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Meishe'er Industry Products Qingdao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Meishe'er Industry Products Qingdao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声明: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近日,全球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CDMO)三星生物在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保健会议上宣布了其最新的业务成就和2025年展望。
三星生物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John Rim 表示,尽管面临行业挑战,但公司已做好准备,将在2025年启动新的增长阶段,届时将开设生物园区II,并推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服务。并将继续投资新的模式和技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满意度,并确保提供最高质量的产品。
另外,为了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生物制剂需求,三星生物正在考虑建设六号工厂,如果得到董事会的批准,该工厂的总生产量将增加到96.4万升。2023年3月,三星生物宣布建设5号工厂,预计于今年4月投入运营,届时总产能将达到78.4万升。
5号工厂效果图 (来源:公司官网)
去年,三星生物逆流而上。默沙东、Catalent、Avid Bioservices和赛默飞世尔在2024年至少有一个季度制造业收入下降。相比之下,三星生物与客户签订了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并报告了季度收入的增长。
其实,在CMO巨头中,三星生物实属后来居上者,2011年成立开始了1号工厂的建设,随后与Biogen成立合资公司三星Bioepis,专注于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和商业化。在2013年建成1号工厂后,马上又着手建了2号工厂,后分别于2015年、2020年和2023年建造3号、4号和5号工厂。
随着产能快速扩大,先后与包括BMS、罗氏在内的大型制药公司签订了合同。目前,三星生物与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中的17家有业务往来,其中辉瑞、葛兰素史克、罗氏、阿斯利康和礼来是其最大的五大客户。
在三星生物充满野心的产能扩张战略下,随着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大的工厂竣工上线,预计将在203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CMO公司。
参考资料:
www.samsungbiologics.com
www.endpts.com
-END-
2025CMC-CHINA药博会 • 展位火热预定中!
1月20日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节点。
贸易战2.0逼近,对日益全球化的中国医药产业链将有何冲击?鉴史知今,我们回顾贸易战1.0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部分中国医药产品最初被列入2018年4月发布的拟议加征关税清单,据华西证券统计,包括 38项有机化学品(HS 29),涵盖常用中间体和原料药,主要为合成抗生素、抗病毒、抗癌、激素类药物中间体、还原剂和原料;47项医药产品(HS 30),涵盖如肝素、疫苗、含抗生素类药物、含胰岛素类药物、含青霉素 G 盐的药品、含有青霉素或链霉素的药品、含有麻黄碱或其盐的药品、含有芳香族或改良芳香族化合物合成的VB2 /VB12/VE药品。
但于2018年6月发布的最终清单看,之前涉及的有机化学品和医药产品全部被排除在外。
这种纠结的心态传递着什么信号?
总之,2018-2019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三轮加关税极少涉及医药生物产业。
部分医疗产品目前的关税情况
01
关税,不是想加就能加
如果贸易政策执意要对抗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将导致不利后果,而且医药事关生命安全,稍有不慎可能酿成人道危机。
当年美方在对医药产品加关税上遇到的阻力,至今并没有改变。
美国医疗卫生负担较重
这可能是贸易战1.0极少涉及医药的主要原因。据《保险研究》2023年第6期一篇研究文章,美国的药品价格是高收入国家中最高的,达到其他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2.56倍。每个美国人每年在处方药上的支出平均超过1500美元。从1990年1月到2023年2月,处方药的价格增长了215.42%,月均增幅达到1.36%,每年均增幅达到17.63%(均按几何平均法计算)。
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美国部分仿制药、耗材等产品对中国的依赖度相对较高。抗生素、解热镇痛、激素等大宗原料药的全球生产基本都集中在中国,这种在供应链上的地位,不可能被印度取代。
据KPMG-CII,从建厂时间来看,在中国建一个工厂大约需一年时间,而在印度建立一生产API工厂大约需三年或更长时间;从原材料成本来看,中国拥有强大的低成本后端原材料供应链用于生产原料药,故印度的原材料成本比中国高25-30%;从电力成本来看,印度的电费比中国贵20%;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来看,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1.8倍,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却比印度高1.5倍;从其它成本来看,印度的其他成本(包括融资、物流、生产和设置成本)比中国高出30%。
尤其针对发酵生产,中国具备较大优势奠定差异化竞争基础。发酵工业特点包括高功耗和用水量、玉米和液体葡萄糖的持续供应和低温。中国在内蒙古、山西等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周边地区战略性地发展了发酵产业。发酵多用于生产如抗生素、溶剂(如乙醇)和中间化合物(如柠檬酸)、其他发酵产物包括治疗性重组蛋白和 DNA、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激烈的竞争已导致印度原料药行业(以发酵为基础的生产)很多进入关停阶段。
2022年8月,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实施,历史性地赋予美国联邦医保部门对药品价格进行控制的多项权力。如今美国通胀卷土重来,CPI节节高升,2024年12月已逼近3字头。
对医药加关税的主要阻力,事实上变得更大了。
全球医药产业链高度融合
中国是全球医药价值链中许多其他国家的主要供应国。据Cortellis generic Intelligence数据库,2020 - 2021年美国市场通用活性药物成分(API)全球第一大制造商是印度,占比62.1%,而中国向印度供应超70%原料药及中间体。
这怎么切割呢?
其实,印度很想摆脱依赖,未遂。
据华西证券,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原料药比例从1991年1%左右上升至现在70%左右,大多数原料药的KSM,如咖啡因、氯霉素、阿奇霉素、磺胺多辛、环丙沙星、二甲双胍、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菌素均来自中国。且所有以发酵为基础的产品,如青霉素 G、阿莫西林和四环素,都是大多数抗生素的基础化学品,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为解决对中国进口的高度依赖,印度政府于2020年3月宣布一项 994亿卢比的一揽子计划用于原料药行业以促进国内生产和出口,结果如何?
据印度DGCI&S 数据,2023-24 财年从中国的原料药和中间体总进口额为 32.6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5.89%,中国进口占整体进口的71.72%。
美国存在严重的药品短缺问题
2023年,美国短缺化疗药物顺铂注射液,紧急向齐鲁制药采购,连中文包装盒都没来得及换。
美国药品短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ASHP,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有323种药物短缺,这是自2001年开始追踪短缺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 几乎所有类别的药物都面临着容易出现短缺的情况。一些最为令人担忧的短缺涉及非专利无菌注射药物,包括癌症化疗药物以及存放在医院急救车和手术区的急救药物。”
制药供应链不稳定,可能导致人道主义灾难,这是贸易战应该顾虑之处。
部分CXO海外产能布局
02
出海逻辑不会动摇
贸易战2.0初期,可能在情绪面上压制市场,但医药行业的出海逻辑不会动摇。
医药生物连跌4年后,悲观预期基本反应到位,处于业绩底、估值底和配置底三重底部。截至2024/12/31,中信医药PE(TTM,剔除负值)为26.38X,板块估值溢价率为114.48%,分别达到17.60%、2.30%的历史分位。
积极变量在增多,悲观预期有望反转。前期受监管和控费影响较大的院内市场正逐步复苏。商保改善支付端,创新药械定价阈值提高,抬升销售峰值预期。国产BIC/FIC创新药数量几何级增长,国际化空间广阔。
院内刚需+创新+出海,受经济周期影响小,将是2025年医药主线逻辑。
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159859)跟踪指数的成分股固定为30只,生物医药行业属性鲜明,前十大权重股既有高弹性的CXO、创新药龙头,也有防御品种血液制品,合计权重约60%(来源:国证指数公司,截至20241231)。根据wind数据,这是跟踪国证生物医药这个指数的ETF里规模最大,流动性较好,2024年以来日均成交额超7000万,位列同类靠前水平,12月24日单日份额净申购近1.7亿,创阶段新高。场外布局或者定投的话也可关注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发起式联接(A:011040,C:011041)。
创新药
在所有医药细分行业中,最不怕贸易战的是创新药,因为毛利率通常在80%以上,厂商对成本不敏感,并且可将产能转移至美国。
美国对中国创新药出口额远大于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据财通证券,我国的西药类出口以西药原料为主,占比高达79%,而西成药和生化药占比仅21%,而进口的西药类恰恰相反,西药原料占比仅20%,而西成药和生化药占比高达80%。
在创新药的进出口上,美欧发达国家仍处于优势地位及拥有对中国贸易顺差,在创新药领域引发贸易冲突将更多损害美国企业利益。
CXO
一叶知秋,从药明生物发布的2024年业务运营简报可以发现两个趋势。
一是CXO与欧美绑定更密切。药明生物2024H1约一半新签项目来自美国,2024全年变成超过一半新签项目来自美国。国内规划总产能从37.1万升削减为25.1万升,海外规划总产能24万升,海内外均衡配置产能,平抑关税风险、地缘冲击。在美国生产原液/制剂,离客户更近并加强合作,在北美生产GMP物料实现9个月的交付时间,而同业交付周期为12-24个月。
二是跨国药企供应链转移是伪命题。药明生物的“赢得分子”战略,是指处于不同研发阶段(临床I/II/III期+ CMO)的项目从全球其它CDMO公司或大药企转入药明生物。2024H1获得9个“赢得分子”项目,2024H2获得11个“赢得分子”项目,加速复苏。2024全年获得20个“赢得分子”项目,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包括13个临床三期和商业化项目,大部分来自美国。2024H2 CMO(商业化生产)项目21个,环比增加30%,这说明已经从三星生物抢单的压力中企稳,2025年将加速增长。
医疗设备、耗材
2024年1-11月,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为1256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贸易顺差443亿元,经历疫情波动后,恢复常态化增长。
低值耗材提前体验关税大战。去年9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国部分医疗耗材产品加征关税,主要涉及注射器和针头、医用口罩、部分呼吸器在内的个人防护品、医用橡胶手套。其中,医用橡胶手套关税在2025 年提升到50%,在2026年进一步提升到100%。
英科医疗很淡定,最近“接单工作如期开展进行,保持满产满销状态”,因为加关税并不会减少需求,而且目前全球手套企业大部分无扩产计划。
英科医疗没有说的是,可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降低或者免除美国关税。公司正增加对非美国市场的出口,降低对美国市场的单一依赖,通过全球化布局,能够有效分散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保障公司持续满产满销。
相同逻辑也适用于所有医疗设备和耗材企业。
对美国出口敞口不高也可降低风险。部分医疗器械企业,尽管海外业务比重较高,但公司本身出口敞口在欧洲或亚非拉,美国占比不高。
原料药
大宗原料药的全球生产基本都集中在中国,下游需求较为分散,中国的话语权较大,受到贸易战影响较小。
据银河证券,特色原料药需视具体品种和下游客户而定,肝素等特色化学原料药上游厂商和下游客户都相对集中,且更换原料药厂商程序较为复杂,美国需求刚性的局面下预计影响有限。
曾记否,2018年贸易战1.0期间,以恒瑞医药为代表优质药企相对抗跌,差点实现穿越周期,只是在最后一个月因为其他因素才撑不住了。
轮到贸易战2.0,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全球医药生态链中的重要地位,已今非昔比,也意味着拥有更强的抗压韧性。最近可关注底部资产生物医药ETF(159859)。
注: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同类对标跟踪生物医药指数的全部ETF,可比基金共3只,生物医药ETF(159859)24年日均成交排名1/3。
1月13日,药明生物在第43届JP摩根医疗健康大会上分享了最新的业务进展:2024年,药明生物新增151个项目,较前年132个有进一步增长。
药明生物披露,去年新签项目中超过一半来自于美国。
2024年,由于行业融资遇冷,以及《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药明系”整体都面临很大不确定性。2024年上半年,药明生物营收仅85.74亿元,同比仅微增0.97%,同期新增项目数约在75个左右,与下半年基本持平。
针对目前业绩,药明生物表示:后新冠时代疫情相关需求减退,导致了业绩短期增速下降,生物融资放缓,客户谨慎对待临床前及临床早期管线,由此影响了2024年业绩;近期投产的厂房正在爬坡,对利润率产生影响。其中,爱尔兰生物药生产基地未达到之前2024年盈亏平衡的预期,药明生物披露:该生产基地预计要到2025年才产生利润。
总体而言,药明生物表示:2024年业绩稳健,再次确认2024财年指引;2025年收入将较2024年实现加速增长。
为了增强海外客户的信心,药明生物特别强调了自己在美国的业务实力。简报披露,药明生物在北美生产GMP物料缩短至9个月即可交付,并强调“在美国生产原液和制剂,离客户更近并加强合作”,“主细胞库、GMP原液/制剂均储存在美国”。
基地建设方面,药明生物披露拟建造美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技术工厂(MGF11),结合其他美国工厂的能力,药明生物能够提供从工艺开发、临床生产到大小规模的商业化生产服务。
1月13日,中信里昂也调整了对药明生物的评级,认为《生物安全法》对其影响将从去年的不可预测转为今年的可控,该行上调了对药明生物2024年至2026年的收入和净利润预测。1月14日,药明生物港股涨4.14%。
但即使如此,药明生物仍将面临竞争对手的威胁。1月14日,三星生物宣布:和欧洲制药公司签订了2.07万亿韩元(14.1亿美元)的生产订单。这再度刷新了三星生物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生产订单纪录。仅这一单就是去年三星生物CMO总订单金额(5.40万亿韩元)的40%,合同期限截止到2030年12月31日。
撰稿丨杨曦霞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山谷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湿疹外用创新药,刚上市竟卖断货!980元到底贵不贵?
PD-1标志性事件:丽珠“扔掉”1个亿,倒在终点线前一米
全球首个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在中国全面上市
100 项与 Meishe'er Industry Products Qingdao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Meishe'er Industry Products Qingdao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