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亿航(苏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亿航(苏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当百年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种穿越时空,此刻正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的浪潮中,燃起一片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燎原之火。作为CBIITA(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的影响力青年,他们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中的中流砥柱。CBIITA联合体,这个由10个国家级学协会共同发起、25个细分领域专委会协同作战、15大公共服务平台深度赋能的“产学研医金”超级枢纽,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全链条、全要素、全球化生态赋能平台”。在这里,青年科学家、工程师、临床专家、产业先锋,在实验室里解码生命奥秘,在车间里打磨国产替代的"卡脖子"技术,在临床一线架起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桥梁,在资本与产业的对话中点燃创新的星火。CBIITA联合体青年精英代表马健 CBIITA联合体人工智能大数据专委会主委晶泰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健,浙江大学物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马健博士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数值模拟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国际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并成功申报重要专利10项、PCT专利10项,被深圳市评选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并代表晶泰科技在多项比赛中获得奖项,是中国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的代表人物。2019年,马健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选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之一。晶泰科技作为AI制药第一股,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马健博士代表公司向总书记汇报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现场展示晶泰智能自主实验平台运行,并汇报了公司坚持科技自立,以产业应用为导向,不断开拓高价值场景的进展。在听取汇报后,总书记亲切勉励企业:“加油,好好干!”李斌CBIITA联合体免疫治疗药物分会主委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课题组长,科研副所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生物医药分会会长普米斯联合创始人&科学委员会主席2024年度亚太基础医学奖国家基金委生命学部免疫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二级研究员、余㵑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及上海市领军人才,《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执行副主编。李斌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功能稳定性、可塑性及组织特异性相关的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和移植免疫、抗癌原创靶标专项2项等。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研究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超过1万次,H指数达到58,i10指数151。李斌研究员在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移植免疫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2024年12月,在2024年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议期间,宾大医学院中国校友学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李斌研究员,被授予“2024年度亚太基础医学奖”!尹航CBIITA联合体重大需求与智库专委会主委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主编亿航生物创始科学家世界细胞外囊泡顶级期刊新主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尹航教授先后获得国家及科协海智特聘专家称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化学学会大卫·罗伯特森杰出药物化学家奖、OKeanos-CAPA资深科学家奖、《细胞》出版社2020中国年度论文奖、首届CEMV和EVCNA 讲座奖、中美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授联合会杰出青年教授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格特魯德·埃利恩奖、美国癌症研究学会的SU2C创新研究奖、悉德尼·金梅尔学者奖、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合作创新奖、以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 NIDA 青年化学家奖等多个奖项。作为细胞外囊泡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校友尹航教授长期致力于EVs富集与分析技术研究,聚焦其在自身免疫疾病、癌症、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中的功能机制与诊疗潜力,在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尹航教授是 JEV 自创刊以来首位来自中国的主编,将有力提升中国与亚太地区在细胞外囊泡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全球话语权,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在 EVs 科学研究、标准制定和临床转化方面的合作与创新。尹航教授推动EVs研究走向国际前沿,作为细胞外囊泡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校友尹航教授长期致力于EVs富集与分析技术研究,聚焦其在自身免疫疾病、癌症、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中的功能机制与诊疗潜力,在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尹航教授不仅是 JEV 自创刊以来首位来自中国的主编,还曾在 ISEV2024 年会上作为中国首位大会报告人发表主题演讲。此次当选第三届主编(与美国 NIH 的 Jennifer Jones 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的 Pascale Zimmermann 教授共同担任),进一步体现了 ISEV 对中国学术力量的高度认可。 推动亚太EVs研究高质量发展,尹航教授担任 JEV 主编,将有力提升中国与亚太地区在细胞外囊泡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全球话语权,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在 EVs 科学研究、标准制定和临床转化方面的合作与创新。顾臻CBIITA联合体创新转化专委会主委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院长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ix Franks奖章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先进递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9 年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2021 年当选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曾获斯隆研究奖(化学)、英国皇家化学会 Felix Franks 奖章、国际药物控释学会(CRS)“青年学者奖”、亚太经合组织(APEC)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美国地区亚军、Small 青年科学家创新奖、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青年教授奖”、“Pathway”研究奖及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BMES)“细胞/分子生物工程创新者奖”等。从事药物制剂、化学生物学及生物材料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其课题组首次报道了血糖响应性“智能胰岛素贴片”的原型并提出了闭路透皮递药系统的平台技术;研发了基于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偶联物及大分子复合体的血糖响应性长效胰岛素;发明了基于“冷冻灭活”的死细胞药物;率先利用血小板的靶向性发明了血小板偶联药物;提出了基于脂肪细胞代谢通路递送抗癌药物的策略;系统拓展了微针的生物医用创制,包括用于生物大分子、疫苗、细胞药物的递释,建成微针给药贴片的规模化生产线。目前转让企业专利 100 余项,有 4 项原创技术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顾臻教授指导了“iMedication-智能医药实验室”整合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及微纳加工等交叉学科,用于研发蛋白质递药系统、生理响应材料、免疫治疗制剂、细胞治疗策略等。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该实验室首次报道了血糖响应“智能胰岛素贴片”的原型,提出了闭路透皮递药系统的新概念,率先利用血小板的靶向性及脂肪细胞的代谢通路递送抗癌药物,并系统拓展了微针的生物医用创制,相关技术正在临床转化。顾臻教授曾获“斯隆研究奖”、美国糖尿病学会(ADA)“Pathway”研究奖、国际药物控释学会(CRS)“青年学者奖”、英国皇家化学会Felix Franks奖章、Small青年科学家创新奖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将其评为“TR35世界杰出青年创新家”。2019年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顾臻教授目前担任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s》及《Nano Research》的副主编。赵宸CBIITA联合体副秘书长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五四青年奖获得者90后博导。2021年作为引进人才加入南京医科大学,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特聘医学专家。本科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博士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围绕心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中的临床需求开发了创新定量系统药理模型平台和虚拟临床试验技术体系,其成果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并被广泛用于指导相关疾病中前沿创新药物的研发。他的研究方向是国际新药研发中的前沿核心技术,也是国内尚属空白并亟需开拓的“卡脖子”领域。近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心脏协会基金、头部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并作为骨干/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承担NIH R0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揭榜挂帅项目和省市级重大课题等共计10余项。毛雯CBIITA联合体医疗器械专委会副主委诺令生物创始人兼CEO-南京“未来独角兽”企业中国精准医疗项目的首席代表北京大学校友青年CEO俱乐部理事,01级生命科学学院校友,南加州大学生物学博士,2008年获得美国眼科基础研究优秀奖及学术奖学金,6年雅培公司美国总部高管。主导了“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reeStyle Libre 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系列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从无到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多个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驻中国精准医疗项目的负责人,2020年入选“创业江北”高层次创业人才。2021年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人才。2018年怀揣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尽一份力的使命,毛雯完成了从海外职业经理人到国内创业者身份的转变,回国创办了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并负责核心项目产品——国内第一款面向新生儿及成人重症科室的医疗级NO气体生发治疗设备的研发,带领团队进行自主性原创研发,攻坚了最先进的高纯度NO即时发生装置技术及使用方法,为肺动脉高压、低氧性呼吸衰竭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全新解决方案。已覆盖国内外数百家医院,救治患者超万人。CBIITA风云榜首次发布“U45影响力青年”榜单!(👈点击查看)当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加速重构,CBIITA的青年军团正以“全产业链、全要素、全球化”的生态平台为阵地,通过CBIITA的生态网络汇聚成势,发起一场静默而澎湃的创新革命,像精密齿轮一样咬合,让"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验证-产业转化-市场应用"的创新链条高速运转。我们深知: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大国博弈的“科技核武器”,而中国青年一代必须成为这场竞赛的破局者。从靶点发现到工艺突破,从临床试验到市场准入,每一个堵点都是我们攻坚的战场;从AI制药到基因治疗,从高端制剂到智能装备,每一个创新方向都是我们攀登的高地。今天,当CBIITA的青年们接过五四精神的火炬,我们的征途早已超越个人理想,而是锚定"健康中国2030"的壮阔蓝图:让老百姓用得上疗效更好的国产创新药,让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摆脱"跟跑"困境,让全球医疗科技的巅峰刻下更多中国青年的名字。薪火相传,青春有为,让我们以青春之名,以“强链、补链、延链”为使命,以“共创、共建、共享”为旗帜,在生物医药创新的星辰大海中,写下属于中国青年的时代答卷。END▲点击图片了解 《聚焦“国之大者”CBIITA 联合体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平台”》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媒体合作投稿转载/资料领取/加入社群 请添加药小咖与/智/者/同/行 为/创/新/赋/能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近日,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Capricor Therapeutics宣布,已向FDA提交其在研细胞疗法Deramiocel(CAP-1002)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相关的心肌病,目前该领域还没有批准上市的药物。
Deramiocel是一种基于外泌体作用的异体细胞治疗产品,其通过分泌外泌体进行免疫调节、抗炎、抗纤维化,来减缓DMD疾病进展。而且,Deramiocel的外泌体中包含microRNA等活性物质,以此改变巨噬细胞等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DMD引起的全身炎症。目前,Deramiocel已获得FDA授予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和孤儿药指定,用于治疗DMD。
Deramiocel的研发进展,使得外泌体这一新兴力量进入行业视野,或为医学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不过与任何一种新兴力量一样,外泌体早期研发也充满了挫折和挑战,入局者甚至呈现割裂现象。
来自诺奖级发现,优势几何?
1983年,外泌体首次在体外培养的绵羊红细胞上清液中被发现,它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膜状脂质囊泡,大小在40 nm至100 nm之间,在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体的几乎所有细胞都会分泌外泌体,如血液、唾液、脑脊液等体液中都有外泌体的分布。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James Rothman、Randy Schekman及德国科学家Thomas C. Südho,以表彰他们在细胞间囊泡运输调控机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诺奖的加持,使得“外泌体”这个名词闯入大众视角。
外泌体可携带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不仅能够发挥细胞间的通讯功能,还可以参与免疫应答、病毒感染、代谢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外泌体具有多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既可以作为药物递送工具,也可以作为疾病的治疗制剂,或是诊断疾病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等。目前,全球超过2/3的外泌体企业主要开展在外泌体治疗相关的研究,包括外泌体治疗和外泌体递送。
其中在外泌体递送领域,与常见的腺相关病毒(AAV)和脂质纳米颗粒(LNP)相比,外泌体由于是来自细胞的天然产物,因此具有优秀的低毒性和低免疫原性。其次,外泌体空间容量大,能够携带的有效成分类型更丰富,可包容多种药物分子结构。而且,外泌体具有一定的组织向性,可实现靶向递送。诸多优势,使得外泌体在药物递送上的开发前景不可估量。
此次Capricor Therapeutics开发的Deramiocel是一种源于健康人类心脏的基质细胞。它们通过释放包含微RNA、非编码RNA和蛋白的外泌体,改善DMD患者肌肉瘢痕或纤维化以及心脏功能。研究显示,Deramiocel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降低了DMD对心脏的影响。BLA申请消息公布后,Capricor Therapeutics股价当日上涨52.43%。
然而,外泌体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没有Capricor Therapeutics的幸运,行业先驱Codiak BioSciences就碰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掣肘与挑战。
先驱变先烈,外泌体距成功产业化之路还有多远?
2015年,Codiak BioSciences成立,公司致力于开发生产临床级别外泌体用于治疗胰腺癌的技术,成为公认的外泌体先驱。
成立当年,Codiak就完成了3100万美元A轮融资。此后,完成了61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和总额达7650万美元的C轮融资。完成融资后,Codiak开始往工程化外泌体进军。公司开发了专有的engEx™技术平台,可以将小分子、核酸、抗体、酶等各种类型的生物活性分子整合到外泌体中,并将其靶向至特定的细胞与组织。旗下进展较快的两个产品exoIL-12和exoSTING相继进入临床。
与前期相当顺利的发展历程相反,2022年,Codiak宣布停止ExoIL-12和ExoSTING的临床推进,同时裁员37%。次年,公司宣告破产。
ExoIL-12是一种经工程改造后在其表面表达促炎IL-12(白介素)的外泌体,其作用机制为在外泌体表面携带IL-12,将IL-12定向递送到肿瘤微环境中来增强IL-12的剂量,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同时减少IL-12暴露造成的副作用。此前,基于IL-12的免疫疗法已在动物模型中取得成功,2020 年12月,公司公布了ExoIL-12针对健康人群的初步安全性数据,结果积极。在披露数据结果的同时,公司宣布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启动II期试验,但2022年8月,公司突然公告暂停exoIL-12的临床II期,具体原因未披露。
ExoSTING通过外泌体将STING(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整合到外泌体腔内,同时在外泌体表面表达PTGFRN蛋白,PTGFRN的高水平表达可以将STING激动剂定向递送至肿瘤微环境中的抗原呈递细胞(APC),诱导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局部激活人体的免疫应答以杀伤肿瘤细胞。
ExoSTING通过瘤内注射方式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三阴性乳腺癌、甲状腺间变性癌、皮肤鳞状细胞癌,2022年9月,完成27例志愿者参与的临床I/II期试验。数据结果支持将ExoSTING推进到II期临床,特别是在早期疾病中,与免疫治疗结合可能疗效增强。公司原计划2023年第一季度启动临床II期试验,但2022年8月,公司突然公告暂停ExoSTING项目。
在公告暂停临床试验的同时,公司宣布裁员三分之一以上的员工。而且2023年3月,Codiak宣布根据《美国破产法》第 11 章自愿向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寻求出售资产。
尽管外泌体先驱的突然离场令人唏嘘,但该赛道仍然吸引了众多MNC入局。
制药巨头入场,外泌体成为药物递送新势力
鉴于外泌体在药物递送方面所展现的亮眼优势,吸引了多家药企入局,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制药巨头,均有入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50家企业积极布局外泌体这一赛道,其中罗氏、礼来等多家制药巨头,以大手笔布局外泌体递送。
例如罗氏与波士顿的PureTech Health公司合作,计划利用对方的乳源外泌体(milk-derived exosome)平台技术,为罗氏的反义寡核苷酸平台开发口服配方的核酸类药物,PureTech Health将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里程金及特许权使用费。
礼来与Evox Therapeutics达成协议,将利用Evox Therapeutics的DeliverEX外泌体递送技术,开发装载siRNA和反义寡核苷酸外泌体治疗药物,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合作金额达12.3亿美元。
国内外泌体治疗技术平台也在来到台前,百趣生物、达尔文细胞生物、恩泽康泰、睿健医药和亿航生物已顺利完成融资。
尽管入局者众多,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对于外泌体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早期,在外泌体的认识和开发上还有较大的学习空间。随着首款药物即将获批上市,外泌体的关注度将不断提高,更多功能也将被发掘。无论是外泌体诊断的相关研究,还是外泌体载药递送上的探索,亦或是外泌体药物的开发,终将迎来爆发。
参考:
1.https://www.capricor.com/investors/news-events/press-releases/detail/291/capricor-therapeutics-announces-intent-to-file-biologics
2.PureTech Health Announces Collaboration with Roche to Advance Technology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END
【生物制药新锐说直播预告】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不到两年时间,一个赛道先送走了破产先驱,后又更新了最大金额交易案。
破产先驱乃是于2023年3月27日宣布申请“Chapter 11”破产保护(即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全球首家外泌体医疗科技公司Codiak Biosciences(下称Codiak)。宣告破产后,Codiak股票当天下跌52%,瞬间击破“股价年底暴涨10倍”的空想神话,一时令人唏嘘。
而刷新最大金额交易的是开发用于治疗罕见疾病的转化细胞和外泌体疗法上市公司Capricor Therapeutics (下称Capricor),于2024年9月18日宣布已与日本新药株式会社就签订合作条款,条款指出日本新药株式会社将在欧洲商业化和分销Capricor的主要资产 deramiocel综合分销协议的潜在里程碑总额约为15亿美元。
“外泌体”一词正式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细胞外囊泡的一种主要类型,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纳米大小的膜结构,由天然的人类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大多数细胞都会分泌外泌体。因此外泌体存在于各种生物体液中——不仅能够渗透到组织,还能扩散到血液,甚至穿过血脑屏障。基于此特性,外泌体可治疗疾病,也可作为药物载体改良药物递送方式。
2013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囊泡运输与调节机制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此为节点,作为细胞囊泡主要类型的外泌体在学界与产业界大放异彩,在吸纳科研投入后,从混沌的产业化乱象中杀出一条产业化之路,相关企业及产品相继涌现。历经大浪淘沙后,随着Capricor在2024年9月下旬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全球有望迎来首个外泌体治疗上市产品。
震荡之前:海内外资本相继入局,
MNC持续重金加码
成立于2005年的Capricor,成长历程贯穿了外泌体治疗技术的发展史。
起初,公司将战略定位于心血管疾病前沿疗法,主攻干细胞技术。转机出现在2013年,James Rothman、Randy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囊泡运输与调节机制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外泌体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同年,Capricor与利钠肽类药物Nile Therapeutics公司合并,进一步扩大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市场占有范围。
2014年,Capricor首次在在第11届干细胞治疗和心血管创新国际研讨会上展示Capricor新授权平台技术外泌体的临床前研究结果。临床前研究表明,外泌体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并减少心脏病发作造成的损害,而CDC(树突状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能是心肌再生和心脏保护的关键因子。
2015年,是外泌体的产业化方向尚不明朗,科研界关于外泌体的研究还处于“暗涌流动”阶段、尚未达到发展“最高”峰的时间节点。与此同时,外泌体相关的转化研究已经在呈指数级增长。但在国内的产业领域,外泌体还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
同年,由著名生物医疗风投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参与孵化的Codiak横空出世,并在当年完成8000万美元A轮融资,与一同完成2800万欧元A轮融资的Novadip Biosciences(下称Novadip)一同,打破外泌体治疗领域融资空白。Novadip正在探索其3M³平台的潜力,以制造高特异性的外泌体miRNA治疗实体肿瘤,并将在美国和欧洲进行试验。
在成立后5年的发展时间里,Codiak与外泌体技术一同,持续受到资本市场青睐。Codiak在上市之前累计完成四轮融资,累计2.349亿美元。2020年,Codiak的领先外泌体产品之一exo-STING针对晚期实体瘤的I/II 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公司也顺利登陆纳斯达克。
期间,外泌体在药物递送方面所展现的亮眼优势和巨大开发前景,吸引了多家制药巨头进场,并以大手笔布局外泌体递送,即通过与外泌体治疗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外泌体递送技术,应用到自身所开发的一系列管线。
2018年至2020年期间,多起大额交易诞生:罗氏利用PureTech的乳源外泌体(milk-derived exosome)平台技术,为公司的反义寡核苷酸平台开发口服配方的核酸类药物,而PureTech Health称将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里程金及特许权使用费。Jazz Pharmaceuticals与Codiak达成超10亿美元策略合作协议,协议双方将针对五个不同靶标的候选外泌体治疗方案,共同研究、开发和商业化。Evox Therapeutics分别与武田制药和礼来合作,持续拓展外泌体递送技术。
随后,外泌体治疗一级市场也在同年迎来新的高峰。
自西比曼生物科技在2016年完成战略融资后,国内外泌体治疗技术平台逐步崭露头角,热度在2019年集中爆发,百趣生物、达尔文细胞生物、恩泽康泰、睿健医药和亿航生物顺利完成融资。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间,外泌体治疗领域的融资趋势与全球医疗健康一级市场一致,呈井喷状态Evox Therapeutics、ILIAS Biologics和Novadip等企业乘资本热风迈向成熟期。
2023年伊始,外泌体治疗融资表现不及预期,且资本集中度明显增强,Mercury Bio、艾码生物和恩泽康泰在同一年完成两轮融资。其他震动来自二级市场,2022年8月,外泌体治疗的标杆企业Codiak宣布停止ExoIL-12和ExoSTING的临床推进,同时裁员37%;2023年,公司宣告破产。此消息一出,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令想要涉足外泌体治疗的企业望而却步,外泌体治疗相关融资甚至一度停滞。
Codiak利用engEx™平台,可以将各种类型的药物(涵盖各种类型的生物活性分子,包括小分子、核酸、蛋白质、抗体、酶、细胞因子和复杂的配体)整合到工程化外泌体中,并将其靶向至特定的细胞与组织,改变受体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产生预期的治疗效果。而Codiak的遗憾,直指外泌体治疗临床疗效。
疗效为王,上市企业
从成熟技术平台中探索
曾就职于Codiak的许可博士(唯思尔康总裁、CEO)认为,Codiak受挫除了头部管线效果不佳,新冠流行时间恰巧卡在Codiak发展的关键节点外,也与业内对外泌体治疗的高期望与现实不符有关。作为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外泌体,学界与市场都期待其相比LNP、病毒等递送系统能展现出更强大的优势。许可曾提到:“如果没有展现出特别巨大的优势,反而是个负面的东西。在很多行业里面,非正面就是负面,没有中间地带。”
Codiak此前的研发管线均是针对肿瘤疾病的免疫治疗新药。其中ExoIL-12、ExoSTING进展最快,ExoASO-STAT6为公司内部的后起之秀。作为外泌体治疗领域的先行者,公司成功推动两个项目进入临床,证明了异源外泌体的安全性,而临床结果同时体现了有效性。
其中,ExoIL-12是第一个在人类身上进行评估的工程化外泌体治疗候选药物,旨在使用外泌体蛋白PTGFRN作为支架,表面展示强大的抗肿瘤功能细胞因子IL-12。ExoIL-12的适应症包括皮肤T细胞淋巴瘤、黑色素瘤、默克尔细胞癌、三阴性乳腺癌等肿瘤患者的治疗。ExoSTING适应症主要为实体瘤,有望用于包括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三阴性乳腺癌、间变性甲状腺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症患者的治疗。ExoASO-STAT6则重点关注肝细胞性肝癌、胰腺导管腺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治疗。
ExoIL-12和ExoSTING在2022年公布了I期临床结果。I期临床主要是剂量确定与安全性研究。其中,IL-12由于系统毒性一直成药困难,因此Codiak旗下的ExoIL-12一直以来备受业内期待,其I期临床结果也显示安全性很好,其中exoIL-12还实现了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完全治愈。但问题在于,良好的安全性结果并不会引起行业的较大反响,毕竟外泌体作为一个全新的火热概念火热出世时,无论是学界还是市场都会对相关产品寄予厚望,而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还不足以填补这种巨大的期待。
其次,ExoIL-12的适应症是一种皮肤癌,给药方式是瘤内注射。尽管这是公司内部的决策确定的研发方向,但瘤内注射本身是传统的化疗,以及溶瘤病毒等疗法均能达到的,而Codiak没有在给药方式上做出创新,与期待仍有些不符。
● 上市公司多条管线达到终点
Codiak的遗憾并不意味外泌体开发的技术路径不行,而是反映了业内对外泌体治疗产品的高要求。在Codiak宣告破产的2023年,与其齐名的EVOX Therapeutics,完成了对Codiak的engEx-AAV™技术平台的收购,凭借其过亿英镑的融资积累,以非上市的状态巩固了公司在外泌体治疗领域已占据的主导地位。
上市公司Capricor正式公布其外泌体产品的时间较晚,却被视为一众外泌体疗法企业中走得最快的:现打算根据现有的心脏和自然史数据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使用deramiocel治疗所有被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心肌病的患者。deramiocel(CAP-1002)是一种同种异体心脏衍生细胞疗法。Capricor已有的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deramiocel具有专门针对肌营养不良症和心脏病的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再生作用。
以细胞治疗发家的Capricor走了一条和Codiak不同的路。与Codiak近乎科研成果转化的创始历程不同,Capricor的策略在于先专攻细胞疗法,并在开拓了外泌体平台之后,做到有效将两者结合,达到“1+1>2”的效果,并最终体现在了3期临床试验上。
事实上,Capricor的情况算不上个例。在推出外泌体平台的海外上市药企中,成立于2010年以前的企业大多与Capricor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这些企业多从免疫治疗入手,在搭建细胞治疗或小分子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同步研发外泌体递送平台或治疗制剂,并在有核心技术保驾护航的前提下,以临床硬实力闯过层层关卡。
海外外泌体治疗上市公司管线进展(近3年)
其中值得一提的当属明星公司PureTech,其外泌体疗法LYT-300(口服别孕酮)在一项针对急性焦虑症的2a期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相比大多数静脉给药的外泌体企业,PureTech从成立初期就专注口服给药,并以此建立了基础项目和平台,从中衍生出约30种候选药物。
PureTech从牛奶外泌体入手,后者是进化上保守的独特微泡类别,其在穿过胃和胃肠道途中保持其内含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可在局部发挥作用或被运送到循环系统中。此外,相比其他天然存在的外泌体,牛奶外泌体在酸性条件下以及其它恶劣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受牛奶外泌体的独特属性的灵感激发,PureTech利用牛奶外泌体来实现蛋白质、多肽、核酸治疗剂以及目前被分类为非口服的小分子药物的口服给药。
此外,自体干细胞疗法企业BrainStorm Cell Therapeutics的外泌体产品NurOwn®上市在即,有望和Capricor的产品争夺“全球首个”的称号。2024年6月获悉,公司已与FDA就其针对产品的3b期试验的制造方面达成一致,并澄清了试验设计和终点。
● 从治疗转向抗衰
对于以外泌体治疗技术平台起步,但未能顺利进入临床的企业,转向抗衰护肤领域,发展独立品牌成为一种新思路。
完成Pre-IPO的韩国公司ExoCoBio起初专注于干细胞外泌体研究,并基于此开发被称为Cell Tweet TM的药妆品。目前,公司已经开发了外泌体化妆品(如Exomage),并有基于外泌体的免疫肿瘤学产品在研。在积累了足够资金后,ExoCoBio建立了符合GMP的外泌体生产设施,为化妆品行业的商业化增值。
Kimera Labs基于旗下的胎盘MSCs外泌体平台启动了针对中度Covid-19的管线研发,并进入临床1/2a期,不过其外泌体护肤品牌Vive、Luxir及Luxir+已经建立起独立的营销网站。
有外泌体抗衰第一股之称的ELEVAI LABS在成功IPO后,市值达到了6900万美元(超4.9亿元人民币)。旗下ELEVAI™护肤产品是在专有的“源头到皮肤”技术平台下开发的,称为PREx,即精准再生外泌体技术™。PREx 基于干细胞专家和生化工程师 Jordan Plews 博士超过 15 年的研究和开发。
ELEVAI将外泌体应用到了护肤领域,采用基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技术(ELEVAI Exosomes™)。ELEVAI Exosomes™是超小纳米颗粒,其中装有可促进皮肤健康的生长因子。结合维生素C、透明质酸(HA)和铜肽,帮助皮肤恢复愈合。产品Empower™是一种浓缩精华液,专门设计对于烧蚀程序和治疗后的一次性应用,例如中深度化学换肤、微针注射后。
国内方面,艾赛生物、乐土丹伦医药、艾一生命科技、安可来、翔鹏生物等入局偏早的外泌体平台企业均有抗衰产品亮相。
国内新品有望填补国际空白
截至2024年Q3,国内外泌体治疗领域已经诞生出进入临床的首创技术及管线布局。另一方面,在资本浪潮来临前成立的不少公司,经过沉淀,逐步稳固业务,在链接外泌体产业各环节构建了基础。
恩泽康泰是国内最早聚焦外泌体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建立了外泌体工程化改造平台,布局了核心平台性IP,并具备成熟的规模化外泌体量产及高纯度分离能力。通过工程化改造的方式对外泌体进行改性,恩泽康泰大幅提高了外泌体携带特定有效成分,包括多肽、蛋白质、核酸药物的载量,并实现特定器官的选择性递送。
作为一家专注外泌体CRO/CDMO的企业,恩泽康泰对外泌体治疗领域的震荡体感深切。不过,恩泽康泰CTO赵立波博士指出,外泌体药物递送的学术研究从2023年下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外泌体创新疗法药效成分的多样性得以展示,例如在递送mRNA和AAV方面都有重磅的研究成果得以发表;另一方面,在明确了外泌体给药系统中的技术壁垒后,研究者在给药方式和适应症选择上会更加务实,并会结合具体的用药场景。
当前,外泌体治疗市场对临床效果的重视,本质上也是对治疗技术是否成熟进行审视,而外泌体治疗的技术瓶颈(包括外泌体有效成分载量低、生物学分布受限等)还尚待突破。此外,赵立波还提到,外泌体创新疗法缺乏一致认可的行业标准,特别是缺乏药用外泌体质量标准。而以上挑战,需要整个行业花费一定时间去突破。
恩泽康泰迈出了一步。2024年9月,恩泽康泰全资子公司北京恩康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申报的人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MSC DERIVEDEXOSOMES)药物原料GoldenExo®获得FDA审批的DMF II型备案资格(备案号:040337)。而就在7月份,GoldenExo®也获得国际化妆品原料INCI备案。这是国内首个获得人源外泌体国际权威双备案的产品,对外泌体产业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对于创新疗法的开发,国内企业仍在持续发力。
2024年8月16日,安龄生物外泌体药物-exoAL-03针对长新冠相关疾病的两项临床试验在上海长征医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闵行医院同时启动。该试验是由安龄生物与国内呼吸科权威专家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唐昊主任,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高习文主任共同发起的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价使用外泌体药物-exoAL-03对于感染后咳嗽和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该试验也成为全球首例专门针对于新冠肺炎感染后可能引发疾病的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安龄生物外泌体药物-exoAL-03突破性地采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雾化给药的方法,区别于常见的静脉注射,为生物创新药的应用方式提供全新思路。
一个月后,艾码生物旗下ER2001首次公开FIH/IIT研究进展,通过静脉给药实现CNS靶向递送siRNA治疗。ER2001注射液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静脉给药、通过体内自组装外泌体包裹siRNA穿越血脑屏障而实现中枢神经系统靶向递送的在研siRNA药物,并且该研究(NCT06024265)也是首个在欧美以外的国家开展的亨廷顿病的探索性临床试验。
随着国内学界与市场对外泌体治疗技术认知上的迭代更新,能够突破现有疗法边界的技术创新有望早日走进个公众视野。随着海外外泌体治疗产品递交上市申请,经历短暂低谷的外泌体治疗产业的回归指日可待。
*封面图片来源:壹图网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亿航(苏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亿航(苏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