞻性合作” 圆桌第二个圆桌讨论由印尼卫生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Bonanza Taihitu主持,议题为“释放印尼医疗器械和诊断合作的潜力”,中国企业圣湘生物、威高及印尼企业 Nicosh indo Medical、Labio Sistem Manufaktur、 Sinko Prima Alloy,以及国际机构IFC参加了该议题讨论。围绕印尼医疗器械及诊断产品现状、研发、制造标准、监管、建立合作关系等多个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指出无论是制药还是医疗器械领域其跨国跨区域合作都面临三大挑战:获批时间、劳动力短缺及物流。大家都认为,在国际间的紧密合作下,循着中国20年的飞速发展之路,印尼的医疗保健系统会迅速转型升级。“释放印尼医疗器械和诊断合作的潜力”圆桌此外,印尼卫生部、印尼药监局分别就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注册法规及准入监管展开分享。随后,中印尼双方企业开启了交流环节。中方企业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后续将积极布局印尼市场,与当地合作伙伴深度互动,建立营销中心或生产基地,持续投入长期耕耘,期望在印尼建立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核心根据地。印尼企业参会代表也期待与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进行合作,服务近2.8亿印尼民众。后续会议还进行了2天的企业参访交流。 动脉网将持续关注出海及国际化合作,即将在2024年5月7日至10日于北京举办第八届VBEF未来医疗生态展会,预计将有15000人参会,届时将邀请更多国际合作伙伴来京参与,为中国企业出海搭建桥梁。同时,动脉网也在积极筹办2024年中国医疗企业走进印尼雅加达展会,为中国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助力。2024年是中印尼两国开启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二个十年序章,也拉开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二个十年。继成都之后,以雅加达为新的起点,深化战略合作,中国与印尼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协作发展必将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封面图片来源:123rf文|谢灵微信|18883252193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kkiiie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Shanghai Jingyihui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Shanghai Jingyihui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