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动脉网获悉,近日,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涵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江苏润淮产业发展基金独家投资。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汇涵旗下生物医用材料板块的产能扩建、自动化升级及研发创新,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止血、密封、防粘连、组织再生与修复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自2017年A轮融资以来,汇涵科技已获得宁波汇鼎、上海济嵩等知名机构的持续支持。此次B轮融资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公司核心技术与商业化前景的进一步认可,也将助力汇涵科技在科技、医疗、消费融合领域的深度拓展。
01
深耕创新技术,引领行业突破
汇涵科技成立于2005年,始终专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依托胶体银技术、水凝胶技术、细菌纤维素技术、生物3D技术及MT技术五大核心平台,为临床医疗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术止血、创面修复、防粘连及组织再生等领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康复效率。
目前,汇涵科技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资质,并且拥有近百项专利技术,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持续获得行业认可。
02
加速产能落地,推动产业升级
本轮融资后,汇涵科技将重点推进生物医用材料扩产基地的建设,包括生物3D打印墨水、生物医药中间体等产品,提升高端医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同时加快自动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进程,优化供应链效率。此外,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注册如细菌纤维素人工血管、细菌纤维素饮品等新产品,推动创新材料在临床医疗与大健康领域的应用,为医患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03
未来展望:科技+医疗+消费,打造产业新生态
汇涵科技以“可信赖的创新”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成为科技、医疗、消费三位一体的行业标杆企业。未来,公司将持续挖掘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拓展产品矩阵,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场景,助力全球患者提升生命质量。
江苏润淮产业发展基金王杰表示:作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标杆企业,汇涵科技在过去的20年中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深厚的产业积淀,其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蓬勃生机,更彰显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与市场领导力。此次投资不仅是资本层面的合作,更是战略与资源的深度融合。我们将从市场拓展,技术创新,资本赋能的维度助力汇涵科技实现新一轮增长。我们深信,汇涵科技凭借其扎实的产业基础、创新的产品矩阵和优秀的团队,必将在未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升级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此次携手,我们将全力支持企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共同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创造更大价值!
关于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汇涵科技是一家融合科技、医疗与消费属性的创新型企业,专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旗下有高端敷料,一次性手术器械,生物医用材料及日用消费品四大板块。公司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核心技术推动医疗产品创新,为手术管理、创面修复及组织再生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关于江苏润淮产业发展基金
江苏润淮产业发展基金是淮安市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旨在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重点投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整合项目。通过股权投资、子基金合作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落地和产业生态优化。母基金牵头,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助力淮安打造长三角北部中心城市。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 深耕近20年,它通过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开发出“会呼吸”的人工皮肤
1962 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乔治・温特(George Winter)提出了“湿性愈合理论”。他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密封湿润的伤口比暴露于空气中的干燥伤口愈合速度快50%。此后,该理论经过了多年的临床验证和科学研究,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湿性环境对于促进细胞生长、减少感染风险、减轻伤口疼痛、促进上皮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推动了高端医用敷料的创新和发展。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伤口敷料市场规模达到137亿美元,其中高端伤口敷料市场规模达75亿美元,占比54%。预计2030年全球伤口敷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90亿美元,其中高端敷料达106亿美元。
目前,高端医用敷料在国内市场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展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迄今,已有不少国内创新企业加速布局国际市场。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涵科技”)便是其中的实力玩家。
2.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朝着万亿级迈进,年内已吸引超8家外资药械企业投资布局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将破万亿,已吸引8家外资药械企业投资布局,涉及新药研发、创新平台搭建、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助力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3. 全球产品收入超70亿元,百济神州三季报出炉
百济神州发布2024年三季报,业绩抢眼,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1.36亿元,同比增长48.6%,全球产品收入达189.86亿元,同比上升72.9%,且已超过去年全年营收。百悦泽®等产品表现强劲,推动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净亏损持续环比改善。
4. 可口可乐前高管,加入金斯瑞担任首席营销官
金斯瑞生物科技任命前可口可乐高管Aylin Kosova Bilgin为首席营销官,以加速全球生命科学市场成长。Aylin拥有丰富营销经验,曾为多个全球品牌推动增长和创新。她的加入将加强金斯瑞的营销组织,并推动业务实现有意义增长。金斯瑞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研发与生产服务商,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又一家中国Biotech“上岸”,豪掷近70亿,德国“超级进货王”为何青睐这家珠海药企?
中国Biotech普米斯与德国BioNTech达成股权收购协议,BioNTech将以最高约70亿元人民币收购普米斯100%股本,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业务范围,普米斯将助力BioNTech全球产品研发与供应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1962 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乔治・温特(George Winter)提出了“湿性愈合理论”。他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密封湿润的伤口比暴露于空气中的干燥伤口愈合速度快50%。此后,该理论经过了多年的临床验证和科学研究,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湿性环境对于促进细胞生长、减少感染风险、减轻伤口疼痛、促进上皮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推动了高端医用敷料的创新和发展。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伤口敷料市场规模达到137亿美元,其中高端伤口敷料市场规模达75亿美元,占比54%。预计2030年全球伤口敷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90亿美元,其中高端敷料达106亿美元。
目前,高端医用敷料在国内市场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展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迄今,已有不少国内创新企业加速布局国际市场。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涵科技”)便是其中的实力玩家。
汇涵科技是一家专注为医护及患者提供创伤修复耗材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下属生物材料、高端敷料、一次性手术器械三大事业部,实现从核心原材料研发到终端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完全自主可控。
01
与知名院士团队深度合作,
深耕高端系列医用敷料近20年
汇涵科技成立于2005年,已深耕高端医用敷料领域近20年。
汇涵科技公司外景
谈起入局该赛道的原因,汇涵科技董事长冯永良表示,在医院的实践考察中,团队发现烧伤病人的伤口感染溃烂难以控制,极大增加了患者痛苦,而彼时的低端医用敷料无法解决这一大难点;此外,当下深II度以上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临时替代物严重匮乏,在传统的医疗救治中仍用人源皮肤或猪皮来临时覆盖,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对于此材料来源的不确定性。再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足及其他难愈合的慢性患者逐年增加,需要救治的创面患者达到1亿人次,其中严重的患者约3000万人次,对新型伤口护理敷料的需求增加。加之高端医用敷料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感染风险、降低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增加医生更换敷料的便捷性、减少更换次数,团队认为,以生物材料技术为基础的高端医用敷料必将是伤口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于是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锚定在了这一赛道,并建立了强大的核心技术团队。
汇涵科技董事长 冯永良先生
与汇涵生物3D技术深度合作的付小兵院士是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担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教授、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解放军304 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兼基础研究部主任。
付院士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其生物3D打印与战伤急救及创面治疗新技术已通过融通集团公开竞拍至汇涵进行技术转化。该项目实现了多种皮肤附件同步再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这在国际上是首次构建出同时含有汗腺和毛囊等多种附属器的皮肤微器官。
内部团队则以古元安博士团队为技术支撑。汇涵科技首席科学家、研发总监古元安博士专注于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领域设计和研发近20年,在复合化智能型水凝胶、细菌纤维素、胶体银、离子导入、经皮吸收、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改质与加工等方面经验丰厚,曾获评2019年江苏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此前,全球高端医用敷料市场一直为欧美国家垄断,“尤其是北欧国家,人口老龄化迅速且比中国早将近20年,然后是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老龄化催生了高端医用敷料的市场需求,也使得其发展速度领先于中国。”冯永良先生介绍道。而这种格局在2017—2018年开始被打破,中国企业加速追赶,在国内高端医用敷料的市场份额也快速提升。“随着国内创新企业的崛起,国际巨头在高端敷料领域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因其在高端敷料材料研发、市场推广的投入逐渐减缓或减少,留给国内企业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这给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冯永良先生解释道。
目前,汇涵科技医用敷料板块主要覆盖创面全周期管理产品,用于伤口预防、护理、抗感染、修复与伤口美化全方位的组织再生与修复。汇涵术泰银离子系列产品自 2006 年上市以来,每年平均售出 400 万瓶,近 1500 家医院使用;此后,汇涵科技不断促进产品创新迭代,推动其纤维素生物材料、新型水凝胶材料、创新封闭式负压引流套装、超细纤维包扎材料等全系列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02
通过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开发的“会呼吸”的人工皮肤
今年8月,汇涵皮纤生™细菌纤维素敷料(以下简称“汇涵皮纤生”)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据冯永良先生介绍,汇涵皮纤生是中国首个真正运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开发的“会呼吸”的人工皮肤。其独特的微观结构高度模拟了人体自身的胶原蛋白排列,具有与人类皮肤相同的超微结构,是一种通过生物合成技术而形成的纳米级天然材料,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汇涵皮纤生
汇涵皮纤生适用于深Ⅱ度及以上烧伤创面的覆盖及浅表性创面、烧伤创面、手术伤口、慢性创面等创面的渗液吸收,可广泛用于骨科、普外科、急诊科、烧伤整形科、创面修复科等科室。其内部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团和很多孔道,可以很好地透水和透气,且质地柔软、抗撕拉能力强,确保了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汇涵皮纤生的关键技术在于其核心原料的开发。汇涵科技通过高效菌株的筛选、优化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精细的氧化改性处理以及先进的高分子复合工艺研究等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流程,成功构建了细菌纤维素敷料的基础效能框架。在发酵过程完成后,公司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特别是针对细菌内毒素的精准调控,成功突破了去蛋白技术的难关,确保了细菌内毒素含量达到人工皮肤应用的严苛标准。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不仅巩固了产品的关键性能,还推动了细菌纤维素材料在医疗应用领域的深入发展。
总的来看,“会呼吸的”汇涵皮纤生拥有以下优势:
第一,安全可靠,不会引起任何排斥反应。汇涵皮纤生拥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和毒理学评价结果显示,植入后无刺激和毒性反应、无潜在细胞毒性、无皮肤致敏反应、无皮内刺激反应,可长时间覆盖创面;
第二,可完全贴合伤口,没有脱落、破损风险。作为皮肤暂时性替代物,可阻菌、降低感染风险;
第三,过程可视,无治疗盲区。汇涵皮纤生材料呈透明状,方便医生直接观察创面,无需揭开敷料;
第四,增强换药舒适性,无二次损伤痛苦。汇涵皮纤生与创面基底贴合,无占位,且不与新生肉芽组织粘连。这使其能够实现无痛换药,尤其是在Ⅲ度烧伤中,可减少出血、疼痛,符合创面治疗过程中无痛化处理的要求;
第五,及时处理过多的创面渗出物,加速创面愈合。一般而言,受损皮肤下会有大量渗出物持续增加,若不及时处理,会形成水疱,导致创面感染和肉芽组织水肿,创缘上皮化受阻,延迟愈合。而汇涵皮纤生则可通过其独特的介孔结构实现吸渗引流功能。该结构允许空气和水蒸气穿透,有助于保持创面的透气性。同时,产品可起到屏障作用,不仅能减少热量、蛋白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丢失,还能防止细菌通过,保护创面免受外界细菌的侵害;
第六,减少瘢痕形成。汇涵皮纤生内含锌离子,可调节创面羟脯氨酸含量,效果与疤痕贴相当,有利于提高愈合质量。
总的来看,汇涵皮纤生具有理想的高端敷料所具备的特性。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湿性敷料,汇涵皮纤生的含水量高达97%,能够很好地保持创面的湿润度,促进创面修复。据冯永良先生介绍,在类似产品中,汇涵科技产品的含水量最高。他坦言,这也是“会呼吸”的汇涵皮纤生与临床上其他皮肤替代物最显著的差别。
目前,汇涵皮纤生已陆续完成了北京、上海等多个省份医保挂网,在临床应用中也获得诸多专家的积极反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秀丽教授表示:“细菌纤维素敷料在上海皮肤病医院应用于促进喜泊分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后溃疡创面修复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取得了出色的效果,”并对其在癌性创面中的治疗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主任吕国忠教授认为,“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创新材料,凭借其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出色的伤口愈合促进能力以及满足患者舒适化治疗的需求,为医疗敷料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湖北某医院正在对一位烧伤情况极为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该患者全身烧伤面积达到了 96%,其中 III 度烧伤面积占比 70%。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汇涵皮纤生来覆盖切痂后的创面以及邮票状创面,结果发现,使用汇涵皮纤生时皮片的生长速度比使用传统敷料时更快。
03
实现研发生产全流程自主可控,
加速推进生物3D打印墨水产品
“‘会呼吸’的汇涵皮纤生不仅是一款人工皮肤产品,还是一款十分具有创新空间的新型材料。”冯永良先生介绍道,“该材料可以和其他的创面治疗材料及药物进行组合。目前,我们正在和医院、科研院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将细菌纤维素与其他材料、药物进行复合,不断拓展其新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深度挖掘其使用价值。”
在汇涵皮纤生的基础上,汇涵科技正在开发一系列复合型功能的材料,如细菌纤维素支架材料、细菌纤维素抗菌材料、细菌纤维素抗皱材料等,并将核心材料的创新由创伤修复拓展至医美领域;此外,生物3D打印与战伤急救及创面治疗新技术也将是公司接下来的重点研究与开发方向。
迄今为止,汇涵科技的医用敷料系列产品已经全面涵盖了伤口处理的每一个关键阶段,从初期抗感染、中期组织修复与再生,直至后期的组织重塑都有相应的产品布局。在核心技术方面,汇涵科技拥有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把控能力,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在市场布局方面,汇涵科技业务覆盖全国,未来5年将在欧洲、美国、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开拓。公司预计2026年将取得会呼吸的汇涵皮纤生的FDA批准,将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目前,汇涵科技正在开展二轮融资,融资金额将主要用于汇涵皮纤生的深度开发与市场推广以及生物3D打印墨水产品的注册。
未来,汇涵科技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以新材料驱动医学应用为使命,为医患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国内创面救治水平。
目前,汇涵科技在融资、经销商、上下游供应链方面有对接需求。如果您对汇涵科技及其产品解决方案感兴趣,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