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成都润泽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成都润泽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二月,不仅是春天的“序章”,也是医药行业的重要节点。2月27日,由博志研新精心打造的《改良新和快消药品研发领军论坛》在南京如期举行。
改良新和快消药品研发领军论坛现场
会议伊始,合肥昊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杭州微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海洋先生带来《B证公司在第十批集采后的思考》。他通过回顾第十批集采的具体情况,分析了B证企业在集采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未来战略建议。刘老师谈到,B证企业的优势在于轻资产运营模式,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但也面临代理品种落标、渠道利润压缩、供应链稳定性等风险。在他看来,B证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差异化品种布局以及供应链重构等手段,抓住市场机遇的潜力。最后,他强调了B证企业需在政策红利、品种选择、渠道建设和合规性方面采取灵活而创新的策略,以应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刘海洋先生分享《B证公司在第十批集采后的思考》
改良新药也是本次会议的热点。成都润泽医药常务副总经理、医学总监丁洋先生带来了《改良型新药临床路径案例分享》。他谈到,在改良新药的研发过程中,针对已有活性成分的药品进行优化,已成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的关键途径。改良新药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创新,包括改变药物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以提高疗效、安全性和患者的使用便捷性。在临床试验阶段,针对改良新药的研发,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指导原则,确保药物能够在临床中实现显著的优势。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改良新药能在现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临床效益,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此外,对于复方药物的研发,合理的成分配比与剂型优化亦是提升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关键。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注重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在不同适应症的患者群体中,通过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充分展示药物的临床优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突破性进展。
丁洋先生带来《改良型新药临床路径案例分享》
紧接着,博志研新南区商务总经理陈喆女士在《重磅改良新药及三类首仿项目推荐》的分享中,介绍了多款具有市场潜力的药物。她首先讲解了BCM475作为高生物利用度的口溶膜制剂,专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设计,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预防复发,并通过独特剂型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解决了传统药物服用中的挑战。此外。BCM345作为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展现出优异疗效,特别是在长期维持治疗中,其较低的副作用使其成为理想选择,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认知与情感症状。陈喆女士还介绍了盐酸美金刚多奈哌齐缓释胶囊,该药物能够覆盖阿尔茨海默症的不同病程阶段,具有良好的疗效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BCM291作为创新抗癫痫药物,在全球市场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此外,BCM345缓释片采用独特的胃滞留缓释技术,能够有效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稳定浓度,减少副作用并提升治疗效果,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陈喆女士进行《重磅改良新药及三类首仿项目推荐》
消费属性药物是内卷时代下的新蓝海。博志研新北区商务总经理威帆先生在《消费属性药物市场机会》的分享中,探讨了该类药物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他指出,医美、减肥药物、慢病药物(尤其是三高药物)及生发药物等细分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其中,医美市场特别是轻医美领域,正在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并预计将持续扩展。减肥药物市场也因肥胖症患病率的逐年上升而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尤其是GLP-1类减肥药在临床上展现出显著疗效,成为行业创新的热点之一。此外,针对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病治疗药物,已经成为实体药店的重要业务板块。生发药物方面,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等药物凭借显著的疗效,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治疗选择,销售表现优异。总体而言,消费属性药物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自我护理需求的增加,这一领域将继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威帆先生介绍《消费属性药物市场机会》
博志研新西区商务总经理陈森参先生也带来了《消费属性药品合作推荐》。他介绍到,博志研新致力于开发具有消费属性的药物,涵盖脱发、关节痛、痤疮治疗等领域。例如,维氟醌乳膏和米诺地尔泡沫剂等外用制剂通过改良剂型和配方,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非那雄胺喷雾剂和BCM1102则通过局部应用减少了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在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方面,BCM957干混悬剂和BCM993雾化吸入溶液不仅在疗效上具备显著优势,也考虑到患者的长期使用安全性。此外,BCM1124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提供了协同降压和肾功能保护的双重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和临床优势的挖掘,博志研新不断推动消费属性药品的进步,以期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陈森参先生进行《消费属性药品合作推荐》
最后,药筛公众号创始人王海林先生带来了《集采大趋势下,医院市场和院外市场还能兼得吗》的话题。王老师谈到,在国家集采政策的深刻影响下,医院与院外市场的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企业面临着“院内与院外”二选一的抉择。在“一价定终生”的影响下,国家集采、联盟集采及价格治理等措施不断深化,特别是价格联动与监测机制的引入,使得市场环境愈加复杂。在这一背景下,医院市场与院外市场的市场份额和增长趋势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部分传统畅销药品的市场表现也遭遇了变化。以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等集采品种为例,它们的市场前景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随着零售药店的快速扩展,院外市场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医院市场的品种需求和发展模式。因此,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各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并基于市场变化作出灵活应对,审时度势,积极拥抱行业的深层次变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王海林先生分享《集采大趋势下,医院市场和院外市场还能兼得吗》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和“赞”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
免责声明
“汇聚南药”公众号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在留言栏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信息来源: 博志研新
往期推荐
本平台不对转载文章的观点负责,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
●邀请辞●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不断深入,研发、质量、法规、监管等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生患者越来越高的临床需求,原研药品尤其是上市较早的原研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亟待完善,于是研究者们不再满足简单的仿制原研,开始致力于二类新药的研发。站在风口,中国的改良型新药申报数量急剧上升,市场潜力无限,高端制剂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增溶技术、缓控释口服、胃滞留技术、外用局部给药、长效注射剂技术等多样化的递送技术如何助力改良型新药研发?为此沈阳药科大学携手药融圈于2022年11月6日在沈阳香格里拉大酒店共同举办改良型新药开发与临床策略论坛,论坛由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邀请您参加此次论坛,共探改良型新药研发技术与趋势发展。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改良型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药物递送技术及改良型新药开发的难点,解决医药行业研发人员技术壁垒,促进医药行业人员交流。改良型新药开发与临床策略论坛2022·沈阳独家赞助: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会议规模:100人(审核制)识别下方二维码限时免费报名主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融圈 承办单位:《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编辑部、沈阳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处、享融科技嘉宾阵容唐 星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演讲主题:天然活性分子与新型给药系统相结合的创新品种开发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化学药及小分子天然产物的口服缓控释制剂、长效注射剂、静脉特种制剂等尖端制剂的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 潘卫三沈阳药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演讲主题:技术创新对高端药物制剂产品(改良型新药)的促进作用潘卫三,沈阳药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曾任国际控释协会(CRS) 中国分会第三届主席、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2004-2012 年),现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国药剂学杂志》主编 (网络版)、《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国家药监督局药品评审专家、“中国高被引学者”药学领域 96 位之一、 长效与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药学学报》、 《中国医工业杂志》、《国际药学杂志》编委、辽宁省药学会剂专业委员主任委员、辽宁省教学名师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渗透泵控释技术、3D 打印新技术、静电纺丝新技术等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以及抗肿瘤给药系统、眼用给药系统的研究等。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近几十项,发表学术论文近四百多篇,其中 SCI 收载近 300 篇,主编《药剂学》、《工业药剂学》、《新药制剂技术》等著作多部。何仲贵沈阳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辽宁省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200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进修;2003年获得沈阳药科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级项目16项,部、省、市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近年来,在Advanced Science, Nano Letters, ACS Nano,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申请专利134项,授权65项,包括1项PCT专利;出版著作13部,主编/主译3部。获新药证书8个,临床批件6个,研发上市的品种近十年累积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张继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用辅料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等药学杂志编委;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包材与辅料监督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开展从分子到剂型的结构药剂学研究、新辅料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给药系统研究。徐月红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皮肤/黏膜给药系统设计与渗透机理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包括:基于皮肤渗透和免疫探究三伏贴经皮给药的穴位增强效应机制;皮肤外用制剂的处方设计和评价;皮肤外用制剂国内外法规比较等。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制剂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药学会经皮转给专委会副主委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约10项,主持企业委托课题约30项,协助企业获生产和临床批件7项;发表论文约50篇。授权专利5项。郭 桢博志研新创新中心执行总监▷演讲主题:多样化递送技术与改良型新药开发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药剂学博士;主要从事药物递送技术相关的高难度创新制剂研发和管理工作。已完成十余个改良新药、仿药项目申报,多项缓控释制剂、难溶性药物一次性通过BE或预BE。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专利获授权十余项。丁 洋成都润泽医药首席医学官▷演讲主题: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负责公司的医学、注册事务。从事研发管理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医学、转化医学及药品注册经验。韩 飞博志研新制剂服务中心执行总监▷演讲主题:胶束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及开发案例分享烟台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硕士。曾作为研发负责人承担了10多项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其中包括天然药物1.1类及5类、化药1.1、2.2、4类等项目;在新给药系统:脂质体、纳米粒、脂质微球、胶束、吸入粉雾剂、鼻喷雾剂等剂型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解决制剂分析关键技术难题。曾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各1项。已发表SCI论文2篇,国内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应述欢博志研新董事长/CEO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复旦大学EMBA,近14年全球注册经验,10年科学团队管理经验。议程安排13:00-13:30会议签到13:30-14:10多样化递送技术与改良型新药开发郭桢:博志研新创新中心执行总监14:10-14:55天然活性分子与新型给药系统相结合的创新品种开发唐星:沈阳药科大学教授14:55-15:35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丁洋:成都润泽首席医学官15:35-15:50轻松一刻15:50-16:35技术创新对高端药物制剂产品(改良型新药)的促进作用潘卫三:沈阳药科大学教授16:35-17:15胶束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及开发案例分享韩飞:博志研新制剂服务中心执行总监17:15-18:15圆桌论坛主持人:王波嘉宾:应述欢,何仲贵、张继稳、徐月红、汤旭东、林东主题分享:1.改良型新药开发的主要难点和注意事项?2.与1类新药相比,改良型新药在临床与注册时有哪些特别值得注意的?3.对当下新型给药技术的看法,如口溶膜、吸入制剂(鼻喷)等。4.改良型新药如何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5.展望未来,谈谈全球改良型药物研发与趋势发展,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18:38晚宴及重磅改良产品独家发布参会报名参会对象制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管理层;制药企业研发总监、经理、研究员等研发人员;药学研发机构负责人;临床试验机构负责人;商务BD负责人;投资机构相关人员;药物安全性评价机构、药物研发咨询机构、医药科研院所、药检单位和医药高等院校中从事药物研究的相关人员。注册报名限时免费(人数限制,先注册先得,本次报名为预登记报名,报名审核通过后为报名成功!)参会报名咨询:施玲玲 13375768723识别下方二维码限时免费报名关于博志研新博志研新是一家多样化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型企业,专长复杂药物制剂(缓控释制剂、双层多层制剂、长效注射剂)、特殊药物制剂(口腔速溶制剂、贴剂、鼻喷剂、儿科制剂)、增溶药物制剂(喷雾干燥、纳米晶、自微乳、包合、胶束增溶)、高活药物制剂(HP DP)、生物递送(脂质体、外泌体)等。公司成立于2012年,发展至今,已拥有上海张江、上海临港2大中心及成都临床子公司,可以助力客户完成高难度药物的全合成、工艺优化、处方前研究,及复杂制剂、特殊制剂、创新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服务。
●邀请辞●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不断深入,研发、质量、法规、监管等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生患者越来越高的临床需求,原研药品尤其是上市较早的原研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亟待完善,于是研究者们不再满足简单的仿制原研,开始致力于二类新药的研发。站在风口,中国的改良型新药申报数量急剧上升,市场潜力无限,高端制剂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增溶技术、缓控释口服、胃滞留技术、外用局部给药、长效注射剂技术等多样化的递送技术如何助力改良型新药研发?为此药融圈联合博志研新于2022年11月6日在沈阳香格里拉大酒店共同举办“思变求“新”,聚势共赢|改良型新药开发与临床策略研讨会”,邀请您参加此次会议,共探改良型新药研发技术与趋势发展。会议介绍会议时间:2022年11月6日 13:00-18:15会议地点:辽宁 沈阳 香格里拉大酒店主办单位:药融圈承办单位: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识别下方二维码限时免费报名嘉宾阵容唐 星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演讲主题:天然活性分子与新型给药系统相结合的创新品种开发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化学药及小分子天然产物的口服缓控释制剂、长效注射剂、静脉特种制剂等尖端制剂的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 潘卫三沈阳药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演讲主题:技术创新对高端药物制剂产品(改良型新药)的促进作用曾任国际控释协会(CRS) 中国分会第三届主席、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2004-2012 年), 现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中国药剂学杂志》主编 (网络版)、《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 家药监督局药品评审专家、“中国高被引学者”药学领域 96 位之一、 长效与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药学学报》、 《中国医工业杂志》、《国际药学杂志》编委、辽宁省药学会剂专业 委员主任委员、辽宁省教学名师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渗透泵控释技术、3D 打印新技术、静电纺 丝新技术等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以及抗肿瘤给药系统、眼用给药系统的 研究等。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国家和省级科何仲贵沈阳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辽宁省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200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进修;2003年获得沈阳药科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级项目16项,部、省、市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近年来,在Advanced Science, Nano Letters, ACS Nano,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申请专利134项,授权65项,包括1项PCT专利;出版著作13部,主编/主译3部。获新药证书8个,临床批件6个,研发上市的品种近十年累积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张继稳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博士,现任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主任重点从事难溶性药物固体分散体、缓释制剂、吸入制剂及其质量研究,长期从事药品质量控制、新药审核、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工作。曾在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担任副所长。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专利5个,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是《实用化学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指南》主编、《制剂技术百科全书》副主译、《气雾剂理论与技术》副主编。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化学第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第一批外聘专家,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与《药物分析杂志》副主任编委。徐月红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皮肤/黏膜给药系统设计与渗透机理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包括:基于皮肤渗透和免疫探究三伏贴经皮给药的穴位增强效应机制;皮肤外用制剂的处方设计和评价;皮肤外用制剂国内外法规比较等。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制剂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药学会经皮转给专委会副主委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约10项,主持企业委托课题约30项,协助企业获生产和临床批件7项;发表论文约50篇。授权专利5项。郭 桢博志研新创新中心执行总监▷演讲主题:多样化递送技术与改良型新药开发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药剂学博士;主要从事药物递送技术相关的高难度创新制剂研发和管理工作。已完成十余个改良新药、仿药项目申报,多项缓控释制剂、难溶性药物一次性通过BE或预BE。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专利获授权十余项。丁 洋成都润泽医药首席医学官▷演讲主题: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负责公司的医学、注册事务。从事研发管理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医学、转化医学及药品注册经验。韩 飞博志研新制剂服务中心执行总监▷演讲主题:胶束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及开发案例分享烟台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硕士。曾作为研发负责人承担了10多项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其中包括天然药物1.1类及5类、化药1.1、2.2、4类等项目;在新给药系统:脂质体、纳米粒、脂质微球、胶束、吸入粉雾剂、鼻喷雾剂等剂型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解决制剂分析关键技术难题。曾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各1项。已发表SCI论文2篇,国内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谭光星成都润泽医药总经理西南民族大学药学学士,拥有50余个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研究项目管理经验;2013年,创建成都润泽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述欢博志研新董事长/CEO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复旦大学EMBA,近14年全球注册经验,10年科学团队管理经验。议程安排13:00-13:30会议签到13:30-14:10多样化递送技术与改良型新药开发郭桢:博志研新创新中心执行总监14:10-14:55天然活性分子与新型给药系统相结合的创新品种开发唐星: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剂教研室主任14:55-15:35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丁洋:成都润泽首席医学官15:35-15:50轻松一刻15:50-16:35技术创新对高端药物制剂产品(改良型新药)的促进作用潘卫三:沈阳药科大学教授16:35-17:15胶束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及开发案例分享韩飞:博志研新制剂服务中心执行总监17:15-18:15圆桌论坛主持人:王波嘉宾:应述欢,何仲贵、张继稳、徐月红、谭光星主题分享:1.改良型新药开发的主要难点和注意事项?2.与1类新药相比,改良型新药在临床与注册时有哪些特别值得注意的?3.对当下新型给药技术的看法,如口溶膜、吸入制剂(鼻喷)等。4.改良型新药如何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5.展望未来,谈谈全球改良型药物研发与趋势发展,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参会报名参会对象制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管理层;制药企业研发总监、经理、研究员等研发人员;药学研发机构负责人;临床试验机构负责人;商务BD负责人;投资机构相关人员;药物安全性评价机构、药物研发咨询机构、医药科研院所、药检单位和医药高等院校中从事药物研究的相关人员。注册报名限时免费(人数限制,先注册先得,本次报名为预登记报名,报名审核通过后为报名成功!)参会报名咨询:施玲玲 13375768723识别下方二维码限时免费报名关于博志研新博志研新是一家多样化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型企业,专长复杂药物制剂(缓控释制剂、双层多层制剂、长效注射剂)、特殊药物制剂(口腔速溶制剂、贴剂、鼻喷剂、儿科制剂)、增溶药物制剂(喷雾干燥、纳米晶、自微乳、包合、胶束增溶)、高活药物制剂(HP DP)、生物递送(脂质体、外泌体)等。公司成立于2012年,发展至今,已拥有上海张江、上海临港2大中心及成都临床子公司,可以助力客户完成高难度药物的全合成、工艺优化、处方前研究,及复杂制剂、特殊制剂、创新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服务。
100 项与 成都润泽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成都润泽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