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BlackRock Bio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BlackRock Bio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随着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外资机构持有哪些医药股同样得到市场关注。
近日,有媒体梳理发现,贝莱德、富达、高盛等多家外资机构频频现身于医药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中。
热门股香雪制药年初至今上涨超过134%,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美林证券同时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之中。
三季度,巴克莱银行和高盛集团还分别新进长药控股202.07万股和196.92万股,位于前十大流通股东第9、第10位。维康药业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同样出现了摩根士丹利国际的身影。
美林证券和巴克莱银行也出现在四环生物前十大流通股东的第8和第9位,分别持有477.84万股和360.73万股。瑞士联合银行和高盛集团分别新进亚太药业538.96万股和344.22万股,位于前十大流通股东第7和第10位。
此外,高盛集团和美林证券也出现在圣达生物前十大流通股东的第7和第10位。
整体而言,外资机构对于医药股的选择,颇显另类。
医药研究报告分享营
收集与分享全市场主流医药研究报告
每天仅需0.8元
畅享超过1900篇精选医药研究报告
未来一年新增额外500篇
☝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
不算晚,但会很吃力
石药集团好像在2024年突然睡醒了。
10月15日晚,A股上市的新诺威确定了重组方案,计划以76亿元的高价收购石药百克生物100%股权,其中现金支付10%,剩下的以增发股份方式支付。
这一年里,新诺威陆续整合了巨石生物和石药百克,连名字都改成了“石药创新制药”。石药集团对外号称在研创新药管线超过50个,但实际家底并不算厚。过去十个月里,石药暗度陈仓,通过这两次注入把最有价值的品种都装进了新诺威,而且很多是能在近期快速变现的管线,
▌基本都是干货
这一番操作大约让新诺威的市值在一年内涨了3倍左右,接近500亿元,在创业板生物医药类公司中仅次于智飞生物、爱美客、泰格和康龙化成,甚至逼近母公司石药集团的市值。
而且,石药手中还有源源不断地管线,存在继续注入预期。
国内传统药企做创新药的不少,比较典型的模式如恒瑞,在体系内孵化、逐渐替代既有业务;也有如科伦,体系外独立运作、独立上市。
像石药这样硬拆之后搞注入的,还没出现过。
1
论营收,石药不输给任何一家国内药企。
这几年石药一直在压缩原有的原料药业务,2023年光是成药业务收入就已经达到256亿,算上原料药等,总营收不输给恒瑞、正大天晴等老牌药企,只是略逊于复星医药,但也是妥妥的国内第一梯队。
但是论创新药,石药集团的表现却并不突出,基本没赶上2015年之后这一轮创新潮。
石药现有的创新产品主要是2005年上市的恩必普和2011年上市的津优力,两个品种的销售额大概能占到公司成药板块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他创新品种多为脂质体等改良剂型的纳米药物和生物类似药。
真正有“创新味”的后期管线,除了代理的康诺亚、康宁杰瑞的品种之外,目前看只有PD-1恩朗苏拜单抗、独立研发的HER2 ADC药物SYSA1501,以及买断的GLP-1药物TG103。
恩朗苏拜单抗今年6月底获批,稍显来迟。但另两个管线都不白给:SYSA1501今年1月启动头对头临床,对标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TG103则是很少见的两周一针GLP-1,依从性上要高于目前主流GLP-1,正在三期临床。
这三个品种分别在巨石生物和石药百克手里,现在都注入了新诺威。
当然,石药还有很多临床前期管线。其中巨石生物手里有CLDN18.2、Nectin4、EGFR三个ADC,再加上奥马珠、帕妥珠、乌司奴三个生物类似药,都归了新诺威。可以说
▌新诺威不输给国内任何一家biotech
其实早在2020年5月,石药就筹划过登陆科创板。那时石药的上述三款创新药早就全部到位,又符合H+A的上市模式,只是不知为何科创一事没能成行。
当时石药如果能将几款创新药从子公司里拆出来,装到一家biotech里去申报IPO,千亿市值是跑不了的。
如今的新诺威虽然也不差,只是没赶上行情好的时候,市值要再上台阶还是有难度的,只能感叹时过境迁。
2
石药在拆分创新药板块这件事上拖了那么久,说到底大概是因为不缺钱。
9月中旬,石药集团刚在港股宣布两年50亿港元的巨额回购计划,一举成为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纪录榜上的榜一大哥。
要知道,50亿港元这个金额,现在能买下五六家港股上市的biotech。石药却轻描淡写地回购、注销自家股份,真让人觉得背后有点什么密谋。
2015年,联想正式退出之后,石药集团的股权结构变得比较清晰:实控人蔡总独大,加上高管持股平台共成国际,内部人大约控股30%。外部长期投资者包括瑞银、花旗、贝莱德等,都是一线大投行。回不回购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控股关系。
要是想做投资,50亿港币大可有其他更稳健的去处。石药偏偏重金拿来回购股份,或许真如公告所说:
▌“认为本公司股价太低。”
相比起恒瑞来,石药的股价是有点拉跨。如果都从10年前算起,恒瑞从2014年10月至今股价涨幅在9倍左右,石药只涨了3倍左右。
当然,香港资本市场肯定影响了石药的股价发挥。因为业绩同样稳定上升的中国生物制药,过去十年里股价只涨了1倍。但就算以市值的峰值来算,石药也是拉跨的。
恒瑞在2020年底达到市值最高峰,近6100亿元。这代表着资本市场当时对医药创新的最高礼赞。
石药在2021年6月市值达到区间顶峰,也不过1300亿港元。尽管石药营收和利润都不逊于恒瑞,手中也有不少好的管线,但在“讲好创新故事”这一节上,石药显然输了第一场。
今天石药倾力打造新诺威,不能说太晚,只是会比较费力。
石药9月初挖来了信达生物前总裁刘勇军担任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必定是要硬拉创新药板块的。谋求管线品种国内上市的同时,海外BD也会是重要方向之一。
好在蔡总不小气,将现金奶牛之一津优力给了新诺威。津优力上市已经十多年,每年营收稳定在20亿左右,完全能为新诺威的其他创新管线输血。而且石药的PD-1已经上市销售,石药本身又拥有一支销售大军,只要新诺威花钱不是太大手大脚,短期内可以不用为钱发愁。
地利、人和都有了,石药现在要等的就是创新药再度崛起的天时。希望这一次蔡总能押对。
(来源: 拇指药略 作者:西北哽)
药闻康策
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
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点在看
2024年6月,在生物医药领域,3家公司采取IPO形式上市,1家公司SPAC合并上市,1家公司反向并购上市,1家公司进行分拆上市。
IPO上市
6月,有3家医药公司采用IPO形式上市,融资规模为7.57亿美元。
今年以来,生物医药领域已经有14家公司IPO上市,累计融资规模超22亿美元,其中不乏CG Oncology、Kyverna Therapeutics等IPO规模超3亿美元的公司。
IPO存在严重分化现象,在近两个月公开递交上市的医药公司有Artiva Biotherapeutics、Actuate Therapeutics等十余家,最终上市的仅有3家,甚至还出现了核药巨头Telix Pharmaceuticals撤销IPO的现象。
1、Rapport(NASDAQ:RAPP)
6月7日,Rapport Therapeutics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美股17美元,发行800万股,IPO规模达1.36亿美元,是今年第七家IPO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创新药公司。
Rapport Therapeutics由著名生物医药投资机构Third Rock Ventures 和强生的投资部门JJDC联合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靶向小分子药物公司,曾入选BioSpace评出的NextGen Class of 2024。
Rapport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科学和大脑成像技术来识别用于神经药物的受体相关蛋白(RAP)。与传统疗法不同的是,Rapport利用RAP来发现选择性作用于基因和临床验证靶点的小分子疗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靶向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特定神经解剖区域的受体。
Rapport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David Bredt博士是受体相关蛋白(RAP)生物和治疗应用的开拓者,在20多年前就发现了RAP及其在调节受体表达和功能中的作用,并提出利用RAP来靶向特定神经元回路的设想,有潜力减少不需要的药物与靶标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以更大的功效和更少的副作用来调节神经递质受体。
目前,Rapport仅有一款药物RAP-219,用于治疗耐药性癫痫症,处于临床一期研发阶段。
Rapport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David Bredt博士拥有20多年的神经科学药物研发经验,曾担任礼来公司神经科学副总裁和Janssen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研发全球主管;首席执行官Abraham N.Ceesay博士曾担任Cerevel(被艾伯维收购)总裁、Tiburio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等职务。
Rapport亦有名声卓著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包括诺奖得主、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David Julius博士、诺奖得主、英国皇家科学学会院士David MacMillan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Allan Basbaum博士、美国癫痫协会的前任主席Jeffrey L.Noebels博士等专家。
在一级市场,Rapport受到资本的追捧,进行了两轮融资:
2023年3月,公司完成了1亿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Third Rock Ventures、ARCH Venture和JJDC领投;
2023年8月,公司宣布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ormorant Asset领投,富达、高盛、Third Rock Ventures、ARCH Venture、JJDC等机构跟投。
2、Alumis(NASDAQ:ALMS)
6月28日,Alumis(NASDAQ:ALMS)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6美元,发行1312.5万股,IPO规模达2.1亿美元,是今年以来,IPO发行规模第三大的创新药公司。
Alumis成立于2021年,由Foresite Capital旗下的Forsite Labs孵化设立,是一家专注于TYK2抑制剂在自体免疫性疾病领域运用的生物医药公司。
目前,Alumis有两款在研药物,其中进度最快的是ESK-001。该药物源自海思科旗下的子公司FT集团。
2021年,FT集团以6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1.2亿美元里程碑的价格将TYK2项目转让给FL2021-001公司(Alumis的前身)。
ESK-001是一款高选择性且有Best-in-Class潜力的TYK2抑制剂,研发进度处于全球第三,仅次于BMS和武田。
ESK-001在其选择性、优化的分子性质/药代动力学、最大化靶点抑制效应、更好的耐受性等方面均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在不久前发布的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二期STRIDE试验中,ESK001的数据优异:
有效性方面,228例银屑病患者随机接受5种剂量ESK-001或安慰剂治疗12周后,治疗组均达到了PASI 75的主要终点与关键的次要疗效终点,并且展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安全性方面,治疗组没有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近。
Alumis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推进ESK-001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3期试验,同时开展两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非传染性葡萄膜炎的2期临床试验。随着今年下半年ESK-001的三期临床启动,海思科预计将收到第二个里程碑付款(约1284.32万美元)。
Alumis的另一款药物A-005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变构TYK2抑制剂,用于治疗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2024年4月在健康志愿者中启动了A-005的临床一期试验,测试其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发布初步结果。
公司CEO Martin Babler于曾担任Principia Biopharma的总裁兼CEO(被赛诺菲收购)与Talima Therapeutics的总裁兼CEO。在此之前,他曾在Genentech、礼来担任免疫学副总裁等多个职位。
在一级市场,Alumis在3年时间累计融资5.29亿美元(不含IPO融资),从金额上来看,Alumis凭借ESK-001获得的融资金额已经远超引进资产的潜在总成本(为什么license-out的中国药物常被赚取差价?):
2021年5月,Alumis完成的7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创始股东Foresite Capital投资;
2022年1月,Alumis完成2亿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有Matrix Capital、Baker Brothers、Foresite Capital等机构;
2024年3月,Alumis完成2.59亿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Foresite Capital、Samsara、venBio Partners共同领投,Cormorant Asset、SR One、礼来亚洲、Nextech、Ally Bridge 、HBM Healthcare、Omega Funds、Piper Heartland Healthcare、AyurMaya等机构跟投。
TYK2赛道属于biotech领域的热点之一,多家TYK2药企获得融资或合作:
2022年12月,武田与Nimbus Therapeutics就TYK2抑制剂TAK-279(此前名为NDI-034858)达成了总额60亿美元的合作;
2023年1月,TYK2药物公司Myrobalan获得24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2024年1月,TYK2药物公司Sudo Bio完成1.47亿美元的B轮融资。
3、Tempus AI(NASDAQ:TEM)
6月14日,Tempus AI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37美元,发行1110万股,IPO规模达4.1亿美元。
Tempus AI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医疗公司。公司的创始人是知名创业者Eric Lefkofsky,他曾创立多家互联网企业,包括礼品网站Starbelly、打印采购服务公司InnerWorkings、货运物流公司Echo Global Logistics和广告分析公司MediaBank。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团购网站Groupon,该公司在201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超过177亿美元,Lefkofsky财富也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Tempus开发了一个数据网络,包括专有软件和专用数据管道,以提供低价测序服务为切口,自建了CLIA认证的自动化实验室,覆盖了2000多个医疗机构的约450个独特数据库,已经积累了超过9亿份文档,560万份匿名患者记录,其中包括约13亿页丰富的临床文档、100万条带有图像数据的记录、超过90万条带有与基因组信息相关的匹配临床记录,以及超过22万条带有完整转录组谱的记录。
目前,基于庞大的数据库,Tempus提供三项产品:
基因组学产品线:利用tempus的实验室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生命科学公司、研究人员和其他第三方提供NGS诊断、分子基因分型及解剖和分子病理学测试;
数据和服务产品线:主要有两个产品,一是Insights产品,tempus授权相关的临床、分子和成像去识别数据库,并为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一套分析和云计算工具。二是试验服务,利用公司在肿瘤学领域合作的医生网络,为制药公司提供临床试验支持,让制药公司有机会接触到难以找到和服务不足的患者群体。
人工智能平台Next:利用机器学习主动识别和减少肿瘤和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差距,亦计划利用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临床数据库来开发算法诊断。
根据2023年的收入,Tempus的产品已被约95%的制药公司采用,客户包括葛兰素史克、辉瑞、阿斯利康等。
Tempus在上市之前已经累计获得九轮总计13亿美元的融资,其中不乏软银、普信集团、诺德诺德、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谷歌等知名机构。
2023年,Tempus收入达5.32亿美元,同比增长65.73%,2024年Q1,公司实现了1.46亿美元的收入,不过公司尚未盈利,2022年和2023年分别亏损2.9亿美元和2.14亿美元。
Tempus未来的战略重点是将其产品服务扩展到肿瘤学以外的其他疾病类别,例如癌症、心脏病学、神经心理学和放射学的人工智能诊断和个性化医疗。
SPAC上市
6月,生物医药领域仅有1家公司完成与SPAC公司的合并,但公司质量较为一般。
反向并购上市(Reverse Merger)
5-6月,共有1家生物医药公司宣布了反向并购上市。
1、Reneo(NASDAQ:RPHM)
5月13日,Reneo(NASDAQ:RPHM)宣布与OnKure合并,合并后的实体将作为OnKure运营,将继续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以OKUR的代码上市。
在宣布合并的同时,Reneo(NASDAQ:RPHM)获得6500万美元的PIPE融资,投资方有Acorn Bioventures, Cormorant Asset, Deep Track, Perceptive Advisors, Samsara bioccapital, Surveyor Capital (Citadel旗下公司)和Vestal Point Capital,预计合并完成后的公司拥有1.2亿美元的现金。
OnKure总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表观遗传疗法研发公司,旨在延迟对药物靶向治疗的耐药性和利用合成致死性来治疗患者。
OnKure的研发管线主要是选择性P13Kα H1047R抑制剂。PI3Kα是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癌基因,而PI3Kα h1047r是该基因中最常见的突变,在15%的乳腺癌和4%的癌症中都有发现。虽然靶向PI3Kα的新型药物已被批准,但这些治疗方法缺乏突变选择性,通过抑制各种组织中该蛋白的正常版本,导致相当大的靶毒性。
OnKure的药物OKI-219是一款潜在best in class的高选择性PI3Kα H1047R口服抑制剂,于2024年2月进入临床一期阶段,旨在评估OKI-219作为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单药治疗和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或HER-2靶向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疗效。
OnKure的两项临床前药物也属于P13Ka靶点领域,一款药物针对H1047X突变,另一款药物则针对E542K和E545K突变。
其他公司也在开发对PI3Kα突变的疗法,包括Relay Therapeutics正在研究一种泛选择性抑制剂、Scorpion Therapeutics也有自己的小分子突变选择性阻滞剂,同样处于1期研究中,而礼来公司也有一种PI3Kα抑制剂。
OnKure成立至今一共完成了8轮,共计约1.198亿美元的融资,其中不乏贝莱德、Perceptive Advisors、Acorn Bioventures等知名机构,以及德联资本、龙磐资本等中资机构。
分拆上市(Spin-Off)
6月,有1家公司以分拆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1、Grail(NASDAQ:GRAL)
6月25日,Grail从母公司Illumina(NASDAQ:ILMN)分拆,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Grail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癌症早筛公司,由全球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投资1亿美元设立,此后获得了强生、亚马逊、麦肯锡、工商银行、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通和毓承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
成立四年内,Grail累计融资约9亿美元,2017年,以2.78亿美元的价格从Illumina手中赎回了股份。在CCGA(循环游离基因组图谱)计划一期完成后,Grail身价暴涨,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独角兽公司,并于2020年9月申请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担心失去机会的Illumina迅速以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Grail。
自2021年起,这起并购就受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欧盟监管机构的起诉,在经历三年的拉锯战之后,最终Illumina决定放弃并购Grail,并担负4.76亿美元的创纪录罚单,仅保留Grail公司14.5%的股权,剩余85.5%的股权将全部无偿分配给Illumina的股东。在此期间,Illumina的市值也从750亿美元,暴跌至150亿美元,跌幅达80%。
Grail的泛癌早筛采用的是ctDNA检测路线,只需要抽取受试者的外周血液,对血液中的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进行检测,通过分析cfDNA中的ctDNA含量及其特征,即可判断该受试者是否罹患癌症以及癌症的类型。
Grail的核心产品Galleri已经于2021年6月在美国上市,是全球首款泛癌种血检产品,可筛选覆盖50多个癌种的超过10万个甲基化区域的超过100万个CpG位点,作为处方检测用于对癌症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不过,自Galleri上市后,Grail的业绩表现差强人意,2022年收入仅为0.55亿美元,亏损6.26亿美元,于2023年实现9300万美元的总营收,同比增长68%,但同期营业亏损高达15亿美元。今年Q1季度,Grail营收再度同比增长36%达到2700万美元,但营业亏损依旧有2.27亿美元。
Grail持续亏损的原因主要是样本需求量大、随访时间长,导致研发费用高。据Grail预测,Galleri拿证和进医保的时间点大概在2026年下半年,期间仍需要近10亿美元的投入,而公司目前仅有2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在失去Illumina的支持后,能否度过下一个冬天仍存在不确定性。
Grail缘起于全球癌症早筛先驱Exact Sciences的示范,后者以10年市值增长近50倍,而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在Exact Sciences的成功激励下,众多企业也想通过布局癌症早筛后来居上,Grail也是其中之一。
在Grail申请上市的2020年,来自中国的癌症早筛公司泛生子和燃石医学先后登陆纳斯达克,市值分别高达14.14亿美元和16.8亿美元。如今,泛生子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估值仅为1.26亿美元,燃石医学的市值不足0.8亿美元。
而曾经的行业先驱Exact Sciences的股价也已经跌去近70%,在同行纷纷遇阻的情况下,Grail的发展之路或许并不平坦。
封面图来源:pixabay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K药」新增的 “潜在” 业绩
再试一次!辉瑞“复活”其口服GLP-1RA
“神药” 罗沙司他的前世今生
点击这里,发现价值信息!
100 项与 BlackRock Bio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BlackRock Bio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