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Anxuyuan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Anxuyuan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环球视野,深度视角
各位亲爱的股东,大家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2024年12月6日,据Genomeweb报道ONT再次起诉BGI。
不熟悉这件事情的朋友可能并不熟悉,熟悉这件事情的朋友可能更加迷糊。
这里简单梳理一下事情来龙去脉。
#01
来龙去脉
2024年9月9日,华大发布其自研纳米孔测序仪CycloneSEQ-WT02和WY01。
其中CycloneSEQ-WT02可以立即下单,商业化发售,并可享受19.99万元全套设备的“早鸟价”。
以目前版本试剂,官方自己公布的单次碱基准确度达到97%,纳米孔数量4096...
CycloneSEQ发布次日也就是2024年9月10日,ONT向美国加州南区法院递交了传票申请,以便送达给Complete Genomics Inc、Innomics Inc、MGI Americas Inc等公司。
ONT打算起诉华大基因集团(BGI Group)及其子公司,理由是违反合同和可能违反专利许可。
不出意外,ONT慌了
这事情我们在上文有详细分析,感兴趣可以看看。
2024年11月4日,ONT撤回了传票申请。
只是11月的这次撤回我们并没有跟进,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之前在推演的时候第一点就提到了此前报道中的一个细节:
2024年12月6日,据Genomeweb报道ONT再次起诉BGI。
那么,这次有何不同?
#02
有何不同
首先,起诉地点,主场优势。
这次起诉的法院是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商业与产权高院,是ONT的主场。
别扯什么法的精神,我大不列颠自有国情在此。
第二,起诉的被告方堪称全面。
根据披露的信息,BGI Shenzhen、Beijing Tech Solutions、Wuhan BGI Clinical Laboratory、BGI Research、MGI Holdings和MGI Tech都被列入被告方。
第三,诉讼缘由。
ONT认为“BGI及其关联公司“不正当地使用”了其技术开发竞争产品Cyclone Seq测序仪及其相关耗材。”
ONT声称,BGI及其关联公司“误导”并“反复提供明确的保证”,表示他们“对生产竞争的纳米孔测序技术没有兴趣”。
我们会在最后展开聊聊。
第四,诉讼请求。
请求法院颁发禁令,禁止BGI及其关联公司滥用保密信息和侵犯商业秘密,并禁止销售、许可或使用Cyclone Seq测序仪。
显然,后半段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推演中第一条提到的:
“专利战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迟滞竞争对手的商业化步伐。”
这对于后来者,我想上图是比较克制的内心OS了。
好,那么,作为吃瓜群众我们最感兴趣的肯定是第三条咯。
华大真的对ONT做出过“对生产竞争的纳米孔测序技术没有兴趣”的保证吗?
#03
谁也别装小白兔
第一,关于承诺。
咱们首先要明白,商业上纸面上的承诺都可能撕毁(包括国家间的),何况嘴上的呢?
我认为,华大有可能做出过上述的表述,但是很可能是在某个时间节点做出的。
除了恋爱中的头脑不清楚的两个生物个体能做出“一生一世”的承诺以外,其他任何承诺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你总不能指望着跟我签一年合同,让我永远不开发相关技术吧?
第二,华大不正当的使用了ONT的技术开发竞品吗?
我们不是调查机构,也没有超能力并不清楚这一点。
不过,相信所有人都有一个朴素的认知:
任何一家公司不可能直接开放核心技术给任何其他非关联方。
你可能找ONT要马达蛋白的序列吗?还是你可能找他要basecalling算法源码?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多是拆解ONT相关产品,比较自己产品与ONT的产品性能等等。
日本都拆解研究BYD的车呢,咋没见BYD去告他们呢?
现代社会,谁也别装纯情小白兔。
#04
最后-推演
最后略作一点推演。
第一,这可能是ONT维护自身垄断地位的手段之一。
后续,ONT依然存在在欧洲、美国起诉华大的可能。
第二,ONT的专利战不一定能阻止华大们的崛起。
不要忘了,仅仅在中国就有齐碳、今是、安序源、梅丽、普译和孔确等等多家那么纳米孔测序企业。
在纳米孔测序领域,ONT已经占着这个生态位太久了,该动一动了。
更何况,华大智造此前对阵Illumina有着丰富的经验哦。
第三,存在和解的可能。
虽然,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但是,依然是存在的。
作为大股东之一的腾讯,你努努力?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接受中国的企业已经过了简单模仿的时代了。
我们高科技产品走向世界是必然,产生冲突也是必然。
这并不以你采用什么商业策略、生产什么产品为转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做好准备吧,少年!
END
啊对对对对,扫描这货
能联系到我
至此,各位股东星标了么?点赞了么?转发了么?在看了么?谢谢!
所有内容均不作为投资建议,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
近期文章:
FDA Warning|糊弄FDA奇葩行为大赏
Illumina:当ADC遇见NGS
Senti|一支穿云箭,4500万
国产测序仪风云录|院士领衔的孔确基因纳米孔测序
Caribou Bio 390万美元买个清净
Cologuard 2.0:我们的医保很有钱呀
相关资料:注1:https://www.genomeweb.com/sequencing/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sues-bgi-affiliates-sequencing-technology-contract-breach注2:https://www.genomeweb.com/sequencing/oxford-nanopore-withdraws-application-serve-bgi-affiliates-subpoenas-intended-lawsuit注3:https://mp.weixin.qq.com/s/AbnWJ9oIewb_EbwGz8RgGw
■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后,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企业将“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作为出海的首选地之一。
2016年,沙特阿拉伯提出“沙特2030愿景”,旨在摆脱石油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并明确将医疗健康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领域。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医药市场,也是中国在中东地区连续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丰富的资源、活跃的经济环境以及医疗市场的持续增长,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11月10日至12日,由沙特国民警卫队卫生事务部与沙特投资部共同主办的2024第三届利雅得全球医学生物技术峰会(RGMBS)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圆满闭幕。作为沙特最高规格的政府活动平台之一,RGMBS旨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引入优质产业资源,推动沙特成为全球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本届峰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全球领导者、专家、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知名企业、学术机构组织的广泛参与。
作为本届峰会的重要合作伙伴,阿斯利康与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促会)携近70家中国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基金等赴沙特参会、参展,刷新RGMBS史上中国企业和机构参会最大规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多元释放中国创新力量,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峰会期间,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发言、签约、路演、展台展示等环节,获得显著成果。
先声药业、华大基因、迪英加、中金资本等企业和机构的代表作为嘉宾出席了多场分论坛并发言。威斯津、安序源、珞珈云脉、帝迈、瑞科等5家生态圈企业参与了路演,面向70多家沙特投资机构,展示创新成果,接洽合作意向。
零氪、西比曼、迪英加还分别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医学研究中心(KAIMRC)和沙特国民警卫队卫生事务部(MNGH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外,本届峰会还为中国企业在中心展区设立专属展位,以展促产助力中国创新“出海”,落地中东。智众、百鸿、海尔医疗、至善唯新、星亢原、睿笛、威斯津、轻盈医疗等8家中国企业参展,展示前沿医药创新成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引领中国创新出海,链接全球新机遇
为了进一步助力中国企业与中国创新“走出去”,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在参与峰会之余,阿斯利康与药促会还组织了零氪、广州实验室等30多家中国企业和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访问。企业团一行分别与来自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医学研究中心(KAIMRC)、沙特德•本•阿卜杜拉齐兹国王健康科学大学(KSAU-HS)、法赫德国王国民警卫队医院(King Fahad National Guard Hospital)、沙特本地化和政府采购管理局(LCGPA)、沙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沙特制药工业和医疗器械公司(SPIMACO)等政府机构和当地企业的代表会面,探索沙特当地医疗市场的实际需求,就医疗领域的合作机遇进行深度探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多元释放中国创新力量,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筑牢生态圈,助推创新出海结“硕果”
跟随国家战略,出海“一带一路”已是医疗产业大势所趋。
1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召开医药企业座谈会,鼓励医药企业发挥中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共赢。
作为跨国药企,阿斯利康积极发挥桥梁作用,牵头组建企业出海团,链接全球市场需求与合作机遇。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已携百余家企业,覆盖制药、生物技术、疫苗、器械、诊断、医疗大数据及资本等领域,前往巴西、中东、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入探索当地医疗健康政策法规,链接市场需求以及合作机遇。
2024年5月,阿斯利康还携手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国际医学研究中心(KAIMRC),正式启动中沙医疗健康合作项目,深化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互惠合作。这一合作不仅嫁接中国医疗创新的成熟经验,为沙特生命科学领域注入活力,还为中国企业开辟了通向中东市场的快速通道。
借助阿斯利康的全球网络,中国创新企业在多个国际市场纷纷加速落地。例如,康希诺生物与沙特SPIMACO签署创新疫苗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双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出海团也积极走进发达国家,去到英国、日本等创新市场,将当地的研发创新资源与中国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紧密结合。并且借助博鳌、进博会等平台,实现中外双向交流对接的国际化多赢合作。
当前,中国正在全球医疗行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深耕中国三十多年,阿斯利康持续看好中国创新国际化发展潜力,打造多个赋能平台,加速本土企业及创新成果国际化进程。
当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布局的必要环节,阿斯利康将一如既往起到桥梁作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交流合作,为全球健康事业持续贡献力量。
商务合作
130 6172 3098
zakk.cui@siqibest.com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上,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崭露头角。众多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积极寻求全球合作与市场拓展。
1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召开医药企业座谈会,鼓励医药企业发挥中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共赢。
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医药市场,也是中国在中东地区连续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丰富的资源、活跃的经济环境以及医疗市场的持续增长,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机遇。近两年来持续升温的沙特出海热潮便是对沙特市场潜力最好的印证。
面对这片蓝海,中国企业如何突破文化壁垒和营商环境的差异,把握机遇培养第二增长曲线?
01
借会出海,“丝路繁花”释放中国医疗创新力量
2024年1月1日,沙特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一带一路”+“金砖”,叠加的buff背后是中沙两国愈加紧密的交流合作以及多领域的合作潜力。
2016年,沙特阿拉伯提出“沙特2030愿景”,旨在摆脱石油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并明确将医疗健康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领域。对于希望实现生物技术产业链本土化的沙特,中国医疗企业是其热切想要吸引的伙伴。
11月10日至12日,2024第三届利雅得全球医学生物技术峰会(RGMBS)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成功召开。作为沙特最高规格的政府活动平台之一,RGMBS旨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引入优质产业资源,推动沙特成为全球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在此次RGMBS上,“中国创新”无疑是一个关键词。
作为本届峰会的重要合作伙伴,阿斯利康携手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促会)联合组织出海交流活动,携近70家中国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基金等赴沙特参会、参展,刷新了RGMBS史上中国企业和机构参会的最大规模纪录。中国企业与机构在论坛发言、合作签约、路演及展台悉数亮相,贡献了诸多高光时刻。
先声药业、华大基因、迪英加、中金资本等企业和机构作为嘉宾出席多场分论坛发言,分享中国创新故事。威斯津、安序源、珞珈云脉、帝迈等企业在“Demo Day路演”环节,面对70多家沙特投资机构展示创新成果。
同时,基于医疗创新与商业落地的合作也在不断涌现。零氪科技、西比曼生物、迪英加科技分别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医学研究中心(KAIMRC)和沙特国民警卫队卫生事务部(MNGH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本届峰会还为中国企业在中心展区设立专属展位,以展促产助力中国创新“出海”,落地中东。智众医疗、百鸿、海尔医疗、至善唯新、星亢原、睿笛生物、威斯津、轻盈医疗这8家中国企业参展,与来自全球的潜在合作伙伴接洽合作意向。
借会出海、以展促产,正成为中国试水新市场的最优解。
02
构建桥梁,链动全球助力中国惠及全球
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生物医药出海需要对当地市场需求、政策、供应链、渠道、投资等方方面面有深度理解。多方力量“抱团取暖”,才能构建可持续的出海链条,共享市场红利。
而深耕中国三十多年的阿斯利康,正在构建国际化交流的桥梁,推动中国创新企业和创新成果“走出去”。
RGMBS期间,在阿斯利康和药促会的支持下,零氪科技、广州实验室等30多家中国企业和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与沙特政、产、学、研、医、投核心资源对接。
企业团一行分别与来自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医学研究中心(KAIMRC)、沙特德•本•阿卜杜拉齐兹国王健康科学大学(KSAU-HS)、法赫德国王国民警卫队医院(King Fahad National Guard Hospital)、沙特本地化和政府采购管理局(LCGPA)、沙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沙特制药工业和医疗器械公司(SPIMACO)等政府机构和当地企业的代表会面,探索沙特当地医疗市场的实际需求,就医疗领域的合作机遇进行深度探讨。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医疗创新企业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链中的地位,更将为构建中沙互利共赢的国际医疗贸易合作注入新动能。
在此之前,借助阿斯利康的全球网络,130多家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成功出海巴西、中东等新兴市场,10余家中国企业已在全球多个市场落地或达成合作意向。
不局限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新兴市场,阿斯利康也在积极布局英国、日本等发达市场,将当地的研发创新资源与中国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紧密结合,扩容国际健康创新生态圈。
阿斯利康的在华角色,已不局限于创新药的引进者,还是帮助中国医疗创新“走出去”的同行者。
03
联动政产学研医投,多维孵化中国创新
“赋能”是阿斯利康助力中国创新本土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词。
2017年起,阿斯利康携手政、产、学、研、医、投跨界合作伙伴,打造了包括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CCiC)、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和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在内的创新“三架马车”,开放融合,积极促进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广泛交流合作与创新发展。
2019年,国内首个iCampus在无锡开园运营,正式开启阿斯利康与政府携手赋能产业创新的模式。iCampus结合各地产业优势、技术优势,面向创新企业打造覆盖生命科学领域早期研发、创新孵化、成果转化、智能展示、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孵化创新平台。
5年间,iCampus依托在无锡、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青岛、香港、宜兴9个核心城市完成布点,形成多地协同的生命科学创新生态网络,累计入驻企业超170家,其中不乏有上市企业、准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助力打造区域产业创新集群。
同时,iCampus在平台模式上也更多元化,搭建一站式成果转化平台,链接园区企业与临床创新技术,促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携手政府打造iCampus基金,通过“基金+园区”模式,以资本赋能创新企业发展;与专家、院士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代谢诊疗一体化产业园MCampus、乳腺诊疗一体化产业园BCampus,形成“临床+产业”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来构建垂直疾病领域产业集群,最终惠及更广泛的患者。
今年5月,阿斯利康与沙特KAIMRC共同发布中沙医疗健康合作,推动iCampus模式在沙特的落地,将中国的成熟经验带给沙特的同时,为中国企业开辟通向中东市场的快速通道。
当出海已经成为时代必答题,阿斯利康以科学与创新为核心,多层次多维度构筑出海桥梁,成为中国创新扬帆远航的“东风”。
在全球健康未来的道路上,中国医疗创新企业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坚定的步伐,引领全球医药产业的变革与进步。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Anxuyuan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Anxuyuan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