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基立福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基立福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血液制品行业很特殊。强监管下,扩大产量难上加难;监管不够严格,则会带来安全风险。如何在其中保持平衡,增大供应量的同时减少风险,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一直是行业孜孜不倦研究的命题。而推动各国监管机构之间标准对齐,实现全球在血浆行业的标准统一化,或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撰文| 石若萧
在庞大复杂的医药产业中,血液制品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子行业。
首先,血液和血浆制品有着非常广阔的医疗潜力,例如血浆中含有各种蛋白,将其提取并开发的血浆衍生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或危重状况,如白蛋白产品可用于休克、创伤或者烧伤等急症的救治。
而随着科技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长久以来的成功应用已经证实,血浆衍生疗法除了能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还可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PID)、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以及其他通常是遗传性或者慢性疾病的治疗,并且用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的需求也在增长。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患者对免疫球蛋白需求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每年8%。在中国,根据中国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关爱中心PID Care China的数据,大约有200万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对血浆衍生疗法需求迫切。
不过日益扩大的需求的另一面,进一步凸显了血浆采集不足带来的挑战。绝大多数血浆制品无法由转基因动物细胞制成或在实验室制作,来源仅有依赖人类捐献一途。其流程也颇为复杂耗时:捐浆者要到专业的血浆捐献中心操作,先接受病毒筛查以及暴露风险特征筛查,若携带任何病毒标志物则不能捐献,之后再由工作人员将捐浆者全血抽出,通过血浆分离机分离出血浆并将其他部分输回捐献者体内,同时再通过静脉注射或其他形式补充流失的血容量。
“从采集到最后成为治疗方案,再到真正成药,这个过程要花比较久的时间,一般会是9到12个月。”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妮塔·布里克曼(Anita Brikman)对E药经理人介绍。
血浆本身的这种固有特点,意味着这个行业始终存在需求与供应难以匹配的根本矛盾。而这个行业的运营又受到严格的法规约束,只有当这些约束措施能够兼顾风险和安全,避免对血浆采集施加不必要的限制,运营效率才能提升。
强有力的监管是必要的,虽然它可能会增加产量扩大的难度,但可以减轻潜在的安全隐患;弱监管,会带来大量安全风险,比如各类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如何在其中保持平衡,增大供应量的同时,改进制造等过程中的步骤来消除风险,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一直是行业孜孜不倦研究的命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推动各国监管机构之间标准对齐,实现全球在血浆行业的标准统一化,是一个重要手段。近日,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妮塔·布里克曼(Anita Brikman)来到中国进行访问,希望推动全球在血浆行业的标准统一化。作为一家代表血浆衍生疗法制造企业和血浆采集中心的全球性行业协会,PPTA致力于与各国政府和卫生系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血浆衍生疗法的可及性,支持患者和捐浆者,为血浆衍生疗法相关跨国企业及血浆采集机构提供共同的方法。
安妮塔·布里克曼(Anita Brikman) 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据安妮塔·布里克曼介绍,PPTA总部在美国华盛顿,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亦设置有办公室,成员公司在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埃及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运营有超过1000个血浆捐献中心。成员公司在满足各国监管机构相关法规要求的同时,还遵守PPTA的两个自发性行业标准计划,包括用于血浆采集的国际优质血浆项目(International Quality Plasma Program, IQPP)和用于制造的卓越、保证和领导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Assurance and Leadership, QSEAL)。
安妮塔·布里克曼还表示,多国案例已证实,国内监管机构间标准对齐以及与国际标准对齐,对行业发展很有帮助。本次中国行程,希望通过具体的监管协调实施案例和专业经验的分享,助力中国及全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获益。
Q=E药经理人
A=安妮塔·布里克曼 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Q:请你分享一下此次到中国来的初衷,以及想要实现哪些目标?
A:2017年,PPTA就和中国药典委合作,致力于帮助推动中国产业的标准化,包括进一步实现血浆采集和浆站发展等方面的标准化。这是我加入PPTA后第二次来到中国。去年在中国北京参加了血液安全大会。今年来到中国,希望可以深入拜访一些临床一线的医生,也会拜访政府部门一些领导及一些患者组织,探讨一些合作机会。
PPTA是一个以科学驱动的机构,也是一个标准制定组织,也有自己的标准认证项目。如果某个公司想要做血浆采集,这些自发性标准可以帮助他们实施符合最高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流程和体系。会员公司可以用该标准进入他们想要拓展的市场中,进行合规与业务拓展。我们会员药企中有两家,武田和基立福,本身就是在中国市场上白蛋白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提供商。此外,另一家会员公司Kedrion最近也在中国获得了白蛋白产品的批准。
总结下来,PPTA主要的使命在三大方面:第一,希望能够通过捐赠中心或者是捐赠这块的工作来实现更强的血浆制品的可获得性;第二,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患者对血浆制品的可及性,尤其是依赖于这些疗法的罕见病患者;第三,我们希望提高社会对于血浆捐献和血浆衍生疗法的认知。三点分别对应了血浆衍生疗法可获得性、可及性和认知提升三个方面。
Q:现在PPTA建立起来的这些标准具体都有哪些?
A:国际优质血浆项目(International Quality Plasma Program, IQPP)包括11项标准,专注于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捐献者的安全性。举例来说,我们有一个基于社区的捐献者标准,要求捐献者应居住在采集中心附近;还有一个交叉捐献管理标准,这是一个检查系统,以确保捐献者不会过于频繁地捐献;捐献者还会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以帮助确保健康的捐献,并在血浆捐献后给予液体补充,以弥补血浆损失的体液。
此外,在美国,我们还有一个美国捐献者延期登记系统(National Donor Deferral Registry, NDDR)。这是一个记录系统,如果检测中发现某人有病毒标记,该人将不能捐献。这些是美国和欧洲非常广泛接受的一些标准。我们正在努力推广这些标准,以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确保药品的最佳安全性和质量水平。目前希望在中国或者是更多的国家来推广这些标准体系,能够推动各国的标准一致化。
Q:血液制品在各国都是一个高监管的领域,如何在建立高标准基础的同时扩大血液制品的应用范围?
A:整个制浆行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采集血浆,一方面是在这之后的产品制造过程,如白蛋白或者免疫球蛋白等。因此想要提高效率,就要在采集这一侧和生产这一侧,都确保各个公司或者各个中心都有一套整体化的或者是一致性的操作。
此外,血液和血浆制品领域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原材料的采集受到严格监管,药品生产过程也同样受到严格监管。并且不仅有本地监管机构的检查,还有来自最终产品可能使用的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对血浆采集中心和生产设施的检查(例如,欧洲监管机构检查美国的设施,或中国监管机构验证欧洲的设备)。PPTA致力于确保各个检查机构的检查过程协调一致。
Q:你认为中国的血液制品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怎么样?
A:中国的血浆制品公司目前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如果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的企业能够更深入的融合,则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我们了解到在中国市场中目前血浆制品企业有30家左右,采浆中心有300个左右。其中有些企业已经在向国外出口产品。对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市场来说,考虑到需要治疗的患者数量,血浆采集和制造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如果与全球市场进行更深的融合,对于供应不足也可以产生影响;另一点,中国在血浆制品的利用率目前也相对较低,比如IVIG的利用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增长空间。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上,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上这样一个需求缺口。
Q:怎么提升血浆利用率?这一点你对中国的血液制品企业有什么建议?
A: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目前血浆产品没有进入到医保目录范围,所以患者在使用时会有经济上的疑虑,如果能纳入医保的名单,这将是推动利用率增强的很好的措施;第二,有什么样的临床指征才可以用这些血浆产品?在这个指征和诊断上如果能有改善,利用率也会提高。最后呢,加强对国际生产疗法的了解和获取也可以提升利用率。
以上问题都并非中国独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都普遍存在。因此问题在于提高政府的认识,改进报销模式,扩大适应证。此外,如果中国的血浆采集中心数量一直在增长,并且更深入地嵌入全球市场,也可以促进利用率。
Q:目前多项并购表明,中国的血液制品公司的集中度在提升。从全球来看,血液制品产业是朝着集中化发展,还是朝分散化发展的?
A:本身这个行业就是高监管、高科技含量,基础设施和前期投入都特别大,这也是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史,基本上是一部大型并购史。
这是一个“资源型”行业,供给决定市场,因此,用于采浆的“浆站数量”基本上决定了一家血液制品公司的体量。比较常见的情况是,血液制品企业之间通过并购拓展浆站资源和血液制品品类,新玩家将并购作为切入血液制品行业的捷径。
最近,血液制品行业完成又一例牵动整个行业的大型整合。
6月18日,海尔集团宣布通过子公司海盈康成功完成以总价125亿人民币收购全球医疗健康企业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20%股份的交易交割,全部交易完成后,海尔集团子公司海盈康将合计获得26.58%的表决权,海尔集团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海尔集团不算血液制品“圈外人”。
在收购上海莱士之前,海尔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旗下的上市公司海尔生物、盈康生命,已经覆盖了血浆前端采集、中间存储运输、临床应用等领域,并通过创新应用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各个环节打造物联网解决方案。
而上海莱士作为血液制品企业龙头,现有单采血浆站44家,采浆量突破1500吨,2023年营收达到79.64亿元,是A股血液制品上市公司中收入规模最大的企业。
海尔这项规模超百亿的大手笔并购,为了整合血液制品产业链的上下游,获得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而更进一步的是,以血液制品为基础,深化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布局。
海尔集团透露,盈康一生将支持上海莱士推进“拓浆”和“脱浆”齐步走战略,在聚焦安全、优质、高效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在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升级方面的投入,探索生物制药前沿技术。而上海莱士将借助海尔的资源,放眼全球,整合研发、制造、临床资源,在引领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前20余年,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完成从重销售到重研发,从重仿制到重创新的转变。而到了下半场,来到了全产业链发力阶段,拼的是整体效率和运营能力。巨头之间的整合,更多的是借助资源的互补,发挥整体上的协同效应,这是任何一个行业产业升级道路上必经的一环。
回到这一次并购,在当下一个时间节点向生物科技冲锋,海尔集团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底气?
-01-
多年筹谋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恒瑞、石药等一批药厂经历国企改制释放活力,医药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一些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见状也想跨界进入医药行业,海尔集团是其中之一。医药行业投资期长、风险高,即使是管理经验丰富的集团型企业介入这一领域,也未必会成功。
海尔布局医药行业显然是有其战略思考。
2005年,海尔研发出生物医疗超低温保存的关键技术,打破海外厂商长达30年的垄断。那年10月,青岛海尔和特种电冰柜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海尔医用科技(海尔生物医疗前身)。凭借传统主业科技溢出效应,海尔在医药行业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海尔集团抓住了工业互联网的风口。围绕产业端的具体需求,海尔生物医疗推进物联网技术与低温存储技术的跨界融合,针对血液安全、疫苗接种、生物样本库、药品及试剂等场景,提供定制的物联网生物科学解决方案。其中血液网的落地,不仅实现了血液全程定位追踪、低温存储及温度监控,还让血液不良使用率从20%降到5%以下,更重要的则是让手术承接能力提高了近20%。
随后十余年,海尔集团不局限于低温存储领域,开始布局家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养老等医疗细分领域,布局的轴心围绕着中下游的家庭用户。
2019年对于海尔大健康板块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年之内,海尔集团发布了一个物联网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孵化两家医疗上市公司——先是收购上市公司星普医科,后更名为盈康生命,而后海尔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
被收购后,盈康生命向医疗设备与医疗服务领域的转型,先后布局8家医院,深耕肿瘤特色和区域专科特色领域,形成全病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持续通过自研、并购的方式,填补公司在肿瘤诊断设备和耗材领域的空白。
盈康生命和海尔生物两家公司分别覆盖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海尔对于大健康的布局思路也从此更加清晰。
-02-
125亿,从血液制品切入
药物研发有一个“双十定律”,平均研发成本超过十亿美元、研发周期通常大于十年。再加上生物创新药领域竞争愈发激烈,造成了研发上尤其是自研的难度。
问题是,海尔集团拿出125亿,为什么选择上海莱士?
中国生物药市场从药物细分领域看,主要可分为血液制品、重组蛋白、疫苗、单克隆抗体、细胞治疗产品。血液制品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在医疗抢救及某些特定疾病预防和治疗上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中,血液制品领域上下游是盈康一生目前布局最多的领域。
2021年,海尔生物医疗在青岛打造全国首个智慧血液城市网,实现血液从采血、制备、存储、发血、配送到用血的全流程追溯和冷链监管。在应用智慧血液城市网后,用血医院之间实现了血液资源信息共享、血液安全,并且在减少血液浪费、压缩用血时间上卓有成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王海燕介绍,智慧血液城市网节约了有限的血液资源,大概在40%以上。将智能冰箱前移分布到手术室、急诊科,以及下辖生殖医院,能保证第一时间紧急取血。
此外,海尔生物医疗旗下海尔血技实现了对高端血液采集和分离装备的研发突破。海尔血技核心产品血浆分离机、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全国总量的45%,在采浆行业积累了一定的研发实力和客户资源。
对于海尔集团来说,收购一家血液制品企业,是一个有把握的切入点。盈康一生能够发挥在保障血液安全、提升生产能力以及血浆综合利用率方面的能力,将上游血浆采集、中游血液制品生产、下游应用场景的价值链串联起来。
上海莱士因此进入视野。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盈康一生董事长谭丽霞举了个例子来形容,"在血液领域我们一直做的是‘饺子皮’,莱士相当于是‘饺子馅’,有了莱士的加入,我们这个‘饺子’就成了。"
上海莱士不仅采浆量位居行业领先地位,产品数也国内并列最多,覆盖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三大类共12个产品种类。
在此基础上,上海莱士不断拓展边界,开辟生物医药其他领域的研发,布局因子类产品研发及血友病治疗赛道。而且已经有所进展,其在研的血友病创新药物SR604 已经获CDE批准开展I期临床。SR604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制剂,可特异性抑制人活化蛋白C的抗凝血功能。目前,全球尚无与该药物同靶点的产品上市。
创新,正是上海莱士和盈康一生不谋而合的地方。
生物药如今发展迅速,除了血液制品和疫苗传统生物药,单抗和融合蛋白、ADC药物、双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相对于医药行业的化学药物市场,全球及中国生物制剂市场于2017年至2021年增长较快(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9.0%及18.4%),预计于2021年至2026年将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0%及14.5%)。
盈康一生有着向国际化和科研创新转型的战略需要,因此从血液制品延伸至更广泛的大分子创新药领域,丰富在生物科技产业的布局是发展必然。
为此,盈康一生提出支持上海莱士推进“拓浆”和“脱浆”齐步走的战略,实际上是兼顾血源性和非血源性药物的研发生产。
所谓“拓浆”是指在血液制品领域持续开拓,深入挖掘血液制品产品质量和市场应用,在提升采浆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产品生产工艺、开发更多临床适应症及临床应用,持续保持上海莱士在血液制品质量、研发上的领先地位。在生产环节,海尔将加大资源整合与投入,为上海莱士已经推进的奉贤产业园二期扩建添砖加瓦,在补充产能的基础上,将整合行业专家资源、海尔优势的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资源,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投资;同时,对标国际产业园,在整体工艺布局、产品结构方面采用国际先进理念,促进莱士总体生产能力以及血浆综合利用率的提升。
就研发而言,上海莱士将在海尔的支持下,聚焦“出凝血”领域开发更多临床适应症及临床应用,覆盖心内科、妇科、外科等领域,保持引领地位。
在“脱浆”方面,海尔集团表示会助力上海莱士逐步探索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以及例如重组和细胞等非血液制品领域的研发管线机会。
海尔集团在研发和临床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除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科研设备优势,盈康一生牵头,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含元资本建立全国首个医工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海医汇,聚焦脑科学、血液生态等6大领域,专注于加速医疗科技研究成果转化。6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海医汇、上海莱士共同发起一项“血液与健康科创菁英领航计划”。临床价值是核心方向,盈康一生构建的大健康生态始终以临床需求为核心,能够将临床需求转化为研究方向,开发更多临床适应症,开展高水平的临床试验。
-03-
共享与互补
这一次入股上海莱士是海尔集团近几年最大的一次交易。基于产业链互补性,向生物医药领域拓展的同步性,海尔集团和上海莱士在发展规划上一拍即合。公司并购中的组织与文化的磨合,对公司并购的最终成功有很大影响。
好在海尔集团在并购方面经验丰富。
从一家电冰箱厂,发展为布局智慧住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三大板块的全球化企业,海尔集团有很多被纳入企业管理最佳案例的并购交易。比如2016年,海尔斥资约370亿人民币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GEA)相关资产。
原本1992 年,美国通用电气曾计划到中国收购一家冰箱公司,还把海尔纳入考量。结果2016年,海尔斥资约370亿人民币反向收购了GEA。海尔在行业先驱面前,是一位年轻的后来者,当年这场收购也十分考验海尔的管理能力。
这得益于海尔早在2005年自创的“人单合一”管理理念,目的是使公司管理架构扁平化。在人单合一的模式下,员工和订单连在一起,企业听员工的,员工听用户的。沿着这种管理模式,海尔不会自上而下经营管理并购来的公司,而是从释放其自我创新和驱动的活力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始终没有脱离用户的需求,而且在长期对用户的了解和洞察中,逐渐加这一优势。这也是海尔多次成功并购整合的原因之一。
此外,对于注重外延性发展战略的企业来说,海尔全球化的制造能力、平台资源和品牌背书都能为己所用。海尔能够运用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来优化产业链管理,推进流程管理信息化、数智化升级;也能够帮助新品牌树立口碑,辐射全球消费者。
还是以GEA为例。
GEA本身是一家跨国公司,但在收购前主要市场还是在美国。海尔整合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各地的资源,帮助GEA创新研发产品,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公司业绩自2016年并购至今屡创新高,2016年到2021年收入增长1.5倍、利润率提升2.3倍,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此外,日本三洋白电、新西兰斐雪派克等其他被海尔收购的企业都在短时期内,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基于海尔过往的经验和能力,这一次对海尔入股上海莱士市场普遍给予乐观的预期。
-04-
小结
海尔十分看重对上海莱士的入股,多次向媒体表示“这是海尔集团大健康板块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集团策略层面来看,上海莱士加入盈康一生后,将与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一起,聚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生物科技领域。
近些年,医药行业进入经济下行周期,监管环境收紧,创新标准越来越高,融资趋紧,现金流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时期,资源会向两种公司集中,一种是创新研发能力突出的企业,另一种是拥有产业基础、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海尔集团两者兼具,在此时重押生物科技将为行业发展创造价值。
在生物科技行业,海尔曾经是一个局外人。但海尔通过在盈康一生这片土壤上若干年的耕耘,证明了自己从一家制造企业向生命科学领域延伸的耐性和雄心。这一次对上海莱士的收购是海尔向整个生物科技行业大力进军的一声号角。期待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盈康一生能够真正解决血液制品安全、质量、有效性等关键问题,并探索生物科技的更多可能。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版
权
声
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8月15-16日 NDC2024生物医药创新者峰会 扫码报名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全球化医疗健康与领先血浆衍生药物生产商历史
Grifols(基立福)(MCE:GRF,MCE:GRF.P,NASDAQ:GRFS)是一家全球性医疗保健公司,是欧洲乃至世界领先的血液制品生产商,总部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约23000名员工,在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生产和销售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宗旨是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福祉。
此前:
多元化协同经营的Grifols旗下有4个业务部门:生物科学(Bioscience)、诊断(Diagnostic)、医院药品(Hospital)和生物用品(Bio Supplies)。
生物科学(Bioscience)部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血浆捐赠中心网络,是治疗罕见病、慢性病、甚至致命疾病的血浆衍生药物的领先生产机构。产品包括IVIG, 白蛋白, A1PI, Factor Ⅷ, 抗凝血酶, 免疫球蛋白等。
诊断(Diagnostic)部门负责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体外诊断产品,拥有核酸扩增技术(NAT)、免疫分析试剂、抗体检测仪器及分析技术、基因分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等,服务于血浆采集中心、临床分析实验室、医院等。
医院药品(Hospital)部门致力于满足医院药房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主要产品有静脉注射剂、临床营养学产品,包括用于肠内和肠外营养的全系列特殊膳食和配方,以及介入治疗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等。
生物用品(Bio Supplies)部门负责销售生物制品中间产品,为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试验以及制药和诊断产品的制造提供高质量的生物试样。
Grifols的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当时,血液学家Josep Antoni Grifols Roig博士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立了一个临床分析实验室,也就是Laboratorios Grifols的前身。1916年,Grifols i Roig发明了一种无菌采血分析仪,解决了样本污染的问题。192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国际上对输血研究的兴趣,Grifols Roig为第一个间接输血仪器申请了专利。
1940年,西班牙内战结束后,Grifols Roig联合他的两个儿子,血液学家Josep Antoni Grifols Lucas,化学家和药剂师Víctor Grifols Lucas,共同创立了Laboratorios Grifols,专注于临床分析以及输血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1945年,成立了西班牙第一家私人运营血库Hemobanco。1951年,发明了全球最早的血浆分离术。1957年,Víctor Grifols Lucas 和 Guillermo Celis 创立了Gri-Cel,致力于设计和制造实验室和血库的仪器和设备。1958年,Grifols在巴塞罗那开设了第一家血浆分馏工厂。同一年,Josep Antoni Grifols Roig博士去世,他的小儿子Víctor Grifols Lucas接手了公司的经营。
1960年,Grifols开始与美国诊断公司Dade Reagents建立合作关系,并建立合资企业Dade-Grifols专门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与生产。经历了一系列扩张和经营,1987年,Grifols被重组为一个控股集团公司,将临床诊断、血浆衍生药物和注射液生产业务联合起来,公司的控制权交给了企业家 Víctor Grifols Roura,他是创始人Josep Antoni Grifols Roig博士的孙辈。
1988年,Grifols在葡萄牙开设了第一家子公司,标志着数十年国际扩张的开始。2002年,Grifols收购了SeraCare公司(现为Biomat)及其在美国的43个血浆捐赠中心。2003年,收购了美国的Alpha Therapeutic公司及其在洛杉矶的血浆分馏工厂。2006年,Grifols 在西班牙马德里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在两年后入选西班牙IBEX35指数股。2011年,Grifols收购了拜耳的生物制品部门下属的血液制品业务分部Talecris Biotherapeutics,成为全球第三大血液制品生产商,并在纳斯达克市场开始交易。2014年,收购了诺华的输血业务部门。2015年,收购了Alkahest公司45%的股权,共同开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血浆疗法。
2017年,Víctor Grifols Roura将公司控制权交接给了他的兄弟Raimon Grifols和他的儿子Víctor Grifols Deu,迎来第四代掌门人。同一年,公司收购Hologic的输血部门,开发并生产基于核酸检测技术的试剂和仪器。2018年,收购德国公司Haema使Grifols能够多元化发展并扩展其在美国以外的血浆捐赠中心网络。2020年,Grifols与中国领先的血液制品公司上海莱士达成战略联盟,以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并巩固其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医药市场近年最大交易
2024年6月18日:近期,基立福宣布已完成向中国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出售上海莱士20%股份的交易并与海尔、上海莱士达成战略合作。该交易已获得所有必要的政府批准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合规确认。
本次合作将充分利用基立福行业领先的血浆和诊断优势与海尔卓越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组合之间的协同效应,助力上海莱士的创新和长期发展。
通过股份购买协议,基立福以125亿元人民币(约16亿欧元)的现金对价将上海莱士20%的股份出售给海尔集团。基立福仍保留上海莱士6.58%实质股份所对应的经济权益及一个董事会席位。
基立福和上海莱士将其白蛋白独家分销协议延长至未来10年,同时保证了2024年至2028年的最低供应量,以及上海莱士可选择将协议延长至2044年。中国对白蛋白的需求巨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实质性增长。
本次交易于2023年12月首次宣布,通过本次交易基立福将维持其在中国的业务以及与上海莱士的商业协议,同时将履行其去杠杆化的承诺。
关于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以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海尔集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在全球设立了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5个工业园、143个制造中心和23万个销售网络,连续6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
参考:
NMPA/CDE;
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
FDA/EMA/PMDA;
相关公司公开披露;
www.grifols.com;
https://www.grifols.com/en/history;
https://www.haier.com/;
https://www.grifols.com/en/history;等等。
本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作任何用药推荐
苏州重磅抗体峰会推荐
参会报名
8月15日
09:00-09:30 复宏汉霖的全球研发战略
09:30-10:00 上兵伐谋:如何制定临床开发策略
10:00-10:30 信达生物的研发战略
11:00-11:30 靶向实体瘤的Claudin 18.2靶点ADC药物进展
11:30-12:00 圆桌:如何走出差异化生物科技企业出海之路?
12:00-13:30 午餐
13:30-14:00 辅助生殖和眼科研发项目进展
14:00-14:30 如何解决ADC安全性有效性兼顾难题
14:30-15:00 靶向 Nectin-4 ADC 项目研发进展
15:00-15:30 Use of bispecific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toxicity of ADCs
16:30-16:00 纳米抗体的选择及开发实践
16:00-16:30 差异化抗体开发策略
8月16日
09:00-09:30 抗体药物的靶点开发现状和潜在机会
09:30-10:00 从机制突破到靶点创新的抗体差异化
10:00-10:30 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与开发
11:00-11:30 抗体药物生物分析对多中心临床项目的支持
11:30-12:00 圆桌:多种类型抗体相继出现,未来抗体的演进方向在哪里?
12:00-13:30 午餐
13:30-14:00 抗体领域投资热度分析
14:00-14:30 抗体表征与质量控制
14:30-15:00 生物工艺与抗体药CMC
15:00-15:30 新型抗体技术在RDC药物中的应用
16:30-16:00 AI在抗体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关于药融圈】
药融圈PRHub旨在帮助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进行品牌推广及商务拓展服务,针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制定系统化解决方案,通过“翻译-降维-场景化”将客户的品牌信息以直白易懂的方式被公众知悉,同时在流量渠道覆盖100万+垂直用户基础上实现合作目的,帮助合作伙伴完成从品牌开始到商务为终的闭环营销服务。我们已经完成了数十场线下1000人规模的生物医药研发类会议,涵盖小分子新药,大分子新药,改良型新药,BD跨境交易等多个领域,服务了百余家上市/独角兽/生物技术/制药企业。
100 项与 基立福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基立福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